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解析版)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基础落实练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要素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B. 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C. 丙区海拔较高,气温低D. 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2. 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A. 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B. 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C. 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D. 土壤肥沃,黑土广布3. 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②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③半干旱和干旱区分界④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答案】1. B 2. A 3. D【解析】试题分析:【1题详解】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甲区是东北平原,丙区是山东丘陵,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B对。
甲区位于东部季风区,不是深居内陆,A错。
丙区是丘陵地区,海拔不高,气温较高,C错。
两区年降水量相似,不是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D错。
【2题详解】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都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A 对。
甲区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乙地面积小,丙地地形起伏较大,B错。
甲区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甜菜,乙、丙区是冬小麦,C错。
土壤肥沃,黑土广布只在甲区分布,D错。
【3题详解】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①对。
不是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②错。
半干旱和干旱分界,③对。
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是秦岭-淮河一线,④错。
D对。
【考点定位】不同区域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区域农业发展的共同条件,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名师点睛】先根据经纬度,判断区域位置,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2017一轮复习——12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 3 题,安徽省当前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大 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主要由Ⅱ区迁往Ⅰ区,故 A 项正 确;一般来说,铁路建设成本平原小于山区,Ⅱ区成本小 于Ⅲ区,故 B 项错误;商业网点的密度城市大于乡村,平 原大于山区,Ⅲ区密度小于Ⅰ区,故 C 项错误;安徽省 承接的省外转移产业主要为第二产业,主要分布在城市化 地区,即Ⅰ区,故 D 项错误。
考向二 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 (2014·济宁二模)约旦河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河流,全 长 360 多公里,两岸高崖耸立,温泉众多;流经海拔-213 米的淡水湖——加利利海,注入海拔-400 多米、平均盐 度是海水 8.6 倍的内陆盐湖——死海。下图为巴勒斯坦地 区地形图和死海遥感图像,读图回答(1)~(2)题。
人均耕地面积小,耕地破碎,粮食商品率
_较__低__
“粮仓”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
原,棉花生产比不上____新__疆__南_和部华北平原
第7页,共73页。
巧学易记
1.案例(以东部季风区为例)记忆法
第8页,共73页。
2.示意图法记忆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位置
第9页,共73页。
方法技巧
提炼归纳记忆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答案】 D
第13页,共73页。
(2014·安徽高考)2013 年 12 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 《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 2020 年),从 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 点生态功能区(图 7)。完成 2~3 题。
第14页,共73页。
第15页,共73页。
2.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
主产区的分别是( )
A.Ⅰ、Ⅱ、Ⅲ
B.Ⅰ、Ⅲ、Ⅱ
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新人教版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A.河流、明确的B.湖泊、模糊的C.交通线、模糊的D.山脉、明确的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A.化学工业B.建材工业C.电子工业D.纺织工业解析第1题,由图知区域界线沿山脊线划分,行政区界线明确。
第2题,由图知该地有高校园区,科技发达,有飞机场,交通便捷,森林公园,环境优美,适宜发展电子工业。
答案 1.D 2.C(2016·湖南衡阳模拟)根据有效风能密度和有效风速全年累计小时数,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分为风能丰富区、较丰富区、可利用区和贫乏区。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四类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四地风能资源分布及原因的叙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①风能贫乏区;盛行中纬西风,地形闭塞B.②风能较丰富区;盛行西南季风,地形平坦C.③风能可利用区;盛行东南季风,地形闭塞D.④风能丰富区;邻近冷气团源地,地形平坦4.下列四地风能资源丰富程度与④地最接近的是( )A.雅鲁藏布江谷地B.黄土高原C.东南沿海地区D.四川盆地解析第3题,我国风能集中分布区为内陆高原和沿海地区,从图示来看,④地处在内蒙古高原以北,接近冬季风源地、地形平坦,风能较为集中。
第4题,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受到海洋的影响,风速较大,影响风力的因素较少。
故风能也比较集中。
答案 3.D 4.C(2014·浙江文综,5~6)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
读表,完成5~6题。
