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雨后-苏教版.doc
《雨后》教学反思(15篇)
•••••••••••••••••《雨后》教学反思(15篇)《雨后》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雨后》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雨后》教学反思1《雨后》以浅显生动、欢快流畅的语言,描绘了雨后孩童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准确传神地勾画出孩子们活泼俏皮的形象,极富童心、童趣。
喜欢雨后玩水是儿童的天性,诗中描绘的那一对小兄妹和二年级的孩子是同龄人,学生们也有和小兄妹俩相似或相同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
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将学生带入诗歌描绘的生活情境,就能激起他们心理和情感体验的共鸣,从而感受到身心的快乐与满足。
1、凭借生活,唤起经验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许多孩子喜欢踩水,那快乐的感觉映在脑海中。
因而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回味过去的欢乐时光,谈谈自己踩水的快乐体验。
联系到本文的课题,有效地把学生带入课文的学习中去。
2、朗读感悟,体验情趣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活动中将“读”的练习贯穿在整个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读、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读、边表演边读、指导背诵读等形式,走进兄妹俩踩水时的场面,感悟他们的兴奋与快乐,与他们同乐,这就借助与朗读得以发挥。
朗读不仅要读得流利、正确,更要读出韵律,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在教学中也有一些注意的地方,当小哥哥滑了一跤,非但没有喊疼,反而“兴奋和骄傲”,这一点上学生就不理解了。
这是儿童一种特有的心理,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呢,我就启发学生联系自己说说;而最后小妹妹的动作是小心翼翼的,可是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学生又有些不理解小妹妹这种矛盾的心里了,恰恰这才是真实的童心,既矛盾而又渴望的心情,我就引导学生来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
总之,在整个教学中,重在学生情感的体验,贵在享受珍惜美好的童年生活。
《雨后》教学反思2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生动的诗歌,共两句话。
《雨后》教学反思
引入多媒体手段
个性化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采用个 性化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差异化需 求。
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 学,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感性认识。
教学资源利用
整合网络资源
利用网络查找更多与《雨后》相 关的资料、评论和赏析,丰富教
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教学内容深度
教学内容的深度适中,既符合 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满足部
分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方法有所创新,采用多种 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不足与改进
在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方面 仍有不足,今后应加强这一方
面的训练和指导。
04
CHAPTER
学生参与度
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 与热情。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课 堂活动,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
VS
学生的参与深度
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一些学生能够深入 思考问题,提出有见地的看法。在课堂讨 论中,学生也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 看法。但也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 进一步关注和引导。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不断学习和进修,提升自己的 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更好
地指导学生。
THANKS
谢谢
改进建议
教学内容调整
调整诗歌主题
考虑将《雨后》的主题从 爱情转向自然或人生哲理 ,以更广泛地吸引学生兴 趣。
增加背景知识
在教授诗歌之前,提供有 关作者和诗歌背景的详细 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诗歌内涵。
强化诗歌技巧教学
增加对诗歌修辞、意象和 节奏的讲解,提高学生的 诗歌鉴赏能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雨后》教后记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雨后》教后记一、少作主,重点、难点让学生商量决定。
