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知识(第三章)

合集下载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学习讲义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学习讲义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一)生产者及其组织形式掌握生产者的组织形式:生产者即企业或厂商,企业的主要形式包括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掌握生产者的基本假设:在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二)企业形成的理论掌握科斯的企业理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企业产生以后,社会上就形成了两种交易,即企业外部的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的交易。

两种交易方式都要支付交易费用或成本。

当企业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小于市场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时,企业就产生了。

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例题·单选题】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A.交易成本的节约B.外部性C.市场失灵D.企业内部可以构造权力制衡机制[答疑编号2883030101]『正确答案』A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一)生产及相关概念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从较长时期来看,企业的各项投入都是可以改变的;但在短期内,企业的投入分为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

(二)生产函数掌握生产函数的含义: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生产函数是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三)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曲线考试内容:掌握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的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1.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也称短期生产函数,其基本形式:该函数表示资本量固定不变,这时总产量的变化只取决于劳动量L的变化。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总产量(TP):生产出来的用实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

平均产量(AP):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或者说是每单位投入生产的产出。

10、经济学基础知识-第三章-第2讲_最新修正版

10、经济学基础知识-第三章-第2讲_最新修正版

第二节经济活动水平的衡量和收入总量衡量衡量经济活动水平的指标和数据,最核心的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常被认为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指标。

知识点:GDP及其衡量方法GDP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衡量,从而产生三种不同的测量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1、从生产角度看GDP(1)GDP概述从生产角度看,GDP等于一个经济体中所有的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即:GDP=∑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这种测量方法称为GDP核算的生产法。

常住单位:经济领土内长期从事活动的单位。

经济领土:与地理领土不同,包括驻外领事馆,不包括外国驻本国使馆。

国内:将一经济体多有的常住单位合称国内。

国外:常住单位以外的单位为非常住单位,合称国外。

(2)NDP概述由于用这种方法计算的GDP仅扣除了中间投入的价值,而没有扣除固定资本的转移价值(即折旧),因此在GDP中仍保留了一小部分转移价值,并非完全的新创造价值。

如果进一步将折旧扣除,则得到的指标被称为国内生产净值(NDP)。

2、从收入角度看GDP(1)概述:由于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增加值一定会分配给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所以,从收入分配的角度看,GDP也度量了一个经济体中所有的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分配出去的全部要素收入的总和。

2.从收入角度看,增加值由以下要素收入项目构成:体现劳动所得的劳动者报酬、体现政府管理所得的生产税净额、体现资本所得的营业盈余,以及在增加值中所包含的固定资产折旧。

从收入角度衡量GDP,GDP度量了一个经济体中所有的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分配出去的全部要素收入的总和,记为:GDP=∑(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3、从支出角度看GDP(1)概述从支出角度看,GDP等于一个经济体中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的总和,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中间产品:指在一个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然后又在另一个生产过程中被完全消耗掉活形态被完全改变的产品。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经济学基础解析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经济学基础解析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第三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第六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第八章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本章知识点【知识点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知识点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知识点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知识点四】市场与市场体系★【知识点五】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知识点六】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知识点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一)物质资料生产1.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于人们需要的过程。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

(2)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未经加工的;经过加工的)。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注意1】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注意2】劳动对象是生产力作用的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

2.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3.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4.社会生产方式(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3)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经常处于变动之中,而生产关系则具有相对稳定性。