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6.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解析第5题,仔细读表可知,人均GDP水平自高到低依次是浙江、黑龙江、青海、河南,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自高到低依次是河南、黑龙江、浙江、青海,可以看出人均GDP 水平越高,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说法错误,A项错。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有答案)
广州市第八十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必修3部分班级:姓名:学号:小组:第一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高考考点:1、以区域图、联系图、表格、文字等形式,考查学生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分析、比较能力2、结合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及相关热点区域,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的建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背景,考查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疏理、归纳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是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和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
2、特征(1)具有一定的,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
(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条件,并对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位置的差异(1) 位于北纬附近,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的入海口。
(2) 大致位于北纬43°~48°,地处的中部。
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气候条件土地条件为主,多为,人均耕地面积全国平均水平为主,多为,人均耕地面积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条件3、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区域方式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耕作类型主要作物作物熟制商业贸易工业重要的基地基地编制:王彩连 审核:高三地理备课组1、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受 限制,耕作业发展缓慢2、农业社会:丰富的 资源使其成为我国的粮食生产基地、主要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3、工商业社会: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该地区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 ,耕地破碎,导致农业生产 ,不利于机械化推广,粮食商品率较低,粮食生产在全国地位下降。
【自主检测】1、区域具备的特征有 ( ) ①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②明确的边界 ③明确的区域特征 ④一定的政治地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读图回答 2-3题2、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壤不同 B .热量不同 C .降水不同 D .地形不同 3、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的特征的项目是 (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A .①②③④B .③④⑤⑥C .⑤⑥⑦⑧D .②⑦⑧ 4、长江中下游平原能够成为水稻种植区的原因是 ( ) ①高温多雨的温带季风气候 ②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③水网稠密 ④地势平坦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5、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同期,原因是 ( ) A .同属温带地区 B .气候的大陆性强 C .同属东部季风区 D .都是平原地区 9、我国北方有些居民没有后窗,这反映出当地 ( ) A.光照较强 B.风沙大 C.冬季寒冷 D.雨水多7、长江中下游平原开发早期,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原因是 ( ) A .雨热同期的气候 B .黏重的土壤 C .单一的农作物品种 D .地势平坦★内容精析考点一:区域概念及特点【典例分析1】读右图,回答(1)~(3)题。
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作业:14-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解析
一、选择题(2016·河南开封模拟)根据定量与定性指标,可将全国划分为4个生态大区(东北部湿润半湿润生态大区、北部干旱半干旱生态大区、南部湿润生态大区和青藏高原生态大区)。
读“中国生态区分布图”,完成1~2题。
1. 划分四个生态大区的主要依据有()①行政区划②经济发展水平③自然地理特征④生态系统特征A. ①②B.①③C. ②④D.③④2. 关于生态大区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具有一定范围、形状②都非常脆弱③具有明确的区际边界④边界具有过渡性()A. ①②B.②③C. ①④D.②④1. D【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划分四个生态大区的主要依据既有自然地理特征,又有生态系统特征。
2. C【解析】由图可知,生态区具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但区域间并没有明确的边界。
南部湿润生态大区、东北部湿润半湿润生态大区要比青藏高原生态大区、北部干旱半干旱生态大区稳定得多。
(2016·江西南昌模拟)读下面两幅“区域示意图”,回答3~5题。
3. 甲、乙两地气候类型不同,但年降水量都很多,其共同的影响因素是()A. 纬度B.地形C. 大气环流D.洋流4. 关于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 降水的季节变化都很大B. 多雨期与高温期都一致C. 多雨期的盛行风向都相同D. 少雨期降水少的主要原因都是受干燥的盛行东北风影响5. 关于甲、乙两地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两地水热充足,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均为季风水田农业B. 两地河流径流量大,航运条件都很优越C. 两地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D. 两地都容易受到旱涝灾害的威胁3. B【解析】读两区域图可知,甲地降水丰富主要是西南季风受到了地形的阻挡,形成丰富的降水;乙地是西风受到地形的阻挡,形成丰富的降水,所以两地降水丰富的共同的影响因素是地形。
