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情知教学模式的构建
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
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政治论文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黄诚,常丹(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摘要: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尚未能较好地实现对学生主体性的培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目标,这也是多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
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探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构建;应用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7-0026-04收稿日期:20160307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改项目“主体性教育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湘教通[2015]291号);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2013年教改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社会认同研究”;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XJK015BDY005)作者简介:黄诚(1975-),男,湖南宁乡人,副教授,博士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少年问题研究。
与其他课程的培养目标主要在于增加学生知识和提高其能力不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目标在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与塑造,在于围绕大学生已有的理想信念、价值、道德来塑造新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模式。
相比较于知识拓展和能力提升,精神层面的变动和改造是一个更加复杂而艰难的过程,对学生主体性的参与程度的要求更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 而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尊重、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性”[1]。
当前,采取大班教学是绝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现实选择。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面对人数众多、专业各异、基础不同的学生,大部分教师从便于维持教学秩序和监控教学环境的角度现实地选择了“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如何构建
“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如何构建01思政教育理念转换是思政课程建设的基本前提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的提纲中》提出要坚持从“感性的人的活动”,也就是从实践活动中理解人,要在人的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生活世界中去认识人的本质。
从这个理论出发理解教育问题,就是要以人——社会——教育三维互动的关系为前提,克服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和孤立片面的思想模式,建立系统的和联系的观点对待教育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课程协同发挥作用。
所有专业学科都可以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一是要树立协同育人的理念协同的目的是产生超越各个要素单独作用的整体效益,产生协同作用的前提是各个子系统或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二是整体育人的理念整体思维超越单向度思维,孤立思维和片面思维的阈值,以整体的视野关照思想政治教育,对影响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实施的各种要素进行整合、融合和统合,形成一致效能、同质效力和同向效果。
三是发展育人理念以发展的眼光和生成性思维对待思想政治教育。
人的思想和行为是特定时空结构的产物,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和方式方法都要因势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兴。
在当前的情况下,实现各学科和课程的有效衔接,实现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是各个学科和课程教育的重要内涵和基本要义。
02大思政教育是思政课程建设的根本要求在课程思政的视角下,大思政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准确定位和功能明确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各个课程的思政资源,优化教育环境、拓宽教育的渠道,发挥所有教育主体的协同作用,并将理论与实践、教师与教材配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高度集成与融合的思政教学观。
表现在教育系统集成性教育内容与方式的开放性和教育过程的延伸性。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需要在宏观上整体把握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扩大辐射范围,秉持全面思政教育,立体思政教育,创新思政教育理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首先,课程设置是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例如,可以将课程分为基础理论课、案例分析课和实践教育课三个部分。
基础理论课主要介绍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
案例分析课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培养其批判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实践教育课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社会实践和团队活动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其次,教学方法是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关键。
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的结合。
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通过提问、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