(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经济学基础知识弹性理论

经济学基础知识弹性理论
(2)Es= ( dQ /dP ).( P / Q)
Q=aP+b
P-自变量 Q-因变量
供给价格弹性,也称 为供给弹性,它表示 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 品的供给变动对于该 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 应程度。
即当自变量价格P变 动1%,引起因变量 供给量Q变动的百分 比
供给价格弹性类型
P
P
P
Q 0
0< Es<1
Q0
Q
富有弹性
P
P1 P0
0
Q1 Q0
Q
缺乏弹性
P
P1 P0
0
Q1
Q0
Q
单位弹性
富有弹性的产品,适时采取降价策略
缺乏价格弹性的产品,适时采取提价 策略
单位价格商品,价格变动无效
生活必需品为高价高利,即价格越高,厂商收益越 多。牛奶为缺乏弹性的生活必需品,把部分牛奶倒 进河里,使得市场牛奶供给减少,牛奶价格上升以 获取更多的收益。
他做了一个统计,当价格下降10%时,侦探小 说的销量增加了30%;同样,当价格上升10%时, 侦探小说的销量减少了30%。而对于教辅书,价格 变动10%只会带来1%的销量变动。老板百思不得其 解,同样是书本,为什么市场反应如此不同呢?
分析:侦探小说富有弹性,教辅书缺乏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影响因素
因素
表现
弹性对税负分摊的影响
税负分摊 主要由生产者承担 主要由消费者承担 主要由消费者承担 主要由生产者承担
案例分析
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对游艇、私人飞机、珠宝、皮草 、豪华轿车这类奢侈品征收新的奢侈品税。支持这项税的 人认为,这些奢侈品全部由富人消费,这种税也必然由富 人承担。向富人收税以补助低收入者,平等又合理。但实 施之后反对者并不是富人,而是生产这些奢侈品的企业与 工人,其中大部分是这项税所要帮助的低收入者。为什么 这些并不消费奢侈品的人反而反对这项税呢?

2023中经-经济基础刘艳霞-精讲班-第3章

2023中经-经济基础刘艳霞-精讲班-第3章

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本章考情分析】【本章教材结构】【本章内容详解】第一节 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本节知识点】【知识点】生产者组织形式和目标 【知识点】企业的形成理论【本节内容精讲】【知识点】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目标生产者是指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即企业或厂商。

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式。

生产和 成本理论 生产者的组织形式 和企业理论生产函数和 生产曲线成本函数和 成本曲线生产者组织形式和目标 科斯的企业形成理论生产函数 成本和利润的含义 成本函数 短期成本曲线生产曲线规模报酬【提示1】经济学家并不认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人们从事生产和交易活动的唯一动机,因为 ①信息的不对称,所有者不能完全监督和控制经营者的行为,经营者可能会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和销售收入的持续增长,一味扩大企业规模,以此谋求自身特权和个人收入,提高个人社会知名度。

②缺乏准确的资料,企业长期生存的经验做法是实现销售收入最大化或者市场份额最大化。

【提示2】从长期来看,实现利润最大化是所有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的关键。

例题精讲【真题•2018单选】在生产者行为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基本假定的前提是( )。

A.边际效用最大化理论B.经济人假设C.生产行为最优理论D.公共选择理论 【答案】B【解析】在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基本假定是“经济人假设”在生产和企业理论中的具体化。

【知识点】企业的形成理论(一) 企业的本质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提示1】交易费用是围绕契约所产生的成本费用,包括: (1)签订契约时交易双方面临的偶然因素所可能带来的损失。

这些偶然因素或者是由于事先不可能被预见到而未写进契约,或者能够被预见到,但因为太复杂而无法写进契约。

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2021年版)-第一部分第3章第1-2节(知识整理)

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2021年版)-第一部分第3章第1-2节(知识整理)

• 三、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曲线 1、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短期函数 假设劳动投入可变,其他要素 不可变。假定生产中投入的各种生产 要素为X1,X2……Xn,Q为所能生产的最大的产量,则生产函数 可 以表示为:Q=f(X1,X2……Xn)
【注】资本量固定不变时,总产量的变化只取决于劳动量L。随着 劳动 量的变化,会引起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动。
• 【注】当各种投入要素可变时,一般是研究企业的长期行为;当 某种或几种 要素不可变时,一般是研究企业的短期行为。
• 二、生产函数 • 含义: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 生产要素的数
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 生产函数是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品产出量之间的关系。 • 所有企业都有生产函数。
• 一、生产及相关概念
• 生产:将投入转变成产出的过程。 •产出:生产者向社会提供有形的物质产出和无形服务产出,是企 业获得销售
收入的基础。
•投入: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一 般划分为劳 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分为可变投入与不变投入,从较长时期来看 ,企业的各项投入都是可以改变的。
• (3)平均产量曲线的图形 • ①劳动投入在L1之前,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的上方,平 均产量是递增的。 • ②在L1后,边际产量开始递减,但边际产量会大于平均产量,平 均产量仍是递增的
。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L2,此 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在L2后, 平均产量递减,L2是平均产 量的最大值。
• 总结:(三句话) • 1、企业的本质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 2、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交易成本的节约,即企业是市场交易 费用节约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第三章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第三章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1、生产者:指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即企业或厂商2、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形式。

