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 ● 体验 ● 感悟《赠汪伦》教学实录-文档资料
李白诗词《赠汪伦》教学实录及课后反思
李白诗词《赠汪伦》教学实录及课后反思关于《赠汪伦》教学实录及课后反思要怎么写呢?有哪些优秀范例呢? 教学实录(片段):一、激趣引入。
(根据教师的描述猜人物,并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到的李白,理解“赠”的意思。
)【设计意图:猜诗人引入,让学生说李白,了解李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识字。
(读准本课生字,学生想办法识记生字,初读古诗。
)【设计意图:学习本课生字,想办法识记生字,帮助学生读准古诗。
】三、感知文本。
(多形式读诗:学生齐读、分句开火车读、师生分句读、按节奏练读、分组赛读、男女生赛读。
)【设计意图:多形式朗读古诗,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反复读,让学生读得流利,读出节奏,并初步感知古诗】四、走进诗境,体会诗意。
师:这首诗是李白写给谁的?汪伦是什么人?师:传说中,有的说汪伦是位酿酒师,有的说他是个农民,还有的说汪伦也曾经当过官。
汪伦很喜欢诗词,崇拜诗人,特别是当时鼎鼎大名的大诗人――李白。
他非常想认识李白,与他结成朋友。
可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又离那么远,怎么认识呢?汪伦可聪明了,他决定投李白所好……(讲“十里桃花,万里酒家”的故事。
)师:愉快的日子总过得飞快,李白即将启程回去。
这时,汪伦前来相送,李白感动极了,情不自禁吟出这首诗――赠汪伦(教师配乐朗诵古诗,学生沉浸在诗歌中)。
师: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交流,说说诗意。
(学生小组交流诗意。
)师: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说说你们的理解?生:李白要走了,汪伦来送他。
生:李白搭着船要回家了,突然听到歌声,原来是汪伦来送他了。
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不及汪伦的情。
生:……师:这是一首描写告别场面的诗,生活中,你有没有和朋友或亲人告别过?你是以什么方式来和他们告别的?生:我过年后送过我的姑姑和表弟,我送了一把玩具枪给我的表弟。
师:哦,为什么送玩具枪啊?生:表弟在我家时老是和我抢那把玩具枪,他要走了我就送给他吧,让他高兴高兴。
师:你可真是个好哥哥,你表弟明年一定会再来找你的。
赠汪伦教学实录
《赠汪伦》教学实录邯山区兴华小学裴文艳一、教学分析《赠汪伦》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的是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诗的大意是:李白我坐上船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和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全诗明白如话,质朴无华,虽只有四句,却突出了两个人深长的情谊,又没有分离的感伤。
诗的前两句写汪伦“踏歌”送行,这是一种独特的送友方式,既表达了朋友间的情谊,又充分表现了这一对朋友同样豪爽乐观的性格。
后两句与潭相比,即景抒情,特别是“不及”二字用得很妙。
诗人没有说汪伦对我的情谊像桃花潭水一样深,而是说深千尺的桃花潭水都比不上这份情谊,可见这份情谊已达到非常深的程度,给读者留下了充分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二、设计意图复习背诵过的古诗,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激发学习新诗的兴趣。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并能借助工具书和自己的积累,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踏歌"一词,体会送别方式的特别,从而感受李白和汪伦二人情谊的深厚,并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
在学生有疑问却不知如何表述,或有些问题未能提出时,教师把难点问题留给学生,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意,同时用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方式,由传统的"要你学"改变为"我要学",营造了师生之间的民主氛围,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理解诗意之后,通过诗文的声调和节奏,进一步体味作品的意境,达到熟读成诵。
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
整首诗的学习采用"自学--初步理解、释疑--加强理解,诵读--体悟诗情,背诵--积累语言"四大步骤,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便于进一步扩展学习。
古诗《赠汪伦》教案(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2篇)
古诗《赠汪伦》教案(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2篇)2022-12-12古诗《赠汪伦》教案(精选12篇)古诗《赠汪伦》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6个字(赠、汪、舟、欲、踏、潭),会写“汪”“乘”“舟”3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感受友情的真挚,有交朋友的欲望。
教学重点:古诗朗读时注意停顿、重音,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1、我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最会背古诗了,今天我们来比赛一下好吗?我们就以南北为界,南边一首,北边一首,哪边背得多那边胜,南边先来。
2、现在老师挑一首看看哪边会背。
《独坐敬亭山》《静夜思》《望天门山》二、导入新课1、刚才我们背的这三首诗都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咱班的小朋友小小年纪竟然会背这么多的诗,真是了不起!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116页,看着图听老师讲故事。
