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社会(人教版)

合集下载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上第一单元第二课:乡村和城市聚落(共28张PPT)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上第一单元第二课:乡村和城市聚落(共28张PPT)

类型少、数量少、 不够便利 人口数量多、 人口密度小、农民
人口数量少、 人口密度大、工人
二、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利于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温度适中、 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2。聚落的分布
平原多,高山、荒漠少
?
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多,经济较发达, 因此聚落多。 而高山荒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人类生存困难,因此聚落少或无
具有墙厚、窗小 的特点
自然环境特点
降水丰富,地面潮湿 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
沙特阿拉伯 乡村民居
房屋建筑(传统),往往体现出 当地自然环境 的特点。
房屋建筑(传统),往往体现出 当地自然环境 的特点。
当地气候特点 极度严寒
民居建筑特点 半球形冰 屋,门小、 墙体厚 黄土深厚, 凿成窑洞, 冬暖夏凉
因纽特人冰屋
黄土高原窑洞
比较干燥
蒙古人过着游牧的生活,蒙古包用毛毡和毛 皮搭建,搭建和拆卸都非常方便,适宜移动。
乡村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屋顶坡度与降水的关系,墙壁的厚度、窗户大小与气温的关 系、建筑材料与当地资源的关系(竹楼、窑洞、冰屋)
观察图121乡村生活照片,说一说不同乡村聚落人们的生产 和生活的差异,并给每幅图片拟一个标题。 A图人们从事耕种耕作,以种植业生产为主,是农村 B图人们从事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业工作,是渔村 C图人们从事培育、管理、采伐森林工作,是林场 D图人们从事放牧,以畜牧业为生,是牧村
一、城市聚落的形成 二、城市聚落的定义: 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的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城市居民主要从事 工业、商业、服务业等
三、城市聚落的特点: (1)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有很大不同。 (2)城市有大有小,人口有多有少,特色与功能各异。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5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5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4.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
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安排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通过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变迁等内容,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升。
5.案例分析:以楼兰国为例,让学生分析地理环境对国家兴衰的影响。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塔里木盆地在我国历史和现实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教材,绘制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课件、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
7.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问题: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8.学生对历史案例的分析能力:通过分析塔里木盆地历史上的楼兰国等古国,理解地理环境对国家兴衰的影响。
当堂检测:
1.请简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请描述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点。
3.请列举塔里木盆地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问题:如何让学生理解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4)学生对历史案例的分析能力: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塔里木盆地历史上的楼兰国等古国,理解地理环境对国家兴衰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塔里木盆地的风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创设情景教学,让学生通过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深入体验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同理心。
3.引入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电子教材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电子教材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电子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电子教材科书是一本十分优秀的教材,是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该教材主要分为以下几章:第一章:新时代的启示本章主要介绍了人类的文明起源、我国的古代文明以及现代化过程中我国的变化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世界上的各种文明,掌握时代变迁和文明演化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大地的变化本章主要讲述了地球的构造、运动、变化以及地球对人类的影响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以及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

第三章: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本章主要介绍了人类的演化历程、文化起源以及人类如何适应环境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人类是如何逐渐进化成今天的模样的。

第四章:人类社会的演变本章主要讲述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发展、变革以及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形态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不断变革的原因和意义,以及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形态。

第五章:中国的古代文明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丰富内涵、特点以及它对世界文明的影响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

第六章:中国古代人类社会的演变本章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特点以及社会制度的变迁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

第七章: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化的成就、特点以及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厚底蕴。

总的来说,这本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配合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了解历史和社会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2课自然环境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2课自然环境
- 项目导向学习:引导学生参与自然环境保护的课题项目,如设计节能减排方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环境保护专家、农民、企业家等,模拟解决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实际问题。
-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自然环境实验,如观察气候对生物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思考如何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改善生活质量。
-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自然环境保护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3. 知识点拓展
- 气候变迁:让学生了解地球气候的历史变迁,以及气候变迁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如冰河时期和温暖时期的交替。
4. 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
难点:
1. 理解气候、地形、水系等自然环境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方法
3.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可持续发展
解决办法:
1. 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地球自然环境的组成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深入探讨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堂
1. 课堂评价
- 提问:通过随机提问和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自然环境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疑惑和问题。
- 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思考方式和合作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步。
- 测试:定期进行小测验或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自然环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反馈: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单元测试(解析版)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单元测试(解析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单元测试姓名:班级:座号: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 湄公河最终注入( )A. 东海B. 南海C. 地中海D. 大西洋【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湄公河概况。

