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分析实验

合集下载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一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一

2021/3/9
20
实验三: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运行
3.3 实验步骤:手动准同期
状态设置
起励建压
手动并网
● 微机励磁 ● 他励 ● 手动同期 ● 恒Ug控制
2021/3/9
● n=1485 rpm ● Ug=390V ●
投入无穷大系统
,调压器电压设 置400V
● 投入同期表
观察指针偏转方 向和偏转角度
三相同步发电机: P N =2kW,cosΦ=0.8, UN =400V, nN =1500rpm
额定负载: P=2.0kw, Q=1.5kva
2021/3/9
10
实验一: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平台认识
1.5 系统构成:可调负载箱
2021/3/9
11
实验二:发电机组启动与运转
2.1 实验目的
1.了解微机调速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掌握其操作方法。 2.熟悉发电机组中原动机(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特性。 3.掌握发电机组起励建压,并网,解列和停机的操作。
2021/3/9
2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
安全操作规程
1. 检测相序。 2.上电前,应做如下工作:
⑴ 检查实验台、控制柜和发电机组间的电缆线是否正确可靠连接。 ⑵ 原动机的光电编码器与控制柜间的连线是否可靠连接。 ⑶ 实验台和控制柜间的通信线是否可靠连接。
3.上电后,实验前,检查微机准同期装置、微机励磁装置和微机线路保 护装置的“系统设置”内的参数是否为实验要求的值。 4.实验过程中,单手操作;人体不可接触带电线路,如自耦调压器的输 入、输出接线端。 5.发电机组在启动后,切勿推拉发电机组。 6.在进行发电机组与系统间的解列操作时,要注意零功率解列。 7. 实验结束后,检查自耦调压器和手动励磁旋钮是否向左调到最小。

(完整版)电力系统分析实验全面版汇总

(完整版)电力系统分析实验全面版汇总

实验1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电力系统潮流分布的典型结构,2、熟悉电力系统潮流分布变化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3、根据电力系统潮流分布的结果,能够分析各节点的特点。

二、原理说明潮流计算是研究和分析电力系统的基础。

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电流和功率分布计算。

(2)电压损耗和各节点电压计算。

(3)功率损耗计算。

无论进行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还是对各种运行状态的研究分析,都须进行潮流计算。

电力系统日常运行的潮流计算其实是对运行方式的调整从而制定合理的运行方式。

潮流计算的方法有手算的解析计算法和电子计算机计算法。

在本实验平台中通过模拟电力系统运行结构取得各中原始数据,可根据线路形式以及参数初步进行潮流计算分析。

但可能系统中一些设备原器件的非线性,造成理论计算和实际运行数据不符合,但基本在误差范围以内的,可作为全面分析实验中各中现象的理论依据。

电力系统潮流控制,包含有功潮流控制和无功潮流控制。

电力网络中,各种结构都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潮流控制对电力系统安全与稳定、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均具有重要意义。

THLDK-2电力系统监控实验平台上,根据电力网络中典型潮流结构特点,提供了7种网络结构进行分析。

实验过程中,构建一个电力网络,增加或减少某些机组的有功出力和无功出力,在保持系统各节点电压在允许范围内的前提下,改变系统支路的有功潮流和无功潮流。

可以研究某一单一网络结构,或者多中网络结构的互相变化,观察电力系统潮流的变化。

实验过程中,要运行“THLDK-2电力系统监控及运行管理系统”上位机软件,完成各种潮流分布中功率数值和方向变化,各母线电压的变化,最后数打印各中数据和图形,加以分析。

在本实验平台上,实验人员要首先分析并熟悉各种网络结构的特点,了解可能出现的变化规律,然后在实验中潮流控制时,各发电机的功率应该缓慢调节,待系统稳定后,再进行下一步调整,还应整体把握各发电机的出力,以及各母线电压的变化,始终保证整个网络的稳定安全运行。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引言: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电力系统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分析,探讨电力系统的性能和效能,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电力系统由发电厂、输电网和配电网组成。

发电厂负责将化学能、机械能等转化为电能,输电网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输送到各个地区,配电网将电能供应给终端用户。

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电压和电流的传输,实现电能的转换和分配。

二、电力系统的分析方法1. 潮流计算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通过潮流计算,可以确定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和电流分布情况,从而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负载能力。

潮流计算需要考虑各个节点的功率平衡和电压平衡,以及各个元件的参数和状态。

2. 短路分析短路分析是评估电力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短路分析,可以确定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和支路的短路电流,从而评估设备的额定容量和保护措施的有效性。

短路分析需要考虑系统的拓扑结构、设备参数和保护装置的动作特性。

3. 阻抗分析阻抗分析是评估电力系统稳定性和负载能力的重要方法。

通过阻抗分析,可以确定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和支路的阻抗,从而评估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和电力传输能力。

阻抗分析需要考虑系统的拓扑结构、设备参数和负载特性。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个具体的电力系统进行分析。

通过潮流计算,我们确定了系统中各个节点的电压和电流分布情况。

通过短路分析,我们评估了系统的安全性,并确定了保护装置的动作特性。

通过阻抗分析,我们评估了系统的稳定性和负载能力。

实验结果显示,系统中存在一些节点电压偏低的问题,可能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采取增加变压器容量、调整负载分配和优化配电网结构等措施。

此外,我们还发现系统中某些支路的短路电流超过了设备的额定容量,可能导致设备的损坏和安全事故。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电力系统进行分析和综合实验,从而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电力负荷的管理和电路的运行条件。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使用PSCAD软件进行电力系统的模拟,并最终得出分析结果。

