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导学案doc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教学设计
奇巧,布局合理。
建成科学,分配合理。
实现了引水以灌田,分水以减灾的效果都江堰 ,至今发挥灌溉和防洪巨大作用,它的奥秘在什么地方?
生分组讨论
都江堰化水害为水利, 使成都化为沃野人称为天府之国.经历两千多年的巨变,仍然发挥巨大作用.是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时间最久的水利工程为什么这样说?
生.
师:一些文人墨客也写下诗篇感叹都江堰的巧妙。
今天我带来了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都江堰的一小段请同学来读一下
生
二神奇的编钟
师:你知道哪些民族乐器?
生:各抒己见
师:让我们来聆听两千年前古人留下的声音___编钟。
编钟神奇在什么地方
生看书回答问题
师你认为代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智慧的成就有哪些
生长城都江堰故宫颐和园秦始皇兵马俑等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先秦时期中华民族的非凡成就——都江堰与编钟。
这些成就是祖先们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智慧的积累,创造力的表现。
他们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这些古代文明永远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和自豪,也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要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贡献我们的智慧与创造。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本课所学知识,概括该工程的作用。
2.1999年9月,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总部,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奏出的中国古典音乐,音乐优美、和谐动听,以至于在座的1500多名听众如痴如醉,迟迟不愿离去。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能判断出该套编钟铸造于何时呢?
(二)基础知识点:
1.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者:战国时秦国蜀郡太守父子。
(2)组成:都江堰由、、等部分组成。
(3)作用:。
(4)意义:
2.神奇的编钟
(1)编钟的用途:是(朝代)贵族在祭祀、宴会时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
(2)编钟的构成:几件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铜钟组合成一套。
(3)代表:湖北随州出土的。
(2)该套编钟出土于何地?
(3)该套编钟的出土说明了什么?
二、交流;三、总结。
链接:2000年,都江堰与青城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链接: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称为沃野,人称“天府之国”。
(4)意义:编钟的出土,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
(三)跟踪练习:
1.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该水利工程修筑于()
A.春秋时期秦国B.春秋时期楚国
C.战国时期秦国D.战国时期楚国
师生学习案班级姓名
年级:七学科:历史总课时:11分课时:11时间:10.11
课题: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课型:自学讨论
学习目标:1.说出都江堰修建的时期、位置和功能;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设计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武夷山市兴田中学赵良兴一、教材分析《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题: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社会的大变革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与文化的繁荣,都江堰也编钟都体现了先民的智慧也创造。
展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巨大成就,并形成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本课的重点: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大型编钟;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力、勇气和对美的追求。
本课的难点:了解都江堰的结构与动作,引发学生对宝贵历史财富的认同感和由衷的自豪感。
本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本课是七上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的文化史部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题材。
二、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刚接触历史学科,缺乏感性认识,但对一切事物有一定的兴趣,借助于这点,对学生进行三维目标的培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并借助教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能陈述修建都江堰的原因、修建的时间和位置以及编钟出土的地点,以加强时空感。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在水利工程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李冰父子,是中国古代先民聪明和创造的典范。
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构及作用,初步把握识别历史舆图的基本技能,进步空间想像力。
由课文内容及提供的资料,了解编钟的由来和音区的构成,进步阅读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学会自主学习;运用学习小组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习体会,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通过制作都江堰、编钟及修堰的竹笼等模型以及互评活动,使学生既锻炼动手能力,又进步鉴赏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都江堰与长城的讨论,提醒学生留意知识的联系与比较,逐渐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评价事物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知先秦时期我国人民就显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高度的聪明,感受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设计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材分析〗•教材地位:本节课的主题是先秦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伟大的创造力。
教学内容是文化史部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题材,课堂内容来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广泛收集课外资料,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灵活地运用教材。
·教学重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灌溉作用。
