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科综合试题

一.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3.《春秋繁露》中写道:“正朔、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儒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B.为三纲五常学说提供理论基础

C.借助天意来宣扬大一统和加强君权D.将哲理引入儒学促使其思辨化

【答案】C

【KS5U解析】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春秋繁露》是董仲舒的代表作,材料的意思是“改变纪年、服色和制定礼乐制度,虽然在时间上有先后不同,但顺天应人的想法是相同的,都最终归一个大治的目的” ,体现了他“春秋大一统”思想,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后,儒学才成为正统思想,在此之前儒学地位低下,所以谈不上“巩固儒学地位” ,故 A 项错误;“三纲五常”是封建伦理道德原则,是为“大一统”服务的,是维护“大一统”的手段,故 B 项错误;在西汉中期,诸侯王国割据局面基本结束,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中央集权得到巩固与加强,出现了经济繁荣和政治大一统的局面,为适应统一的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故 C 项正确;“将哲学理论引入儒学促使其思辨化” 是宋明理学的特征,故 D 项错误。

14.宋代文献中,大量出现虚市、亥市、村市、山市、野市、草市、小市、虚、舍、图、集、场等词语。这反映出当时

A. 城市类型繁多B.农村商业发展

C.农业生产地位下降D.市场管理有待规范

【答案】B

【KS5U解析】在宋代乡村定期集市有了较大的发展,广大地区仍称这种集市为草市,两广称为墟市,还有的地方称为痎市、村市、山市、野市、子市、早市等。材料并没有反映城市的发展,故 A 项错误;出现众多乡村集市说明农村中商业发展,故 B 项正确;在宋代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业生产地位没有下降,故 C 项错误;乡村集市要受到政府的管理,故 D 项错误。

15.《大明律·吏律>中“大臣专擅选官”、“文官封公侯”、“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死罪条款为明律所特有,主要反映了明代

A. 法律体系臻于完善B.强化律令的教育和宣传

C.官员素质明显下降D.君主专制日趋强化

【答案】D

【KS5U解析】考查明代君主专制的加强。分析材料可知,材料只是《吏律》中的一部分,并不能说明当时法律体系完善,故 A 项错误;材料主要规定文武官吏应该遵循的职司法规,并且很多是死刑,主要体现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官吏的“法治”而不是强化律令的教育和宣传的“德治” ,故 B 项错误;从材料看不出官员素质的下降,故 C 项错误;设置众多的死罪条款,主要是为了防止官员权力过大,强化君主专制,故 D 项正确。

16.恩格斯在《波斯和中国》一文中说:“古老中国的末日正在迅速到来。国内战争已使帝国的南方与北方分立……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作垂死的挣扎,同时我们也会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这里的“国内战争”是指

A. 第二次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答案】B

【KS5U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军发动的侵略战争,不属于“国内战争”,故 A 项错误;根据“国内战争已使帝国的南方与北方分立” ,联系所学1853 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相对峙的政权,出现南北分立,故 B 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活动范围在北方,也没有建立政权,没有造成南北分立,故 C 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是全国统一的政权,故 D 项错误。

17.下图是对近代文献使用“革命”、“维新(含改革、改良)”的次数统计。对该图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两词使用次数开始增加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密切相关

B.1906年的两词使用情况说明革命力量超过改良势力

C. 1926年的两词使用情况受到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

D.两词使用次数能够体现改革与革命势力的消长趋势

【答案】B

【KS5U解析】分析图表可知,图表反映了19世纪末到20 世纪初“革命”和“维新”在史书中出现的次数,联系所学可知随着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方法,所以这两个词语用的数量增加,故 A 项正确;图表中1906年使用“革命”一词的数量超过了“改革”,只能说明要求革命的呼声超过改革,不能说明革命力量超过改革力量,故 B 项错误,符合题意;1924—1927年中国掀起了反对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国民革命运动,受此影响,“革命”一词的数量超过“改革”,故 C 项正确;这两个词语使用次数的比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革命和改革势力的消长,故 D 项正确。所以应选B。