4. A【解析】甲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乙为地中海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所以甲、乙两地气候特征是降水的季节变化都很大;甲地少雨期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受来自陆地的东北风影响,乙地少雨期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受副高控制。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好题精选)(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好题精选)(图片清晰版)(含参考答案)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边界有实有虚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为非洲部分地区的植被分布图,图中四区域是以单一要素(植被)来划分的,属同一层次的区域;四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四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但区域间特征差异较大。
答案 D2.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丙区域河流长但流量变化小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解析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条件都非常充足;乙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且季节变化不大;丙区域有著名的尼日尔河,因该区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故河流的流量变化大;丁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但因流水的冲刷、雨水的淋洗以及植物的吸收作用强,土壤中养分含量较少,肥力较低。
答案 D读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a、b、c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A.abc B.cabC.cba D.bac4.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B.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C.c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D.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解析a时期第一产业为55%,第二产业为20%,第三产业为25%,此时以第一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刚刚起步,以小型的轻工业为主。
b时期第一产业为20%,第二产业为55%,第三产业为25%,由于第二产业的比重较大,工业带来的问题较大,环境质量较低,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高将要迫使一部分企业外迁。
c时期第一产业为15%,第二产业为30%,第三产业为55%,此时以第三产业为主,但不一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高考一轮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训练
高考一轮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图中①—②—③反映区域间相互关系正确的是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B.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C.中国——山西省——太原市D.中温带——干旱地区——青藏高原【答案】1.C【解析】图中①—②—③反映区域间层次性;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三个地区是并列的,不是包含关系;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两者是并列关系,无包含关系;中国——山西省——太原市,是包含关系,符合图示信息;中温带——干旱地区——青藏高原,三者没有关联性。
选 C 正确。
读图,完成2-3题。
2.①②两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是A.①平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②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B.①平原土壤肥沃,②平原土壤贫瘠C.①平原不能发展水稻生产,②平原甜菜种植业发达D.①平原石油资源丰富,②平原矿产资源贫乏3.①②两平原适应地理环境的区域发展方向是A.①平原发展成为综合性工业基地B.①平原西部发展成为商品粮基地C.②平原利用交通条件发展起发达的商贸业D.②平原侧重发展轻工业【答案】2.D 3.C【解析】2.①平原为.大陆性稍强的温带季风气候,②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①平原黑土和②平原水稻土都是生产力较高的肥沃土壤;①②两平原都可以发展水稻种植业。
3.①平原利用当地石油资源和周边煤、铁等资源,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①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广布,适宜发展畜牧业;②平原交通便捷,内外联系方便,商贸发达;②平原利用国内外资源,发展成为综合性工业基地。
秦淮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淮线将我国东部季风区划为南方和北方。
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秦淮线说法错误的是A.是我国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B.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C.是我国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D.相当于我国年均降水800mm等降水量线5.我国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肉类,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蔬菜,造成腌制品“南肉北素”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南北气候差异B.南北物产差异C.饮食习惯不同D.食用盐种类不同【答案】4.C 5.A【解析】4.秦淮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我国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是我国半湿润区与湿润区的分界线,相当于我国年均降水800mm 等降水量线,ABD 正确,C 错误。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习目标定位知识体系预览1.识记:区域的含义。
2.理解: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应用:运用比较法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
考点一区域的含义[核心知识再现]1.认识区域读甘肃省年降水量、干湿区划分图,归纳总结。
(1)区域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分出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如通过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甘肃省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区域。
(2)区域特征:①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②整体性: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③层次性:既是上一级的组成部分,又可划分下一级。