互动式教学则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小组讨论、辩论赛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同时,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在线教学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评估体系是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估体系应该注重考核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包括闭卷考试、论文写作、小组报告和实践成果展示等。
同时,还可以引入360度评价和自我评价机制,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评价,形成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结果。
综上所述,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合理设置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方法,以及完善的评估体系,可以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用 和发 展 ,原理 课” “ 重点 向学生进行 马克思主 义的立场 、 观 点 和方法 的教育 。实践教学 主题 的确定一定要 与各 门课程
紧密结合 ,针对不 同的课 程特 点和不同 的教学 内容选择 和
组织实践 活动 ,把各 门课程 的要求 和特 点贯穿 于实践教学 的过程 中 , 做到有 的放矢 , 以提高思政课 的教育实效 。
泽东思想 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 的课 程 ,是对 大学 生进行思 想政治教育 的主渠道 ,是帮助大学生 坚定理想信
念和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 、 人生观和价值 观 的重要途 径 。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引入实践教学有 利于提高理论教 学的针对 性、 实效性 , 激发学 生 的主动性 , 利于把 马克 思 主义世 界 有 观转化为思 维方法 , 提高 学生 分析 问题 和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有利于学 生形 成知 、 、 、 的统一 , 实践 中形 成 良好 的 情 意 行 在 道德 品质 。
学科 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于慧芳 ( 阳师 范学院 洛 马列部 , 河南 洛阳 4 10) 7 0 2
摘
要: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育改革 的不断深入 . 实践课教 学在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 育教 学 中的地位和作 用越 来
越 突 出, 因此有必要探 讨 实践课教 学模式 构建 的原 则。 高校要在 遵循原 则 的基础 上通过 课 内实践与课 外 实践相 结合 、 师 教
服务社会 。近年来 , ” 随着思想政 治理论课 新方案 的实施 , 高 校思政课教 师都在围绕“ 如何 进一步贯 彻实施新方 案 、 增强
新课程实效性 ” 推进教学改革 。 随着高校 思政课教 育改革 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课程,对于广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需要进行创新与实践,以提升教学效果。
本文将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创新与实践措施。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讲为主,缺乏互动和参与。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尝试引入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扩大思维视野。
案例教学可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互相学习和帮助,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思想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创新教学内容。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多为理论知识的传授,内容晦涩难懂、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引入生动的案例和实际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热点,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思考和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
可以增加实践活动和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实践项目,亲身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增强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创新评价方式。
传统的思政课评价方式多为笔试和论文写作,评价机制单一,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政治理论的掌握程度。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口头答辩、小组讨论、实践报告、思政课作品创作等。
口头答辩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展示,提升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小组讨论可以检验学生在团队合作和交流方面的能力。
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
论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 学创新体系 的构建
李亚州 1
( 安徽财经大学学工部,安徽蚌埠 ,23 0 ) 3 00
摘 要: 我国的高等教 育 已 步由精 英教育 向大众教育转移。 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高低 关系着人 才培养质 量的好坏 。 随着 新时期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 、任务、内 、渠道 和对 象的变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 适应新的变化和要 容 求,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学的创新体 系,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 课在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 中的主渠道作用 , 新时 是 期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关键 词:和谐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发展 ;教 学创新
de e o v l pm e t t a hi nn a on n ; e c ng i ov t . i
