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0《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0梦回繁华教案 新人教版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0梦回繁华教案 新人教版

20 梦回繁华知识与能力1.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说明对象。

2.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快速概括、提取信息的能力。

3.仔细品读文章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过程与方法1.快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章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内容。

2.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知《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及艺术价值,提高鉴赏艺术品的能力。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高超的艺术水平和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学会概括、筛选信息,明确《清明上河图》的特点。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按总分总的方式,运用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来介绍《清明上河图》的方法。

圈点勾画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清明上河图》图片多媒体课件1课时《中国石拱桥》给我们介绍了中国桥梁的悠久历史及伟大成就,《苏州园林》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建造特点,这两篇文章让我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我们祖国的伟大。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介绍我国国宝级画作的一篇文章——《梦回繁华》,去领略中国画的博大精深。

1.张择端简介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山东东武(今中国山东诸城)人。

中国北宋时期的画家。

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

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

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2.《清明上河图》简介《清明上河图》系宋代名画,作者张择端。

此画距今近900多年的历史。

图中描绘的是北宋时期的开封,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风俗民情。

《清明上河图》画心高25.5cm、长525cm,作者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描绘全图,主要描绘对象是市井百姓,这在宋朝是十分少见的,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构图起伏有序,笔墨技巧兼工带写,人物生动传神。

画中细致地描绘了汴河上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群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梦回繁华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梦回繁华教案
五、总结归纳话繁华
1.总结归纳
设问:本节课盘点收获的时刻到了,请同学们畅谈一下这节课的收获吧。
预设 学了一种体裁:文艺性说明文。
品了一幅名画:《清明上河图》(说明对象)。
游了一座名城:汴京(繁华)。
懂了一些方法: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引用。
赏了一种语言:生动典雅。
2.布置作业
(1)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故宫藏画的故事》《〈清明上河图〉三大未解之谜》《解读〈清明上河图〉》,进一步了解这幅名画。
设问2:第3段和第4段都写繁华,两段的区别是什么?
预设 第3段是概括总写繁华景象,第4段则是具体描绘繁华景象。两段之间是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关系。
三、自主探究寻繁华
1.浏览课文,理清全文的说明顺序
设问1:作者介绍了这幅画哪些方面的信息?在文中进行勾画批注,并说说文章可分为哪几个部分,概括主要意思。
(生浏览勾画,批注交流)
预设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1段:介绍这幅画作的创作背景,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
第2段:介绍了这幅画作的作者张择端及其创作动机。
第3—5段: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情况、主体内容、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
设问2:全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行文?请具体说明。
预设 全文采用了逻辑顺序行文,从画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写起,进而详细说明画作本身,最后介绍画作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按照“内涵—内容—价值”的思路展开,清晰而全面,重点突出。
(3)最后介绍画卷后段描绘的街道。先介绍街道房屋店铺,再介绍店铺经营品种,最后介绍各行各业及行人。
画面内容虽纷繁复杂,但作者能够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地为我们说明,这得益于作者采用了恰当的说明顺序。
3.浏览课文,分析说明方法

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范文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范文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范文三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范文三篇我们都听过清明上河图这件著名的艺术品,今天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梦回繁华》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梦回繁华》

教案名称:《梦回繁华》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毛宁的《梦回繁华》,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散文的叙事特点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情感体验、讨论和创意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同理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散文中对历史繁华的追忆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激发学生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入思考和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散文的叙事结构和情感变化。

散文中对历史繁华的描绘和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中的情感深度和对历史的复杂情感。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创意写作表达个人对历史与文化的感悟。

教学准备:《梦回繁华》课文文本及多媒体课件。

与历史繁华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学习单,包括生字新词表、散文分析练习题。

创作用的纸笔、情感体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情境创设:展示与历史繁华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毛宁的生平和《梦回繁华》的创作背景,为理解散文内容做铺垫。

课文学习(20分钟)1.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和情感,学生跟读,体会散文的情感表达。

2. 生字新词学习:教师逐一解释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记录并记忆。

3. 散文分析:分析散文的叙事结构、情感变化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散文的深层含义。