2、大诗人李白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饮酒作诗,游山玩水。
他作诗900多首,人们称他为诗仙,他可是当时一个无人不知的名人。
有一个叫汪伦的年轻人非常倾慕李白,希望能一睹诗仙的风采。
可是自己只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汪伦灵机一动,便写了这样一封信:“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
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
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
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
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
”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再美的相聚也有分别之时,当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将要离岸时,忽然听到一阵歌声。
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他送行。
汪伦的深情厚谊,使李白十分感动。
脱口而出这首千古送别诗:《赠汪伦》。
赠汪伦教案教学实录-赠汪伦教学实录
赠汪伦教案教学实录:赠汪伦教学实录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赠汪伦教案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着眼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尝试写诗。
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及作品渗透的感情。
2、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
3、背诵、默写本诗,并改成现代文或尝试写诗。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古诗都有其鲜明的节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学习古诗要懂得作者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师出示古诗,学生跟着教师抄写。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意书写时的正确、美观,写后同桌互评)三、理解诗题,作者简介。
《赠汪伦》一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赠是送给的意思。
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泾县人,诗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泾县西南的一处名胜,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别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这首诗留别。
四、轻声读二至三遍,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五、边读边想象,要在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学生个别读,自由读。
七、教师范读,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释词译句。
让学生边读边将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
(读通)对感悟诗句有困难的,教师予以点拔、交流。
(李白我坐船刚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齐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
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九、解读诗意。
1、诗主要写送别,汪伦送李白方式有何独特性?2、课文第3、4句,用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十、朗诵想象。
要求学生边吟诵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十一、同学试背,请二位同学上来默写。
十二、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小黑板出示)一读:理解题目,了解字词;二读:连词译句,连句译全诗;三读:入景入情,熟读成诵。
十三、创造性写一个和同学或亲人送别的篇段,能写成诗歌形式的,就写成诗歌形式,不能写的。
《赠汪伦》教师教学实录(2)
《赠汪伦》教师教学实录(2)师:如果换作我,看到朋友因为自己离开而高兴,我会很伤心的!可咱们瞧瞧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呵,感觉好着呢!在他看来,桃花潭水的深沉、清澈,正好比汪伦对自己的情谊,又深厚、又真挚——这中间必定是有原因的,否则,我们可以说李白这人自作多情、恬不知耻啦!(笑声)学生(1):我觉得李白的感觉是对的。
如果汪伦不喜欢李白,就不来送行了。
学生(2):汪伦仰慕李白,所以才特意请他。
能结交鼎鼎大名的诗人,他已经感到很荣幸、很满足了。
学生(3):在新华书店,我看到售书,场面真火爆。
爸爸说,那些人都是追星族。
汪伦也是追星族——李白来了,大笔一挥,他也跟着出名了!能不高兴吗?师:追星族这个比方很有意思。
不过我认为汪伦的眼光还是很不错的,比起赵薇、谢霆锋的崇拜者,要高明得多,也体面得多。
学生(4):我同意前一个同学说的。
是仰慕,不是追星。
送李白的时候,《赠汪伦》还没写呢。
学生(5):老师说过,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所以汪伦要用快乐的歌声为他送行、为他祝福。
学生(6):李白走遍名山大川,朋友遍天下,离别是常有的事。
如果分别一回就伤心一回,那他还怎么云游,怎么写《》《早发白帝城》和……和《望天门山》呢?学生(7):李白和汪伦都是豪爽之人,他们谁也不为离别忧伤。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把我原先准备说的许多话都给说了!所以我常讲:给你们上课真轻松、真享福。
