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需不需要产业化(定稿)

合集下载

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第一版)

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第一版)

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第一版)二O O八年十二月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具有时空特征的地理信息已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作为整合其它各类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人文信息的基础平台,地理信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公众生活的各个方面。

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在地理信息领域内从事全国性标准化工作的技术组织,负责地理信息领域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

2006年国家测绘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国家地理信息标准化“十一五”规划》,2007年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印发了《国家地理信息标准化体系框架》,在这两个文件的基础上,编制“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

- 1 -一、意义和作用编制“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是为适应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环境下地理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需要,促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建设、协调、交流与集成;优化地理数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规范地理信息服务和市场秩序;保护知识产权和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提高地理信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地理信息共享共建和产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编制和发布“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有利于标准化工作的科学性、计划性和有序性。

地理信息标准化是地理信息共享和系统集成的前提,也是地理信息产业化和社会化的必由之路。

“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为标准化主管部门制定方针政策提供参考;为地理信息产业法律、法规提供技术支撑;为地理信息市场准入、契约合同维护、合格评定、产品检验和质量体系认证等诸多方面提供依据;为跨部门的地理信息标准制、修订和协调提供指导。

- 2 -二、目标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学技术领域,“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面向表示四维时空信息,涉及的学科和行业多,采用的技术新、应用面广。

本标准体系定义地理信息数据模型和结构;理清标准间的层次及相互关系;解决共性标准和个性标准的隶属和包容的关系;规范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处理、存储、分析、访问和表达;描述实现以数字或电子形式在不同用户、不同系统和不同空间位置之间的数据交流的方法、过程和服务;避免标准间的矛盾和交叉、遗漏和重复;推动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地理信息系统间的互操作;有利于克服地理信息标准编制的盲目性、随机性。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化发展特征与动因浅析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化发展特征与动因浅析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化发展特征与动因浅析刘利*摘要:地理信息企业、产品、技术、应用、用户和人才的发展状况是表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

在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化发展进程中,政策、资源、技术等因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这三个因素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阶段特征政策扶持资源供给技术推动(一)发展阶段与特征我国地理信息技术经历了引进、实验、示范、应用、产业化等一系列发展过程(国家测绘局,2004)。

目前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正处于产业扩张阶段(景贵飞,2006)。

由于缺少权威统计数据,很难通过定量方法对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进行划分。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创新与扩散,地理信息企业、产品、应用、用户数量、人才也越来越多,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产业发展历程的一些重要特征的变化,将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产业萌芽阶段、产业起步阶段和产业快速发展阶段。

1产业萌芽阶段产业萌芽阶段主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

这一阶段的总体特征是:还没有出现“地理信息产业”一词。

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处于引进和实验阶段,成立了相关的研究机构。

卫星导航定位技术还处于科研探索阶段。

地理信息企业和产品极少,模拟地图是地理信息产品的主要形式。

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屈指可数,成为我国地理信息技术的最先采用者。

20世纪70年代开始,遥感和GIS技术被引进中国,处于技术跟踪和实验阶段。

1953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在北京成立,并设立大地测量和地图研究组。

1959年,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成立,成为我国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综合性测绘科研机构。

1989年中科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和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成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相继成立,成为我国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南阳一中2023年秋期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组(每小题1.5分,共40题)城市土地出让是指城市政府土地主管部门依法将城市土地的使用权出让给用地单位,是联系城市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纽带。

土地出让空间区位选择与诸多社会经济因素有关,其中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对土地出让具有重要影响。

下图示意黄山市城市土地出让区位模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V区虽位于城市外围,但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规模大,主要原因是()A.位于城市外围,土地租金廉价B.人口规模较市中心大,商业服务需求高C.中心城区环境差,商业服务外迁D.位于旅游景区,经济发展水平高2.黄山市城市用地的分布特点是()A.分布均衡,集聚程度较低B.住宅用地分布在近郊和旅游区C.集中度高,成多中心状态D.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率较外围低【答案】1.D 2.C【解析】【1题详解】黄山市为旅游业发达的城市,V区可能为旅游区,虽然与市中心距离较远,但旅游业的发展使其土地租金并不廉价,A错误;V区位于城市外围,人口规模并不如市中心大,B错误;没有信息说明中心城区环境质量差,C错误;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发展,该地经济发展水平高,商业和度假旅居型、疗养等服务业的发展,使得V区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规模较大,D正确。