企业经营的目标: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科斯)企业的本质或显著特征: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分类:分为企业外部的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的交易,当企业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小于市场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时,企业就应运而生。

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1、生产:将投入转变成产出的过程。

2、产出:生产者向社会提供有形的物质产出和无形的服务产出,是企业获得销售收入的基础。

3、投入: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

4、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体现企业将一定投入转变成产出的能力。

5、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也称为短期生产函数。

fQL),(kL:劳动量。

劳动人数是一个变量K-----:表示资本量固定不变。

6、总产量:TP 平均产量AP=TP/L边际产量:指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产量MP=ΔTP/∆L①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指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临界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临界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②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就是递增的7、规模报酬也称规模收益: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要素按照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属于长期决策。

8、规模报酬分类:①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②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等于各生产要素增加③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小于各生产要素增加例如:企业规模较小时扩大生产,规模报酬递增,此时企业会继续扩大规模以得到产量递增所能带来的好处,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

经济法基础第三章知识点

经济法基础第三章知识点

经济法基础第三章知识点第三章竞争法律制度第一节竞争法概述一、竞争法的概念竞争法是调整在市场竞争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竞争法调整的是竞争活动中的经济关系。

二、竞争法的特征1、竞争法调整的是横向竞争关系。

2、竞争法具有经济行政法的性质。

3、竞争法具有程序法的性质。

三、竞争法的立法模式竞争法立法模式有三种:单行法模式、商法模式、民法模式。

中国竞争法采用的是单行法模式。

四、竞争法的基本原则一)确立和保障市场竞争机制的原则这一原则可以概括为:市场竞争是基础,市场竞争的良性运行是目标,公平竞争是市场竞争的持续动力。

二)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原则或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原则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原则或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原则是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核心。

该原则具体表现为:反对不正当竞争,禁止垄断经营,以及禁止政府滥用权力进行不公平竞争。

三)实质平等原则与弱势保护原则实质平等原则指对于各类性质不同、情况各异的主体和行为不能等量齐观,必须做出符合实质平等的政策选择。

四)本国利益优先原则(本国利益至上原则)第二节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一、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一)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和特征反不正当竞争法,是指国家为了保护市场竞争秩序,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规制而制定和实施的有关法律规范的总称。

反不正当竞争法具有以下特征:1、调整对象的特定性(主体的特定性、行为的特定性)。

2、法律规范的综合性(兼有实体法和程序法)。

3、一事不再罚(对经营者的同一不正当竞争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4、行政处罚的制裁性(对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处以相应的经济处罚)。

二)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产生和发展状况。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产生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993年9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3年12月1日开始实施;2017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内容(行为列举式立法)——区分3种类型、5种具体手段、11种具体行为。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 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 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一)生产者及组织形式1.生产者: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企业或厂商①个人独资企业②合伙制企业③公司制企业假设目标:追求利润最大化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的关键。

(二)企业形成的相关理论1.1937年,美国经济学家科斯《企业的本质》①企业是为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

②企业的本质/显著特征: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2.交易费用:围绕交易契约的所产生的成本(费用)①事先不可预见的偶然损失②签订契约、监督及执行所花费的成本3.交易分为企业外部的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的交易。

当企业交易方式<市场交易方式,企业应运而生。

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根本:交易成本的节约。

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1.生产:投入转变或产出的过程。

2.投入①劳动:体力和智力的综合②资本:货币、实物(厂房、设备)③土地:土地本身、地上和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④企业家才能可变投入(长期行为:长期都可变)投入不变投入(短期行为:厂房设备不可变)3.生产函数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品的产出量的关系Q=f(X1,X2,…,X n)Q为最大产量4.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曲线(1)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Q,(f KL其中L为劳动量,K为资本量固定不变(2)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TP/L边际产量MP=△TP/△L(新增以单位投入而多生产出的产量)(3)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①劳动边际产量先递增②L1时,MP最大,之后递减③L3时,MP为0,再增加劳动投入如,MP为负。

