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霞学习《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蔡明享相比较以前的课标,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将“双基”修改为“四基”,本次明确提出的让学生获得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的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是巨大的进步。
并对一些学习目标进行了完善,比如对于学习习惯,明确提出了应该培养的学习习惯是: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
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谈谈我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
一、“四基”指引我关注学生基本思想的形成和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很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课堂上花大量时间训练基本知识,课后也反复进行练习。
经过几年的训练,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明显发现,一部分学生的思维不够灵活,题型稍微变动,就无从下手,说明长时间只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既能,使得学生学得比较机械。
就拿“画图”来说吧,从“画图”这项基本技能中,能看出学生基本思想是否形成和基本活动经验是否积累足够。
在教学这个知识时,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掌握这个知识,我带着学生教一笔画一笔,更多的关注是否用铅笔和尺子画图,画的结果是否正确,很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应该先画什么,怎么画等等。
比如,画图表示2×3的意义,教学生先画2个苹果一堆(可以是2个实物图形,也可以是两个平面图形),一共画3堆。
6+4,左边画6个苹果,右边画4个苹果,训练多次学生都会画。
但从平时作业和考试情况可以看出学生画图的基本思想没有形成、基本活动经验也积累不够。
举个例子,一次考试画图表示2×3+4的意义,一些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画,就因为平时老师没教画过乘法和加法混合的算式的意义。
“新课标”指出: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积累,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今后,在教学这一块知识时,我知道要转变教学方法,改教画一个具体图形的方法为画这一具体图形应先思考什么,画的这幅图与哪个数学知识有关系,是什么样的关系,想清楚后再动手画,还能保证画得又对又快。
新课标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读后感本学期由于参加基本功比赛,认真翻阅了《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通过学习确实使自己不论从教学中还是从理论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下面是自己的一点小体会:《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可以看出,“人人”和“不同的人”是数学学习的主体,“人人”意味着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关注的是每一个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指数学课程在全面推进的同时,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实施有差异的教育。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乐于学习,勤于钻研。
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内容时,我提出:“对于任何一个三角形,我不用测量,只要你们说出其中任意两个角,我就能准确地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学生对此半信半疑,纷纷来提问,对于老师的回答,学生在经过测量后发现都是正确的,此时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三个内角度数规律的研究学习活动。
各小组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充分发挥集体优势,优等生带着后进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与交流。
此时教师来回巡视,适时给予必要的指导。
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不断的验证,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得出结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又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时,例题为25×9×4,25×9×4=(25×4)×9从而使计算简便。
如果课堂中一直出现类似如:125×7×8等习题,对于较差的学生来讲会模仿例题使计算正确。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学习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最深的感触。
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从而真正享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心理学也明确指出:兴趣是人们乐于积极地去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当兴趣发展成为从事某种实际活动的倾向性,就变成了爱好。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爱好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当学生对某学科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接受新知的速度也会大大提高,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发展学生个性、开发智力、培养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的重要手段。
所以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培养学习兴趣的因素。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广大教师共同探求的一个问题。
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做法。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数学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而忽略了趣味性,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情境的创设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生动有趣的情境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努力创设有趣的情境,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感兴趣的东西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让学生产生一种新奇的感觉,从而产生一种主动探索的欲望。
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话说唐僧师徒四人过了火焰山,是又饥又饿,幸好孙悟空去化得三张饼。
唐僧把第一张饼平均分成两份,给了孙悟空其中的一份。
猪八戒说:“我的肚量大,我要吃两份。
”唐僧又把第二张饼平均分成四份,给了猪八戒其中的两份。
沙僧说:“我挑担太辛苦了,我要吃四份。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体会联合关中心小学齐丽荣 3月19日我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收获很大,感触很多,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一、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要一刀切,更不要歧视问题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师要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的、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研究学生,热爱学生,给学生以尊重,让学生当主人。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伙伴。
教学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应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发现问题,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
总之,要在一堂课中让学生体验整个数学过程,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教师必须改变对学生的评价以往的应试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以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评价体系不仅包括对学生的评价,而且还提出了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以学期和学年的一次性考试来评定学生,强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展情况的评价,强调对学生能力与自信心的建立,参与活动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进行评价。
总之,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2011版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我更加了解到《数学2011版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
《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新的小学数学课程对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指导等几个方面都作了一些修改。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主张在课程设计的总体思想上体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等。
即力图使数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面向全体学生。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利用这样一本教材上好一年级数学课,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教学工作会有一些帮助。
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学生年纪小,自我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我们一味地加以批评和责备,势必会使刚刚开始小学学习的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以后的学习。
怎样让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一开始就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我想这也是一年级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这无疑是告诉我们在课堂中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游戏等,投其所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
2011版课标学习体会
201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王家山小学刘能通过学习了2011年版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再对比200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有了更全新的认识。