故选D。

【2题详解】据图及上题可知,黄山市三类用地区域位置差异较大,A错误;住宅用地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重要旅游区附近,B错误;商业服务用地分布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城市商业集聚区、大型公共设施和旅游景区周围、重要交通设施附近,因此,黄山市各类用地集中程度高,成多中心状态,C正确;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率较外围高,D错误。

故选C。

【点睛】影响城市土地租金的因素有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

波兰首都华沙的工业园区逐步转型成为次级商务区(SBD),其与西南运输走廊(IBD)和主城区的中央商务区(CBD)共同构成华沙的经济增长极。

下图示意华沙经济增长极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高中地理产业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产业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产业知识点总结一、农业产业农业产业是指从事耕种、养殖、渔业等农业生产活动的产业,包括粮食生产、畜牧业、水产业等。

农业生产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也是维持社会生存的重要产业。

农业产业的发展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不同地理环境下农业的发展方式和方式也不同。

比如在热带地区,水稻是主要农作物,在北方地区,小麦和玉米居多。

农业产业的发展还受到气候、土壤、水资源等因素的制约。

例如,干旱地区适宜种植旱地作物,而湿润地区适宜种植水稻等。

除了地理条件,经济因素也会影响农业产业的发展。

比如土地资源的分配、矿产资源的开采等。

持续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包括对农业产业的补贴和政策支持。

二、工业产业工业产业是指将原材料加工成成品的产业。

根据生产的规模、性质、技术水平等不同,可以将工业产业划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

轻工业主要包括纺织、食品加工、制药等行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人力投入较多,与农业、农村联系较为密切。

而重工业主要包括钢铁、煤炭、化工、机械等行业,以资本投入、技术密集型为主。

工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和市场,地理条件对其发展也有较大影响。

比如钢铁厂需要大量的铁矿资源和煤炭资源,这就需要在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

同时,还需要考虑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等因素。

工业产业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产业,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同时,工业产业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比如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强环保工作。

三、服务业服务业是指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的产业,包括商业、金融、交通、通讯、旅游等行业。

服务业是20世纪后期发展最迅速的产业之一。

地理因素对服务业的发展影响较大,服务业发达的地区通常是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地区。

这些地区的商业中心、金融中心、旅游景点等设施齐全,同时还需要充足的人才资源。

服务业的发展也受到政府政策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来引导服务业的发展。

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发达国家,服务业的比重越来越大。

【地理素养】微专题——工业发展及其影响

【地理素养】微专题——工业发展及其影响

【地理素养】微专题——工业发展及其影响一、工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工业化、城市化方面:工业数量的增多,工业规模的扩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2)文化内涵方面:发展某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会促进该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专业化的发展;弘扬传统农业文化,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3)经济效益方面:能促进某种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4)生态效益方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增加附加值,减轻了环境污染。

(5)社会效益方面: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6)产业、基础设施方面:促进产业的发展或优化升级;带动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2.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1)资源的开发可能破坏植被→导致荒漠化、水土流失、地表塌陷等生态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2)加工冶炼→环境污染(排放“三废”)。

(3)资源过度开采、加工冶炼→加剧资源的短缺。

例题1:(2019·课标全国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本土汽车生产主要由美日几家大型汽车品牌公司控制,整车和零部件工厂主要布局在墨尔本、阿德莱德和吉朗等地(位置见下图)。

1974年澳大利亚汽车生产以47.5万辆的产量居世界第10位。

1988年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实施取消进口汽车配额限制并大幅降低关税的政策,使世界各地的汽车大量涌入,原本多样化的本土汽车市场进一步细分,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汽车生产成本也居高不下,2016年仅以16.1万辆的产量排在世界第32位。

2017年10月20日,最后一条汽车生产线在阿德莱德关闭,宣告本土汽车制造成为历史。

指出汽车生产的退出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外资撤离,投资减少,经济下滑;相关配套产业萎缩或消失,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更突出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GIS)产业化现状分析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GIS)产业化现状分析

