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兹拉特优质课-教案
《山羊兹拉特》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山羊兹拉特》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山羊兹拉特》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一部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山羊兹拉特沉沦的命运,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
通过教授这部小说,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性的多面性,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进而促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进行反思。
本教案结合小说的主题和情节,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并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文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了解《山羊兹拉特》的作者莫泊桑及小说的背景和主题;2.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3.掌握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主要内容;4.分析小说中所体现的人性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5.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1.小说《山羊兹拉特》的作者及背景介绍;2.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及情节发展;3.小说的故事情节及主要内容;4.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
三、教学活动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介绍《山羊兹拉特》的作者莫泊桑及其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和好奇心。
2.阅读指导活动:指导学生阅读小说《山羊兹拉特》,并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小组讨论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体现的人性复杂性和社会残酷性,并就这些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写作活动:要求学生根据小说中的情节和主题,写一篇文章或短文,表达自己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
5.展示评述活动: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议和点评,促使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6.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总结小说《山羊兹拉特》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巩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对人性和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和反思。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阅读指导活动和小组讨论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2.阅读学生的写作作品,评估他们在表达观点和见解上的能力和水平;3.评估学生在展示评述活动中的表现和交流情况,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能力。
《山羊兹拉特》优质课 教案
《山羊兹拉特》优质课教案英山第二中学吴桂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辛格其人其作2、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与作用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领会小说的内容与题旨2、鉴赏小说中人与羊之间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对人、动物、对社会充满爱心2、激发与培养学生对外国小说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与作用感受小说中人与羊之间的情感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人、动物、对社会充满爱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导入(二)初步感知,概括情节。
一句话概括:阿隆在卖羊路上遭遇暴风雪,兹拉特协助阿隆共同战胜困境并安全回家。
具体情节:开端——阿隆受命卖羊;发展——卖羊途中遇暴风雪;高潮——风雪中相互救助;结局——安全回家不再卖羊。
(三)深入探究,分析情感。
1、这就是一篇感人的故事,“感动”往往就是衡量小说的重要标准之一。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请找出本文感动您的场景?明确:阿隆一家依依不舍与兹拉特告别的场景阿隆与兹拉特在风雪中同舟共济的场景人羊对话的场景阿隆与兹拉特回家后的场景概括为告别、互助、对话、回家四个场景。
(板书:告别互助对话回家)合作探究:请从这四个场景中,找出让您感动的句子,说说您的理解。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点拨、补充。
A“告别”场景——“听到这事,阿隆的母亲不禁泪流满面。
阿隆的小妹妹安娜与米丽昂也哭了起来。
阿隆当然也知道把山羊牵到费佛尔家去意味着什么。
可她只得听从父亲的命令。
”“在阿隆给山羊套上绳索时,全家人都出来向兹拉特告别。
”“可兹拉特还就是像往常一样,显得那么温驯那么可亲。
它舔着阿隆的手,摇晃着它下巴上那小撮白胡子。
兹拉特对主人充满信任。
它知道,主人每天喂它,从不伤害它。
”问:这几处细节,让我们读出了人对山羊的情感就是不舍,就是依恋,山羊对人的情感就是信任。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卖掉兹拉特?齐读第2自然段“经过很长时间的犹豫之后,硝皮匠勒文决定把家里的山羊兹拉特卖了。
《山羊兹拉特》课教案
《山羊兹拉特》优质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山羊兹拉特》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激发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艾登·钱伯斯及其作品风格。
2. 简要介绍小说的背景及主要情节。
3. 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内容安排。
教学活动:1. 教师分享个人阅读《山羊兹拉特》的感悟,激发学生兴趣。
2. 学生简要介绍自己了解的艾登·钱伯斯及其作品。
3.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小说的主题及作品特点。
第二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主人公山羊兹拉特的性格特点。
2. 探讨其他重要人物的塑造及作用。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关注人物描写。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山羊兹拉特及其他人物的看法。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及其作用。
第三章:情节梳理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小说的故事脉络。
2. 培养学生梳理情节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及发展线索。
2. 分析情节中的重要事件及其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关注情节发展。
2. 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故事脉络。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重要事件的意义。
第四章: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2. 培养学生探讨主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小说的主题及其表现。
2. 探讨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关注主题表现。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激发学生对小说及相关作品的进一步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推荐相关作品,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教学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总结。
《山羊兹拉特》教案
《山羊兹拉特》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作用。
2.通过山羊与阿隆对话的语段分析,体会写作中语言的节制所具有的魅力。