同时,这也让老师感到压力很大,我得用功再用功,否则,你们就不用我教,也不要我教啦!通过以上讨论,我们知道:在离愁别恨之外,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友情在: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态度,我们可以说它是——学生(1):潇洒。
学生(2):豪放。
学生(3):这就是浪漫!师:对。
这就是李白,这就是浪漫。
它可以表现为《夜宿山寺》的奇思妙想,可以表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表现为《赠汪伦》的洒脱豪放。
所以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当我们读一首好诗的时候,我们其实也是在读一颗真诚美丽的心灵,在读一段鲜活生动的世俗人情。
探究 体验 感悟《赠汪伦》教学实录
探究体验感悟《赠汪伦》教学实录一、课程导入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朋友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他们陪伴我们度过欢乐的时光,在我们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友情的古诗——《赠汪伦》。
(板书课题:赠汪伦)师:大家先齐声朗读一遍这首诗。
生(齐读):“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诗句解读师:读完这首诗,谁能来说说诗的题目“赠汪伦”是什么意思?生 1:就是送给汪伦的意思。
师:非常好!那我们来看看第一句“李白乘舟将欲行”,谁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生 2:李白坐上船准备要走了。
师:很棒!那“将欲行”就是将要走的意思。
接下来,“忽闻岸上踏歌声”,谁知道这是什么情景?生 3: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
师:对啦!那大家想一想,李白本来要走了,听到这歌声会是什么心情?生 4:会很惊喜。
师:没错,那我们再看“桃花潭水深千尺”,这里用“千尺”来形容桃花潭的水,是真的有千尺深吗?生 5:不是,是说桃花潭的水很深。
师:对,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用来突出什么呢?生 6:突出汪伦对李白的情谊很深。
师:真聪明!最后一句“不及汪伦送我情”,大家说说是什么意思?生 7: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
师:很好,那从这句诗我们能感受到李白对汪伦的情谊有着怎样的评价?生 8:觉得汪伦对他的情谊特别深厚。
三、情境体验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
李白坐在船上,正准备离开,心情可能有些不舍。
突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他会是怎样的表情?(学生们纷纷露出惊喜的表情)师:那大家模仿一下李白当时的表情和动作。
(学生们开始模仿,课堂气氛活跃)师:那汪伦踏着歌来送李白,他又是怎样的心情呢?生 9:很舍不得,很珍惜这份友情。
师:那我们来分角色表演一下这个场景,谁愿意来扮演李白,谁来扮演汪伦?(几位学生主动举手,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师:大家觉得他们表演得怎么样?生 10:很生动,让我们好像真的看到了当时的情景。
《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
《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到优质教学案例。
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实录情景再现,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非常有益处,一起来看看吧!《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设计思路:古诗《赠汪伦》选自湘教版小学语文二年一期教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唐诗。
它描述了诗人李白与好友汪伦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景。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我对教材的解读,我将古诗教学分为朗读——理解——感悟——创造四个重要环节。
这四个环节层层铺垫,环环相扣,整个教学过程有点有面、浑然一体,并将三维目标有机融入其中。
我先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熟读古诗,接着用故事激趣,将学生引入古诗情境,然后结合故事内容,通过看图、抓关键词等方法引导学生轻松愉悦地理解古诗内容,再由此联系生活畅谈感悟,令学生获得独特而珍贵的情感体验,最后以编演故事作为课外拓展部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自认为是一堂朴素、亲切又不乏创新的语文课。
师: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唐诗。
先来猜一猜作者的名字。
请听好:他是唐朝人,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故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中的主人公…【点评:激趣引入】生:(齐答)李白。
(笑)师:李白果真是鼎鼎大名,(板书:李白)老师刚说小朋友就知道了,我们在一年级时学过李白的哪首诗呢?生:齐背《静夜思》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李白写的另外一首诗。
请大家轻轻打开书的第97页,把书按平放好。
小手跟我写课题:赠汪伦(师一边板书一边指导识字方法)“赠”,遮掉“贝”就是“曾”,我们班姓曾的小朋友可多呢。
“汪”,三点水加“王”,“水汪汪”就是这个“汪”字,它还是一个姓氏,这里的汪伦就是一个人的名字。
齐读课题。
【点评:联系生活的新颖的识字法】生齐读。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读好一首古诗有什么要求吗?生:不加字,不少字,不错字。
生:还要读流利。
探究 体验 感悟《赠汪伦》教学实录
探究体验感悟《赠汪伦》教学实录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一首《赠汪伦》总能引发孩子们无尽的遐想和深深的感动。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充满诗意与深情的课堂,感受诗歌的魅力。