第一部分: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悉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电路的运行条件和电力负荷的管理,通过实验来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运行流程和原理。

同时,实验中更加重视学生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团队协作和实验数据记录。

第二部分:实验内容本实验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非线性电力系统的建模使用PSCAD软件来建立非线性电力系统的模型,包括电源、负载和传输线等组成部分。

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来进行模拟,检验电源、负载和传输线的正常工作状态。

2.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使用系统柔性和频率响应等分析方法,对电力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

通过仿真和实验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来进行稳定性分析,只有在系统稳定的状态下才能进行正常的供电操作。

3. 电路负载管理和分析使用实际电路负载来进行各类负载管理和分析,包括负载均衡和负载优化。

通过对负载进行分析并进行优化调整,以达到电系统的最佳工作状态。

4. 设备运行条件分析通过对设备的状态进行分析,寻找设备的运行条件,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在分析过程中,需要对各种设备产生的功率损失和电流负载进行考虑。

第三部分:实验步骤本实验的步骤大致如下:1. 建立非线性电力系统模型首先,需要在PSCAD软件中建立一个非线性电力系统模型,包括电源、负载和传输线等组成部分,并进行电路的初始化设置。

2. 进行电路的基本操作进行电路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的合闭、电源的开启和负载的接入等,以检验电路的正常工作状态。

3. 进行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通过进行仿真和实验来进行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只有在系统稳定的状态下才能进行正常的供电操作。

如果系统不稳定,则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4. 进行负载分析和负载管理通过对负载进行分析和管理,以达到电系统的最佳工作状态。

电力系统分析计算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计算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计算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电力系统分析计算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分析和计算,了解电力系统的性能指标以及计算方法,为电力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1.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由电源、输电线路、变电站以及用户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传输到用户处。

电力系统一般按照功率等级的不同分为高压、中压、低压电力系统。

2.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是指电源、变电站、输电线路等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

常见的电力系统拓扑结构有环形、网状和辐射状等。

3.电力系统的性能指标:电力系统的性能指标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因数、谐波等。

其中,电压是电力系统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有着直接影响电力设备运行稳定性和用户用电质量的作用。

4.电力系统的计算方法:电力系统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短路电流计算、负荷流计算、电压稳定计算等。

通过这些计算方法可以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为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提供参考。

1.收集电力系统的基本信息:包括装置的类型、额定容量、接线方式等。

2.进行短路电流计算:根据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和装置参数,计算各个节点的短路电流。

3.进行负荷流计算:根据电力系统的负荷信息和装置参数,计算各个节点的负荷流值。

4.进行电压稳定计算:根据电力系统的电源参数、负载参数和线路参数,计算各个节点的电压稳定性。

5.分析计算结果,评估电力系统的性能,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6.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措施,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

四、实验结果通过上述计算,我们得到了电力系统各节点的短路电流、负荷流值以及电压稳定性等指标。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了电力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力系统的分析和计算方法,掌握了评估电力系统性能的指标和工具。

我们发现电力系统的设计和优化非常重要,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能源损失。

电力系统三个实验

电力系统三个实验

实验一:一机—无穷大系统稳态运行方式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对称稳定情况下,输电系统的各种运行状态与运行参数的数值变化范围;2.了解和掌握输电系统稳态不对称运行的条件;不对称度运行参数的影响;不对称运行对发电机的影响等。

二、原理与说明电力系统稳态对称和不对称运行分析,除了包含许多理论概念之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数值概念”。

为一条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在典型运行方式下,用相对值表示的电压损耗,电压降落等的数值范围,是用于判断运行报表或监视控制系统测量值是否正确的参数依据。

因此,除了通过结合实际的问题,让学生掌握此类“数值概念”外,实验也是一条很好的、更为直观、易于形成深刻记忆的手段之一。

实验用一次系统接线图如图2所示。

图2 一次系统接线图本实验系统是一种物理模型。

原动机采用直流电动机来模拟,当然,它们的特性与大型原动机是不相似的。

原动机输出功率的大小,可通过给定直流电动机的电枢电压来调节。

实验系统用标准小型三相同步发电机来模拟电力系统的同步发电机,虽然其参数不能与大型发电机相似,但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具有特殊参数的电力系统的发电机。

发电机的励磁系统可以用外加直流电源通过手动来调节,也可以切换到台上的微机励磁调节器来实现自动调节。

实验台的输电线路是用多个接成链型的电抗线圈来模拟,其电抗值满足相似条件。

“无穷大”母线就直接用实验室的交流电源,因为它是由实际电力系统供电的,因此,它基本上符合“无穷大”母线的条件。

为了进行测量,实验台设置了测量系统,以测量各种电量(电流、电压、功率、频率)。

为了测量发电机转子与系统的相对位置角(功率角),在发电机轴上装设了闪光测角装置。

此外,台上还设置了模拟短路故障等控制设备。

三、实验项目和方法1.单回路稳态对称运行实验在本章实验中,原动机采用手动模拟方式开机,励磁采用手动励磁方式,然后启机、建压、并网后调整发电机电压和原动机功率,使输电系统处于不同的运行状态(输送功率的大小,线路首、末端电压的差别等),观察记录线路首、末端的测量表计值及线路开关站的电压值,计算、分析、比较运行状态不同时,运行参数变化的特点及数值范围,为电压损耗、电压降落、沿线电压变化、两端无功功率的方向(根据沿线电压大小比较判断)等。

