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7-“十一五”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农业动物分子与

合集下载

“十一五”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专家组候选人答辩

“十一五”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专家组候选人答辩

二. 主要工作业绩 专 利 与 新 品 种
栉孔扇贝三倍体苗种生产方法(第1名,2004.02,专利号: 栉孔扇贝三倍体苗种生产方法(第1名,2004.02,专利号: ZL 00 1 11305.4); 11305.4); 半地下池保温大棚对虾养殖技术(第2名,2005.05,专利 半地下池保温大棚对虾养殖技术(第2名,2005.05,专利 号:ZL02 51613.8,国际专利主分类号:A01K 61/00); 号:ZL02 1 51613.8,国际专利主分类号:A01K 61/00); 对虾养殖池吸污装置(第2名,申请日2004.10.13, 对虾养殖池吸污装置(第2名,申请日2004.10.13, 申请号 200410035974.X); 200410035974.X); 对虾高密度养殖充氧装置及充氧方法(第2 对虾高密度养殖充氧装置及充氧方法(第2名,申请日 2004.10.13, 申请号 200410035973.5); 200410035973.5); 新品种:中国对虾“黄海1 新品种:中国对虾“黄海1号” 品种登记号: GS01001GS010012003。水产新品种证书(2004)新品种证字第1 2003。水产新品种证书(2004)新品种证字第1号。
三. 对863计划的认识 863计划的认识 宗 旨 与 任 务
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体系先进制度的实践者; 是国家高新技术战略利益的投资者; 是国家“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组织者; 是高新技术创新人才的培育者; 是技术创新和知识转移的促进者; 是自主创新政策和决策咨询的参与者; 是自主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的建设者。
术的责任和服务社会的义务,因此必须树立“政治和大局意识”、“服务和 规范意识”、“创新和效率意识”的管理思想,集思广益,善于听取各方

国家科技支撑(863)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

国家科技支撑(863)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精神,具体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确定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围绕《纲要》确定的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集成全国优势科技资源进行统筹部署,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在原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基础上,设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下简称“支撑计划”)。

支撑计划是国家科技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将按照《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和重大任务,明确“十一五”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并进行相关任务部署。

一、形势与需求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以下简称攻关计划)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科技计划,自1983年实施以来,集中攻克了一批对产业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带动作用,对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特别是杂交水稻、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秦山核电站建设工程、大型乙烯工程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科技实力和民族自信心,显著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但是,多年来攻关计划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从定位上更多突出了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特别是投入增长缓慢,导致对关系社会发展的重大公益技术支持不够,而在支持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研制等方面也更显薄弱。

攻关计划作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科技计划,其有效作用的发挥已经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制约。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提出和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和部署,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尤其在缓解能源、资源、环境等经济发展重大瓶颈制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产业竞争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健康与全面发展;以及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提高公共安全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显得更为迫切。

分子科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分子科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分子科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农业是人类生活的基础,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重大的变革。

分子科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也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讨论分子科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是分子科学在农业领域中最为突出的应用之一。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科学家们可以从分子层面对农作物进行改良,使其具备更强的抗病虫害的能力,提高产量和品质。

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在作物中导入耐旱、耐盐、抗病虫害等基因,使得传统品种在恶劣环境下也能获得较好的生长和产量。

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抗逆能力,同时也为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RNA干扰技术在病虫害治理中的应用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的主要威胁之一。

分子科学中的RNA干扰技术可以通过干扰目标生物体内部的基因表达,来达到对病虫害的控制目的。

这种技术可以选择性地靶向病虫害的关键基因,并通过介导小RNA的表达来抑制这些基因的表达,从而达到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相比传统的农药施用,RNA干扰技术更为环保和可持续,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更小,未来有望成为农作物病虫害治理的重要手段。

三、分子标记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育种是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的重要手段。

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和分析目标DNA片段的特定序列,来进行育种的技术手段。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育种者迅速筛选出具有优良基因的个体,从而提高育种效率和成功率。

与传统的育种方法相比,分子标记技术可以精确选择和改良目标基因,避免了长时间的育种周期和大量的冗余工作,大大加快了新品种的培育速度。

四、智能农业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分子科学与智能农业和物联网技术的结合,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为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通过利用传感器、无线通信等技术,收集农田中土壤、气象、水质等各类信息。

分子科学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可以更好地控制农田的环境因素,优化农作物的种植管理,实现高效生产。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2007年度省高技术研究计划(农业)项目指南(征求意见稿)2007年省高技术研究计划(农业)主要针对我省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高技术的重大需求,以“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为目标,跟踪国内外高新技术发展趋势,重点解决我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动植物品种创新、农药和兽药的新药创制、数字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中的前瞻性技术问题,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发展的创新源,培育高技术产业生长点,进一步增强我省农村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1、植物分子育种技术1001 主要农作物分子育种技术研究研究目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分离、克隆、鉴定与作物产量、品质、抗病等重要经济性状密切相关的基因,获得自主知识产权,为农作物品种选育提供高技术手段和技术储备。

