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二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关于当前我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报告
关于当前我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报告1. 引言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是一个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了解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对于制定就业政策、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我市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2. 劳动力市场供求总体情况我市劳动力市场供求总体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
在过去一年里,我市就业需求量不断增加,但劳动力供给增加速度相对较慢,导致供求矛盾加剧。
下面将从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两个方面具体分析。
2.1 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主要来自本地市民和外来人口。
近年来,我市人口总量不断增加,但劳动年龄人口增速相对较慢。
同时,劳动年龄人口中高素质人才的流失现象较为严重,造成了供给不足的现象。
2.2 劳动力需求我市的经济持续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尤其是一些新兴行业和高技术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然而,由于供给不足,导致部分企业出现招工难的现象。
3. 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我们进一步对供给和需求的结构进行分析。
3.1 劳动力供给结构劳动力供给结构主要包括本地市民和外来人口。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本地市民劳动力占总供给量的70%,而外来人口占30%。
其中,本地市民劳动力中的年轻人和中高龄人群占比较高。
同时,高学历、高技能的劳动力也占据了较大比重。
3.2 劳动力需求结构劳动力需求结构主要包括各行业、企业的需求。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制造业、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大。
同时,大型企业的需求量也相对较高。
此外,随着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在逐年增长。
4. 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分析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的根源主要是供给不足。
供给不足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人口结构失衡: 我市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相对较慢,而高龄人口增长速度较快,造成了劳动力供给的不足。
•人才流失: 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一些高素质人才选择离开我市,造成了劳动力供给的缺口。
第二季节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教学艺术没有统一的模式 , 它是教师教 学个性特点 、 行为方式等的集中反映, 当它 发展到成熟阶段, 必然形成 自己的风格。教 学艺术风格出于 自然 , 但要有刻意的追求和
创造 。 为了使技工学校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有
维普资讯
就 广
学的有效途径 。所谓组织 教学的艺术 , 就
是 教 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要 善 于 调 动 学 生学 习 的积 极 性 , 发 学 生 学 习 的 自觉 性 , 激 培
业 场
养学生 的学习兴趣 ,及时抓住教育时 机 ,
第
期
属不易 ,而要写 出点艺术来就更得下点功
夫 。每 上 一 节 课 , 黑板 上该 写 些 什么 , 写在
什 么位置 , 怎么个 写法 , 一节课下来 , 哪些
该 擦 去 , 板 上 最 后 还该 留下 些 什么 , 黑 高超
的教师无不劳神推敲。大凡成功 的课无不
配 以巧 妙 的板 书 , 到 锦上 添 花 的效 果 。 起 5 .恰 如 其 份 地 把 握 好 教 学 评 价 的艺 术 是 提 高 课 堂 教 学 质 量 的 重 要 方 法 。教 学 评 价 的 艺 术 主 要 体 现 在 三 个 方 面 :一
超 过 七 成 的 用 人 需 求 是 来 需求 的 I 4 而东 、 / , 西部基本持平 , 约
期
3 .在所有求 职人员 中 ,与上季 在 6 % 左 右 。 9
度 和 去 年 同 期 相 比 , 失 业 人 员 所 占
一 一
比重 呈 现 上 升 态 势 ,其 中上 升 幅 度 自批 发 零 售 贸 易 餐 饮 业 、制 造 业 和 占各 自总需求 的 I 5 外商投 资企业 /。 较 大 的 是 新 成 长 失 业 青 年 和 就 业 转 社 会服务 业三 大行业 ,与上 季度 和 和港 、 澳、台投资企业 的用人 需求 比
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一、供求总体情况2010年一季度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用人的单位507家,提供用人信息1612条,招聘各类人员45630人,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求职的45135人,求人倍率为1.01,比上季度提高0.09,比去年同期提高0.36,就业矛盾进一步得到缓解,需求人数近年来首次超过求职人数,求人倍率突破1,劳动力市场呈现供需两旺景象。
去年一季度,就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就业需求空间急剧压缩。
金融危机的突发性与经济结构中固有矛盾的叠加,使就业矛盾更加尖锐突出。
在各级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实施,经济逐步回暖,就业市场出现积极变化,稳定就业取得初步成效,劳动力市场上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持续回升,到年底,接近1,本季度需求人数更是首次超过求职人数,春节后的各类招聘会,都有大量用人单位主动进场招聘员工。
劳动力市场供需趋于平衡,结构性矛盾凸现,供小于求,求职者挑选的空间更大,用工难的出现,倒逼企业规范用工行为,提高用工待遇。
为落实中央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和促进就业,破解用工难和求职难共存的局面,实现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双赢,我市今年一季度进一步完善“招员工不出厂门,找工作不出家门”的2010年春季“牵手行动”,节点和常态相结合,加大劳动力供求对接力度,有效地缓解了两难问题。