大新技术 , 它已列入我 国“ 十一五” 规划 例 尺 地形 图测 量 。 国家重点扶持 、 优先 发展 的产业 。近几
我 国 G S软件企 业重视研 究与 国 I
注重提高产品的可 值得关 注的是 , 目前 以政府部 门为 外软件产品的差距 ,
企 未 取得 了明显成效。软件的功能完 年来 , 我国 G S软件在我 国软件产业 中 主导 、 业广 泛 应用 的格局 正 在 形 成 , 用性 , I
业 化 发 展 , 必 要 对 我 国 G S产 业 化 的 直接 查 询 行 政 边 界 、水 系 、居 民 地 、 有 I 地 年其 主要应用仍在政府部门 , 特别是近
特点 、 市场 规模 和发展模式进行深入 的 名 、 界 交 通 、 划 底 图 、 像 底 图 、 年启动的电子政务建设 , 境 线 影 地 大部分 系统都 分析研究 。
某些 关键技 术有 重大 突破 , 已经 超 长 2 . 高于软件 市场整体 1%的增 遥感 、 08 %, 6 卫星 导航等集成 应用 , 构成空 间 强; 长率 。 目前 国产 G S软件在国内累计 已 信息的整体解决方案 。 I I G S的应用除传 过 了国外同类 软件 。 有 3 多用户 , 万 装机量已超 过 4 0万套 , 统 的测绘 、 国土 、 规划 、 资源环境与交通
信息产业的全面发展。 它从根本上改观 大多数行业的业务数据 , 直接支撑各部 服务拓展 了公众对这一技术 的认 同 , 大 了传统 的人力 资源管理 和国 民经 济部 门的 日常工作及 服务 民众 全方位 查询 众信息服务领域进一步成熟 , 将使该产 门及政府领域的管理 , 还在商业领域和 需求 , 展现出一幅立体数字的中国画卷。
或者 属 于政 府 应 十年 的努力 , 无论在理论还是在技术上 力和水平 。 I G S技术被成功用 于青海玉 于 政府 电子 政 务 项 目,

农业发展的措施高中地理

农业发展的措施高中地理

农业发展的措施高中地理
农业发展的措施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考虑,以下是一些高中地理中常见的农业发展措施:
1. 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布局: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使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相匹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优化农作物种植比例,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3. 促进农业产业化: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4. 促进农业多元化发展: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实现农业的多元化发展。

同时,推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5. 改进耕作方式:推广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等新型耕作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6.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农村道路、农村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

7. 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同时,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

8. 培育自主品牌:通过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9. 加强农业管理和立法:建立健全农业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性、科学性及着力点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性、科学性及着力点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性、科学性及着力点一、简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都在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在这个过程中,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战略选择。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指根据各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培育和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产业和生产方式,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这种发展模式具有很强的必要性、科学性和现实意义。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产业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需求。

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了各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途径。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这是因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地区的特点和优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才能确保新质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为地区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各国政府和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还能为政府提供更多的政策选择和空间,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种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战略选择。

各国应该充分认识其必要性、科学性和现实意义,加强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新质生产力的定义及重要性新质生产力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创新元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一种新型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定义体现了其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提高生产效率: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增加企业利润和国家财富。

地理知识的经济地理概念讲解

地理知识的经济地理概念讲解

地理知识的经济地理概念讲解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的学科,而经济地理学则是地理学中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地球上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资源利用、交通运输、城市化等方面。

本文将对经济地理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讲解,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

首先,我们来讨论经济地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产业地理。

产业地理研究的是不同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地理因素对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自然资源的分布、交通网络的建设、市场需求的分布等都会影响到产业的选择和发展。

产业地理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我们来讲解一下经济地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是研究地理位置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的理论框架。

根据区位理论,地理位置的优劣会对企业的运营成本、市场开拓和资源获取等方面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企业如果位于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地区,将会具有更低的运营成本和更好的市场机会。

区位理论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不同地区的经济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企业的定位和区域发展的规划提供指导。

接下来,让我们谈谈经济地理学中的第三个重要概念——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也是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

城市化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因为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和集聚地。

城市化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城市发展的动力和影响因素,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城市与农村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互动关系。

此外,经济地理学中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概念,例如交通运输、资源利用、地区差异等。