·教学难点:都江堰的工程结构及运作。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课文内容,了解并能陈述修建都江堰的原因及修建的时间,所建位置以及编钟出土的地区,加强时空感。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知道在水利工程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李冰父子,是中国古代先民智慧和创造的典范。
依据课文内容及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工程结构及作用,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想像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正确引导,尽可能让学生在自己参与的活动中自主学习,让学生多讲多做,动脑动手,学会主动探究问题、感知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知先秦时期我国人民就显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智慧,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情感;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从而理解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提高热爱自然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多媒体先展示本课题目“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提出问题:你所知道的中国智慧的先民有哪些伟大的创造?(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土与水是农业的基础和命脉。
冶炼技术的进步,给兴修水利提供了比较锋利的铁工具,能够大规模地挖掘泥土,开凿山石,所以水利灌溉事业得以迅速的发展。
都江堰的修建代表了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在水利方面的最高成就。
下面让我们共同探讨学习本课的内容。
·中国的江河很多,自然条件各异,自古以来洪水一直困扰着人类。
七年级历史上: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导名师精编学案北师大版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 编号:________主备人:黄店镇中学何晓刚 参与人:冉固镇中学张于明【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理位置、修建者、作用.2.知道编钟及其意义。
【预习检测】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54-55页“造福千秋的都江堰”一目的内容,回答下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56页“神奇的编钟”一目的内容,回答2-3题:2.什么是编钟?你知道怎样演奏它吗?3. 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是什么地方出土的?编钟的出土有什么意义?【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1.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的汶川、都江堰市等地区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这次地震最棒的!中,后人为都江堰修的二王庙已经坍塌,但历经2000多年的都江堰,却经受住了大地震考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根据所学知识,想一想:都江堰为什么会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 学习小组疑点、难点:【归纳整理】请你来编写本课的内容提纲:【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一)选择题1.育人中学为迎接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举办了古代文化知识竞赛,其中有一道题是“我国闻名世界的古代防洪灌溉工程是什么?”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是( )A .都江堰B .赵州桥C .通济渠D .永济渠2.都江堰位于今天的 ( )A .广东省B .广西省C .四川省D .陕西省3.都江堰的作用是( )A .防洪排水B .防洪蓄水C .防洪灌溉D .4.“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这句话赞美的是( )A.李白B.李耳C.李斯D.李冰5. 最能代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的是:()A.编钟B.铜钟C.七孔骨笛 D.陶埙6.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出土的地点是()A.湖南 B.安徽 C.湖北 D.陕西7.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由几件铜钟组合而成 B.是一种用来计时的工具C.音域宽广浑厚 D.表明我国古代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二)识图题右图是战国时期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示意图:①这个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它是由谁主持修建的?②该项水利工程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主要有哪两大功能③你认为这项工程的修建有什么意义?。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设计教案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西岗34中杜静所属学科或领域:历史1、适于的学段/年级:七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题是: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社会的大变革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与文化繁荣,都江堰与编钟都体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展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巨大成就,并形成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本课的重点: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大型编钟;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力、勇气和对美的追求。
本课的难点:了解都江堰的结构与运作;引发学生对宝贵历史财富的认同感和由衷的自豪感。
本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本课是七上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的文化史部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题材。