转换角色,让学生当老师,这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做法。
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兴趣,课堂就活了,教师做到心里有数即可。
比如在《雨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在出示课题后,学生就会产生许多疑问:雨后,为什么孩子们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小哥哥摔跤了,为什么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小妹妹为什么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如果以学生的理解水平来衡量学生提出的问题,那么学生弄不明白的问题都可看成是重点、难点,这是充分体现学生自学的首要前提。
二、少表态,疑点、难点让学生讨论解决。
这个过程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思辨和归纳等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先可以把问题分到小组,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派代表交流,这是课堂最精彩的地方,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就行。
例如:小妹妹为什么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这一问题。
有的学生说:小妹妹可能没有摔跤过。
有的学生说:小妹妹喜欢雨水溅到身上,泥土弄到身上的感觉。
有的学生说:小妹妹喜欢像小哥哥摔跤后那么兴奋。
学生之间单向、双向和多向的交流,就形成了课堂内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在交流不同层次学生的优势就得到了互补,这时,教师是听众,是评委,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争论不休时,只适时地给予引导和点拨。
三、少限制,多让学生自由表达。
让学生跳出课文内容的圈子,从文中学点写作方面的技巧,用这种技巧让学生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引发思考。
学完这篇课文后,我就让学生学着课文的样子,学写诗。
真没想到,学生还真有点像小诗人的样子呢。
学生1:水珠在树叶上晃动,地面上变得更滑了。
雨后灿烂的太阳出来了,彩虹也出来了。
学生2:雨停了,水珠滴落在蜘蛛网上,像一条项链挂在妈妈脖子上真美丽。
小朋友都出来玩,不是玩衣服湿了,就是头发湿了。
学生3:一棵树上挂着一条项链,啊,好美丽!小弟弟看见了,急忙跑过去。
哎,不好,小弟弟摔了一跤。
而他的脸却笑了笑,他站起身,忽然看见原来项链是水珠落在蜘蛛网上。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雨后教学反思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雨后》教学反思《雨后》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诗作,全诗以浅近生动的语言描画了一幅雨后孩童戏水的嬉闹情景,勾画出孩童活泼、俏皮的形象,极具童趣。
先谈朗诵方面的:一、在教学中,首先我从学生生活入手,结合他们自己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通过朗诵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踊跃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取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由于年龄特点,很多孩子都喜欢玩水踩水,那快乐的感觉长留意中。
所以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学生通过朗诵进入课文所描画的玩水踩水的情境中去,在入情入境的感悟中享受兄妹俩踩水时的兴奋和快乐,与之产生共鸣。
我常常这样问学生:“若是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而且理解这首诗的难点在于体会兄妹俩行动与心理活动的矛盾。
这方面的心理如何让学生琢磨取得,我感觉关键在于我采取了适当的冲破方式。
我的方式就是:唤起儿童的切身感受,并以自身儿时的体验来印证,化难为易。
如:在读“糟糕——糟糕”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谈体验和演出的方式,体会了小哥哥那时嘴里说糟糕,心里却是兴奋和骄傲的心情,所以能读准语气。
这样看来,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确实是一个十分科学的方式。
”二、在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上要多提供机缘让学生说,让他们自己去感悟体会,老师只需做画龙点睛般地提示。
《语文课程标准》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整个教学环节,我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呵护学生的个性,都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我采用想象说话、演出动作、作诗、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谈感想等学生喜欢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尽情地说,任由想象驰骋,个性取得张扬。
三、注重朗诵指导,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育。
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体验情感。
2023年《雨后》教学反思(15篇)