上课铃声响起,孩子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飞进了教室。
我微笑着看着他们,问道:“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送过朋友礼物,或者收到过朋友送的礼物呀?”一个小男孩立刻举起手,兴奋地说:“老师,我上个星期过生日,好朋友送了我一个超级酷的变形金刚!”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一个小女孩也不甘示弱,站起来说道:“老师,我上次去参加比赛很紧张,好朋友给我写了一张鼓励的纸条,让我一下子就有信心了!”我点点头,笑着说:“看来大家都有和朋友之间美好的回忆。
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也是诗人李白送给好朋友汪伦的一份特别的礼物。
”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赠汪伦”三个大字,然后开始给孩子们讲解诗的题目。
“‘赠’就是送的意思,李白要把这首诗送给汪伦,说明他们的关系一定非常好。
那大家猜猜看,汪伦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孩子们纷纷开动脑筋,有的说:“汪伦可能是李白的邻居,经常一起玩耍。
”有的说:“汪伦也许是李白的知音,能听懂他的诗。
”还有的说:“汪伦说不定是李白的救命恩人呢!”看着孩子们充满好奇的眼神,我笑着说:“那让我们一起来读诗,从诗中寻找答案吧!”“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我带着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感受着诗句的韵律。
“同学们,你们想想看,李白正准备乘船离开,心情会是怎样的呢?”我问道。
一个孩子皱着眉头说:“可能会有点难过,舍不得离开朋友。
”另一个孩子说:“也许还有点着急,想快点出发。
”我点点头,说:“那就在这时,李白突然听到了岸上的踏歌声,他会是什么反应呢?”孩子们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一个聪明的小女孩说:“李白一定会很惊喜,没想到朋友会来送行。
”“对呀,那这踏歌声会是什么样的呢?”我继续引导着孩子们。
一个小男孩站起来,一边用脚打着节拍,一边说:“应该是很欢快的,很有节奏感的。
2018年《赠汪伦》教学实录-文档资料
《赠汪伦》教学实录日前,笔者听了特级教师孙双金的一节古诗教学课,感触颇深。
孙老师根据所教古诗《赠汪伦》这首送别诗的特点,巧妙设计了“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仅读懂了一组送别体诗歌,而且初步领会了这一类诗歌的表达方式,收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明确目标,激发学习热情教学伊始,孙老师就告诉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组送别体古诗,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
我们先学习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赠汪伦》。
”这显然是一段经过精心设计的导语。
导语不仅告诉了学生今天学习的是送别体诗,而且让学生感觉到今天的目标稍高了一些——要学习一组送别体古诗,“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使其一上课就处于“愤”“悱”状态,对提高学习效率是很有帮助的。
二、精读一首,领悟表达方式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为课后的广泛阅览打下扎实的基础。
《赠汪伦》是一首唐诗,而且好读易懂,孙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始自终引导学生自学古诗,掌握送别体古诗的表达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自主朗读,了解诗歌大意。
孙老师先让学生自主读诗,思考诗中说的是谁送谁?谁别谁?让学生明白送别体诗歌中人物的主客之分;然后指名读诗歌,让学生说说“汪伦是怎样送李白的?”“李白是怎样别汪伦的?”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大意;最后请两名学生试说诗歌的意思,重在了解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
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学得生动、充实,基本上明白了诗歌的意思。
2.自学质疑,理清作者思路。
学贵有疑。
孙老师用明代学者陈献章有关质疑的名言激励学生主动质疑:“学贵知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希望同学们认真读诗,善于动脑,提出你的疑问。
孙老师愿和大家共同进步!“学生听了思维非常活跃,提出了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汪伦为什么要踏着节拍、唱着歌送李白?“”为什么汪伦早不送,晚不送,却在船即将离开时送?“孙老师并不急着作答,而是引导学生再次自读诗歌,并让学生同桌讨论,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了《赠汪伦》一诗是汪伦用踏歌的方式送别李白的,表达了二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探究 体验 感悟《赠汪伦》教学实录
探究体验感悟《赠汪伦》教学实录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教室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李白的《赠汪伦》,去感受那份深厚的友情。
“同学们,咱们今天来认识一位大诗人,他叫李白!”我笑着对孩子们说。
“李白!我知道,他写了好多好多诗!”一个小男生兴奋地喊了出来。
“没错!今天咱们要学的这首《赠汪伦》,就是李白的经典之作。
来,大家先跟我读一遍: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孩子们跟着我大声朗读,那清脆的声音仿佛是春天里最动听的旋律。
“读了这首诗,大家能猜到李白和汪伦是什么关系吗?”我问道。
一个小女孩举手说:“他们肯定是好朋友!”“对呀,那你们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孩子们纷纷开动小脑筋,有的说从“赠”字能看出是送给好朋友的,有的说从最后一句“不及汪伦送我情”能感受到他们感情深。