二、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刚接触历史学科,缺乏感性认识,但对一切事物有一定的兴趣,我借助于这点,对学生进行三维目标的培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并借助教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了解都江堰修建的原因,时间、所建位置和它的泄洪、灌溉功效以及编钟出土的地区,加强时空感,知道冰父子在水利工程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和创造的典范;依据书上示意图了解都江堰设计的科学性,体会先民创造与智慧;过程与方法:设计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并加以讲解,选出最佳设计小组,教师讲述都江堰设计的科学性,学生介绍所了解的编钟,画都江堰示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先秦时期我国人民显示的巨大创造力和智慧,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情感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从而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提高热爱自然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本节课中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是平等、交流与互动的关系。
改变以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教学方式,教师也可以作聆听者,接受学习者,学生通过学习资源也可以成为授业者。
计划采用的教学方法:互动式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的智力生活的背景,也就是创造一个充满探索精神和自由表现的学习情境。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设计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设计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课程标准〗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教学理念〗以素质教育为指导,运用正确的观点和理念。
依据《标准》提出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
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提倡教学形式的生动活泼和别具一格。
注重知识的联系与比较。
利用教学内容发掘思想情感教育的内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能陈述修建都江堰的原因、修建的时间和位置以及编钟出土的地点,以加强时空感。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在水利工程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李冰父子,是中国古代先民智慧和创造的典范。
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构及作用,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想像力。
由课文内容及提供的资料,了解编钟的由来和音区的构成,提高阅读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学会自主学习;运用学习小组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习体会,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通过制作都江堰、编钟及修堰的竹笼、杩槎等模型以及互评活动,使学生既锻炼动手能力,又提高鉴赏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都江堰与长城的讨论,提醒学生注意知识的联系与比较,逐渐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评价事物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知先秦时期我国人民就显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高度的智慧,感受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从而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提高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
了解今天大江截流的方法借鉴了李冰在江中作堰的方法,也从李冰的工程维修制度中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灌溉作用和编钟的构成。
难点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
导入新课:..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时期,社会的大变革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的空前繁荣,与此同时在科技与艺术领域也出现了辉煌灿烂的成就.让我们走进11课来感受先民的智慧与创造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今年刚一入春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百年一遇的干旱,而进入夏秋季节全国各地又出现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从古至今防洪抗旱是政府工作的首要工作,因此修建了许多的水利工程,你知道我国有修建了哪些重大水利工程吗?生:三峡南水北调葛洲坝小浪底等师: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战国,我们的先民已经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化水害为水利,使人们安居乐业.你知道这个水利工程的名字吗?让我们共同走进都江堰师:都江堰在现在哪个省份?生:四川师"你对都江堰还了解多少?那位同学从修建者位置那国的说一说生秦国李冰父子岷江师:秦国为什么要建都江堰?出示示意图岷江是长江上游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的高原地区,每年春夏山洪江水奔腾而下,流经成都平原时,河道变窄,地势问题,冲毁堤坝到处一片汪洋.而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阻碍了江水东流,东部的成都平原应没有水而干旱,造成西涝东旱,.如何化水害为水利?同学们来当一次小心水利工程师帮助战国的人们来解决这一难题。
北师大版七上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word教案1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课程标准〗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教学理念〗以素质教育为指导,运用正确的观点和理念。
依据《标准》提出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
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提倡教学形式的生动活泼和别具一格。
注重知识的联系与比较。
利用教学内容发掘思想情感教育的内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能陈述修建都江堰的原因、修建的时间和位置以及编钟出土的地点,以加强时空感。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在水利工程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李冰父子,是中国古代先民智慧和创造的典范。
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构及作用,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想像力。
由课文内容及提供的资料,了解编钟的由来和音区的构成,提高阅读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学会自主学习;运用学习小组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习体会,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通过制作都江堰、编钟及修堰的竹笼、杩槎等模型以及互评活动,使学生既锻炼动手能力,又提高鉴赏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都江堰与长城的讨论,提醒学生注意知识的联系与比较,逐渐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评价事物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知先秦时期我国人民就显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高度的智慧,感受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从而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提高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
