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文言文概括分析题”强化练习答案
1703“文言文概括分析题”配套检测-附详细答案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配套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熊浃,字悦之,南昌人。
正德九年进士。
授礼科给事中。
宁王宸濠将为变,浃与同邑御.史.熊兰草奏,授御史萧淮上之。
濠仓卒举事,卒败,本两人早发之力。
出核松潘边饷。
副总兵张杰倚江彬势,赃累巨万,诱杀熟番上功启边衅,箠死千户以下至五百人。
又尝率家众遮击副使胡澧。
抚、按莫敢言。
浃至,尽发其状,杰遂褫职。
嘉靖初,由右给事中出为河南参议。
外艰归。
六年,服阕,召修《明伦大典》。
超擢右佥都御史,协理院事。
明年四月迁大理寺卿,俄迁右副都御史。
《大典》成,转左。
八年二月遂擢右都御史,掌院事。
京师民张福诉里人张柱杀其母,东厂以闻,刑部坐柱死。
不服,福姊亦泣诉官,谓母福自杀之,其邻..人之词亦然。
诏郎中魏应召覆按,改坐福。
东厂奏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应召诏狱。
浃是应召议,执如初。
帝愈怒,褫浃职。
给事中陆粲、刘希简争之,帝大怒,并下两人诏狱。
侍郎许赞等遂抵柱死,应召及邻人俱充军,杖福姊百,人以为冤。
当是时,帝方深疾孝、武两后家,柱实武宗后家夏氏仆,故帝必欲杀之。
浃家居十年。
至帝幸承天与近臣论旧人,乃召为南京礼部尚书,改兵部,参赞机务。
二十一年召为兵部尚书,掌都察院事。
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二品六年满,加太子太保,坐事夺俸者再。
浃知帝意终不释,遂称病乞休。
帝大怒,褫职为民。
又十年卒。
浃少有志节,自守严。
虽由议礼显,然不甚党比,尤爱护人才,故其去吏部也,善类多思之。
隆庆初,复官,予祭葬,谥.恭肃。
(节选自《明史•熊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B.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C.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D.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解析:选D首先把握语句大意,“居二年”,表时间,独立断开,排除B、C;“许赞”,人名,“吏部尚书”,官职,可以据此理解句子大意;“帝”,是皇帝,“乩仙台”,建筑物名字,后边应该停顿,排除A、C。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配套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熊浃,字悦之,南昌人。
正德九年进士。
授礼科给事中。
宁王宸濠将为变,浃与同邑御.史.熊兰草奏,授御史萧淮上之。
濠仓卒举事,卒败,本两人早发之力。
出核松潘边饷。
副总兵张杰倚江彬势,赃累巨万,诱杀熟番上功启边衅,箠死千户以下至五百人。
又尝率家众遮击副使胡澧。
抚、按莫敢言。
浃至,尽发其状,杰遂褫职。
嘉靖初,由右给事中出为河南参议。
外艰归。
六年,服阕,召修《明伦大典》。
超擢右佥都御史,协理院事。
明年四月迁大理寺卿,俄迁右副都御史。
《大典》成,转左。
八年二月遂擢右都御史,掌院事。
京师民张福诉里人张柱杀其母,东厂以闻,刑部坐柱死。
不服,福姊亦泣诉官,谓母福自杀之,其邻..人之词亦然。
诏郎中魏应召覆按,改坐福。
东厂奏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应召诏狱。
浃是应召议,执如初。
帝愈怒,褫浃职。
给事中陆粲、刘希简争之,帝大怒,并下两人诏狱。
侍郎许赞等遂抵柱死,应召及邻人俱充军,杖福姊百,人以为冤。
当是时,帝方深疾孝、武两后家,柱实武宗后家夏氏仆,故帝必欲杀之。
浃家居十年。
至帝幸承天与近臣论旧人,乃召,参赞机务。
二十一年召为兵部尚书,掌都察院事。
居二年代许赞为南京礼部尚书,改兵部..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二品六年满,加太子太保,坐事夺俸者再。
浃知帝意终不释,遂称病乞休。
帝大怒,褫职为民。
又十年卒。
浃少有志节,自守严。
虽由议礼显,然不甚党比,尤爱护人才,故其去吏部也,善类多思之。
隆庆初,复官,予祭葬,谥.恭肃。
(节选自《明史•熊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B.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C.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D.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解析:选D首先把握语句大意,“居二年”,表时间,独立断开,排除B、C;“许赞”,人名,“吏部尚书”,官职,可以据此理解句子大意;“帝”,是皇帝,“乩仙台”,建筑物名字,后边应该停顿,排除A、C。
文言文:概括分析文意 学案(含答案)
文言文:概括分析文意学案(含答案)核心突破三概括分析文意仔细比对,精准辨析一.遵循答题三步骤全国卷概括分析文意题有着很强的规律和特点。
选文全为人物传记,结构大都相同,选项命制特点鲜明。
在把握住这些规律和特点后,再遵循一定的答题步骤,用好比对答题方法,拿下该题相当容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高桢,辽阳渤海人。
五世祖牟翰仕辽,官至太师。
桢少好学,尝业进士。
斡鲁讨高永昌,已下沈州,永昌惧,伪送款以缓师。
是时,桢母在沈州,遂来降,告以永昌降款非诚,斡鲁乃进攻。
既破永昌,遂以桢同知东京留守事,授猛安。
天会六年,迁尚书左仆射,判广宁尹,加太子太傅。
在镇八年,政令清肃,吏畏而人安之。
五年,加太子太师,提点河北西路钱帛事。
天眷初,同签会宁牧。
及熙宗幸燕,兼同知留守,封戴国公,改同知燕京留守。
魏王道济出守中京,以桢为同判,俄改行台平章政事,为西京留守,封任国公。
是时,奚.霤军民皆南徙,谋克别术者因之啸聚为盗。
海陵患之,即以桢为中京留守,命乘驿之官,责以平贼之期。
贼平,封河内郡王。
海陵至中京,桢警夜严肃。
有近侍冯僧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陵,尝夜饮干禁,桢杖之濒死,由是权贵皆震慑。
迁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封莒王。
策拜司空,进封代王,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如故。
桢久在台,弹劾无所避,每进对,必以区别流品,进善退恶为言,当路者忌之。
荐张忠辅.马讽为中丞,二人皆险诐深刻,欲令以事中桢。
正隆例封冀国公,桢因固辞曰“臣为众小所嫉,恐不能免,尚可受封爵耶”海陵知其忠直,慰而遣之。
及疾革,书空独语曰“某事未决,某事未奏,死有余恨。
”薨,年六九。
海陵悼惜之,遣使致奠,赙赠加等。
桢性方严,家居无声伎之奉。