2023年《雨后》教学反思(15篇)《雨后》教学反思1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想像和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重视朗读指导、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成诵,在读中受到美的教育。
教学目标:1.认识“伞、红”等八个生字,学会“木、开”等五个生字,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丈。
3.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
5.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可爱,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了解雨后森林的样子。
2.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感受大自然的可爱教具准备: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大树爷爷”:小明友们,你们好,今天,我想送一件礼物给小朋友们看看,你们猜猜是什么?)师:大树爷爷拍了一些照片,想请小朋友们欣赏呢!哦,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森林图片),引出课题。
读题。
大树爷爷告诉我们,它已经把图片印在我们的课本上了,大家快来找一找二、初读课文、认生字词。
1.提出要求,轻声自读课文,把每个字音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宝宝帮忙。
学生读课文。
2.有没有不识的字宝宝呢?(课件出示字宝宝,: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我朋友吗?)它可要下去看看,它给谁带采了惊喜。
(把卡片分发给学生。
播放《找朋友》歌曲)3.(课件出示字宝宝:谁是我的好朋友,把我介绍给大家好吗?)学习“伞、红、果、叶、图、画、祖、国、木、开、水、耳、雨”等字。
(请手执生字卡的小朋友到台前来介绍:我的朋友是……)教师将生字逐一贴到黑板上。
引:调皮的生字宝宝一个一个地跳到黑板上来了。
它们站在一块,想考考大家,能不能认出它们。
随机指读生字。
男女同学轮流读。
全班齐读。
4.课件出示两个字宝宝。
(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和我们交朋友?)学习“小伞、红果、绿叶、图画、祖国、木耳、下雨、撑开、水珠”等词读词(带拼音)去掉拼音读词。
《雨后》教学反思_6
《雨后》教学反思《雨后》教学反思1《雨后》是冰心奶奶写给孩子写的诗歌,描写了孩子们在夏天雨后的广场上快乐玩耍的情景。
用“快乐”贯穿全篇,整首诗充满了童趣。
怎样使学生体会诗中儿童的心理,进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是这篇课文教学要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上要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孩子们的快乐首先,我用下雨的情景创设情境,然后引领学生走进雨后的广场;接着,展现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感受这一群赤脚的孩子,尽情地在广场上使劲地踩呀,喊呀!最后激发学生尽情地朗读第一节,让学生感受这一群孩子真的快乐得象神仙一样。
第2、3节诗描写的是小哥哥踩水,他使劲地踩水,为的是让水花溅得高高的;虽然滑了一跤,但脸上却放射出“兴奋和骄傲”。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质疑,把两节诗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感受男孩踩水时特有的快乐。
如果说小哥哥在水中玩得无拘无束,而小妹妹称得上是小心翼翼了。
抓住她的一系列动作来读诗句,一位可爱的小女孩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再随着诗句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她多么希望自己也象哥哥那样摔得痛快,玩得尽兴。
这是小女孩特有的含蓄!《雨后》教学反思2这首儿童诗的浅近生动的语音,描绘了一幅雨后孩子戏水的嬉闹情景,勾画出孩子们活泼、顽皮的形象,极富童趣,简直就是我的学生们的写照,也许与孩子们的生活相当接近,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学生在体会小哥哥这一人物时,就把自己置身与这一情景中,人物形象十分清晰。
淘气、顽皮、不忘关心照顾妹妹,在体会小哥哥摔了一跤之后的复杂的情感十,教师举了一个例子。
想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例子来体会,这一点十分可取。
在介绍完小妹妹的外貌后,让学生来体会她的心情却不尽人意,看来在前面的情境渲染上还没到位,也许应让学生看一段孩子戏水的景象或课前让学生亲身体会一番,就能更加入境了。
《雨后》教学反思3全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雨后孩童戏水的嬉闹情景,勾画出孩子们活泼、俏皮的形象,极富童趣。
教学中我从学生生活入手,唤起学生生活与情感体验,在入情入境的感悟与想像中享受童心与童趣。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雨后教学反思及评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雨后教学反思及评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雨后》教学反思
《雨后》是一篇反映孩提生活,富有童趣的诗歌。
诗中运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准确而又传神地刻画了鹅兄妹俩不同的个性特点及喜雨爱水的心理特征。
阅读了许红琴老师的教学设计,我受益很多,我决定教学中从孩子们的生活入手,唤起他们的生活与情感体验。
首先,联系生活,唤起生活体验