1、供求总体人数情况二、各产业劳动力需求情况一季度第一产业的需求人数为892人,占需求总量的1.95%,我市是农业大市,农业劳动力的供需量很大,但这一部分情况基本未纳入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第二产业的需求人数为36139人,占需求总量的79.20%,比上季度提高2.17%,经济总量的复苏,我市第二产业的回暖力度更强劲一些;第三产业的需求人员为8599人,占需求总量的18.85%,比上季度略有下降,就业结构中能够大量吸纳就业的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迟缓。
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比较三、行业需求情况从从具体行业看,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业需求人数较大,占居需求总量的前三位。
关于当前我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报告Word版
关于我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报告新余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一、当前我市劳动力市场供求基本情况(一)劳动力供求分析市人力资源大市场对我市第三季度劳动力供求状况分析如下:1、分行业劳动力需求“二三一”产业需求结构明显。
按产业需求观察,第一、二、三产业需求分别占4.86%、62.01%、33.12%,第二产业的需求人数占据整个产业需求人数的一半多,“二三一”产业需求人数呈现阶梯式趋势,且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需求人数差距较大。
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三产业需求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见表1)表1. 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2、用人单位需求情况本季度用人单位用工需求继续增加,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个体经营和其他用工单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外商投资企业的用工需求占主导地位。
第三季度外商投资企业总需求量达6459人,占用人单位总需求量的63.75%,与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度外商投资企业的用工需求所占比重上升了48.11个百分点;与上季度相比,所占比重上升了25.95个百分点。
内资企业下降幅度明显。
与去年同期和上季度相比,所占比重下降了40.58和38.95个百分点。
图2. 企业用工需求人数分类图3、分职业供求情况分析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是用人需求的主体,所占比重为54.61%,主要是因为赛维LDK 需大量生产用工。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也是求职人数相对集中的职业,所占比重为15.2%。
从第三季度的统计数字看,企业用工需求缺口最大的职业是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求人倍率1.7,即每17个普工岗位有10名求职者竞争。
(二)劳动力供求特征市人力资源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劳动力供求总量9.4958万人,其中各用人单位通过劳动保障部门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机外商投资企业 内资企业 个体经营 港澳台投资企业构发布及招聘各类人员约5.0859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约4.4099万人,总的看今年我市劳动力供求呈现出以下特点:1、劳动力总需求大幅增加。
上海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上海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2002年上海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上海市职介中心2002年是中国入世后的第一年,是上海成功取得世博会主办权的一年,上海的GDP连续第十年以超过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就业问题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受到各级党、政府组织更大的重视。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上海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也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劳动力市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一、新网络运行,覆盖面扩大2002年1月4日,新的“上海市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开始运行,相当一部分原先活动于街道层面的用人单位和求职者被纳入网络管理范围,劳动力供需总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1.2002年先后有15000余家用人单位进入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职业介绍所发布招聘信息,共招聘本市劳动力万人,比2001年的万人和2000年的万人,分别增长了%和%。
2.2002年本市求职人数为万人,比2001年的万人和2000年的万人,分别增加了%和%。
二、求职者素质有所提高1.持有中、高级证书的求职人数成倍增长。
持有中级证书的从2001年的万人增加到2002年万人,持有高级及高级以上证书的从2001年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万人;这表明政府补贴培训的实施是卓有成效的;2.高中以上学历的求职人数大幅上升,从2001年的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万人,增幅达%。
三、供求总量矛盾更加突出从供求比较分析来看,求职人数的增加幅度远大于招聘人数的增幅,求人倍率为,比前两年明显下降。
反映供求平衡状况的求人倍率连续两年下降,劳动力需求缺口日益扩大。
这其中的原因是劳动力供给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劳动力供给的增长来源有三:第一,2002年借助新系统的运行和就业援助员工作的开展,让一部分以前不了解公共职业介绍功能的劳动者到劳动力市场求职登记;第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劳动力机械增长幅度加大;第三,再就业服务中心完成历史使命,劳动力资源全面实现市场化配置。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一、引言劳动力市场是指供求双方进行劳动力交易的市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
本文将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进行分析,包括劳动力市场的规模、结构、就业形势、劳动力供求状况等方面的内容。