了解今天大江截流的方法借鉴了李冰在江中作堰的方法,也从李冰的工程维修制度中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灌溉作用和编钟的构成。
难点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
导入新课:..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时期,社会的大变革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的空前繁荣,与此同时在科技与艺术领域也出现了辉煌灿烂的成就.让我们走进11课来感受先民的智慧与创造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今年刚一入春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百年一遇的干旱,而进入夏秋季节全国各地又出现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从古至今防洪抗旱是政府工作的首要工作,因此修建了许多的水利工程,你知道我国有修建了哪些重大水利工程吗?生:三峡南水北调葛洲坝小浪底等师: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战国,我们的先民已经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化水害为水利,使人们安居乐业.你知道这个水利工程的名字吗?让我们共同走进都江堰师:都江堰在现在哪个省份?生:四川师"你对都江堰还了解多少?那位同学从修建者位置那国的说一说生秦国李冰父子岷江师:秦国为什么要建都江堰?出示示意图岷江是长江上游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的高原地区,每年春夏山洪江水奔腾而下,流经成都平原时,河道变窄,地势问题,冲毁堤坝到处一片汪洋.而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阻碍了江水东流,东部的成都平原应没有水而干旱,造成西涝东旱,.如何化水害为水利?同学们来当一次小心水利工程师帮助战国的人们来解决这一难题。
优品课件之初一历史上册《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导学案北师大版
初一历史上册《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导学案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上册《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导学案北师大版【学习目标】1、学习目标: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理位置、修建者、作用;知道编钟的时间、地点及其意义;通过都江堰和编钟去感悟先民的智慧和创造。
2、学习重点: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大型编钟。
3、学习难点:了解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
【课前预习】修建时间:___________时期地点:__________流域(今四川省都江堰市)修建者:_______国________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请认真阅读课文第54-56页“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和“神奇的编钟”两目的内容,完成下列知识结构,并把相关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都江堰(一)(二)古代常把几件铜钟组合成套,它们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称为__________。
它是一种器。
【课堂探究】1、你认为在都江堰的设计中包含了先民的哪些智慧与创造?2、你的疑点、难点:【当堂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组织修建我国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人是()A.鲧 B.大禹 C.李冰父子 D.秦始皇2.以下世界文化遗产中,反映我国战国时期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是() A.布达拉宫 B.都江堰 C.莫高窟 D.秦始皇陵及兵马俑3.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兴建的下列工程中,具有同样性质的一项是()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4.都江堰的功能主要是()A.能防止长江的洪涝灾害 B.能防止黄河的洪涝灾害C.既能防洪、又有蓄水灌溉功能 D.只能蓄水,不能防洪3.如果我们来到位于岷江流域的都江堰,在进行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用来灌溉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的水源都要经过引入支流。
()A.分水鱼嘴 B.飞沙堰 C.宝瓶口 D.外江6.请根据右图判断这是我国古代的哪一种乐器()A.萧 B.编磬C.鼓 D.编钟二、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导学案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导学案课型:新授执笔:于艳娟审核:赵春红【目标导航】1、学习目标: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理位置、修建者、作用;知道编钟的时间、地点及其意义;通过都江堰和编钟去感悟先民的智慧和创造。
2、学习重点: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大型编钟。
3、学习难点:了解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
【课前预习】请认真阅读课文第54-56页“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和“神奇的编钟”两目的内容,完成下列知识结构,并把相关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一、神奇的编钟1.用途:是周朝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
2.演奏特点:以小槌或木棒敲打而鸣。
3.构成:把几件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铜钟组合成一套,称为编钟。
4.代表作: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
5.意义:表明了我国两千多年前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
二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时间战国时期位置2岷江流域修建人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3结构: 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作用既可灌溉,又可用于防洪,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人称"天府之国"历史地位4意义: 两千多年前的都江堰,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课堂探究】1应从哪些方面知道国宝编钟?2为什莫秀都江堰?3为什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4怎样把都江堰介绍给游客?还知道哪些知名的发明和创造?【知识归纳】都江堰修(1)时间及修建者(2)主体结构(3)意义编钟(1)作用(2)意义【当堂展示】都江堰示意图1名称2说出字母表示的名称3宝瓶口\粉砂岩的作用4如何评价这项水利工程?【达标测试】本科选择题共6个。