研究内容:研究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等)优质、高产、抗病虫等重要功能基因的新型分子标记及作用;采用等位基因分析及关联分析等技术,分离、鉴定和克隆农作物抗病虫、耐逆境优异基因、氮、磷、钾高效吸收基因、节水型以及其它重要农艺性状有关的基因,研究简单性状多基因聚合技术。

申报方式:择优委托。

实行以科教单位为主体申报。

1002 林木花卉细胞生物反应器技术研究研究目标: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对国外引进和我省具有地方特色的林木花卉品种进行植物细胞生物反应器技术研究,形成多种林木、花卉品种的高效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工艺技术体系,大幅度提升育种效率和技术水平,引领林木花卉育种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研究内容:研究不同林木花卉品种体细胞离体培养条件下的内源基因及其表达调控,建立高效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工艺技术体系,研发高效植物细胞工程胚胎再生生物反应器,大幅度提高林木花卉繁殖效率,降低成本。

申报方式:择优委托。

实行以科教单位或企业为主体,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2、植物新品种选育2001 加工用无豆腥味优质大豆新品种选育研究目标:针对我省大豆生产加工中脱腥除臭的主要工序技术难度大、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培育Lox缺失的无豆腥味大豆新品种,以提高大豆加工品质、降低成本,满足我省大豆生产加工需求。

国家级创新中心

国家级创新中心

国家级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团队简介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National Innovation Center for Digital Fishery),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双一流学科“农业工程”资源力量,由农业农村部水产养殖物联网创新团队,于2019年3月经农业农村部批准[农规发2019-11号]设立的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创新中心。

团队最早源自1996年中国农业大学农业信息化研究所,是国内最早开始农业信息化方面的研究的团队之一,2006更名智能系统研究所,2009年获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欧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2011年获批北京发改委“先进农业传感技术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2012年获批北京科委“北京市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2年2月农业部支持、中国农业大学批准成立中国农业信息化评价中心,2016年入选农业农村部水产养殖物联网创新团队。

同时,也是国际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Agriculture (IPA),国际组织(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FIP WG 5.14,科技部“农业信息技术领域国家联络点”,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创新基地”、“农业信息获取技术重点实验室”、“精准农业技术集成科研基地(渔业)”,中国科协农业物联网科普团队,中国农业大学宜兴实验站、教授工作站、农业物联网研究中心,中国智慧渔业协同创新平台等单位的依托单位。

现有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国家创新奖获得者1人,国家百万人才1人,国家万人计划1人,青年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北京市科技新星2人,教授10人,副教授18人,研究助理6人,博士生45人,硕士生105人。

团队围绕先进传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测控系统与智能装备、农业农村信息化战略等研究方向,重点开展水产养殖物联网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原型产品研发,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十二五”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蛋白质酶法精深加工关键

“十二五”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蛋白质酶法精深加工关键
1 8 4
中 国 农 业 科 技 导 报
1 7卷
“ 十二五” 国家 8 6 3计 划现 代 农 业 技 术 领 域 “ 蛋 白质 酶 法 精 深 加 工 关 键 技 术 研 究 "
等三个课题 中期检 查会顺利召开
2 0 1 5年 4月 2 7日, “ 十二五” 国家 8 6 3计 划 现 代农 业技 术领 域 “ 食 品新 酶创 制 及 生 物 加 工关 键 技术 研究 及创 新 应 用 ” 项 目中的 3个 课 题 中期 检 查会 在北 京 召开 。科 技 部 农 村 司 、 农 村 中心 的 有关负责同志、 中期 检 查 组 专家 、 项 目首 席 专 家 、 相关课 题 负责人 以及合作 单 位 的主要 研究 人员 共 浆 新工 艺 、 综 合利 用 、 质量 安全 控 制 以及 酶 解新 工 方 面取得 阶 段 性 预 期 进 展 ; “ 油 料生物解离关键
为第三方开展农 业科技成果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
对 于促 进农 业科 技 成果 的交 易与 转化 具有 重要 现
实意 义。
( 信 息来源 : 中国农村技 术开发 中心 )
取 了起草 工作 组 对标 准起 草过 程 的说 明并 进行讨
论后 认 为 , 标 准 针 对 应用 开 发 、 软科学、 基 础 研 究 三种 不 同类 型 的农 业 科 技 成 果 , 建 立 了一 套 科 学 实 用 的分 类 评 价 体 系 , 标 准 编写 符合 G B / T 1 . 1 — 2 0 0 9的规 定 , 内容 完 整 、 条 文 明确 、 层次合理 , 具
标 准 的推 出可有 效 规 范 农 业 科 技 成 果 评 价 活 动 ,
在京组织召开 了《 农业科技成果评 价技术规范》