对于农村的孩子们来说,夏日雨后,外面空气更加清新,天气更加凉爽,到外面玩水是不陌生的。
所以,在课始,我就提出了让孩子们精神振奋的话题:夏天,一场暴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学生们都津津有味谈起了玩水的事情,由此引出对课文的学习。
生活场景的回
忆,诗文的描述,把孩子们带入了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了学习兴趣。
其次,朗读感悟,激起情感体验
为了读好兄妹俩踩水的有趣情景,我采用了表演读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表演中进行回忆,设身处地揣摩两人的心理,激起孩子们心理和情感体验的共鸣,在身临其境中,在边回忆边朗读中感悟兄妹两踩水时的兴奋与欢乐。
同时,引导孩子们抓住关键词语,使得朗读更到位。
再次,启发想象,描绘童心童趣
在学完全诗后,我问孩子们:除了兄妹俩,这一群孩子玩得多快乐?这一问,孩子们好像也来到了那个广场,纷纷张开想象的翅膀,描述起曾经体验过或想象中的孩子们玩水的快乐情景。
最后,我让孩子们将这首诗抄在晨诵本上,并配上画。
孩子们兴趣盎然,任由想象驰骋,用画笔描绘自己的心情,充分体验享受到了童心童趣。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5雨后_苏教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5雨后_苏教教学反思一:雨后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诗歌。
作者冰心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画出了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的有味图景。
读来不由让人发出会心的一笑。
诗歌源于生活,教学中也只有让学生走进诗歌中所描画的生活,他们才能更深入地体验蕴涵的乐趣。
一、设置情境激起体验雨后你们爽快地玩过吗?说说你们是如何玩的?雨给你带来过什么呢?待学生畅所欲言后。
引入课题:小朋友们玩水的场面被中国现代文学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写成了一首专门美的小诗,想不想美美地读一读呢?下面我们一起去读读这首诗,给小孩们播放适当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里所描画的情形。
如此,通过朗读,学生被带入了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情形,产生了初步的情感体验。
二、小组交流:讨论:小哥哥摔了跤如何还兴奋、自豪呢?妹妹什么缘故也期望自己也摔这么爽快的一跤?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兄妹俩的兴奋和乐趣。
再出示课件,说一说兄妹俩的动作、表情,甚至仿照他们的模样演一演,如:“小哥哥用劲踩着水。
”“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小妹妹咬着唇儿提着裙角轻轻地小心地跑。
”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地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体会,更加品味了文中表现出的那份童真童趣。
这时再引导学生质疑:小哥哥摔了跤如何还兴奋、自豪呢?妹妹什么缘故也期望自己也摔这么爽快的一跤?然后组织讨论,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会动身,就能明白得摔跤对他来说也是一种乐趣。
在妹妹眼里,小哥哥确实是她心中的偶像,他勇敢、坚强,摔了跤也不哭。
现在再引导朗读,学生就定会声情并茂,全身心投入。
三、引导背诵拓展延伸。
在熟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背诵。
最后抛出拓展问题:每个人的童年差不多上幸福的吗?(能够和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比童年,也能够和其它地区的小孩比童年)作为课下作业留给了学生,让小孩们做成ppt的形式出现学习结果。
课后,我想了专门多,新的教育理念让我们时刻为小孩们服务,我们要真心走进童心世界,让小孩们享受语文。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雨后_苏教版-教育文档
《雨后》教学反思《雨后》被我们二年级语文组定为同课研究课,集体备课,集体打磨,人人参与,人人执教。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研究活动,我有了以下切实的体会:一、研读教材要有一定的深度《雨后》是冰心奶奶写给孩子的诗歌,描写了孩子们在夏天雨后的广场上快乐玩耍的情景。
用“乐”字贯穿全篇,整首诗充满了童趣。
怎样使学生进入情境,体会诗中儿童特有的心理,进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是这篇课文教学要解决的问题。
备课开始就确定了教学风格要活泼,要以读为本。
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感到难。
经过几方试讲,几次修改教案才发现只有把文中群体的乐和个体的乐有机地联系起来,画面才能变得鲜活、有趣。
1、展现玩水场面,感受群体之乐首先,老师用很美的语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雨后的广场;接着,用课件展现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感受这一群赤脚的孩子,高挽裤管,尽情地在广场上水的“海洋”里使劲地踩呀,喊呀,笑呀!再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孩子们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丰富踩水的画面,最后激发学生尽情地朗读第一节,让学生感受这一群孩子真的快乐得象神仙一样。
2、突出踩水摔跤,感受无拘无束的乐第2、3节诗描写的是小哥哥踩水,他是群体中的典型代表。