深入理解(15分钟)1. 情感体验:学生阅读文本,记录自己对文中历史繁华的感受和体验。

2.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散文的主题思想和历史繁华的描绘,准备分享讨论成果。

3. 角色扮演:学生尝试将散文中的历史场景通过角色扮演表现出来,加深对情感的体验。

拓展延伸(10分钟)1. 创意写作:学生运用散文中的叙事手法和情感表达,创作自己的短文或故事,表达对历史与文化的感悟。

2. 情感体验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和对历史繁华的情感体验,鼓励表达个人感悟。

课堂小结(5分钟)1. 要点回顾:总结《梦回繁华》的主要内容、叙事结构和情感表达。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教学简解《梦回繁华》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自读课文。

在学习了经典课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以及经典名著《昆虫记》中的节选文《蝉》之后,作为事物说明文所要了解的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

这个时候来学习《梦回繁华》有点尴尬,是借助课文重新复习一下说明文的知识,还是上出新意,这对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目标预设】1.体会结构层次的明晰美2、感受说明方法的精妙美3、领略说明语言的典雅4、品味文章情感的厚重【重点难点】1、重点:体会结构层次的明晰美、说明方法的精妙美、说明语言的典雅美2、难点:品味文章情感的厚重美【设计理念】1、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2、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实用心理学3、“教师可以将记叙类文章与说明类文章相比较,引导学生深入认识说明文。

”“文艺性说明文集科学性与文学性于一身,读起来非常生动、形象。

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等方式,体会说明文语言风格的不同。

”(教师教学用书【设计思路】比较是语文学习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激发和唤醒学生的思维,补充学生现有的学习经验,从而带领学生更深层次的发现语文的美。

本课教学主要运用比较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体会结构层次的明晰美、说明方法的精妙美、说明语言的典雅美、文章情感的厚重美。

【教学过程】一、师生质疑比较之课题美(一)新课导入:围绕课题《梦回繁华》,同学和教师分别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进行比较?生思考并提出问题:1、题目中的“繁华”指本文说明的哪些内容?作者如何组织这些内容的?2、如果“繁华”主要指《清明上河图》所画的繁荣热闹景象,那作者又如何将这一庞大的场面有条理的介绍给我们的?3、本文是介绍一幅具有历史价值的画作,那么说明语言上有什么特色?4、本文介绍《清明上河图》,为什么以“梦回繁华”为题?师提出问题:1、课文中讲到张择端所处的是北宋统治者即将覆灭的时代,为什么还有“繁华”一说?2、既然讲“繁华”,为什么又写“梦回”?这幅画作背后的心情到底是怎样的?师生共同总结:师生所提的问题都有一个关键词:繁华。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梦回繁华》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梦回繁华》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写法。

3.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领略这一国宝级画作的美,培养我们鉴赏,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写法。

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课时计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有一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

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同学们知道这幅画是什么了吧?《清明上河图》它究竟画了些什么内容呢?为什么千百年来,它的魅力一直不衰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梦回繁华》。

二、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汴梁(biàn) 题跋(bá) 绢本(juàn)翰林(hàn) 田畴(chóu) 料峭(qiào)簇拥(cù) 漕运(c áo) 舳舻(zhú lú)沉檀(tán) 摄取(shâ) 遒劲(qiú)摩肩接踵(zhǒng) 络绎不绝(yì)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

工:善于,擅长。

设色:(绘画)涂色,着色。

田畴:田地,田野。

春寒料峭:形容初春微寒。

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孔道:必经之道。

内忧外患:指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

遒劲:雄健有力。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踵,脚后跟。

细致入微:比喻看问题非常全面,连很细小的问题都考虑到了;也指对人体贴关心无微不至。

3.《清明上河图》作者、作品简介《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有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梦回繁华一.背景分析通过第五单元前面两篇教读课文的学习,学生对“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顺序”这些学习重点已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自读课文《蝉》属于文艺笔调的说明文,又使学生对说明文的多样性有了一些了解,同时学习该类自读课文课时已经指导了学生借助旁批和阅读提示的助读系统,运用快速阅读法的自读策略。

不同的是,本课没有设置旁批,学生正好根据老师提出的任务,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看法写成旁批,养成随手写批注的习惯。

二.学习目标1.理清课文思路,弄清说明顺序。

2.通过学习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准确而典雅的语言特点。

3.把握《清明上河图》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导学案.图片.相关数据。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图片,悉心感知1.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