“十一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

“十一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

附件四“十一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新型海洋生物制品研究开发”重点项目课题申请指南一、指南说明“新型海洋生物制品研究开发”是“十一五”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重点项目之一。

项目总体目标:针对海洋生物资源的高效利用及海洋生物制品产业的发展趋势,重点以可持续利用的海洋生物多糖及蛋白质资源为对象,利用现代生物工程、酶工程、生物化工及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通过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化关键技术的集成,实现新一代海洋工业生物技术的创新。

重点突破生物酶制剂、生物材料及生物农药等生物制品的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技术,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建立我国海洋生物制品的创新体系,形成具有引领我国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发展作用的研发基地,提升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综合开发能力。

项目重点任务:本项目以海洋生物资源为原料,结合现代生物工程及生物化工等技术,研制开发海洋酶制剂、生物材料、生物农药、功能性添加剂等生物制品。

说明:根据863计划有关管理办法和规定,本重点项目参照重大项目任务落实方式,对项目全部内容公开发布课题申请指南,拟支持的863专项经费控制额为2000万元。

要求按照课题进行申请,课题支持年限为4年。

二、指南内容1. 海洋生物酶制剂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技术研究研究目标:建立新型海洋生物酶制剂研究与应用的新技术体系,提升我国海洋生物酶制剂的研发技术水平,获得2~3种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性能独特的酶制剂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与应用,建立我国海洋生物酶制剂研发基地。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2~3种新型海洋生物酶的制剂技术,研究产业化的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大容积发酵罐工艺放大与高效分离工艺技术,建立酶制剂的应用工程技术。

主要考核指标:开发2~3种对酸、碱、氧化剂、有机溶剂等物化因子具有耐受性的新型海洋生物酶,完成10吨发酵罐以上规模工业化生产试验,发酵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酶制剂年产量达到千吨以上;获得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或兽药等2个相关生产证书及3~4个产品批准文号。

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主要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重大项目课题申请指南

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主要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重大项目课题申请指南

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主要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重大项目课题申请指南附件1: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主要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重大项目课题申请指南一、指南说明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为人类认识生物、改造生物提供重要基础,已成为农业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农业生命科学领域国际竞争的焦点。

本项目依据我国经济社会,特别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和现有研究开发基础,以水稻和家蚕为支持重点,同时支持有较好研究基础的主要动植物,以获得一大批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基因产权为主要目标,系统开展功能基因组研究,为主要动植物品种改良,实现“高产、优质、抗逆、生态、安全”发展目标提供基因资源和知识基础。

项目利用“十五”建立的水稻功能基因组的技术平台,系统开展水稻产量、品质、抗病抗逆、营养高效性状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克隆验证新基因和调控因子,应用芯片技术建立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全基因组表达谱,并开展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和第3、4染色体功能基因的系统鉴定;利用水稻、拟南芥等模式植物功能基因组的技术平台,开展小麦、玉米、棉花、油菜、大豆、花生、番茄等作物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克隆验证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建立家蚕和家鸡的功能基因组研究技术平台,分离克隆与家蚕丝蛋白质合成、性别决定、发育变态、分子免疫和对微生物抵抗性、鸡的生长、品质、抗性、繁殖等重要经济性状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和调控因子。

项目的总体目标为:建立并完善水稻、家蚕大规模地开展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技术体系;建立水稻产量、品质、抗逆、营养高效等重要性状的全基因组表达谱,揭示表达调控网络,初步弄清水稻第3、4两条染色体大部分基因的功能;克隆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花生、番茄、家蚕、家鸡等物种新基因和调控因子1700个以上,其中50个以上有重要应用前景;申请基因(含调控因子)专利450个以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400篇以上。

通过项目的实施,使我国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领域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花生、番茄等作物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具备一定的规模,并在国际上形成局部优势;建立较完善的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技术平台,家鸡功能基因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形成进入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逐渐渗透进各个领域,其中农业生产受益良多。

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其准确、高效、经济的特点,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着重探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一节: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重要应用。

通过基因工程,科学家可以精确地将外源基因导入到植物和动物体内,从而改良其遗传特性。

一种常见的应用是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与培育。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与培育旨在通过引入特定基因,使作物获得更好的抗病性、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科学家们成功地将一些抗虫基因导入水稻中,使其获得抵抗害虫的能力,从而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此外,基因工程还可以应用于畜禽养殖。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科学家可以改变家禽的生长速度、肉质、耐病能力等特性。

这样,农民能够获得更高产量的家禽产品,并提高畜禽的抵抗力,进而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第二节: 无性繁殖分子生物学技术还广泛应用于植物的繁殖和育种过程中。