【教学重点】从童话体例的叙述里发现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唤起学生对自然和生活中美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生命中无处不在的爱的感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出示课件1)突然,一个我做梦都想不到的镜头出现了,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
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略胜一筹,当它的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蹄下时,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地再度升高。
而老斑羚就像燃料已烧完了的火箭残壳,自动脱离宇宙飞船,不,比火箭残壳更悲惨,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它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
-------《斑羚飞渡》老师:这是一篇我们在初中时学过的课文,斑羚飞渡的惨烈、悲壮,让我们看到动物身上那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呼吁人类要珍爱生命。
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一篇有关于真、善、美的文章。
【板书】山羊兹拉特一.整体感知师:在正式上课之前,我已经让大家预习过课文了。
现在我们共同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多媒体出示课件2)1.硝皮匠为什么要卖掉山羊兹拉特?对于卖掉兹拉特,他们全家有什么反应?学生发言:①因为兹拉特“老了,挤的奶也很少”②家里亟需钱过节(蜡烛、土豆、食油、孩子们的衣物及其他必要开支)。
老师小结:物质贫困和兹拉特的年老是不得不卖掉它的原因。
师:这两个原因中,哪一个原因是关键?对,物质贫困是根本原因。
如果是一个富裕的家庭,不为生计奔波,不指望山羊补贴自己的生活,完全可以将山羊当宠物养起来。
【板书】物质贫困学生发言:(1)勒文“”经过很长时间的犹豫,才决定卖掉兹拉特”(2)阿隆的母亲“不禁泪流满面”(3)安娜、米丽昂“也哭了起来”(4)阿隆“只得听从父亲的命令”,带兹拉特上路,全家人都出来向兹拉特告别老师小结:不舍(板书)2.师:而此时的兹拉特对主人是怎样的感情呢?学生发言:(1)可兹拉特还是像往常一样,显得那么温驯那么可亲。
《山羊兹拉特》课教案
《山羊兹拉特》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山羊兹拉特》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3. 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和人物介绍。
2. 主题和象征意义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2. 对主题和象征意义的理解和探讨。
四、教学难点:1. 对故事中深层次意义的理解和探讨。
2. 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介绍,分析主题和象征意义。
2. 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山羊兹拉特》原著或相关教学材料。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和分享学生的作品。
3. 复印件:用于分发给学生。
4. 彩色笔、卡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有关山羊兹拉特的图片或者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故事,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细节和人物性格。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教师巡回指导。
4. 主题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主题,如友情、勇气等,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写作或思考题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故事的主题。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写作和思考题目的回答。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考深度。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和冲突。
2. 邀请作者或者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故事背景和主题的了解。
《山羊兹拉特》公开课教案案
《山羊兹拉特》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山羊兹拉特》,让学生了解犹太文化背景,增长文化见识。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4.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阅读《山羊兹拉特》全文,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 文化背景:了解犹太文化,探讨作品中的文化内涵。
3. 主题思想:分析作品中所体现的友情、家庭、信仰等主题。
4. 写作技巧:学习作者的叙事手法、人物塑造和情感描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山羊兹拉特》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掌握作品主题。
2. 教学难点:深入探讨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阐述主题思想。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具体情节,让学生感受作者的写作技巧。
4.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进程1. 第一课时:介绍犹太文化背景,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 第二课时: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品主题思想。
3. 第三课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进行案例分析。
4. 第四课时: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 第五课时:进行写作练习,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性,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能力:通过课后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课后作业2. 选择一个你认为作品中重要的情节,详细描述并分析其意义。
八、教学资源1. 《山羊兹拉特》原著或为学生版教材。
2. 关于犹太文化的参考资料,如书籍、文章、视频等。
3. 写作纸张、铅笔等学习用品。
《山羊兹拉特》教案
《山羊兹拉特》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山羊兹拉特》的故事背景和作者。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故事简介简要介绍《山羊兹拉特》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讨论故事背景下的社会和文化环境。
第二章:文学分析2.1 作者背景研究作者的个人背景和创作背景。
分析作者的创作风格和文学特点。
2.2 小说主题探讨小说的主要主题,如友谊、家庭、成长等。
通过例子和情节分析,阐述主题在故事中的体现。
第三章:情节分析3.1 故事情节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和情节发展。
识别故事的冲突和高潮点。
3.2 人物关系研究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分析人物动机和情感变化。
第四章:象征意义4.1 象征元素识别小说中的象征元素,如山羊兹拉特、沙漠等。
解释象征元素在故事中的意义和作用。
4.2 象征分析分析象征元素如何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
讨论象征元素对于主题和情节的重要性。
第五章:阅读理解5.1 文本解读练习阅读和解读小说中的重要段落和对话。
培养对文本细节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5.2 批判性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和评价小说的观点和态度。
提出问题并从文本中寻找证据支持回答。
第六章:人物分析6.1 主要人物深入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和心理变化。
通过具体事件和对话,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发展。
6.2 次要人物识别故事中的次要人物,并分析他们对主要人物和情节的影响。
讨论次要人物在揭示主题和情感层次方面的作用。
第七章:语言与风格7.1 语言特点分析小说中的语言风格,包括词汇选择、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
探讨作者如何通过语言表达人物情感和主题思想。
7.2 风格分析研究小说的叙述风格和视角,如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叙述。
分析不同的叙述风格如何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对故事的理解。
第八章:文化背景8.1 文化元素探索故事中的文化元素,包括宗教、传统和社会习俗。
讨论文化背景如何影响人物行为和故事情节。
《山羊兹拉特》课-教案