2.正确认识区域的区位特征可以利用经纬网、区位轮廓、区域内的重要地理事物等信息,确定区域的位置及其周围区域的联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经纬度位置:可确定一个具体地点,也可以确定一个区域范围,主要分析南、北所跨的纬度,东、西所跨的经度。
(2)海陆位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
(3)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4)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邻国、邻省轮廓进行分析。
地理位置和地理区位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提示地理区位和地理位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实际的应用中易混淆。
区位包括绝对区位和相对区位两层含义。
绝对区位是指该事物的位置;相对区位是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由此可见,区位概念包含位置概念。
地理位置可分为下列类型: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自然位置:海陆分布位置;政治位置:各种政治力量的空间配置关系;经济位置:事物间的经济空间关系。
[高分素养提升](2017·全国1月大联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1)~(3)题。
(1)影响图中1月0 ℃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A.河流B.大气环流C.太阳辐射D.地形(2)图中四段河流的流速最快的是()A.R1B.R2C.R3D.R4(3)下列关于图中四沉积作用明显区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聚落最先形成在①、④两地区B.①沉积区是我国春小麦种植区C.③地区最适宜种植水稻D.②地区海拔最高,沉积作用最弱『解析』本题组考查区域图中的特征分析。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答案
专题训练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边界有实有虚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2.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答案:1.D 2.D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为非洲部分地区的植被分布图,图中四区域是以单一要素(植被)来划分的;四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四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而区域间差异较大。
第2题,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条件都非常充足;乙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且季节变化不大;丙区域有著名的尼日尔河,因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故河流的流量变化明显;丁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充足,土层发育深厚,但因流水的冲刷和淋失以及植物的吸收,土壤中养分含量较少,肥力较低。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
据此回答3~5题。
3.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4.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5.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①多山的地形②干旱的气候③生产方式落后④水资源短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3.C 4.B 5.C解析:根据区域轮廓判断可知,甲为塔里木盆地,乙为海南岛。
第3题,甲区域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汛期出现在气温最高的夏季。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28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017) - 副本
发展时期:
—船的使用扩大交通联系 —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克 服土壤限制
苏湖熟,天下足
近现代时期: 工 商 业 的 发 展
粮仓地位被取代
人口、城市稠密、 人均耕地少 水网稠密、耕地破碎
商品率低 生产规模小
宋元时期
苏湖熟,天下足
明清时期
湖广熟,天下足
解题探究
矿产资源 解析
天然气和煤炭) 为主 _______________
较少
结合图1和图2,可以清楚地比较两省区的地形、气候、河流、
解析答案
矿产资源的不同特征。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解析答案
(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解析 由材料二分析两省区的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答案 新疆。
线特征可以直接读出,而对海岸线特征的描
述属于本题的特殊之处, 答案 本区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低山丘
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海岸线较平直, 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
解析答案
13.(2014· 北京文综)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 断变化。“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要依托黄金水
有利条件。
答案 热量资源丰富 ( 纬度较低 ) ;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离珠
解析答案
江三角洲较近,便于引进生产技术(经验)和销售产品。
(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
解析 依据发展桑蚕养殖业需要的条件,将
贵州和广西进行对比,分析贵州具备的优势
条件或不利条件,然后做出肯定或否定回答。
1.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 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在我们的高三地理学习中,“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知识点。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地区的差异和特点,还能让我们从更深层次去思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就像是地球给予我们的原始“礼物”,有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要素。
而人文环境呢,则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基于自然环境所创造出来的,像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等。
地形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那可是相当显著。