他使劲地踩水,为的是让水花溅得高高的;虽然滑了一跤,但脸上却放射出“兴奋和骄傲”。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质疑,把两节诗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感受男孩踩水时特有的快乐。
3、抓住小妹妹的情态,感受含蓄的乐如果说小哥哥在水中玩得无拘无束,而小妹妹称得上是小心翼翼了。
抓住她的一系列动作来读诗句,一位可爱的小女孩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再随着诗句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她多么希望自己也象哥哥那样摔得痛快,玩得尽兴。
这是小女孩特有的含蓄!只有这样解读教材,才能突破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设计要全方位预设诗歌不同于一般的叙事文体,它的语言跨度较大。
在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也存在跳跃性。
因此,教学设计要有全方位的预设,才能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5雨后_苏教版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5雨后_苏教版
点画了一下,不少小朋友点头表示赞同。
我不置可否,继续说道:“那小朋友拿出字典,用我们刚学的部首查字法查查梢的意思。
”学生很快便找到了,指名一生读道:“是指条状物细的一头,指末端。
”“那树梢呢?”我指了指黑板上的画,“这样画树梢对吗?”学生一下明白过来,很快地纠正的错误的画法。
此刻,我再出示雨后树梢挂着雨滴,闪着金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水到渠成。
“使劲踩”这个词不理解扎实了,孩子们就难以感受到诗中小男孩玩水的痛快。
于是,指名一同学来演示一下这个动作。
第一个女生踩得非常文静。
我相机问道:“你们觉得这是怎样踩?”“轻轻地踩。
”不少孩子抢着答道。
再请一生,继续问道:“这是怎样得踩?”“稍微用点力地踩。
”再请一生,这个小男孩可谓是使出了吃奶的劲儿,小脸涨得通红,用力地踩着地面。
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说:“使劲踩,使劲踩。
”巧的是,小家伙用力过猛,重心不稳,差点滑到。
孩子们哈哈大笑,自然给课堂增添了不少乐趣。
三、启发想象,描绘童心
全诗视角独特,犹如一架摄像机,镜头先是对准了雨后的广场,而后逐渐拉近到广场上的孩子,最后聚焦在了一对戏水的兄妹身上。
诗歌学完后,抓空白处提问:“镜头又开始转动了,转到另一些孩子身上,他们一样玩得很快乐!你也玩过水,在哪玩,怎么玩?现在镜头对准你,用语言来给我们描述一下吧!”孩子们开始了回忆,开始了想象,开始的幸福的语言之旅!。
二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5雨后_苏教版
二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5雨后_苏教版徐淑芸老师执教的《雨后》是一首描写小孩们雨后水中嬉戏情形的优美诗歌。
这些小诗清新、爽朗,学生读来“乐”在其中。
一、处理字词有层次。
徐老师在教学生字时,最先出示儿话音词语。
老师范读“咬着唇儿”,然后引导学生学着老师的模样,用同样的方法读其余的词语,激发学生爱好。
然后再出示本课生字,指读正音。
做法看似平常、简单,生字教学有层次,能引起学生注意。
其中我专门观赏“树梢”一词的教学,老师通过板画树枝的枝条,让学生明白得“树梢”的意思。
通过学习一个词语,带出了专门多带有梢字的词,同时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举一反三,了解其他带有“梢”字词语的意思。
拓展了词语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读书指导抓特点。
这是一首童趣盎然的儿童诗,学生读起来不太好把握,通读课文时,老师重点引导抓住了小哥哥的语言和表情,小妹妹的外表、动作和心理来进行指导朗读,读出他们的踩水之乐。
因为重点把握专门到位,学生通过朗读把小主人公的快乐、兴奋表现地淋漓尽致。
三、语言明白得形象化。
“欢乐得看起来神仙一样。
”是兄妹俩踩水之乐的最好表达,徐老师指导学生从“赤脚”入手,在想象中明白得,感受中朗读,专门好的体会了小孩们“欢乐得看起来神仙一样”这句话。
四、适时引导学生积存语言在教学“水淋淋”时,徐老师引导学生说说“ABB”式的词语,在明白得“短粗”那个词语是,老师又引导学生用“又×又×”说话,如此就专门好地引导了学生的归类意识,比单一教填词更有实效。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
本堂课教师将这些目标自然地融入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多样、有用、简单。
一幅幅漂亮的图片加上教师爽朗流畅的导语,激发起学生诵读的冲动;生字词投影,不但让学生认识了生字词,还明白了其中字词的含义;几句鼓舞的话语和一个有意的设问,激起了学生探究揣摩的爱好。
这些简单的教学策略使得学生在整堂课中学得津津有味、爱好盎然。
《雨后》教学反思
《雨后》教学反思
苏教版《雨后》教学反思
《雨后》是一首富有童心和童趣的诗歌。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了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借助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来学习课文,享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喜欢雨后玩水,雪后玩雪,这是儿童的天性。
因此,在上课伊始,我先引导学生回味过去玩水的快乐生活,来谈谈自己曾经玩水、踩水的快乐体验,从而揭示课题,导入新课的学习:“大家都曾有过玩水的快乐,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时的欢快情景写成了一首诗,今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一起去雨后的广场看看,玩玩,好吗?”这篇课文,重点描写的是小兄妹俩踩水的有趣情景,着力刻画了两人的动作、神态和语言。