其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就是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是指利用植物体内的单个细胞或组织,通过组织培养、离体培养等方式产生新的个体。

无性繁殖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度提高作物生产效率。

传统的播种繁殖方式存在种子不易保存、遗传变异等问题,而无性繁殖技术可以克服这些问题,通过维持作物品质的稳定性,提高其繁殖率。

此外,无性繁殖技术还可以用于育种过程中的品种改良。

以苹果为例,通过无性繁殖技术,科学家可以迅速复制一个具有优良特性的苹果树,并进一步通过选择优质的品种进行繁殖,从而加速育种过程,提高苹果品质。

第三节: 病害检测与诊断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在农业领域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病害检测与诊断方面。

传统的农作物病害检测通常依靠病害症状和病原菌的形态特征,但该方法存在误诊率高、时间周期长等问题。

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能够提供更为准确和快速的病害检测结果。

863计划助推现代农业分子育种发展—— 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

863计划助推现代农业分子育种发展—— 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

863计划助推现代农业分子育种发展——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王雯慧【期刊名称】《中国农村科技》【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4页(P48-51)【作者】王雯慧【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科技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各个方面。

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通过发展农业高技术,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即将过去的2015年,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这是无数农业科研人员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也是科学管理的结果。

863计划之“植物分子设计与品种创制”主题是863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主题之一。

以该主题为例,在863计划的支持下,取得了哪些成果?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在项目管理上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带着这些问题,2015年12月2日,记者来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对“植物分子设计与品种创制”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进行了专访。

记者:即将过去的2015年,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在多个主题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这一年来,我国科技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作为“植物分子设计与品种创制”主题的项目首席,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万建民:农业生物技术这几年发展很快,特别是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形成了一批育种新技术:包括分子标记、全基因组选择、转基因、细胞工程育种等,使得农作物新品种培育的效率和水平不断提高。

例如,近几年来,我国小麦单产提高的速度快于国际小麦增产的速度。

我国在小麦播种面积不断减少的压力下,小麦的总产仍在不断增加,说明小麦单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这跟新品种的培育与应用有很大关系,应该说我们整个生物育种技术的进步比较快。

其次,在分子育种领域新型的技术包括基因敲除、基因编辑等开始在种业中加速应用。

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我国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参与国际竞争方面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特别是在作物分子育种领域,我国与国际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

十一五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农业动物分子与

十一五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农业动物分子与

“十一五"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农业动物分子与细胞工程育种”重点项目课题申请指南一、指南说明“农业动物分子与细胞工程育种”重点项目以优异基因XX为基础,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品种分子设计、转基因、胚胎及配子工程、体细胞克隆等分子与细胞工程技术,对畜禽重要经济性状进行精准选择,并实施快速扩繁,培育新品种(系).充分利用畜禽分子与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发挥我国丰富的畜禽地方优良品种XX优势,XX培育我国自主品牌畜禽品种,是提升我国畜禽种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此次发布的是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农业动物分子与细胞工程育种”重点项目申请指南,拟支持“农业动物分子与细胞工程育种"方面的11个研究课题,包括:(1)我国地方畜禽品种优良特性的分子遗传评估及综合利用技术;(2)基于XX度SNP的标记辅助选择技术;(3)家畜卵泡高效诱导发育技术研究与应用;(4)家畜XX快速低损伤分离技术研究与应用;(5)家畜胚胎干细胞技术研究;(6)体细胞高效实用化克隆技术研究;(7)胚胎高效分割保存与胚胎质量分子标识技术的研究;(8)猪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创新与优势性状新品系培育;(9)鸡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创新与优势性状新品系培育;(10)牛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创新与优势性状新品系培育;(11)羊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创新与优势性状新品系培育。

本项目拟安排总经费9700万园,其中国拨经费7200万园,地方与单位配套2500万园。

课题实施期限为2021年6月至2021年10月。

二、指南内容课题1.我国地方畜禽品种优良特性的分子遗传评估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目标:在过去多年对我国动物遗传XX的调查和初步遗传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现代分子遗传学技术,进一步对我国地方畜禽品种中的主要优良特性进行分子遗传评估,建立利用这些优良特性的育种技术方案,为充分有效利用我国优良地方畜禽品种XX奠定基础。

主要研究内容:(1)挖掘我国地方畜禽品种中与繁殖、肉质和抗病相关的关键基因以及功能突变位点或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2)对可能影响畜禽重要经济性状的功能基因或分子标记进行遗传效应评估,并研制分子诊断试剂盒。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科学与技术(本)》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科学与技术(本)》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科学与技术(本)》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2.原子核的范围是10-14m。

3.夸克的的范围10-20m。

4.原子能释放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原子核衰变、原子核聚变、原子核聚变。

5.在原子能三种释放形式中,其中利用最多是核裂变?6.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链式反应所放出的核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设施。