【详解】湄公河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南海。

故选B。

【点睛】湄公河发源于中国唐古拉山的东北坡,在中国境内叫澜沧江,流入中南半岛后的河段称为湄公河。

湄公河干流全长4 909千米,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世界第七大河流;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

2. 地球上有许多干旱地区,它们给人们的印象是黄沙漫漫、寸草不生。

然而,不少干旱地区,在它严酷的地表下面,却蕴藏着宝贵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主要有()A. 铁矿和石油B. 铁矿和地下水C. 石油和地下水D. 黄金和石油【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地球许多干旱地区蕴含着丰富的石油和地下水,如中东地区,该地区沙漠下面稳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地下水。

3. 小明在网上搜索一个国家信息时,出现了以下信息:安第斯山脉纵贯国土南北,西部沿海地区则为干旱的平原,东部又有亚马孙盆地的热带雨林。

这个国家很可能是()A.以色列B. 泰国C. 秘鲁D. 瑞士【答案】C 【解析】【详解】由题目可知,该国被安第斯山贯穿南北,西部沿海是干旱的平原,东部有热带雨林,说明该国是位于南美洲西部的国家,以上四个国家中,只有秘鲁符合题意,故选C。

4. 下列关于世界典型区域的环境特点,其中表述错误的是()A. 日本渔业发达,大力建设“海洋牧场”B. 马赛人在高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C. 澳大利亚草原平坦辽阔,适合大面积发展畜牧业D. 印第安人在海拔较高的地带,种植玉米、马铃薯【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第安人在平原地区种植玉米和马铃薯,故D符合题意。

日本渔业发达,大力建设“海洋牧场”,故排除A项。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七年级上册《丝路明珠》教学设计深圳市龙岗区实验学校:张军艳一.课标分析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了解人地和谐发展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丝路明珠》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五课《干旱的宝地》中的一个典型地区。

本课着重介绍了新疆吐鲁番等地的绿洲农业。

古代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发明独特的灌溉系统──坎儿井,形成具有特色的绿洲农业,使得绿洲地区丰衣足食,并为“丝绸之路”上往来的商旅提供宝贵的水源和食物。

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来适应环境、改造自然,与干旱环境和谐共存。

三.学生分析1.年龄特点:中学生阶段的学生生性好动,好奇心强,感性思维能力强,想象力丰富,认知能力较小学有所提高。

2.知识基础: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对新疆的特产及歌舞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身处岭南,课本描述的新疆等干旱地区自然环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太远,学生难以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直观感知。

教学时可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着手,并利用多媒体呈现大量的图文及影像资料,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干旱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区域特色。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地图、图片和多媒体资料的学习,学会利用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会运用景观图等资料描述干旱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具有特色的生活方式。

(2)通过归纳、比较等方法学习干旱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学会运用归纳、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新疆这一干旱地区的案例,理解干旱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体会人类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来适应环境,改造自然,与干旱环境和谐共存的。

(2)通过学习,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树立起珍惜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案1《三国鼎立》[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判地继承曹操、诸葛亮的道德、精神;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官渡、赤壁之战相关多媒体、三国鼎立图[授课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三国鼎立,就是那像一个圆鼎的三条腿分立似的分布在中国大地上的三国。

今天我们共同讨论这课的内容。

3、讲述新课:三国鼎立是哪三国?同学们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请翻翻课本找到关于三国建立的那一段,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讲。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

[播放多媒体《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是非成败转头空,转头之间或得或失,这个道理突出的表现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中。

这两大战役都有曹操这个主角,大概同学们对曹操也很有兴趣,先从课文中找出这两个战役的年代。

(官渡之战在200年,赤壁之战在208年)相距仅八年的两战,曹操呢?前者以少胜多,后者以多败于少,这是为什么?请大家评论,我们先说说官渡之战。

(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准备,后由学生发言,讲述故事。

)208年,孙刘联军在长江边的赤壁与曹操对垒。

请大家先谈一下在这一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弱点在哪里?赤壁之战经过、结果又如何?(先观看多媒体诗词大江东去,后由学生发言)接下来我们一块了解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情况。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1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同步测试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1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同步测试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1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同步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1.在干旱地区,村落多建在( )A.地势平坦的高地上B.水源充足且供水方便的地方C.山腰或山顶上D.交通不便的地区2.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其民居特点是( )A.以竹木为主要建材B.悬空建造C.墙厚、窗小D.屋顶坡度较大3.下列对于平原地区村落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村落规模一般比山区要大②一般呈团状分布③往往呈条带状分布④一般分布在低洼地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生活在乡村的人们,生产生活各具特色。