我重点指导学生揣摩小兄妹的心理活动,激起学生心理和情感体验的共鸣,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中感悟兄妹俩踩水时的兴奋与欢乐,然后从分角色读,到加上动作,表情,神态进行表演读,层层深入,把内化的语言、情感通过学生自己的.有声语言以及体态语言表达出来。
在身临其境中,让学生与诗中的人物对话,产生情感体验的共鸣。
例如“妹,小心,滑!”孩子们很爱读这四个字。
平时的课堂中我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提示语,这一课没怎么提示,孩子们已经读出了喊的声调。
有的说应该声音稍大,因为广场上人很多,很热闹,声音小了,妹妹会听不见的;有的说应该喊短促些,妹妹走得很快,慢的
话,妹妹也许已经摔跤了;有的说,应该读亲切些,那是哥哥对妹妹的关心、提醒。
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兄妹俩的亲情,哥哥的懂事表现得淋漓尽致。
《雨后》课后教学反思
作为一篇诗歌题材的课文,描写了雨后孩子们在广场上赤脚玩水的景象,突出了小哥哥和小妹妹踩水而行的内心体验,反映了孩子们对玩水的喜爱之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在此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平时生活入手,借助学生的已有生活与情感经历来学习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由于二年级的孩子还比拟小,许多孩子都特别喜欢玩水和踩水,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这种快乐的.感觉。
因此,在
课前导入局部,我先引导学生回味玩水的经历,谈谈自己曾经玩水、踩水的快乐体验,从而揭示课题,导入新课的学习。
孩子们争先恐后、畅所欲言,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读诗歌,感受小兄妹玩水、踩水的有趣场景。
然后大胆联想自己在玩水、踩水时的画面及情景。
这时,有些孩子已经按耐不住,情不自禁的融入了表情和动作。
我趁机请几个孩子上讲台示范表演,接着让全班孩子一起站起来,感受“踩水〞的乐趣,即使“不小心摔了一跤〞,孩子们也依旧玩的
不亦乐乎。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加上孩子们学习本诗歌时的兴奋和热乎劲儿,
我趁机引导:同学们,那就让我们用“读〞来表现出你们的快乐和兴奋吧!这样的
一句话,就把孩子们的朗读兴趣给激起来了,孩子们们的朗读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于是这一课没怎么提示,孩子们就用已有的感情投入享受于课文的朗读之中,读的一个比一个好,完美的展现了课文的童趣画面。
《雨后》教学反思
《雨后》教学反思《雨后》一文,是一篇贴近儿童生活的诗歌。
在低年级学生中确实是要培养学生“喜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有乐趣才会喜爱。
重视学生阅读感受和体验。
归根到底是为了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让学生对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留下深刻印象。
专门是诗歌的朗读更要让学生采纳不同形式反复朗读,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一、初读诗歌,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
本课充满童趣,教学时能够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结合自己的心理和生活,感受童年生活的天真欢乐。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准、读通课文,整体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初步感知一群小孩们赤脚在雨后的广场上玩水嬉戏,仿佛“神仙一样”的欢乐的情形。
喜爱雨后玩水,这是儿童的天性,学生们一定会有同感,读起来也就十分自然合拍。
同时,课文的描述,又一次把学生带入其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了学习爱好。
专门是文中的二、三节中,哥哥尽管在玩水的过程中摔了一跤,仍旧“喜悦、兴奋、自豪”。
什么缘故滑了一跤却反而“兴奋和自豪”,这是儿童一种特有的心理,贴近儿童的生活。
因此,学生们读了更会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和满足!二、读中感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诗中运用极其细腻的笔触,重点描画了一对小兄妹俩在踩水嬉戏的有味情形,准确而又传神的刻画了兄妹俩不同的个性特点以及喜雨爱水的心理特点,着力刻画了两人的动作、神态和语言。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采纳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兄妹俩在踩水时的兴奋与欢乐,并从读中揣摩两人的心理,感悟哥哥的担忧、喜悦、兴奋和自豪,以及妹妹的胆小、想玩水的心理。
激起学生心理和情感体验的共鸣。
如通过读“用劲地踩着水”、“溅起多高”、“水淋淋的泥裤子”等词句,感受小哥哥踩水的爽快,从他喊“妹,小心,滑!”感受哥哥对妹妹的关怀。
从妹妹动作“紧紧地跟”、“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跑”感受到妹妹胆小却又想玩水的心理。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5雨后_苏教版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5雨后_苏教版1、凭借生活,唤起体会。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的生活体会是最感性的学习材料。
《雨后》这首诗写的确实是小孩们的生活,因此要在小孩们的生活中让小孩们来体验夏天雨后的欢乐。