On Co s r c i n o n v t eTe c i g S s e f rI o o i a nd P H c l r iu u Fo g e u a i n n t u t f n o a i a h n y t m o I v o de l g c l a o t a i Cu r c l m rHi h rEd c t o
收稿 日期 :2 0 。52 0 90 .7
作 者简介 :李亚 州 (90 ) 18一 ,安徽蚌埠人 ,20年毕业于安徽财经 大学计算机 科学与技 术专业,助教 。 04
思想政 治理论课是对 大学生系统地进行 马克 思主义理
论 和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主 渠 道 。随着 新 时期 高校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内外 环 境 的变 化 ,构建 高校 思想 政 治理 论 课 教 学 的创 新体系 ,是新时期高校 思想政 治教育 的重大而紧迫 的课题 。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事的“ 工具人” 。 所以, 高 职 大 学 生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在 人 才 培 养 上
能 够起 到非 常关 键 的作 用 . 秉承“ 德技共举 、 知行 合 一 ” 的 全 面
教 育 理 念 ,德 育 是 高 职 大 学 生 思想 政 治 教 育 环 节 极 为 重 要 的
内容 。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学 的 双赢 。 根 据 学 校 自身 的 教 学 安排 .应 该 每 个 学 期 定 期组 织学 生
伴 随 着 社 会 经 济 的发 展 , 人 才 市 场 竞 争 日趋 激 烈 , 并 呈 现 出多 元 化 的趋 势 。尤 其 是 对 于 高 级 人 才 的需 求 量 不 断 上 升 。 高等职业教育不 同于中等职业教育 , 同时 与 高 等教 育 之 间 同 样 存 在 巨大 的差 异 。 从 人 才 培 养 的模 式 来 看 ,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具有 “ 产 学研 ” 模式 、 订单模式 、 就 业 导 向模 式 等 。这 与高 等 教 育 以学 科 为 中 心 的 教 育 模 式 无 疑存 在 一 定 的 优 越 性 , 这 样 的 育 人模 式 能 够 能 够 有 效 的提 升 学 生 的 实 践 能 力 , 彰 显 出 结 合 实践 教 学 模 式 , 来 带 动 专 业 课 程
教 学 改 革 和 建设 。 在 当前 人 才 市 场竞 争 越 来 越 激 烈 的 背 景 下 , 高 职 院校 在 育 人 的 过 程 中应 该 注 重 实 现 教 学 过 程 的实 践 性 、 开 放 性 以及 职 业 性 。 在 开展 高 职 思 想 政 治 理 论课 实践 教 学 的
二、 “ 三 位 一体 ” 实 践教 学模 式 的 内容 和 做 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构建
关 键 词 :高校 思 想 政 治理 论 课 ;主 体 性 教 学 模 式 ;教 学 改 革
中 图 分 类 号 :G6 2 4 文 献 标码 :A 文 章编 号 : l 7 6 2—9 4 ( 0 0 0 —0 0 ~0 08 21) 3 17 4
模式 。基 于对 科学 发展 观 内涵 的领 会及 对 思想政பைடு நூலகம்治
马克 思关 于人 的本 质 的经 典性 论述 ,揭示 出现 实 社 会 中 的人 是 作 为 “ 存 在 物 ”和 “ 会存 在 类 社
物” 的统一 体 。一 方 面 ,“ 人是类 存 在物 ” ,通过 劳
动这种 “ 生 活” 体现 出 “ 的类 特性 ” 一 _ 自 类 人 - -“ 由的有 意识 的 活动 ” 使 自己的生命 活动本 身 变成 ,“ 自己意志 的 和 自己意 识 的对 象 。 _ "自由 自觉 的 ”l 主体 意识是 个人 作 为人 类 一 员的 “ 类本 质 ” 。可这 种
人 的 “ 实本 质 ”具 有社 会 历史 性 、发展性 .在很 现
大程 度 上取决 于 所处 社会 的生产 力水 平和社 会发展 状况 ,他 们受 着 自己的 生产 力 的一定 发展 以及与这 “ 种发 展相 适应 的交往 ( 直到 它的最 遥 远的形 式 )的 制约 。L3由此可知 , 的 主体性 虽是 人之 为人的本 ”2。 ] 人 质属 性 ,但这 种本 质 力 量的展 现 不得 受 制 - 个体 J = 的人 所处 的社 会 现实 ,人 的 生成 与发展 也 因之分 为 “ 的依赖 关 系” 以 “ 的依 赖性 为 基础 的人的独 人 、 物
思政课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思政课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如何设计好思政课教学,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思政课教学设计应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思政课的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思政课教学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辩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再次,思政课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心理疏导、情感沟通等方式,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和良好情感品质。
最后,思政课教学设计要注重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相关培训、研讨会等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思政课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时代气息。
总之,思政课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深入思考这些问题,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思政课的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的多元建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的多元建构【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的多元建构。
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首先进行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的理论探讨,然后对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多元建构原则在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中的运用和对其影响。
提出了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多元建构的策略。
结论部分总结了多元建构的重要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多元建构、理论探讨、现状分析、影响、策略、重要意义、未来研究、思政课、教学路径。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的重要课程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变革。