下列活动在乡村较为少见的是( ) A.到门前的山上打猎B.到附近放牧牛羊C.在附近乘地铁上班D.在屋后的菜园浇水5.关于下面两幅图的归类,正确的是( )A.①为乡村聚落B.①②均为乡村聚落C.②为乡村聚落D.①②均为城市聚落6.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下列关于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形平坦的地区就有聚落的分布B.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聚落C.气候温和湿润的平原和盆地易形成聚落D.城市聚落的环境比乡村聚落的环境好7.下列有关乡村和城市聚落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B.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医院多D.乡村人们的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8.下列乡村聚落类型与相关经济活动搭配较合理的是( )A.农村——放牧B.渔村——捕鱼C.林场——耕作D.牧村——伐木9.下列关于城市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是我国首都,突显经济功能B.中关村是北京的高科技园区C.一座城市只体现一个功能D.在城市聚落基础上发展乡村聚落10.关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寒冷地区,房屋墙体较厚B.河流交汇处,易形成聚落C.传统聚落,大多就地取材D.山区聚落密集,数量众多11.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的世外桃源是这样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教材参考答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教材参考答案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教材问题参考答案1、书本P10:A、农村,以从事种植业生产为主的人聚居的地方。

B、渔村,渔民聚居的村庄,人们主要从事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业。

C、林场,从事培育、管理、采伐森林等工作的人们聚居的地区。

D、牧村,以畜牧业为生的牧民们聚居的地区。

2、书本P25:⑴大陆主体部分位于赤道以南的大洲有: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

大陆主体部分位于赤道以北的大洲有:亚洲、欧洲、北美洲。

⑵大陆主体部分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大陆主体部分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北美洲和南美洲。

南极洲一部分位于东半球,另一部分位于西半球。

3、书本北美洲、4、书本5、书本6、书本北冰洋。

位于亚洲东部的黄河、长江、黑龙江等,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

位于亚洲南部的湄公河、恒河、印度河、伊洛瓦底江等,自北向南流,其中湄公河流入太平洋,恒河、印度河、伊洛瓦底江流入印度洋。

亚洲主要的湖泊:巴尔喀什湖、贝加尔湖、咸海、里海、死海等。

⑵亚洲的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导致河流水系呈放射状分布。

7、书本P39:⑵河流与湖泊除了对交通、能源、资源、休闲娱乐有影响外,还是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并具有涵养水源、调解气候、调蓄洪水、降解污染物等功能。

8、书本P43:⑴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方有: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和北美洲的东南部。

人口比较稀少的地方有:青藏高原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非洲北部、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大洋洲的中西部等。

⑵一般来说,地势平坦和气候比较温暖湿润的地方人口较多,比如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平原地区,人口较为稠密。

而高山地区、热带雨林地区、沙漠地区、高寒地区人口较少,如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气候炎热干燥,人口密度较小。

(中14、书本P54:⑴北京、东半球、北半球。

新奥尔良、西半球、北半球。

悉尼、东半球、南半球。

巴西利亚、西半球、南半球。

⑵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C点在D点的西南方向。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 大洲和大洋教案 人教版-旧人教版初中七年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 大洲和大洋教案 人教版-旧人教版初中七年

大洲和大洋一、课标内容:1-1-1 描述世界各大洲,各大洋的分布概况,说明陆地和海洋对人类生存的意义。

二、教学总体设想及依据:本课为七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第一课,是学生认识地球,认识世界的开始,主要讲述世界的海陆分布,以及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本课从“人类的栖息地”和“海洋对人类的影响”两个框目讲述了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学生识图记忆,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的栖居地,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陆地和海洋。

三、教材分析本课从海陆分布开始,带领学生认识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特点,从陆地到七大洲,从海洋到四大洋,内容前后连贯,结构清晰。

在呈现每一部分内容的同时,教材都配以直观形象的图片。

四、学情分析学生经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阅读地图的能力,本课是进一步提升学生该方面的水平。

由于本节课的地理概念和图很多,应当注重学生在读图过程中的表现,教师要充分起到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图像中的多种信息进行归类,从图像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去解决问题。

