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学案4
2022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五章数列第四节数列求和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四节 数列求和热点命题分析学科核心素养本节是高考的热点,其中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与求和、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以数学文化为背景的数列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多以解答题的形式呈现. 本节通过数列求和以与数列的综合应用提升考生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核心素养.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08页 知识点 数列前n 项和的求法 1.公式法(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S n =n a 1+a n2=na 1+n n -12d .(2)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①当q =1时,S n =na 1; ②当q ≠1时,S n =a 11-q n1-q=a 1-a n q1-q.2.分组转化法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两项或几项,使其转化为几个能求和的数列,再求解. 3.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求和,正负相消剩下首尾假如干项. 4.倒序相加法把数列分别正着写和倒着写再相加,即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推广. 5.错位相减法主要用于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所得的数列的求和,即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推广. 6.并项求和法一个数列的前n 项和中,可两两结合求解,如此称之为并项求和.形如a n =(-1)n f (n )类型,可采用两项合并求解. •温馨提醒• 二级结论1.常见的裂项公式 (1)1n n +1=1n -1n +1.(2)12n -12n +1=12⎝⎛⎭⎪⎫12n -1-12n +1. (3)1n +n +1=n +1-n .2.常见数列的求和公式 (1)12+22+32+…+n 2=n n +12n +16.(2)13+23+33+…+n 3=⎣⎢⎡⎦⎥⎤n n +122.必明易错1.在应用错位相减法时,注意观察未合并项的正负号;结论中形如a n ,a n +1的式子应进展合并.2.在应用裂项相消法时,要注意消项的规律具有对称性,即前剩多少项如此后剩多少项.1.在数列{a n }中,a n =1n n +1,假如{a n }的前n 项和为2 0192 020,如此项数n 为( )A .2 016B .2 017C .2 018D .2 019答案:D2.数列:112,214,318,…,⎝ ⎛⎭⎪⎫n +12n ,…,如此其前n 项和关于n 的表达式为________. 答案:n n +12+1-12n 3.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n =n ·2n ,如此S n =________. 答案:(n -1)2n +1+24.(易错题)求1+2x +3x 2+…+nx n -1(x ≠0且x ≠1)的和. 解析:设S n =1+2x +3x 2+…+nx n -1,① 如此xS n =x +2x 2+3x 3+…+nx n ,②①-②得:(1-x )S n =1+x +x 2+…+x n -1-nx n =1-x n 1-x -nx n ,所以S n =1-x n 1-x 2-nx n1-x.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09页题型一 分组转化法求和 合作探究[例] 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满足关于x 的不等式a 1x 2-S 2x +2<0的解集为(1,2).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假如数列{b n }满足b n =a 2n +2a n -1,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 [解析] (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因为关于x 的不等式a 1x 2-S 2x +2<0的解集为(1,2), 所以S 2a 1=1+2=3,得a 1=d ,又易知2a 1=2,所以a 1=1,d =1.所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n . (2)由(1)可得,a 2n =2n,2a n =2n . 因为b n =a 2n +2a n -1,所以b n=2n-1+2n,所以数列{b n}的前n项和T n=(1+3+5+…+2n-1)+(2+22+23+…+2n)=n1+2n-12+21-2n1-2=n2+2n+1-2.分组转化法求和的常见类型[对点训练](2021·某某质检)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且满足S4=24,S7=63.(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假如b n=2a n+a n,求数列{b n}的前n项和T n.答案:(1)a n=2n+1 (2)T n=83(4n-1)+n2+2n题型二裂项相消法求和合作探究[例] 数列{a n}满足a1=1, a2n+2=a n+1(n∈N*).(1)求证:数列{a2n}是等差数列,并求出{a n}的通项公式;(2)假如b n=2a n+a n+1,求数列{b n}的前n项和.[解析] (1)证明:由a 2n +2=a n +1得a 2n +1-a 2n =2,且a 21=1,所以数列{a 2n }是以1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a 2n =1+(n -1)×2=2n -1, 又由易得a n >0,所以a n =2n -1(n ∈N *).(2)b n =2a n +a n +1=22n -1+2n +1=2n +1-2n -1, 故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b 1+b 2+…+b n =(3-1)+(5-3)+…+(2n +1-2n -1)=2n +1-1.裂项相消法求和的实质和解题关键裂项相消法求和的实质是将数列中的通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目的,其解题的关键就是准确裂项和消项.(1)裂项原如此:一般是前边裂几项,后边就裂几项,直到发现被消去项的规律为止. (2)消项规律:消项后前边剩几项,后边就剩几项,前边剩第几项,后边就剩倒数第几项.[对点训练](2020·高考某某卷)数列{a n },{b n },{}满足a 1=b 1=c 1=1,=a n +1-a n ,+1=b nb n +2,n ∈N *.(1)假如{b n }为等比数列,公比q >0,且b 1+b 2=6b 3,求q 的值与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假如{b n }为等差数列,公差d >0,证明:c 1+c 2+c 3+…+<1+1d,n ∈N *.解析:(1)由b 1+b 2=6b 3,得1+q =6q 2, 解得q =12.由+1=4得=4n -1. 由a n +1-a n=4n -1,得a n =a 1+1+4+…+4n -2=4n -1+23.(2)证明:由+1=b nb n +2,得=b 1b 2c 1b n b n +1=1+d d ⎝⎛⎭⎪⎫1b n -1b n +1,所以c 1+c 2+c 3+…+=1+d d ⎝ ⎛⎭⎪⎫1-1b n +1, 由b 1=1,d >0,得b n +1>0,因此c 1+c 2+c 3+…+<1+1d,n ∈N *. 题型三 错位相减法求和 合作探究[例](2020·高考全国卷Ⅲ)设数列{a n }满足a 1=3,a n +1=3a n -4n . (1)计算a 2,a 3,猜测{a n }的通项公式并加以证明; (2)求数列{2n a n }的前n 项和S n . [解析](1)a 2=5,a 3a n =2n +1.证明:由可得a n +1-(2n +3)=3[a n -(2n +1)],a n -(2n +1)=3[a n -1-(2n -1)],…,a 2-5=3(a 1-3).因为a 1=3,所以a n =2n +1. (2)由(1)得2n a n =(2n +1)2n ,所以S n =3×2+5×22+7×23+…+(2n +1)×2n .① 从而2S n =3×22+5×23+7×24+…+(2n +1)×2n +1.②①-②得-S n =3×2+2×22+2×23+…+2×2n -(2n +1)×2n +1,所以S n =(2n -1)2n +1+2.运用错位相减法求和的关键:一是判断模型,即判断数列{a n },{b n }一个为等差数列,一个为等比数列;二是错位相减;三是注意符号,相减时要注意最后一项的符号.[对点训练](2021·某某市局部区联考)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数列{b n }是等比数列,且a 1=1,a 3+a 4=12,b 1=a 2,b 2=a 5.(1)求{a n }和{b n }的通项公式;(2)设=(-1)n a n b n (n ∈N *),求数列{}的前n 项和S n . 解析:(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 因为a 1=1,a 3+a 4=12, 所以2a 1+5d =12,所以d =2, 所以a n =2n -1.设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为q ,因为b 1=a 2,b 2=a 5, 所以b 1=a 2=3,b 2=a 5=9, 所以q =3,所以b n =3n .(2)由(1)知,a n =2n -1,b n =3n ,所以=(-1)n ·a n ·b n =(-1)n ·(2n -1)·3n =(2n -1)·(-3)n , 所以S n =1·(-3)+3·(-3)2+5·(-3)3+…+(2n -1)·(-3)n ,①所以-3S n =1·(-3)2+3·(-3)3+…+(2n -3)·(-3)n +(2n -1)·(-3)n +1,② ①-②得,4S n =-3+2·(-3)2+2·(-3)3+…+2·(-3)n -(2n -1)·(-3)n +1 =-3+2·-32[1--3n -1]1+3-(2n -1)·(-3)n +1=32-4n -12·(-3)n +1. 