二、劳动力市场规模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规模庞大,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劳动力总人口约为9.8亿人。
其中,农村劳动力占比较大,约占总劳动力的40%。
城镇劳动力则约为5.8亿人,占总劳动力的60%。
劳动力市场规模的庞大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三、劳动力市场结构分析1. 行业结构我国劳动力市场的行业结构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服务业、创造业和农业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三大主要行业。
其中,服务业占比最大,约占总就业人口的50%以上,创造业和农业分别占比约为30%和20%。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行业的就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2. 地区结构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地区结构差异较大。
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流入。
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劳动力流动性较低。
这导致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地区不平衡发展。
四、就业形势分析1. 就业率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率总体较高。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的就业率达到了94%摆布。
这一数据表明,大部份劳动力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2. 失业率尽管就业率较高,但我国劳动力市场仍存在一定的失业问题。
失业率是衡量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的失业率约为5%摆布。
这一数据表明,部份劳动力仍面临着就业难点。
五、劳动力供求状况分析1. 劳动力供给我国劳动力供给充足,但供给结构不平衡。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加速,城镇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加。
然而,由于教育、技能等因素的不足,一些劳动力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导致供给结构不平衡。
2. 劳动力需求我国劳动力需求旺盛,但需求结构不合理。
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
浙江省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当前全国劳动力市场就业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继续存在,其中需求呈稳中有升;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明显加大,劳动者素质技能不适应问题更加突出;就业难和“招工难”的矛盾在不同地区出现,虽属局部现象,但短期内难以消除。
下面,我将以浙江省的劳动力供求状况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一、浙江省劳动力市场存在的矛盾当前,浙江省劳动力供求结构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主要有时间性结构矛盾、区域性结构矛盾、性别性结构矛盾、年龄性结构矛盾、文化性结构矛盾、技能性结构矛盾等。
接下来,我就围绕这几类矛盾展开分析。
(一)时间性结构矛盾从发展趋势看,浙江省求人倍率呈上升趋势,时间特征从季节性、行业性向持续性、常年性转变。
2005 年以前,结构性矛盾一般呈现出季节性和行业性特点,一般在农历春节前后较为突出。
2005 年以后,求人倍率逐年上升,表现为常年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从描述统计量看,需求人数离散程度较强,反映出产业结构调整用人需求变化幅度较大的特点。
(见表1)流量差距不断缩小的现象表明,浙江省劳动力供应将日趋紧张。
表 1 2005年至2011年浙江省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时间特征(二)、区域性结构矛盾从发展趋势看,不同区域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也存在很大差异,区域特征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变。
杭州、宁波、温州等发达地区求人倍率一直较高;2009 年金融危机以来,湖州、嘉兴、金华、丽水等不发达地区的求人倍率也呈上升趋势。
从描述统计量看,由于通货膨胀、生产成本提高,导致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求人倍率不同程度上升,也反映出经济区域内结构调整的速度加快。
(三)、性别性结构矛盾从发展趋势看,不同性别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也存在一些差异,女性的求人倍率始终大于男性的求人倍率,但男性的求人倍率持续走高。
从描述统计量看(见表2),浙江省大力扶持发展以女性为主体和以底层妇女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非正规组织,进一步完善再就业援助的办法和措施,认真落实促进就业的扶持政策,男性与女性的求人倍率趋于一致,但男性的求人倍率变化幅度超过女性。
成都市人力资源供求状况年度统计分析报告
成都市人力资源供求状况年度统计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通过对成都市人力资源供求状况进行年度统计分析,对该地区的劳动力市场进行了全面评估。
统计数据显示,成都市在人力资源供给方面表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而需求方面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足。
因此,应当加强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以满足市场对劳动力的需要。
一、人力资源供给分析成都市的人口规模自2010年以来持续增长,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2000万人。
同时,大量外来人口涌入也使得城市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成都市的就业人口规模为1700万人,较上一年增长了10%。
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占比较大,达到30%。
成都市的劳动力市场相对活跃,为市场注入了稳定的劳动力资源。
二、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尽管成都市的人力资源供给总体较为充足,但在某些行业和职业领域,存在着一定的人力资源短缺。
首先,高技能人才供求不平衡是一个突出问题。
信息技术、金融、文化创意等领域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但目前高技能人才供应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也存在供需矛盾。
人才流失严重,导致科研水平相对滞后。