面对新形势下的教学挑战,如何更好地实践教学路径,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研究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社会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通过多元建构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路径需要更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探索,以适应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
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的多元建构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研究背景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研究的方向和目标,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1.2 研究意义多元建构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和资源,让学生能够在更加自主和灵活的环境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中,多元建构原则的运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
问 题 , 教 师 的指 导 下 让 学 生 主 动 地探 究 问题 , 在 在探 究 问题 的过
程 中澄 清 认 识 、 习理 论 , 提 高觉 悟 、 长 才 干 。例 如 , 者在 学 并 增 笔
讲 授 毛 泽 东 思 想 、l , 理 论 和 三 个 代 表 重 要思 想 课 程 时 , 教 xd平  ̄ 在 学实践 中, 曾设 置 这 样 一 个 实践 教 学 环 节 : 合 刚 刚 通 过 的《 结 中 共 中央 关 于 推 进 农 村 改 革 发展 若 干重 大 问题 的决 定 》 把 社会 主 , 义 改造 和社 会 主 义 改 革 有 关 内 容合 并 , 导 学 生 思考 : 新 民 主 引 从 主 义革 命 时 期 的土 地 革 命 到社 会 主 义 改 造 , 到 今 天 的社 会 主 再
让 大 学 生 在 实践 中增 强 社 会 责 任 感 和 伦 理 道 德 观 的基 本条 件或 重 要 途 径 联 系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的 特 点 和 实 践 教 学 的 目标 指
文 章 编 号 : N 3 0 7 F 20 )O lO 2 C 4 —1 2 / ( 0 9 l — 8 —O 作 者 : 南工 程 学 院 ; 南 , 潭 , 1 0 S 湖 湖 湘 4 10
学步骤 : 设问题情境( 观 、 创 参 案例 、 务 ) 一 驱 动 探 究 ( 立 思 任 一 独
考 、 作 探 究 ) 一 获 得 体 验 ( 识 性 、 感性 、 作 性 ) 合 一 认 情 操 一
经验~
交 流 梳 理 整 合 。 即 现 实 出 发 , 大 学 生 的 生 活 经 验 密 切 与
中 图 分 类号 : 7 文 献 标 识码 i G4 A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及其体系构建
目标与原则
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思想政治理论指导 实践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 任感和综合素质。
原则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与 反思、全员参与和全面覆盖。
内容与形式
内容
包括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 、科技创新等形式,涵盖政治、经济 、文化等多个领域。
形式
采用校内实践、校外实践、假期实践 等多种形式,结合课程安排和学生特 点进行合理规划。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 学及其体系构建
汇报人: 2023-12-27
目录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的概述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的类型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体系的构建
目录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的问题与对策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的评估与反馈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的案例分析
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过于 理论化,未能与现实生活、社会热点紧密 结合,导致学生缺乏兴趣和参与度。
一些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缺乏互 动和实践环节,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思考能力。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评价机制不完善
部分高校由于资金、场地等限制,难以提 供充足的实践教学资源,如实地考察、社 会实践等,影响了教学效果。
当前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较为单一,过于注 重形式和数量,而忽视了生的实际收获 和教学质量。
对策建议
加强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教师应关注时事和社会热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结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 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思政课”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格 这 一 总 目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活 动 发 挥学 生 主体作 用 , 组 织学 生 自我 学 习 、 自我 教育 . 主要 解决 学 生学 习 能力 和方 法 培养 、 团 队合作 学习、 研 究性 学 习等 问题 。三是 案例 教学 。把教 师 主 导 作 用与 学生 主体 作 用结 合起 来 .以典 型案 例 为 载 体, 师 生互 动 开 展 案 例分 析 , 深 化 学 生 的思 想 认 识 。 主要 解 决理论 实 证 问题 。 四是 社会 实践 。 借 助于 学生
强 课程 建设 、提 高教 学工 作科 学化 水平 的前 提 和基
且 对授 课 计划 、 教 学设 计 、 教学 组 织 、 教 学 评 价 等方
面均要 求把 实践 教学 落到 实处 .实 现 了理论 教 学 与
实 践教 学统一 于 同一教 学过程 中
如 何 正确 认 识 理 论教 学 与 实 践教 学 的关 系 . 既
概论 ” ( 以下称 “ 概论 ” ) 课 程 为例 , 探 讨 理实 一体 化课
学之外 。二是 重视 理论 教学 . 轻视 实 践教 学 , 把实 践
教学 当成 思想 政治 理论 课 教学可 有 可无 的点 缀 三
是理 论教 学与 实践 教学 各行 其是 。 成为“ 两张 皮 ” . 把
分 成 四个 学 习单 元 , 具体为 : 一是 理论 教 学 。发 挥 教 师 主导 作 用 , 进 行 理 论 知识 传 授 、 解 惑 和教 育 , 主要 解 决理 论 重点 难点 和思 想 认识 问题 二 是 主题 教学
握合理 的方法 和经验 四是 养成积极 健康科学 的生活 方式 。前三个 分 目标 是前 奏 , 教学 活动 首先 围绕 这三 个 目标 展开 。在此 基础上 . 把三方 面成果 统一 于具体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方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课程,其教学设计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思想觉悟。