所以S n =38-4n -18·(-3)n +1.数列求和中的核心素养数学运算——数列求和的创新交汇应用[例](2021·某某重点中学联考)设x =1是函数f (x )=a n +1x 3-a n x 2-a n +2x +1(n ∈N *)的极值点,数列{a n }中满足a 1=1,a 2=2,b n =log 2a n +1,假如[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如此⎣⎢⎡⎦⎥⎤2 018b 1b 2+2 018b 2b 3+…+ 2 018b 2 018b 2 019=( ) A .2 017 B .2 018 C .2 019D .2 020解析:由题可知,f ′(x )=3a n +1x 2-2a n x -a n +2,如此f ′(1)=3a n +1-2a n -a n +2=0,即a n +2-3a n +1+2a n =0.a n +2-a n +1=2(a n +1-a n ),a 2-a 1=1,a 3-a 2=2×1=2,a 4-a 3=2×2=22,…,a n -a n -1=2n -2,累加得a n =2n -1,故b n =n .如此2 018b 1b 2+2 018b 2b 3+…+2 018b 2 018b 2 019=2 018×⎝ ⎛⎭⎪⎫11×2+12×3+…+12 018×2 019=2 018×⎝ ⎛⎭⎪⎫1-12 019=2 018-2 0182 019=2 017+12 019,所以⎣⎢⎡⎦⎥⎤2 018b 1b 2+2 018b 2b 3+…+ 2 018b 2 018b 2 019=2 017. 答案:A此题的关键是利用累加法求通项后,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题组突破]1.(2021·某某摸底)定义n∑i =1nu i为n 个正数u 1,u 2,u 3,…,u n 的“快乐数〞.假如正项数列{a n }的前n 项的“快乐数〞为13n +1,如此数列⎩⎨⎧⎭⎬⎫36a n +2a n +1+2的前2 019项和为( )A.2 0182 019 B .2 0192 020C.2 0192 018D .2 0191 010答案:B2.(2021·某某期末测试)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有长方形面积求一边的算法,其方法的前两步为:第一步:构造数列1,12,13,14,…,1n.①第二步:将数列①的各项乘以n ,得到一个新数列a 1,a 2,a 3,…,a n ,如此a 1a 2+a 2a 3+…+a n -1a n =( )A .n 2B .(n -1)2C .n (n -1)D .n (n +1) 答案:C。
2021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学案
第4节眼睛和眼镜环节1 课前自学准备课题眼睛和眼镜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用眼护眼常识.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参与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意识,使其能自觉注意保护视力.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眼镜是怎样看清物体的,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教具准备挂图、眼睛模型、球、书、石块、冰块、盐水杯、多媒体课件.教学难点近视和远视的成因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2.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3.近视眼镜的镜片为凹透镜,利用该镜对光的发散作用;远视眼镜的镜片为凸透镜,利用该镜对光的会聚作用.4.透镜的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透镜焦度,平时说眼睛的度数等于透镜焦度×100.环节2 课堂教学展示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进行新课眼睛及其构造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P100图5.4-1“眼球的结构”,让学生通过挂图讲述眼睛的结构(教师可适当提示).生1: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近似球体.此外,还有一些附属结构.生2:眼球由角膜、晶状体、瞳孔、虹膜、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等组成.生3: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生4: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作用,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生5: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请大家思考以下题目.(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眼睛的睫毛、眼皮不属于眼球的构造,属于什么?(2)眼睛睫状体起什么作用?(3)眼睛中瞳孔起什么作用?(4)视网膜起什么作用?(5)既然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物体能成什么样的像?思考题:(1)眼睛的睫毛、眼皮不属于眼球的构造,属于什么?(2)眼睛睫状体起什么作用?(3)眼睛中瞳孔起什么作用?(4)视网膜起什么作用?(5)既然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物体能成什么样的像?学生回答:(教师可适当提示,引导学生回答)(1)睫毛和眼皮是眼睛的附属结构,它们可以保护眼睛.(2)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是调节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3)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若在一个阳光普照的室外环境下,由于我们的眼睛不用太多光线来观看物体,瞳孔会自动收缩;相反,在漆黑的环境下,由于我们需要更多的光线来看物体,瞳孔便会自动扩张,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4)眼睛中视网膜的作用是把物体成的像的光能转变为神经冲动,再经过通往大脑的神经把神经冲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到达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视网膜好像照相机的底片.(5)光线由物体射入眼球,经过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的折射,然后规律总结: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在大约10cm处.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也叫明视距离.而近视眼的明视距离要小于25cm.小组问题讨论:既然眼镜视物与凸透镜有许多类似的地方,为什么在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而我们实际看到的却是正立的呢?人眼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经过大脑加工处理后就成了我们实际看到的正立的实际物体.进行新课折射(好像照相机的镜头),再会聚在视网膜上(好像照相机的底片)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近视眼及其矫正我们的眼睛实在了不起,我们不需要像摄影师那样,要考虑到环境的光暗或物体的距离,我们的眼睛会自动作出调节,只要眼睛各部分运作正常,每一次我们均可“摄”取一张美丽动人的“相片”.但是有些人患了近视眼后,单靠自身眼睛的调节已不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那么近视眼是如何形成的呢?学生认真思考并积极发言,教师进行提示引导.教师总结: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或者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致使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还未到达视网膜就已聚成一点,而当光线到达视网膜时又都分散开,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那么怎么矫正近视眼呢?大家观看教材P101图5.4-3后再回答.生:近视眼可戴近视眼镜矫正.近视眼镜是凹透镜,使来自远处入射的平行光线经过凹透镜发散后再射入眼睛,就能使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然后引导学生回答以下思考题.(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青少年近视的常见原因有那些?(2)什么是假性近视?什么是真性近视?(3)怎么预防近视眼?学生回答:(1)青少年近视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其中环境因素是形成学生近视眼的主要因素.(2)儿童、青少年眼睛中的晶状体弹性强,睫状体的调节能力大,但是如果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书本放得离眼太近,或采光、照明条件不好,或持续用眼的时间过长,都会使睫状体内的肌肉持续收缩.晶状体凸度增大,久而久之,一旦看远方物体时,睫状体内的肌肉就不能放松.变凸的晶状体也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就造成了假性近视.发生假性近视以后,如仍不注意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会造成变凸的晶状体不能恢复正常,就会变成真性近视.(3)预防近视要做到:①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约33 cm.②看书约一小时后休息或远眺几分钟.③不要在直射强光下看书.