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生活入手,结合他们自己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通过朗读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欢乐。
由于年龄特点,专门多小孩都喜爱玩水踩水,那欢乐的感受长留心中。
因此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进入课文所描画的玩水踩水的情境中去,在入情入境的感悟中享受兄妹俩踩水时的兴奋和欢乐,与之产生共鸣。
我经常如此问学生:“假如是你,你会如何想?如何做?”而且明白得这首诗的难点在于体会兄妹俩行动与心理活动的矛盾。
这方面的心理如何让学生揣摩得到,我的方法确实是:唤起儿童的亲身感受,并以自身的体验来印证,化难为易。
如在学生提出“小哥哥摔跤了,嘴里喊着‘糟糕——糟糕’,什么缘故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自豪呢?”那个问题时,问学生:小哥哥是在什么情形下嘴里喊着“糟糕,糟糕的”?这时他内心会如何想呢?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小哥哥当时嘴里说糟糕,内心却是兴奋和自豪的心情。
2、朗读感悟,激起情感体验。
这篇课文,重点描写的是小兄妹俩踩水的有味情形,着力刻画了两人的动作、神态和语言。
教学中,我用语言或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中感悟兄妹俩踩水时的兴奋与欢乐,并设身处地揣摩两人的心理,激起学生心理和情感体验的共鸣。
如通过读“用劲地踩着水”“溅起多高”等词句,感受小哥哥踩水的酣畅爽快;从“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而他通红喜悦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自豪”。
体验小哥哥滑了一跤后既为弄脏了裤子而遗憾,又为尽情踩水感到兴奋,还为自己的小男子汉行为感到自豪的多重心理;从“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跑”感受小妹妹想玩水又略有可怕的有味模样,从“内心却期望自己/也摔这么爽快的一跤”体悟小妹妹对小哥哥仰慕的心理和她爽朗可爱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后》教学反思
《雨后》被我们二年级语文组定为同课研究课,集体备课,集体打磨,人人参与,人人执教。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研究活动,我有了以下切实的体会:
一、研读教材要有一定的深度
《雨后》是冰心奶奶写给孩子的诗歌,描写了孩子们在夏天雨后的广场上快乐玩耍的情景。
用“乐”字贯穿全篇,整首诗充满了童趣。
怎样使学生进入情境,体会诗中儿童特有的心理,进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是这篇课文教学要解决的问题。
备课开始就确定了教学风格要活泼,要以读为本。
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感到难。
经过几方试讲,几次修改教案才发现只有把文中群体的乐和个体的乐有机地联系起来,画面才能变得鲜活、有趣。
1、展现玩水场面,感受群体之乐
首先,老师用很美的语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雨后的广场;接着,用课件展现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感受这一群赤脚的孩子,高挽裤管,尽情地在广场上水的“海洋”里使劲地踩呀,喊呀,笑呀!再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孩子们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丰富踩水的画面,最后激发学生尽情地朗读第一节,让学生感受这一群孩子真的快乐得象神仙一样。
2、突出踩水摔跤,感受无拘无束的乐
第2、3节诗描写的是小哥哥踩水,他是群体中的典型代表。
他使劲地踩水,为的是让水花溅得高高的;虽然滑了一跤,但脸上却放射出“兴奋和骄傲”。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质疑,把两节诗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感受男孩踩水时特有的快乐。
3、抓住小妹妹的情态,感受含蓄的乐
如果说小哥哥在水中玩得无拘无束,而小妹妹称得上是小心翼翼了。
抓住她的一系列动作来读诗句,一位可爱的小女孩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再随着诗句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她多么希望自己也象哥哥那样摔得痛快,玩得尽兴。
这是小女孩特有的含蓄!
只有这样解读教材,才能突破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设计要全方位预设
诗歌不同于一般的叙事文体,它的语言跨度较大。
在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也存在跳跃性。
因此,教学设计要有全方位的预设,才能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例如在教学第一节时,老师会动情地说:咱们一起走进这雨后的广场,看看那儿有哪些新的变化?有的孩子会直接切入第一行内容,有的孩子会直接切入第二行内容,还有的孩
子会直接进入第三、四行内容,不同的内容导致不同的教学环节。
只有做了充分的预设,老师才能在课堂上灵活多变。
老师的评价也要做好预设,尤其是争对学生的朗读,对于不同层次的朗读,老师要给予及时有效的评价。
因为老师的评价就是一步步地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
在以读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如何让学生进入角色朗读,把重点词语、自己的情感读到位、读出来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