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1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以反映出哪些问题?
①改革者意志坚定 ②商鞅变法的信心 ③商鞅重视为变法扫秦国,主持变法
(1)献策 (2)受到重用 主持变法
徙木立信
BC356 年
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宋)王安石《商鞅》 这件事流传开来的效果是什么?
必须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要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就 必须要排斥儒家;要排斥儒家,“焚烧诗书”是一个 非常有效的方法。
–消极:从历史长河来看,文化典籍的损失。
二、商鞅变法 5、改革风俗 •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 • 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增加财政收入
二、商鞅变法之局限
措施 为田开阡陌封疆 经济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废除世卿世禄制 普遍推行郡县制 作用(局限)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保护了个体生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违背了社 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导致民主意识的弱化 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
利于消除割据势力 为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基础
探究3 你认为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 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
其深远影响有:
积极: 1、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
消极: 1、导致经济结构单一
2、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商鞅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商鞅变法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激发劳动者的生 产积极性,使秦国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加强中央集权,实 力大增,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奖励军功,极大 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小结:春秋、战国改革变法的评价与比较
• 1、背景、目的的相似性: –背景: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目的:为富国强兵,在战争中求生存,进而成为霸主。
原 因
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3、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根源: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二、商鞅变法 2、军事——强兵
• ①奖励军功,行二十等爵制
增加士气,提高战斗力
打击贵族特权,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 ②废除“世卿世禄制”
打击贵族特权
• ③严行户籍制
保证兵源
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
新气象
秦国
何处去
商鞅
受重用,立志变法
变法纷起
变法图强
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家给人足,乡邑大治; 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商鞅变法
一、人物概述:商鞅 • 公孙鞅,卫国人
探究1、商鞅为什么能够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
个人因素:热衷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时代影响:士人热衷游说诸侯, 建功立业
性质 奴隶主民主政治改革
奠定西方民主政 结果 治的基础和传统
思考:变法得以成功实践的原因
•①改革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顺应了历史发 展的潮流。——根本原因 •②改革符合秦国的实际情况。 •③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 (强制性) ——主观因素 •④商鞅坚持改革的魄力,秦孝公的鼎力支持。
• 2、改革内容的不断深化: –战国变法更彻底。 春秋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未触及上层建 筑; 战国变法则瓦解宗法贵族政治,确立封建制。 • 3、改革成效的不断深化: –春秋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战国变法使新 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地位得以强化,为日后秦帝国 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一、人物概述:商鞅
2、投奔秦国,主持变法
(1)献策 (2)受到重用 主持变法
秦孝公在朝堂上召开宫廷会 议,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讨论。 以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认为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 而治”。商鞅为实行新法,与他 们展开了论战。经过对保守派的 批判,商鞅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 和意义。
商鞅舌战图
1、初涉政坛,怀才不遇
投身魏国丞相公叔痤门下, 未受魏惠王重用
一、人物概述:商鞅
1、初涉政坛,怀才不遇
2、投奔秦国,主持变法
(1)献策
探究2、孝公为什么对尧舜等的帝王之道不感兴趣? 而对称霸之道感兴趣呢?
(1)战国时代特征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2)王道即儒家治国理论(以礼治国,实 行仁政),不符合时代要求。 (3)称霸之道即法家思想(变法改革,以 法治国),符合孝公称霸需要。
军事
增强了秦国军队战斗力和秦国国力;但按爵位等级 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等, 改革不彻底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 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强化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统治;加重剥削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轻罪重罚 轻视教化,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 改变社会风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政治 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商鞅变法
一、人物概述:商鞅
1、初涉政坛,怀才不遇
2、投奔秦国,主持变法
(1)献策 (2)受到重用 主持变法 (3)功勋卓著
3、商鞅之死 因守旧势力的攻击被处以车裂之刑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这是为什么?
商鞅变法
二、商鞅变法
指导思想 宗旨 性质 范围 影响
法家理论
富国强兵 地主阶级的改革 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方面
为秦国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二、商鞅变法 1、经济——以农求富
1)废除井田
根本上改变旧的生产关系,确立 了土地私有制; 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
稳定财政收入
2)重农抑商
增强国家实力 提高生产积极性 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便利 利于统一赋税和俸禄
3)统一度量衡
制定秦律 文化 燔诗书而明法令 习俗 改革社会风尚习俗
练一练:
材料: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 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 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 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 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 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 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 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 商君列传》 •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
商鞅变法
一、人物概述:商鞅
2、投奔秦国,主持变法
(1)献策
(2)受到重用 主持变法
材料一:新法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推行
第一年,有上千人到秦都“上访”,这时 又发生了太子犯法的事情。商鞅知道后说: “新法不能顺利推行,就是因为上面的人 带头犯法。” 太子是君嗣,不好动刑,商 鞅就严惩太子的两个老师,一个削掉鼻子, 另一个脸上刺字涂墨。从此树立变法权威, 没人敢公开反抗。 打击守旧势力,树立权威; 改革需要勇气和智慧。
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 重农抑商;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三、变法的特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相比)
变法核心:农战、法治 (表现?)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 建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的 统治。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如,“重农抑商”、“统一 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什伍连坐”等不仅为 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国家治理基础,对 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在各诸侯国的变法中,商鞅变法是措施最全面, 最彻底,为期最长,影响最深远的。 商鞅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梭伦
商鞅
公元前5-前3世纪,中国是战国七雄逐鹿中原, 欧洲是希腊、罗马城邦共和,双方几乎在同一时期 推行了不同的改革,为各自政治制度铺垫了完全不 同的基础。 试比较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异同?
梭伦改革
背景 城邦民主政治发展 核心 扩大平民政治权利 内容
商鞅变法
奴隶制崩溃, 封建制兴起 富国强兵 地主阶级的 封建化改革 使中国走上封建专 制道路
实行什伍制
二、商鞅变法 3、政治——集权,法治
• ① 严行户籍制,制定连坐法
强化统治,有效行使政府权力
• ② 行县制
加强中央集权
• ③ 制秦律
使改革合法化
二、商鞅变法 4、思想——控制 • “燔诗书”
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探究4:如何看待商鞅的“燔诗书” ?
–积极:正确性 从当时来看,要更好地执行变法,
商鞅变法
一、人物概述:商鞅
2、投奔秦国,主持变法
(1)献策 (2)受到重用 主持变法 (3)功勋卓著
材料二:有个叫赵良的人对商鞅说:“你
外出时,随从的车有十几辆,车上都是训 练有素的卫士,没有这些防卫措施,你就 不敢出来,说明你的处境十分危险,你为 什么还不急流勇退?退隐山林或许可以求 得平安。” 出行戒备森严从一个侧面说明什么? 改革的阻力和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