④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⑤不躺卧着看书.⑥不在走路时看书.板书:近视眼及其矫正: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从无穷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备课笔记思想方法: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对比,凸透镜成放大与缩小实像的对比,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对比,望远镜与显微镜的构成的对比.进行新课远视眼及其矫正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发现除了近视眼患者,还存在一批远视眼患者.那么远视眼是如何形成的呢?学生认真思考并积极发言,教师进行提示引导.教师总结: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远视眼是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近或者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致使近处射来的光线到达视网膜时,还没有聚成一点,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因此,看不清近处的物体.那么怎么矫正远视眼呢?大家观看教材P101图5.4-4后再回答.生:远视眼可戴远视眼镜矫正.远视眼镜是凸透镜,是利用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的特点,在眼睛前放一个凸透镜,就能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思考题:(1)老花眼是怎么形成的?(2)眼镜的度数是怎么来的?学生回答:(1)老花眼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老年人的晶状体弹性变差,调节能力减弱的缘故,是生理性变化引起的,看远物不需要晶状体的调节,但在看近物时,需要配戴凸透镜.(2)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Φ表示,即Φ= 1/f.教师总结:如果远视很严重,所戴老花镜(凸透镜)的折光本领应该大一些,透镜焦度就要大一些,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例如:1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1m-1,它的焦距是1 m.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板书:远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的晶状体太薄,从近处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教学板书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神奇而高级的照相机——眼睛,也学习了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我们为自己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而自豪.如何科学用眼,对于青少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养成科学用眼的好习惯.谢谢!教材习题解答教材P102“动手动脑学物理”】1.根据眼睛的构造和成像原理,和同学讨论:为了保护我们的视力,应该注意哪些用眼卫生,为什么?解:(1)读书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25cm左右.(2)改善照明条件,最理想的光源为自然光源,不良的光源会对眼睛造成伤害,看书写字的光线应从左前方来.(3)玩游戏机、看电视时间不要过长.看电视、用电脑时间过长会产生眼肌疲劳或紧张,会损害视力,导致近视.2.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填“前”或“后”),这就是近视眼.矫正的方法是戴一副由(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矫正前成像离视网膜越远,所配眼镜的“度数”越.解:前凹深3.仔细观察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它们有什么不同?度数深的和度数浅的有什么不同?你能鉴别一副老花眼镜的两个镜片的度数是否相同吗?说明方法和理由.答解: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远视镜片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度数深的眼镜镜面弯曲得较多,度数浅的眼镜镜片相对较平.4.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实验.他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不同类型的眼镜片,观察到了如下现象.(1)将近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作用,它应该是透镜.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填“前方”或“后方”).(2)取下近视眼镜片,重新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它上面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然后将另一个镜片放在发光体和光屏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又变模糊了,再使光屏靠近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这说明戴上这个眼镜可以矫正眼.解:(1)发散凹前方(2)远视难题解答【例】(2015·山东烟台)在模拟近视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A.远离透镜B.靠近透镜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解析: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如果“取”下近视眼镜,相当于将入射光线会聚一些,成的像会靠近透镜,所以应将光屏靠近透镜,故B选项正确.答案:B备课笔记环节3 课后反馈总结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教学反思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求知的欲望是获取知识的强大动力.这节课可以创设一个很好的导入,引入课题.2.对于正常眼的调节,要清楚地弄懂是较难的.把眼睛与照相机作比较,介绍眼睛的成像原理,再通过实验或多媒体动画演示,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就要容易得多.3.对于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点直观地向学生呈现.4.这节课的课前、课后可充分调动学生去查阅、搜集相关的资料、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教师点评和总结。
2020-2021学年生物新教材人教必修1学案:第5章第4节第1课时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含解析
第4节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第1课时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说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从太阳光中捕获能量。
2.实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
1.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叶绿体的结构尤其是基粒大大扩展了膜面积,与光合作用的功能相适应。
2.科学探究——实验思路及设计:科学设计提取和分离色素的实验步骤,注意每个操作步骤的规范性。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色素的提取①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②实验用品及作用[连线]试剂用品作用ⅰ.无水乙醇a.过滤ⅱ.SiO2b.溶解色素、提取色素ⅲ.CaCO3c.有助于研磨充分ⅳ.单层尼龙布d.防止研磨时色素被破坏提示:ⅰ-bⅱ-cⅲ-dⅳ-a③实验步骤取材:称取5 g绿叶,剪去主叶脉,剪碎,放入研钵中↓研磨:↓ 过滤: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 ↓收集:用小试管收集色素滤液,及时将试管口用棉塞塞紧(2)色素的分离 ①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但不同的色素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这样,绿叶中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开。
②实验步骤制备滤纸条⎩⎪⎨⎪⎧剪滤纸条:将滤纸剪成略小于试管长与直径↓ 的滤纸条,并在一端剪去两角铅笔画线:在距去角的一端1 cm 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画滤液细线⎩⎪⎨⎪⎧取滤液: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画线: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线 ↓重复画线:待滤液干后,再重画一到两次↓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将适量的层析液倒入试管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随后用棉塞塞紧试管口注意:不能让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观察结果:滤纸条上有四条色素带2.色素的种类、含量、颜色及吸收光谱 种类 叶绿素(约占3/4)类胡萝卜素(约占1/4) 叶绿素a 叶绿素b 胡萝卜素 叶黄素颜色 蓝绿色 黄绿色 橙黄色 黄色吸收光谱 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主要吸收蓝紫光二、叶绿体的结构适于进行光合作用1.叶绿体的形态:一般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2020-2021生物第一册学案:第5章第4节第三课时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含解析