再次,服务行业对高素质服务人员的需求量也较大,但相对供应不足。
三、人力资源培养和开发为了解决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成都市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
首先,需要加大高等教育投入,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其次,应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同时,要注重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促进就业。
此外,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转岗安置,使其能适应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需求。
四、政策建议为了进一步解决人力资源供需矛盾,成都市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和政策。
首先,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监管机制,确保供求信息畅通和公平竞争。
其次,提高对人力资源市场的预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教育和培训方向。
再次,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支持。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引言概述:我国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市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进行分析,探讨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1.1 劳动力市场供给我国劳动力市场供给主要来自农村转移就业人口和城镇居民就业人口。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的实施,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劳动力市场供给不断增加。
1.2 劳动力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劳动力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新兴产业和高技能岗位的需求增加,而传统产业和低技能岗位的需求逐渐减少。
1.3 劳动力市场供求匹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匹配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现象。
一方面,部份地区和行业存在劳动力短缺问题;另一方面,部份劳动力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
二、劳动力市场薪酬水平分析2.1 薪酬水平差异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水平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和行业差异。
普通来说,城市劳动力的薪酬水平要高于农村劳动力;高技能岗位的薪酬水平也要高于低技能岗位。
2.2 薪酬水平提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力资本的提升,劳动力市场薪酬水平逐渐提升。
但是,薪酬水平提升的速度和幅度存在差异,部份劳动力收入增长缓慢。
2.3 薪酬水平公平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水平公平性也是一个重要议题。
要实现薪酬水平的公平,需要建立健全的薪酬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劳动力市场就业形势分析3.1 就业结构调整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正在发生调整,服务业和高技能产业的就业比重逐渐增加,而传统产业和低技能产业的就业比重逐渐减少。
3.2 就业岗位稳定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市场就业岗位的稳定性也在提升。
但是,部份劳动力仍面临着就业岗位不稳定的问题,需要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
3.3 就业环境改善我国政府积极推动就业环境改善,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便性和适应性。
通过减税降费、扶持创业等政策措施,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和就业环境的改善。
2013年第二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2013年第二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104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
这些城市分布在全国各大区域,拥有市区人口近1.8亿,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人口的46.7%;拥有市区从业人员(含城镇个体劳动者)5376万人,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从业人员的54.9%。
本季度市场供求信息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一、市场中劳动力供求总体平衡;与去年同期和上季度相比,市场供求人数均有所减少,同比减少幅度略高于环比。
从供求对比看,104个监测城市中,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609.2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者约569.6万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07,比上季度下降了0.03,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0.02。
从供求总量看,在本季度与2012年第二季度相同的94个城市中,本季度的需求人数减少了34.8万人,下降了5.7%,求职人数减少约40.7万人,下降了7%。
在本季度与上季度相同的95个城市中,本季度的需求人数、求职人数分别减少了16.7万人和1.8万人,各下降了2.8%和0.3%。
二、各区域市场劳动力需求均略大于供给;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市场供求人数环比略有增长,同比有所减少;中、西部地区市场供求人数环比和同比均有所减少。
分区域,东、中、西部市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1.04、1.09、1.13,各区域市场劳动力需求均略大于供给,各区域市场供求总体保持平衡。
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城市市场用人需求和求职人数分别减少了23.5万人和23.1万人,各下降了7.4%和7.5%;中部地区城市市场用人需求和求职人数分别减少了9.1万人和6.7万人,各下降了5%和4.1%;西部市场用人需求和求职人数分别减少了2.2万人和10.9万人,各下降了2%和10.1%。