7.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8.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DNA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确立。

9.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

10.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氨酸。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1.原子核是原子中非常小的核心部分,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与正电荷。

2.核能是由原子核的变化释放出的能量。

3.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10-9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人们需要的材料4.超导材料是能产生电阻趋近于零现象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

5.细胞全能性在多细胞生物中每个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个体发育的全部基因,只要条件许可,都可发育成完整的个体。

6.基因工程又称为重组DNA技术,是按着人们的科研或生产需要,在分子水平上,用人工方法提取或合成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DNA片段),在体外切割,拼接形成重组DNA,然后将重组DNA与载载体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再将其引入到没有该DNA的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生产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产品或创造出生物的新性状,并使之稳定地遗传给下一代。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21分)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说明了什么?答:爱因斯坦在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二篇短文中论述了质量与能量的关系△E=(△m)c式中的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

光的速度为c=3×10km/s,是一切物质运动速度的最大极限。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物体的能量每增加△E,相应的惯性质量也必定增加△m=△E/c;反之,每减少△m的质量,就意味着释放出△E=(△m)c的巨大能量。

分子生物学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展望

分子生物学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展望

分子生物学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展望崔杰摘要:从8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获得第一株转基因植物到现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内,分子生物学在农业方面迅猛发展,日新月异,成为高新技术领域中进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到目前为止,已有大量的转基因工程植物从实验室走向大田,甚至有不少转基因工程产品已成为商品,进入市场.可预计在未来的20年内,随着转基因工程植株在大田的释放及推广,农业生产及其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将有较大的改变。

我国农业生物工程研究也发展的很快。

.目前的总体水平居亚洲之首,在世界上也是中上水平,我国农业生物工程研究也发展的很快。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最大的农业生产国,如何进一步发展农业生物工程研究,推广农业生物工程成果,将是我们未来的主要挑战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农业生产转基因工程分子育种前景展望|1. 分子生物学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状况农业与人类生存和繁衍密切相关,是立国之本。

作为唯一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日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生物性生产产业,它既是人类最古老的基础性产业,也是目前人类获得可再生能源的主要途径。

资料表明,全世界90%以上的人口依赖于水稻、小麦、玉米、高粱、小米、黑麦、香蕉、蚕豆、大豆、花生、木薯、甘薯、马铃薯、椰子等15种栽培植物和牛、羊、猪、鸡、鸭等5种饲养动物。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这个世纪我国人口高峰时有可能达到16亿,而人均耕地面积却从1980年的0.101公顷减少到1995年的0.08公顷。

按目前人口增长趋势和土地消耗率估计,到2010年我国人均拥有耕地将少于0.07公顷,不足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每公顷可耕地必须养活14.3个中国人!因此,如何继续大幅度提高粮食总产量,保障全国人民的基本生活,促进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是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在第五号国情报告中指出,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适应世界经济一体的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解决21世纪中国农业和粮食问题的根本出路;发展尖端技术,实行科技兴农是重点,而21世纪最重大的科技成果可能产生于生物科技领域。

度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参考

度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20 题,每题 2 分,共计 40 分1、以下哪点不是我国水资源散布状况的特色: (A ) 。

[2 分 ]A人均据有量高B南方水多C北方水少D西部水少2、从危害人体健康的角度来看,( B) 是形成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光化学烟雾的罪魁祸首。

[2 分]A二氧化碳B二氧化氮C水蒸气D氧气3、第三代半导体资料在光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器件、固态光源、半导体激光器等领域有着宽泛的应用,以下不属于第三代半导体资料的有(D )。

[2 分 ]A 碳化硅B 氮化镓C 金刚石D 形状记忆合金4、我国初次应用于北极科考的水下滑翔机是(C )。

[2 分 ]A“蛟龙”号B“深海猛士”号C“海翼”号D“鹦鹉螺”号5、驯化是把野生植物变为种植作物的过程,经过驯化,种植作物在丧失野生植物的不良特征的同事还具备了一系列优势。

以下哪个特色不是野生植物经过驯化以后具备的长处: ( D)。

[2分]A种子易萌生B籽粒或果实大C人工栽种条件下单位面积产量显菩提升D肥料需求少6、从地区整体状况来看 ,一些国家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大气污染控制家产的引领者。

以下国家中哪个不是污染控制家产的引领国 : ( A)。

[2 分]A 中国B 美国C 欧盟D 日本7、以下属于我国自主研发的水下滑翔机的是(A )。

[2 分].A“海翼”号B发射滑翔者C海上滑翔者D海上探究者8、在全世界可连续发展进度中,(D ) 一直处于引领地位。

[2 分]A美国B俄罗斯C中国D联合国9、以下不属于脑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的是(C )。