交通运输是经济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研究的是交通网络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和效率会直接影响到商品的流通和市场的开拓。

资源利用是指人类对地球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地球上的资源分布不均匀,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对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考地理中如何分析区域发展的条件与策略

高考地理中如何分析区域发展的条件与策略

高考地理中如何分析区域发展的条件与策略在高考地理中,分析区域发展的条件与策略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也是我们理解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关键。

区域发展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思维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一、区域发展的条件1、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

例如,沿海地区通常具有便利的交通和开放的经济环境,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和海洋经济;而地处内陆的地区可能在交通和对外交流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但也可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或特色的农业资源。

(2)气候条件气候对区域的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同的气候类型决定了农作物的种类和种植制度,影响着工业生产的能耗和成本,也关系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建筑风格。

例如,温带季风气候区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而热带季风气候区则更适合种植水稻、橡胶等。

(3)地形条件地形地貌直接影响着区域的土地利用、交通建设和城市布局。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山地和丘陵地区则可能在农业发展上受到限制,但可以发展林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

(4)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

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以支撑重工业的发展;充足的水资源是农业和工业生产的重要保障;肥沃的土地资源有利于农业的高产稳产。

2、社会经济条件(1)人口与劳动力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对区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人口众多可以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也可能带来就业压力和资源紧张;高素质的劳动力能够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2)交通与通信便捷的交通和发达的通信网络能够促进区域内外部的物资、人员和信息交流,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区域的竞争力。

例如,交通枢纽城市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产业和投资。

(3)市场与经济基础区域的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规模。

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 选择性必修2 第3章 第29讲 考点二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 选择性必修2 第3章 第29讲 考点二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考点二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一、地区产业结构1.概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以工业或者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2.影响因素:资源禀赋、技术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

3.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区域产业比重举例传统的农业区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非洲的加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亚洲的新加坡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1.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产业内容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也称服务业,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2.三次产业比重与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只能大致说明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因为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不仅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还与其他因素相关。

例如,美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这与美国的耕地面积广、农业投入较多等有关,但不能说它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其他发达国家低。

二、产业结构的升级1.表现(1)经济发展过程: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

(2)工业内部:由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重化工业为主;由以原材料为主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由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2.意义: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影响因素(1)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政策的引导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2)从全球来看,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

产业转型一种解释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主要构成中,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产业组织、产业技术装备等发生显著变动的状态或过程。

从这一角度说,产业转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产业在结构、组织和技术等方面的转型。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课后习题(鲁教版)考点规范练33资源枯竭地区和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课后习题(鲁教版)考点规范练33资源枯竭地区和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

考点规范练33资源枯竭地区和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考点一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2023河北张家口模拟)万山镇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曾是我国最大的汞工业基地,被誉为“中国汞都”。

后因长期过度开采,朱砂资源储量锐减,被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近年来,万山镇依托厚重的朱砂文化和鬼斧神工的自然山水,将旧矿区变废为宝,打造“朱砂古镇”,建立了万山国家矿山公园发展旅游业,当地的朱砂工艺品远销全国各地。

2017年,万山镇被列入中国特色小镇。

据此完成1~2题。

1.万山镇朱砂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的主要影响是()A.引发地震、塌陷等地质灾害B.造成土壤、水源和大气污染C.破坏植被,影响当地降水量D.加剧水土流失,黑土肥力下降2.万山镇建设特色小镇产生的社会效益为()A.发挥现有资源的教育功能B.使产业升级为高新技术产业C.延缓朱砂资源的枯竭进程D.促进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河南省焦作市是全国著名的“百年煤城”和老工业基地。

煤炭资源枯竭后,焦作推动工业多元化,形成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铝工业、煤盐联合化工、能源和食品六大支柱产业,同时发展山水旅游,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下图为焦作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焦作市产业转型初期面临的主要困境是()A.土地资源短缺B.技术工人缺乏C.交通设施落后D.能源供应紧张4.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可借鉴的“焦作经验”是()A.引进资金、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B.利用人力优势,发展出口加工工业C.依据优势资源,培植新型替代产业D.依托山水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2023湖南永州模拟)榆林位于中国陕西省的最北部,处于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

