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总结教学提纲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课题计划小结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阶段研究小结2009——2010学年埔上中心小学肖金凤本学年围绕“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这一主题内容,针对学生的学情、教材的情况和创设的方法这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一.“小学生生活中已有的数学体验”调查与分析我对六年级学生,进行了“小学生生活中已有的数学体验”问卷调查,并运用统计方法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调查结论如下:1.由于家庭背景,个体智力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每个学生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些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体验。
2.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各方面分布不均衡,所以学生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的体验比较广泛,而对统计与概率的体验比较缺乏。
3.由于学生没能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不能自觉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生活实践比较匮乏,所以增强数学体验大都来自于课堂。
4.由于学生的社会生活比较单一,怎样把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用数学的体验去感受生活,用数学知识去指导生活,感受数学的美,感知数学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研究小学数学教材中哪些内容适合创设生活化的数学背景。
我对正在使用的一~五年级的北师大版的九册教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我发现现行教材图文并茂、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许多形象逼真的情境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创设了许多适合数学探究的操作图和问题研究图。
这些色彩鲜艳的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增强学生的数学体验。
三.创设生活化的数学背景方法的研究。
课题组每月集中一次,交流理论学习和研究课的活动情况。
根据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的体会,我们认为创设生活化的数学背景方法多样,如低年级可创设猜谜语、做游戏和讲故事等生活情境及童话情境;中年级可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模拟生活表演,或者现场动手操作等;高年级可创设关于大自然、人类社会、科技领域等生活背景,或者创设有利于探究的数学问题情境等。
通过本阶段的研究,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他们的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了可喜的变化,数学学习能力有了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工作总结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旨在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并帮助他们建立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实施效果等方面。
首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背景主要源于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反思。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纯理论知识为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动机不高。
因此,研究者开始关注如何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使数学变得更加有趣和实用。
其次,研究方法方面,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通常采用多种方法。
首先,研究者通过观察和访谈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以此为基础设计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内容。
其次,研究者还会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情境,设计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此外,研究者还会采用游戏、实验等互动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施效果方面,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表明,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生通过与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相结合,更容易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此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旨在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并帮助他们建立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观察和访谈学生、设计相关的数学问题以及采用互动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实际应用能力。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年级、不同题材的生活化教学策略,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等方面的内容,来进一步改进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研究》课题实验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研究》课题实验总结(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本学期,我校课题组在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课题实验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现将本学期我校的课题实验工作总结如下:1.制定实施计划。
9月11日,我课题组所有成员认真学习县课题组工作的布署,掌握上学期的实验困惑。
课题组教师根据教材要求和本校学生的实际,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指定了学校课题组和实验班本学期的实验计划,以便把实验落实到实处。
2.通过多渠道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随着课题实验的不断深入,课题组教师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注重通过多种渠道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科研精神。
本学期,我们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的理论,并要求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查阅有关的资料,然后在课题组活动时互相交流,以达到资料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为了更快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我们继续争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
本学期,在学校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我们派出了部分数学教师到常州雪堰小学参加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领略名师风采。
九月份,全体数学教师参加镇青年教师基本功赛的观摩活动,十月份又参加了县青年教师基本功赛的观摩活动。
这两次活动,陈秀老师分别代表学校、镇委参加比赛。
十一月份,县教研员到我校听课,查看资料,并和课题组成员座谈。
教研员了解了我校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同时,对我校的实验工作进行指导,使我们受益匪浅,少走弯路。
3.认真做好存档工作。
本学期,课题组负责人除了认真做好实验资料的存档工作外,还检查督促实验教师做好本人本班学生的资料存档工作,尤其是原始材料的存档工作,我校课题实验材料的存档工作得到了县课题组负责的好评。
4.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本学期,我们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在教学开放周中进行互听互评活动。
其中由陈秀老师上的《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还邀请了县教研室的教研员莅临听课指导。
通过他们的评课,教师们受益匪浅。
每次上研讨课,上课老师均与同年级组的教师或全体课题组教师共同切磋,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教法。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
然而,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导致了课堂教学与生活脱节,学生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不能体会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因此,我们课题组希望通过进行“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来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并重新唤起教师对教学和教育价值的理解,通过课堂设计的改进,努力建立学生“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让学生不再生活在两个世界,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1、研究的目标力图体现“生活——数学——生活”的回归,把学生生活和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⑴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将生活中实际事物和数学知识有机结合,创造生活情景、组织开展活动,寻找指导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⑵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自主构建“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模型——应用于实际”的学习体系,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课题的研究,初步建立数学生活化的评价方法,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从而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研究的内容:(1)教材内容生活化:①导入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前,要善于捕捉学生身边事例中的数学问题,结合所要学的新知,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接受。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分享教学成果
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成果 与同行分享,促进交流合 作,共同推动小学数学教 学的创新与发展。
06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保障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加强数学教育理论学习