2020-2021学年生物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5章第4节第三课时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含解析第4节第三课时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知识点一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1.下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B段光照强度增大导致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强B.与B点相比,C点因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强度较弱C.DE段光照强度减小导致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减弱D.据图可知,随光照强度增大,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强答案D解析夏季晴朗的白天7点以后光照强度逐渐增强,AB段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强,A正确;中午12点左右,为了降低蒸腾作用,气孔部分关闭,CO2供应减少,所以C点光合作用强度较B点弱,B 正确;下午14点以后光照逐渐减弱,DE段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减弱,C正确;由图可知,12点左右光照强度大,但光合作用强度减弱,D错误。
2。
如图表示蓝细菌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点时,蓝细菌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b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当光照强度为X时,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D.限制a、b、c点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都是光照强度答案B解析a点时,光照强度为0,蓝细菌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蓝细菌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膜和细胞质,A错误;b点时,蓝细菌细胞既不吸收CO2,也不释放CO2,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正确;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和叶绿体,C错误;图中c点后,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D错误。
3.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图。
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的不同C.光照强度为a~b时,曲线Ⅰ、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D.光照强度为a~c时,曲线Ⅰ、Ⅲ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答案D解析光照强度为a时,影响曲线Ⅱ、Ⅲ光合作用强度的温度、光照强度相同,而CO2浓度不同,A正确;光照强度为b时,影响曲线Ⅰ、Ⅱ光合作用强度的CO2浓度和光照强度相同,而温度不同,B正确;在光照强度为a~b时,曲线Ⅰ、Ⅱ都未达到光饱和点,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升高,C正确;在光照强度为a时,曲线Ⅲ已达到光饱和点,在光照强度为a~c时,随光照强度增强,曲线Ⅲ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D错误。
高中物理第5章抛体运动4抛体运动的规律学案第二册
4.抛体运动的规律学习目标:1。
[物理观念]知道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及变速运动的性质和受力特点。
2.[科学思维]通过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分析平抛运动的规律,掌握分析方法。
3.[科学思维]能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4.[科学思维]知道斜抛运动,会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分析一般的抛体运动。
阅读本节教材,回答第14页“问题”并梳理必要知识点。
教材第14页“问题”提示:需要考虑击球点与地面的高度、击球点与网的水平距离以及击球的力度等;可以采用运动的分解的方法,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求解两个方向的分速度,再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球落地时的速度。
一、平抛运动的速度将物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由于物体只受重力作用,t时刻的速度为:1.水平方向:v x=v0。
2.竖直方向:v y=gt。
3.合速度错误!二、平抛运动的位移与轨迹将物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经时间t,物体的位移为:1.水平方向:x=v0t.2.竖直方向:y=错误!gt2。
3.合位移错误!4.轨迹:由水平方向x=v0t解出t=错误!,代入y=错误!gt2得y =错误!x2,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三、一般的抛体运动物体抛出的速度v0沿斜上方或斜下方时,物体做斜抛运动(设v0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如图所示。
1.水平方向: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 x=v0cos θ。
2.竖直方向:物体做竖直上抛或竖直下抛运动,初速度v y =v0sin θ。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水平抛出的物体所做的运动就是平抛运动. (×)(2)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下落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越来越大。
(√)(3)平抛运动合位移的方向与合速度的方向一致。
(×)(4)斜抛运动和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的都是自由落体运动。
(×)2.(多选)关于平抛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做平抛运动的物体,速度和加速度都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B.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仅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加速度保持不变C.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D.平抛运动是变加速运动BC[做平抛运动的物体,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大,但由于只受恒定不变的重力作用,所以加速度是恒定不变的,选项A错误,B正确;平抛运动是加速度恒定不变的曲线运动,所以它是匀变速曲线运动,选项C正确,D错误.]3.(多选)运动员在同一位置分别沿与水平地面成30°和60°角的方向踢出一只橄榄球,两次球落在同一地点,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橄榄球()A.两次运动的位移相等B.沿轨迹①运动的时间长C.在最高点时沿轨迹②运动的速度小D.两次的最高点位置一定在同一竖直线上ABD[位移是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所以橄榄球两次运动的位移相等,A正确;橄榄球在竖直方向做竖直上抛运动,上升到最大高度时竖直方向的分速度等于零,橄榄球在最高点之后的过程可看成平抛运动,根据t=错误!可知,沿轨迹①运动的时间长,B正确;橄榄球在最高点时,其水平位移x=v x t相等,又橄榄球沿轨迹①运动的时间长,所以在最高点时沿轨迹①运动的速度小,C错误;因上升和下落两个过程具有时间、速度、位移的对称性,根据对称性可知,两次的最高点位置一定在同一竖直线上,D正确.]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及规律如图所示,一人正练习投掷飞镖,如果不计空气阻力,(1)飞镖投出后,受力情况怎样?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怎样的?(2)飞镖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还是变加速运动?运动轨迹如何?(3)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我们可以将平抛运动转化为哪两个方向的直线运动?提示:(1)因忽略空气阻力,飞镖投出后,只受重力作用,其加速度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下.(2)飞镖运动过程中,加速度是不变的,所以飞镖的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020-2021高一生物第一册学案:第5章第4节第二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5章第4节第二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含解析第4节第二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知识点一探索光合作用原理的部分实验1.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荧光标记法探明了CO2中的碳如何转移到有机物中B.恩格尔曼以好氧细菌和水绵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得出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结论C.美国科学家阿尔农发现,光照下叶绿体可合成ATP且与水的光解相伴随D.鲁宾和卡门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答案A解析卡尔文用同位素示踪法探明了CO2中的碳如何转移到有机物中,A错误。
