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粮食主产区种植业保险调查研究
吉林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吉林乡村振兴调研报告吉林乡村振兴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吉林乡村振兴情况,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提供参考和建议。
乡村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乡村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吉林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农业省份,本次调研将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吉林乡村振兴的进展和问题。
二、调研内容1.乡村产业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吉林乡村产业发展较为多样化。
农业、畜牧业、旅游业、种植业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例如,某县推行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通过合作社的推进,实现了农田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等,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
此外,该县还积极发展旅游业,通过举办传统民俗活动、打造特色农家乐等方式,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增长。
2.农村基础设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吉林乡村振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通过农村电网改造、道路硬化、给排水系统建设等措施,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尤其是电网改造,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了更为便捷、稳定的用电服务,对于农村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农民收入农民收入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吉林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且存在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粮食种植,收入增长较为有限。
另一方面,农村非农业产业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非农业就业岗位较少,造成部分农民收入来源单一。
因此,加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培育非农业就业岗位,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三、调研结论1.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
吉林乡村振兴应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农村旅游等具有较高附加值和市场需求的产业,通过发展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村道路、电网、水利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的便利程度,提升乡村发展的整体水平。
3.推进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衡化。
中国粮食主产区演变的特点与原因分析
中国粮食主产区演变的特点与原因分析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粮食主产区进入了较快的演变与发展时期,并表现出一系列特点。
粮食主产区的演变与发展是比较效益、资源禀赋、社会需求、科技进步等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
要实现粮食主产区可持续发展,必须引导粮食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强化中央政府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与保护,协调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之间的关系,从区域经济角度确定粮食主产区发展思路。
关键词:粮食主产区演变可持续发展粮食主产区是中国商品粮生产的核心区域,对确保国家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决定性作用。
一旦粮食主产区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粮食主产区呈现出不断缩小的趋势,这种变化是自然、经济、科技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粮食主产区演变与发展的特点,深入分析这种变迁的原因,构架粮食主产区未来发展的政策框架,以期为政府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中国粮食主产区演变与发展的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粮食主产区空间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生产格局和流通格局两个方面。
从中国粮食生产格局变迁看,全国粮食生产区域由南方持续向北方转移,由东部、西部逐渐向中部推进,其中东南沿海区粮食生产急剧萎缩,东北区和黄淮海区形成了全国粮食增长中心,粮食主产区的边界明显地呈现出缩小趋势。
从中国粮食流通格局变迁看,伴随着粮食调运由计划调拨到市场调节的变化,中国粮食流向流量发生了由南粮北调向北粮南运的转变。
中国粮食主产区在演变与发展中表现出显著特点。
(一)粮食主产区在空间上相对集中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粮食种植面积在不同区域发生了消长不同的变化。
以浙江省为例,粮食种植面积在20世纪50年代为326.35万公顷,到了20世纪90年代下降到293.99万公顷,到了2008年进一步下降到127.16万公顷。
与此相反,北方的一些省份粮食种植面积则呈增长的趋势。
以黑龙江省为例,粮食种植面积在20世纪50年代为604.76万公顷,到了90年代扩大到767.27万公顷。
基于粮食安全的我国北方粮食主产区农业保险赔偿机制研究
基于粮食安全的我国北方粮食主产区农业保险赔偿机制研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05-0148-022016年3月1日,《农业保险条例》正式实施,但从中可以看到,对农业保险的保险范围、保险期限等并没有做实质性的规定。
2016年1月19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份题为《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将粮食安全列为首位,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立足于农业保险的发展,结合国内外现有的经验,重点研究我国北方粮食主产区农业保险赔偿机制,不伤农时,不负农民,不误农业。
一、农业保险赔偿机制的必要性分析发挥粮食安全的生存之本作用粮食安全是我们的生存之本,需从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研究。
农时涵盖四季,春耕夏锄秋藏冬储,需要充分给予保障,才能使其基础作用得以发挥。
从某种角度说,这个问题关乎国计民生,再怎么强调都是不过分的。
中央一号文件曾连续多年聚焦“三农”问题,可见这个问题已经是在国家领导层达成共识的基本内容之一。
有专家学者研究区域农业保险法律制度,指出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农业保险法制建设也应具有区域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对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
建议从立法途径、政府责任、机构拓展、配套政策等方面入手,促进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对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
还有专家学者认为,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经济发展状况决定发展目标,并考察农业保险试点情况,建立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农业保险制度模式,以充分发挥农业保险保障作用,保障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
