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工作推进现代农业县建设的意见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全文)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2013年,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民生有新的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全文如下:2013年,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民生有新的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增多。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更为紧迫,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对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提出了亟待破解的课题。
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要鼓励探索创新,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尊重农民群众实践创造;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要城乡统筹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要始终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立足国情农情,顺应时代要求,坚持家庭经营为基础与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传统精耕细作与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相辅相成,实现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加强政府支持保护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功能互补。
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
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为了深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部署,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不断开创我区乡村振兴的新局面,现就农业农村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规划可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组织坚强、城乡和谐”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改革创新、统筹发展、公平正义的理念建设新农村,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做大做精优势特色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创新农村工作机制,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确保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二、主要目标——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结构明显优化。
2020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17825.8万元,增长4%左右。
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600万公斤左右;蔬菜、林果、畜禽和水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
到2022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19878万元,年均增长6%,粮食总产量达到7800万公斤。
——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 %,达到13600元。
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万人次,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75%。
力争到2022年,南梁区的农民收入水平在河南名列前茅,超出全市的平均水平。
——村庄规划建设快速推进,现代农村特色充分显现。
进一步完善村庄布局规划,完成全部村庄建设规划。
2020年新建和改造农民新居示范点3个。
完成310户农民新居新建和650户旧居改造工程。
到2022年农村新居新建和旧居改造将占到农村总户数的50%,农村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脏、乱、差面貌得到根本改善。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能源建设逐步推进。
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020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建设任务,新建沼气池300座。
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指导意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面临的挑战,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
为了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指导意见,旨在提供指导和支持,全面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总体要求指导意见明确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即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核心,统筹城乡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创新驱动、产业融合,不断提高农业农村综合生产能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农村发展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要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推动农村创业创新,培育新型农民。
三、农业发展指导意见强调,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力和质量。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加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整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此外,还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安全可靠。
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明确,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增强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农村社会治理指导意见强调,要完善农村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促进农民自治和法治建设。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服务,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同时,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农村文化创新。
六、政策保障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加强政策宣传和解释,畅通政策落地和实施路径,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总结而言,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指导意见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和具体的措施,也呼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发展的不断差距拉大,农村经济的发展难以为继,乡村振兴战略有了越来越大的重要性。
为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国政府制定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方案》,本文将对该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一、背景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农村经济面临着很多挑战和机遇。
农村经济发展的困难一方面来自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农村基础设施和金融保障等方面的不足。
为了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制定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旨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步伐。
二、总体思路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是: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工农业融合、城乡互动为基础,以促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全面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不断提高农业、农村质量和效益,实现现代化农业;同时,加大农村创新、创业和人才培养力度,完善农民收入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三、具体措施1、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现代化,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和信息化,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效益。