虽甚暑,未尝解衣缓带。
对妻孥危坐终日,不一谈笑,其简默如此。
节选自金史高桢传,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桢为政清肃。
他为官使官吏敬服,百姓安定;虽遭小人嫉恨,却得到海陵王的信任。
B高桢不畏权贵。
他痛打海陵王宠幸的人,因此遭到权贵的嫉恨。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专项练习(真题+优化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概括分析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真题练习(一)(2022年全国乙卷)文言文阅读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
”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
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
”武侯曰:“善”。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
”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推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
”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
”公笑,有喜色。
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
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景公曰:“诺。
”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
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
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
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
”乃罢台役。
(节选自《说苑•贵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项是()A.魏武侯乘船顺河而下,对吴起说,险固的河山是魏国之玉。
吴起以三苗氏、夏桀虽有河山之固却因不修德而亡为例,指出德政才是国之宝。
B.太公建议把殷商的士众全部杀掉,一个也不要剩。
邵公则建议有罪的诛杀,无罪的人让他们活下去。
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议。
C.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老人背着柴并面有饥色,就下令让官吏供养老人。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阶训练 专题36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文意(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文意【考点详解】概括分析文章内容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一般考核对文章细节的理解,命题一般采用曲解文意、以偏概全、混淆时间地点、张冠李戴、强加因果、混乱顺序等方式命制,答题时注意找准区位,认真对读。
1.方法根据上述特点以及近几年的高考实情,解答概括分析题,在全面理解、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前提下,必须将选项所述的内容与原文对应的信息仔细比照,仔细甄别。
(1)比照“事件”及其细节本身的真实性命题者有时将子虚乌有的表述混杂在正确的叙述之中,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把握的准确性,这种设误方法一般称为“无中生有”。
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第12题C项,错误在于“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根据文本“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乃悉移置颍川、陈留”的叙述,可知只是把这些人“移置颍川、陈留”,并没有“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2)比照“事件”的参与者命题者对“事实”的叙述有时故意把具体事件的参与者弄错,这种设误方法一般称为“张冠李戴、移花接木”。
全国新课标卷Ⅲ第12题D项,“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错。
原文是“激驸马都尉王诜……诜怒”,曾布只是挑拨了王诜,让王诜生范纯礼的气,并没有挑唆王诜诬告范纯礼。
(3)比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命题者有时故意弄错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天津卷第12题B项,“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概括有误,比照原文,原文是“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
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
朝士云:‘李台州,曾觌姻家也。
觌无子,子台州之子。
’予一见不敢再也,亦未知其孝”,显然,作者最初并不知道李台州与母亲的事,直到李台州死后,在与丞相京公交谈中才知道李台州母子之间的故事,才了解李台州至孝之名。
(4)比照“事件”实施的方式和方法命题者有时会对事件实施的方式和方法作曲解,这种设误方法一般称为“曲解文意”。
「文言文」文言文概括分析题专题突破(附详细答案)
「文言文」文言文概括分析题专题突破(附详细答案)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题)(时间:45分钟满分: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19分)李壁字季章。
父焘,典国史。
壁少英悟,日诵万余言,属辞精博。
孝宗尝问焘:“卿诸子孰可用?”焘以壁对。
召试,为正字。
宁宗即位徙著作佐郎时韩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壁言进取之机当重发而必至毋轻出而苟沮。
大臣或以沮兵议忤侂胄得罪贬,壁论待敌先发,然后应之。
侂胄意不怿。
壁度力不能回,乃入奏:“自秦桧首倡和议,使父兄百世之仇不复开于臣子之口。