充分发挥农业保险保障农业经济功能的核心农业保险在经营过程中应具有转移分散农业风险,分摊农民经营风险的功能,以充分发挥保障粮食安全的宏观作用。
我国种植业保险发展现状
我国种植业保险发展现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我国种植业保险发展现状我国种植业保险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种植业保险的支持力度,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为种植业保险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种植业保险保费收入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保费规模逐渐扩大。
种植业保险的覆盖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不仅覆盖了传统的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还覆盖了水果、蔬菜、花卉等多样化作物。
我国种植业保险产品逐步丰富。
随着保险市场的不断发展,种植业保险产品也在不断创新,逐步满足了农户的多样化需求。
目前,我国种植业保险产品包括了传统的作物保险、收入保险、气象险等多种类型,覆盖了从种植过程到收获环节的全生命周期保障。
农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在发生灾害时得到及时赔偿,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风险。
我国种植业保险在科技支持下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种植业保险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无人机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为农户提供更精准的保障服务。
通过实时监测作物生长情况、预测气象灾害风险,及时向农户发出预警,提高了保险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种植业保险还借助科技手段简化了保险理赔流程,提高了理赔效率,更好地满足了农户的需求。
我国种植业保险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保险意识仍然较为薄弱,部分农户对种植业保险的认知度不高,参保率较低。
种植业保险的产品设计和推广仍需进一步完善,保险责任范围、赔偿标准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细化,以满足不同农户的保险需求。
保险公司的风险评估和理赔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保险服务质量,增强农户信任感。
第二篇示例:我国种植业保险发展现状一、保险参与度逐渐提高近年来,我国种植业保险的参与度逐渐提高。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共有近2000家保险公司参与种植业保险业务。
种植业保险涵盖了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棉花等主要农作物,以及一些特色农产品,如烟草、茶叶、水果等。
保险公司积极开展保险产品的设计和推广,满足不同农户和种植业生产者的保险需求,提高了保险参与度。
粮食区域调研报告
粮食区域调研报告粮食区域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人民生活的保障。
为了解目前我国粮食产区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我们对粮食区域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范围和方法本次调研主要涵盖了我国的主要粮食产区,包括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流域和四川盆地等。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全面了解了各地的产量、品种、种植技术以及供应链情况。
三、调研结果1. 东北地区:该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主要种植大豆、玉米和小麦等作物。
然而,由于气候条件的不稳定和土地质量的下降,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建议加大科研力度,提高作物抗灾能力和产量。
2.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
然而,该地区土地面积有限,不断的城市扩张和工业化发展使得农田面积减少,给粮食产量带来了压力。
建议政府加强土地保护,合理规划农业用地。
3. 长江流域:长江流域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和小麦等作物。
然而,该地区存在一些农业生产方式不科学、农药滥用等问题,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
建议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
4. 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地势平坦,气候湿润,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种植。
然而,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农业生产效率较低。
建议加强灌溉设施建设,提高水利设施的规模和效能。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和建议:1. 建议加大科研力度,通过培育高产、抗逆品种来提高粮食产量。
2. 建议加强土地保护,合理规划农业用地,确保农田面积不断减少。
3. 建议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改善农产品质量。
4. 建议加强灌溉设施建设,提高水利设施的规模和效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五、总结通过本次粮食区域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各地的粮食产量和种植情况,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加强科研,合理规划土地,推广科技,改善基础设施,就能够保证我国粮食的稳定供应和人民的口粮安全。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2005年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吉政发[2005]8号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2005年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2005年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吉政发[2005]8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吉林省2005年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贯彻落实。
吉林省人民政府二00五年四月一日吉林省2005年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精神,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好我省2005年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以下简称“粮食直补”)工作,根据财政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的意见》(财建〔2005〕59号),在总结2004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全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政策2005年粮食直补基本政策是,在2004年直补政策的基础上“大稳定、小调整”。
(一)“大稳定”是保持2004年粮食直补基本政策不变,直补力度不减。
1.粮食直补原则:一是补贴向粮食主产区倾斜,补给种粮农民;二是补贴办法简便易行,便于操作;三是补贴兑现及时,严禁截留、挪用、集体代领,严禁抵扣任何款项;四是补贴政策公平、公正、公开。
2.粮食直补范围:区划前国家和省认定的商品粮基地县的种粮农户;非粮食主产区提供商品粮的县、乡的种粮农户和没有商品量乡村中的种粮大户;国有农场包括中省县直农场、林场、牧场、渔场的种粮农工。
参场、水库和机关、部队、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所办具有福利性质的农场和基地,不纳入补贴范围。