《山羊兹拉特》优质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小说《山羊兹拉特》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作者。
3.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内容】1. 介绍小说《山羊兹拉特》的背景和作者艾芜。
2. 分享小说的引人入胜的开头段落。
3. 讨论小说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山羊兹拉特》的初步了解。
2. 让学生阅读小说的开头段落,并讨论他们对这段文字的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小说的主题和情感。
【作业】1. 让学生预习下一章节的内容。
2. 写一篇关于小说主题和情感的短文。
第二章:人物关系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
2.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2. 探讨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
2. 让学生观察人物的行为和对话,推测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3. 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人物关系的理解。
【作业】1. 让学生绘制人物关系图。
2. 写一篇关于某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的短文。
第三章:情节发展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
2. 培养学生分析情节线索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小说的情节发展线索。
2. 探讨情节中的冲突和解决。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追踪小说的情节发展线索。
2. 让学生识别情节中的冲突和解决。
3. 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情节发展的理解。
【作业】1. 让学生绘制情节发展图。
2. 写一篇关于小说情节发展和冲突解决的短文。
第四章: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2. 培养学生探讨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小说的主题元素。
2. 探讨小说的主题意义和深度。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元素。
2. 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主题意义的观点。
《山羊兹拉特》教案
《山羊兹拉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山羊兹拉特》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能力。
(3)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理解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
(3)运用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中的美好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的美德。
(2)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共生。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山羊兹拉特》是一部描绘人与动物之间深厚感情的小说。
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阿米尔与他的山羊兹拉特之间发生的种种趣事,以及他们在生活中相互陪伴、共同成长的过程。
2. 重点人物:(1)阿米尔:故事的主人公,一个善良、勇敢、富有爱心的小男孩。
(2)兹拉特:阿米尔的宠物山羊,聪明、可爱,与阿米尔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理解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感悟作品中的美好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山羊兹拉特》的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讨论与分析:(1)分组讨论,分析阿米尔和兹拉特的性格特点。
(2)对比讨论,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中的美好情感,如友谊、亲情等。
五、课后作业:1. 概述《山羊兹拉特》的故事情节。
2. 谈谈你对阿米尔和兹拉特性格特点的认识。
3. 结合故事内容,阐述你对作品主题思想的理解。
4. 推荐一部你喜欢的名著,并简要介绍其主要内容。
5. 以“我眼中的兹拉特”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1. 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作品中的美好情感,如友谊、亲情等。
《山羊兹拉特》公开课教案案
《山羊兹拉特》公开课教案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山羊兹拉特》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帮助学生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主题和象征意义。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作品中的道德、伦理和社会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山羊兹拉特》全文2. 人物分析:兹拉特、阿訇、村民等3. 主题探讨:友情、牺牲、勇气、信仰等4. 象征意义:山羊兹拉特、月亮、太阳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观点、提问回答3.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道德问题4. 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四、教学准备:1. 教材:《山羊兹拉特》小说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3. 教学PPT:包含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主题思想等4. 讨论题目:提前准备分组讨论的话题和问题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山羊兹拉特》的作者和作品背景2.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3. 人物分析:分析兹拉特、阿訇、村民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作用4. 主题探讨:分组讨论,探讨作品中的友情、牺牲、勇气、信仰等主题5. 象征意义:分析山羊兹拉特、月亮、太阳等象征意义的含义和作用6. 案例分析:讨论小说中的道德、伦理和社会问题,如兹拉特的牺牲是否值得等9. 课堂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10. 教学评价: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回答等方面的积极性。
2. 学生作业质量:评估学生读后感或论文的质量,包括内容完整性、观点明确性、论述逻辑性等。
3. 学生阅读理解: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
4. 学生讨论深度:评价学生在主题探讨和案例分析中的思考深度和批判性思维。
《山羊兹拉特》课-教案
《山羊兹拉特》优质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山羊兹拉特》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阿摩司·奥兹。
2. 简介作品背景:以色列社会现实与民族矛盾。
3. 分析作品特点:现实主义风格、关注人性、揭示社会问题。
【教学步骤】1. 展示作者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作者。
2. 介绍作者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对作者产生兴趣。
3. 简介作品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4. 分析作品特点,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艺术价值。
5. 提出思考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第二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认识作品中主要人物,了解其性格特点。
2. 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探究作品的主题思想。
【教学内容】1. 人物形象:山羊兹拉特、艾萨克、萨拉等。
2. 人物关系:亲情、友情、爱情等。
3. 主题思想:人性、信仰、民族矛盾等。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
2. 通过人物关系,引导学生探究作品的主题思想。
3. 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对人物和主题的理解。
第三章:情节梳理【教学目标】1. 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理解情节发展的逻辑。
2. 分析情节中蕴含的寓意,引导学生思考现实意义。
【教学内容】1. 作品情节:山羊兹拉特与艾萨克的相识、相知、相爱。