电力系统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实验报告篇一:电力系统实验报告单机无穷大系统稳态实验:一、整理实验数据,说明单回路送电和双回路送电对电力系统稳固运行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实验数据如下:由实验数据,咱们取得如下转变规律:(1)保证励磁不变的情形下,同一回路,随着有功输出的增加,回路上电流也在增加,这是因为输出功率P=UIcos Φ,机端电压不变因此电流随着功率的增加而增加;(2)励磁不变情形下,同一回路,随着输出功率的增大,首端电压减小,电压损耗也在减小,这是由于输出功率的增大会使发电机输出端电压降低,在功率流向为发电机到系统的情形下,即便电压虽好降低有由于电压降落的横向分量较小,因此电压降落近似为电压损耗;(3)显现电压降落为负的情形是因为系统倒送功率给发电机的缘故。

单回路供电和双回路供电对电力系统稳固性均有必然的阻碍,其中双回路要稳固一些,单回路稳固性较差。

二、依照不同运行状态的线路首、结尾和中间开关站的实验数据、分析、比较运行状态不同时,运行参数转变的特点和转变范围。

由实验数据,咱们能够取得如下结论:(1)送出相同无功相同有功的情形下:单回路所需励磁电压比双回路多,线路电流大小相等,单回路的电压损耗比双回路多;(eg.P=1,Q=0.5时)(2)送出相同无功的条件下,双回路比单回路具有更好的静态稳固性,双回路能够输送的有功最大值要多于单回路;发生这些现象的缘故是:双回路电抗比单回路小,因此所需的励磁电压小一些,电压损耗也要少一些,而线路电流由于系统电压不改变;另外,由于电抗越大,稳固性越差,因此单回路具有较好的稳固性。

三、试探题:一、阻碍简单系统静态稳固性的因素是哪些?答:由静稳系数SEq=EV/X,因此阻碍电力系统静态稳固性的因素主若是:系统元件电抗,系统电压大小,发电机电势和扰动的大小。

二、提高电力系统静态稳固有哪些方法?答:提高静态稳固性的方法很多,可是全然性方法是缩短"电气距离"。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和运行原理;2. 掌握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方法和步骤;3. 熟悉电力系统故障计算的方法和步骤;4. 培养分析电力系统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通过求解电力系统中的潮流方程,得到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从而分析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

2. 电力系统故障计算:通过求解电力系统中的故障方程,得到故障点附近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从而分析电力系统故障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如PSCAD/EMTDC、MATLAB等;2. 电力系统仿真设备:如电力系统仿真机、计算机等;3. 电力系统相关教材和资料。

四、实验步骤1. 建立电力系统模型:根据实验要求,利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建立电力系统模型,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线路、负荷等元件。

2. 潮流计算:(1)设置初始条件:根据实验要求,设置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如电压、功率等;(2)求解潮流方程:利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求解潮流方程,得到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3)分析潮流计算结果:根据计算结果,分析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如电压分布、潮流分布等。

3. 故障计算:(1)设置故障条件:根据实验要求,设置电力系统故障,如短路、断路等;(2)求解故障方程:利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求解故障方程,得到故障点附近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3)分析故障计算结果:根据计算结果,分析电力系统故障的影响,如电压波动、潮流变化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潮流计算结果分析:(1)电压分布:根据潮流计算结果,分析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分布情况,判断电压是否满足运行要求;(2)潮流分布:根据潮流计算结果,分析系统中各线路的潮流分布情况,判断潮流是否合理。

2. 故障计算结果分析:(1)故障点电压:根据故障计算结果,分析故障点附近的电压变化情况,判断电压是否满足运行要求;(2)故障点电流:根据故障计算结果,分析故障点附近的电流变化情况,判断电流是否过大;(3)故障点功率:根据故障计算结果,分析故障点附近的功率变化情况,判断功率是否过大。

电力系统分析仿真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仿真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仿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电力系统仿真,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电力系统进行故障分析。

二、实验器材和条件1.电力系统仿真软件2.电力系统仿真实验模型3.稳定性和可靠性测试数据三、实验原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受到扰动或故障的情况下,能够迅速恢复到新的稳定工作点的能力。

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是指系统在正常运行和故障恢复状态下,能够保持稳定供电的能力。

四、实验步骤1.稳态分析:通过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建立电力系统的稳态模型,并进行负荷流、电压稳定度和功率因数分析,以评估系统的稳态性能。

2.扰动分析:在稳态模型基础上,通过改变电力系统的节点负载和故障情况,引入扰动,并观察系统在扰动下的响应过程。

3.稳定性分析:根据扰动分析结果,通过故障恢复实验,研究系统的稳定性能,包括暂态稳定性和稳定控制方法。

4.可靠性分析:通过故障恢复实验和设备可用性分析来评估系统的可靠性,了解系统在发生故障时的可靠供电能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稳态分析结果显示,电力系统的负荷流较大,但在正常运行范围内,电压稳定度和功率因数也较好。

2.扰动分析结果显示,在节点负载突然减少或故障发生时,系统的电压和频率会出现短时波动,但能够迅速恢复到新的稳态工作点。

3.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故障发生后,系统能够通过自动稳定控制方法,有效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并保持稳定供电。

4.可靠性分析结果显示,系统在发生故障时仍能保持稳定供电,设备的可用性较高,但仍有少量设备故障需要及时维修或更换。

六、实验结论通过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分析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表明,电力系统具有较好的稳态和暂态稳定性能,在故障发生后能够迅速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保持稳定供电。

但仍需加强设备维护和更换,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电力系统分析仿真实验,加深了对电力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理解,掌握了利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进行系统分析和故障恢复的方法。

电力系统实训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实训实验报告

1. 熟悉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2. 掌握电力系统中的基本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对电力系统的认识。