[2 分 ]A知觉B语言C实践D思想10、 ( D)是世界水电装机第一大国。

[2 分 ]A美国B日本C德国D中国11、前全世界最大的能源花费国是( B)。

[2 分]A 美国B 中国C 德国D 日本12、基因编写技术有关研究始于20 世纪 ( C)末期。

[2 分 ]A60年月B70年月C80年月D90年月13、天然气水合物由天然气体与水组成。

“863”、“十一五”动物生物技术战略研讨会在中国农大举行

“863”、“十一五”动物生物技术战略研讨会在中国农大举行

“863”、“十一五”动物生物技术战略研讨会在中国农大举


【期刊名称】《动物保健》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3月10日上午9时.“863”,“十一五”动物生物技术战略研讨会在中国农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科技部,科技部生物科技中心的有关领导.8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近60位我国动物生物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教授.5位“863”专家组专家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863”现代农业与生物技术领域专家组专家李宁主持。

【总页数】2页(P15-16)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8
【相关文献】
1.促行业健康发展助企业再上台阶--中国石材工业协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十一五"石材工业发展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J], 欣焘
2.兽医生物安全事关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首届中国兽医生物安全高级研讨会在京
成功召开 [J], 高集云
3.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一五”课题中期汇报暨学术研讨会在北戴河举行 [J], 本刊编辑部
4.肉禽无规定动物疫病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管理研讨会在青岛举行 [J],
5.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在长沙举行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业动物分子与细胞工程育种指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农业动物分子与细胞工程育种指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十一五”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农业动物分子与细胞工程育种”重点项目课题申请指南一、指南说明“农业动物分子与细胞工程育种”重点项目以优异基因资源为基础,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品种分子设计、转基因、胚胎及配子工程、体细胞克隆等分子与细胞工程技术,对畜禽重要经济性状进行精准选择,并实施快速扩繁,培育新品种(系)。

充分利用畜禽分子与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发挥我国丰富的畜禽地方优良品种资源优势,加快培育我国自主品牌畜禽品种,是提升我国畜禽种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此次发布的是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农业动物分子与细胞工程育种”重点项目申请指南,拟支持“农业动物分子与细胞工程育种”方面的11个研究课题,包括:(1)我国地方畜禽品种优良特性的分子遗传评估及综合利用技术;(2)基于高密度SNP的标记辅助选择技术;(3)家畜卵泡高效诱导发育技术研究与应用;(4)家畜精子快速低损伤分离技术研究与应用;(5)家畜胚胎干细胞技术研究;(6)体细胞高效实用化克隆技术研究;(7)胚胎高效分割保存与胚胎质量分子标识技术的研究;(8)猪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创新与优势性状新品系培育;(9)鸡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创新与优势性状新品系培育;(10)牛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创新与优势性状新品系培育;(11)羊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创新与优势性状新品系培育。

本项目拟安排总经费9700万元,其中国拨经费7200万元,地方与单位配套2500万元。

课题实施期限为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

二、指南内容课题1. 我国地方畜禽品种优良特性的分子遗传评估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目标:在过去多年对我国动物遗传资源的调查和初步遗传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现代分子遗传学技术,进一步对我国地方畜禽品种中的主要优良特性进行分子遗传评估,建立利用这些优良特性的育种技术方案,为充分有效利用我国优良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奠定基础。

主要研究内容:(1)挖掘我国地方畜禽品种中与繁殖、肉质和抗病相关的关键基因以及功能突变位点或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2)对可能影响畜禽重要经济性状的功能基因或分子标记进行遗传效应评估,并研制分子诊断试剂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五”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农业动物分子与细胞工程育种”重点项目课题申请指南一、指南说明“农业动物分子与细胞工程育种”重点项目以优异基因资源为基础,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品种分子设计、转基因、胚胎及配子工程、体细胞克隆等分子与细胞工程技术,对畜禽重要经济性状进行精准选择,并实施快速扩繁,培育新品种(系)。

充分利用畜禽分子与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发挥我国丰富的畜禽地方优良品种资源优势,加快培育我国自主品牌畜禽品种,是提升我国畜禽种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此次发布的是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农业动物分子与细胞工程育种”重点项目申请指南,拟支持“农业动物分子与细胞工程育种”方面的11个研究课题,包括:(1)我国地方畜禽品种优良特性的分子遗传评估及综合利用技术;(2)基于高密度SNP的标记辅助选择技术;(3)家畜卵泡高效诱导发育技术研究与应用;(4)家畜精子快速低损伤分离技术研究与应用;(5)家畜胚胎干细胞技术研究;(6)体细胞高效实用化克隆技术研究;(7)胚胎高效分割保存与胚胎质量分子标识技术的研究;(8)猪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创新与优势性状新品系培育;(9)鸡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创新与优势性状新品系培育;(10)牛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创新与优势性状新品系培育;(11)羊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创新与优势性状新品系培育。