榆林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有中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陕甘宁气田。

榆林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此外红石峡、统万城遗址、红碱淖、西峰寺等旅游景点云集。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8.20世纪90年代,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众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 构落户上海,促进上海金融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
1 |产业结构
已过而立之年的大明家住贵州偏远山区,初中毕业后就在家乡经营着“一亩三分 田”,虽谈不上富裕,但勉强可以解决三口之家的温饱问题。近些年来,伴随着 “修路致富”“村村通网”措施的开展,大明的妻子想让他到外面的世界“走一 走,看一看”,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走出大山,去过和他们不一样的生活。结合本节 所学知识及以下参考资料,从地理视角来帮大明出出主意。 参考资料一 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
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 从三次产业革命对产业变化的影响,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可以看出,技 术创新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 大。无论是三次产业之间的相互协调,还是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无不取决于技 术创新的能力和速度。技术创新创造了新的产业门类,实现了产业内部种类的扩 张,推动了产品种类的丰富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6.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状况
早期阶段 资源开发规模小,产业结构简单 成长阶段 资源开发规模扩大,产业结构逐渐复杂 转型阶段 区域经济呈现衰落、萎缩状态,产业结构复杂 再生阶段 调整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
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1.上海位于 长江 与 东 部沿海的交汇处,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港口, 近现代以来其产业结构经历了由第二产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的转变过程, 其中工业经历了从轻纺工业—综合性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典型升级过程。每 一次升级都伴随政策的调整和比较优势的变化。 2.产业结构变化过程 (1)工业化初期,以 轻纺 工业为支柱产业。1949年,上海市轻纺工业产值占全市 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88.2%。 (2)20世纪50年代开始,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至20世纪70年代,上海的重工业比重 超过轻工业,形成了以冶金、化工、机械设备、纺织四大行业为主体的工业体 系,成为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20世纪90年代以后, 高新技术 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

高三地理产业知识点

高三地理产业知识点

高三地理产业知识点地理产业是指利用地理条件和资源开展的经济活动,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高三地理学习中,了解地理产业知识点对于深入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三地理学习中的产业知识点。

一、一产业一产业是指以农、林、牧、渔以及矿业为主要内容的产业。

这些产业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在高三地理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产业的特点和地理分布。

一产业的特点包括劳动力密集、技术要求较低、资金需求相对较少等。

地理分布上,农业主要集中在农业区,农业种植受到土地、气候、水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林业主要分布在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森林经济;牧业则主要分布在草原地区,利用天然草原资源进行畜牧养殖;渔业则主要分布在沿海和内河水域,利用水产品进行捕捞和养殖。

二、二产业二产业是指工业产业,是以农产品和矿产资源为原料,通过一系列的物质转化、能量转化实现对资源的加工、生产和再加工的产业。

二产业在高三地理学习中需要了解工业化的进程、特点和地理分布。

工业化进程包括手工业、手工业与机械工业并存、机械工业占主导地位等阶段。

工业化的特点可以从资源利用、劳动力、资金等方面进行分析。

地理分布上,工业主要集中在有优势资源、交通便利的地区,如沿海地区、沿江地区等。

三、三产业三产业是指以商业、服务业为主的产业。

三产业在高三地理学习中需要了解服务业的发展和地理分布。

服务业是现代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包括零售、金融、旅游、教育、医疗等行业。

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地理分布上,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尤其是大城市和特色旅游城市等。

四、新兴产业在高三地理学习中,还需要了解一些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等。

这些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也对地理格局和资源利用产生了新的影响。

信息技术产业以互联网为核心,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利用生物学知识和技术进行生产和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新能源产业则是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产业,如太阳能、风能等。

地理产业意义知识点总结

地理产业意义知识点总结

地理产业意义知识点总结地理产业是指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产生、发展的一类或一系列经济活动。

地理产业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也可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本文将从地理产业的意义方面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地理产业对于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的重要性。

1.地理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地理产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地理产业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在一个地区,产业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地理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条,促进产业的集聚和优化升级。

比如,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都需要能源和原材料的供应,同时也需要销售渠道和市场需求,地理产业可以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提供所需的资源和市场。

其次,地理产业可以创造就业机会。

地理产业的发展会带动就业的需求,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而且,地理餐害的就业多会带动其他行业的就业。