4. 深入了解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二、实验内容1. 电力系统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1)电力系统组成:电力系统主要由发电厂、输电线路、变电站、配电线路和用户组成。

(2)电力系统工作原理:发电厂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通过输电线路传输到变电站,再通过配电线路分配到用户,用户使用电能进行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

2. 电力系统中基本设备及其操作方法(1)发电机:发电机是电力系统的动力源,通过旋转产生电能。

操作方法:启动发电机,调节励磁电流,使发电机稳定运行。

(2)变压器:变压器用于将高压电能降压至低压电能,以满足用户需求。

操作方法:检查变压器油位、温度,调整分接头,使变压器稳定运行。

(3)输电线路:输电线路用于将电能从发电厂传输到变电站。

操作方法:检查输电线路绝缘状况,确保线路安全运行。

(4)变电站: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环节,负责将高压电能降压至低压电能,并通过配电线路分配给用户。

操作方法:检查设备运行状况,调整电压、电流,确保变电站稳定运行。

3. 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安全。

(2)熟悉设备操作方法,避免误操作。

(3)定期检查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掌握触电急救知识,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1. 熟悉电力系统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电力系统中基本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2. 按照实验要求,依次进行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操作。

3. 在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设备运行状况,记录实验数据。

4.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均能正常运行,实验数据符合预期。

2. 通过实验,掌握了电力系统中基本设备及其操作方法,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3. 了解了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增强了安全意识。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理论试验汇报一.单机—无穷大系统稳态运行试验(一)、试验目旳1.理解和掌握对称稳定状况下,输电系统旳多种运行状态与运行参数旳数值变化范围;2.理解和掌握输电系统稳态不对称运行旳条件;不对称度运行参数旳影响;不对称运行对发电机旳影响等。

(二)、原理与阐明电力系统稳态对称和不对称运行分析,除了包括许多理论概念之外,尚有某些重要旳“数值概念”。

为一条不一样电压等级旳输电线路,在经典运行方式下,用相对值表达旳电压损耗,电压降落等旳数值范围,是用于判断运行报表或监视控制系统测量值与否对旳旳参数根据。

因此,除了通过结合实际旳问题,让学生掌握此类“数值概念”外,试验也是一条很好旳、更为直观、易于形成深刻记忆旳手段之一。

试验用一次系统接线图如图2所示。

图2 一次系统接线图本试验系统是一种物理模型。

原动机采用直流电动机来模拟,当然,它们旳特性与大型原动机是不相似旳。

原动机输出功率旳大小,可通过给定直流电动机旳电枢电压来调整。

试验系统用原则小型三相似步发电机来模拟电力系统旳同步发电机,虽然其参数不能与大型发电机相似,但也可以当作是一种具有特殊参数旳电力系统旳发电机。

发电机旳励磁系统可以用外加直流电源通过手动来调整,也可以切换到台上旳微机励磁调整器来实现自动调整。

试验台旳输电线路是用多种接成链型旳电抗线圈来模拟,其电抗值满足相似条件。

“无穷大”母线就直接用试验室旳交流电源,由于它是由实际电力系统供电旳,因此,它基本上符合“无穷大”母线旳条件。

为了进行测量,试验台设置了测量系统,以测量多种电量(电流、电压、功率、频率)。

为了测量发电机转子与系统旳相对位置角(功率角),在发电机轴上装设了闪光测角装置。

此外,台上还设置了模拟短路故障等控制设备。

(三)、试验环节:1、开机环节:⑴进行冷检查,确定无误后启动发电机电源进行热检查,确定之后再进行下列环节;⑵启动励磁开关,励磁开机;⑶开机(手动调整励磁旋钮);⑷使发电机工作,并调整调速旋钮,使发电机旳功角指示器由一种角变成几种角(试验中旳功角指示器有四个角,表达电机为四极电机,p=2,额定转速为1500r/min ;8个角对应旳转速为1500r/min,当功角指示器旳几种角不稳定期,表达额定转速也许不小于或不不小于额定转速,此时应尽量调整调速器使转速为额定转速);⑸加励磁,调整机端电压与系统相似(本试验为380V);⑹进行投切操作,在操作时,由于有延误,因此应保留一种小余量,保证准时精确地投入系统;此时应调整原动机,当转动不太快,角度在0到5度时投入;2、关机环节:⑴调整调速器使输出功率(有功)P降为0;⑵调整励磁使励磁电流If降为0,虽然无功降为0;⑶此时会发既有功又增大了,因此应继续调整调速器使有功降为0;⑷解联(断开电机并网断路器);⑸调整励磁使电压U降为0;⑺调整调速器使转速降为0;⑻退出开机再关闭励磁。

电力系统分析仿真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仿真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仿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电力系统分析仿真来研究电力系统的稳态和暂态运行特性,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电力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二、实验原理1.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是指在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条件下,对电力系统进行负荷流量和节点电压的计算和分析。

稳态分析的目的是确定电力系统的潮流分布、负荷特性和节点电压,从而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能量传输效率。

2.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是指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或突发负荷变化时,对系统暂时的电压、电流和功率进行计算和分析。

暂态分析的目的是研究系统在故障或负荷突变时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实验过程1.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实验(1)建立电力系统模型: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包含发电机、变电站、输电线路和负荷的电力系统模型。

(2)潮流计算:通过潮流计算方法,对电力系统的负荷流量、节点电压和功率分布进行计算。

(3)结果分析:分析潮流计算结果,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能量传输效率,检查是否存在过负荷或电压偏差等问题。