五、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知道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并能在地图上识别它们;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能够在地图上识别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和海峡。

过程和方法以“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为题,讨论陆地和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哪些必要条件的问题,通过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指导学生填绘全球海陆轮廓图,培养其实践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意义,热爱身边的环境,珍惜幸福的生活六、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轮廓,面积,分布难点:人地关系,海洋对生命的意义,陆地是人类的栖息地七、教法学法及教具教法学法:本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交流、观察、阅读等方法提出问题,讨论分析总结。

教师讲解法加以引导,学生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分界线教具:多媒体,地球仪,学生准备:笔记本,纸,笔八、教学流程(一)视频导入,新课呈现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大家边看视频边思考,这段视频里面有什么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播放视频)生:冰川,陆地的漂移,海洋,地心师:确实视频里反映了冰川,海洋,地心,大陆等地理事物,而反映的地理现象则是原本相连的地表分裂成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一课 第一框辽阔的疆域课件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一课 第一框辽阔的疆域课件 人教版

2、欧亚大陆
交通国外
3、辽阔的国土 空间和物资基础
第三单元
•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一、辽阔的疆域
(1)、中国的陆地面积
1、请说 出中国在 世界上的 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亚洲 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北回归线横穿我国南部, 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 、 中国的国土面积有多少?3、国土面积排行世界前3位的是哪几 个国家?
世界各大国面积比较
俄罗斯 1700多万km2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航道的中心线上
(千米) (千米)
祖国四端点歌诀
我们的祖国像公鸡 头顶北漠河 曾母暗沙南脚下 黑乌汇合与东嘴 帕米尔高原翘西尾
(3)、我国的海陆位置
1、按逆时针方向沿着陆上国界,说出沿途经 过的陆上邻国,共几个?分别是哪几国?
2、按顺时针方向沿着大陆海岸线,说出经过 的大海、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加拿大 997万km2
中国 960万km2
美国937万km2
巴西855万km2 澳大利亚768万km2
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约 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15,亚洲面积的1/4。在 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位居第 三。我国陆地面积相当于40个英国,或17个法 国,或26个日本。
美国
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 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英国为欧 洲西部的一个岛国;蒙古为欧亚大陆上 的一个内陆国家,美国虽然与我国一样 属于海陆兼备的国家,但其东临大西洋, 西临太平洋,这与我国东临海洋、西靠 大陆有所不同。
海陆兼备国家的优点何在?
1、太平洋
农业生产和海洋事业
6个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讲义:第二单元第一课大洲和大洋

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讲义:第二单元第一课大洲和大洋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一课大洲和大洋第1节人类的栖息地1.世界海陆分布(或:地球被称为“蓝色的星球”的原因)从太空看地球,蓝色的海洋约占据了地球表面71%的面积。

那些被海洋环抱的黄色区域是陆地,陆地仅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

因此,人们把地球称为“蓝色的星球”。

2.陆地:可以分为大陆和岛屿。

陆地是人类生息繁衍的地方。

(1)大陆:地域辽阔,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环境。

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

(2)岛屿:面积较小,四面环水,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亚洲南部三大半岛自西向东依次是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3.大洲: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1)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2)大洲间的分界线:洲和洲之间的界线是人为划分的,有的借助了高大的山脉,有的借助了河流或湖泊,还有的借助了狭窄的海峡或运河。

(3)洲内分区①亚洲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六个地理区域。

如中国位于东亚。

②欧洲可分为南欧、西欧、中欧、北欧和东欧五个地理区域。

如英国位于西欧,芬兰位于北欧。

1.有关大洲的知识梳理。

2.南北半球俯视图。

一、选择题读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回答1-2题。

1.甲大洋是()A.北冰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太平洋2.关于全球海陆分布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全球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半球B.全球海洋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C.全球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D.全球海洋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半球读右边四个大洲轮廓图,回答3-4题。

3.地球上面积最大的洲和最小的洲在图中是哪两个大洲()A.①④B.②④C.①③D.③④4.①③两大洲的分界线是()A.巴拿马运河B.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C.苏伊士运河D.白令海峡5.2014年2月,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正式开站运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世界课堂作业本答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世界课堂作业本答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堂作业本答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堂作业本答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堂作业本答案(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基础巩固】1、等高线分层设色2、等高等高距3、平缓陡峻4、1000 1500 海拔5 - 8 D C C D9 - 12 A A C B13、(1)C A 因为这里等高线比较稀疏,坡度较缓和。