从吉林省农民收入结构的嬗变看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从吉林省农民收入结构的嬗变看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摘要:农民收入不仅是反映农民家庭实际收入水平的综合性指标,也是衡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尺度。
特别是近10年间,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吉林省在狠抓粮食生产的同时,注重突出抓好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农民在持币量明显增加的基础上收入结构亦发生变化。
本文在分析其嬗变特点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对于建立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有着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民收入;结构变化;增收致富;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即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是以每个农民平均年纯收入货币为表现形式的。
它不仅是反映农民家庭实际收入水平的综合性指标,也是衡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尺度。
特别是近10年间,由于投入驱动、科技带动、政策推动,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农民收入有了快速增长。
初步摆脱了“粮食大省、工业小省、财政穷省”的窘境。
以吉林省为例,近年来由于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迅猛发展。
农民在持币量明显增加的基础上,其收入结构亦悄然发生变化。
尽管这些变化是渐行渐进的,但是分析其嬗变的特点。
与其它粮食主产区进行比较,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进一步建立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
有着借鉴意义。
一、整体势头在向好:农民收入变化的运行轨迹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吉林省农村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农民收入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呈现了整体向好的发展态势。
1978年到2010年,全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不断上升,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其工资性、家庭经营、财产性和转移性等主要收入来源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得到了较快的增长。
1.工资性收入变化。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吉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渠道比较单一,工资性收入微乎其微。
1985年,农民工资性收入为23.4元、占当年人均纯收入的5.6%,到1995年也不过是165.6元、占当年人均纯收入的10.3%。
吉林省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吉林省粮食生产现状分析作者:常春水宿桂红来源:《吉林农业·下半月》2014年第08期摘要:吉林省既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粮食增产潜力较大的重点区域之一。
文章结合吉林省粮食生产水平,从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三个层面剖析吉林省粮食生产现状,并得出相关的启示。
关键词:粮食生产;吉林省;粮食安全基金项目:本文为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规划”项目(吉教科文合字[ 2012]第268号)、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科研项目(吉农院合字[2012]第204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C9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6-13-2吉林省人均粮食占有量、商品量、调出量和出口量,始终居全国首位,农民平均提供商品粮数量为全国农民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
本文利用2004年~2012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如无特殊说明,均来自2005年~2013年吉林统计年鉴。
1 吉林省粮食播种面积情况分析1.1 粮食播种面积变动情况分析2004年~2012年期间,吉林省粮食播种面积大体呈持续上升趋势,仅在2011年出现下降。
2004年为历史最低点,2012年为历史最高点。
9年间吉林省粮食播种面积增幅达48.7%,玉米播种面积增幅达69.7%,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2004年~2012年吉林省粮食播种面积变动情况由图1不难看出,吉林省的玉米播种面积变动趋势与吉林省粮食播种面积变动趋势惊人的相似。
水稻播种面积成平稳上升趋势,9年间增幅达57.7%;而大豆播种面积则成平稳下降趋势,9年间降幅达55.1%。
从年际变动率上看,大豆播种面积的年际变动率最大,水稻播种面积的年际变动率较小,玉米播种面积的年际变动率除2011年为负,其余年份均为正。
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三种作物播种面积年际变动率1.2 吉林省三种粮食作物占比情况分析就玉米、水稻和大豆三种粮食作物而言,吉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而吉林省也素有“黄金玉米带”之称。
吉林省财政厅等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吉林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吉林省财政厅等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吉林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吉林省气象局•【公布日期】2020.03.26•【字号】吉财金〔2020〕242号•【施行日期】2020.03.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社会保险其他规定正文吉林省财政厅等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吉林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吉财金〔2020〕242号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财政局、农业农村局、银保监分局、林业和草原局、畜牧业管理局、气象局、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扶贫办,各县(市)财政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和草原局、畜牧业管理局、气象局、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扶贫办,各相关保险机构:经省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制定《关于加快吉林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关于加快吉林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吉林银保监局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吉林省气象局吉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吉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2020年3月26日附件关于加快吉林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为推动我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发挥农业保险在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进农村社会治理、保障农