2.电力系统暂态分析实验(1)建立电力系统模型:在稳态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系统故障或负荷突变事件,如短路故障、突发负荷增加等。

(2)暂态计算:通过暂态计算方法,对系统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在故障或负荷突变时的动态变化进行计算。

(3)结果分析:分析暂态计算结果,评估系统在故障或负荷突变时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检查是否存在电压暂降或过载等问题。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结果分析:根据潮流计算结果,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能量传输效率,检查系统是否存在过负荷或电压偏差等问题。

如果存在问题,可以通过调整发电机发电功率、变压器变比或线路容量来改善系统运行状况。

2.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结果分析:根据暂态计算结果,评估系统在故障或负荷突变时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检查是否存在电压暂降或过载等问题。

如果存在问题,可以通过引入自动重启装置、电力调度系统等措施来提高系统的恢复能力和稳定性。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1. 引言电力系统分析是电力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瓶颈问题和优化策略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一个具体的电力系统进行分析,探讨电力系统分析的方法和工具。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给定电力系统的分析,熟悉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并学会使用相关分析工具。

3. 实验内容3.1 电力系统拓扑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给定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

拓扑结构描述了电力系统中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根据给定的电力系统拓扑,我们可以构建节点之间的连接矩阵,并将其表示为图形模型。

3.2 电力系统参数电力系统的分析需要知道各个节点的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等。

通常,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实际测量或模拟计算获得。

3.3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电力系统稳定性是指电力系统在外部扰动下是否能保持稳定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电力系统的动态响应来评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3.4 电力系统负荷分析电力系统的负荷分析是指对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的负荷进行分析。

负荷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的负荷状况,为供电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4. 实验结果和分析4.1 电力系统拓扑分析结果根据给定的电力系统拓扑,我们构建了其节点之间的连接矩阵,并将其表示为图形模型。

通过对图形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信息。

4.2 电力系统参数分析结果通过实际测量和模拟计算,我们获取了电力系统各个节点的参数数据。

这些参数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电力系统节点的电压、电流、功率等信息。

4.3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结果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动态响应进行分析,我们评估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实验结果表明,给定电力系统在外部扰动下能保持稳定。

4.4 电力系统负荷分析结果通过对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的负荷进行分析,我们了解了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的负荷状况。

根据负荷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供电策略。

5. 结论通过对给定电力系统的分析,我们掌握了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并学会了使用相关分析工具。

实验二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

实验二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

实验二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分析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理解电力系统中的稳定性问题,并掌握电力系统的建模和计算方法。

实验原理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主要是指电力系统在发生大幅度干扰后,是否能够恢复到稳定状态。

因此,暂态稳定性分析主要是对电力系统对外干扰的响应进行预测和评估。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一般采用时间域仿真方法和频率域方法,其中,时间域仿真法主要是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微分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电力系统的动态响应;而频率域方法则是将电力系统的微分方程用拉普拉斯变换转化成复数域的代数方程,通过对这些代数方程进行解析求解,得到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

实验步骤1. 电力系统建模电力系统建模是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的基础,具体步骤如下:•确定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确定电力系统的各个元件(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等)的参数和运行状态;•根据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和元件参数,列出微分方程或代数方程,得到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

2. 干扰信号的设计在进行暂态稳定分析之前,需要确定干扰信号,在此实验中,我们选择加入一个突然的三相短路干扰信号。

3. 稳定性分析3.1 时间域仿真法•利用Matlab或其他仿真软件,实现电力系统的微分方程求解,得到电力系统随时间的响应;•分析电力系统的响应,判断其是否能够恢复到稳定状态。

3.2 频率域方法•将电力系统的微分方程用拉普拉斯变换转化成复数域的代数方程;•对代数方程进行解析求解,得到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判断其是否具有稳态解。

4. 结果分析根据时间域仿真法和频率域方法得到的结果,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和分析。

实验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原理和计算方法,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分析,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参考资料•《电力系统分析教程》•《电力系统稳定分析与控制》•《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

电力系统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实验报告电力系统实验报告引言: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它负责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传输到各个用户,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为了更好地了解电力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在此报告中总结和分析了实验结果。

实验一: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电力系统由发电厂、输电线路、变电站和配电网络组成。

在实验中,我们研究了发电厂的工作原理和不同类型的输电线路。

发电厂通过燃煤、水力、核能等方式产生电能,并将其转换为交流电。

输电线路主要分为高压直流线路和交流输电线路,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传输距离和功率要求。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

实验二: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在扰动或故障情况下是否能够保持正常运行。

在实验中,我们研究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

通过模拟系统的负荷变化、故障情况和电压波动等情况,我们观察了系统的响应和稳定性指标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受到负荷大小、传输距离、发电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合理的控制和调节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

实验三:电力系统的能效优化电力系统的能效优化是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的重要任务。

在实验中,我们研究了电力系统的能效优化问题,并进行了能效分析。

通过调节发电厂的负荷分配、优化输电线路的参数和改进配电网络的结构等措施,我们提高了系统的能效指标。

实验结果表明,合理的能效优化策略可以显著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实验四: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是保障系统运行的重要条件。

在实验中,我们研究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并进行了安全性分析。

通过模拟系统的过载、短路和电压失调等情况,我们观察了系统的响应和安全性指标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合理的安全保护措施和设备可以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并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结论:通过一系列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力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实验报告篇一: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实验指导书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单机-无穷大系统稳态运行方式实验 ................................................ ........................................ 2 1.1 实验目的................................................. ................................................... ........................................... 2 1.2 原理说明................................................. ................................................... ........................................... 2 1.3 实验内容与步骤 ................................................ ................................................... ................................ 3 实验二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分析实验 ................................................ ....................................................... 6 2.1 实验目的................................................. ................................................... ........................................... 6 2.2 原理说明................................................. ................................................... ........................................... 6 2.3 实验内容与步骤 ................................................ ................................................... .. (6)I实验一单机-无穷大系统稳态运行方式实验1.1 实验目的1.熟悉远距离输电的线路基本结构和参数的测试方法。