“那咱们来想象一下,李白乘舟要走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有点舍不得!”“可能还有点难过。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
“那汪伦来送他,又是怎样的场景呢?”我继续引导着。
这时,一个小男孩站起来,绘声绘色地说:“汪伦肯定跑得气喘吁吁的,一边跑一边喊着李白的名字!”大家都被他的描述逗笑了。
“那咱们再想想,桃花潭的水真的有千尺深吗?”孩子们摇摇头,一个聪明的小丫头说:“这是李白在夸张,说汪伦对他的情谊比潭水还深!”“太棒了!那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就是李白,感受一下那种离别的不舍和朋友的深情。
”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孩子们都沉浸在想象中。
过了一会儿,我让大家睁开眼睛,说:“现在,咱们分成小组,来把这首诗表演出来。
”孩子们兴奋极了,迅速组成小组开始讨论和排练。
我在旁边看着他们,有的孩子模仿李白的潇洒,有的孩子努力演出汪伦的热情,那认真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终于到了展示的时候,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独特的创意。
其中一个小组,还在“踏歌声”那里加上了简单的舞蹈动作,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咱们感受到了李白和汪伦之间深深的友情。
[探究,●,体验,●,感悟——《赠汪伦》教学实录]赠汪伦的感悟
《[探究,●,体验,●,感悟——《赠汪伦》教学实录]赠汪伦的感悟》摘要:(师不及鼓励)生我有问题李白是汪伦请可何李白走汪伦却不送别呢,)师(播放前两句诗情节动画)假如你是李白忧喜下会想些什么呢,(师播放录音带《送别》抽生朗、背诵全诗、质疑导板李白(旁打?)师谁能把想到告诉?生如数珍李白太白青莲居士唐朝伟诗人;生他祖籍今甘肃秦安附近五岁迁居四川江油县还可算是我们老乡呢(众笑)生李白留下了上千首诗有《静夜思》《蜀道难》、《秋浦歌》生我们学《静夜思》、《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即兴背诗)师孩子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生齐呼《赠汪伦》(抽生板课题给伦音并教)师说说题目是什么思?生赠就是送汪伦是人名师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生提出我想知道汪伦和李白是什么关系?什么李白会写诗送他?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设计思路运用立体教学模式提问式开讲艺术将学生从对旧知识回顾引向新容学习既满足了孩子表现欲又激发了他们知欲二、立体探究师孩子们提了不少问题学习诗歌还会发现新问题怎么呢?生齐己师行老师有些学习诗歌方法现推荐给出示学习建议由组合选择喜欢方式学习限八分钟、朗法朗全诗出己感受、体会出重音、节奏;、绘画法选择己有理诗句作画(不与插图雷)并作说;3、领悟法对己感兴趣词语或诗句做深入研究结合所仔细玩味写出体会(生主合作学习师巡视、参与)设计思路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学习主人、画画、说说、写写我品味语言感悟诗有利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性得到张扬师刚才孩子们学习热情很高现把你们学习体会与分享分享生还是我们朗组先吧然较有感情地了遍师你声音真听如再节奏就更了又生告奋勇师你出了己理还有谁愿挑战他?生我是绘画组但我认不该是朗组专利请看这幅画他边指图边释道李白乘船要离开候听到汪伦踏着节拍唱歌声音他满脸惊喜地身所以二句诗该出惊喜语气()师由衷赞叹你不仅画得说得还得棒极了(热烈掌声)生他理与我们领悟组不谋而合我们认可能头天汪伦说今天有事不会送行了李白才独人乘船离开他心里也许有忧郁忽闻词形象地表达出了他看到汪伦出现惊喜万分心情(师不及鼓励)生我有问题李白是汪伦请可何李白走汪伦却不送别呢?师暗暗佩是啊老师也想不明白生我猜想汪伦不愿面对离别伤感是约定不送行但终还是了生我认这又是汪伦刻安排就象当初用十里桃花万酒店骗李白样(众笑)这种特别送行方式具有更加感人至深魅力以给李白留下终生难忘印象忽闻体现正是外惊喜(师作出肯定并顺势指导出由忧而喜情感变化)师(播放前两句诗情节动画)假如你是李白忧喜下会想些什么呢?生我想到这段以汪伦对我种种处不由得心潮起伏生我想到汪伦是多么淳朴善良、热情友人啊师愿以什么方式表现诗人感受?(生发品声朗朗)设计思路《新课标》指出语课要充分激发学生主动识和进取精神倡导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引入多种教学形式换课堂模式让每孩子都投入地学、生动地学再尽情展示学成这环节尽力做到了开放思维、激发想象、发挥潜能师作代豪李白因脱口而出生齐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生我认这首诗两句该这样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及应该重音才能表示汪伦对我情深(指名反复试)师千尺是多深?(学生刚数学学量沉默片刻)生板眼算出米3尺千尺3333米生接话头我们上次量了我们教室高是米千尺相当8层教室那么高楼房师桃花潭真有那么深吗?生迫不及待我知道桃花潭并没有那么深这是夸张写法师真聪明那什么说千尺桃花水不及汪伦送我情?生略思忖说这里又用了比喻把汪伦送我情谊深比作桃花潭水深生不及就是比不上先突出这桃花潭水深再说明比不上汪伦情深以表现情深厚看看图二人抱拳相向就可体会他们依依惜别深情了生那么桃花潭水深千尺深千尺也应重音(师肯定其说法师生练)生老师我发现问题行诗写是李白而四行诗却变成了我这是什么呢?师你真是爱动脑孩子这问题该怎么答我想听听见生李白是别人对他称呼这里是采用三人称手法称生我认两句诗用我便直接抒发感情更显出感情真挚师分析很正确诗前两句是叙事两句是抒情叙事李白将己冷静地置三人称而汪伦突然出现和特殊送别方式使李白心受到强烈震撼感情如滔滔江水泻千里换成我是感动余情到深处结生所以我认桃花潭水深千尺语调该稍高不及汪伦送我情该略降才能体现出李白和汪伦情谊深厚给人语完整感觉()师都知道怎么这首诗了老师准备了段乐曲你们优美伴乐下尽情地朗吧?(师播放录音带《送别》抽生朗、背诵全诗)设计思路子曰不悱不启教师应做学生知路上引导者适启发、适势启发方能牵发而动全身促使学生多角、全方位思考问题充分发表己看法抓住关键词语深千尺不及深入理进而领悟全诗情感结尾孩子顿悟便如水到渠成看似外却又情理三、评价归纳(师生共对学习方法、效进行评价对学习容进行归纳完成板设计)赠汪伦(l)李白(?)将欲深千尺(升)忧郁惊喜不及(感动)忽闻送我情(降)设计思路将归纳与板有机融合对课进行梳理、回顾概括、总结使学生形成正确、完整知识四、训练迁移抽出优程两位学生询问他们今天准备完成什么作业?师归纳其见让其余学由选择两项作庭作业、有感情朗、背诵能默写;、把李白和汪伦故事讲给人听;3、课外学习首李白诗抽与学交流;、《赠汪伦》写续(可采用诗歌形式)也可改编故事或制作连环画设计思路己给己布置作业把当老师瘾使孩子倍感新奇豪有利切合不孩子认知水平和兴趣爱进行分层教学限发掘孩子潜能发展创新能力使每孩子都品尝到学习快乐享受到成功喜悦总体设计思路《新课标》对三、四年级诗词教学要是诵优秀诗诵体验情感古代诗词语言精美生动教学切忌逐逐句串讲支设计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从合作伙伴、学习容、探究方式到作业设计都给学生主选择权力并有效利用音乐、绘画、媒体教学等手段让学生通悟、研得借助想象、入境悟情从而领悟诗体验诗情确放开学生手脚放飞学生思维就会收获许多想不到惊喜板简洁、明了这设计图做了较诠释。