比如说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大规模的农业耕种和城市建设。
想象一下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那里能够实现大规模的机械化农业生产,为国家提供了丰富的粮食。
而山地和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建设难度高,农业发展也受到一定限制,但却可以发展特色的林业和旅游业。
像我国的西南地区,山高谷深,虽然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但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气候是另一个关键因素。
不同的气候类型决定了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作物种类。
热带地区终年高温多雨,适合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如橡胶、香蕉等。
温带地区四季分明,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适合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
气候还会影响到工业的布局。
比如在气候寒冷的地区,供暖设备的生产和相关产业就会相对发达。
水文条件也不容忽视。
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有利于发展航运和水产养殖。
像长江流域,河运繁忙,带动了沿岸城市的经济发展。
而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则需要更加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
土壤的性质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肥沃的黑土、冲积土适合种植高产的农作物,而贫瘠的土壤则可能需要进行改良或者选择更适合的种植品种。
生物资源的丰富程度也会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
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木材加工业,草原广阔的地区适合发展畜牧业。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练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八)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限时:40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325页)一、选择题(2017·全国卷Ⅱ)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
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1.C 2.D 3.D[第1题,C对,B错: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下游已经变成人为改造的渠道,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A错:秦岭—淮河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因此有划分指标依据。
D错:秦岭—淮河线属于自然地理界线,具有过渡性,两侧地理环境无明显差异。
第2题,长江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天然地将江苏省划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因此苏南和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第3题,由于苏南和苏北地区以长江为界,以前陆路交通联系不密切,不便于两区域经济联系;进入21世纪,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方式的便捷程度提高,促使苏南和苏北地区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2018·长沙模拟)在江苏中部的兴化地区(地面平均海拔不足2米,农田易遭受渍涝灾害),有一种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垛田。
当地人们在号称“锅底洼”的湖荡沼泽地带开挖河泥,堆高成垛,垛上耕作,形成一块块状如小岛的精致农田。
读图回答4~6题。
4.根据其耕作方式判断,垛田种植的作物最不可能是()A.水稻B.棉花C.冬小麦D.玉米5.当地每年都要把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挖出来,堆入垛田之中,此举的主要作用有()①清理河道和沟渠,利于排水通航②加固垛田,减少水土流失③加深、拓宽河道和沟渠,增加储水量④给垛田增加有机肥,改善土壤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6.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流域上游兴修水库,新修垛田的高度降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泥沙淤积加剧B.地壳不断下沉C.洪涝灾害发生频次减少D.人口密度增加4.A 5.B 6.C[第4题,垛田适宜旱地种植,而水稻必须在水田中耕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33课时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选择题(高考天津卷)图3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1.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A. ab—草原广布、温差大B. bf—地表崎岖、降水少C. ce—光照充足、风沙大D. dg—气候湿润、林地多2.下列生态功能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A. cB. dC. eD. g3.下列粮食作物具有单位面积产量高的是()A.水稻B.小麦C.玉米D.大豆下图为甲、乙两岛略图,其中甲岛地势低平。
据此完成以下3题。
4.关于甲、乙两岛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岛位于东半球B.甲岛附近水域属于太平洋C.乙岛位于北半球D.乙岛周围水域属于大西洋5.关于乙岛的自然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以热带雨林为主,全年高温多雨B.地形以山地或丘陵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C.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D.岛内河流密布,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6.甲、乙两岛相比,判断公路密度较低且对应的影响因素正确的是( ) A.乙岛——地形 B.甲岛——地形C.乙岛——火山 D.甲岛——河流读“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图”,完成以下3题。
7.图中山脉②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 )A.第二、三级阶梯和干旱区、半干旱区的分界线B.季风区、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和干旱区、半干旱区的分界线C.内流区、外流区的分界线和暖温带、亚热带的分界线D. 800毫米年降水量线和暖温带与寒温带的分界线8.图中③建立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其主要粮食作物是( )A.水稻B.谷子C.春小麦D.冬小麦9.制约图中③处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降水B.土壤C.地形D.光热10.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田为主B.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等C.一年两熟至三熟 D.西部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11.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若干平原组成 B.本区河流、湖泊较多,但无沼泽分布C.是中国最大的平原 D.地势低平,土质疏松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以下2题。