电力系统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分析院部名称机电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13级2班学生姓名陈祥学号7课程考核地点2234任课教师张静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实验一电力系统分析计算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电力系统元件参数的方法.2.通过对不同长度的电力线路的三种模型进行建模比较,学会选取根据电路要求选取模型。

3.掌握多级电力网络的等值电路计算方法。

4.理解有名制和标幺制。

二.实验内容1.电力线路建模有一回220kV架空电力线路,导线型号为LGJ-120,导线计算外径为,三相导线水平排列,两相邻导线之间的距离为4m。

试计算该电力线路的参数,假设该线路长度分别为60km,200km,500km,作出三种等值电路模型,并列表给出计算值。

2.多级电力网络的等值电路计算部分多级电力网络结线图如图1-1所示,变压器均为主分接头,作出它的等值电路模型,并列表给出用有名制表示的各参数值和用标幺制表示的各参数值。

三.实验设备1.PC一台2.Matlab软件四.实验记录1.电力线路建模画出模型图,并标出相应的参数值。

将计算结果填入下表2.作出等值电路仿真模型,线路采用中等长度模型,用字母标出相应的参数以220KV为基本级,按精确求解要求,求出有名制和标幺制表示的各参数值。

(注意有些量要归算)。

按下表填入计算数据。

用下标标示相应的线路和变压器。

五.讨论1.比较计算数据,讨论模型的适用条件。

答:短电力线路:长度不超过100km的架空电力线路,线路额定电压为60kV及以下;中等长度电力线路:线路电压为110~220kV,架空电力线路长度为100~300km,电缆电力线路长度不超过100km的电力线路,可视为中等长度的电力线路;长电力线路:一般长度不超过300km的架空电力线路和长度超过100km的电缆电力线路称为长线路。

2.什么是有名制?什么是标幺制?电力系统元件的有名值和标幺值有什么关系?答:进行电力系统计算时,采用有单位的阻抗、导纳、电压、电流、功率等进行运算的。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大纲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大纲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方向)
学时数:8 学分数:
执笔:毛晓明
一、目的要求
掌握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SASP)进行电力系统三大计算(短路计算、潮流计算、稳定计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主要内容
1.掌握PSASP的基本使用方法,包括图形和文本两种方式下的网络元件参数的输入,方案定义,数据检查,作业定义,执行计算和报表输出结果。

2.掌握对称和不对称短路,简单和复杂故障的定义方法及求解故障相电流、故障后任意节点电压、支路电流的计算方法。

3.掌握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各类节点的处理方法、潮流调节的方法和结果的分析处理。

4.掌握暂态稳定计算中,发电机模型的选取原则,自动电压调节器和电力系统稳定器参数的整定方法,故障及网络操作的输入方法,结果的输出
方法。

三、做法要求
1.预习实验内容,部分内容事先手算。

2.上机实验、调试,记录结果,部分内容与手算结果比较。

3.按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4.除完成规定任务外,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一些设计型、创新型实验的开发。

四、考核方法
1.组织纪律、出勤和实验态度考核。

2.现场计算水平、编程能力、调试水平的考核。

3.实验报告的文字表达及数据分析。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

实验1 发电机组的起动与运转实验(准备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微机调速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掌握其操作方法。

2.熟悉发电机组中原动机(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特性。

3.掌握发电机组起励建压,并网,解列和停机的操作二、原理说明在本实验平台中,原动机采用直流电动机模拟工业现场的汽轮机或水轮机,调速系统用于调整原动机的转速和输出的有功功率,励磁系统用于调整发电机电压和输出的无功功率。

图1-1为调速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1-2为励磁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1-1 调速系统原理结构示意图装于原动机上的编码器将转速信号以脉冲的形式送入THLWT-3型微机调速装置,该装置将转速信号转换成电压,和给定电压一起送入ZKS-15型直流电机调速装置,采用双闭环来调节原动机的电枢电压,最终改变原动机的转速和输出功率。

图1-2 励磁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发电机出口的三相电压信号送入电量采集模块1,三相电流信号经电流互感器也送入电量采集模块1,信号被处理后,计算结果经485通信口送入微机励磁装置;发电机励磁交流电流部分信号、直流励磁电压信号和直流励磁电流信号送入电量采集模块2,信号被处理后,计算结果经485通信口送入微机励磁装置;微机励磁装置根据计算结果输出控制电压,来调节发电机励磁电流。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发电机组起励建压⑴先将实验台的电源插头插入控制柜左侧的大四芯插座(两个大四芯插座可通用)。

接着依次打开控制柜的“总电源”、“三相电源”和“单相电源”的电源开关;再打开实验台的“三相电源”和“单相电源”开关。

⑵将控制柜上的“原动机电源”开关旋到“开”的位置,此时,实验台上的“原动机启动”光字牌点亮,同时,原动机的风机开始运转,发出“呼呼”的声音。

⑶按下THLWT-3型微机调速装置面板上的“自动/手动”键,选定“自动”方式,开机默认方式为“自动方式”。

⑷按下THLWT-3型微机调速装置面板上的“启动”键,此时,装置上的增速灯闪烁,表示发电机组正在启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实验报告学年学期16-17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分析实验名称实验室专业年级电气144班学生姓名徐振川学生学号2014011681提交时间2016.12.23成绩任课教师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基于matlab编程的潮流计算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潮流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2.学习和使用Matlab编写潮流计算迭代程序。