建立科学的耕作制度,推广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增强种植、养殖和渔业的产品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
2、推进农村新型工业化坚持“工业强村”战略,推进农村新型工业化。
发挥工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工农业融合、支农扶贫。
同时,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3、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供水、电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工作条件,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环境。
4、培育农村特色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推动特色农业品牌建设和地方公用品牌打造,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增加农业农村收入来源。
5、促进农民增收加大对农民的政策扶持,建立健全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加强农业保障政策导向,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现金收入为多元化收入方式。
6、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土地制度的保障机制,加快建立农业农村土地交易市场,促进土地流转、集约利用,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
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意见范文
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意见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项目农业作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现提出以下工作意见:一、充分认识项目农业建设的重要性项目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提升农业竞争力:通过项目农业的建设,可以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促进农民增收:项目农业可以带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项目农业注重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明确项目农业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规划引领: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
坚持创新驱动: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
坚持市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适销对路的农产品,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坚持农民主体: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参与项目农业建设的积极性。
三、突出项目农业建设的重点领域优质粮食生产:重点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粮食生产项目,保障粮食安全。
特色农业发展:依托我县的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农业,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
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农业绿色发展: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创新项目农业建设的实施机制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府要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多方参与,合作共赢:鼓励农民、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项目农业建设,形成合力。
科技支撑,人才保障: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示范带动,逐步推广:建设一批项目农业示范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带动全县项目农业发展。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工作方案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工作方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工作方案一、背景与意义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点,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要环节。
乡村振兴不仅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也是改善农村经济和社会面貌的必要途径,只有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总体目标在农业农村全面现代化的进程中,推进乡村振兴是必要的手段和工作方向。
因此,建立一个多方面推进、立体化展开的工作方案十分必要。
总体目标是在十四五规划期内,在全国大力展开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上,增强农村和农业的内生发展动力和辐射带动的能力,促进农民收入提高,确保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推动建设全面体现现代化成果的农村和农业,推进全国农村现代化全面进入到设定的现代化工作目标阶段。
三、重点任务一、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促进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建设,推动农业作物加工技术的发展;构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农业科技创新和综合资源利用的现代农业体系;大力展开“新经济”产业的发展,包括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现代农业经济等新兴行业。
制定相应的培训和指导计划,加速培训和技术升级进程,培养高质量的农业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人才,推动高质量的农村发展。
二、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农业新兴产业;提升全方位农产品质量和其附加价值,推动农村电商、跨境电商以及其它电商平台发展,搭建新型农产品销售渠道;吸引各类投资,推动农业链的深度和广度效应的更好实现。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三、提升农村人力资源和教育水平推动多种培训机制和培养农村人才的政策,实施一系列的培训措施,打造具有市场化竞争力的农民人才队伍,提高农民教育和文化素质水平,培养农民创业创新创造性。
制定相应的免费义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教育政策,并加强乡村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农业工程技术人才能够在经济上获得充足的激励。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3.12•【字号】赣府厅发〔2017〕14号•【施行日期】2017.03.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以及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中央和省委2017年一号文件精神,按照《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创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赣府发〔2017〕6号)的部署要求,更好地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下简称园区)的引领带动和发展“排头兵”作用,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快园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工作思路。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按照“扩大总量、提升档次、特色鲜明、示范带动”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四区四型”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四区:生态种养区、精深加工区、商贸物流区和综合服务区,四型:绿色生态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做强核心区、提升示范区、扩大辐射区,把园区打造成为要素集中、产业集聚、经营集约的现代农业综合体。
(二)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0年,全省创建200-30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园区成为农业装备与技术应用的先行区、产业融合与绿色发展的引领区、经营主体与产业培育的样板区。
二、重点任务(三)做大园区总量,强化示范引领。
按照“一区多园”的建设思路,通过部门领办、乡镇共办、企业联办、招商新办、改造创办等方式,建设一个或多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做大园区规模,扩大核心区面积。
注重点面结合,统筹谋划、梯度推进,在抓好核心区建设的同时,推动示范区和辐射区建设上水平上台阶,逐步扩大园区示范引领范围。