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理论素养。
收集反馈信息
与学生、家长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 生活化教学的看法和建议,以便进一步完善教学 方案。
分析教学效果
通过对学生的作业、测验成绩等进行分析,评估 生活化教学的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总结反思阶段
总结教学经验
对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成功 经验和存在问题。
深化教学研究
设计生活化评价任务
布置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评价任务,如家庭理财计划、社区环 境调查等,考察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综合运用观察、记录、测试、作品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 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有针对性 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方式生活化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合作交流与探究
通过模拟生活场景、角色扮演等方式 ,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 学习数学。
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生活中 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 探究精神。
开展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动手操作等 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 知识的应用。
教学评价生活化
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 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 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 ,数学问题生活化。
《小学数学三年级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与研究》活动总结
《小学数学三年级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与研究》活动总结一、努力加强理论学习。
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数学课程标准,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对新教材、新理念的认识。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还观看了一些名师课堂,学习吴正宪老师、魏书生老师、马云鹏教授等名师的教学风格,领会他们的课堂中蕴含的教学理念。
进行课题研究首先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的学习、理论的普及。
因此,我们采用了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必读内容与选学内容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定期认真学习有关专著和文章。
同时还让教师对本课题的研究方案作深入的解读,进一步明确本课题实施的基本要求、基本程序及基本规律。
在组织集中学理论的同时,还要求教师对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著作和实际案例进行自学,对相关信息进行摘录,并写出心得体会,通过学习,努力从理论层面上引导教师对实验课题产生背景、科学依据、教育思想、实践价值全面把握,实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立足课堂,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教研”促“科研”。
课题研究课体现着我们课题研究组的思想和研究活动的进展,因此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主阵地,在上好研究课上下功夫。
本学期我们都安排了每月一次的课题研究研讨活动,我们采取的研究方法是:以大学年组为单位,对教材先进行梳理,进行个人备课,再在教研组内进行讨论修改,然后立足课堂进行实践,集体评议时,执教老师要按照课题思想,说明为什么这样上,一名老师作中心评课,其他老师再集体评议,使每次研讨课都能让课题组的所有教师得到收获和提高。
三、扎实研究1、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研究。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
教学中,在不违背教学宗旨的基础上,应尽量优化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是从生活中而来的。
如: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活动课中,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的位置与方向展开教学,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计划(通用10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计划(通用10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计划篇1一、课题的界定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把课堂变成“小社会”。
它包括三层意义:(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即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即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
(三)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
即教学活动是学生主动参与的生活过程。
教学生活化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需要和丰富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包括交往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整体素质得到个性化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本课题在新理念的思想指导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探索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操作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体会数学的价值;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实验,初步用生活化策略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有利于改革课堂教学单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方式,和国家课程改革同步,并能发挥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能力。
假如本课题研究成功,将形成若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操作方式,这些方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推广价值。
其次,本课题研究和积累的经验资料,对于丰富和发展教育生活化理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中针对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创设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总结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总结《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总结一、课题的提出《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
然而,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导致了课堂教学与生活脱节,学生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不能体会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
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图体现“生活——数学——生活”的回归,体现“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和方法,把学生生活和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周边事物和问题的应用能力,运筹优化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课题研究过程1、教学内容力求生活化。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
尤其在小学阶段,儿童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
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儿童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的时候,可以充分运用本班中男女生人数、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设计练习。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索数学应用题》课题阶段性小结碣石镇小学张忠祥数学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改革,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出发点,要拓展对基础性的理解,基础性不应仅仅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还应包括: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利用工具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过程中的策略意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三次全教会提出必须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
这给课堂教学提出改革要求和方向。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巩固课改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校于2012年10月申报了镇级课题《利用小学生活经验探索应用题》的立项,立项启动以来,我们课题组成员按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和实验。
目前,课题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已完成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取得了阶段研究成果,现将本课题第一阶段研究工作总结如下:一、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1)转变教育意识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前提。
1服务意识。
服务是一种资源,优质服务是创设舒心环境,获取最佳效益有有效手段。
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者服务学生,旨在点拨、引导、创设情境,必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湛教学艺术,科学的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
生活意识。
众所周知,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点上,美国“木匠教学法”很成功。