愚以为宜亟贬秦桧,示天下以仇耻必复之志,则君臣上下奋励振作,拯溃民于残虐,湔祖宗之宿愤。
在今日举而措之,无难矣。
”疏奏,秦桧坐追王爵。
议者谓壁言虽公,特以迎合侂胄用兵之私而已。
金遣使来,微示欲和意。
丘崈以闻,壁贻崈书,俾遣小使致书金帅求成。
金帅报书以用兵首谋指侂胄,侂胄大恚,不复以和为意。
壁言:“苟利社稷,固难执一。
”侂胄不听,用兵之意益急。
壁方与共政,或劝其速去,毋与侂胄分祸,壁曰:“嘻,国病矣,我去谁适谋此?”后侂胄被诛,御史叶时论壁反复诡谲,削三秩,谪居抚州。
越四年,复除知遂宁府,未至,而溃兵张福入益昌,戕王人,至遂宁,壁传檄谕之,福等读檄泣下,约解甲降。
会官军至挑贼,贼忿,尽燔其城。
顾府治曰:“李公旦夕来居,此其勿毁。
”壁驰书大将张威,使调兵士来会战。
威夜遣人叩门,来言曰:“贼垒坚不可破,将选死士,梯而登,以火攻之。
”壁曰:“审尔,必多杀士卒,盍先断贼汲路与粮道,使不得食,即自成擒矣。
”以长围法授之,威用其谋,贼遂平。
壁嘉定十五年六月卒,谥文懿。
壁嗜学如饥渴,群经百氏搜抉靡遗,于典章制度尤综练。
为文隽逸,所著有《雁湖集》一百卷、《涓尘录》三卷等。
(选自《宋史·李壁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宁宗即位/徙著作佐郎/时韩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壁/言/进取之机/当重发而必至/毋轻出而苟沮B.宁宗即位/徙著作佐郎/时韩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壁言/进取之机/当重发而必至/毋轻出而苟沮C.宁宗即位/徙著作佐郎时/韩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壁言/进取之机/当重发而必至毋轻出/而苟沮D.宁宗即位/徙著作佐郎时/韩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壁/言/进取之机/当重发而必至/毋轻出而苟沮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卿,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也可以是君对臣的称谓或夫妻、朋友间的爱称。
【免费】高考语文“文言文概括分析”专项练习卷+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概括分析”专项练习卷+答案(建议用时:30分钟)题组一对点练1.比对时间地点,看有无时序颠倒、地点暗换请比对下面的“原文片段”和“试题选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3分) 【原文片段】咸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
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
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
”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俟秋成,当仍旧法。
”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
【试题选项】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罚,并建议从此以后都减轻刑罚。
( )比对辨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题从时间错位角度设误。
原文中是“俟秋成,当仍旧法”,意思是到秋天有了收成再恢复旧法,而不是“从此以后都减轻刑罚”。
【参考译文】咸平二年,夏天,张咏凭借工部侍郎的身份出任杭州知州。
(由于)接连几年(庄稼)歉收,很多百姓靠贩卖私盐来维持生计。
官府抓获了几百名犯法的人,张咏全部减轻对他们的惩罚并遣送他们回家。
下属官员劝说道:“不狠狠地惩罚他们,恐怕无法禁止(贩卖私盐的行为)。
”张咏说:“钱塘州十万多户人家,饥饿的人十有八九,如果不靠贩卖私盐养活自己,一旦像蜜蜂一样聚集在一起做盗贼,那么成为祸患就严重了。
等到秋天有了收成,再按旧法执行。
”咸平五年,真宗因为张咏以前在蜀政绩优异,再次任命他做益州知州。
2.比对人物,看是否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请比对下面的“原文片断”与“试题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的错误。
(3分)【原文片断】琼性清慎,不发私书。
……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以猛暴任职,理官忌惮,莫敢有违。
专题13:概括分析选择题(教师版)
第六章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选择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三项很多时候是结合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区分开来。
三项内容是一个层层深入的分析和综合的过程。
在试卷中,表现为一道综合分析判断题。
这是考查考生全面把握文言阅读材料内容与主旨的“压轴题”,每年必考。
这类题常常以选出错误选项的形式来设置,因而探究命题人错项陷阱设置的类型,进而掌握应对方法,对提高考生的辨别能力,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文意理解的正误,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一、从“5个角度”比对、“10个设误点”判断角度一比对人物,避免张冠李戴角度二比对时间地点,避免时序错乱角度三比对关键词语,避免曲解文意角度四比对内容,避免增减内容角度五比对句间关系,避免因果混乱二、概括分析解题流程因为选项命制的特点采用“概括+分析”的形式,常常是先对人物进行概括,然后再举事例印证分析,且往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瑕”,故应先看“分析”,再析“概括”,重点关注分析印证部分。
选项“分析”部分文字较多,信息量较大,往往是文中多处文句的综合,因此应将“分析”部分切片,层层比对,便于化整为零,逐一攻破。
概括分析题解题“2步骤”:第一步:粗读选项内容,确定比对区间。
文言文综合分析题,通常按照文本的顺序设置四个选项。
解答时,应依据选项内容,回归文本,筛选出与选项相对应的句段,锁定比对区间。
第二步:细读选项内容,题文比对,排除干扰。
将选项内容与锁定的比对区间的内容进行比对,在比对中发现选项中的干扰因素,从而作出是否相符的准确判断。
(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尧卿,字子余。
其先汝阴人。
尧卿警悟强记,七岁善赋诗,弱冠以学行知名。
天圣二年登进士第,积官至太常博士、通判饶州。
卒,年五十三。
有文集二十卷,《诗》《春秋》说各三十卷。
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