(七年级历史教案)《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案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都江堰修建的时期、地理位置、结构及泄洪、灌溉功效,了解李冰父子对中国水利工程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
2、理清铜钟与编钟的关系,了解编钟的构成,认识最早编钟的出土地点及它表明我国在战国时期高超的音乐水平。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都江堰示意图》解说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过程,增强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和学生通过电脑、书籍及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都江堰和编钟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在课堂上共享、展开讨论,增强对先民的智慧和创造的感性认识。
2、借助橡皮泥、沙土、小石子等材料,模拟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增强学生对都江堰结构和功能的感性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伟大的创造力和敢于向自然挑战的勇气,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都江堰功效的学习,认识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环境辩证统一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都江堰工程的结构和作用以及编钟的历史意义。
2、难点:理解都江堰的运作原理,让学生从中切身感受先民的聪明才智和伟大的创造力。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课件向学生展示XX.5.12四川大地震时有关都江堰的图片,然后向学生解说:战国时期作为我国封建社会逐步形成时期,不仅文化繁荣,科技也很发达,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和神奇的编钟最能见证这一时期在科技上的伟大成就,从而导入新课。
用大屏幕展现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本完成,然后逐一展开讨论,并进行竞赛,看谁能用最简洁、最概括的语言回答问题。
1、修建原因。
提出问题:“为什么修建都江堰?”“你知道‘堰’字的含义吗?”学生通过阅读楷体字和查字典都能轻松回答。
2、修建的基本情况。
提出问题:“都江堰是何时何国何人在何地修建什么性质的工程?”用谈话法解决这些问题,并展开小竞赛,比一比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把这个问题记忆得最准确。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案2 北师大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日期、位置,知道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是李冰父子。
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读图与识图的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想像力。
②知道编钟的由来,通过欣赏图片和音律,提高观察和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收集有关都江堰和编钟的文字、图片及音像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增强对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的感性认识。
②多媒体演示都江堰的运作,增强学生对水利工程学的兴趣和对先民智慧的认识。
③开展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敲击演奏的活动,认识到任何事物打破常规后都会有新的发现,增强探索、发掘、研究的兴趣,培养开放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知道先秦时期我国人民的巨大创造力,了解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②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强化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大型编钟;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力、勇气和对美的追求。
教学难点:了解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引发学生对宝贵的历史财富的认同感和由衷的自豪感。
教学方法:谈话法多媒体展示法教学过程:导入:(图片、时事导入法)展示一幅都江堰全景图,并结合“5、12”汶川大地震有关情况导入新课。
汶川地震造成都江堰大量房屋倒塌,千疮百孔,可建于2000多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经受住考验,屹立不倒,缔造出一个水利工程不倒的神话。
我们的先民拥有如此的智慧与创造力,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领略下他们高超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讲授新课: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天府之国”是成都平原的美称。
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气候温和。
发源于岷山南麓的岷江流经平原,四季绿水长流不息,孕育这里的丰富矿产。
但古代岷江却是一条给人类带来水患的河流。
(多媒体录像展示)岷江奔腾流泻,进入成都平原,江水陡落平川,流速顿减,泥沙沉积,河道淤塞,平原西南地区常常泛滥成灾,而东北却因玉垒山的阻隔得不到岷江水的灌溉造成干旱。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理位置和它的泄洪、灌溉功效,知道李冰父子在水利工程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
2、知道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地区,了解其演奏特色,认识到它表明了战国时期高超的音乐水平。
3、依据“都江堰示意图”和课本有关内容说说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过程,增强阅读能力,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想像力(二)过程与方法1、收集有关都江堰和编钟的文字、图片及音像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增强对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的感性认识。
2、摸拟都江堰的运作,增强学生对水利工程的兴趣和对先民智慧的认识。
3、开展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敲击演奏的活动,认识到任何事物打破常规后都会有新的发现,增强探索、发掘、研究的兴趣,培养开放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规模浩大的都江堰工程、美妙绝伦的编制音乐,无不体现了先秦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卓越的智慧、巨大的创造力、敢于向大自然挑战的勇气和精神以及对美的追求。
通过学习,加强对祖国文明源长、中华人民传统美德的认识,激发民族自豪感。
2、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社会价值,认识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环境辩证统一的关系,强化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都江堰的修建和战国编钟。
三、教学难点都江堰的设计原理。