同时,由于就业率的提升,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另外,地理产业的发展还会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

地理产业的发展需要技术的支撑,这就促进了技术创新和研发的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改变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不断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2.地理产业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地理产业的发展不仅对经济有利,也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地理产业可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地理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社会的生产力,增加财富的创造,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

特别是在落后的地区,地理产业的发展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水平。

其次,地理产业可以促进城乡发展的均衡。

一些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城乡差距的扩大。

而地理产业的发展可以为这些地区带来新的机遇,促进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

其次,地理产业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质。

地理产业的发展可以改善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地理学科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地理学科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地理学科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方面具有专业优势,能够提供科 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地理学科在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自然资源的管理方面具有丰 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够为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地理学科在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等方面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够为 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指导。
地理学科在自然资源管理政策制定和实施方面具有专业能力和经验,能 够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智力支持。
地理学科在气候变 化适应和减缓方面 的研究与实践
地理学科在气候变 化影与政策 制定中的地位和作 用
地理学科在可持续发展中的 贡献
地理学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 的重要性
地理学科在绿色发展中的研 究领域
地理学科在推动绿色发展中 的未来展望
遥感技术:利用 卫星遥感技术监 测生态环境变化, 为生态文明建设 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学科通过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估,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支持。例如,在制定环境保 护政策、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等方面,地理学科的评估结果可以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地理学科通过对生态环境进行长期监测和研究,能够及时发现环境问题,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预警。例如, 通过监测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等,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环境问题,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时间上的优势。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地理学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认知作用,通过对地理环境的调查、监测和分析,能够深入了解 自然资源的分布、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和环境变化的趋势。
地理学科通过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估,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评估内容包括生态环境的现状、变 化趋势、影响程度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等方面。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地理学科对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的研究,有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 源,保护生态环境。

(全面)地理学科的发展与实施规则

(全面)地理学科的发展与实施规则

(全面)地理学科的发展与实施规则1. 引言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理学科在解决现实问题、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地理学科的发展,提高地理学科教育质量,制定本实施规则。

2. 地理学科发展目标2.1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地理学科人才2.2 提高地理学科科学研究水平,解决国家重大地理问题2.3 推广地理学科应用技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2.4 加强地理学科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地理学科国际影响力3. 地理学科发展任务3.1 优化地理学科人才培养体系3.2 加强地理学科科学研究3.3 提升地理学科应用技术水平3.4 深化地理学科国际合作与交流4. 地理学科实施规则4.1 人才培养4.1.1 完善地理学科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1.2 加强地理学科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4.1.3 增加地理学科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1.4 推进地理学科产学研结合,搭建实践教学平台4.2 科学研究4.2.1 加强地理学科研究基地建设,提高科研条件4.2.2 鼓励地理学科教师和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提高研究水平4.2.3 推动地理学科跨学科合作,解决实际问题4.2.4 加大地理学科科研成果转化力度,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4.3 应用技术4.3.1 加强地理学科技术研发,推动技术进步4.3.2 推广地理学科应用技术,提高技术应用水平4.3.3 加强地理学科技术转移与孵化,促进产业发展4.3.4 建立地理学科技术服务平台,提供技术支持4.4 国际合作与交流4.4.1 加强地理学科国际学术交流,提升学术水平4.4.2 推动地理学科国际合作项目,提高合作质量4.4.3 加强地理学科国际人才培养,提升国际竞争力4.4.4 积极参与地理学科国际组织,发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5. 保障措施5.1 政策支持5.2 经费保障5.3 人才引进与培养5.4 制度建设5.5 考核评价6. 总结本实施规则旨在推动我国地理学科的发展,培养高素质地理学科人才,提高地理学科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水平,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农产品生产

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农产品生产

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农产品生产农产品生产是人类社会最基础、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

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农产品生产存在着独特的特点和挑战。

本文将以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农产品生产为主题,探讨其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案。

一、高寒地区的农产品生产高寒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气候寒冷,地势高峻,土壤贫瘠。

在这样的环境下,农产品生产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首先,由于气温较低,农作物的生长期较短,导致产量不高。