母异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
卒能孝养,志如母之言。
教师版--“文言文概括分析题”强化练习答案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复习专项训练一、“概括分析题”对点达标练(一)比对人物,看是否误解形象或冠戴1.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冠戴或颠倒事实”的错误。
原文:危稹,字逢吉,抚州人,淳熙十四年举进士。
时洪迈得稹文,为之赏激。
调南康军教授。
转运使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
调帐司,未上,服父丧,免,调临安府教授。
倪思荐之,且语人曰:“吾得此一士,可以报国矣。
”丁母忧,免,干办京抚司公事。
入为武学谕,改太学录。
选项:危稹文采高妙,受到高官赞叹。
危稹有很高的文学才华,洪迈看到他的文章时十分赞赏,万里也对他夸赞不已,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够报效国家。
比对:参考答案:冠戴。
“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够报效国家”错,倪思的意思是能够得到危稹这样的人,自己就可以报效国家了。
参考译文:危稹,字逢吉,抚州人。
淳熙十四年(1187)中举为进士。
当时洪迈得到危稹的文章,为之赞赏激动不已。
调至南康军担任教授。
转运使万里到南康军巡视,与他相见聚会,对他夸奖、叹服不已,同他一起游览庐山,互相酬唱应对。
调至广南东路担任帐司,没有到任,因为父亲去世免去职务,调至临安府担任教授。
倪思推荐他,又对别人说:“我得到这样的一个儒学之士,可以报效国家了。
”危稹因服母丧而免职,(不久,)又主管办京抚司公事。
入朝为武学谕,改任太学录。
(二)比对时间地点,看有无时序颠倒或空间错位2.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时序颠倒或空间错位的错误。
(1)原文: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
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
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
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
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
神武崩,哭泣呕血。
选项:高睿自幼教人抚养,为人十分孝顺。
读《孝经》思念父亲泪流满面,母亲病逝数次哭晕,为神武帝守孝期间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
比对:参考答案:从时序颠倒角度设误,“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指的是为母亲守孝期间的事。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
★查道性格淳厚,即使有人犯了 法也能宽恕。胥吏有过失的,他 不笞罚;老百姓拖欠税赋的,他 自己出钱偿还;仆从摘枣以献, 他挂钱于树;待废弃孤露者,尤 其优厚。
▪ 道性淳厚,有 犯不较,所至 务宽恕,胥吏 有过未尝笞罚, 民讼逋负者, 或出己钱偿之, 以是颇不治。
▪ 二十六年十一月,
大高玄殿灾,帝
▪ 及马防为车骑将军, 当出征西羌,伦又 上疏曰:“闻马防请 杜笃为从事中郎。 笃为乡里所废,客 居美阳,女弟为马 氏妻,恃此交通, 在所县令苦其不法, 收系论之。今来防 所,议者咸致疑怪, 况乃以为从事,将 恐议及朝廷。今宜 为选贤能以辅助之, 不可复令防自请人, 有损事望。
▪ ★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 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
★有个赌徒身着血衣在杀人劫财的 案发现场被捕,被人指认为凶手, 赌徒服罪,但薛奎觉得案情可疑, 力请缓决,最终抓获了真凶。这体 现薛奎断案明察。
一日,盗 杀寺奴取财 去,博者适 至,血偶涴 衣,逻卒捕 送州,考讯 诬伏。
▪ ★独孤信是云中人,原来的名字 叫如愿,他从小雄武豪迈有操节
义气,北州的人都敬重佩服他,
太祖因为他的威信远近闻名,所
▪ 独孤信,云中 人也,本名如 愿。父库者, 为领民酋长,
以之
信美容仪 。
▪
★岭南刘鋹屡次进犯桂 阳、江华等地,到潘美 率兵进击时,他又于广 州城北一百二十里处率 众拒战。潘美出其不意, 以火攻取胜,于是攻克 广州。
▪
鋹复遣其弟保兴率众拒 战,美即率厉士卒倍道 趋栅头,距广州百二十 里。鋹兵十五万依山谷 坚壁以待,美因筑垒休 士,与诸将计日:“彼 编竹木为栅,若攻之以 火.彼必溃乱。因以锐
强加因果
▪ 对策:要注意文中因果关系
专项对点练 25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时间:20分钟分值:21分)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3分)[原文]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选项]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
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分析][答案]张冠李戴。
文意是契丹人在界河捕鱼运盐,官吏们怕生事不敢禁止,曾公亮认为赵滋有勇有谋,并举荐给朝廷,皇上派遣赵滋去契丹传达旨意,并非曾公亮“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
故选项与原文内容不符。
【参考译文】契丹听任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较量,将要生事。
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
”(皇上)派赵滋前去告谕旨意,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
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3分)[原文]太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叹时无李白。
易简曰:“今进士钱易,为歌诗殆不下白。
”太宗惊喜曰:“诚然,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
”值盗起剑南,遂寝。
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
易再举进士,就开封府试第二。
自谓当第一,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
真宗恶其无行,降第三。