【金版教程】2017地理一轮课后通关:3-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
研析图表·素养强化区域图中区域地理特征与区域差异的对比这类图一般为地理位置有明显差异的不同区域,在地理环境特征方面有诸多可比之处。
该区域由相关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组成。
该类图的一般读图方法如下:[答案对照]1.(1)C(2)B2.(1)都分布在广阔的平原上;都分布在温带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地区。
(2)D(3)相同点:均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和商品率较高的商品谷物农业;两地均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宜玉米生长;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玉米种植面积比重较大。
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我国玉米带的农场为国营大农场,美国的农场一般为家庭经营;美国玉米带的区域专业化和经营专业化以及现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国;我国玉米带所处纬度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单产相对较低;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土地价格低。
阅读我国两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比较图一、图二所示区域的自然特征。
(2)与图一所示区域相比,图二所示区域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主要有哪些?(3)图一中甲地附近多风蚀地貌,该地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探究提高西瓜产量的途径,分两组进行实验种植,A组直接在田里种植、B组在田里覆盖一层砾石层后再种植。
实验结果发现B组种植的西瓜单产高于A组。
请帮助他们解释其原因。
答案(1)源充足;劳动力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精耕细作。
(3)当地气候干旱、多风沙,蒸发旺盛;覆盖砾石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白天增温快,夜晚冷却快,增大了昼夜温差,有利于糖分积累;减少风对土壤的侵蚀。
解析(1)图一为新疆,图二为安徽,调动两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知识解题即可。
(2)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包括气候(热量、降水、光照等条件)、地形、土壤、水源以及劳动力、技术、机械化水平等。
安徽省水热条件优于新疆,水源条件好,劳动力更丰富。
(3)地表覆盖砾石有利于保持土壤湿度,增大昼夜温差,且减小风蚀,减少土壤肥力损失。
北京市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料 第35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练案 含解析
第35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练案【自主梳理夯实基础】——课前填写落实温故知新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是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和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
2.特征(1)具有一定的,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条件,并对产生深刻的影响.【答案】地理差异指标方法空间单位区位特征边界地理环境区域发展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位置的差异(1)位于北纬附近,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的入海口。
(2)大致位于北纬43°~48°,地处的中部。
【答案】长江三角洲30°长江松嫩平原东北地区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水稻土水田低于黑土旱地高于贫乏石油3。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油菜大豆发达综合性工业重化工业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1.开发早期技术水平: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自然条件: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______限制: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 发展缓慢2。
农业社会水稻具有单产高的优势地理条件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人口南迁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成为我国的、和棉花生产基地3.工商业发展时期人均耕地面积小,耕地破碎,使粮食商品率____,粮仓”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棉花生产比不上________和华北平原.【答案】黏重耕作农业劳动力粮食桑蚕低新疆南部【拓展发散思维练习】-—问题思考发散学生思维1.地理位置和地理区位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骑楼”是在楼房前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
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
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环境的什么特点?3.南米北面体现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地域差异,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水稻种植的条件有哪些?【参考答案】1.地理区位和地理位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实际的应用中易混淆.区位包括绝对区位和相对区位两层含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演练测试卷: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地区发展的影响(2019 ·吉林大学附中模拟 )2017 年 4 月 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 3 县及周边部分地区。
新区成立将深入推进京津冀共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国都功能。
以下列图为雄安新区地址图。
读图,回答 1~2 题。