民收益等方面的作用,根据《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财金〔2019〕102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立足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扩面、增品、提标”的要求,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为基本原则,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有关政策,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能力,优化农业保险运行机制,夯实农业保险发展基础,规范农业保险市场秩序,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三农”领域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助力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及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及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
随着人口增长和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及种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及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吉林省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
1. 作物品种单一:吉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包括玉米、大豆、小麦等,但在品种上存在较为单一的情况。
很多农民在种植作物时候更愿意选择传统的品种,对新品种的接受度不高。
这导致了农作物品种过于单一,容易受病虫害的影响,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种子质量差:种子是农作物生产的基础,而目前吉林省的种子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种子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地方甚至存在假冒伪劣种子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缺乏科技支持:当前,吉林省农业生产中还存在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缺乏先进的科技支持。
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不高,对新技术的接受度较低,这导致了种植效率不高,产量和品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4. 土壤污染和环境问题:随着农业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以及农田环境的恶化,吉林省农田土壤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土壤污染不仅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还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造成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困局。
5. 品牌建设滞后:目前吉林省的农产品品牌建设相对滞后,农产品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降低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无法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1. 多样化品种推广:加大对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帮助农民了解并接受新品种,培育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
加大对新品种研发的投入,提高新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
2. 加强种子质量监管:建立健全的种子产业监管体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种子的生产和销售,保障种子的质量和安全。
加大对种子研发的支持力度,积极引进和培育高质量的农作物种子品种。
3. 加大科技支持力度: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引导农民学习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提高他们的种植技能和科学管理水平。
关于农业保险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业保险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农业保险情况的调研报告xx处位于科右前旗西南部,总面积239.2平方公里,辖10个村,29个自然屯,47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现有4806户,其中农业户4554户,人口15946人,其中农业人口15115人,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现实有农业人口1.2万人。
全办事处现有耕地面积151699.84亩,其中川地32826亩,占耕地比重的21.64%。
气候特征干旱缺雨,年平均气温4摄氏度,最高气温37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420毫米,无霜期127天左右,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
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高粱、马铃薯、葵花、大豆及杂粮杂豆。
受所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气候条件影响,自然灾害尤其是旱灾随时威胁着农业生产,农民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较弱,在十年九旱,年年春旱的情况下,为避免自然灾害后农民和农业生产受到严重损失,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是比较可行的方式之一,农业保险可以分散风险,转移风险,使农民获得必要的补偿,有助于尽快恢复正常的农业生产。
一、xx处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以XXX年为例,xx处农户保险投保面积共计83401.78亩,保额共计170221.7元,其中:旱地玉米投保户2387户,面积59849.56亩,保额119699.12元;水浇地玉米投保户414户,面积7655.83亩,保额26795.4元;葵花投保户968户,面积10339.12亩,保额15715.46元;大豆投保户669户,面积5557.27亩,保额8001.72元。
投保作物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5.14%。
XXX年保险公司共分两批对农户进行了理赔,第一批理赔各类农作物亩数为921.1亩,占投保面积的1.1%,赔付金额为69257.6元,占保额的40.67%,第二批赔付金额10万元,两批共赔付金额为169257.6元,占保额的99.43%。
同时,保险公司将农户投保的170221.7元保金转到XXX年,为农户继续参了保。
二、存在的问题1、保险公司强行将农户上一年的保费转到下一年,在部分农户中产生不良影响,剥夺了农户自主投保的权力。
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及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及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及种业发展现状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吉林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0%左右,具有较强的粮食生产实力。
在种植业方面,吉林省也拥有着雄厚的种植业基础,拥有多个国家级种子繁育基地和重点实验室,种植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发展迅速,为粮食作物的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吉林省粮食作物生产面临着一些问题。