同时,还应通过课程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如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二、教学内容1. 党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讲授党的历史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党的光辉历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引导他们理解核心价值观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意义。
3. 中国梦:介绍中国梦的内涵与实现路径,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4. 伦理道德: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观念为基础,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5. 法治与公民素质:通过介绍法治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意义,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良好的公民素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通过讲授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的解决。
2.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内外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实地考察和调研: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使他们亲身感受社会实践,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方式1. 个人学习表现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考察学生的积极参与、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
2. 书面作业评价: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面作业,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课程项目评价:组织学生进行课程项目,通过对学生的项目成果进行评价,考察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2019年精选文档
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过程中有机遇也有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和常见形式。
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其实效性受到了质疑与挑战,实质上就是理论无法有效地转化为实践。
充分的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软肋。
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作用,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制,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主要探讨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知行合一”的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国古代社会虽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但是教育几乎等同于道德教育,它不仅包含有丰富的内容,而且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总结起来就是,在教育目标上,注重“修身为本”,强调培养具有理想人格的“圣贤”、“君子”;在教育方法上,注重教化与修身的统一。
“知行合一”思想就是古代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
中国古代思想家、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时,首次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
“知行合一”是认识和实践、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之关系范畴。
“知”指人的道德意识或者思想意念,“行”指人的道德践履或者实际行动。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特指道德的“知行合一”,包括以下两层意思:一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即知行不分。
他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思想,强调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互为表里,不可分离。
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
二是“以知为行,知决定行”。
认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①,即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方面,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通过分析性论述结构,举例具体操作方法,循序推理论点,给出实践导向结论,进一步阐释问题,并提供深入相关信息和扩展内容。
首先,思辨能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我们应该通过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培养对问题深入思考的能力,引导他们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深入的讨论。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听取不同的观点,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并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其次,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