关于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了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下面是关于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一、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进科技创新。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产品优良品种和品质的研发与推广。
引导农民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改进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生产方式。
同时,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提高农民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
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
鼓励农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加强农业品牌和标准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三、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和引进。
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专业能力的农业科技人才。
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鼓励农村青年创业就业,提供政策支持和创业环境。
同时,加大对农村干部和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管理和经营能力。
四、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现代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和示范区域。
鼓励农民组织成立农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经营效益。
引导农业企业加强与农民的合作,实施农业产业链延伸,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五、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加大农业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鼓励推广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和节能环保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率,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防止农田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
六、加强农产品加工和流通。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的发展,提高加工品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水平。
推动农业产品市场化、品牌化和标准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加快农村电商和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壮大农村电商平台,提高农民的销售渠道和收入水平。
以上是关于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范文最新推荐------------------------------------------------------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9年12月31日) 201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面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多年不遇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巩固和发展了农业农村好形势。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连续6年实现增产;农民工就业快速回升,农民收入连续6年较快增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农村体制创新取得新的突破;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继续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改变;农村教育、医疗、社保制度不断健全,农村民生状况明显改善;农村基层组织进一步巩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这为党和国家战胜困难、共克时艰赢得了战略主动,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了基础支撑。
当前,我国农业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大,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也在叠加凸显。
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
全党务必居安思危,切实防止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的倾向,努力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
必须不断深化把解决1/ 18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认识,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突出强化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层体系,大力加强农村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夯实打牢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关于全面加强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市场驱动,建 立健全农业农村标准化体制机制,优化标准体系,加大标准有效供给,强化标准实施,创新标准服务,提高农业农 村标准化发展水平,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测、监督抽查、认证认可等相结合的标准实施评价机制,推动标准有效实施。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科 研机制作为标准化技术支撑。进一步完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监督机制,提升标准质量。各乡镇(街道)要建立完 善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推进各项工作有效实施。
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精品
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2019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改革,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力,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粮食生产再创新高,实现“十一连增”,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实现“十一连快”,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民生有新的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为做好全局工作提供了支撑、增添了底气。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风险和矛盾日益凸显。
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主要农产品价格弱势运行,“双重挤压”下农业比较效益持续走低,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面临更大挑战;持续高强度的开发,耕地质量不断下降、地下水资源过渡开采、农业源污染越发严重,各种农业资源承载能力逼近极限,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更大挑战;农业劳动力出现结构性短缺,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低文化”、“兼业化”程度加剧,“谁来种地”、“谁来经营”面临更大挑战;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城乡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更大挑战。
各级各部门必须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位置,迎难而上、持续求进,主动作为,保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好态势。
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深入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稳定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总目标, 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总抓手,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总动力,实施品牌农业战略'农业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精准扶贫战略,抓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22.03.03•【字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十三五”时期,全省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粮食总产稳定在700亿斤以上,乡村产业振兴取得新的成效,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高质量完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村即将同步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全省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视察,赋予我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的重大使命。