粮食作物重复种植导致土壤疲劳,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业生产环节中存在浪费现象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种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科技创新不足、人才短缺、品种更新速度缓慢等问题,制约了种业的发展和进步。
对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及种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寻找有效的对策,对吉林省粮食生产和种业发展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存在的问题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
在粮食作物生产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土壤退化严重是吉林省粮食生产面临的障碍之一。
由于长期的不合理耕作和过度施肥,导致土壤中养分严重流失,土壤质量下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自然灾害频发也是吉林省粮食生产的困扰。
干旱、水灾、虫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种植者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影响了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农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也是吉林省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之一。
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导致作物产量低下,品质不佳,限制了粮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吉林省粮食作物生产存在土壤退化、自然灾害和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2.2 吉林省种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吉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种业发展一直是其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吉林省种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种业科技水平相对滞后。
吉林省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吉林省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其中种植业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种植业的发展对于吉林省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吉林省种植业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吉林省种植业的发展。
一、吉林省种植业现状吉林省拥有1040多万公顷耕地,其中有大片适宜种植业发展的农田。
目前,吉林省的种植业以玉米、大豆、稻谷、小麦等作物为主,农业总产值已经超过2000亿元。
吉林省的种植条件得天独厚,拥有大面积的沃土,在天气、空气等环境因素上也十分优越,可以种植大量的经济作物。
但是,吉林省的种植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种植业存在的问题1. 农村人口外流目前,吉林省的农村人口正在快速外流,这对于种植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农村人口外流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都使得耕地资源遭到了挤压,同时也少了人手去从事种植业的工作。
还有一些留在农村的人们也转而从事非农业产业,以博取更高的收入。
因此,农村人口的外流成为制约吉林省种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 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吉林省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很多种植工作还是依赖人工完成。
这不仅增加了劳动力成本,而且由于耕地的流失以及工业的发展等各种原因,导致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也相对较少。
在机械化方面的投入不足,很难提高农业的生产力。
3. 种植结构单一吉林省的种植业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且种植结构也比较单一,很难满足市场及多样化的需求。
此外,由于吉林省的农村人均土地面积越来越小,导致种植业不能以大规模集成的方式进行,产量及效益难以满足需求。
三、种植业发展对策1. 多渠道吸引人才为了解决农业人口外流的问题,吉林省可以加大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力度,融资扶持、减轻税负等方式,多文化品牌塑造,多渠道吸引人才,提高农业从业者收入,激发其从事农业的积极性和热情。
2. 加强农业机械化通过加强农业机械化的建设,吉林省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对于种植业来说,机械化的投入可以减轻劳动力成本,同时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及相关产业的水平。
吉林省榆树市农业巨灾保险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吉林省榆树市农业巨灾保险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 前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农业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巨灾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吉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吉林省虽为农业大省,但同时也是干旱、霜冻等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农业巨灾保险作为应对灾害的有效手段,体现了风险管理社会化与市场化的趋势。
但吉林省的农业巨灾保险发展缓慢,很多地区尚未推广巨灾险种。
当前迫切需要建立符合吉林省农业发展状况的农业巨灾保险模式,推动和完善保险制度和体制建设,保障农业生产经营,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2 思路方法与框架结构本次调研的开展分为四个阶段:保险公司线上调研、调查问卷的发放、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对策和建议。
首先,选取榆树市主要的农业保险公司作为调研对象,采用线上访谈法,对榆树市各农业保险公司开展线上调研,并对相关农业巨灾保险的发展情况及发展阶段做整理分析,将已有的保险项目及政府政策进行归纳整理,以便后续的进一步研究。
其次,在了解到榆树市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以及侧重点后,采用问卷调查法,面向榆树市农户发放调查问卷,掌握榆树市农户的基本情况和相关信息。
再次,根据收回的数据进行描述分析和统计推断分析,分析榆树市农业巨灾险的发展前景和现存问题。
最后,根据所得的理论,探索出适用于榆树市农业巨灾险的对策。
参考国内外较为成熟的巨灾保险模式,有创新性地提出发展建议。
3 调研内容为贯彻落实疫情防控要求,本次调研采用线上调研方式,与安华农业保险榆树支公司、人寿保险榆树支公司等公司取得联系。
调研内容涵盖榆树市农业种植险的投保人数、玉米参保面积、保费金额、赔付率以及农业巨灾保险发展情况等。
根据榆树市财政局榆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经办机构招标项目中标公告,2020年共有6家保险公司承担榆树市(县/区)农业保险工作。
中标公司有人保、安华农险、中航安盟、中华联合、太平洋及人寿保险公司,服务内容涵盖补贴型种植险、养殖业保险、特色农业保险、农业大灾保险和扶贫产业保险等。
吉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论民族振兴与大学“共同知识课程”体系建构
中国高等教育
吉林大学
周光辉
当代中国决策体制的形成与变革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
吉林大学
金昕
大学生创业能力分类培养的筛选机制研究
社会科学战线
东北师范大学
金晓彤、闫超
我国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消费:收敛还是发散?