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鼓励他们参加学术研讨会和社团活动,提高他们的学术研究与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设置一些个别学习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创新意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并提供机会让他们将创新思想应用于实践中。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些创新性的项目,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上述的具体操作方法,我们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然而,只有将这些方法融入到实践中,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标。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实践导向,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讨论时,可以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通过实际操作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 齐齐哈 尔大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体育 学院, 黑龙 江 齐齐哈 尔 1 10 ) 6 0 6
[ 关键 词] 思想政 治理 论课 ; 实践教 学模 式 ; 构建
[ 摘
要] 思想政 治理论课在 高等教育教 学体 系中 占有重要 的地位 , 对 大学生进行 思想政 治教 育 , 时也是 是 同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体 系, 强 社会 主 义 意识 形 态 的吸 引 力和 凝 聚 力 的 主 渠道 和 主 阵地 , 增 而在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学 中构 建 实践 教 学 模 式 既是 提 高 高等 教 育质 量 又是 更 新 教 育 观 念 , 化 教 学 内容 方 式 , 高 学 生 的 综 合 素 深 提
全 面 发 展 为 目的 的全 新 教 学 观 和 教 学 形 式 。因 此 , 既 可 以 它 体现在课 堂教学之 中 , 又可以更多地体现在课 堂教学之外 。
悄 ” 限制了学生 的全 面发展 和全体学生 的发展 。这 种以点 , 代面 的现象远没有达到思想 政治理论 课教学 的基本 目的与
二 、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实 践 教 学 模 式 的 内涵 及 目标 思
一
、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实践 教 学存 在 的不 足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 课实践 教学活动在 培养人 才方 面的意义和作用有 目共睹 。但是 , 相对于其在高等教育 中应
该 承担 的责任和应该发挥的作用而言 , 它还远未达到应有 的 广度和深度 。其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
( ) 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的基本 内涵 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实践教学 是指 围绕思想政 治理论 教 育教学的 目的而开展的 、 学生亲 身参与 和体 验 的实 践活动 。 它既包括为认 识探 索掌握理 论和规 律而开展 的研 究探 索等 必要 的验证性实践 , 又包括为解 决实际的社会 问题提高创新 能力而开展的综合性 、 设计 性 、 究性 、 研 探索 性社会 实践 , 还 包括以了解社会 和国情 、 了解 地方经 济状况 , 提高 全面素质 为宗 旨的体验性社会实践 。以激励学生们主动参 与、 主动 思考 、 主动探索 、 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 , 以促进学生整体 素质
问题导向式专题化思政课案例教学模式的构建
问题导向式专题化思政课案例教学模式的构建导言问题导向式专题化思政课案例教学模式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注重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化为主线,以案例为依托,引导学生在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1. 问题导向:问题导向是指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和解决问题。
问题导向式专题化思政课案例教学模式注重从问题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专题化:专题化是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专题化,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集中的思政课教学。
教学内容围绕特定专题进行剖析,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专题有深入的了解。
3.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指以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思政课案例教学注重以真实的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1. 问题导向性原则: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问题。
教师要善于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专题化原则:以专题化为主线,围绕特定的专题展开教学。
教师需要熟悉各种专题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对专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4. 实践性原则:强调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和实践性。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来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5. 学生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
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6. 多样性原则: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分组探究、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模式与实践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模式与实践探索随着大学思政课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使思政课堂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由原来的传授知识者变为引导者和协助者。
教师应该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地位,将教学内容和方法调整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的范围内,以便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其次,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模式需要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实现。
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演讲比赛等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和讨论中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再次,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模式需要重视人文关怀。