“十四五”期间,我省农业农村发展进入加速转型期,乡村建设治理进入深化拓展期,农村民生保障进入品质提升期,工农城乡关系进入重塑融合期。
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迫切需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迫切需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迫切需要加大乡村建设力度,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
全省上下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重大战略指引和根本行动遵循,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真抓实干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农业农村工作的意见建议
农业农村工作的意见建议引言农业农村工作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基础,关系到国计民生。
为了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优化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本文提出一些意见建议。
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1.增加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2.鼓励农民参与科技创新,推广科技成果在农田实践中的应用。
二、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和农田保护1.实行科学的耕地保护政策,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对耕地的占用。
2.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灌溉效率。
3.加强农药和化肥使用管理,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技术。
三、促进农业产业发展1.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力度,推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2.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3.鼓励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四、深化农村改革与环境保护1.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土地使用权。
2.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3.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五、推进农村人才培养和服务体系建设1.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2.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
3.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六、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和法制建设1.完善农村社会治理体制,加强农村社会管理能力。
2.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弘扬农村文明风尚。
3.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农民法律意识。
结语农业农村工作的意见建议主要包括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村土地整治和农田保护、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深化农村改革与环境保护、推进农村人才培养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和法制建设等方面。
只有通过全面推进这些工作,才能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十个“一号文件”
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事业,发端于农村。
改革开放30年,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包括10个中央“一号文件”。
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央农村工作文件准确把握保护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改革主线,加速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
踏着30年改革开放的路途而来,站在一个崭新的历史起跑线上,回顾这10个“一号文件”,对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轨迹和未来走向有着重要意义与深远影响。
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1978年冬天,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悄悄地签订了“包产到户”的“契约”,由此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序幕的一角。
发轫于农村的改革,迅速以不可阻挡的磅礴之势推向全国。
30年间,神州大地的广袤乡村经历了历史性的变革,9亿农民迈进了富裕文明的新时代。
时间:1982年1月1日重要意义:进一步放宽了农村政策,肯定了“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1983年: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1983年的一号文件就解放多了,很明确提出联产承包不仅在贫困地区,偏远山区可以搞,别的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并不是不可以搞,同时强调,联产承包不一定都包到户,有的愿意包到组,有的愿意实行专业承包都是可以的,可以百花齐放。
到了1984年,第三个一号文件那就非常明确提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党领导下的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合作制理论在中国的最先实践。
时间:1983年1月重要意义:全面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1984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1984年“一号文件”,中央开始规范家庭承包的政策,明确提出承包到户的家庭承包期可以延长到15年。
1985年“一号文件”开始研究概括总结农村改革的重要经验。
农村改革最基本的内容是确立家庭承包,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农业生产的结构,国家对生产对经营者应当进行从过去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的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等,这些基本经验其实到1984年在农村已经基本形成。
对三农问题的积极建议和意见
对三农问题的积极建议和意见中国的三农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它涉及到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农村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我对三农问题的一些建议和意见: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是一个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
政府应加大投入,提高农村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以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吸引农民留在农村发展。
2. 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提质增效。
3. 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职业培训和教育的投入,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创业培训等,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创业能力,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4.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政府应建立健全覆盖全体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
5. 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稳定,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托管等方式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民收入。
6. 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发展多元化农业产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政府应引导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旅游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提供政策支持和市场导向,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7.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农药农肥的科学使用、农田水土保持等工作,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8. 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