2. 情节寓意: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人性与信仰的挣扎。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梳理作品情节,理解情节发展的逻辑。
2. 分析情节中蕴含的寓意,引导学生思考现实意义。
3. 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对情节和寓意的理解。
第四章: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作品主题,探讨其现实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主题:人性、信仰、民族矛盾等。
2. 现实意义: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主题,深入分析作品主题。
2. 组织学生讨论,探讨作品主题的现实意义。
《山羊兹拉特》公开课教案案
《山羊兹拉特》公开课教案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山羊兹拉特》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激发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作者阿摩司·奥兹及其作品风格。
简要介绍小说的背景及主题。
分享吸引学生阅读的原因。
1.3 教学活动:展示作者阿摩司·奥兹的作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说的第一印象和阅读期待。
分组讨论:每组挑选一个角度,分析小说的独特之处。
第二章:情节梳理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理解人物关系。
培养学生分析情节发展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突出关键事件。
分析人物关系,关注人物成长变化。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绘制小说情节发展图,展示各章节主要事件。
分角色朗读重要情节,加深对人物关系的理解。
小组讨论:分析小说情节对人物成长的影响。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主要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
培养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关注其行为、言语和心理变化。
探讨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3.3 教学活动:分配角色,让学生表演人物对话,感受人物性格。
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联系现实生活。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2 教学内容:探讨小说的主题,如家庭、友谊、民族矛盾等。
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主题的普遍性。
4.3 教学活动:组织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分析小说中的相关情节和人物。
分享个人感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第五章:课程总结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重点知识。
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的期待。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关键知识点。
提出下节课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山羊兹拉特》课教案
《山羊兹拉特》优质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山羊兹拉特》这部作品。
引发学生对山羊兹拉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2 教学内容介绍《山羊兹拉特》的作者、背景和特点。
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山羊兹拉特的魅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山羊兹拉特会受到人们的喜爱。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山羊兹拉特的看法。
第二章:山羊兹拉特的历史与文化背景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羊兹拉特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帮助学生理解山羊兹拉特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2 教学内容介绍山羊兹拉特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探讨山羊兹拉特在各个文化背景中的意义和影响。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引导学生了解山羊兹拉特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山羊兹拉特在不同文化中的作用。
第三章:山羊兹拉特的形态与特征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羊兹拉特的形态与特征。
帮助学生观察和欣赏山羊兹拉特的独特之处。
3.2 教学内容介绍山羊兹拉特的形态特征,如体型、毛色、角型等。
探讨山羊兹拉特的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性。
3.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山羊兹拉特的图片或视频,总结其形态与特征。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第四章:山羊兹拉特的养殖与繁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羊兹拉特的养殖与繁殖知识。
帮助学生了解养殖山羊兹拉特的注意事项。
4.2 教学内容介绍山羊兹拉特的饲养要求、饲料选择和养殖环境。
探讨山羊兹拉特的繁殖特点和繁殖技术。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引导学生了解山羊兹拉特的养殖与繁殖知识。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养殖山羊兹拉特的看法和建议。
第五章:山羊兹拉特的利用与保护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羊兹拉特的利用与保护情况。
帮助学生认识到保护山羊兹拉特的重要性。
5.2 教学内容介绍山羊兹拉特的利用价值,如提供羊肉、毛皮等。
探讨山羊兹拉特的保护措施和保护意义。
《山羊兹拉特》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山羊兹拉特》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山羊兹拉特》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设计背景《山羊兹拉特》(Goat Days)是印度马拉雅拉姆语小说家本雅明(Benyamin)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旅居沙特阿拉伯、被掳为奴隶的印度南部青年纳杜(Nadu)的命运和成长历程。
本小说在印度国内外广受欢迎,2013年获得印度文学最高奖——班若普拉斯adada(JCB)文学奖。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分析本书内容,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增进学生对印度的认知,以及启示学生对生命、自由、人性等深刻的思考。
二、教学内容1.学习目标•了解阿拉伯的风土人情,体验沙漠文明的独特魅力。
•理解奴隶制度对人的伤害和摧残,认识奴隶制的残酷性。
•研究小说的文学价值与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宽视野,增进对印度文化的认知。
2.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学生讨论、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了解沙特阿拉伯的风土人情、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2)教学重点a.了解奴隶制的本质、起源及历史背景,以及奴隶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及影响。
b.了解小说《山羊兹拉特》的元素,包括人物、情节、叙事方式等。
(3)教学方法a.阅读与讲解教师通过阅读,解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文学价值和内在涵义。
b.小组研讨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帮助学生创造性地发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知识的交流与分享。
c.个案研究学生根据分配的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语言特点、思想情感等,结合自己对这个人物的理解,写出研究心得。
(4)教学策略a.语境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感受、经验,建立语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