与上季度相比,东部地区城市市场本季度的需求人数、求职人数分别增加了1. 1万人和15.8万人,各增长了0.4%和5.8%;中部地区城市市场本季度的需求人数、求职人数分别减少了14.5万人和16万人,各下降了7.9%和9.3%;西部地区城市市场本季度的需求人数、求职人数分别减少了3.3万人和1.6万人,各下降了2.8%和1. 6%。
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影响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现状、影响、对策
4
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影响及对策分析
一、劳动力市场概述
所谓劳动力市场就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由市场来配置劳动力资源和调节劳动 力供求关系的运行机制。劳动力市场在整个市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社会主 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 “改革劳动制度,逐渐形成劳动力市场。”这是党中央以决定的形式,第一次提出 了中国搞市场经济要有劳动力市场,并且要求把培育劳动力市场作为培育市场体系 的重点之一。
四、完善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措施.............................................................................................8
(一)改善劳动力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状况...........................................................................................9 1. 降低劳动力参与率..................................................................................................................9 2. 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9
内蒙古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2011年第二季度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本报告为各盟市(包括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2011年第二季度本级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求数据。
包括劳动力市场交流大厅前台求职、招聘登记数据,大中型招聘洽谈会数据,专项招聘活动数据,均为有效数据。
通过这些数据,从劳动力供求关系、产业结构、行业需求、经济类型需求、职业分组、供需人数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技术等级分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以预测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趋势,为劳动力求职、用人单位招聘人员提供供需情况预报。
一、供求总体情况2011年第二季度,全区进入劳动力市场登记的招聘用人单位,提供各类工作岗位数量92839个;进入劳动力市场登记求职的劳动者为100260人,求人倍率为0.93。
(见表1)表1 供求总体情况需求人数求职人数求人倍率与上季度相比变化与去年同期相比变化本季有效数92839 100260 0.93 -0.03 相同(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即:每个人所拥有的岗位数)。
业划分的劳动力需求状况2011年第二季度,全区第一、二、三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总人数为92839人,其中:第一产业需求人数为1455人,所占比重为1.57%,与上季度相比下降了0.07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4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需求人数为33930人,所占比重为36.55%,与上季度相比上升了3.71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2.5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需求人数为57454人,所占比重为61.89%,与上季度相比下降了3.63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1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从产业结构需求角度看,第二、三产业仍然是劳动力需求的主体,占总需求的98.44%,并在一定时期内将是劳动者就业的主要途径。
通过第一、二、三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比重可以看出,第二、三产业在吸纳就业中占主导,特别是第三产业尤为明显。
(见表2)表2 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产业需求人数需求比重与上季度相比需与去年同期相比需求变化(人) (%) 求变化 (百分点)(百分点)第一产业 1455 1.57 -0.07 -0.42 第二产业 33930 36.55 +3.71 +2.53 第三产业 57454 61.89 -3.63 -2.10 合 计92839100.00//三、行业分组的劳动力需求状况2011年第二季度,全区重点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分布分别是:制造业14369人,占15.48%;建筑业11284人,占12.15%;批发零售业16463人,占17.73%;住宿和餐饮18633人,占20.07%;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8905人,占9.59%。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分析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就业机会则是一个人生活的基础。
劳动力市场,就是指供求关系下的劳动力的价格与数量,是判断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中国现代工业化的进程中,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关系到生产的效率和就业的质量。
因此,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对于了解我国发展经济的实际情况,指导政府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劳动力市场的现状近几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呈现出供求关系紧张的局面。
一方面,就业机会的增加,吸引了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同时,劳动力的素质也逐渐提高。
另一方面,随着人均GDP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更高的薪酬和更好的工作待遇。
就业岗位不断增加,但劳动力供给一直存在不足的问题。