3.学习和掌握matpower工具箱计算潮流的函数和方法。

4.通过对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计算机程序的编制与调试,获得对5.复杂电力系统进行潮流计算的计算机程序,使系统潮流计算能够由计算机自行完成。

6.学会运用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掌握潮流计算的过程及其特点,熟悉各种常用应用软件。

7.加强编制调试计算机程序的能力,提高工程计算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研究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情况的一种计算,它根据给定的运行条件以及系统的界限情况确定整个电力系统各个部分的运行状态:系统的功率损耗,各元件流过的功率,各母线的电压等等,作为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暂态分析和故障分析的基础。

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各种计算的基础,又是研究电力系统进行故障计算、安全分析的工具。

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现有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研究中,都需要利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来定量比较运行方式或供电方案的可靠性、合理性和经济性。

对于正在规划的电力系统,可以通过潮流计算,合理地规划电网的结构并选择无功补偿方案以满足规划水平的大小方式下的交流交换控制、调峰、调相、调压的要求,为选择电网供电方案以及电气设备提供依据;对于已经运行的电力系统,可以通过潮流计算,检查系统中各元件是否过压过载等,预计电网的运行情况,发现电网中的薄弱环节,供调度员日常调度控制参考,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证。

本实验采用前推回代法求解。

辐射状配电网的显著特征是从任意给定母线到源点有唯一路径,前推回代法就是充分利用了配电网络的这一特征,沿这些唯一的供电路径修正电压和电流。

在前推过程中,首先根据配电检测终端量测的节点各相负荷的有功、无功功率计算支路电流;然后从各负荷支路开始向潮流的前方直到源点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计算各支路的电流分布;最后求出源节点流出的三相电流。

在回代过程中,由已知电源电压和所求得的三相电流,从源节点向各负荷节点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计算系统所有节点的三相电压。