b.情境模拟法通过情境模拟,让学生感受到奴隶制的残酷性和人性的自由价值,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c.课堂互动法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在互动中学习,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评价通过Innovative Teaching官方网站提供的教育评估框架(EFIA)进行教学评价,其中包括:•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进展•课程的设计是否符合教育要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教学成果的实现程度•课堂氛围是否积极和谐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评价,以及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反馈等,对本次教学进行评估,确定有待完善的地方,并为下一次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山羊兹拉特》课教案
《山羊兹拉特》优质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山羊兹拉特》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激发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热情。
1.2 教学内容介绍《山羊兹拉特》的作者阿兰·spiegelman及其作品特点。
简要介绍小说的背景及故事梗概。
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作者及作品特点。
学生分享对小说的初步印象及阅读期待。
讨论问题:你认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具备哪些特点?第二章:人物分析2.1 教学目标掌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动机。
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及冲突。
2.2 教学内容分析主人公山羊兹拉特的性格特点、动机及其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通过具体情节,探讨山羊兹拉特的内心世界。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特点。
小组讨论: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及冲突。
第三章:情节分析3.1 教学目标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
分析情节发展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
通过具体情节,探讨情节发展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情节结构及作用。
学生分享对情节的分析与理解。
小组讨论:情节发展如何影响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主题。
4.2 教学内容分析《山羊兹拉特》的主题思想,如友情、成长、自由等。
从不同角度,探讨主题思想的体现和表达。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主题思想。
小组讨论:你认为《山羊兹拉特》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第五章:课程总结5.1 教学目标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激发学生对后续课程的期待。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的人物分析、情节分析和主题探讨。
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小说。
5.3 教学活动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布置课后作业,如: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写一篇关于他的文章。
《山羊兹拉特》课教案
《山羊兹拉特》优质课-教案章节一:课程引入目标:让学生对小说《山羊兹拉特》产生兴趣,并了解其背景。
方法:通过展示小说封面、介绍作者和背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步骤:1. 展示小说封面,询问学生对封面的第一印象。
2. 介绍作者阿兰·莫格姆及其作品风格。
3. 简述小说的背景,即19世纪末的苏格兰农村生活。
章节二:人物分析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特点。
方法:通过阅读相关章节,分析人物的性格、动机和关系。
步骤:1. 阅读小说中关于山羊兹拉特的描述。
2. 分析山羊兹拉特的性格特点,如勇敢、聪明、善良等。
3. 探讨山羊兹拉特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如与主人公的互动。
章节三:情节梳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
方法:通过阅读相关章节,梳理故事的主要事件和转折点。
步骤:1. 阅读小说中关于山羊兹拉特的重要情节。
2. 梳理故事的发展,包括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3. 分析转折点对故事的影响,如山羊兹拉特的决策改变。
章节四:主题探讨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探讨小说的主题。
步骤:1.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如勇气、友谊、自由等。
2. 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主题的理解和观点。
3.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小说主题的思考和感受。
章节五:总结与拓展目标: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提供拓展阅读建议。
方法:通过提问和分享,引导学生总结小说的重要内容。
步骤:1. 提问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引导他们总结所学内容。
2. 分享一些拓展阅读的建议,如其他作品阿兰·莫格姆,或类似主题的小说。
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和思考,以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章节六:文学手法分析目标:培养学生对小说中文学手法的识别和理解。
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比喻等手法。
步骤:1. 选取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段落,分析其中的象征意义。
2. 讨论小说中的比喻手法,如对山羊兹拉特的描述。
《山羊兹拉特》课教案
《山羊兹拉特》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山羊兹拉特》,让学生了解印度文化,特别是印度的婚礼习俗。
2. 提高学生对小说中人物性格、动机和情感的理解。
3.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4.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本,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山羊兹拉特》2. 重点人物:阿兹拉特、纳赛姆、艾哈迈德3. 重点情节:印度婚礼、兹拉特的转变三、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文本。
2.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提出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印度文化,引发学生对印度婚礼的好奇心。
2.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山羊兹拉特》,了解故事情节。
3. 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人物和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动机和情感。
4. 分享: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批判性思维训练:针对分享的内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文本。
五、作业与评价2. 评价:根据学生的读后感,评价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印度婚礼的过程,增加对印度文化的了解。
2. 邀请印度文化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印度文化。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多元文化下的交流与融合。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持续关注,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教师需要对印度文化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八、教学资源1. 课文:《山羊兹拉特》2. 参考资料:关于印度文化的书籍、文章、视频等。
3. 网络资源:有关印度婚礼、印度文化的网页、博客等。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印度文化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小说中人物性格、动机和情感的理解程度。
3.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山羊兹拉特公开课教案共24页
听着司机的故事,我眼前浮现那只狼狗在原野、 在高山、在城镇、在荒郊奔驰的景象,它为了回 家寻找主人,奔跑百里,不知经历过多么大的痛 苦,好不容易回到家门,主人不但不开门,连一 句安慰的话也没有,立刻被送去抛弃,对一只有 志气有感情的狗是多么大的打击呀!