明年,第二人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
[选项]钱易刚正不阿,敢于陈述己见。
他认为在第二次科举中自己没有获得第一名,是有关人员压制所致,故上书直言进谏,真宗对此非常反感。
[分析][答案]误解形象。
“故上疏直言进谏”对人物性格的概括与原文不符,原文为“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也就是说,钱易认为自己没有获得第一名,是被主考官压制所致,所以上书了一篇《朽索之驭六马赋》议论考试,含有讥讽味道,并非“直言进谏”。
【参考译文】宋太宗曾同苏易简一起讨论唐代文人,太宗遗憾当世没有产生像李白这样的才子。
2020年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专题强化训练及答案
专题强化练习古文概括分析题题组一对点练一、比对人物,看是否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1.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的错误.原文:琼性清慎,不发私书.……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以猛暴任职,理官忌惮,莫敢有违.琼推察务在公平,得雪者甚众,寺署台案,始自于琼.迁三公郎中.赵州及渭河、南中有人频告谋反,前后皆付琼推检,事多中雪.尚书崔昂谓琼曰:“假设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数雪反逆,身命何轻〞琼正色曰:“所雪者怨枉,不放反逆.〞昂大惭.京师为之语曰:“断决无疑苏珍之.〞选项:苏琼清廉谨慎,审察案件务在公平.他从不接收私人信件,也不受人馈赠.他审案追求公正,解救了很多含冤的百姓,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比对:答案:张冠李戴.“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错, 从原文看被苏琼洗脱罪名的是一些被冤枉的人.二、比对时间地点,看有无时序颠倒、地点暗换2.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时序颠倒、地点暗换的错误.原文:萧琛,字彦瑜,兰陵人.琛年数岁,从伯惠开抚其背曰:“必兴吾宗.〞琛少而朗悟,有纵横才辩.起家齐太学博士.时王俭当朝,琛年少,未为俭所识, 负其才气,欲候俭.时俭宴于乐游苑,琛乃著虎皮靴,策桃枝杖,直造俭坐,俭与语,大悦.俭为丹阳尹,辟为主簿,举为南徐州秀才,累迁司徒记室.选项:萧琛少年聪明,择机展现才华.他很小时就被认为必定能振兴家族, 少年时就有恣肆的辩才;与王俭谈话后,获得赏识,这才被授予了官职.比对:答案:从时间错位角度设误,萧琛并不是与王俭谈话后才被授予官职的, 这之前他已经担任齐朝太学博士了.三、比对关键词语,看有无词义曲解、文意曲解3.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词义曲解或文意曲解之处.原文: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 “是可以阶改秩“但意未欲尔遂行选项:上任古县县令的途中,湖州郡守汪藻挽留高登一起修撰 ?徽宗实录?, 且有人告诉他这可以改变社会秩序,但高登却果断予以回绝.比对:答案:曲解文意,“改变社会秩序〞错,“秩〞是“官阶,官吏的品级等次〞的意思.四、比对因果,看是否因果不当或强加因果4.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因果不当或强加因果的错误.原文: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因兄子丧自劾归.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选项:马融因上奏?广成颂?讽谏朝廷,得罪了当权的邓氏,被滞留在东观, 十年得不到升迁,还遭到禁锢,不被允许做官.比对:答案:因果不当,马融借着兄长之子去世自我弹劾,回到家乡,太后认为马融轻视、羞辱了朝廷的任命,想到州郡做官,于是下令禁锢他.不是由于上奏?广成颂?被禁锢.五、比对添加内容,看是否无中生有5.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于文无据〔无中生有〕的错误.原文: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赞出公主,然高直售庸,那么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蚊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渥、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选项: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等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净.比对:答案:“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净〞无中生有. 原文是“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渥、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 ",由此可见,大家以为韦凑实在大胆,并没有同他一起谏净六、比对表范围或程度的t^语,看是否以偏概全〔或归纳不全〕6.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以偏概全或归纳不全的错误.原文:当是时,湖上有三孝廉,皆高士,退其一也,当事皆重之.监司卢高尤下士,一日,遇派于僧舍,问:“汪孝廉何在〞退应曰:“适在此,今已去矣.〞高怅然,不知应者即退也.高尝般舟载洒西湖上,约三高士以世外礼相见, 惟派不至.选项:监司卢高很敬重包括汪派在内的湖上三高士,曾想以世外礼约见他们而不得,有一次卢高当面遇见汪派,他骗卢高说汪派刚走.比对:答案:以偏概全.“曾想以世外礼约见他们而不得〞不正确, 原文有“约三高士以世外礼相见,惟返不至",三人中只有汪派一人未到.题组二综合练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文后各题.王戎,字溶冲,琅邪临沂人也.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嫌①吼震地,众皆奔波,戎独立不动,神色自假设.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兢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其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裴圾戎之婿也,瓶诛,戎坐免官.齐王冏起义,孙秀录戎于城内,赵王伦子欲取戎为军司.博士王繇曰:“溶冲谪诈多端,安肯为少年用〞乃止.惠帝反宫,以戎为尚书令.