(2)自西向东。

(3)库区选择在包括C、E、F在内的河流上游区域。

因为这里地处河流上游,地势开阔,便于拦河筑坝,不会占用大量农田。

14、略【拓展提升】1、等深2、8999.433、D4、D5、(1)略(2)山谷山脊(3)③处错误。

因为这里是山脊,不可能发育河流。

(4)略(5)东北西南(6)c,这里处在河谷地带,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水源丰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堂作业本答案(二)人类的栖息地【基础巩固】1、71 292、大陆岛屿3、亚非巴拿马运河4 - 9 C A B C A C10 - 15 D C D A C A16、略【拓展提升】1、北美洲欧洲2、水球3 - 5 B B B6、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堂作业本答案(三)往来在区域之间【基础巩固】1、地理区域人文2、经济文化信息技术3、自然条件优势互补4、B5、D6、(1)小城镇。

(2)略7、略(分别从文化、经济、信息、技术等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拓展提升】1、丝绸之路2、(1)聚落(2)劳动生产方式工服务(3)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的耕地减少,剩余劳动力增加;而城市中生活条件好,就业机会多,教育、医疗、交通等一系列的条件要好于乡村,造成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3、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气温带气候类型主要特征分布主要地区典型动植物注意热带(大致在南北纬30ο之间)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很潮湿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大象、猩猩不同类型气候的差异主要表表现在气温和降水的不同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热带雨林两侧长颈鹿、斑马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海南岛甘蔗、橡胶、油棕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很少下雨,十分干燥非洲北部、亚洲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沙漠区骆驼、鸵鸟亚热带(大致南北纬30-40度之间) 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暖,夏季经常下雨,冬季比较干燥我国南方、南北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等地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夏天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除南极洲以外,世界各大洲均有分布温带(南北纬40-60度之间) 温带海洋气候夏天比较凉爽,冬天不冷,全年降雨较多,比较潮湿西欧、北美和南美洲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冬天较冷我国东北、华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及朝鲜半岛梅花鹿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很冷,夏天较热,全年降水较少我国西北地区、蒙古、西伯利亚寒带(南北极圈、极地附近) 极地气候(包括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全年都很寒冷,积雪不会融化北冰洋沿岸、南极大陆、格陵兰岛内陆地区驯鹿、北极熊、南极企鹅主要分布在高原、山地之上高原高山气候气候寒冷,很多地方终年冰雪覆盖我国青藏高寒地区牦牛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二)季风气候类型方向中国季风源地季风方向性质(特点) 主要分布地区夏季风海洋大陆太平洋和印度洋偏南风温暖湿润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冬季风大陆海洋蒙古和西伯利亚偏北风寒冷干燥季风气候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的影响功劳(利) 气候湿润,适应人类生存;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森林的生长;丰沛的雨水补充了河流、湖泊的水量,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

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讲义:第三单元第三课傍水而居

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讲义:第三单元第三课傍水而居

第三课傍水而居第1节耕海牧鱼1.日本的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是一个地域狭小、人口众多的岛国。

(2)日本国土的特点:日本国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日本的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

(3)自然资源: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日本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拥有世界著名渔场:北太平洋渔场。

其成因有:沿海海域鱼类饵料丰富,鱼群集中,且有天然优良港湾作为渔业基地,渔业非常发达。

在沿海的海岸线上分布着众多的渔港。

2.生产特色:渔业发达(或:日本发展渔业的有利条件)(1)自然条件:①日本国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②渔业资源丰富,位于著名的北太平洋渔场,沿海分布着众多的渔港。

(2)社会经济条件:强大的工业对日本的渔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①造船业:日本造船业发达,所造渔船性能优良,设备先进。

②纺织业:发达的纺织业,织就了优质的渔网。

③电子工业:先进的电子工业,为远洋捕捞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和装备。

方面,表现生产,水产业、造船业饮食,美味的海鲜语言、文字,带“鱼”旁的文字和相关谚语节日,“男孩节”的鲤鱼旗艺术,鱼的雕塑3.日本独特的“鱼文化”(1)成因:日本有着悠久的捕鱼历史,在长期与大海共存、与渔业共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鱼文化”,在生产、生活和文化等方面都有体现。