在它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也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

它曾辗转飘零,历经劫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

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宋代社会,体会一下《清明上河图》展现的宋代生活。

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梦回繁华》。

板书:梦回繁华2.学生选择局部,口头说明。

现在让我们来仔细看一下这幅图上有什么?选择一个局部,用自己的话对你看到的景象做出说明。

小结:用图片将学生引入情境,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画作内容。

设计意图:可以和后面学习本文语言特点的时候作比较,让学生体会这篇文章语言的特点:准确典雅,条理清楚。

(二)独具慧眼提炼生成1.学生用浏览的方法,找出各段中心句,概括各段主要意思,进而理清说明顺序。

教师提出自读要求2:作者介绍了这幅画哪些方面的信息?在文中勾画批注:找出各段中心句,概括主要意思。

(预设学生勾画各段中心句及主要意思后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介绍这幅画作的创作背景,引出本文说明对象。

第二段介绍了作者张择端及其创作动机,强调了画作“梦回繁华”的主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梦回繁华”。这里,“梦回”代表着对过去的怀念,“繁华”则是指古代都市的繁荣景象。这个概念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感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课文《梦回繁华》来感受古代都市的繁荣。分析课文中对比、夸张的写作手法,了解它们如何描绘出繁华景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词汇和语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定语从句、并列句,我会通过例句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2.教学难点
-文化背景:学生对我国古代都市的繁华景象了解有限,这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教师需通过图片、故事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
-语法理解:定语从句、并列句等语法知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难以理解。教师应通过生动的例子、实际操作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消化这些难点。
-口语表达:在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口语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需关注这些学生,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2.在写作练习中,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教学中加大写作训练力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词汇、语法知识,提高作文质量。
3.课堂时间安排方面,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时间较为紧张。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阅读理解:课文《梦回繁华》,了解作者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2.词汇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如“梦回”、“繁华”、“车水马龙”等。
3.语法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讲解定语从句、并列句等语法知识。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浏览文本,提取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细读文本,品味本文典雅凝练、生动优美的语言特点。

3. 学习本文如何运用打比方、摹状貌的说明方法进行生动说明。

4. 感知《清明上河图》的繁华内容、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获得审美方面的知识,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深入文本,学习画作背后的深刻意蕴。

2.细读文本,品味本文典雅凝练、生动优美的语言特点。

【课前准备】1.学生自主预习,教师点拨重点字词2.课件、微课、多媒体设备【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展示交流【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千古传奇《清明上河图》有一幅历史画卷,它让北宋遗民叩问历史时念故国不堪回首;它让徽宗逃跑避难时长太息以掩涕;它让世人投以目光时忆名公绎思挥彩笔,它就是享誉世界的水墨名画《清明上河图》,世人皆说这画卷繁华丰盈,它究竟繁华到了什么程度?(补充材料)二、阅读探究:彰显繁华《清明上河图》把这些内容有条不紊恰到好处的安放在画卷中,可见画家绘画技艺的高超,而把这庞大的画卷内容用文字一一生动再现,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艺术家毛宁先生的《梦回繁华》中去品一品。

(一)浏览文本,概括说明内容请同学们浏览全文,用简洁语言概括每段主要内容。

明确:创作背景、创作动机、画作内容、艺术特点、社会价值1. 作者围绕清明上河图介绍这些内容用到了哪种说明顺序?明确:逻辑顺序2. 作者介绍画作内容时又用到哪种说明顺序?明确:开卷、中段、后段,空间顺序(二)细读文本,品味生动语言这一段也恰恰是作者独具匠心、集中笔墨为我们再现《清明上河图》繁华景象的段落,下面1.请同学们细读第四段,思考:作者如何用生动语言再现了《清明上河图》的繁华景象?谁先来和大家交流一处你找到的繁华景象?明确:句一: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教师点拨:哪几个字是这句话的点睛之笔?明确:结构精美,宛若飞虹,生动形象突出说明对象特点,像天上的彩虹,说明其形状和特点,打比方最合适句二: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床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教师点拨:出示对比句明确:A句与B句相比,多处修饰语能够生动再现当时热闹繁华的景象,仿佛身临其境,摹状貌最合适。

《梦回繁华》(教案)