*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临界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临界点,边际产量递减,直到负值。

(4)总产量曲线①L1之前,MP为正,递增;TP递增增加,TP曲线向上倾斜,斜率递减,凸向L 轴。

②L1—L3之前,MP为正,递减;TP以递减速度增加,TP曲线向上倾斜,斜率递减,凸向Q轴。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第3章单选题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第3章单选题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第三章课后练习【单选题】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科斯的企业理论,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企业规模的大小B. 信息的不完全性C. 管理成本的高低D. 产权不清晰【答案】B【解析】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信息的不完全性。

【单选题】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科斯的观点,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A. 科学技术进步B. 节约交易成本或交易费用C. 产品标准化D. 信息不对称【答案】B【解析】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交易成本的节约。

【单选题】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的本质是()。

A.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组织B. 价格机制的替代品C. 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D. 追求成本最小化的组织【答案】B【解析】科斯在1937年发表论文《企业的本质》,对企业的本质属性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探讨,他认为企业是为予节约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单选题】在生产者行为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基本假定的前提是()。

A. 边际效用最大化理论B. 经济人假设C. 生产行为最优理论D. 公共选择理论【答案】B【解析】在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基本假定是“经济人假设”在生产和企业理论中的具体化。

【单选题】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A. 交易成本的节约C. 市场失灵D. 企业内部可以构造权力制衡机制【答案】A【解析】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根据科斯定理,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单选题】当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都增加100%时,产量增加小于100%,此时企业处于()阶段。

A. 规模报酬递减B. 规模报酬递增C. 规模报酬不变D. 规模报酬为0【答案】A【解析】规模报酬也称为规模收益,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强化练习题-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强化练习题-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强化练习题-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单选题]1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这指的是((江南博哥))。

A.边际成本B.机会成本C.显成本D.隐成本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机会成本的含义。

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

掌握“成本的含义”知识点。

[单选题]5.关于生产和生产函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技术水平发生变化时生产函数不会发生变化B.研究企业短期行为的前提是各种投入要素都是可变的C.生产函数是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D.一般假设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不可相互替代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采题考查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是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品的产出量之间的关系,任何生产函数都以一定时期的生产技术水平为条件,当技术水平发生变化时,生产函数也会发生变化,选项A错误。

当某种或几种要素不可变时,一般是研究企业的短期行为,选项B错误。

在具体分析产量与生产要素的关系时,为了简化起见,一般假设只有一种要素可变,或者两种生产要素可变,选项D错误。

(2019年真题)掌握“生产及相关概念、生产函数”知识点。

[单选题]6.在生产者行为分析中,生产者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这一基本假设,是()在生产和企业理论中的具体化。

A.经济人假设B.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理论C.生产者均衡理论D.股东利益最大化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生产者及其组织形式。

在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这一基本假定是“经济人假设”在生产和企业理论中的具体化。

(2018年真题)掌握“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知识点。

[单选题]7.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科斯的企业理论,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A.由于科技进步使得社会分工越来越细B.市场规模的扩展C.交易成本的节约D.人力资本价值的提高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企业形成的理论。

经济基础知识(全)

经济基础知识(全)

经济基础知识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

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

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

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2019年经济基础知识知识点1-5章(详细版)

2019年经济基础知识知识点1-5章(详细版)

2019年经济基础知识知识点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市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1.需求:指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2.需求的构成要素:1)消费者愿意购买,即有购买的欲望2)消费者能够购买,即有支付能力。

3.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下和一定市场上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就是所有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二)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1.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偏好支配着它在实用价值相同或相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消费者收入是指一个社会的人均收入。

收入的增减是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

3.产品价格。

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因素,也是最关键因素4.替代品价格。

一般来说,在相互替代商品之间,某一种商品价格提高,消费者就会把其需求转向可以替代的商品上,从而使替代品的需求增加,被替代品的需求减少。

5.互补品的价格。

在互补商品之间,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降低,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随之降低。