(2)表现:人们的生活处处散发着浓烈的海洋气息。

(具体见右表)4.日本渔业的发展(1)渔业发展历程:①早期,渔民主要在沿海地带捕鱼。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造船业的发展和捕鱼装置与技术的进步,远洋捕捞迅速发展起来。

③随着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的重视,以及日本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渔民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新问题。

现在大力发展人工养殖,建设“海洋牧场”。

(2)面临问题: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使得沿海水域的水质明显恶化。

②沿海地带的填海造地,破坏了鱼类生长和繁殖的场所。

③现在捕鱼的范围大大缩小。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2)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战国七雄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合 纵
:


合 众
苏秦是合纵主张的代表


他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锥

以 刺股”的故事就是这么来的。他 攻 改变策略,游说六国合纵抗秦,
身任六国宰相 ,苏秦以一己之力

一 促成山东六国合纵,使强秦不敢 强 出函谷关十五年,又配六国相印,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憎恨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经济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军事 鼓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商鞅变法的作用: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
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请同学们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的阶层,谈一谈 商鞅变法给你们造成的影响。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动 脑 筋
地主
商鞅变法
士兵
农民
贵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 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
出租土地
奴隶主
奴隶
租种土地
封建地主
农民
商鞅变法
封建的剥削方式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个奴隶主的烦恼:
我的土地是私自开垦的,到现在还是 非法的,不定哪天就会被没收充了公,我 是寝食不安,盼望土地变合法我就安心了, 可怎么才能让这些私田合法呢?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三课 第三课时 水上都市威尼斯教案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三课 第三课时 水上都市威尼斯教案 人教版

课题: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三课傍水而居第三课时水上都市——威尼斯【教材分析】本课是傍水而居的第三课时,讲述威尼斯城市中水的关键作用,从而要树立起人地要和谐相处的理念。

【学生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学习的学习知道了水对一个城市兴起的重要性,可能还没有认识到水会对一个城市的消失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水城威尼斯的“生”“兴”“美”“忧”的分析学习,了解傍水而居的威尼斯市民的日常生活状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典型资料描述“水”在威尼斯城的发展历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针对威尼斯水城发展现状中面临的危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激发学生对是否科学利用水资源与人类生存密切关系的探究兴趣,树立他们爱护环境、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威尼斯城的兴建、繁兴、美丽和危机与水之间密切的关系。

【教学难点】水资源的利用程度对威尼斯产生的影响【教学资源开发】威尼斯城相关的图片和信息资料【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我们的和水有关的旅行。

说起水上都市,我们不免会联想到威尼斯,那么这个被堪称为世界上最为闻名的“水上都市”又是以怎样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呢?我们首先通过一个短片,来领略一下他的风光。

教师播放:flv短片《威尼斯的风光》进入第一板块:印象威尼斯(引起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提问设计:用你的敏锐地目光去捕捉威尼斯独特的魅力。

印象一:印象二:印象三:……学生看短片,抓住视频中介绍的关键词,来简单说说对威尼斯的印象。

第二板块:走近威尼斯提问: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威尼斯,它到底位于世界的哪个角落呢?❖请用你手中的工具向你的同桌介绍威尼斯的地理位置。

❖请学生介绍你是用哪种方法知道威尼斯的位置。

请学生充分运用社会图册和书本的地图,说说威尼斯的地理位置。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中国历史第一册第1课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知识要点】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重点考点】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耒目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重点考点]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练习卷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练习卷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练习卷七年级社会练习卷七年级上册(50分)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合计30分)巴黎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她是()的首都。

A、瑞士B、以色列C、南非D、法国2、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 A、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B、非洲、南美洲、北美洲 C、大洋洲、亚洲、南美洲 D、亚洲、非洲、欧洲3、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主要要素有() A、风力和降水 B、气温和气压 C、气温和降水 D、风力和气压4、美国中部平原的农业是商品性农业,体现在①产量高②剩余多③自给自足④输出便利⑤贮存条件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5、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沿海的水上城市是()A、罗马 B、米兰 C、威尼斯 D、柏林6、波斯湾沿岸生产的石油,向东经马六甲海峡,主要运往()A、西欧 B、中国、日本 C、北美 D、澳大利亚7、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绿色表示的地形是()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盆地8、国家实行“休渔期”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保护有限的渔业资源 B、为了让渔民能够检查船只C、为了让渔民能外出旅游 D、为了适当提高鱼的价格9、在地图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图上表示的()A、范围越大,图上内容越详细 B、范围越小,图上内容越简略C、范围越小,图上内容越详细 D、范围越大,图上内容越简略10、威尼斯城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 )A、公共汽车 B、私人汽车 C、船 D、地铁11、把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的两条线是()A、0°,180° B、20°E、160°W C、20°W,160°E D、60°W,20°E12、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13、如果地图上没有指向标、经纬线,那么通常右边表示的方向是() A、东 B、南C、西 D、北14中国位于()A、亚洲东部 B、太平洋东岸 C、南半球 D、西半球15、气候是指某地长年累月的平均天气情况,下列语句中描述气候的是() A、阳光灿烂 B、雨过天晴 C、风和日丽 D、四季如春,16.读世界地图,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各知识点梳理:⑴我的家在哪里①构成社区的要素: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