既而河间王颛遣使就说成都王颖,将诛齐王冏.世书至, 冏谓戎曰:“孙秀作逆人壬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壬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初工卿其善为我筹之.〞戎曰:“公首举义众,匡定大业,开辟以来,未始有也.然论功报尝,不及有劳,朝野失望,人怀贰志.今二王带甲百万,其锋不可当.假设以王就第,不失故爵.委权崇让,此求安之计也.〞冏谋臣葛旗怒曰:“汉魏以来,王公就第,宁有得保妻子乎!议者可斩.〞于是百官震悚,戎伪药发堕厕,得不及祸.戎以晋室方乱,慕遽伯玉之为人,与时舒卷,无蹇谓②之节.自经典选,未尝进寒素,退虚名,但与时浮沈,户调门选而已.寻拜司徒,虽位总鼎司,而委事僚采.问乘小马,从便门而出游,见者不知其三公也.故更多至大官,道路相遇辄避之.性好兴利,广收八方园田水碓,周遍天下.积实聚钱,不知纪极,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包假设缺乏.而又俭啬,不自奉养,天下人谓之膏肓之疾.女适裴频,贷钱数万,久而未还.女后归宁,戎色不悦,女遽还直,然后乃欢.从子..将婚,戎遗其一单衣,婚讫而更责取.家有好李,常出货之,恐人得种,包钻具核. 以此获讥于世.其后从帝北伐,王师败绩于荡阴,戎复诣邺,随帝还洛阳.车驾之西迁也, 戎出奔于郑.在危难之间,亲接锋刃,谈笑自假设,未尝有惧容.时召亲宾,欢娱永日.永兴二年,薨于郑县,时年七十二,谥曰元.〔节选自?晋书王戎彳专?〕【注】①嫌〔xi ao〕怒吼.②蹇谬:正直耿介.“蹇〞通“骞〞,正直.7.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8.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C.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 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D.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 /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答案:D 解析:首先结合语境理解画波浪线句的意思,“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这段话是说:“孙秀作乱,天子被幽禁威逼.我纠合义兵,扫除首恶, 臣子的节操,在神明那里显现.二王听信谗言,造成大难,〔我〕当依赖您的忠心谋略,来调和矛盾.〞然后抓专有名词“孙秀〞“孤〞,同时抓其他的名词“天子〞“义兵〞“元恶〞“神明〞.9.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坐〞指定罪、获罪.在中国古代,连坐是指一人犯罪而使其整个家族遭受牵连受罚而被诛灭的制度.B.“博士〞是官名,秦汉时为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C.“檄书〞指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官方文书,本文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臣子的文书.D .“从子〞是亲属称谓词,原本将血缘隔得较远的子侄辈笼统地称为从子, 后将亲兄弟之子〔即侄子〕称为从子.答案:A 解析:答复此类题目,必须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观察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A项,连坐,中国古代因一人犯罪而使有一定关系的人〔如亲属、邻里或主管者〕连带受刑的制度.9.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王戎年幼聪明,善于推理.他虽然看到路边李树上结满果实,却不像其他孩童一样争着去摘取,并准确推断出李子是苦的.B.王戎胆量非凡,临危镇定.年少时在宣武场观戏,笼中的猛兽怒吼吓跑了众人,只有他一人未动,神色不变;危难时亲自作战,谈笑自如,毫不畏惧.C.王戎喜好谋利,极为吝啬.积聚财物,不计其数,常自执算筹,日夜计算,总嫌不够;他送给结蜡的侄子一件单衣,焙事办完后却又要了回来.D.王戎浮沉宦海,为官圆滑.他身处乱世,不以名节为意,掌管人才选拔事务时只是在官门中迁转而已,不选出身寒微的人,消退徒有虚名的人.答案:D解析:D项,并未清退徒有虚名的人.选项对应的信息在第3自然段,文中的表述是“自经典选,未尝进寒素,退虚名,但与时浮沈,户调门选而已〞,意思是“自从主管人才选拔授官的事务,他从未任用过出身寒微之士, 也没有贬退过徒有虚名之人,只是随时事而浮沉,在官吏内迁转举荐而已〞.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假设以王就第,不失故爵.委权崇让,此求安之计也.〔2〕女后归宁,戎色不悦,女遽还直,然后乃欢答案:〔1〕〔您〕假设以王的身份回府第,不会失去原来的爵位.交出权力,崇尚谦让,这是寻求安定的计谋.〔2〕女儿后往返娘家看望父母,王戎脸色不好看,女儿赶紧把钱还给他,他才快乐起来.【参考译文】王戎,字溶冲,琅邪临沂人.王戎幼年聪明,神采飞扬,看太阳眼睛不花, 裴楷发现后看着他说:“王戎眼睛有光辉,像山崖下的电光.〞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戏,猛兽在栅栏里吼声震地,众人都吓跑了,王戎一个人站在那里不动, 神色镇定.魏明帝在阁上见到而称奇.又曾与一群儿童在路旁玩耍,见到李子树上有很多果实,大家争着去摘,唯独王戎不去.有人问他原因,王戎说:“树在路边而果实多,必定是苦李.〞摘到后果然是苦的.裴簌是王戎的女婿,裴顿被杀,王戎获罪被免官.齐王司马冏起义,孙秀将王戎囚于城内,赵王司马伦之子想任王戎为军司.博士王繇说:“溶冲狡猾奸诈, 诡计很多,哪里肯为年轻人效力〞司马伦之子便消除了这个念头.惠帝返回宫中,任命王戎为尚书令.不久河间王司马颛派遣使者到成都王司马颖那里游说, 将要讨伐齐王司马冏.讨伐的檄文到了,司马冏对王戎说:“孙秀作乱,天子被幽禁威逼.我纠合义兵,扫除首恶,臣子的节操,在神明那里显现.二王听信谗言,造成大难,〔我〕当依赖您的忠心谋略,来调和矛盾.请您用心为我筹划此事.〞王戎说:“您首先倡义兵,匡正安定晋室大业,立国以来,从未有过.然而论功行赏,没有普及有功之人,朝廷内外失望,人有二心.现在二王带兵百万,势不可挡.您假设以王的身份回府第,不会失去原来的爵位.交出权力,崇尚谦让,这是寻求安定的计谋.〞司马冏的谋臣葛旗发怒说:〞自汉魏以来,王公失势回府第,难道有能保全妻子儿女的吗发此议论的人当斩.〞于是百官震惊害怕,王戎装作药性发作掉进厕所,才能够免于被杀.王戎由于晋室正处于混乱,仰慕遽伯玉的为人,顺随形势屈伸,没有忠正的节操.自从主管人才选拔授官的事务,他从未任用过出身寒微之士,也没有贬退过徒有虚名之人,只是随时事而浮沉,在官吏内迁转举荐而已.不久被任命为司徒,虽然地位总领三司,却把正事交给同僚.有时骑着小马从便门出去游玩,见到他的人不知他是位列三公的官员. 他原来的属下官更多升为大官,路上遇到他就避开.他生性喜好谋利,大量收购四面八方的园田及水力磨坊, 普及天下.积聚财物,不计其数,常自执算筹,昼夜计算,总嫌缺乏.又很吝啬,自己舍不得吃穿, 天下人说他是病入膏肓.女儿嫁给裴频时,向他借钱数万,很久没有归还.女儿后往返娘家看望父母,王戎脸色不好看,女儿赶紧把钱还给他,他才快乐起来.一个侄儿要结婚,王戎送给他一件单衣,婚事办完后又要了回来.家里有好李子, 常拿出去卖,怕别人得到种子,虫时总在果核上钻个孔.因此在世上受到嘲笑.王戎后来跟着皇帝北伐,朝廷的军队在荡阴溃败,王戎又去了邺,跟随皇帝回到洛阳.皇帝西迁长安时,王戎出奔到郑.在危难时期,亲自作战,谈笑自如, 未尝有惧怕的样子.时常召集亲朋宾客,终日欢娱.永兴二年,在郑县去世,终年七十二岁,谥号为“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复习专项训练一、“概括分析题”对点达标练(一)比对人物,看是否误解形象或张冠李戴1.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的错误。