本项目拟安排总经费9700万元,其中国拨经费7200万元,地方与单位配套2500万元。

课题实施期限为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

二、指南内容课题 1. 我国地方畜禽品种优良特性的分子遗传评估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目标:在过去多年对我国动物遗传资源的调查和初步遗传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现代分子遗传学技术,进一步对我国地方畜禽品种中的主要优良特性进行分子遗传评估,建立利用这些优良特性的育种技术方案,为充分有效利用我国优良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奠定基础。

主要研究内容:(1)挖掘我国地方畜禽品种中与繁殖、肉质和抗病相关的关键基因以及功能突变位点或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2)对可能影响畜禽重要经济性状的功能基因或分子标记进行遗传效应评估,并研制分子诊断试剂盒。

(3)研究综合应用多个功能基因或标记以及多种分子育种技术,建立平衡育种技术体系。

主要考核指标:鉴定和克隆遗传效应高于遗传方差10%以上的与肉质和抗病有关的功能基因10~15个;研发相应的分子诊断试剂盒20个以上;提出利用分子标记进行畜禽重要经济性状遗传改良的分子育种方案;申报发明专利5~10项;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15~20篇,其中,SCI/EI论文10篇。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450万元,地方配套或单位自筹140万元。

课题2.基于高密度SNP的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研究目标:高密度SNP选择育种技术是当前世界畜禽分子育种的热点之一。

建立基于覆盖整个基因组的高密度SNP标记的畜禽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技术平台,提出基于基因组选择的优化育种方案,并在育种群体中加以实施。

主要研究内容:(1)建立利用SNP芯片的高通量SNP检测技术平台;(2)研究SNP标记及其单倍型遗传效应的估计方法,并对我国畜禽群体中SNP标记影响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效应进行估计;(3)研究在我国主要畜禽中进行高密度SNP选择的优化育种方案并加以实施利用。

主要考核指标:(1)建立利用SNP芯片的高通量SNP检测技术平台;(2)提出在我国主要畜禽群体中进行基因组选择所需的适宜SNP 标记,并估计出这些标记及其单倍型对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效应;(3)提出在我国主要畜禽中实施基因组选择的优化育种方案。

(4)申报发明专利5~10项;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15~20篇,其中,SCI/EI论文10篇。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550万元,地方配套或单位自筹140万元。

课题3.家畜卵泡高效诱导发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目标:根据动物繁殖内分泌及发育生物学最新理论,应用卵泡诱导发育、胚胎体外生产等技术充分发挥良种家畜的繁殖潜力,迅速提高群体中优良基因比例,缩短世代间隔,快速培养新品种,并实现优秀遗传资源经济、有效的保存和利用。

主要研究内容:(1)建立家畜卵泡高效诱导发育、排卵技术;(2)建立家畜有腔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3)研究家畜腔前卵泡体外培养技术;(4)建立家畜ICSI等多种体外胚胎生产技术。

主要考核指标:(1)将牛、羊生殖激素诱导排卵效率提高30%~50%,可用胚胎率提高30%;(2)初步建立腔前卵泡体外培养技术;完善牛、羊、猪有腔卵泡培养体系,卵子成熟效率达80%~90%;(3)IVF胚胎囊胚率30%~50%,猪ICSI胚胎囊胚率达35%以上;(4)申报发明专利3~5项;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15~20篇,其中,SCI/EI论文10篇。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600万元,地方配套或单位自筹140万元。

课题4.家畜精子快速低损伤分离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目标:通过控制畜禽出生后代性别比例,大量繁殖种畜,大幅度提高选种强度,加快育种进程。

本课题旨在通过开展性别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为成倍地提高畜群繁殖效率、加快优良种畜的扩繁速度提供先进的繁育技术体系。

主要研究内容:(1)探讨分离过程对精子细胞器的损伤;(2)建立牛、羊、猪XY精子高效无损分离技术;(3)建立精子高效冷冻保存技术、低剂量输精技术;(4)建立高效胚胎性别鉴别等性别控制技术。

主要考核指标:(1)分离速度提高30%左右;分离精子的体外存活时间延长1~2天;(2)在保证受胎率前提下,输精剂量降到普通精液的1/5~1/10,妊娠率50%以上;(3)筛选出3~5种新型抗冻剂和配方,并建立冷冻解冻程序,冷冻解冻活率达到40%~50%以上,受胎率达50%以上;(4)胚胎性别鉴定准确率100%,鉴别后胚胎移植成功率45%以上;(5)申报发明专利3~5项,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10~15篇,其中,SCI/EI论文5篇。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550万元,地方配套或单位自筹230万元。