与其再度被无情无义的人抛弃,不如自求解 脱。
司机说,他把狼狗厚葬,时常去烧香祭拜, 也难以消除内心的愧悔,所以他发愿,要常对养 狗的人讲这个故事,劝大家要爱家中的狗,希望 这可以消去他的一些罪业……
山羊兹拉特公开课教案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三、把握文章情感线索
推进这篇小说情节发展动力的情
感要素是 爱 。
不舍、依赖
人
山羊
信任Βιβλιοθήκη 山羊人一声咩,一生情
阿隆:兹拉特,我们现在的一切,你是怎么想的? 兹拉特:我们好像很倒霉啊! 阿隆:如果我们没有找到这个草垛,咱们俩现在不都得 冻僵了? 兹拉特:可是我们找到了啊,我们还是挺幸运的。 阿隆:如果大雪仍继续这样下的话,我们可能要在这儿 呆几天。 兹拉特:别担心,我会给你吃的。 阿隆:“咩——”是什么意思,你最好说的明白些。 兹拉特:我是说,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我们永远不 分开。 阿隆:你不会说话,但我知道你懂了。我需要你,你也 需要我,对吗? 兹拉特:是的,我们永远在一起。
作者的受奖演说:
真正的作家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家庭 正在失去其精神基础。二战以来,所有灰暗消 沉的预言都已成为现实。没有什么技术成就能 减轻现代人的失望感、孤独感、自卑感以及对 战争、革命和恐怖活动的惧怕感。我们这一代 人不仅失去了对上帝的信仰,而且不信任人类 自己,不信任慈善机构,还常常连自己最亲近 的人也不信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羊兹拉特》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辛格其人其作2、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2、鉴赏小说中人与羊之间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对人、动物、对社会充满爱心2、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外国小说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感受小说中人与羊之间的情感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人、动物、对社会充满爱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导入(二)初步感知,概括情节。
一句话概括:阿隆在卖羊路上遭遇暴风雪,兹拉特协助阿隆共同战胜困境并安全回家。
具体情节:开端——阿隆受命卖羊;发展——卖羊途中遇暴风雪;高潮——风雪中相互救助;结局——安全回家不再卖羊。
(三)深入探究,分析情感。
1、这是一篇感人的故事,“感动”往往是衡量小说的重要标准之一。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请找出本文感动你的场景明确:阿隆一家依依不舍和兹拉特告别的场景阿隆和兹拉特在风雪中同舟共济的场景人羊对话的场景阿隆和兹拉特回家后的场景概括为告别、互助、对话、回家四个场景。
(板书:告别互助对话回家)合作探究:请从这四个场景中,找出让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点拨、补充。
A“告别”场景——“听到这事,阿隆的母亲不禁泪流满面。
阿隆的小妹妹安娜和米丽昂也哭了起来。
阿隆当然也知道把山羊牵到费佛尔家去意味着什么。
可他只得听从父亲的命令。
”“在阿隆给山羊套上绳索时,全家人都出来向兹拉特告别。
”“可兹拉特还是像往常一样,显得那么温驯那么可亲。
它舔着阿隆的手,摇晃着它下巴上那小撮白胡子。
兹拉特对主人充满信任。
它知道,主人每天喂它,从不伤害它。
”问:这几处细节,让我们读出了人对山羊的情感是不舍,是依恋,山羊对人的情感是信任。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卖掉兹拉特齐读第2自然段“经过很长时间的犹豫之后,硝皮匠勒文决定把家里的山羊兹拉特卖了。
因为它老了,挤的奶也很少。
城里的屠夫费佛尔答应给他八个盾。
这样一笔钱足够他买灯节用的蜡烛,以及土豆、煎鸡蛋薄饼的油、给孩子们的衣物和全家过节的种种开支了。
于是勒文叫他的大儿子阿隆把山羊牵到城里去。