1.中央决定将国家级新区建在容城、雄县、安新周边的主要原因是()①距离北京较近,便于承接大城市的产业转移②人口罕见,尽可能地减少拆迁补助③基础设施完满,现有开发程度较高④交通便利,与大城市联系亲近⑤纬度更低,天气条件优越A .②③B.②⑤C.①④D.①⑤2.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意义包括()①可以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②促进北京市里三大产业均衡发展③有利于提升河北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④有利于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A .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1.C 2.C(2019 ·上海松江区期末 ) “合掌造”是日本某地的一种木造建筑物,屋顶厚且陡,以便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
读图,完成 3~4 题。
3.右上图所示建筑物的屋顶造型设计是为了适应当地()A .台风频发B.冬季暴雪C.多洪涝灾害D.地震、火山活动频频4.以下四地中,合掌造最可能位于()A .a 地B.b 地C.c 地D.d 地答案: 3.B 4.C(2019 ·长沙模拟 )以下列图为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省区功能定位图。
读图,回答5~6题。
5.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A.涉及我国西北、东北和西南的全部省区B.中心区是我国少许民族种类最多的省区C.面向南亚的省区有甘、青、宁、陕和滇D.向北开放的窗口是黑、吉、辽、津和内蒙古6.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超越了 ()A.四大高原和三大盆地B.黄河、长江和闽江流域C.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D.常绿硬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答案: 5.C 6.A(2019 ·湖南湘潭质检 )以下列图表示①②两地区河流水系分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习题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习题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基础题组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域,喜暖和湿润环境,夏季不耐高温霜冻。
以下图为广东省荔枝消费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划分荔枝消费适宜区的主要目的是( )A.气候B.土壤C.市场D.水源2.Ⅰ区被划为荔枝消费不适宜区的主要缘由是( )A.光照弱B.降水少C.多微风D.高温冻害读以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3.(2021北京朝阳期中)图示山脉中属于我国南方与南方分界限、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限的区分是( )A.①和①②B.①和③④C.④和①②D.④和③④4.(2021北京朝阳期中)甲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低于乙地,主要是由于甲地( )A.地势较高B.纬度较低C.植被较多D.云量较多5.(2021北京十一中学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题。
匹兹堡位于美国五大湖工业区,曾有美国〝钢都〞之称;武汉位于中国长江中游工业区,钢铁工业兴旺。
两城市所在的工业区人口密集、制造业兴旺。
以下图为两城市所在区域图。
据图说出两城市天文位置的相似性。
(6分)提升题组随着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一带一路〞概念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一带一路〞将改动中国区域经济开展幅员,更多地强调省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转型晋级。
读资料和图完成下面两题。
6.(2021北京重点校压轴)〝一带一路〞树立应分阶段实施,近期目的重点是路途、动力管线、电信、港口等基础设备共建和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
在这个阶段新疆的树立应该着眼于( ) A.交通枢纽中心和物流中心B.火车制造中心和物流中心C.计算机制造中心和科技信息中心D.输气管线和油气加工中心7.(2021北京重点校压轴)关于图中各经济带和经济区的开展方向和特点,描画正确的选项是( )A.西南—蒙东经济区今后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B.丝绸之路经济带树立基础设备并承接产业转移C.京津冀经济区开展耗能高、耗原料多的重工业D.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以石油、自然气管道树立为主以下图为我国某地域景观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训练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边界有实有虚
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
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2.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
答案:1.D 2.D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为非洲部分地区的植被分布图,图中四区域是以单一要素(植被)来划分的;
四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四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而区域间差异较大。
第2题,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条件都非常充足;乙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且季节变化不大;丙区域有著名的尼日尔河,因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故河流的流量变化明显;丁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充足,土层发育深厚,但因流水的冲刷和淋失以及植物的吸收,土壤中养分含量较少,肥力较低。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
据此回答3~5题。
3.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4.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B.①②
C.②③D.③④
5.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
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①多山的地形②干旱的气候③生产方式落后④水资源短缺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答案:3.C 4.B 5.C解析:根据区域轮廓判断可知,甲为塔里木盆地,乙为海南岛。
第3题,甲区域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汛期出现在气温最高的夏季。
第4题,甲、乙两区域经济相对落后,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劳动力价格低,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夏季两地热量充足。