6.预期。

预期是人们对某一经济活动未来的变动趋势的预测和判断。

7.其他因素。

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等。

(三)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和影响该商品需求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规律:需求与价格的而变动呈反方向变化,商品价格提高,消费者的购买量就会减少;反之,则会增加。

这种关系称为需求规律。

需求曲线:需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需求变动:假定价格不变,由于消费者的收入或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例外:1)钻石的价格和需求量的对应关系不是呈反方向变化的,而是正向变化,钻石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小。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速记(1-10章)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速记(1-10章)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速记(1-10章)第1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市场需求(一)市场需求含义: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二)市场需求构成要素:1、消费者愿意购买,即有购买的欲望;2、消费者能够购买,即有支付能力。

(二者缺一不可)(三)市场需求影响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产品价格(最重要因素)、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

(四)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影响该需求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各种因素不变情况下,需求函数表示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设Qd为需求量,p为该商品的价格,则:Qd=Qd(p)。

(五)需求规律:在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放心相反,即商品价格提高,则消费者对他的购买量就会减少。

反之,商品价格降低,则消费者对它的购买量就会增加。

(六)需求曲线:吧需求和价格的关系用曲线表示出来。

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则只有一条需求曲线:价格不变,消费者收入或偏好变化引起需求的变化,会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需求曲线有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之分,市场需求曲线也就是所有个别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

二、市场供给(一)市场供给含义:只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可能(二)市场供给的影响因素:产品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和其他供给的变动成正方向变化)、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

(三)供给函数: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某种商品的供给量(Qs)和该商品价格(p)之间的关系,供给函数可表示为:Qs=Qs(p)。

(四)供给规律: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方向变化。

一般来说,市场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市场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小。

三、均衡价格(一)均衡价格的形成:在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的点上,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其数量为Q0(通常被称为均衡数量或均衡产量),市场价格为P0,该价格通常被称为均衡价格,均衡价格就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

第三章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和目的是获取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就是价值增值的过程。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考试内容:熟悉资本总公式及其存在的矛盾,掌握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但是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

货币和资本的区别在于它们不同的流通形式:一种是商品流通形式 W一G—W ;另一种是资本流通形式 G—W—G 。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1 买和卖的顺序不同。

前者是先卖后买,后者是先买后卖;2 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

前者的起点和终点是商品,后者都是货币;3 流通中的媒介不同。

前者是货币,后者是商品。

商品和资本流通的目的和内容不同:商品流通的目的是为了消费;资本流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货币。

资本总公式:G—W—G′。

G′=G+ΔG,ΔG是资本在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增值额,称为剩余价值 m 。

资本运动最根本的特点: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值,转化为资本。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经过流通过程,资本的价值发生了增值。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例题1·单选题货币和资本的根本区别在于。

A.能否作为流通手段B.能否作为支付手段C.能否购买商品D.能否带来剩余价值答案 D例题2·单选题 2007年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B.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C.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劳动力成为商品答案 D二、劳动力成为商品考试内容:熟悉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掌握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及特点。

1.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其次,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2.劳动力作为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可以归结为生产生活资料所必需的劳动时间。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生产和成本理论-必背考点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生产和成本理论-必背考点

隐成本
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并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
成本
(机会成本) 价格。
(生产费用) 经济利润
(超额利润)
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总收益-(显成本+隐成本); 企业追求的是最大的经济利润。正常利润是计入成本的,经济利润 中不包括正常利润。
是指企业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它是生产成本的
2024 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
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考点: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
(一)成本含义
生产过程中企业对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
机会成本
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 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
显成本
企业购买或租用的生产要素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
正常利润 一部 分,是作为隐成Βιβλιοθήκη 的一部分计入成本的,经济利润中不包括正
常利润。
(二)短期成本曲线
【关系归纳】

初级经济师基础第三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初级经济师基础第三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三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本章知识点【知识点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知识点二】垄断资本主义★★★【知识点三】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知识点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知识点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1.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自由竞争、自由经营,企业的经营活动由市场机制来调节,国家不干预经济。

3.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主要特征是垄断取代自由竞争成为经济生活的基础。

【知识点二】垄断资本主义(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基本经济特征1.垄断又称独占,是指少数大企业或若干企业联合起来,独占生产和市场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2.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分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两个阶段的区别在于国家是否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的干预和调节。