原文: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举进士。
时洪迈得稹文,为之赏激。
调南康军教授。
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
调广东帐司,未上,服父丧,免,调临安府教授。
倪思荐之,且语人曰:“吾得此一士,可以报国矣。
”丁母忧,免,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
入为武学谕,改太学录。
选项:危稹文采高妙,受到高官赞叹。
危稹有很高的文学才华,洪迈看到他的文章时十分赞赏,杨万里也对他夸赞不已,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够报效国家。
比对:参考答案:张冠李戴。
“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够报效国家”错,倪思的意思是能够得到危稹这样的人,自己就可以报效国家了。
参考译文: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
淳熙十四年(1187)中举为进士。
当时洪迈得到危稹的文章,为之赞赏激动不已。
调至南康军担任教授。
转运使杨万里到南康军巡视,与他相见聚会,对他夸奖、叹服不已,同他一起游览庐山,互相酬唱应对。
调至广南东路担任帐司,没有到任,因为父亲去世免去职务,调至临安府担任教授。
倪思推荐他,又对别人说:“我得到这样的一个儒学之士,可以报效国家了。
”危稹因服母丧而免职,(不久,)又主管办京西安抚司公事。
入朝为武学谕,改任太学录。
(二)比对时间地点,看有无时序颠倒或空间错位2.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时序颠倒或空间错位的错误。
(1)原文: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
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
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
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
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
神武崩,哭泣呕血。
选项:高睿自幼教人抚养,为人十分孝顺。
读《孝经》思念父亲泪流满面,母亲病逝数次哭晕,为神武帝守孝期间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
比对:参考答案:从时序颠倒角度设误,“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指的是为母亲守孝期间的事。
参考译文:高睿从小丧父,聪慧早熟,特别受到北齐神武帝的钟爱,将他抚养在后宫中。
高睿阅读《孝经》,每当读到“帮助并侍奉父亲”时,就会流泪感慨。
高睿十岁时母亲去世,神武帝亲自把他送到领军府,高睿为此而深哀痛绝,三天不吃不喝。
高睿在居丧期间长期吃素,骨瘦如柴,用拐杖支撑才能起身。
神武帝去世后,高睿哭得吐血。
(2)原文:(孙长卿)通判河南府。
秋,大雨,军营坏,或言某众将叛,洛中哗然。
长卿驰谕之曰:“天雨败屋庐,未能葺,汝辈岂有欲叛意,得无有乘此动吾军者邪?”推首恶一人诛之,留宿其所,众遂定。
知和州,民诉人杀弟,长卿察所言无理,问其资,曰:“上等也。
”“家几人?”曰:“惟此弟尔。
”曰:“然则汝杀弟也。
”鞫之,服,郡人神明之。
选项:孙长卿临危不乱,又善于断案。
担任河南府通判期间,孙长卿果断制止了一场兵变,并审理了一桩命案,最终将黑心哥哥捉拿归案,他因此而名响一方。
比对:参考答案:从空间错位的角度设题。
审理案件是在担任和州知州时,非任“河南府通判”时。
参考译文:(孙长卿)担任河南府通判。
秋天,下大雨,军营房屋被毁坏,有人说某些士兵要叛乱,洛阳城中一片哗然。
孙长卿赶去晓谕他们说:“下雨毁坏房屋,还没有来得及修葺,你们怎么就有想反叛的意思,恐怕是有人想趁机动摇我们的军心吧?”(孙长卿)将一个首恶分子正法,并且当夜留宿在军营中,众人的心才安定下来。
任和州知州(时),有个平民上诉说别人杀了他弟弟,孙长卿考虑这个人所讲的不合情理,问他家产情况,回答说:“家产属上等。
”问:“家中几人?”回答说:“仅有这个弟弟而已。
”孙长卿说:“那么是你杀了弟弟。
”经审问,此人服了罪,郡中的人把孙长卿视若神明。
(三)比对关键词语,看有无曲解文意或归纳不全3.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曲解文意或归纳不全之处。
原文: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
魏征谏曰:“昔汉明帝时,将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于先帝子乎!’然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差,义无等别。
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
”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征,殊未知其故。
今闻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
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
”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征宅以赐之。
选项:长孙皇后为人大度,赞赏爱护正直的大臣。
魏征建议减少皇后女儿的嫁妆,皇后不仅不生气,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彰他的正直。
比对:参考答案:曲解文意。
“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述不正确,原文为“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征宅以赐之。