我清楚的了解到新旧课标有以下较大变化:一、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一)、课程目标:“双基”变“四基”,“双能”变“四能”课标实验稿的“双基”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011版课标的“四基”除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之外还有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二)、四大领域名称的变化2001年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2011年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三)、关于数学观的变化200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四)、课程内容的变化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如在数与代数领域的第一学段:增加了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要求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
找到新旧课标的不同后更有利于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这次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
《201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标准》学习心得体会(3篇)
我全面学习和领会了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 再对照200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双基变四基,教材删减、调剂的内容也很多,这些在2001版课标基础上的改动,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熟悉到不要简单地说7岁看老,教师应当静待花开。
从中我深深地领悟到数学教学不应当总是指令性地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或是急于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要给学生思考、探究的空间,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进程中我们老师应当作的是耐心肠等待,让学生从自己参与的活动中真正取得永久性的知识。
能感遭到十年课改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
两相对照,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正确、规范、明了和全面。
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冲击着站在课改浪尖上的教师们。
我们曾困惑,曾迷茫,通过对新《课标》的不断学习、不断修炼,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小学数学教材有了新的熟悉,取得了教育教学中的很多宝贵经验。
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有了更全新的熟悉。
我清楚的了解到新旧课标有以下较大变化:一、课程目标:双基变四基,双能变四能课标实验稿的双基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011版课标的四基除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之外还有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把握数学基础知识,练习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二、四大领域名称的变化 2001年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利用。
2011年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三、关于数学观的变化200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掌控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构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利用的进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搜集、整理、描写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题目,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数学是研究数目关系和空间情势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构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学习2011版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2011版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课改十年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冲击着站在课改浪尖上的教师们。
我们曾经困惑,曾经迷茫,但通过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我们又以新的姿态站在教育前沿。
学习了2011年版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再对比200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能感受到十年课改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
1、新课标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更加全面和科学。
首先“双基”变为“四基”,在原实验课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新增加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和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
这样不但全面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体把握,还体现了数学教学的本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同时要求教学时以学生为本,注重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活动,在感悟、体验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数学知识领域的表述更加系统和规范。
把原实验课标中的“空间与图形”表述改为“图形与几何”,这样表述与“数与代数”不但形式上更加一致,内容上也更加科学、规范。
因为“数与代数”中的“数”是数学学习、研究的对象,“代数”是研究的方法,同样的“图形与几何”中的“图形”是研究的对象,“几何”是研究的方法,与实验课标中的“空间与图形”的“空间”、“图形”都是要研究的对象,同时两都又是并列的关系,显然新课标的表述更加科学。
3、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标从实验课标中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新增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正是创新型人才迫切需要而当前教育中学生急需提高的素质,因为发现和提出问题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好体现。
4、新课标中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更加具体明确。
新课标明确规定了各数学知识要点要求学生学习的程度,特别是对学生要求的目标行为动词做了具体的描述。
如对课标要求的“了解”、“理解”、“掌握”、“经历”、“体验”、“探索”等的基本含义作了规定,并说明了与之同等程度的同类词,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更好地把握新课标的要求,更好地在日常教学中加以贯彻和实施5、调整了一些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新课标2011版修订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标2011版修订培训心得体会《2011年版新课标解读》培训学习,2012年8月24日——25日在市教育的安排和中心学校的组织下如期进行。
我们中心学校所有数学老师全部集中三小参加培训学习。
两天的培训,分别由我市的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数学骨干教师为我们做新课标的解读培训。
两天的学习,带着思考与期待,在倾听中,或深入思考,或回顾梳理,或对比辨析,收获不少。
现将在培训学习中,就201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与2001年版课标进行对比学习,谈谈一下个人的体会:我国《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于2001年上半年正式出版,2001年秋季,义务教育各学科实验教材在全国38个课程改革实验区展开实验;实验历经四年,2005年秋季,全国中、小学各起始年级的学生都进入了新课程。
广大一线教师经过10年的探索、实践,课改10年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冲击着站在课改浪尖上的教师们。
我们曾经困惑,曾经迷茫,但通过不断学习、不断修炼,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改变了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
已经摸索出一条“有效课堂”教学的新路子。
我们又以新的姿态站在教育前沿。
几年来,教育部组织专门人员,经过大量的走访和调研,为新课标的进一步修改提供了依据。
2011年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根据过去几年的实践,经过大量的调研,征求多方面的意见,扬长避短,将原课程标准又进行了重新修改。
通过对比学习了2011年版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与200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能感受到十年课改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能力培养。
丰富了能力培养的基本内涵。
《课标(修改稿)》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提出建议。
《2011年版新课标》出版发行了,它一定能为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指明方向,也能为我们今后评价、考试命题提供依据。
小学数学2011版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2011版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读了前言部分的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论、课程设计思路及相应的课标解读。
在不断的学习中让我领悟到数学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因此,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有以下的体会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
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
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
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
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
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
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
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
2011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2011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南诏镇河西小学茶正书这次通过《2011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培训,我得到了许多收获,既增长了理论知识,又对教学工作有很大启示。
我深深的感受到要不断地学习,树立终身学的意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培训学习,转变观念,投入课改,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下面我就谈一下学习后的一些心得:一、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我国参加了培训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