管理世界
吉林大学
姜维公、姜维东
唐代宫女生活述略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陈鸿瑶、吴长安
“也”字源流考察的主观化视角
语文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房巍等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学术影响力测量与评价报告(2010)
中国高教研究
吉林省职业教育研究中心
金寿铁
“改变世界”的新哲学及其文化遗产——布洛赫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命题11的解读
中国社会科学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侯明
把脉中国版农村市场开发
经济学动态
东北师范大学
赵俊芳
大学郊区化及其对城市文化的影响
高等教育研究
吉林大学
赵培光
副刊编辑:自觉与自信的文化实践者——以《吉林日报·东北风》周刊为例
吉林日报
吉林日报社
赵惠敏等
长吉图开发先导区投融资政策研究
当代经济研究
吉林财经大学
徐正考
关于古白话起源问题的再思考
社会科学战线
吉林大学
徐传谌等
企业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者悖论与国有企业包容性增长
政治学研究
吉林大学
张锐昕、杨国栋
电子政府构建的政府基础:涵义、特征和构成
山东大学学报
吉林大学
张瑞林
体育器材的共性技术研究
吉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吉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省份。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吉林省农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为了更好地推动吉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纷纷展开研究和探索,以找到适合吉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方法。
本文将对吉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当前吉林省农业面临的挑战吉林省是中国东北地区的粮食生产大省,农业是吉林省的支柱产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吉林省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
农业发展水平不够高,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生产效率不高。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极端天气频繁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农业结构亟待优化,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产品质量不稳定、安全隐患较多,已经成为制约农产品出口和消费的主要问题。
二、吉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尽管吉林省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存在着许多机遇。
随着国家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吉林省的农业有望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为吉林省农产品拓展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也为吉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条件保障。
吉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劳动力成本高,导致农业生产成本较高。
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农产品价值链上游资源有限,价格波动较大,利润空间较小。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峻,农产品质量不稳定、安全隐患较多,已经成为制约农产品出口和消费的主要问题。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任务繁重,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较大,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和投入。
(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水平。
吉林省应该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水平。
通过科技创新,研发高效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产品产量,提升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竞争力。
吉林省中部商品粮基地县的空间发展研究
吉林省中部商品粮基地县的空间发展研究摘要:本文以吉林省中部商品粮基地县为研究对象,应用spss等数据处理软件将部分指标标准化,利用mapinfo对标准化数据进行空间化分析。
研究表明:吉林省中部商品粮基地县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但整体经济效益水平较低。
导致这种空间特征分布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空间落成的制度导向明显,单一地强调以产量为目标,生产单位行政界限过于突出,县域空间内部和县域之间的资源配置合理性不足,使得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单一,整体竞争力差。
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改变以单一产量优势定位商品粮基地县主导功能的方式,加强县域之间的合作,并鼓励创新型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出现。
关键词:农业经济;商品粮基地;空间发展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2-0259-02引言近些年,在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中,对于空间的认识和重塑日益明显。
区域一个实体概念,又是抽象的、观念上的空间概念。
其往往是根据一定目的和原则而划定的地球表面的特定范围的空间,是因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内聚力而奠定,并具有现代完整的结构,并能够独立发挥功能的有机整体。
任何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现象的发生和缘起都与其所处空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空间外部的变量因素在时间上形成的动态变化、空间内部的各类要素复杂多样的配置方式以及空间的竞争较量和合作程度,都可能对落实在空间中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造成影响。
现阶段,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基于空间视角的区域经济现象研究多集中于城市范围,集中于城市空间之间的互动联系。
事实上,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应用空间的视角重新审视,而不再是单纯地就现象论现象、就问题论问题。
吉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中部农业区是全省的核心农业发展地带,以商品粮基地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通过与产业链内部其他环节的联系,带动市县域经济发展。