(P6)③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⑵多种多样的社区(P10-13)①社区的主要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

②社区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规模不同;二是特色各异,包括城乡之间及城市内部之间的差异。

③社区间的联系:不同区域间的联系不仅表现在物产方面,还表现在经济、文化、信息等各个方面。

⑶从地图上获取信息(P14-17)①常见地图:政区图:按制图区域的大小,可分世界政区图、大洲政区图、国家政区图和地区政区图等。

地形图:常见的地形图有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

旅游图:向人们提供旅游项目、旅游景点数量和特征、交通线路、旅游服务设施等信息。

②读图步骤:首先看比例尺和图例,了解地图内容的详略程度,熟悉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然后概略地了解整个地区的一般特征;最后分要素、地区详细阅读。

第二单元复习1、地球上海洋占据了71%,而陆地只占据了29%。

(P20)2、地球中面积广大的陆地是大陆,其中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是欧亚大陆。

面积较小的陆地是岛屿。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三面环水,一面与大陆相连的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3、世界七大洲的面积大小顺序和在地图上的位置。

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都在东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在东西半球各一半。

亚洲、欧洲、北美洲在北半球,大洋洲、南美洲和南极洲在南半球。

非洲则刚好在南北半球一半。

(P21)4、世界四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地图上的位置。

被欧洲、北美洲、亚洲所包围的洋是北冰洋。

世界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洋是北冰洋。

跨经度最广的是北冰洋和南极洲。

7、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之间。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亚洲)。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长的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世界上最长的河是尼罗河(非洲)。

10、自然环境主要是由地形和气候两个要素构成,组成了世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11、气候的主要两个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植物和动物对当地的气候具有一定的13、中国的位置是: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带,小部分位于低纬度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位于亚洲的东部,东西跨经度达62度,南北跨纬度达50度。

濒临太平洋,背靠欧亚大陆。

地理位置的特点是海陆兼备。

这种地理位置的优点是:(书本P41页)14、世界三大人种是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种是白色人种。

南北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叫拉丁美洲)的原始居民是印第安人,他们属于黄色人种。

世界人种分布的特点: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散布。

(P30)15、世界上有近200个国家。

国旗和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面积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都位于欧洲)。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是梵蒂冈。

16、国界线范围内的邻陆、邻水、邻海和邻空,总称领土。

世界面积最大的六个国家顺序请掌握。

(P32)17、世界上可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中整个非洲和拉丁美洲以及绝大部分的亚洲的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和亚洲的日本。

(P33)18、世界上国与国之间要互相联系和交往,共同解决世界问题。

采取的措施可从国际法律、经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P33-34)19、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东经160度和西经20度来划分的。

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赤道来划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东经的代号是E,西经的代号是W,北纬的代号是N,南纬的代号是S。

经线和纬线是互相垂直的,经线的形状是半圆,而纬线的形状是圆或点。

判断经纬网中的东西经度的方法是从左到右,度数在不断减小的是西经,度数在不断增加的是东经。

而南北纬线的判断则是从下往上,度数在不断减小的是南纬,度数在不断增加的是北纬。

20、地球每转10度需要4分钟,即转150度需要1小时,我国东西之间跨经度达62度,则东西之间时间相差4个小时多。

其中0度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是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世界上又把西经7.5度——东经7.5度之间的地区叫零时区(中时区),向东可以划分为11个半时区,向西也可以划分为11个半时区,加起来正好是24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时间相差1个小时。