2.希尔从细胞中分离出叶绿体,并发现在没有CO2时,给予叶绿体光照,就能放出O2,同时使电子受体还原,希尔反应是H2O+氧化态电子受体→还原态电子受体+错误!O2.在希尔反应的基础上,阿尔农又发现在光下的叶绿体,不供给CO2时,既积累NADPH 也积累ATP;进一步实验,撤去光照,供给CO2,发现NADPH和ATP被消耗,并产生有机物。
下面关于希尔反应和阿尔农发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水而不是CO2B.NADPH和ATP的形成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C.希尔反应与CO2合成有机物的过程是两个过程D.光合作用的需光过程为CO2合成有机物提供ATP和NADPH 答案B解析由题中的信息(希尔反应式)可以知道,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氧气来自于参加反应的水,A正确;从希尔反应和阿尔农发现的叙述,得不到NADPH和ATP的形成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B错误;希尔反应和有机物的合成过程可以分别进行,在光下积累NADPH和ATP,在暗处可以进行有机物的合成,C正确;希尔反应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在暗处是不能进行的,在光下积累NADPH和ATP在合成有机物过程中被消耗,故需光过程为CO2合成有机物提供ATP和NADPH,D正确.3.下图是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5章 第4节 第3课时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姓名,年级:时间:第3课时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课标要求核心素养1.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2.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1.科学探究——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会分析相关的实验装置。
2。
社会责任—-能够根据光合作用原理指导生产实践。
知识导图新知预习·双基夯实一、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1.光合作用强度的概念: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__糖类的数量__。
2.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因素和衡量指标:(1)影响因素:(2)衡量指标:①__原料__消耗的数量。
②__产物__生成的数量.3.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取材错误!↓排气错误!↓沉水错误!↓分组:取3只小烧杯,分别倒入20 mL富含__二氧化碳__的清水、放入10片小圆形叶片↓光照:分别对这3个实验装置进行__强、中、弱__三种光照↓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__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__二、化能合成作用1.概念: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__无机物__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__有机物__的合成作用。
2.实例:硝化细菌错误!3.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活学巧练__1.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中,可以通过调节台灯与实验装置的距离来调节光照强度。
(√)2.探究实验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原因是叶片进行细胞呼吸产生了CO2。
(×)3.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都为自养生物,都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4.化能合成作用与光合作用所利用的无机物原料都是CO2和H2O.(√)5.原核生物都是异养生物。
(×)6.自养生物合成有机物时只能利用光能。
(×)思考:1.在实验中,叶片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叶片上浮的原因是什么?影响叶片上浮的外界因素主要是什么?提示:抽出气体后,细胞间隙充满水,叶片下降。
光合作用产生的O2导致叶片上浮。
影响叶片上浮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即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进而影响叶片上浮。
2020-2021学年生物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5章第4节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含
第4节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概述其他因素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如光、重力和温度等。
科学思维——基于光照、重力和温度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的认识,分析和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一、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1.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2.植物能够对光作出反应的原因(1)植物可以感知光信号。
(2)植物具有能够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光敏色素是其中的一种。
(3)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分布在植物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
3.植物对光作出反应的过程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二、参与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其他环境因素1.温度(1)温度可以通过影响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和叶的衰老、脱落等生命活动,从而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2)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温度决定的。
2.重力(1)重力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重要环境因素。
(2)重力作用的原理植物的根、茎中具有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可以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造成生长素分布的不均衡,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
三、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体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对于植物而言,光不仅提供能量,还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
() 2.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
() 3.温度只影响细胞代谢,不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 4.被普遍认可的一种解释重力对植物生长调节的机制是“淀粉—平衡石假说”。
() 5.激素的产生和分布只受基因表达调控,不受环境影响。
() 提示:1.√ 2.√3.×温度不仅影响细胞代谢,也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4.√5.×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七年级下数学第五章学案
课题:5.1.1 相交线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学具准备:剪刀、量角器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1、预习疑难:。
2、填空:①两个角的和是,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②同角或的补角。