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意见
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意见尊敬的县委、县政府领导:近年来,我们县坚持把农业农村工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业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繁荣。
但是,我县在农业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全县农业建设工作,现就农业建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全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首先,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田灌溉和排水条件,提高农田的灌溉率和排水效率。
同时,加大对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的投入,鼓励农民通过参观学习科技示范园,借鉴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
另外,加强农村道路和交通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电网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
二、加强农业产业链建设要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建设,加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配套设施建设。
首先,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优化。
其次,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控体系,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再次,要加强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培育一批有规模、有品牌、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销售企业,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三、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农业科技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首先,要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农民科技创新基地和示范点,整合农业科研力量和农民创新智慧,促进科技和实践的结合,推动农业生产技术的升级。
其次,要加强农业科研机构的建设,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真正实现科技创新与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
再次,要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通过示范和推广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建议
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建议乡村振兴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而农业产业的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1.1 提高农业科技人才水平要加快农业产业发展,首先要提高农业科技人才水平。
我们可以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引进国内外优秀农业科技人才,以及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农业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农业科技人才。
这样,我们才能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1.2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要加快农业产业发展,还需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形成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我们还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2.1 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要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就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
我们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引导农民种植适宜的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我们还要加强对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2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要加快农业产业发展,还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我们可以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等方式,引导农民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三、完善农业产业链条3.1 加强农业产业链条的建设要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就要加强农业产业链条的建设。
我们要从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入手,完善农业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
这样,我们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3.2 发挥农业产业链条的综合效益要加快农业产业发展,还要发挥农业产业链条的综合效益。
我们要加强农业产业链条上各环节的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整个产业链条的综合效益。
第一讲 解读四个中央1号文件
第一讲解读中央1号文件2004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1.背景1.1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2003年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大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抵御住了突如其来非典疫情的严重冲击,克服了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严重影响,实现了农业结构稳步调整,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社会继续保持稳定。
1.2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
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
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1.3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是农业和农村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也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
在农产品市场约束日益增强、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的转变。
1.4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2.1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加强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支持主产区进行粮食转化和加工●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2.2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2.3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大力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繁荣小城镇经济2.4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2.5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培育农产品营销主体●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2.6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继续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7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减负提供体制保障●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2.8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和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完善扶贫开发机制●认真安排好灾区和困难农户的生产生活2.9加强党对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增收政策落到实处●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3.解读:这是一份“农民”文件2005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1.背景1.1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
乡村振兴人大代表意见建议