每次迭代须对负荷电流做修正,即按求得的各负荷节点电压修正配电变压器的损耗,由修正后的变压器损耗和测量的负荷功率修正负荷支路电流。

经过反复迭代和修正,直到两次迭代的各节点三相电压差均小于设定误差。

最后,利用前推回代潮流计算收敛后的电流、电压值和等效线路的阻抗、配电变压器的阻抗和导纳值算出相应的各支路损耗和各变压器损耗值。

三.实验内容按照实验要求所编程序如下:ess=0.001ee=zeros(1,7)z=[0.6+j*0.35 0.62+j*0.5 1+j*0.55 0.65+j*0.35 0.72+j*0.75 0.9+j*0.5 0.54+j*0.65]s=[0.4+j*0.28 0.4+j*0.3 0.4+j*0.3 0.5+j*.35 0.6+j*0.4 0.5+j*0.4 0.6+j*0.45]ss=[0.4+j*0.28 0.4+j*0.3 0.4+j*0.3 0.5+j*.35 0.6+j*0.4 0.5+j*0.4 0.6+j*0.45]ss(1)=s(1)d=(real(s(1))^2+imag(s(1))^2)*z(1)/(10^2)s(1)=s(1)+ds(2)=s(1)+s(2)ss(2)=s(2)d=(real(s(2))^2+imag(s(2))^2)*z(2)/(10^2)s(2)=s(2)+dd=(real(s(3))^2+imag(s(3))^2)*z(3)/(10^2)ss(3)=s(3)s(3)=s(3)+dd=(real(s(4))^2+imag(s(4))^2)*z(4)/(10^2)ss(4)=s(4)s(4)=s(4)+ds(5)=s(5)+s(3)+s(4)ss(5)=s(5)d=(real(s(5))^2+imag(s(5))^2)*z(5)/(10^2)s(5)=s(5)+dd=(real(s(6))^2+imag(s(6))^2)*z(6)/(10^2)ss(6)=s(6)s(6)=s(6)+ds(7)=s(7)+s(2)+s(5)+s(6)ss(7)=s(7)d=(real(s(7))^2+imag(s(7))^2)*z(7)/(10^2)s(7)=s(7)+du=zeros(1,8)u(8)=10.5u(7)=sqrt((u(8)-(real(s(7))*real(z(7))+imag(s(7))*imag(z(7)))/u(8))^2+((real(s(7))*imag(z(7))-imag(s(7))*real(z(7)))/u(8))^2)u(6)=sqrt((u(7)-(real(s(6))*real(z(6))+imag(s(6))*imag(z(6)))/u(7))^2+((real(s(6))*imag( z(6))-imag(s(6))*real(z(6)))/u(7))^2)u(5)=sqrt((u(7)-(real(s(5))*real(z(5))+imag(s(5))*imag(z(5)))/u(7))^2+((real(s(5))*imag( z(5))-imag(s(5))*real(z(5)))/u(7))^2)u(2)=sqrt((u(7)-(real(s(2))*real(z(2))+imag(s(2))*imag(z(2)))/u(7))^2+((real(s(2))*imag( z(2))-imag(s(2))*real(z(2)))/u(7))^2)u(3)=sqrt((u(5)-(real(s(3))*real(z(3))+imag(s(3))*imag(z(3)))/u(5))^2+((real(s(3))*imag( z(3))-imag(s(3))*real(z(3)))/u(5))^2)u(4)=sqrt((u(5)-(real(s(4))*real(z(4))+imag(s(4))*imag(z(4)))/u(5))^2+((real(s(4))*imag( z(4))-imag(s(4))*real(z(4)))/u(5))^2)u(1)=sqrt((u(2)-(real(s(1))*real(z(1))+imag(s(1))*imag(z(1)))/u(2))^2+((real(s(1))*imag( z(1))-imag(s(1))*real(z(1)))/u(2))^2)while i<8uu(i)=u(i)i=i+1endd=(real(ss(1))^2+imag(ss(1))^2)*z(1)/(u(1))^2s(1)=ss(1)+dd=(real(ss(2))^2+imag(ss(2))^2)*z(2)/(u(2))^2s(2)=ss(2)+dd=(real(ss(3))^2+imag(ss(3))^2)*z(3)/(u(3))^2s(3)=ss(3)+dd=(real(ss(4))^2+imag(ss(4))^2)*z(4)/(u(4))^2s(4)=ss(4)+dd=(real(ss(5))^2+imag(ss(5))^2)*z(5)/(u(5))^2s(5)=ss(5)+dd=(real(ss(6))^2+imag(ss(6))^2)*z(6)/(u(6))^2s(6)=ss(6)+dd=(real(ss(7))^2+imag(ss(7))^2)*z(7)/(u(7))^2s(7)=ss(7)+du(7)=sqrt((u(8)-(real(s(7))*real(z(7))+imag(s(7))*imag(z(7)))/u(8))^2+((real(s(7))*imag( z(7))-imag(s(7))*real(z(7)))/u(8))^2)u(6)=sqrt((u(7)-(real(s(6))*real(z(6))+imag(s(6))*imag(z(6)))/u(7))^2+((real(s(6))*imag( z(6))-imag(s(6))*real(z(6)))/u(7))^2)u(5)=sqrt((u(7)-(real(s(5))*real(z(5))+imag(s(5))*imag(z(5)))/u(7))^2+((real(s(5))*imag( z(5))-imag(s(5))*real(z(5)))/u(7))^2)u(2)=sqrt((u(7)-(real(s(2))*real(z(2))+imag(s(2))*imag(z(2)))/u(7))^2+((real(s(2))*imag(z(2))-imag(s(2))*real(z(2)))/u(7))^2)u(3)=sqrt((u(5)-(real(s(3))*real(z(3))+imag(s(3))*imag(z(3)))/u(5))^2+((real(s(3))*imag( z(3))-imag(s(3))*real(z(3)))/u(5))^2)u(4)=sqrt((u(5)-(real(s(4))*real(z(4))+imag(s(4))*imag(z(4)))/u(5))^2+((real(s(4))*imag( z(4))-imag(s(4))*real(z(4)))/u(5))^2)u(1)=sqrt((u(2)-(real(s(1))*real(z(1))+imag(s(1))*imag(z(1)))/u(2))^2+((real(s(1))*imag( z(1))-imag(s(1))*real(z(1)))/u(2))^2)while i<8ee(i)=abs(u(i)-uu(i))i=i+1endif max(ee)>=essd=(real(ss(1))^2+imag(ss(1))^2)*z(1)/(u(1))^2s(1)=ss(1)+dd=(real(ss(2))^2+imag(ss(2))^2)*z(2)/(u(2))^2s(2)=ss(2)+dd=(real(ss(3))^2+imag(ss(3))^2)*z(3)/(u(3))^2s(3)=ss(3)+dd=(real(ss(4))^2+imag(ss(4))^2)*z(4)/(u(4))^2s(4)=ss(4)+dd=(real(ss(5))^2+imag(ss(5))^2)*z(5)/(u(5))^2s(5)=ss(5)+dd=(real(ss(6))^2+imag(ss(6))^2)*z(6)/(u(6))^2s(6)=ss(6)+dd=(real(ss(7))^2+imag(ss(7))^2)*z(7)/(u(7))^2s(7)=ss(7)+du(7)=sqrt((u(8)-(real(s(7))*real(z(7))+imag(s(7))*imag(z(7)))/u(8))^2+((real(s(7))*imag( z(7))-imag(s(7))*real(z(7)))/u(8))^2)u(6)=sqrt((u(7)-(real(s(6))*real(z(6))+imag(s(6))*imag(z(6)))/u(7))^2+((real(s(6))*imag( z(6))-imag(s(6))*real(z(6)))/u(7))^2)u(5)=sqrt((u(7)-(real(s(5))*real(z(5))+imag(s(5))*imag(z(5)))/u(7))^2+((real(s(5))*imag( z(5))-imag(s(5))*real(z(5)))/u(7))^2)u(2)=sqrt((u(7)-(real(s(2))*real(z(2))+imag(s(2))*imag(z(2)))/u(7))^2+((real(s(2))*imag( z(2))-imag(s(2))*real(z(2)))/u(7))^2)u(3)=sqrt((u(5)-(real(s(3))*real(z(3))+imag(s(3))*imag(z(3)))/u(5))^2+((real(s(3))*imag( z(3))-imag(s(3))*real(z(3)))/u(5))^2)u(4)=sqrt((u(5)-(real(s(4))*real(z(4))+imag(s(4))*imag(z(4)))/u(5))^2+((real(s(4))*imag(z(4))-imag(s(4))*real(z(4)))/u(5))^2)u(1)=sqrt((u(2)-(real(s(1))*real(z(1))+imag(s(1))*imag(z(1)))/u(2))^2+((real(s(1))*imag( z(1))-imag(s(1))*real(z(1)))/u(2))^2)while i<8ee(i)=abs(u(i)-uu(i))i=i+1endend四.结果分析由题意可得,收敛判据取3=,程序计算结果满足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