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介入,给教师以新的挑战。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的这桶水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时时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努力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是“一桶活水”。
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否则,就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
二、深刻理解新课标,以不变应万变。
2011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创新方法,力求减负等特点。
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
2011版的课标经过了10年的不断实践总结比2001版的新课标有了如下八点变化:1、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2、关于数学观的变化;3、基本理念的变化;4、课程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5、“双基”变“四基”;6、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7、课程内容的变化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其中让我影响最深的是:基本理念的变化,2011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良好的数学教育”它强调的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比2001版的说法意义更加广,它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还获得了数学思想,这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完整版)学习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2011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2012年9月26日,我参加了在荔湾区举办的学习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的专题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培训,我得到了许多收获,既增长了理论知识,又对工作有很大启示。
梁秋莲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全新的理念,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观念。
我深深的感受到要不断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培训学习,转变观念,投入课改,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同时,通过阅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相比较以前的课标,将“双基”修改为“四基”,明确提出的让学生获得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的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从梁老师的分析中,我更加了解到《数学2011版课程标准》在各方面的变革。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基本理念的变化,数学课程理念由原来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良好的数学教育”它强调的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比2001版的说法意义更加广,它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还获得了数学思想,这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将双基拓展为四基,首先体现了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仅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发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
“四基”指引我要去关注学生基本思想的形成和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以前强调的双基,即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讲究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课堂上花大量时间训练基本知识,课后也反复进行练习。
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练,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学科能力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
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明显发现,一部分学生的思维不够灵活,题型稍微变动,就无从下手,说明长时间只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既能,使得学生学得比较机械。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第一篇: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学习《201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并与《200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比,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从而真正享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
下面谈一谈本次学习的收获:一、关于数学观的变化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基本理念的变化2001年版“三句”变“两句”。
2001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11年版,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就明确提出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良好的数学教育,就是不仅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必须立足于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它应当是“为了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课程。
三、教学活动方面的变化2011版: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201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201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学习了2011年版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能感受到十年课改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
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
有如下几点重要的变化:一、新课标修改后最大的变化是:双基变四基,双能变四能。
2011年版 "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课标》修订,我国数学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
我们能感受到现代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它是伴随学生知识、思维的发展逐渐被理解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学生数学活动中积累的。
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
这对于学习数学、发展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觉得,如何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需要我们数学教师潜心思考与研究的。
我们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学活动经验积累。
二、数学观念的变化201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我校正在进行的《中小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与德育整合研究》课题正是与时俱进的提倡教师培养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名公民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基本素养。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doc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刚刚从学生转换成老师这个角色的我,还处于懵懂时期,对课程标准只是一知半解,经过这次的网络培训,我加深了对新课标的理解,同时也意识到要把课改落到实处,必须认真学习、领悟新课标精神。
通过此次学习,我知道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中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
《新课标(2011年版)》从体例结构、文本表述、具体内容和实施建议等方面都做了修改。
在前言部分除了修改了对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数学教育的功能、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的表述外,增加了“课程性质”。
新课标基本上保持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的结构,只是对某些表述进行了修改,将原来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就把对于数学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升到数学教育理念的改变,也是“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还有新课标将原来的“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两条合并成一条“教学活动”,而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是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就要求老师遵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都应当引发学生的思考。
新课标还明确提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固然重要,而发现问题和突出问题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所需要的。
新课标有一个变化较大的地方就是由原来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变为了“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四基”与数学素养: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以前“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讲究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练,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学科能力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
学习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体会
学习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体会张敏丹凤小学学习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体会再次研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感受到这次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