第5题,甲、乙两地地形多山,生产方式落后,乙地降水多,水资源较丰富。
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
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
读图,回答6~7题。
6.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A.气候B.土壤
C.市场D.水源
7.Ⅰ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弱 B.降水少
C.多大风 D.低温冻害
答案:6.A7.D解析:第6题,依据材料可知,荔枝生长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则划分荔枝生产适宜的主要指标是气候。
第7题,荔枝生长过程中,冬季不耐低温霜冻,而图中Ⅰ区在三个区域中纬度位置最高,则该区域划分为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易出现低温冻害。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
读图,回答8~9题。
8.有关图中从阶段Ⅰ到阶段Ⅲ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②图中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减少③图示区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9.从阶段Ⅲ到阶段Ⅳ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策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市场
答案:8.A9.D解析:第8题,从阶段Ⅰ到阶段Ⅲ林地面积减少,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变差,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聚落由小城镇发展为中等城市,说明城市人口增加。
第9题,从阶段Ⅲ到阶段Ⅳ,靠近城市的农业用地由耕地变为花卉、蔬菜用地,是城市人口增加、市场扩大的结果。
中原经济区规划提出要加快形成“一核四轴两带”放射状、网络化发展格局,其中,四轴是沿陇海发展轴、沿京广发展轴、沿济(南)郑(州)渝(重庆)发展轴、沿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
读“一核四轴两带”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中原经济区所在区域目前处在()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
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高水平的均衡发展阶段
11.为了抓住机遇,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原经济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
A.全力发展大城市,提高城市化水平,把该地区建成世界级的城市群
B.利用其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海洋化学工业及海产品工业
C.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吸引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D.充分利用区域煤、铁、石油资源,大力发展煤炭、钢铁及石化工业
答案:10.B11.C解析:第10题,从中原经济区内部经济发展的差异看,其经济发展不均衡,大城市发展水平高,需要借助大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因此目前该区域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
第11题,区域发展应该依托当地的优势资源,统筹兼顾,建立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合理的产业结构。
中原经济区位于我国中部,经济发展整体上落后于东部地区,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同时,可承接东部地区的相关产业,促进当地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
二、综合题
12.(2016·赤峰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咖啡树最理想的种植条件:温度介于15~25 ℃,年降水量必须达到1 500~2 000毫米,海拔500~2 000米。
刚果民主共和国是世界著名kivu咖啡生产地,其东部尤为正宗。
近年来,国际咖啡市场形势处于良好态势,刚果民主共和国计划大规模扩大咖啡生产。
大英
加水电站堪称世界最大,可能也是最具争议的大型水能开发计划,总投资800亿美元,由11个水坝和6个水电项目组成。
(1)分析图示区域气候特点的成因。
(2)说明大英加水电站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3)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盛产优质咖啡的原因是什么?
(4)简述刚果民主共和国大规模扩大咖啡生产将对刚果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答案:(1)位于赤道两侧,纬度低,海拔较低,终年高温,受赤道低气压影响,降水变率小,降水量大,终年多雨。
(2)流域降水丰富,集水面积广,径流量大;地处峡谷,河流落差大,径流速度快,水能资源丰富。
(3)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年平均气温高于15 ℃,年降水充沛,光、热、水充足;位于盆地和高原的过渡地带,海拔适宜,地广人稀,有利于扩大种植规模。
(4)大规模扩大咖啡生产造成森林、草原等植被减少,保持水土、调节径流等能力降低,使刚果河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率增大。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民网报道,2014年5月19日,广东潮州思科拓展实业有限公司正式入驻喀什经济开发区,并与喀什经济开发区签订入驻标准厂房合同。
“南有深圳,西有喀什”,这是喀什人一直沉醉多年的特区梦。
喀什地区蕴藏着金、铜、铝、锌、镍、钒、钛、水晶、云母等63种矿产,石膏产量居全国前列,蛇纹石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矿藏储量丰富。
材料二喀什所在地区简图(图甲)和深圳所在地区简图(图乙)。
(1)据图说明喀什所在地区和深圳所在地区城市分布特点的异同。
(2)比较喀什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特色农业及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完成下表。
答案:(1)共同点:多沿铁路线分布。
不同点:喀什所在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深圳所在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
(2)绿洲农业水资源不足
人均耕地少(耕地不足)(3)深圳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
邻近东南亚,是我国著名侨乡,且劳动力丰富。
喀什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地处我国联系中亚、西亚和南亚的枢纽位置。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城市分布特点的异同。
第(2)题,喀什地区气候干旱,依靠冰雪融水发展绿洲农业;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降水丰沛,发展了基塘农业。
第(3)题,分析材料可回答喀什成为特区的优势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