劳动力市场的失衡,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高校毕业生占据大部分就业岗位。
尽管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较快,就业状况也逐渐好转,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仍然突出。
许多企业对于找工作需求的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并没有大幅度增加,许多公司反映提交简历的应征者大多是高校毕业生,而高中毕业者占比极少。
2. 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问题。
在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大量的企业职位都属于低技能劳动者,公司面临的问题是招聘工人数量不足。
3. 地域性就业问题。
我国不同地域的经济水平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导致部分地区的劳动力数量较大,而招聘岗位数量偏少。
因此,大量人口涌向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就造成了社会问题。
4.缺少职业技能培训机构。
社会职场对员工的要求不断增高,对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成为必须的过程。
但是,当前国内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还比较少。
在职业技能得不到提升的情况下,很多劳动者和雇主之间的需求缺口仍然存在。
二、市场应对措施为了缓解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紧张局面,应采取下列几种措施:1. 实施职业技能培训。
掌握高额职业技能是首先提高劳动力市场就业率和吸引员工的重要步骤。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分析与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分析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分析与影响因素一、引言劳动力市场是一个供求关系密切相关的经济领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进行分析,并重点探讨影响劳动力供需的因素。
二、供给力量分析1.人口结构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劳动力的供给状况。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劳动力的供给受到较大影响。
老年人口的增加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减少,加剧了人口结构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2.劳动力教育水平劳动力教育水平对劳动力市场的供给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教育程度高的劳动者更容易获得高薪职位,而教育程度低的劳动者则相对较难就业。
因此,提升劳动力的教育水平,有助于改善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状况。
三、需求力量分析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带来更多的产业需求和就业机会,从而推动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增加。
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劳动力需求状况的关键因素之一。
2.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也有直接影响。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不同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
如果劳动力市场供给与产业需求结构不匹配,就会导致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
四、供求状况的影响因素1.政策调控政策调控是影响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的重要因素。
政府可以通过采取就业政策、教育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手段来调控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
2.技术变革技术变革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技术的发展可能会使传统产业的就业机会减少,而新兴产业则需要更多的高技能劳动力。
因此,技术变革是影响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
3.全球化全球化使得国际间的劳动力流动变得更加便利。
跨国企业的进入和劳动力自由流动都对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产生了影响。
五、状况分析根据以上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目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发达国家面临劳动力供过于求的问题,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面临劳动力市场供给不足的挑战。
二季度劳动工资简析2023
二季度劳动工资简析2023根据2023年的经济预测和劳动力市场情况,可以对二季度劳动工资进行简析。
下面将探讨一些可能影响二季度劳动工资的因素,并对未来几个月内可能出现的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二季度劳动工资受到经济增长的影响。
根据经济学家的预测,2023年二季度全球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
如果全球经济继续增长,那么企业的利润可能会增加,从而可能会提高员工的工资。
此外,由于全球贸易的增长,许多企业可能会扩大业务并增加员工,这也可能导致工资上涨。
其次,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也将影响二季度劳动工资。
当前,劳动力市场普遍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这可能导致用工需求上升,从而影响工资水平。
根据人力资源专家的观察,许多行业面临员工不足的挑战,特别是高技能职位。
许多企业为了留住现有员工和吸引新员工,可能会提高工资待遇。
此外,随着女性劳动力参与度的提高和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开放,可能会有更多的劳动力进入市场,进而增加劳动力供应,对工资水平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第三,物价和通胀水平也将对二季度劳动工资产生影响。
如果物价上涨幅度较大,那么劳动者购买力可能会下降,从而对工资水平产生一定的压力。
此外,通胀水平的变化也会影响工资水平。
如果通胀加剧,企业可能会不得不提高工资以防止员工实际收入的下降。
最后,政策调整也将对二季度劳动工资产生影响。