18. 1912年,上海某时尚杂志登载文章:“近日沪上服饰之异,有目不忍见,口不忍言者。衫则仿西制而无领,袖则短,只笼其臂半。裤则紧贴其股与腿。皆以亮纱及轻纨制之,肤雪玉肌,显豁呈露。裙之料,则以最薄之纱,虽着如未着。大家妇女,习而行之,了不知耻。”下列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A. 上海服饰引领全国潮流B.上海服装质地优良

C.当时女性盲目崇洋D.作者态度相对保守

【答案】D

【KS5U解析】考查近代中国社会风俗的变化。材料只介绍了上海服饰出现的变化,没有谈到其他地区在效仿上海,不能体现“上海服饰引领全国潮流”;材料没有谈到服饰质地优良与否;不能仅仅根据“衫则仿西制而无领”就说明女性盲目崇洋,故排除ABC三项;从材料中“有目不忍见,口不忍言者”、“大家妇女,习而行之,了不知耻”可知,作者认为当时上海服饰跟原来的道德相违背,甚至不能接受,反映出作者的保守,故 D 项正确。

19.下图是《中国电影图志》目录的一部分。该目录反映了建国初期

A. 多种电影体制并存B.模仿苏联电影的管理体制

C.“双百”方针促进电影创作繁荣D.国家鼓励国营电影发展,限制和取消私营电影

【答案】A

【KS5U解析】根据材料“国营电影”“私营电影”可知多种电影体制并存,故A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效仿苏联电影管理体制,故排除B;“双百”方针的提出是 1956 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故排除C 项;材料“过渡时期的私营电影”说明国家并没有限制和取消私营电影,故排除 D项。所以应选A。

20. “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由此判断

A. 妇女继承财产违背罗马法条款B.被征服地区不严格遵守罗马法

C.当时妇女的法律地位低于男性D.罗马法本身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答案】C

【KS5U解析】材料“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说明妇女之所以继承财产是钻法律的漏洞,而不是违背法律,故A 项错误;根据“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可以推断这时还属于罗马共和国时期,此时的法律是公民法,公民法只适用于罗马共和国的公民,不适用于所征服地区的外邦人,不能对被征服地区的人民进行约束,故 B 项错误;妇女之所以能够占有大宗财产,管理家庭财政和大地产,不是因为法律的规定,而是因为钻法律的漏洞,说明妇女的法律地位低于男性,故 C 项正确;此时使用的是公民法,公民法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故 D 项错误。

21.“完全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绘,抛弃了传统的三度空间和真实色彩,把人体分解成半面的几何图形再重新装配,色彩也简化为灰色和棕色。”该描述适于下列哪一画家的作品A.达·芬奇B.莫奈C.梵高D.毕加索

【答案】D

【KS5U解析】考查近代艺术成就。依据所学,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杰”之一,其作品体现人文主义风格,讴歌人性,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莫奈是印象派,注重光与色,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梵高绘画风格是印象主义,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不符合材料,故排除 C;毕加索是立体派的代表人物,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

22.“当千百万人面临饥饿的时候,反而减少粮食的生产。整个想法,在人道主义者们看来几乎等于是神经错乱。”这段文字评价的是

A.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措施

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D

【KS5U解析】考查罗斯福新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没有减少粮食产量,跟材料“减少粮食的生产”不符,故排除 A;罗斯福新政期间,为了缓解生产相对过剩,他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故 B 项正确;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是“改进农业领导、减轻集体农庄义务交售的任务、削减自留地的征税、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开垦生荒地和熟荒地、大种玉米运动等没有涉及农业减产,故排除C;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对生产关系的改革,其内容没有涉及到减少粮食生产,故D与题意不符。

23.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日裔学者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1992年,他将之扩充为《历史之终结与最后一人》一书,指出人类历史的前进与意识形态之争正走向终结,……”自由民主”与资本主义定于一尊,取得最后胜利。”历史终结论”出台的主要依据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