课题5.家畜胚胎干细胞技术研究研究目标:通过研究完善牛、羊、猪胚胎干细胞分离技术,开展胚胎干细胞克隆、嵌合动物和转基因动物研究,探索建立牛、羊、猪的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细胞)技术体系,提高牛、羊、猪干细胞技术总体效率。

主要研究内容:(1)研究和探索牛、羊、猪胚胎干细胞分离过程中胚胎细胞种类选择、饲养层处理和无血清培养体系的优化等方法;(2)建立羊、猪胚胎干细胞高效分离、培养技术;(3)建立适用于牛、羊、猪的iPS细胞技术体系。

主要考核指标:(1)筛选出最佳的牛、羊、猪胚胎干细胞克隆技术体系;(2)获得2~3株胚胎干细胞系,并传代培养至20代以上;(3)初步摸索出将牛、羊、猪体细胞重编程为iPS细胞技术体系;(4)申报发明专利5~10项,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20~25篇,其中,SCI/EI论文15篇。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500万元,地方配套或单位自筹140万元。

课题6.体细胞高效克隆技术研究研究目标:本课题通过研究完善牛、猪体细胞克隆技术,开展体细胞克隆牛、猪及其后代安全性和生产性能评价,提高体细胞克隆技术总体效率,为体细胞克隆技术在生产中应用,实现优秀个体无性繁殖提供关键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1)研究和探索牛、猪体细胞克隆过程中核供体细胞种类选择、核供体细胞处理、卵母细胞去核、融合和激活的新方法;(2)研究体细胞克隆牛、猪及其后代的安全性、生长发育规律、生产性能,并进行病理学评估;(3)建立牛、猪核移植技术体系。

主要考核指标:(1)筛选5~10种最适合作为牛、猪体细胞克隆核供体细胞种类,建立牛体细胞克隆技术体系,牛、猪体细胞克隆胚胎妊娠率提高10%~20%,后代成活率提高20%~30%;(2)建立我国体细胞克隆牛、猪生产性能安全评价方法,并应用于评价体细胞克隆牛、猪;(3)获得3~5头在全国排名前列的种用奶牛公牛克隆后代;(4)获得3~5头种用性能优异的种公猪体细胞克隆后代;(5)申报发明专利5~10项,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10~15篇,其中,SCI/EI论文7篇。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950万元,地方配套或单位自筹160万元。

课题7.胚胎高效分割保存与胚胎质量分子标识技术的研究研究目标:本课题拟通过调控胚胎发育潜能关键因子的发现及表观遗传调控网络的识别、建立评价胚胎质量的分子标识、研发更先进的胚胎生产技术体系。

主要研究内容:(1)研究胚胎(含卵母细胞)高效保存技术;(2)建立新型胚胎切割技术;(3)研究胚胎质量评价的分子标识。

(4)调控染色质重塑关键因子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

主要考核指标:(1)分离鉴定出2种调控精子染色质重塑的关键因子,开发促胚胎发育试剂盒;(2)分离鉴定出3~5个适合于评价胚胎质量的分子标识;(3)家畜卵母细胞冷冻解冻存活率达50%~80%,冷冻胚胎切割成功率95%以上,切割后半胚移植成功率45%以上;(4)申报发明专利5~10项;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15~20篇,其中,SCI/EI论文10篇。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200万元,地方配套或单位自筹50万元。

课题8.猪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创新与优势性状新品系培育研究目标:利用先进的分子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的瘦肉型猪新品系,满足我国养猪业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主要研究内容:(1)父系新品系选育: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标记辅助导入、DNA分子诊断等分子育种技术融入常规育种技术,培育优质父系猪新品系;(2)母系新品系选育: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猪种资源,通过分子育种手段,重点提高繁殖力、肉质、抗病性,培育出能普遍推广的母系新品系。

(3)优质猪配套系选育:通过配合力测定结合分子手段,筛选具有自主品牌的优质猪配套系。

主要考核指标:(1)培育抗应激瘦肉型猪父系1~2个,后备猪达100kg体重日龄为150天以下,饲料转化率2.4,活体背膘厚11mm以下,没有应激基因。

(2)培育高产、肉质优良的瘦肉型猪母系2~3个,后备猪达100kg体重日龄为155天以下,饲料转化率2.5,活体背膘厚13mm以下,初产母猪产仔数10.5头以上,经产母猪产仔数11.5头以上。

③培育具有自主品牌的优质猪配套组合1个,并形成完整的良种繁育体系。

商品猪群100kg体重日龄为165天以下,饲料转化率2.7,活体背膘厚15mm以下,大理石花纹明显,肌内脂肪含量2.5%以上,肉色鲜红。

④申报发明专利3~5项;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15~20篇,其中,SCI/EI论文5篇。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拟安排国拨经费1150万元,地方配套或单位自筹500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