3.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1)垄断代替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导致了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的产生。

(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形成了金融寡头。

(3)资本输出成为典型的经济现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并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日趋激烈。

(二)垄断组织和垄断资本【补充】垄断利润的外部来源1.通过垄断高价出售商品而占有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一部分收入;2.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占有非垄断组织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和小生产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3.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将社会的一部分价值转化为垄断利润;4.把国外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转化为垄断利润(通过对外扩张、资本输出、不等价交换等)。

(三)金融寡头(1)银行业的垄断和金融资本工业生产集中并形成垄断要求把银行资本集中起来,满足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银行资本的集中必然导致银行业的垄断。

统计师中级-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经济学基础知识第三章 宏观经济运行与生产总量的衡量

统计师中级-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经济学基础知识第三章 宏观经济运行与生产总量的衡量

统计师中级-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经济学基础知识第三章宏观经济运行与生产总量的衡量一、单选题1、如果一个净债务国从国外接受了净无偿转移,则()A.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总收入,国民总收入大于国民可支配收入B.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大于国民总收入C.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总收入,国民总收入大于国民可支配收入D.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大于国民总收入【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ND.I的计算公式如下:ND.I(国民可支配收入.=GNI(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无偿转移-付给国外的无偿转移。

净债务国国内生产所使用的来自国外的生产要素多于投入国外生产的生产要素,故(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小于0,GNI=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2、一国的GD.P小于GNI,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GNI=GD.P+境外的中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3、从名义GD.P测算实际GD.P采用的价格指数是(.A.消费者物价指数C.PIB.生产者价格指数PPIC.GD.P缩减指数D.以上都可以【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从名义GD.P测算实际GD.P采用的价格指数是GD.P缩减指数4、在家庭.企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国民经济恒等式可写作()A..I=SB..I=S+(T-G.C..I=S+TD..I=S+(T-G.+(M-X.【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三部门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为I=S+(T-G.5、下列关于三部门宏观经济均衡条件的说法中,对的是()A.储蓄=投资B.储蓄+政府的净税收收入=政府购买+投资C.储蓄+政府的净税收收入+政府购买=投资D.储蓄=政府的净税收收入+政府购买+投资【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三部门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是:C.+(T-Tr.+S=C.+1+G,从而S+NT=G+I6、下列等式中,表现三部门均衡的条件的是(.A..I=SB..I+G=S+TC..I+G+X=S+T+MD..A.D.=A.S【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三部门的均衡条件I=S+(T-G.,移项可得I+G=S+T7、国民总收入(GNI.的计算公式为(.A.GNI=GD.PB.GNI=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C.GNI=GD.P+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D.D.C.NI=GD.P+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国民总收入(GNI.的计算公式为:GNI=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8、今年的名义C.D.P大于去年的名义GD.P,说明()A.今年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对【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名义GD.P是以当年市场价格来测算GD.P,由于产品价格在不同时期会发生变动,因此即便是数量和质量完全相同的产品,在不同时期核算的价值也会不同,从而无法直接用名义GD.P进行历史比较。

初级经济基础第三章知识点

初级经济基础第三章知识点

初级经济基础第三章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初级经济基础第三章知识点相关》①基本定义初中级经济基础第三章有多种知识点,咱们假设这里是“财政支出及其分类”相关知识点。

基本定义就是国家把钱花出去都花在哪些方面以及按照什么规则来分类这些花钱领域。

简单说,就像你家庭每个月有花钱的地方,买菜是一部分支出、交水电费是一部分,给孩子交学费又是一部分,国家财政支出也是这样有不同种类的开销。

②重要程度在经济学科里非常重要。

这关系到国家资源如何分配到各个领域,就像你怎么在不同需求上分配你手里的钱一样重要。

要是没搞清楚这个,就不知道国家资源的去向和重点在哪,制定政策啥的也容易乱套。

③前置知识得知道啥是财政的基本概念,财政有收入也有支出。

就跟你自己有收入(工资等)然后有各种支出,对财政概念有点感觉再学支出及其分类就好理解很多。

④应用价值实际的应用场景有很多。

比如政府要新建一个大型的公共设施像图书馆或者医院,就需要参考财政支出的安排情况合理规划资金。

如果分类不清楚,可能原本该建医院的钱去修马路了,那就麻烦大了。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初级经济基础学科里,这是很核心的一部分。