赠汪伦教案四教学实录-赠汪伦教学实录
赠汪伦教案四教学实录:赠汪伦教学实录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赠汪伦教案四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教学目标:1、根据注释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出示《25、古诗两首》,齐读。
谁知道是哪两首诗?生交流。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赠汪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题,介绍诗人及汪伦、诗的背景1、赠是什么意思?(送给)2、谁写诗赠送给汪伦?(李白)你了解李白吗?指名交流。
那汪伦又是怎样一个人呢?谁来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3、李白为什么写诗赠给汪伦呢?这里有个小故事,请你们自由读一读。
读完后,我请你们来说说原因。
生自由读,交流。
*你们还知道了什么?4、过渡:那么,这首诗写了些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三、初读古诗1、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读词检查。
(2)、指名读诗,其他学生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指名读,分组读,齐读)(3)、了解诗意:你读懂了什么?四、精读诗句1、过渡:那么,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诗句,体会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2、自由读,思考: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的?把有关的内容画出来。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4、指名交流,补充。
(1)一、二句抓以下内容指导:①欲什么意思?②踏歌什么意思?想象汪伦踏歌的歌词会是些什么。
③从忽闻体会到了什么?④谁能有感情地把这两行诗读出来,表现出他们之间的情谊深厚?(2)、三、四句抓以下内容指导: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两人感情深厚?(深千尺、不及、送我情)你是怎么体会的?(深千尺:说明了什么?是不是真的有千尺深?不及:什么意思?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送我情:这里把桃花潭的水深和汪伦送我的情深作比较,让我们感觉到水深不及情深。
探究 ● 体验 ● 感悟——《赠汪伦》教学实录
探究● 体验● 感悟——《赠汪伦》教学实录前言《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绝妙佳作。
它表现出了李白深厚的友情,以及面对离别焦虑的情绪。
本文将分享我在教授《赠汪伦》时所做的实录,包括探究这首诗的内涵、体验诗歌的美妙和感悟诗歌所带来的情感。
第一部分:探究1.1 诗歌背景在讲解《赠汪伦》前,我先让学生了解一下李白的生平背景。
这位唐代大诗人,生于不安定的时代,长期漂泊于琴台(今陕西省蒲城县)和秦州(今陕西省天水市),后来又去到了长安,历经诗经以及政治上的曲折,晚年去世于安徽宣城。
作为李白晚年创作的诗篇之一,《赠汪伦》描写了李白即将离别好友汪伦的情景。
1.2 诗歌解读对于一首优秀的诗歌,探究其内在的涵义无疑是必要的。
在诗歌解读方面,我通常会进行以下步骤:1.确定整体意象《赠汪伦》的整体意象是以离别为主题的诗歌,表达了作者面对离别,深切思念好友的情感。
2.仔细解析语言风格在语言风格上,《赠汪伦》以一种优美、深沉的语调呈现,流露出李白内心的忧伤和怀念。
3.挖掘隐喻诗歌中涉及到许多隐喻,如“肠断白露”、“羽扇纶巾”等,这些隐喻都代表着作者的某种情感和思想。
4.总结中心思想通过以上探究,我们可以抓住《赠汪伦》的中心思想,即深厚的友情和面对离别的情感。
第二部分:体验2.1 赏析诗歌通过上述探究,学生们已经对《赠汪伦》有了基本的了解,现在是时候让他们体验这首诗的美妙了。
我会放上《赠汪伦》的朗诵录音,让学生成为诗歌的倾听者。
同时,我也会向学生们展示这首诗的美丽诗画,让他们通过视觉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2.2 创作诗歌现在,学生们已经对《赠汪伦》有了深厚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我会布置一项创作任务: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创作一首与《赠汪伦》主题相关的诗歌。
在创作过程中,我会尽可能帮助学生们,让他们能够写出一篇真正优美、深刻的诗歌。
在诗歌创作结束后,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朗诵自己的作品,让整个教室弥漫着创意与思维的气息。
第三部分:感悟3.1 对古诗的理解在课堂中,我也会引导学生们思考古典诗歌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能够理解古诗和传承古诗之美。
古诗《赠汪伦》教学实录二
古诗《赠汪伦》教学实录二背景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江伦送我情。
从一年级上学期拼音教学结束之日起,学生们就在我的牵引下开始了日见其深、日见其广的课外阅读。