乡村振兴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在当前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人大代表应该认真履行职责,尽力提出意见和建议,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稳步推进。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众多领域和各个方面的问题,人大代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农业发展。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农业,只有加强农业发展才能够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不断进步。
人大代表应该关注农业生产的发展现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协调各方面资源,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的融合发展。
二、推动农村土地整治。
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集中度不高,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流转困难等问题依然存在。
人大代表应该着力解决农村土地整治的问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影响着乡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乡村民生的改善程度。
人大代表应该关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提高乡村基础设施的配套水平,加强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方面的建设,改善乡村环境和居住条件,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
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业产业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人大代表应该关注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生产与加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五、加强农村人才培养。
为了推动乡村振兴,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支撑。
乡村人才培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人大代表应该关注乡村人才培养的现状,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促进“双创”人才到乡村拓展新业态,打造一支具有竞争力的农村人才队伍。
总的来说,人大代表应该在乡村振兴的推动过程中要提高责任心和使命感,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的中心任务,加强调查研究,真正做到因地制宜、针对性强。
同时,各级人大代表应该加强协作,积极开展沟通交流,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只有这样,乡村振兴才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工作方案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工作方案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工作方案》。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该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该工作方案明确了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工作目标。
其中,乡村振兴的工作目标是,到2022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乡风文明建设成果显著,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工作目标是,到2035年,农业全面现代化,农村基本实现现代化,具备回归产业进行人口优化配置的基础条件。
到本世纪中叶,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工作重点该工作方案明确了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工作重点。
其中,乡村振兴的重点是:(1)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采取“引、拓、带、动”四个方面的措施,实施农村产业革命,不断增强乡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2)优化农村土地利用。
大力发展农业资源集约利用、节约集约经营和轮作休耕农业,实现农田面积和土地功能的高效利用。
(3)提高乡村人居环境质量。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乡村环境整体品质。
(4)推进农村基层政治建设。
加强乡村治理能力建设,推动民主科学决策、严格法制执法、优质高效公共服务,健全乡村社会治理体系。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是:(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和推广力度,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步伐。
(2)加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田水利、农村电网、道路和物流等基础设施水平,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平台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
(3)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推广高效精准技术应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4)加强农村人才培养。
加大对农业农村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留住机制。
三、工作保障该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保障措施。
其中,加强组织领导是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工作推进现代农业县建设的意见各乡(镇)党委、政府,县属及省市驻高各部门、各单位: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县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2012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建设现代农业县为目标,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核心,以抓项目、强龙头,稳基地、拓市场,重培训、保安全,建新村、促发展为重点,突出特色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强化科技支撑,促进市场流通,加强基础设施,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提升“三农”工作水平,着力推动现代农业县建设取得新成效。
主要预期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
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1.巩固提升主导产业。
立足区位区域优势,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同时,加快发展蔬菜、制种、番茄、棉花、草畜、葡萄六大特色主导产业,不断优化区域布局、品种结构和市场供应格局,进一步壮大基地面积、形成产业优势。
巩固提升- 1 -蔬菜大县成果,围绕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的目标要求,以设施蔬菜和高原夏菜为重点,扩大规模,提升效益,努力将我县建成河西重要的蔬菜集散地和绿色有机蔬菜核心种植区。
鼓励规模连片种植高原夏菜,凡集中连片种植500亩以上和1000亩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每亩分别给予40元和60元的补助。
整合做精制种产业,按照“企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三赢”原则,以土地流转和组建制种集团为重点,切实加强制种市场管理,严格推行种子生产基地认证制度,严把制种企业准入关口,县内落实面积的制种企业原则上以入股现有在高台纳税的制种企业、进行合作经营的形式开展,为种子产业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全县玉米制种稳定在10万亩,巩固发展2万亩瓜菜、花卉等特色制种,提高制种产业核心竞争力。
继续实行加工番茄种植责任目标管理制度,鼓励各乡(镇)在本行政区域内积极动员农户种植加工番茄,经核实面积后每亩给予50元的补助。
继续挖掘马铃薯种植潜力,提升集约化水平,加快标准化进程。
全县蔬菜、制种、番茄、棉花、葡萄、马铃薯种植面积分别达到8万亩、12万亩、3.5万亩、5万亩、3万亩和1.5万亩。
2.着力提升设施农业。
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包装、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城郊乡(镇)重点发展日光温室、钢架拱棚蔬菜和高原夏菜,中部乡(镇)重点发展露地瓜菜和脱水加工蔬菜,山区乡(镇)重点发展- 2 -设施葡萄。
加强引导扶持,突出示范带动,强化科技服务,推动设施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继续整合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新建改建日光温室每座协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4万元,贴息2年。
新建钢架大棚连片50座、100座以上的示范点,每座分别协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0.8万元、1万元,贴息1年。
鼓励农户利用增温技术对温室进行改造,对符合改造要求的每座协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0.5万元,贴息1年。
连片新建日光温室30座以上的示范点,优先安排农机购臵补贴和基础设施配套。
鼓励农户在荒漠区打建日光温室,连片30座、50座以上示范点,每座分别协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5万元、6万元,贴息3年。