二、探索与思考(一)邻补角、对顶角1、观察思考:剪刀剪开纸张的过程,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度也相应。
我们把剪刀的构成抽象为两条直线,就是我们要研究的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2、探索活动:①任意画两条相交直线,在形成的四个角(∠1,∠2,∠3,∠4)中,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对角。
分别是。
②分别测量一下各个角的度数,是否发现规律?你能否把他们分类?完成教材中2页表格。
③再画两条相交直线比较。
图13、归纳:邻补角、对顶角定义邻补角。
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4、总结: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邻补角有对。
对顶角有对。
②对顶角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两条直线相交......。
5、对应练习:①下列各图中,哪个图有对顶角?B B B AC D C D C DA AB B B(A)C D C C DA D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对顶角相等;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④若OE DC BA cba3412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A.1个B.2个C.3个D.4个 4.如图2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若∠AOD 与∠BOC 的和为236°,则∠AOC •的度数为( ) A.62° B.118° C.72° D.59° (二)填空题:1. 如图3所示,AB 与CD 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______,∠1的对顶角___.34D CBA 12OF ED CBA ODC BA12(3) (4) (5) 2.如图3所示,若∠1=25°,则∠2=_______,∠3=______,∠4=_______.3.如图4所示,直线AB,CD,EF 相交于点O,则∠AOD 的对顶角是_____,∠AOC 的邻补角是_______;若∠AOC=50°,则∠BOD=______,∠COB=_______. 4.如图5所示,直线AB,CD 相交于点O,若∠1-∠2=70,则∠BOD=_____,∠2=____. 5、已知∠1与∠2是对顶角,∠1与∠3互为补角,则∠2+∠3= 。
生物:3.5.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学案(济南版七年级下)
第五章第四节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观察并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解释人的视觉形成的过程。
3.分析近视形成的原因,了解其矫正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认同视觉卫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眼球的结构及视觉形成。
难点:视觉的形成。
学习内容及方法:1、感受器是人体内 的结构。
2、感受器官是指带有 感受器,专门感受 。
3、眼是人的 器官。
其主要结构是 ,此外还有 、 、 、 、 等附属结构。
(上述内容的学习注意结合图示中的功能予以分析,加强学生的整体感知)▲5、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 、 、 和 ,并经过 的折射,在 上形成一个 的物像。
上的 接受物像的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成 ,然后通过 传到大脑的 ,从而形成视觉。
6、近视眼的成因是 过度变凸,或者眼球的 过长,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到 的 方,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矫正方法是配戴 镜。
4、眼球的结构7、检查视力的方法:被检者位于对数视力表前米处,眼与视力表第行视标同高。
能看清第行()即为正常视力。
学习疑问:视野拓展:1.先天性近视是怎么回事?它与后天性近视有何区别?2. 最新调查显示,学生中视力不良率7岁时为7.92%,18岁时增高至53.28%,可见中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之高。
你认为要预防近视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达标检测:1.视觉形成过程中,视神经的作用是()A. 形成清晰的物像B.传导倒立缩小的物像C. 传导神经冲动D.形成视觉2.瞳孔是外界光线进入眼球的通道。
瞳孔位于什么中央()A.巩膜B.角膜C.虹膜D.视网膜3.我们平时所说的“黑眼珠”和“白眼珠”分别是指()A.虹膜和角膜B. 虹膜和巩膜C. 脉络膜和角膜D.巩膜和视网膜4.眼球的折光系统包括()①角膜②房水③晶状体④玻璃体⑤瞳孔⑥视网膜A. ①③④B. ①②③④C. ①②⑤③④D. ①②③④⑤⑥5.能够使眼球内部成为一个“暗室”的是()A. 脉络膜B. 虹膜C. 角膜D. 视网膜6.在“模拟眼球成像原理”实验中,白纸板和双凸透镜分别相当于眼球的()A.视网膜、角膜B. 视网膜、虹膜C. 视网膜、晶状体D. 视网膜、玻璃体7.守门员在密切注视足球从远处飞向身前过程中,其眼球内晶状体的变化应是()A. B. C. D. 8.读书写字一段时间后远处眺望,可以预防近视,原理是使( )的肌肉得以休息。
新人教(2019)生物必修1学案:第5章第4节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 第1课时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第4节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第1课时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1.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2.通过设计和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及相关仪器、药品的使用方法。
3.通过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培养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新知探究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实验原理(1)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2)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但不同的色素溶解度不同。
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2.实验选材新鲜的绿叶(如菠菜的绿叶)。
问题(1):为什么要选用新鲜的绿叶作实验材料?提示:新鲜的绿叶中色素含量高,从而使滤液中色素含量较高,实验效果明显。
3.实验流程(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2)制备滤纸条(3)画滤液细线(4)分离绿叶中的色素(5)观察与记录(6)实验结果问题(2):为什么研磨时要迅速?为什么研磨时要加入少许碳酸钙和二氧化硅?提示:叶绿素不稳定,易被破坏,因此研磨要迅速、充分,以保证提取较多的色素。
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问题(3):为什么盛放滤液的试管管口要加棉塞?提示:防止乙醇挥发和色素氧化。
问题(4):滤纸为什么要预先干燥处理?在制备滤纸条时,为什么将一端的两个角剪掉?提示:干燥处理的目的是使层析液在滤纸条上快速扩散;剪掉两角的目的是防止层析液沿滤纸边缘扩散过快,从而保证色素带分离整齐。
问题(5):画滤液细线为什么要细、齐、直,而且待滤液细线干燥后再重复画一两次?提示:画滤液细线要细、齐、直,目的是使分离出的色素带平整不重叠;滤液细线干燥后再重复画一两次,使分离出的色素带清晰分明。
问题(6):在层析时,为什么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提示:当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色素会被层析液溶解,结果使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
问题(7):从实验结果看,含量最多和最少的色素分别是哪两种?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和最低的色素分别是哪两种?提示:叶绿素a、胡萝卜素。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课时素养目标1.理解并能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命观念)2.能举例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科学思维)3.能举例说出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并会利用信息传递解决实践问题。
(科学思维、社会责任)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信息的概念:一般是指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
2.信息的种类:结合你对三类信息的理解,将下列对应内容连线。
动物园中,雌孔雀看到开屏的雄孔雀,和周围的人欣赏雄孔雀开屏属于同一类信息吗?为什么?提示:不属于。
雌孔雀看到雄孔雀开屏属于有特定的求偶繁殖性的行为信息,而人们只是观赏到了雄孔雀美丽的尾巴,属于物理信息。
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2.应用: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否只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提示:不是。