《梦回繁华》(教案)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要有效引导,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注重学习策略的传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有助于学生个体的长远发展。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文章,体会建筑之美。
语言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并学会运用。
思维能力: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学习说明方法的分析。
审美创造: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知语言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
生:《清明上河图》
以学生的感知为教学起点,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带着问题进入课文。
讲授新课
一、基础知识
二、整体《清明上河图》,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3.《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4.这幅图为什么叫《清明上河图》?“上河”什么意思呢?
学情分析
说明文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对说明文的文体知识有简单了解,但是认识不深,进入初中还未接触说明文的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中学习四篇说明文,有助于学生集中把握这类文章的共同特点,形成阅读此类文章的策略,并学习说明文的基本写法。
本文的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学生并不熟悉,很多孩子没有看过这幅画作,有的看过但对作品的艺术历史价值也认识不够,更不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它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历史意义,所以课堂学习前一定要充分查阅资料,在对说明对象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学习文章。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汴京(biàn) 拓展(tuò)题跋(bá)
B.擅长(shàn) 跋涉(bá)竹篙(gāo)
C.沉檀(tán)田畴(chóu) 冗长(chén)
D.岔道(chà)遒劲(qiú)城郭(guō)
2.根据语境填写成语。
(1)公园里赏花的人们(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第22课《梦回繁华》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明确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顺序,梳理“繁华”具体表现。

2.体会文章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领略说明文语言的典雅美。

3.感受《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和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1.明确说明文内容,梳理“繁华”的具体表现,感受《清明上河图》的价值。

2.分析文章结构层次的明晰美,领略说明语言的典雅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梦华录》展现了北宋时期汴京城繁华富庶的辉煌场景。

这部电视剧取材于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文《东京梦华录》。

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日,罗绮飘香。

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八荒争凑,万国咸通。

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有一位画家也用他的画笔生动得再现了这一繁华的市井风情,这幅画就是传世佳作《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高不到一尺,却是一副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名作,它被许多鉴赏家把玩,被无数帝王权贵争夺,曾四次被偷出宫廷,五次又回到宫廷。

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国宝级文物。

它数经战火、历尽磨难……就是这样一幅图画,引得无数人为它倾倒。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浙江财经大学艺术系副教授毛宁的笔触去欣赏这幅画作,感受千年前的繁华。

二、知识简介1.了解作者毛宁,浙江舟山人,1975年12月出生。

2003年6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

浙江财经大学艺术系副教授,主讲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等课程。

研究领域:艺术史及艺术理论。

开设课程:中外美术史、现代设计史、中外建筑史、美术鉴赏、建筑赏析。

代表论著有《龙门石窟天王力士造像——兼论中国佛教艺术的本土化与世俗化》、《梦回繁华》等。

2.作品简介《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名画之一,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绘风俗画,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品记录了我国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统编)第五单元《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统编)第五单元《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介绍的北宋汴京的繁华。

2.熟读课文,掌握作者条理清晰地介绍画作的说明方法,揣摩作者准确富于概括力地说明语言。

3、品味作者精彩说明语言的运用,增强热爱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理解作者是怎样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说明方法的。

3.品味文章的预语言,把握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李煜的词开场,体验“梦回”有一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

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同学们知道这幅画是什么吗?没错,正是《清明上河图》!(图片欣赏)二、资料简介《清明上河图》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

作品气势恢弘,长厘米、宽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

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

三、课文理解(一)“繁华”在哪儿?1、“繁华”是指《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描绘的北宋政和至宣和年间,都城汴京的繁华,繁华是这幅画的主题之一。

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说明对象的特点:描绘汴京的繁华2、“繁华”具体表现在:开卷处:近郊风光:表现早春气息中段:汴河两岸:表现繁忙、紧张(有点有面、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后段:市区街道:经济繁荣,尽显繁华3、说明顺序:空间顺序全文的说明顺序?第1段:介绍画作的创作背景。

第22课《梦回繁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2课《梦回繁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课题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21.梦回繁华▍教材简解《梦回繁华》是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说明文,要求把握说明文顺序、语言等相关知识。

内容上,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三篇都在介绍中国传统的建筑、园林、绘画艺术,在人文性上,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提升学生对艺术的审美能力和感受中国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上。