其次,土壤贫瘠,缺乏养分,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了很大的限制。

此外,由于高寒地区地势高峻,地势较陡,种植面积有限,耕地资源稀缺。

然而,面对这些困难,高寒地区农民依然能够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智慧找到应对之道。

首先,他们采取了科学的种植技术,选择适应高寒环境的农作物进行种植。

比如,他们会选择寒冷耐旱的小麦、薯类和北方杂粮等作物,提高了种植效益。

其次,他们通过科学施肥、土壤改良等措施,改善土壤质量。

此外,农民还利用坡地、草地等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发展畜牧业和林果业,提高农产品生产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二、沿海地区的农产品生产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

这种地理环境为农产品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首先,温和的气候和丰富的水资源,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沿海地区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然而,沿海地区的农产品生产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沿海地区气候潮湿,有利于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农作物易受病虫害的侵袭。

其次,沿海地区土地资源有限,耕地面积有限,农产品的种植空间相对较小。

面对这些挑战,沿海地区的农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他们加强了病虫害防控,采用生物防治、轮作休耕等方法,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

其次,农民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高效园艺和精细农业,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农民还注重农业产业化,通过农村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形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内陆地区的农产品生产内陆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差异较大。

中国地理学创新方法国的乡村振兴

中国地理学创新方法国的乡村振兴

中国地理学创新方法国的乡村振兴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各种自然与人文现象的学科。

地理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其中涉及到农村发展的问题。

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如何创新地理学方法,推动乡村振兴,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地理学在乡村振兴中的创新方法,旨在寻找适合中国乡村发展的可行路径。

一、乡村振兴背景分析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大量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面临着人口流失、资源荒缺等问题。

乡村振兴被提出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

乡村振兴不仅关乎农民的生活,也与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息息相关。

二、地理学的作用与创新方法地理学作为研究地球空间分布的学科,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地理学的创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空间规划与资源优化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之一是空间规划,通过对乡村地区的地域特征、资源分布等进行分析,可以制定合理的乡村规划方案。

此外,地理学还可以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农田、林地等资源的利用,提高农业产出和效益。

2.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地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是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

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质量。

地理学可以分析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恢复策略。

例如,可以通过合理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农田的灌溉效果,确保农作物的生长与发展。

3.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就业地理学还可以通过研究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就业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乡村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农民就业问题一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地理学可以通过对乡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的策略。

例如,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乡村产业等方式,吸引城市居民到乡村地区就业创业,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与地理信息产业化探讨
朱华华
当前地理学还是以理论研究为主,其属下的主要学科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主要偏向于学术研究,或者与空间经济、城市区域规划、旅游规划结合,提供一个研究方法。

另外,属于地理学边缘的地理技术学科3S技术的产业化发展较为迅猛。

根据专家分析,10年内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规模将达万亿元,市场空间巨大。

针对那么大的产业市场,我们能吃下那么大的蛋糕吗?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地理产业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产业和行业的区别
首先要明确下产业和行业的区别。

通常情况下,产业是相对于工业而言的,如产业革命,主要指的是工业革命;行业是相对于工商业而言的,如零售行业,指的是商业。

但是现在对这两个词的理解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产业应该是按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要求集成起来的行业群体,因此产业的涵盖范围不仅包括工业,还包括非工业,比如教育。

这就说明产业可以是工业以外的行业,并且可以是由多个相对独立但业务性质完全一致的行业组成,或者说是由分散在多个行业、具有同样的业务性质的经济组织组成的。

上海师范大学王承云教授认为,行业有国家的分类标准和划分,可参照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

在行业分类中,GIS软件类应该归属“I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开发”类,测绘服务归属于“M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测绘服务”。

从上面的产业的定义来看,产业的范畴比行业要大。

地理有理论、有技术、有应用,理应可以作为一个产业来看待。

但是作为地理产业,还很弱小,产业链还没有形成,一个产业链需要上游、中游、下游的企事业单位,有相关的产业主管部门。

地理产业不是炒作出来的,需要精心挖掘!从以前的产业来看,有的产业被挖掘出了价值,有的产业看似产业,却没人做出价值,最后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泛化的地理产业
对于地理产业的内容,北京大学吴必虎教授认为,GIS就是地理产业。