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一、要准确把握教师角色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能创造性使用教材,并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组织者;教师不再只是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善于使学生发现探索的引导者;教师不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圣人,而是善于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真诚的合作者。
1、挖掘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2、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成为学生真诚的合作者。
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学生是由活生生、有个性的个体组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正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极大,教师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教学中要减少对学生的时空占领,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多一些自由的体验。
2、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给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让他们以数学的意识,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
那么,数学就不在仅仅是书本上板着面孔的枯燥的数学题,数学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命活力。
提高数学素养,使之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去解决问题。
学习完新课标,我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今后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这次新课标培训听了黄泽成专家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我从培训中更加了解到《数学2011版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
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将“双基”变为“四基”给我最深的感触。
很多学者也将“四基”誉为《标准》修改的神来之笔。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曾经说过“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的是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方法的着眼点等,这些都是随时随地发挥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
新的课改使“双基”的内容更丰富,由原来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四基”更强调的是学生两种能力的培养:即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修改之前的课标更多的注重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修改后的课标强调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两种能力的重要性,要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来探究、交流,学生会慢慢形成一种终身受益的能力。
这样的数学课堂既体现了学生创新学习的基本过程,也是一个完整探索、研究的过程。
“四基”指引我关注学生基本思想的形成和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以前强调的双基,就是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讲究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课堂上花大量时间训练基本知识,课后也反复进行练习。
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练,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学科能力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
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部分学生的思维不够灵活,题型稍微变动,就无从下手,说明长时间只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既能,使得学生学得比较机械。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运算、演算例题等一些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或理解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学会掌握一些研究数学的基本方法,从而获得独立思考的自学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东官乡中心小学董春霞
教师职业注定就是要终身学习的,时代在变,教学的方法就必须得变。
这些天一直在翻看《新课标》,也在网上看了一些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使我受益匪浅,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
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学生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从而真正享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儿童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学生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
那么,面对新的课程改革的挑战,如何能让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真正的活起来呢?
一、使学生能成为课堂的主人,去体验数学、“玩”好数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玩”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去经历数学。
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激发求知欲,形成积极的情绪,在数学中我们不断创设与学生心理需要同步的情境,唤起学习热情,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真好奇”!从而产生“我也想玩一玩、试一试!”的心理。
这样的课堂教学,除了知识的传递,更多了一份情感的交流,一次思维的碰撞,使学生能萌发出一种
数学真有趣,我要“玩”好数学的愿望,从而更加乐意去学习数学,在数学世界里翱翔。
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体验着丰富的数学内容,而且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达到了和谐统一。
二、增强学生自信、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参与能力。
教师的教学任务要靠教学过程来完成,实现短时、高效、省力、低耗的教学效果,关键是要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的新局面。
1、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人人都要动脑、动口、动手。
需要教师们转变教学思想,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地还给学生主人地位,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多给学生创造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
像有些教学内容只要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知识的生长点,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交流发现问题,自己探求规律归纳方法就能得出结论。
从而使学生们感悟到新旧知识间的关系,渗透了思想教育,达到了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目的。
2、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规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去探求知识的过程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之上,让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探求——概括——应用去发现、掌握规律。
比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这一课,首先通过动手实践摸一摸、描一描让学生体会周长是求各边长度的总和,然后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长方形的特征入手找寻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许多算法,得出结论。
在教学中抓住
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运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口述过程、直观演示等教学手段,达到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规律的目的。
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让学生能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师都知道,对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的习惯是很重要的,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教学,对学习新课程的学生,首先要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在这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人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和能力。
作为老师还要明确,学生这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教学法中,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对学生过早的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把学生当成加工厂的“机器”,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学会讨论、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分享,这些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学生今后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
四、生活中充满数学,让学生体验数学之乐。
实践表明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的活力源泉。
1、生活中充满数学。
平时能让学生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数学课堂,让
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超市的价格标签,银行的利率,校园面积的估计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等,都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源素材,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
2、数学问题回归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
因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理解。
如《元、角、分》教学中,开展模拟购物活动,给你10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样文具?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既对数学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递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难道这不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课堂魅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