仿佛山泉总要流经秀谷——刚上三年级,他们中的佼佼者就把小小触角探进古典文学的广袤空间:方思佩、夏璇读完了《红楼梦》《三国演义》;周楠、江嘉辉、晋申诸男生比赛似地读完了《西游记》《水浒传》《封神演义》(少儿版);汇报课上,沈冠楠声情并茂的《爱莲说》,震住了全班,令一帮要强的小家伙大受刺激!孙添于是不甘示弱,打擂似地诵起了“关关雎鸠”,就连程度较差的郑丹东,也在摇头晃脑地唱读《三字经》。
所以——这节课不具备广泛的适用性。
对于中年级学生而言,古诗《赠汪伦》原本浅显,背诵、理解10分钟内就可以完成。
剩下的大半节课干什么呢?我当然可以接着往后上,可是,既然课时宽松,既然学生不求甚解、率性而为的阅读需要提升和引导,那么——在“家里”,在自己孩子中间,我且以“完成任务”为起点,和他们一道,乘着李白的扁舟,踏着汪伦的歌声:驶出去,飞起来。
为此,在后面的30分钟,我们——现场一、为彰显古诗《赠汪伦》的与众不同,回顾读过的同题材唐诗(课文及《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为讨论做准备。
师:人生自古伤离别。
对于健康幸福的人生而言,友情、亲情和爱情,一个都不能少!(笑声)作为社会性的动物,人是惧怕孤独的。
离群索居是孤独;抛亲别故,住在陌生人群中间也是一种孤独。
孤独滋味最难熬——所以,自古以来,离愁别恨成了文学创作永恒的话题。
这样的作品,唐诗中就有不少,谁能背来听听?学生(1):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孟浩然)学生(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学生(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诵时,其他孩子努力回忆着,轻轻跟着念。
驶出去 飞起来——《赠汪伦》教学实录
驶出去飞起来——《赠汪伦》教学实录一、引言《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是现存《汪伦送别》的后篇。
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好友汪伦的思念之情。
作为文学教学中的经典之作,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分析《赠汪伦》来帮助学生提高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 - 理解《赠汪伦》的基本含义和情感表达;- 分析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 -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文学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通过展示《赠汪伦》的开头几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例如: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 教学诗歌背景介绍《赠汪伦》的创作背景以及杜甫与汪伦的友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3. 分析诗歌的结构指导学生分析《赠汪伦》的诗歌结构,例如: - 本诗为七绝,每句四个字; - 第一句句首为名词,后三字为描述; - 第二句句首为名词,后三字为动词; - …4. 解读诗歌的情感表达让学生阅读全诗并思考,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揣摩诗人的情感表达,例如: - 第一句中,作者通过黄鹤楼与扬州、孤帆与长江的对比,表达了离别之情; - 第二句中,以寥落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忧愁与孤独; - …5. 分析修辞手法让学生找出诗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和效果,例如: - 第一句中的“黄鹤楼”是景物描写中的隐喻,用于表达离别之情; - 第二句中的“孤帆”是人物描写中的拟人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6. 学生解读分享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独立或小组进行解读,并选择几位学生进行分享,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7. 总结梳理教师对诗歌内容、结构和修辞手法进行总结梳理,巩固学生对《赠汪伦》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录,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赠汪伦》这首古诗。
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在学生的分享中,能够看到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积极参与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 体验● 感悟——《赠汪伦》教学实录
一、质疑导读
板书“李白”(旁打?)师:谁能把想到的告诉大家?生如数家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诗人;生:他的祖籍在今甘肃秦安附近,五岁迁居四川江油县,还可算是我们老乡呢! (众笑)
生:李白留下了上千首诗篇,有《静夜思》《蜀道难》、《秋浦歌》……
生:我们学过《静夜思》、《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即兴背诗)
师:孩子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生齐呼:《赠—汪—伦》(抽生板书课题,给“伦”注音,并教读)
师: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生:“赠”就是“送”,“汪伦”是“人名”。
师: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生一一提出:我想知道汪伦和李白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李白会写诗送他?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
设计思路:运用“立体教学模式”“提问式”开讲艺术,将学生从对旧知识的回顾引向新内容的学习,既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又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立体探究
师:孩子们提了不少好的问题,在学习诗歌时还会发现新的
问题,怎么解决呢?生齐:自己解决!