超图副总裁王康弘博士认为,现在地理信息产业是有一个独立的名词,但究其根源来看,还是信息产业的分支。

如果一定要把地理方法泛化来看的话,凡是利用地理方法的产业都可以叫地理产业,那样从事城市规划、旅游规划、景观设计,与空间地理相关的商业分析都可以称为地理产业,地理信息产业也是地理产业的一部分了。

对于泛化的地理学,蒋波涛博士认为,“这种泛化看法最无聊,其他学科身世清白,传承有序,总有人要赶过去强行认亲。

”那么,泛化地理学要不要得呢?笔者只能说,需要泛化的时候泛化,需要精细的时候精细。

在现在区域地理中,泛长三角、泛珠三角、泛太平洋等各类“泛型”区域,就是将所在的行业、区域进行扩展,加强产业或区域之间的联系,形成产业链,更好的做大、做强产业。

笔者认为,地理产业化进程还需加快,支撑学科长久永续发展,发展核心业务,扩展其应用领域,加快产学研成果转换。

应该说,地理信息产业属于地理产业,但由于地理信息科学的学科交叉性,同时也属于测绘产业和信息产业。

地理信息产业中,如地理空间数据分析、建模偏向于地理产业;地图数据测绘、遥感测绘、地图制图等偏向于测绘产业;地理信息平台开发、二次开发等偏向于信息产业。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任何一个商品的产生都经历很多环节。

以猪肉为例,产业链中涉及农业、饲料业、养殖业、兽医业、运输业、屠宰业、肉品加工业、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等多个环节,有些属于第一产业(农业),有些属于第二产业(工业),更多的流通服务环节属于第三产业。

简单的一个产品,属于那么多的产业,因此,地理信息产业和地理产业、测绘产业、信息产业关联也不足为奇了。

地理科学与技术不可分离
华东师范大学杜德斌教授认为,探索与发现始终是科学研究的核心,地理学也不例外。

在目前行业或产业分类目录里是没有地理产业之说的。

如果有地理产业,就应该有历史产业、数学产业、物理产业、化学产业等,岂不笑话。

杜老师的观点给我们带出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学科可以产业化?产业化的过程也就是商品化(产品化)的过程,文、理学的学科能否形成独立的产业呢?地理和历史、数学、物理等文理学科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和化学一样,目前有化工产业,具有一定的产业性质。

地理学科要想走的更远,需要实现产业化,结合市场的需求,为社会提供各类地理空间服务。

地理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

事实上,理学、工学是难以分离的,理学是基础,工学是技术。

每个理学学科都可以对应相应的工程学科。

如地理学对应测绘工程,地理学对应地质工程,化学对应着化工,生物学对应生物工程,物理学对应电子工程、通信工程、机械工程等。

学科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在横向上分别隶属理学和工学,但纵向上都是研究一个对象。

钱学深说过,每个学科都是分层研究的。

分为哲学、科学、技术、应用四个层面,就地理而言,可分为地理哲学、地理科学、地理技术和地理应用四个层面,每个学科的最高研究层面都是哲学层面。

从学科研究地理哲学主要关注地理学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发现地理的价值。

杜老师认为,地理技术不是地理学的核心,它只是支持地理学发展的手段。

地理信息技术最终会独立于地理学之外,就像测绘与地图学一样。

古代地理学研究范畴比现代地理学要多很多,随着科学化发展,学科越分越细,测绘、海洋、大气、环境、土壤、天文等学科不同层度独立了,如此独立下去,不知未来的地理学
剩下什么?但不管如何分离,作为地理学,科学与技术两个方面是不可分离的,离开技术的科学难以实现产品化,离开科学的技术也很难走的长远。

在文明的长河里,所有的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几千年前都是一家,相通相生,人类生产力越发达,分工才越细,名称也越杂。

姓张的两个人见面不必攀亲,老张和老李见面也未必没有血缘关系,纠结于名称和族谱是浪费时间。

地理和地理信息无可避免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地理产业化却不完全是地理信息产业化,其所需要研究的内容还有很多。

本文谈论的只是冰山之一角,且分析的可能不够深入,只希望在讨论之余,能够为地理、测绘、3S 的发展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看法。

(作者是新浪微博博友地理之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