学生在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困惑。
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状态,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最后,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创新。
传统的思政课程评价方式往往是基于考试成绩,缺少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如写作、演讲、社会实践等,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模式是大学思政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师需要从自身出发,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实践,不断地探索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这样,才能让大学思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的场所,使学生在这里感受到思想启迪和精神滋养,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化 的理 论成果 , 了解 国史 、 国情 , 并能够利 用马列 主 义、 毛泽 东思想与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理论 等为指导去 观察与分析社会 。 第二 , 情感 目标 。 通过多种情知教学手段 , 深入学 生 的思想 与情感领 域 , 强 化学 生 的情 感体 验 , 形 成情 感共 鸣 , 增 强学生 的理论认 同感 , 潜 移 默化地影 响受 教 育者 , 从 而帮助 塑造学 生 的世界 观 、 人 生观 与价值 观, 将理论 内化为大学生 的思想 政治素质。 第三 , 实践 目标 。思想政治 理论 课情知教 学模式 成功 与否 的最终标 准应 在于是 否能 够通 过学生 政治 认识 的提高 与思想 道德 素质 的养成 而作用 于他 们 的 实践活动 。 这一 目标 的衡量既应该包含短期 内对学生 在校 日常行 为的考察 , 也应该包 含长期 内对体 现人格 素质与社会公共道德情况 的社会行为 的考察 。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情知教 学模式 的过程 在情知教学 理论框架 中 , 教学 的基 本环节包 括情 知并进 、 情知 互动与 情知交 融三个 环 节 , 它 们循 环往 复、 逐步深化 。 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内容与特点 , 大 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情知教学模式过程构设如下 。 1 . 激活认知与调动情意 的情知并进环 节。在 教学 活动之初 , 一方 面激 活学生 的认 知 , 通 过复 习等方 式 唤醒学生 的认知 结构 , 例如对之前所 学政治理论课 基 础 知识与其他相关课 程知识 的简单 回顾 ; 另一方 面调 动 学生 的情意 , 通过具 体教 学手段 , 激 发学 生学 习新 知识 的积极性 。 采用 案例法 、 情境 法或实践法 , 运 用多 种 现代教学手段 , 感染 学生 的情绪 , 激发 学生热情 , 营 造 热烈的课堂气 氛。情 与知 同时并进 , 使学生做好 情 与知互动及交融 的准备 , 为下一 步的教 学创造 出 良好
一
、
论依 据
思想 政治 理论课情 知教 学模 式 的理论依 据基 于 现代 心理学与教育学 的相关探索成果 。 现代 心理学和 教育学探索认知与情感 内在结构 的研究 由来 已久 。 美 国教育心理学家B . s . 布卢姆认 为教学 目标包括认 知 、 情感 和动作技 能三个 领域 , 其 中情感 目标的实现对 认 知 目标 的实现有很 大的促进作用 ,情感之 中的动机 、 内驱 力和情绪是 引起 掌握认知行为 的因素 , 认知 目标 的实 现又是 情感 目标实现的手段 。 中国教育 家冷冉 提 出的情知教学理论 , 将认 知因素和情感 因素辩证统 一 起来 开展教学 ,主张认 知 目标与情性 目标 的统一 , 强 调学 生的认 知心理 活动号 隋性心理活动和谐和共进 。 这些 理论都强调 了认知 与情感不可分 离的关 系 , 但就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应用而言 , 情感 的 内容 与 载体 , 情感 与认知 的促进 与融合等具体过程 都需要 深
武汉
4 3 0 0 7 4 )
摘要 : 探 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 育模 式是 增强课 程 实效性与操作性 的必然选择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情知教学模式以认 知、 情感和 实践为 目标 , 以情知并进 、 情知互动与情知 交融为基本 环节 , 以过程 的动态性、 主
体 的 综 合 化 和 方 法 的 融合 性 为特 点 , 以 内容 的 多维 度 、 主体 的 多元 性 和 方 式 的 多样 性 开展 评 价 。
关键词 : 思想政 治理论课 ; 情知教 学模 式; 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 : G6 4 2 .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5 ) 4 8 — 0 0 2 9 — 0 2
高 校思想 理论政 治课 是对 大学 生进行 系统 的思 想政治教育 的主渠道和 主阵地 , 也是传播 马克思主义 理论 的重要途 径与推进马克 思主义 中国化 、 时代化与 大众化 的重要平 台。目前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 新教学模式 的探讨偏重于理论探究 , 具有较 强操作性 与推广价值 的成果较少 。 本文通过构建大学生思想政 治理论课情知 教学模式 , 力 图为提高思想政 治理论课 实效性与针对性做 出新 的探索 。 大学 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情知 教学模式 的理论 依据与教学 目标 ( 一 )大学生思想 政治理论课情 知教学模式 的理
基金项 目: 中 国地质大学( 武汉 ) 教学研究立项项 目( 2 0 1 2 A 3 1 )
作者简介 : 陈炜( 1 9 7 7 一 ) , 女( 汉族 ) , 内蒙古化德人 ,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马克思主义学 院副教授 , 博士 , 研究方 向 : 科技哲学 , 马克思主义 理论 ; 郭关玉( 1 9 7 4 一 ) , 女( 土家族 ) , 湖北五峰人 ,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 马克思 主义学 院副教授 , 博士 , 研究方 向: 国际关系 。
教 育教 学论 坛
D ec . 2O1 5 N 0. 48
笪 璺塑
E DU CA TI ON TE A CHI NG F OR UM
【 思想政治】
大学 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情 知教学模 式 的构建
陈 炜, 郭关 玉
( 中国地质 大学 ( 武汉 ) 马克思主义学 院 , 湖北
的情 知背景。
( 二 )大 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情知教学模 式 的教 学 目标 第一 , 认知 目标 。 通过情知教学模式 的展开 , 使学 生从整体上 把握马克思 主义 , 系统掌握马克 思主义 中
2 . 以知启情与 以情促知 的情知互动环节 。这一 环 节促成 情知逐步深入 的互动 。一方 面以知启情 , 在 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