师:行!老师有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现在推荐给大家。
出示“学习建议”:自由组合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限时八分钟。
1、朗读法:朗读全诗,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读出重音、节奏;
2、绘画法:选择自己有理解的诗句作画(注意不与插图雷同),并作解说;
3、领悟法:对自己感兴趣的词语或诗句做深入研究,结合所查资料仔细玩味,写出体会。
(生自主合作学习,师巡视、参与)
设计思路: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读、画画、说说、写写中自我品味语言,感悟诗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1/3 1 2 3 下一页尾页
师:刚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
生:还是我们朗读组的先来吧!然后较有感情地读了一遍。
师: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再注意点节奏就更好了。
又一生自告奋勇读。
师:你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还有谁愿意来挑战他?
生:我是绘画组的,但我认为读不该是朗读组的专利,大家
请看这幅画——他边指图边解释道:李白乘船要离开的时候,听到汪伦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他满脸惊喜地转过身来,所以第二句诗该读出“惊喜”的语气。
(范读)
师由衷赞叹:你不仅画得好,说得好,还读得棒极了!(热烈的掌声)
生:他的理解与我们领悟组的不谋而合,我们认为,可能头一天汪伦说今天有事不会来送行了,李白才独自一个人乘船离开,他的心里也许有一点忧郁,“忽闻”一词形象地表达出了他看到汪伦出现时惊喜万分的心情。
(师来不及鼓励)一生:我有个问题,李白本是汪伦请去的,可为何李白走时汪伦却不去送别呢?
师暗暗佩服:是啊!老师也想不明白。
生:我猜想汪伦不愿意面对离别的伤感,于是约定不去送行,但最终还是来了。
生:我认为这又是汪伦的刻意安排,就象当初用“十里桃花,万家酒店”“骗”李白去一样,(众笑)这种特别的送行方式具有更加感人至深的魅力,以此给李白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忽闻”体现的正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师作出肯定,并顺势指导读出由忧而喜的情感变化。
)
师:(播放前两句诗的情节动画)假如你是李白,在一‘忧’一‘喜’之下,会想些什么呢?
生:我想到这一段时间以来汪伦对我的种种好处,不由得心
潮起伏。
生:我想到:汪伦是个多么淳朴善良、热情友好的人啊!……师:愿意以什么方式来表现诗人的感受?(生自发品读,书声朗朗。
)
设计思路:《新课标》指出语文课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多种教学形式,转换课堂模式,让每个孩子都投入地学、生动地学,再尽情展示学后的成果。
在这一环节中,尽力做到了开放思维、激发想象、发挥潜能。
师:作为一代文豪的李白,因此脱口而出—— 2/3 首页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尾页
生齐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我认为这首诗后两句该这样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及”应该读重音,才能表示汪伦对“我”的情意深。
(指名反复试读)
师:千尺是多深?(学生刚在数学中学过度量,沉默片刻后)生一板一眼算出:1米=3尺,1千尺=333.3米……。
一生接过话头:我们上次量过了,我们教室的高是4米,1千尺相当于84层教室那么高的楼房。
师:桃花潭真有那么深吗?
生迫不及待:我知道桃花潭并没有那么深,这是‘夸张’的写法。
师:真聪明!那为什么说‘千尺桃花水’不及
‘汪伦送我情’?
生略一思忖,说:这里又用了‘比喻’,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比作桃花潭的水深。
生:“不及”就是“比不上”,先突出这桃花潭水的深,再说明比不上汪伦的情意深,以此表现情意的深厚。
看看图中二人抱拳相向,就可体会他们依依惜别的深情了。
生:那么“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深千尺”也应读重音。
(师肯定其说法,师生练读。
)
生:老师,我发现一个问题:第一行诗写的是“李白”,而第四行诗却变成了“我”,这是为什么呢?
师: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的孩子!这个问题该怎么解答,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生:“李白”是别人对他的称呼,这里是采用三人称手法来自称。
生:我认为后两句诗用“我”便于直接抒发感情,更显出感情的真挚。
师:大家分析的很正确,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抒情,叙事时李白将自己冷静地置于三人称,而汪伦的突然出现和特殊的送别方式使李白的心受到强烈震撼,感情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转换成“我”是感动之余情到深处的结果。
生:所以我认为“桃花/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