《梦回繁华》作为一篇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说明文,不仅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常见的说明方法,还大量使用了摹状貌这种说明方法来描绘北宋时期的繁华。

还有诸如“脚店”、“酒肆”等比较专业的属于。

本文的另一大特点是将宏大的历史背景融入到对绘画作品的介绍中。

北宋时期商业发达,商品经济空前繁荣,这既是《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汴京繁华的原因,也是这幅画作能够名垂青史、为人称道的原因。

正是由于这样的历史背景,才使得“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

▍目标预设1.掌握本文中所运用的列数字、作比较、摹状貌等说明方法的作用效果。

2.感受北宋时期繁华的商业、丰富多彩的市井生活,并探究背后的成因。

3.领略《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与魅力,探究观赏者深层次的心理体验。

▍重点、难点1.理解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对当时生活的影响。

2.人们对北宋时期商业繁荣现象的特殊心态与《清明上河图》之间的关系。

▍设计理念根据“双线组元”的总原则,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两方面,在语文素养方面,本文是一篇说明文,需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基本原则,了解其生动而又准确的语言特点,以及各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相关知识点应该在以往的教学中已经有涉及,所以只是简单的回顾。

在“人文精神”方面有也有两条线,其一是通过《清明上河图》领略我国古代精湛的绘画艺术,其二是深刻体会社会繁华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在观赏《秦明上河图》时,内心所反应的深层次的心理体验。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抓关键信息,利用表格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

2.细读课文,通过朗读、对比读,品味语言,掌握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3.结合文章和资料,理解标题的含义,感受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探究作品背后隐藏的历史文化内涵。

学习重难点:1.细读课文,通过朗读、对比读,品味语言,掌握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2.结合文章和资料,理解标题的含义,感受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探究作品背后隐藏的历史文化内涵。

预习作业:1.利用工具书和页下注释,自主找出至少10个生字词注音并解释;2.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2遍;3.结合阅读提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以及每段的段落大意,初步判断本文说明顺序。

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共同开启一扇新的大门——第五单元,在这一单元里,我们会领略到《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这样凝聚着前人熠熠智慧的中国建筑;我们会瞻仰巍峨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我们会重新认识《蝉》这闪烁着法布尔科学精神光芒的昆虫;今天我们先再一次来欣赏中国艺术历史长河上空一道永不消失的彩虹——《清明上河图》。

为什么老师说再一次?(七下历史书、八上美术书上都有这幅画的身影)二、言简有序,梳理“繁华”过渡:可见这幅画的重要价值,如果我们能亲眼见一见多好呀。

假设能够在常州博物馆为这幅画办个画展(线上画展),请同学们一起来帮忙设计。

1.首先请根据你预习作业中的概括段落大意,设计一个简洁的四字目录:历史背景作者简介目录基本信息画面内容画作价值顺势引导:目录按照文中的介绍顺序来设计的,可见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明确:逻辑顺序小结:围绕《清明上河图》,作者向我们向我们介绍了画作的背景及题材、作者及作品的意义、重点介绍画作的内容、艺术特点及历史价值。

作者这种由表及里介绍画作的说明顺序我们称之为逻辑顺序。

按照逻辑顺序来写文章,就使文章结构层次非常清晰。

2.博物馆中每件作品都会设计一个铭牌,请在刚才设计的目录下,快速浏览小结:铭牌的内容都来自文中,可见课文已全面而清晰地介绍了这幅画作,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甚至还列举了具体的数字准确地来介绍,并按照逻辑顺序依次展开,使我们对《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作者、基本内容、价值等有所认识,这就是说明文最基本的特点:准确性、条理性。

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 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

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  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

《梦回繁华》教案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细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3.分析说明方法,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4.品味文章的遣词造句,品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5.通过对本文画面介绍的学习,挖掘画面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它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

主要表现的是劳动者和小市民。

对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树木、水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处理,非常巧妙,整体感很强,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

此后历代绘制的都市风俗画,无不受其影响。

”这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梦回繁荣》,一起来了解800多年前宋朝的繁华。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汴.梁(biàn)坊.(fāng)绢.本(juàn)络绎..不绝(luò yì)跋涉..相接(zhúlú)..(bá shè)漕.运(cáo)沉檀.(tán)舳舻料峭.(qiào)遒.劲(qiú)摩.肩接踵.(mózhǒng)2.解释下面的词语。