还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环境之间。
关键能力·合作学习知识点一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1.三种信息的比较:类别来源传递形式举例物理信息生物、无机环境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物理过程萤火虫的光、哺乳动物的体温化学信息生物的代谢活动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性外激素昆虫的性外激素、狗利用小便气味作标记行为信息动物的特定行为特征动物的特殊行为蜜蜂跳舞、孔雀开屏2.信息传递模式:(1)范围:个体、种群、群落以及无机环境之间。
(2)形式: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3)来源:既可来自环境,也可来自生物。
(4)过程: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般包括5个环节,可以表示为:(5)信息传递的功能: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把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1.拓展探究:与能量流动相比,信息传递的方向有何特点?(科学思维)提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只能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流动,信息传递既可以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单向的,既可以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也可以从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传递。
七年级数学第五章学案
七年级数学第五章学案(一)【知识网络】1、三角形:1)、构成元素:2)、表示:3)、分类:4)、三边关系及推论:5)、三角关系及推论:6)、特殊三角形性质:2、三角形全等:1)、性质:2)、判定:【知识与技能】1.在△ABC 中:(1)∠C=90°,∠A=30°,则∠B=_______;(2)∠A=50°,∠B=∠C,则∠B=_____;(3)如图1,∠A=48°,∠BDC=86°,∠ABC=90°,则∠ABD=______,∠ACB=____.(1) (2) (3)2.腰长为6的等腰三角形,它的底边长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4,则它的腰长b 的范围是________.3.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9cm,另一边长为6cm,则此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 厘米.4.如图2,AF ⊥CE 于点E,∠F=30°,∠C=20°,则∠DBC=_____.5.三角形两条边分别是2cm 和7cm,则第三边c 的范围是________,当周长为偶数时,第三边为_______,若周长为5的倍数时,第三边长为________.6.如图3,AB ∥CD,EG 、FG 分别平分∠BEF 、∠DFE,则∠EGF 的度数为_____.7. 如图4,已知AC=BD,要使得△ABC ≌△DCB,只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B AE C D B A 0C D B A C D B AD(7) (4) (5) (6)8.如图5,(1)连结AD 后,当AD=_____,AB=_____,BD=_____时可用“SSS ”推得△ABD ≌△DCA.(2)连结BC 后,当AB=________,BC=_______,AC=______时,可推得△ABC ≌△DCB.9.如图6,△ABC 中,AB=AC,AD 是BC 边上的中线,则∠BDA=_______10.如图7,已知AB ⊥BD 于B,ED ⊥BD 于D,AB=CD,BC=DE,则∠ACE=____°.11.在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3cm,5cm,8cm;B.8cm,8cm,18cm;C.0.1cm,0.1cm,0.1cm;D.3cm,4cm,8cm1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1、a 、a+1,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a>0B.0<a<1C.a>2D.1<a<2七年级数学第五章学案(二)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够组成三角形的是( )(A )4,2,2 (B )3,6,6 (C )2,3,6 (D )7,13,62.在△ABC中,∠A=350,∠B=450,则与∠C相邻的外角的度数是()(A)350(B)450(C)800(D)10003.如图,AC与BD相交于点O,已知AB=CD,AD=BC,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A)1对(B)2对(C)3对(D)4对4、如图,已知:,,下列条件中能使ΔABC≌ΔDEF的是()A、;B、;C、;D、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都是线段;B、任意三角形的三内角和都是1800;C、三角形按角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七年级数学第五章学案设计
七年级数学第五章学案设计逊让乡中心学校学案设计七年级数学二册主讲、后备教师刘金荣在陈、张的草稿上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角度,理解和掌握对顶角和相邻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了解顶点角度特性的推导过程,并能使用该特性进行简单计算。
3.通过区分对顶角和相邻互补角,培养地图识别能力。
学习重点:相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以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更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识别顶点角和相邻互补角。
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学习辅助工具的准备:剪刀和量角器课时安排:学生在一班的学习过程。
学习导航(学习教科书内容):学前准备1。
预览困难:。
2.填空:① 两个角的总和是。
这两个角叫做互补角,即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互补角。
② 相同角度或互补角度。
探索与思考(一)相邻互补角和相反顶角1。
勘探活动:① 任意画两条相交的直线。
在四个角落(∠ 1.∠ 2.∠ 3.∠ 4),两者可以通过匹配形成对角线。
即② 分别测量每个角度的度数。
你找到法律了吗?你能把它们分类吗?完成教科书中两页的表格。
③ 再画两条相交线进行比较。
3.结论:相邻互补角和对顶角定义了相邻互补角。
在由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具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是对角。
4.总结:① 在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一对相邻的互补角。
与顶点成直角。
② 形成顶角的前提是两条直线相交(2)相邻互补角和相反顶角的性质1。
相邻互补角的性质:相邻互补角。
注:相邻互补角是互补的特例。
在数量和位置上都有一个。
2.相反顶角的性质:推理过程如图所示,≓∠1 + ∠ 2 =, ∠ 2 + ∠ 3 =. (邻接角的定义)教师指导过程∠∠ 1 = 180 ° -,∠ 3=180°-(方程式的性质)—∠ 1 = ∠ 3(等效替代)或 ∠ 1和∠ 二是相辅相成,∠ 3和∠ 2.相互补充(邻接角的定义),∠∠ L=∠ 3(相同角度的相等补角)。
5章全部学案
物理第五章第4节《串联和并联》预习学案宁阳二十七中杜敏波预习目标:1、会判断两个灯泡是串联还是并联。
2、会连接两个灯泡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读、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图。
重点:会读、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电路图。
一、自主预习:依据教材“想想做做”,同桌合作实验并思考、设计。
1、用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只灯泡,使两个灯泡同时亮,同时灭。
请按要求连接电路,看哪组连接的快。
(1)取下一只灯泡,另一只灯泡也灭,应该怎样连接电路?(2)取下另一个灯泡,不影响另一个灯泡发光。
2、按照教材图3-6摆放的器材,用两个开关控制两只灯泡,要那只灯泡亮,哪只就亮,并且两只灯泡的亮灭互不影响。
二、预习诊断:通过探究我们发现,电路的基本连接方法有种:1、一种是电路中的某些元件依次连接起来,电流流经第一个元件后又依次流经其他的元件,如图3-1这种连接方式叫做。
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
其特点为:(1)电流只有条路径。
(2)电流通过每一个用电器,各用电器的工作互相(影响或不影响)。
一个用电器因开路停止工作,则所有用电器都工作。
(3)只要串联电路中,串联接入一个开关,即可控制的用电器。
2、另一种是把电路中的一些元件并列连接在电路中的两点之间,电路中电流分为几个支路,分别流经几个元件,如图3-2,这种连接方式叫做。
把电路元件连接起来的电路叫。
其特点为:(1)电流有以上的路径,有干路、支路之分。
(2)各支路用电器之间,当某一支路断路时,其它支路仍可为通路。
(3)干路中的开关,支路中的开关。
3、生活中的电路(1)和是最基本的电路。
(2)串联电路:。
(3)并联电路:。
婺源县第五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学案4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中国的地理差异水资源习题1.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是()A.地下水B.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C.高山冰雪融水D.大气水答案:B知识点:我国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及解决措施解析:解析:分析:淡水资源被称为水资源。