政府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可能会对工资水平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例如,如果政府出台措施鼓励工资增长或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那么劳动工资可能会受到推动。
此外,税收政策的调整也可能会对企业利润和员工的实际收入产生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劳动工资水平。
综上所述,2023年二季度劳动工资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经济增长、劳动力供求关系、物价通胀和政策调整等因素都可能会对工资水平产生影响。
因此,未来几个月内,我们可以预计劳动工资可能会面临一定的上升趋势,但具体的变化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
二季度劳动工资简析2023
二季度劳动工资简析20232023年的二季度,劳动工资是一个广泛关注的话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工资收入对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影响越来越大。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2023年二季度的劳动工资进行简析。
首先,对于整体劳动力市场来说,2023年二季度劳动工资的总体上涨是可能的。
据多家机构的预测,未来的经济增长将保持稳定,并有望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
这将会带动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增加,从而对劳动工资产生积极影响。
另外,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也会发生改变。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一些行业可能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情况,而劳动力需求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劳动工资也会相应上涨。
其次,从行业角度来看,不同行业的劳动工资涨幅可能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高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的劳动工资水平相对较高。
在二季度的2023年中,这些行业可能继续受益于技术进步和创新,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也将保持旺盛,所以高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的劳动工资有望继续上涨。
相比之下,一些传统行业可能面临市场竞争压力、产业升级等问题,对劳动工资的影响可能不如高技术产业。
此外,地区差异也是影响劳动工资的因素之一。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成本差异较大,劳动工资的水平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般来说,发达地区的劳动工资水平相对较高,而欠发达地区则相对较低。
因此,在2023年二季度的劳动工资分析中,需要考虑地区差异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此外,劳动工资的上涨与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密切相关。
在二季度的2023年中,企业的盈利能力可能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市场需求、物价涨幅等。
如果企业盈利能力较强,那么有可能会提高劳动工资以留住和激励员工;而如果企业盈利能力较差,则可能无法承担太高的劳动工资增加。
最后,还需要关注劳动工资的实际购买力。
随着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劳动工资的实际购买力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这意味着即使工资涨幅较大,但如果物价涨幅更高,人们的实际购买力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提升。
扬州市人力资源市场二季度职业供求状况分析
扬州市人力资源市场二季度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本季度进入各公共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的用人单位有1551家,提供就业岗位信息4430条,累计需求各类人员共3.48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登记的各类人员共2.78万人,求人倍率为1.25。
2010年第二季度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主要特征:人力资源市场呈现出“稳中有降,整体向好”的态势从2009年四季度开始,全球性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已逐渐减弱,经济企稳向好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呈现出加速回暖态势。
特别是2010年以来,政策效果更加显现,经济效益日趋好转,企业经营信心增强,各项指数稳步回升,推动人力资源市场走出“低谷”,一季度,市场的求人倍率由09年四季度的1.05上升至1.26,二季度的求人倍率为1.25。
一、供求总体情况求人倍率与上季度基本持平全市,进入各公共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的各类单位累计需求34834人,各类求职人员累计27867人。
本期,求人倍率为1.25,与上季度相比,求人倍率下降了0.01,与去年同期相比,求人倍率上升了0.29。
二、分行业劳动力需求需求总体有所回落,第三产业依旧保持旺盛态势第一产业需求386人,所占比重1.11%,第二产业需求16180人,所占比重46.45%,第三产业需求18268人,所占比重52.44%。
较上季度相比,二产需求比重下降了5.41个百分点,三产需求比重上升了4.88个百分点。
从行业分组来看,二产中仍以制造业为主,本期需求14907人,所占比重42.79%,三产中以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居民服务业为主,需求人数分别为4515人、3176人和2811人,三者所占比重之和为30.15%。
三、用人单位需求情况企业需求仍是吸纳求职者的主体本期,企业单位需求30072人,所占比重86.33%;事业单位需求625人,所占比重1.79%;机关单位701人,所占比重2.01%;其他单位需求3436人,所占比重9.86%。
其中,内资企业占企业需求的69.68%,港、澳、台投资企业占企业需求的11.90%,外商投资企业占企业需求的12.33%,个体经营占企业需求的6.10%。
市人社局发布第二季度失业动态监测报告
市人社局发布第二季度失业动态监测报告日前,市人社局发布全市二季度监测情况分析报告。
监测发现,本季度市场需求与求职人数同时下降,普工缺口较大,占总缺工人数的88%。
为动态掌握全市就业形势,市人社局对10家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1个经济开发区和60户重点企业招工及人员流动情况、10个行政村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开展“就业失业动态监测”。