”皇后请示过皇帝,才派人送礼物给魏征,并不是“私下派遣”。
参考译文: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是太宗特别喜爱的,到公主将要出嫁时,太宗下令有关部门置办的财物嫁妆比长公主(太宗妹妹)的嫁妆翻倍。
魏征进谏说:“昔日汉明帝时,将要封赏皇子,汉明帝说:‘我的儿子怎能和先帝的儿子一样呢!’(自己的儿子应少一些)称为长公主,确实是因为长公主比公主尊荣,感情虽有差别远近,但义理上不能有差别。
如果让公主的嫁妆超过长公主,恐怕不合礼制,希望陛下(慎重)考虑这件事。
”太宗退朝后把魏征的话告诉皇后,皇后感叹说:“曾经听闻陛下看重魏征,一点也不知道其中的缘故。
现在听了他的劝谏,实在是个能通过义限制主上的私情的大臣,他可以称得上是正直社稷之臣。
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如果皇帝采纳忠言,那么世间百姓就会安宁;如果皇帝拒绝忠言,那么国家政事就会变得紊乱。
衷心希望陛下好好思考这句话,那么对于整个天下来讲,都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儿。
”皇后因此请求派遣中使带帛五百匹,送到魏征家来赏赐给他。
(四)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看是否无中生有或以偏概全4.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无中生有或以偏概全”的错误。
原文:初,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
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
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
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
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人服其量。
选项:许仲宣处变不惊,颇有器量。
在他掌管县印时,发现县印丢失,他从容处置,不仅逮捕县府所有小吏,而且把县令及自己的家人也投入狱中审问,最终找到了县印。
比对:参考答案:以偏概全。
“逮捕县府所有小吏”错,文中只有“逮捕县府的几个小吏以及县令、主簿的家人”的说法。
参考译文:当初,任济阴主簿时,县令与主簿轮流掌管县印。
县令养宠妾,与妻室争宠,县令不能禁止。
宠妾想陷害她的主人,私下盗取他的县印藏起来,封存的标记和原来一样,把它(印匣)交给许仲宣。
第二天办理公事,打开印匣,则没有县印,于是逮捕县府的几个小吏以及县令、主簿的家人,投入监狱审问,果然在县令住房的烟囱中找到。
县令听到这件事,仓皇失措,许仲宣处之安然。
人们佩服他的器量。
(五)比对关系,看是否改变因果或事件杂糅5.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强加因果或事件杂糅”的错误。
原文:成遵,南阳穰县人也。
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
家贫,勤苦不废学问。
二十能文章。
时郡中先辈无治进士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
会杨惠初登第,来尹穰,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抚卷大喜。
至京师,受业于夏镇,遂入为国子生。
元统改元,中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选项:成遵聪颖好学,终能脱颖而出。
他自幼聪敏颖悟,勤学不辍,苦于当地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
比对:参考答案:改变因果。
“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强加因果,杨惠来做穰县县尹,成遵于是抄录自己作的几十篇文章去拜见杨惠,杨惠看后非常高兴。
并非因此而得以到京师。
参考译文:成遵是南阳穰县人。
幼年聪敏颖悟,每日读书记忆数千言。
家境贫寒,但成遵勤奋刻苦,不废弃学业。
二十岁能作文章。
当时南阳地方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成遵准备考科举,因为怕作文不合规范格式而担忧。
正好杨惠刚考中进士,来做穰县县尹,成遵于是抄录自己作的几十篇文章去拜见杨惠,杨惠看后非常高兴。
成遵来到京师后,跟从夏镇学习,于是进入(国子监)做国子生。
元统元年,成遵考中进士,授翰林国史馆编修官。
二、“概括分析题”提升练1.选项:(2016·银川模拟T6C项)蔡子英知晓廉耻。
经押解路过洛阳时,他的妻子恰巧在洛阳,请求和他相见,蔡子英因为被俘而失去了气节害怕妻子骂他只好躲避不肯相见。
原文:久之,复被获。
械过洛阳,见汤和,长揖不拜。
抑之跪,不肯。
和怒,燕火焚其须,不动。
其妻适在洛,请与相见,子英避不肯见。
至京,太祖命脱械以礼遇之,授以官,不受。
(3分)对比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选项中“害怕妻子骂他只好躲避不肯相见”于文无据。
据原文可知,应是感到内疚不肯相见。
译文:很久以后,又被抓获。
用木枷和镣铐之类的刑具押他经过洛阳,见到汤和,(蔡子英)作长揖而不跪拜。
强迫他下跪,不愿意。
汤和发怒,点火焚烧他的胡须,他一动也不动。
他的妻子恰巧在洛阳,请求和他相见,蔡子英躲避她而不肯与她相见。
到了京城,太祖命令解除他的刑具以礼相待,授予他官职,他不接受。
2.选项:[2017·拉萨模拟T2(3)C项]张洽坚守正义,办事讲究策略。
在袁州期间,他亲自审讯翻云覆雨的大囚犯和狡猾的盗贼,将二人杀掉;他运用计策惩办了贪婪的都吏。
原文:改袁州司理参军。
有大囚,讯之则服,寻复变异,且力能动摇官吏,累年不决,而逮系者甚众。
洽以白提点刑狱,杀之。
有盗黠甚,辞不能折。
会狱有兄弟争财者,洽谕之曰:“讼于官,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辞气恳切,讼者感悟。
盗闻之,自伏。
(3分)对比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他亲自审讯”错,原文说“洽以白提点刑狱”;另外,“将二人杀掉”也不准确,原文说“盗闻之,自伏”。
译文:张洽改任袁州司理参军。
有个大囚犯,一审讯他就服罪,不久又变卦,而且有能力使官吏摇摆不定,案件多年没有判决,因此逮捕关押的人很多。
张洽将此案上报提点刑狱,杀了他。
有一个盗贼特别狡猾,用言辞不能将他驳倒。
恰逢有兄弟二人争夺财产的案件,张洽劝导他们说:“到官府打官司,冒犯法律来求取赢得官司,怎么比得上各守本分来保全手足之情呢?”言辞语气恳切,打官司的兄弟顿时醒悟。
那个狡猾的盗贼听到后,自愿服罪。
3..(原文)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也。
初,毗随兄评从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