”明确:面对贫困和情感的矛盾,这个家庭如何抉择这里我们读到了一个家庭的心酸,更重要的是我们读到了人类的自私,动物是可以牺牲的,人与动物的等级差别没有办法消除。
(板书:无可奈何)B“互助”场景——“他从来就喜欢兹拉特,现在,兹拉特在他眼里,简直就像是他的妹妹。
”归纳:在大风雪中,阿隆带着兹拉特钻进了草堆,因为有兹拉特的陪伴,他不觉得饥饿,也不觉得寒冷,也不觉得寂寞,相反,很温暖,很愉快,很踏实。
兹拉特救了他的命。
正是在被困的三天三夜里,在这个封闭空间,阿隆有机会重新梳理他作为人和这只羊的关系,他终于明白了,他无法舍弃这只羊,人对动物的那种居高临下的感情,升华为平等的、相互依存的亲情。
C“对话”场景——兹拉特尽管不会说话,但看似简单的“咩咩”声也能慰藉处于孤独中渴望交流和关爱的阿隆。
好像彼此之间有心灵感应一般,即使是人在交谈,也不一定能有这样的效果。
请大家发挥想象,假如兹拉特会说话,它会说什么这个场景把阿隆对兹拉特的依赖和兹拉特对阿隆的体贴描绘得活灵活现。
(板书:相依相偎)此前,小说中有三处对兹拉特的内心世界的拟人化描写,请找出来——明确:“它用疑问的目光,似乎在问:‘你要把我带到哪儿去’但过了一会儿,它好像又想通了:一头山羊绝不应该提什么问题。
”“但当它的腿在雪里越陷越深时,它开始转过头去,惊讶地看看阿隆。
它那温和的眼睛似乎在问:‘这么大的风雪,我们为什么不回家到底要去哪儿’”“兹拉特停住脚,它再也走不动了。
它固执地把蹄子牢牢地扎在地里,咩咩地叫了起来,仿佛请求主人带它回家。
”这里我们可以读出兹拉特虽然对主人仍然是信任的,但内心有了许多困惑,它不知道这是去哪里,为什么不停下来。
其实写兹拉特的内心就是在暗示阿隆的内心,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猜到,一路上阿隆的心里斗争激烈,一种强烈的负罪感在煎熬着他。
一直到后来——齐读27段写景的句子:“夜空一下子变得明亮起来。
圆月在雪地上洒下片片银辉。
阿隆钻出草堆,环顾世界。
一切都那么洁白,那么安静,沉浸在宏大天地的梦幻之中。
星星显得那么大,又那么近。
月亮在苍穹中游弋,像在大海里一样。
”雪住了,夜空一派澄澈。
写景即是在写阿隆的心境。
他的内心由纷乱变得清明,他决定了,带兹拉特回家!这时的阿隆终于从负罪感中解脱出来了。
D“回家”的场景——读30段、31段“家里一片欢腾。
阿隆讲述了他如何找到那个大草堆,兹拉特又是怎么给他奶吃,阿隆的妹妹们抱着兹拉特,亲了又亲,并给它拿来胡萝卜和土豆片。
兹拉特一边贪婪地吃着,一边咩咩地叫着。
”“此后,全家人谁也没有再提起卖兹拉特的那件事。
现在寒冷的冬季终于降临了,村民们重又需要硝皮匠勒文来帮忙。
在持续八天的灯节里,阿隆的母亲也能每晚做些油煎鸡蛋薄饼给孩子们吃,兹拉特也有一份。
尽管兹拉特有自己的羊圈,不过,一到晚上,蜡烛点着的时候,它需用角敲厨房的门,让人知道它要进来。
每次,大家都放它进来,吃完煎饼,阿隆、米丽昂和安娜玩陀螺。
兹拉特也不离开,坐在炉旁,在闪亮的烛光里,看着嬉笑玩耍的主人们……历经“生离死别”和失而复得的情感淘漉之后,才终于让勒文全家与山羊兹拉特的情感超越了简单的人与动物这一有着内在等级关系限定的阶段,兹拉特俨然成了这个家庭的重要一员,人与动物之间的界限彻底消失了。
(板书:亲如家人)4、推动情节发展的情感动力是什么爱在这篇小说中的存在不是静止的,而是有一个累积和升华的过程。
正是这份累积着、最后升华了的爱让我们深深感动。
爱的情感推动情节发展。
(板书:情感——爱的累积与升华)(读最后两段)这个结尾是余味无穷的,它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人应该怎样对待动物人应该怎样处理与所有其它生命的关系(板书:思考——人与所有其它生命的关系)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爱是一种胸怀,宽广有容、平和慈悲,并非局限于一时一地一己之身,而是超越了人与动物、贫富与阶级、国家与民族的界限。
让我们敞开心扉去爱!爱这个世界!5、是谁给我们带来了这份爱的感动介绍作者:艾萨克·什维斯·辛格,美国作家。
出生于沙俄统治下的波兰,祖父与父亲都是犹太教的长老。
他从小接受正统犹太教教育,学习希伯来文和意第绪文,熟悉犹太教的经典和宗教仪式以及犹太民族的风俗习惯等,这一切都铸就了他作品的重要特色。
代表长篇小说有《庄园》《卢布林的魔术师》等。
辛格的短篇小说创作也很突出,发表过10余部短篇小说集,此外还有2个剧本、3部回忆录。
11部儿童故事集。
1978年,由于“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辛格获诺贝尔文学奖。