监测显示,产业园区共有投产企业56家,实有员工总数6228人,其中技能人才总数1182人,占19%,专业技术人才995人,占16%,六月份计划招聘440人,实际招聘162人,缺工278人,其中普工缺工244人,占总缺工人数的88%,技工缺工31人,占总缺工人数的11%,管理人员缺工3人,占总缺工人数的1%.数据显示,二季度60家监测企业岗位总数14.2万个,60家监测企业中,有37家企业存在岗位流失,占61.7%。
影响岗位流失业的主要因素是正常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和自然减员等。
市人社部门预测,普工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用工需求的主体;实际招工人数和缺工人数最多的仍是制造业;随着高校毕业生走上社会,近期应届高校毕业生将是求职的主体。
(刘环梁丹)。
人力资源分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09年二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本季度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全市8区10县(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其他各类职业介绍机构职业介绍工作情况表。
各项指标所占比重,参考于黑龙江省劳动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数据。
、劳动力市场供求总体情况二季度,全市各类职业介绍机构登记招聘岗位96047个,办理求职登记98033 人次,求人倍率0.98。
与上季度比,登记招聘岗位增加了3173个,登记求职人数增加了2985人。
岗位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同比增长,求人倍率相同,劳动力市场岗位供给和岗位需求趋于平衡。
表1:供求总体人数1 需求人数1求职人数求人倍率本期有效数196047980330.98注:计算公式: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
1=按供求总体人数lOOOOOr75000/ 50000q25000q□需求人数需求人数求职人数、劳动力市场运行特点1、第三产业是市场需求的主要产业二季度,第一、二产业劳动力需求人数与上季度比,都有所下降,第三产业仍是劳动力需求最活跃的产业,需求量继续放大,需求人数77030人,占需求总量的80.2%,需求比重比上季度增长5%呈旺盛的需求势头。
主要是第三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具有较强的吸纳就业能力,用工需求量大,用工条件相对宽松,就业潜力强,是长期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表2: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需求人数需求比重人%第一产业11345 1.40第二产业21767218.40第三产业37703080.20合计496047100.002=按产叠書求AS80一單| □第一科.gz:赴口第^*^2、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及制造业是岗位供给的主要行业从行业分类看,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及制造业三大行业依然是用工量最大的行业,成为我市行业用工需求的主体,用工需求分别是33040人、20650人和14311人,分别占用工需求总量的34.4%、21.5%和14.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湛江市2006年第二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一、供求总体情况
2006年第二季度,全市11个县(市、区)报送了本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信息。
本季度共有682家单位进入市场招聘。
11个县(市、区)中,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招聘各类人员约39092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约50077人,求人倍率为0.78,与上季度相比略有上升。
(见表1)。
表1. 供求总体情况
二、分行业劳动力需求
表2. 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本季度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
一、本季用人单位的具体招聘要求有以下特点:
1、需求总数与上季度持平,求人倍率比上季度增加0.08。
2、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劳动数量最大的产业,占总量的48.54%。
3、各个行业中,制造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住宿和餐饮业,是招用人数排前三位的行业,占总数比例分不是37%、14.70%、13.51%。
4、企业招用人员占总招聘人数的70.18%,机关事业单位占有0.37%,其它的企业占29.45%。
5、从职业分组来看,除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外,其它工种差不多上供过于求。
6、供不应求的职业前三位是:裁剪缝纫人员、水产品加工人员、饭店服务
人员。
供过于求的前三位的职业是:行政办公人员、财会人员、普工。
表3. 按行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三、用人单位需求情况
表4. 按经济类型分组的需求人数
四、分职业供求情况分析
表5. 按职业分组的供求人数
表6.需求大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前十个职业(职业小类)
表7.需求小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前十个职业(职业小类)
五、求职人员分类
表8. 按求职人员类不分组的求职人数
六、招聘、应聘条件分析
1. 性不
表9. 按性不分组的供求人数
2. 年龄
表10. 按年龄分组的供求人数
3. 文化程度
表11. 按文化程度分组的供求人数
4. 技术等级或职称
表12. 按技术等级分组的供求人数
二、本季求职人员情况有以下特点:
1、新成长失业青年占17.19%,就业转失业人员占17%,其它失业人员占19.23%,本市农村人员占22.08%,四者合计高达75.5%。
与上季相比,本市农村人员减少了5.11%。
2、从性不看,本季度女性的求人倍率仍高于男性,且两者的差距由上季度的0.19扩大到本季度的0.36,女性的性不优势仍占上风。
3、分年龄看,16-34岁之间的劳动力既是单位用人需求的主体,又是求职者主体。
从供求状况对比看,25-34,35-44岁年龄组的求人倍率低于其它年龄组,其求人倍率分不为0.49和0.68。
4、文化程度。
初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是用人需求的主体,这与那个季度招聘厂工、普工需求居多比较吻合,特不是在制造业的需求的带动下。
5、技术等级或职称。
用人需求和求职者群体要紧集中在无要求与无技术等级和职称,两者的所占百分比为53.61%和52.91%,本季度中,中级技能、技师、高级技师、中级专业技术职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显示各个层次的技术工种皆存在着较大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