它就像一个大树的枝干,和其他枝干(知识点)共同构成整个学科的体系。

比如和财政收入知识点就密切相关,有收入才谈得上支出嘛。

②关联知识和税收有联系,因为税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有了这个钱才能支出。

还和政府职能有关系,不同职能对应的财政支出领域不同,比如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需要在教育、医疗方面有财政支出支持。

③重难点分析难点在于分类方式比较多样,比如按经济性质分、按功能分等。

重点是准确理解每种分类的含义和涵盖范围。

就像整理衣柜按季节、按款式来分类衣服,分类规则要清楚。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中很重要。

考查方式可能会出选择题让你判断某种支出属于哪类,或者出大题让你分析某一地区的财政支出分类结构是否合理并给出改进建议。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财政支出就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9/8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7
– 3.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及其位置 关系 Q
TP
Q
L1 L2L3源自LAP L1 L2 L3 MP L
图3-1 生产函数图形及位置关系
2016/9/8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8
– (1)边际产量曲线的图形及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 如上图,劳动的编辑产量先递增,劳动投入达到一 定程度L1,MP最大,然后递减,继续增加劳动投入 到L3,MP=0。如果再继续增加劳动投入,边际产量 为负 •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其基 本含义是: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 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 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 这一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 现负值
另一类交易费用是签订契约及监督和执行契约所花费的成本
• 企业产生以后,企业与市场机制就是两种不同的协 调生产和配置资源的方式,同时社会上就形成了两 种交易,及企业外部的交易和企业内部的交易
企 业 交 易
企业外部的交易
通过讨价还价的谈判来实现
企业内部的交易
通过一个组织和企业家用 行政命令方式实现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3
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2016/9/8
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 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
– (一)生产者及其组织形式
• 生产者是能够做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即企业或厂商 • 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式,包括个人 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 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 (三)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曲线 – 1.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也称短期生产函数,其基本形 式为: • Q = f(L, K )
–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 总产量TP:生产出来的用实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 • 平均产量AP: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或者说每 单位投入生产的产出 • AP = TP/L • 边际产量MP: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新 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产量或产出 • MP = ΔTP/ΔL
2016/9/8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14
• TC=TFC+TVC
• 平均成本:也叫单位产品成本,是生产每一单位产 品的成本,是总成本除以总产量所得之商 • 平均成本ATC:ATC=TC/Q • 平均固定成本AFC:AFC=TFC/Q • 平均可变成本AVC:AVC=TVC/Q • 边际成本MC:是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 额。MC=ΔTC/ΔQ • 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关系见书本表3-2
2016/9/8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5
• 投入一般可以分为可变投入和不变投入,从较长时期来 看,企业的各项投入都是可以改变的。但在短期,部分 生产要素,例如厂房设备等资本投入可能是不能改变的, 一般称为不变投入 • 当各种投入要素都可变时,一般是研究企业的长期行为; 当某种或几种要素不可变时,一般是研究企业的短期行 为
2016/9/8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4
• 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 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 通过企业这种组织形式,可以使一部分市场交易内 部化,从而消除或降低一部分交易费用
• 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
– (一)生产及相关概念
• 生产就是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 • 产出是生产者向社会提供有形的物质产出和无形的 服务产出 • 投入主要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 素,一般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 种类型
2016/9/8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16
• 2.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 成本曲线
C MC ATC AVC
M
M’
AFC O Q1 Q2 Q
图3-3 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位置关系
• M点是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M’是平均可变成 本曲线的最低点。边际成本曲线上升时首先通过平 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M’,然后通过平均总成本 曲线的最低点M
2016/9/8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12
• 3.经济利润 • 总成本:企业所有的显成本和隐成本共同构成 • 经济利润:企业的总收入和总成本的差额,企业追求的 最大利润,指的就是最大的经济利润 • 正常利润:指企业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 付,它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是作为隐成本的一部分计 入成本的.因此,经济利润中不包括正常利润
– (二)企业形成的理论
• 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本质》 中,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 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 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2016/9/8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2
• 所谓交易费用是指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或费 用
交 易 费 用
一类交易费用是产生于签订契约时交易双方面临的 偶然因素所可能带来的损失