春寒料峭:形容春天异常寒冷的天气。

料峭,微寒。

长途跋涉: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

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

舳,船尾。

舻,船头。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

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锺,脚后跟。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

3.相关链接《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5厘米,长525厘米,绢本设色。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状况的写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语文第五单元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语文第五单元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
(3)情感体验:学生需要深入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举例:教师可以运用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重难点进行反复讲解和强调,确保学生理解透彻。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代市井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学习了《梦回繁华》这篇课文,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和总结。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我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想象穿越回古代,激发他们对古代市井文化的兴趣。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个话题确实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但我也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元化的导入方式,比如播放一段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代的繁华景象。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梦回繁华》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象过穿越回古代,亲身体验那时的繁华景象?”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代市井文化的奥秘。
举例:教师可以运用对比、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的难句、生僻词汇,从而提高阅读水平。

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梦回繁华》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梦回繁华》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021年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梦回繁华》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2.把握作者条理清晰地介绍画作的说明方法,揣摩作者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增强热爱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课堂导入: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北宋风俗画作品,宽厘米,长525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

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汴京的都市面貌和人民生活状况,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差不多上独一无二的。

这幅画描画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都市经济情形的写照。

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都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词语解析:1.拓展:开拓扩展。

2.题跋: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

“题”指写在前面的,“跋”指写在后面的,总称题跋。

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

3.覆灭:全部被消灭。

例句:清王朝覆灭后,八旗贵族断了皇粮,许多只会吃喝嫖赌的纨绔子弟沦为乞丐。

4.绢本:绘在绢、绫等丝织物上的字画。

5.内忧外患: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入侵。

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形的僵局或逆境,无暇顾及其他人或事。

例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处在内忧外患之中。

6.田畴:田地;田野。

7.春寒料峭:料峭:微寒。

形容初春显现的冰冷天气。

例句:在这春寒料峭的生活里,农民差不多开始着手春耕了。

段落划分:第一部分(①②):交代了《清明上河图》产生的历史背景、意义及作者张择端的生平。

第二部分(③④):具体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作的内容。

第三部分(⑤):具体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

新课讲解:1.第一段第二句话中的“极大的”一词能否去掉?不能。

“极大的”一词表程度,说明绘画的题材范畴较过去有了专门大的变化,删去之后其程度就会减轻,不符合实际情形,这表达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绘画史上
的地位。

2.掌握作者条理清晰地介绍画作的说明方法,揣摩
作者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增强热爱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5.5厘米,长525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

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状况,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词语解析:
1.拓展:
开拓扩展。

2.题跋:
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

“题”指写在前面的,“跋”指写在后面的,总称题跋。

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

3.覆灭:全部被消灭。

例句:清王朝覆灭后,八旗贵族断了皇粮,不少只会吃喝嫖赌的纨绔子弟沦为乞丐。

4.绢本:
绘在绢、绫等丝织物上的字画。

5.内忧外患:
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

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的僵局或困境,无暇顾及其他人或事。

例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处在内忧外患之中。

6.田畴:
田地;田野。

7.春寒料峭:
料峭:微寒。

形容初春出现的寒冷天气。

例句:在这春寒料峭的日子里,农民已经开始着手春耕了。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①②):交代了《清明上河图》产生的历史背景、意义及作者张择端的生平。

第二部分(③④):具体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作的内容。

第三部分(⑤):具体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

新课讲解:
1.第一段第二句话中的“极大的”一词能否去掉?
不能。

“极大的”一词表程度,说明绘画的题材范围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删去之后其程度就会减轻,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第二段第一句这句话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

“可能”一词表推测、估计,意思是说画《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时间不确定,如果去掉就变成了肯定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与原意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3.第三段第一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据对《清明上河图》的长宽加以说明,让读者对这幅画的规模有直观的了解,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课堂小结:
课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名画,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

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

画卷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作者介绍的条理清晰,细腻具体,不仅给人以美的愉悦,更学习了古历史知识,知道了《清明上河图》高超的创作技巧,表现手法以及它巨大有艺术价值。

由此,我们由衷地为古人的智慧而自豪,为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骄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