目前针对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方法多集中于计量模型的应用和线性回归等数学工具的实证分析,而将经济发展问题放在空间维度中、以空间为载体、利用空间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进行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吉林省中部的商品粮基地县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视角,对其现阶段发展特征的存在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吉林省中部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吉林省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吉林省2022年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吉林省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吉林省2022年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21.05.09•【字号】吉农保字〔2022〕1号•【施行日期】2022.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保险正文关于印发《吉林省2022年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吉农保字〔2022〕1号各市(州)、县(市)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长白山管委会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各农业保险承保机构:根据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政策要求,经省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现将《吉林省2022年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吉林省2022年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吉林省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2021年5月9日附件吉林省2022年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为扎实有效做好我省2022年农业保险工作,进一步发挥农业保险支持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的保障作用,根据《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财金〔2019〕102号)、《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财金〔2021〕130号)和《关于加快吉林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吉财金〔2020〕242号)等有关文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吉林振兴发展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聚焦我省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和实现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围绕“三农”领域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坚持保本微利与提质增效并重、保大宗与保特色同步,突出政策精准滴灌,优化运行管理机制,加强绩效考核评价,提高市场服务能力,全面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为我省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二、主要任务(一)持续发展主要大宗农产品保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第2期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V01.28N0.2 2014年4月Jol Ir Il8】of Ji H n P蛔l ri I l ce E c帆伽血地啪g哪衄t C ad弛C oU e ge A pr i l2014吉棒书粮食主产区种植业保殓调查砑究口隋丽莉1,袁连升2(1.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607;2.长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吉林长春130118)[摘要】通过在吉林省公主岭、梨树及农安三个县市选取样本,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农户风险防范意识、农业保险投保情况、保险产品品种、保费补贴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在种植业保险的保障水平、政府宣传、理赔过程等方面存在着相应问题。
为此,加强政府对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完善理赔管理制度及创新保险品种等措施,对完善吉林省农业保险稍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业保险;风险;补贴;理赔[中图分类号】R4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657(2014)02—0020一04在2004年到2011年连续8年的中央“一号文一、农户调查情况件”中都提出了稳步推进农业保险的要求,特别是在2007年后,财政部出台了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保险保费补贴范围等相关文件,农业保险因此得以蓬勃发展。
吉林省是我国首批农业保险试点省份,试点以来,农业保险在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全省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过在农业保险试点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和保险产品方面的缺陷,因此,深入调查农户在保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获取一手资料,将会为完善吉林省农业保险制度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一)样本选取及样本特征吉林省是全国重要粮食生产省份,农安、公主岭、梨树、榆树等市县是主要粮食生产基地,农作物保险覆盖率达70%以上。
本文研究数据来自于2012年7月至2012年11月对吉林省三个粮食主产区三个乡镇约200多户农户的问卷调查。
调查采取实地走访的问卷调查方式,在每个乡镇随机抽取60—70户农户作为调查样本。
本次调查的样本农户特征包括农户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耕地规模。
受调查农户的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的占40%,初中的占35%,初中以上的占[收稿日期】2013—12—28[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38258);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3]第423号)[作者简介】靖丽莉(1988一),女。
吉林长春人,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
研究向为农村金融。
2025%。
这一调查结果基本与当前吉林省农村务农人员的实际情况相一致。
通过表1可以显示出,不同样本农户所拥有的耕地规模和家庭年收入具有明显的差异。
耕地规模小于等于15亩的农户占样本总数的20.5%,大于35亩的农户占样本总数的12.5%;家庭年收入在15000元到30000元之间的农户占到51%,年收入在80000元以上的农户占到20%。
另外,在不同耕地规模的农户中,玉米种植面积占耕种作物的90%以E。
表1样本农户的家庭特征家庭特征耕地规模(亩)[O.15】(15,加】(∞,25】(25,∞】(30,35】(35,+∞]数量(户)4l斡∞l O1525比例(%)∞.544.5l O57.512.5家庭年收入(万元)1.5—3.O3.O一5.05.O一8.O8.0以上敦量(户)l位勰∞柏比例(%)51%19%10%∞%(二)农户的生产风险及防范措施在调查中,三个地区的农户普遍对前两年的自然灾害情况记忆不清,所以在问到“农业生产中是否受灾”时,90%的农户填写“是”,而在受灾原因中又有80%以上的农户填写了“风灾”,这主要是因为今年吉林省夏季遭受了大面积风灾。