3.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科斯的企业理论,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这两种资源配 置方式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D )。 A.企业规模的大小 B.市场失灵 C.管理成本的高低 D.信息的不完全性 4.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科斯的观点,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B )。 科学技术进步 B. 节约交易成本或交易费用 C. 产品标准化 D. 信息不对称 5.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科斯的企业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企业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B.企业是市场机制的补充物 C.签订、监督和执行契约所花费的成本就是全部的交易成本 D.企业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而产生的 6.假设只有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可变、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变,关于边际产 量和平均产量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就是递增的 B.只要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就是递增的 C.只要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就是递增的 D.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就是递减的
2016/9/8
• 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 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 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大大减少了需要签订的契约 数量,可以大量节约交易费用 • 第一,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在要素投入到企业之 前需要与企业签订契约,他同意为一定的报酬在一 定限度内服从企业家的指挥,在企业内与其他生产 要素合作时,就不需要再与他们签订一系列契约 • 第二,企业可以在内部生产一部分中间产品,从而 降低一部分交易费用,同时可以更好地保证中间产 品的质量 • 第三,企业在与要素签订契约时,特别是一些具有 专门技能的雇员,可以签订长期契约,这将比从其 他企业购买相应的服务更为有利,也相应地降低了 交易成本
– (3)平均产量曲线的图形
• 0-L1之间,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递增 • L1-L2之间,边际产量递减,平均产量递增,边际产 量和平均产量曲线最终会相交,如L2处,边际产量 等于平均产量。L2之前,平均产量位于边际产量曲 线的下方 • L2-L3之间,L2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边际产量曲 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L2之后,平均产量曲线在 边际产量曲线上方
2016/9/8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11
• 三、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
(一)成本的含义
• 成本又称为生产费用,是生产过程中企业对所购买的各 种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 • 1.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种 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 的最高收入 • 2.显成本和隐成本 • 显成本是指企业购买或租用的生产要素所实际支付的货 币支出 • 隐成本是指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并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 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它实际上是一种机会成本
2016/9/8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18
• 在以上三条曲线中,边际成本曲线最早达到最低点
• 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M点的出现慢于且高于平均可
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M’点。也就是说,边际成本曲线 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交点M点的出现慢于边际成本曲线 与总平均成本曲线的交点M’的出现 • 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小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小
– (二)成本函数
• 1.含义和类型 • 含义:表示企业总成本和产量之间关系的公式 • 短期:是指生产时间很短,总有一种或几种生产要素的 数量固定不变,因而就有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分
2016/9/8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13
• 长期:是指这样一个时期,企业在这段时间内可以调整 生产要素,从而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这样,长期 成本中就没有什么固定成本,一切都是可变的 • 短期成本函数:C = b+ f (q) • 长期成本函数:C = f (q) • 2.短期成本函数分析 • 总成本:企业在短期内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 和 • 固定成本:短期内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 主要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 等 • 可变成本: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主要包 括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及生产工人的工资等
– (二)生产函数
•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 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 出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 Q = f(X1,X2,…,Xn) • 生产函数是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体现 企业将一定投入转变为产出的能力
2016/9/8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6
值,即M点的位置高于M’点
2016/9/8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19
• 3.决定短期成本变动的主要因素
• 这些因素包括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价格 • 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资和原材料、机 器设备等生产要素的价格及租金的提高,成本会相应提升 • 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成本下降 • 1.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某产品时所放 弃的使用该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A)。 • A.最高收入 B.最低收入 C.平均收入 D.超额收入 • 2.关于科斯的企业形成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有(BCE)。 • A.企业的产生增加了市场交易费用 • B.企业与市场机制是两种不同的协调生产和配置资源的方 式 • C.企业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大大减少了需要签订的契 约数量 • D.企业不以营利为目的 • E.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 的不完全性 2016/9/8 20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