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点评:本题考查水资源的概念读我国南北方地区耕地、水资源和人口对比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4小题。
2.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B.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合理C.我国北方人口众多,水资源丰富D.我国人地矛盾最突出的是南方地区答案:D知识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措施解析:分析:通过分析上图可以看出,我国的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因此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不合理。
我国南方地区人口多,耕地资源少,因此我国南方地区人地矛盾最突出。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水、土资源的分布状况。
3.为解决水、土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下列措施正确的是()A.南方水资源丰富,应扩大耕地面积B.北方地区相对缺水,应大力缩小耕地面积C.南水北调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D.节水与区外引水相结合是北方地区解决缺水问题的长远之策答案:D知识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措施解析:分析:南水北调工程能够改善我国水资源和耕地资源配置状况,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
从长远来看,节水与区外引水相结合是北方地区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举措。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解决措施。
4.我国北方缺水严重的原因是()A.北方地区属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 B.北方地区河流污染非常严重C.北方地区水土资源的配置不合理 D.北方地区河湖水严重缺乏答案:C知识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措施解析:分析:北方耕地约占全国的60%,而水资源不足20%,水土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现状。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布很不均匀。
(下)第五章复习学案
八年级(下)第五章复习学案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专题一对统计的一些基本概念的考查例1、为了了解某校八年级男生的体重情况,从中随意抽取了50名同学进行测量体重,在这个问题中:(1)采用了那种调查方式?__________________(2)总体是________________、个体是__________________、样本是__________________专题二运用统计知识,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评价或决策例2、一次实习作业课中,甲、乙两组学生各自对学校旗杆进行了5次测量,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现已算得乙组所得数据的平均数为x=12.00,方差2s=0.002乙(1)求甲组所测得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2)问哪一组学生测得的旗杆高度比较一致?专题三通过图表获取信息,运用统计知识分析何解决问题例3、小李通过对某地区1998年至2000年快餐公司发展情况的调查,制成了该地区快餐公司个数情况的条形表和快餐公司盒饭年销量的平均数情况条形表,利用图形所给信息,解答下列各题:(1)99年该地区销售盒饭共万盒;(2)该地区盒饭销售量最大的年份是年,这一年的年销售量是万盒。
(3)这三年中该地区每年平均销售盒饭多少万盒?习题巩固1、为了了解某校九年级400名学生体重,从中抽取了5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了统计,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
2、对某校八年级(1)班50名学生的年龄进行抽查,其中15岁的2人,14岁的45人,13岁的3人,则14岁的频数为,频率为。
3、已知一个样本中的50个数据分别落在5个小组内,第一、二、三、四、五组数据的数分别为2,8,15,20,5,则第四小组的频数、频率分别为、。
4、为了考查一个养鸡场鸡的生长情况,从中抽取5只,称得质量如下(单位:千克):3.0、3.4、3.1、3.3、3.2,在这个问题中,平均数是,中位数是,极差是,方差是,标准差是。
5、下列调查方式,合适的是()A 、 要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采用普查方式;B 、 要了解电视台某节目的收视率,采用普查方式;C 、 要保证“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对重要零部件的检查采用抽样调查方式;D 、 要了解游客对“淮阳菜美食文化节”的满意度,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Unit 5 First Aid 单词学案(4)-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选必二Unit 5 单词学案Part 1 拓展词汇1.minor adj.较小的;次要的;轻微的→minority n.少数;少数民族2.electric adj.电的;用电的;电动的→electrical adj.与电有关→electricity n.电;电学3.swollen adj.(身体部位)肿起的;肿胀的→swell vi.(swelled,swollen)膨胀,肿胀4.urgent adj.紧急的;急迫的;急切的→urgently adv.急切地;迫切→urge vt.力劝;敦促;强烈要求n.强烈的愿望→urgency n. 紧迫;急迫5.ease vi.& vt.使(宽慰);减轻;缓解n.容易;舒适;自在→easy adj. 容易的→easily adv.容易地6.operator n.电话接线员;操作员→operate vt.操作;运转;动手→operation n.运转;手术8.interrupt vi.& vt.打断;打扰vt.使暂停;使中断→interruption n.打扰9.practical adj.切实可行的;实际的;实践的→practice n.练习;实践;惯例→practically adv.几乎;差不多;实际上10.tightly adv.紧紧地;牢固地;紧密地→tight adj.牢固的;紧身的;绷紧的;严密的adv.紧紧地;牢固→tighten vt.(使)变紧;(使)加紧11.justify vt.证明……有道理;为……辩护;是……的正当理由→justice n.正义;公正12.foggy adj.有雾的→fog n.雾II. Important words1. urgent adj.紧急的;急迫的;急切的(________v.力劝;敦促;强烈要求n.强烈的愿望________ad v.急切地;迫切地________ n.紧急;急迫)※urge sb.to do sth.=urge that...(should) do sth.敦促/力劝某人做某事It is urged that...(should) do sth.坚决要求……做某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9/23
1
通过演示实验,了解电感器和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和导 通作用.
2 知道感抗和容抗的物理意义以及与哪些因素有关.
3 能够分析简单电路中的电容器、电感器的作用.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D
图5
L3变亮,L2变暗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四、电感器、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应用
D
图6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电感 和电 容对 交变 电流 的影 响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BC
图7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一、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图1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变化
自感系数 频率
直
交
低
高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二、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图2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电容
交
直
频率
高
低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பைடு நூலகம்
D
图8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D
图9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一、对感抗的理解
AC
√
×
√
×
图3
直流电,无感抗
感抗变小
交流电,有感抗 感抗变小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二、对容抗的理解
√
×
√ √
ACD
图4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三、电阻、感抗、容抗的对比
× ×
×
线圈的感抗变大,电容器的容抗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