其实,近两年吉林省农业生产中还遭受过大面积旱灾,调查中农户并没有提及。
对于今年的农业生产中是否受灾的调查中,100%农户遭受风灾,其中20%农户还遭受了虫灾。
在保险赔付方面,过去两年90%以上农户都填写了“赔付”,而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在很多受灾20%及以下的农户中,也都填写了“是”,这与吉林省农业保险中20%免赔额是相违背的。
对于今年遭受的风灾和虫灾,80%农户认为损失超过30%。
在农业生产风险防范措施中,70%以上农户选择购买农业保险,l O%农户选择村民自助,20%农户选择政府救济。
从调查数据上看,很多农户具备了风险防范意识,但农户投保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保险呢?进一步调查显示,农户购买农业保险,85%是村手部推荐,15%是自己购买。
(三)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知水平在调查中,农户对农业保险的了解途径如表2所示:表2农户了解农业保险的渠道了解渠道保险公司电视、广邻居、途径政府宣传其它宣传播等媒体朋友户数(户)150102010l O比例(%)7551055通过表2显示,政府宣传对于农户了解农业保险发挥着重要作用,10%的农户通过电视、广播或报刊等媒体了解到农业保险。
而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知程度如何,调查结果显示,15%的农户对农业保险“非常了解”,65%的农户“一般了解”,20%的农户“不了解”。
进一步地,当被问及“您是否知道政府对于农业保险所采取的补贴政策”时,35%的农户表示知道,65%表示不知道。
(四)对于农业保障水平的调查由于调查地区基本上是以玉米为主要生产作物,所以,调查问题主要针对农户玉米的保障水平调查。
吉林省现行的保险案中,一公顷玉米保险金.21.额为3000元人民币。
很多学者解释最初保险金额的确定标准主要是“保成本、不保收入”,即以农业生产的物化成本(主要指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不计人工)为保险保障水平。
而三个地区的玉米生产物化成本是多少呢?调查结果如表3。
表3农户一公顷玉米物化成本调查情况物化成本金簌彩03。
5—4.O4。
O一4。
54。
5—5.O5。
O一5.56.O一6.56。
5以上户数(户)9l l42鼹柏l O比例(%)4.55.52l“加5户认为目前保险公司的保险金额不能覆盖生产损失的物化成本,但还是有30%坚持了原来的保险方案,这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分析的。
(五)农户对农业保险的建议通过走访调查,反映出许多农业保险过程的问题,农户也提出了不同建议。
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定损做到客观务实,理赔标准让农户清晰了解,理赔金额直接从保险公司交给保户,不经过其它环节;第二,理赔过程透明,实事求是理赔;第三,提高保险保障水平。
二、问题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44%的农户认为玉米生产的’通过对吉林省三个粮食主产县约200户农户的物化成本在5000元到5500元之间,而有25%的农户认为玉米生产的物化成本在6000元以上。
因此,在被问到“保险公司的保险金额是否覆盖生产损失的物化成本”时,农户都选择了“否”。
那么,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是否可行呢?调调查发现,农业保险过程中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户对农业保险了解不足尽管调查数据显示农户投保率很高,但是农户普遍表示对农业保险不了解,投保主要是村干部推查问卷设置如下保险方案,方案及调查结果如表4。
荐,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府推动,农户的参保意表4不同保费补贴下农户的选择行为保险方案保险金额(元/公顷)3∞040∞5∞060∞70∞保费补贴比例(%)807565∞∞农户缴纳保费(元)60l∞175240280农户的选择(户)60805424比例(%)304027l2通过表4显示,30%的农户选择了目前实行的保险方案,40%的农户选择了4000元的保险金额方案,27%的农户选择了5O oo元的保险金额方案。
一方面,尽管政府补贴比例下降,但更多农户还是选择了较高保障水平的案;另一面,虽然大多农22愿难以得到保证。
农户对农业保险理赔规则、保险产品特性了解很少,这表明农户投保行为是非理性的,而且农户对农业保险的不了解,使得农户对农业保险产品价值无法正确理解,也对保险的定损和理赔存在认识偏差,从而不会正确利用保险产品规避风险,影响了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
(二)保障水平过低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调查显示,每公顷玉米的物化成本大约在5000元到6000元之间,与政府确定的“保成本”的意愿差距很大。
过低的保险金额对于稳定生产、保证农户迅速恢复生产能力所发挥的作用有限,这样也导致农户对农业提不起兴趣。
这样也导致农户对农业提不起兴趣。
(三)理赔环节问题在调查中,农户反映在理赔过程中存在克扣及偏袒行为,而且保险赔付与定损没有直接联系。
如生产损失在20%以下,同样也得到了赔付,而作物损失超过30%,也没有按保险规则理赔,农户称这为“返保费”。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农户对农业保险认识不清;另一方面,也可能在保险赔付过程中,存在中问环节扣留保费的违规行为,这需要对农户作进一步调查,并对保险公司和农业保险经管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原因。
三、结论与建议通过调查分析,本文得出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吉林省粮食主产区种植业保险覆盖率高,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的积极推动,而农户自主投保意愿并不是很强。
第二,在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的情况下,保险金额并没有提高,远远低于农户的心理预期,因此,农户对保险产品失去了兴趣。
第三,尽管吉林省农业保险试点多年,但农户对农业保险了解不够,这将影响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
第四,适当增加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会提高农户的参保意愿。
综合以上调研结果,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加大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
各级政府部门和保险公司应针对农户在农业保险认知上存在的疑问,通过发放通俗易懂的宣传单、宣传册或电视广播途径对农户进行生动的宣传和教育,使更多农户懂得投保、理赔、防灾防损等方面的保险知识,真正了解农业保险的功效。
第二,加强定损和理赔环节管理。
出现灾情,保险公司应及时查勘、记录,准确认定农业灾害损失,并加强保险赔付的监督,缩短赔付环节。
第三,创新农业保险品种,满足农户更多的保险需求。
[责任编辑:关鉴航】[参考文献】[1]邓芳,袁舒颖.农民对农业保险认知情况的调查与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0,(3):55—56.[2]王敏俊.影响小规模农户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3):34—36.[3]侯玲玲,穆月英.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及其对农户购买保险影响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0,(4):19—24.[4]周县华.中国和美国种植业保险产品的比较研究[J].保险研究,2012,(7):50—54.[5]张卓,刘杰.对我国农业保险产品创新的思考[J].决策参考,2007,(2):234[6]赵元凤.农户对农业保险赔款作用的评价[J].中国农村经济,2012,(4):66—74.[7]段学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问题研究进展与展望[J].经济纵横,2012,(3):22—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