鼓励沿山冷凉灌区大力发展反季节日光温室葡萄产业,新建反季节日光温室葡萄,每座补贴苗木款1000元,连片30座、50座以上的,每座分别协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5万元、6万元,贴息3年。
全县年内新建日光温室和钢架大棚1500座。
3.持续推进草畜产业。
立足我县实际,按照繁育一体化要求,突出发展以牛羊为主的基础母畜产业,走农户抓繁育、大户抓育肥、站所抓防疫、协会抓流通、企业抓加工的路子,努力实现拓基地、扩总量、树品牌、标准化的目标,巩固扩大养牛大县成果,争取进入全省养羊大县行列。
加强科技创新,探索完善“数字化养殖”模式,总结推广地面青贮等实用技术,加大品种改良力度,进一步提升畜牧业科技水平。
建设基础母畜养殖核心区,开展基础母畜信息化管理,扩大- 3 -基础母畜养殖规模,力争全县畜禽养殖总量达到329万头(只),以牛羊为主的基础母畜存栏量达到35.2万头(只),其中母牛6.2万头。
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养殖。
牛产业发展上,对当年新增的基础母畜养殖专业村,基础母畜户均3头以上,总量达到300头、500头、1000头以上的,分别给予2万元、4万元、6万元奖励。
凡新建高标准养殖小区,通过验收存栏肉牛20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养殖场),奖励6万元,存栏肉牛50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养殖场),奖励15万元。
当年新购适龄能繁母牛3头以上的,每头协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4000元,贴息3年;新增肉牛20头以上的,每头协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3000元,贴息2年。
羊产业发展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羊产业发展的意见》(高发…2011‟35号)相关优惠政策给予扶持。
以发展林下经济为突破口,重点扶持1-2个胭脂鸡特色养殖村,引领带动全县胭脂鸡产业发展。
4.加快建设龙头企业。
坚持用工业思维谋划农业发展,用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产品的转化增值。
依托丰富的农畜产品资源优势,继续引进做强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
着力抓好博峰肥牛肉牛屠宰加工、万润肉羊加工、锦世公司肉牛养殖、脱水菜加工等重点农畜产品养殖加工项目,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抢抓国家和省上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 4 -研发、基地建设和质量检测,促进企业扩规模、拓市场、创品牌,推动龙头企业向特色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切实提高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能力。
探索建立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信用担保、公共服务、技术支持、信息咨询等服务体系,为龙头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与农民确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完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
5.切实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按照依法登记、管理规范、带动效果明显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批经营规模大、服务设施全、市场竞争力强、联接紧密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鼓励农村各类主体以专业合作组织形式壮大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养殖、促进市场流通,着力提升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努力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引领农民开拓市场、增加收入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
继续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对带动作用明显、管理民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考核验收后择优进行奖励扶持,每个奖励5万元。
6.健全完善市场流通体系。
不断完善市场网络,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建设,新建农家店10个,改造升级农家店10个。
在抓好县内产品交易市场建设的同时,通过成立农产品外销公司、注册高台蔬菜产地标志等措施,进一步巩固开拓市场,努力打通向西(中亚、欧洲)的农产品销售通道。
经销商或专业合作组织凡统一包装、统一- 5 -标准、统一品牌,分质量等级销售无公害设施蔬菜、葡萄,销售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奖励3万元。
加强贮藏设施建设,对当年新建并投入使用的500吨以上冷藏库每个给予3万元补助,500吨以上气调库每个给予10万元的补助。
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7.认真抓好新农村示范点建设。
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全力打造骆驼城“三农”综合示范区,着力在特色产业发展、农民生产生活、体制机制创新、科技试验示范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努力建设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较强引领带动能力的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区,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创造经验、树立榜样。
继续抓好市县两级新农村“四化”示范点建设,进一步完善规划、整合资金、突出特色,着力壮大主导产业、改善人居环境、培育新型农民,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小康村。
继续加大对骆驼城“三农”综合示范区和市级“四化”新农村示范村的支持力度,完成建设计划验收合格的分别给予20万元、8万元的奖励,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8.加快小康住宅建设步伐。
严格执行集镇、村庄规划和农民住宅楼建设审批制度,按照向集镇、中心村、现有住宅点集中和宜楼房则楼房、宜平房则平房的原则,创新思路,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建设模式,鼓励连片整体建设,真正使小康住宅建设具有地方特色、体现时代风格、彰显田园美景。
- 6 -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力度,继续把小康住宅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结合起来,对按审定规划连片新建30户、50户以上的一、二层田园式住宅示范点,县财政每户分别补贴1.5万元、2万元。
凡申请修建小康住宅楼的,乡(镇)和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监管,严格落实招投标手续和工程管理规定,严禁村社干部大包大揽,确保程序合法、操作规范、管理民主、质量安全。
9.扎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抢抓中央提高扶贫标准的机遇,积极汇报衔接,力争将新坝乡列入省扶重点沿山贫困乡(镇)进行扶持。
按照整体扶贫要求,坚持产业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切实抓好明水、西滩等5个村整体脱贫工作,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三、加大科技推广力度,着力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10.全力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围绕设施蔬菜、高原夏菜,番茄、棉花,葡萄,制种,草畜和农产品循环加工6个特色主导产业示范区建设,完成高科技农作物展示、工厂化育苗、设施园艺作物试验示范、高效农田节水技术试验示范、净菜加工及包装等农业科技试验示范。
补助专项资金20万元积极扶持县育苗中心开展西葫芦、陇椒、圆茄等优质品牌蔬菜标准化生产,年内培育优质瓜菜种苗100万株。
创新科技支撑体系,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发挥核心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拓展试验示范项目,推广优良品种和标准化生产技术,以此促- 7 -动全县现代农业大发展。
11.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围绕特色优势产业,以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为目标,制定玉米种子、肉牛、蔬菜等大宗农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引导农户严格按照技术规程从事生产和销售。
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点创建活动,建立集中连片绿色有机设施蔬菜示范点5个,创建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15个、示范户150户,全县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32万亩。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成立农产品综合检测中心,加强农业生产全过程投入品监管,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水平,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达标率达到95%以上。
加大品牌农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着力打造“博峰”肉牛、“金张掖”玉米种子、“康翠、长虹、河西紫歌”蔬菜、胭脂鸡等农产品品牌,对当年认证的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农产品品牌分别给予3000元、5000元、10000元的奖励补助,不断提升产品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