英国伦敦为零时区,北京为东八区(中国时区相差4个时区)。

东京为东九区。

21、高中低纬度带的划分和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P36)五带形成:地球的自转轴倾斜造成太阳照射的角度不同、日照时间的不同、太阳的直射地面的时间长短不同形成的五带(在赤道地区太阳永远直射地面、南北极第三单元复习1、我国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与欧洲面积最接近).面积最大的六个国家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2、我国的四个端点是:最东端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西端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最北端是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

最南端是曾母暗沙(P40)3、中国的14个邻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隔海相望的六个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P40-41)4、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第三大岛是崇明岛。

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

我国的两大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

5、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三级:第一级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第二级是县、市、区、自治县等。

第三级是乡、镇、街道。

我国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共有34个行政区划。

(P42-43)6、要求熟记我国34个行政区划的全称、简称、省级行政中心以及在地图上的7、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

最南的省区是海南省,最北的省区是黑龙江,最西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东的省区是黑龙江。

邻国最多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个)。

邻省最多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

浙江省的邻省是江苏、上海、安徽、江西、福建。

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新疆。

8、2000年我国的人口已达12.9亿,约占世界的22%。

我国的人口密度是134人/平方千米,是世界的3倍。

(P44)9、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河——腾冲。

此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少。

(P45)10、我国民族有56个,其中少数民族是55个。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广西壮族。

人口超过1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18个,人口超过100万以上的民族有19个。

1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人口多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而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的边疆地区。

(P45-46)12、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

少数民族中“回族”以普通话为本民族的共同语言。

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回族”。

13、五个自治区的少数民族要求掌握,并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节日、服装、信仰的宗教。

14、我国的地形类型有五种: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

我国地形的特点是: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逐级降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15、我国的气候类型有五种: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我国气候的特点是:气候复杂多样,各地气候差异显著。

(P50)16、请掌握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及它们的特点。

并明确它们在哪一级阶梯中。

(P48-49)17、正由于我国地势是西高东低,所以影响到我国的气候东部降水量比西部丰富,东部气温比西要温暖。

也影响到我国的河流大致是自西向东流。

18、正由于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影响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物可以在我国种植。

19、请掌握我国气候的分布。

尤其是舟山的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舟山的地形主要是以丘陵为主。

20、夏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

夏季风可以带来丰沛的降水,而且是气温较高的时期。

所以季风区与世界同纬度相比,气候比较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但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它会给我们带来洪涝或干旱这样的自然灾害。

(P51)21、掌握夏季风和冬季风的性质、风向、发源地。

(P50)2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

这线以东为季风区,以西为非季风区。

24、如何治理黄河?关键在于治沙(P54)(1)、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修筑梯田等水土保持工作。

(2)、在下游培修大堤,“引黄淤灌”。

(3)、在上、中游干流上兴建一系列如: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等水利枢纽工程,初步发挥了防洪、灌溉、发电等效益。

26、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是内河航运中运输量最大的河流。

有“黄金水道”之称。

(P55)27、长江流经的主要地形单元有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P48)28、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措施可以有: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疏浚河道,中上游禁止砍伐树木。

29、著名的水利枢纽工程有:黄河小浪底(黄河的中游),长江三峡工程(全国最大的),及长江的葛洲坝(两个都位于长江的上游)30、我国南方与北方的范围: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32、我国东部和西部的范围:西部地区为5个自治区,1个直辖市,6个省。

(P62)33、东部和西部各自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P63)东部: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大,管理经验丰富,人才多,交通便利。

西部:面积广大,资源丰富,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5、请把南北差异的情况运用到具体的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去。

特别要注意的知识点:1、俄罗斯与印度同我们中国各有两段边界是相连的。

2、中国有邻国最多的省区是新疆。

3、在34个省级行政区中,新疆的面积最大,占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内蒙古自治区是跨经度最多的省区;甘肃省邻三个自治区(新疆,内蒙古、宁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我国领土的最东端和最北端都在黑龙江省;长江和黄河都流经的省区是青海和四川;长江的上游和中游都流经的省是湖北省;4、容易使我们记错的几个简称:山西省-晋-太原;安徽省-皖-合肥;福建省-闽-福州;江西省-赣-南昌;河南省-豫-郑州;湖北省-鄂-武汉;湖南省-湘-长沙;广东省-粤-广州;贵州省-贵或黔-贵阳;云南省-云或滇-昆明;陕西省-陕或秦-西安;6、世界人种分布的特点: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散布;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密西疏;中国各民族在地区分布上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