四、教学方法以讨论、讲故事等学生活动为主。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并逐步确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这一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并立,战争不断。
各诸侯国为了称霸诸侯,兼并小国,往往通过变法等途径鼓励和发展社会经济,由此带来了社会经济的空前繁荣。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和中国音乐重宝编钟。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先秦时期我国先民创造的两大奇迹吧!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教师首先提问:位于我国西南部的四川省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美称,你知道这个美称叫什么吗?(天府之国)那么,四川为什么会被人们称为“天府之国”呢?现在我们就请第一小组的同学帮我们解开这个谜团吧!1、都江堰修建前的成都平原成都平原是由岷江和沱江冲击而成的,在这里,岷江从地势陡峻的群山中奔流而出。
历史: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一、课程标准:以都江堰、曾侯乙编钟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理位置和它的泄洪、灌溉功效,知道李冰父子在水利工程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
2.过程与方法视频展示都江堰的运作,增强学生对水利工程的兴趣和对先民智慧的认识。
欣赏编钟音乐,了解战国时期高超的音乐水平,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规模浩大的都江堰工程、美妙绝伦的编钟音乐,无不体现了先秦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卓越的智慧、巨大的创造力、敢于向自然挑战的勇气和精神以及对美的追求。
通过学习,加深对祖国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识,激发民族自豪感。
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社会价值,认识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环境辩证统一的关系,强化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都江堰和编钟。
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力、勇气和对美的追求。
2.难点:了解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引发学生对宝贵历史财富的认同感和由衷的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复习旧课:通过小测检查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
温故知新。
1.孔子是____的创始人。
思想家:主张:“____”“____”。
教育家:创办____。
记载孔子言论的著作是《____》。
2.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思想领域出现“____”局面,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
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的是____家。
强调刑罚的是____家。
主张“无为而治”的是____家。
新课授课:第一子目:造福千秋的都江堰环节一:学生齐声朗读课文第一段黑体字,完成导与练填空。
回答:1. 都江堰修建时间:战国时期2. 修建人物:李冰父子3. 修建地点:岷江流域环节二:教师展示都江堰开凿前后对比图,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概括都江堰修建原因。
环节三:“七嘴八舌”——学生活动。
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都江堰,游客提问回答。
通过学生的互问互答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导学案
主备人 李学梅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理位置、修建者、作用.
2.知道编钟及其意义。
【学习重点】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大型编钟。
【学习难点】了解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预习】
请认真阅读课文第54-56页“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和“神奇的编钟”两目的内容,完成下列知识结构,并把相关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预习检测】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54-55页“造福千秋的都江堰”一目的内容,回答下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56页“神奇的编钟”一目的内容,回答2-3题:
2.什么是编钟?你知道怎样演奏它吗?
3. 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是什么地方出土的?编钟的出土有什么意义?
【自主学习】
1、成都平原为什么称为“天府之国”?
2、“深淘滩,低作堰”六字诀是什么意思?
【合作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的汶川、都江
堰市等地区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这次地震中,后人为都江堰修的二王庙已经坍塌,但历经2000多年的都江堰,却经受住了大地震考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根据所学知识,
想一想:都江堰为什么会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最棒的! 地震造成二王庙古建筑群中的九成建筑垮塌
2、你认为在都江堰的设计中包含了先民的哪些智慧与创造?
【达标检测】(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一)选择题
1.育人中学为迎接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举办了古代文化知识竞赛,其中有一道题是“我国闻名世界的古代防洪灌溉工程是什么?”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是( )
A .都江堰
B .赵州桥
C .通济渠
D .永济渠
2.都江堰位于今天的 ( ) A .广东省 B .广西省 C .四川省 D .陕西省 3.都江堰的作用是( )
A .防洪排水
B .防洪蓄水 .
C .防洪灌溉 .
D .
4.“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这句话赞美的是(
)
A.李白
B.李耳
C.李斯
D.李冰
5. A .编钟 B .铜钟 C .七孔骨笛 D .陶埙
6.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出土的地点是( )
A .湖南
B .安徽
C .湖北
D .陕西
7.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由几件铜钟组合而成
B .是一种用来计时的工具
C .音域宽广浑厚
D .表明我国古代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
(二)识图题
右图是战国时期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示意图:
①这个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它是由谁主持修建
的?
②该项水利工程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主要有哪两大
功能?
③你认为这项工程的修建有什么意义?
【布置作业】请你来编写本课的内容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