也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喜爱的作家,都有自己的大师,但我希望大家能够以开放的胸襟,去阅读我们学过的每一位作家,让心灵的苍穹,拥有更多璀璨的星星。
(四)拓展练习70年代,大兴安岭的一群猎人围猎时,有一只母猴怀里抱着一只小猴拼命的跑,跑的过程中,又顺手揪起了一只小猴驮到背上一起跑。
这时有两位老猎人追了过来,一直追到了悬崖边一棵大树上,好象猴子再也没处跑了,两位猎人举起了枪,就在要开枪的一霎那,那只母猴的手向前一伸,竟做出了一个象人一样的“暂停”手势,两位猎人很疑惑,就停了下来。
这时,只见这位母亲把两只小猴抱到了怀里,给它们喂奶。
可能小猴不是太饿,吃了一会儿就不吃了,跑到一边去玩了。
然后这只母猴就摘下树叶,把剩的奶水往树叶上挤,再把树叶一片片的放在离小猴较尽的树杈上。
等把奶水挤干了,母猴对着两位猎人,身体象前一躬,双手捂住了脸,意思是开枪吧。
这时两位猎人的枪再也举不起来了,因为他们要射杀的不仅仅是一只没有灵魂没有情感的动物,而是一位伟大的母亲!老猎人从此再也不打猎了。
请问:你有何感想明确:一直以来,我们以为只有我们人类才具有无私无畏和自我牺牲等崇高品质,我们也因此很为我们是人而不是其他动物而感到自豪,这只猴子跟那只山羊都证明了动物也具有崇高品质。
如果爱是种能力的话,这种能力绝非我们人类所特有。
一颗懂得爱与被爱的心都是高贵的,在这个意义上,动物的生命也值得我们的尊重。
爱动物,更要尊重动物的生命。
欣赏几幅体现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五)课堂小结作者写了勒文家想卖山羊兹拉特到最终把山羊兹拉特当作一个家庭成员的故事,通过情感在山羊和主人之间的双向流动,不露痕迹地传达出人与动物之间彼此的深情厚谊,描摹出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的亲情状态。
这种深情厚谊和亲情状态可以超越任何时代的贫困与窘迫,成为物质匮乏的世界里的人与动物之间温情的慰藉。
(六)布置作业分别以“因为有爱——如果没有爱——”为开头,写一首小诗或一段话。
(七)板书设计告别无可奈何爱的互助相依相偎积累对话相互慰藉升华回家三.探讨15-24段,体会情感,感受情感处理方式--节制过渡语:从卖羊到不再卖羊的举动中,人身上发生了什么改变(情感)那么使人的情感发生转变的最大外在因素是什么(暴风雪)一场暴风雪,使阿隆全家对兹拉特的情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最终改变了兹拉特的命运。
我们不禁而问:阿隆和山羊之间到底经历了一场怎样的情感历练呢让我们来找找在遇到暴风雪这一情节中最让我们感动的人与动物间情感沟通的语段。
(通过这些追踪性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赏析15-24段)1.男女生分角色朗读2.小说中的人物都用语言和神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山羊兹拉特却只能用“咩”来表现,那么,我们试着还原它原有的含义。
要求:学生将还原的话写在书上,然后同桌轻声对话,最后请三组同学进行表演,并各自说说这样还原的原因。
3.学生评价教师总结:试题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所写内容却有一个评判优劣的标准:1、要符合上下文的对话语境;2、要符合兹拉特的性情特点;3、要符合人、羊之间一贯的关系;4.从“兹拉特那唯一的声音‘咩--’”中,你能听懂怎样的情感如果用一个字表示,那会是什么明确:人与动物互相慰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密情感。
“爱”教师总结:这种人与动物间的和谐亲密状态互相慰藉了彼此双方,帮助他们战胜了暴风雪。
5.让学生怀着爱的情感再次读这一组对话。
6.我们的还原和原文对比哪个更好呢明确:原文。
引用莱辛的话--“在一种激情的整个过程里,最不能显出这种好处的莫过于它的顶点。
到了顶点就到了止境,想象就捆住了翅膀。
”教师总结:这里,作者适当地节制情感,写得不留痕迹,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虽然只是几声“咩”,但是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动物间的和谐的亲密关系,这种关系可以超越任何时代的贫困与窘迫,成为物质匮乏的世界里的人与动物之间温情的慰藉。
(板书:节制)亲如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