“木匠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现在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系统太强,与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太少,使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无法达到同步,导致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搞题海战术,反复机械训练,阻碍学生思维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工作总结PPT
学生面临升学压力,生 活化教学可能需要在保 证趣味性的同时,更加 注重数学知识的深度和 广度。
改进策略和建议提
加强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对生活化教学 理念和方法的理解和运
用能力。
优化教学资源
学校和社会应提供更多 丰富多样的生活化教学 资源,支持教师进行教
学创新。
完善教学评价
建立全面、科学的教学 评价体系,从多个角度 对生活化教学效果进行
统计分析
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结果呈现
将统计分析结果以图表和文字形式进行呈现,便于理解和分析。
03
研究成果与发现
生活化教学方法应用情况
1 2 3
教学方法应用广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方法得到了广泛 应用,如情境导入、实物展示、游戏教学等。
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日常生活,选取具有代表 性的生活场景和素材,使数学知识更易于理解和 接受。
教学资源不足
生活化教学需要大量的实际案例和场景,但部分学校在这方面的教 学资源相对匮乏。
针对不同年级段实施难点及挑战
低年级段
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 经验有限,需要教师花 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 设计合适的生活化教学 情境。
中年级段
学生逐渐进入抽象思维 阶段,生活化教学需要 适当平衡具象与抽象之 间的关系。
学生参与度提高
通过生活化教学方法,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得到了显著提高,课堂 氛围更加活跃。
教学效果评估与对比分析
评估方法科学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如问卷调查、 测试成绩分析等。
教学效果显著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的班级在数学成绩、学习 兴趣、实践能力等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的班级。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总结 (2)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工作总结张艳《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
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
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在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有力地推进了课题研究的全面展开,真正实现了将数学服务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科研之路。
经过一个学年的亲身体验、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一、研究的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
即学习者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2、“生活教育”理论在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3、活动建构的理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1、研究的目标⑴、探索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将生活中学生实际事物和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寻找创造生活情景、组织教材开展活动的有效手段,寻找教学策略及指导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未来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存在着教学内容抽象、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一)理论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丰富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体系,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实践意义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2、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一)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构建适合小学生特点的生活化数学教学模式。
(二)通过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增强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和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一)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研究研究如何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的研究探索适合小学生特点的生活化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实践操作法等,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三)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生活化的研究研究如何建立生活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一)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态度和需求,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和综合 素质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一
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理解不够深 入,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对策一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生活 化教学的认识和实施能力。
问题二
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不利 于生活化教学的开展。
对策三
加强家校合作,争取社会资源, 共同推进生活化教学的实施。
03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 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案例
01
案例一
购物中的数学问题
02
案例二
时间与日期的计算
03
案例三
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04
案例四
比例与分数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效果分析
01
02
03
04
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 极性
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 实践能力
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 创新能力的提升
创新教学方法
鼓励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如情境教学、项目式教学等, 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 合。
丰富教学资源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提供更多与 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资源,如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案例等。
加强家校合作
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孩子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生活化教学理念
评价体系改革
进一步探讨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和 实践方法,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一教学 理念。
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适应生活化教学 的评价体系,以更全面、客观地评价 学生的学习成果。
跨学科研究
研究生活化教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以及生活化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的 结合方式。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从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制约下,课堂教学仍然以教材为本,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把学生固定在“知识世界”里,太关注学生对知识和学科的学习,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注,难以体现学生现实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在教学中教师最先考虑的是自己如何试图“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往往设计教学环节如何帮助学生“拓展知识”,挖掘知识的深度,扩大知识的广度。
根据我们的调查,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不够重视,对数学缺乏兴趣,缺乏良好的数感。
如果我们能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常收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数学教学内容源于学生现实生活,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手段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学生学习活动应用、验证于日常生活,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长此以往,不断深化,就能逐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得出的答案或结论,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和完善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目的。
因此,我们寄希望于通过进行“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来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并重新唤起教师对教学和教育的价值的理解,通过课堂设计的改进,努力建立学生“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让孩子不再生活在两个世界中,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1、研究的目标在教学中,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改变学生的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主动发展。
《小学数学学习教学生活化的学习实践及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总结计划
《小学数学教课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张小华一、课题的提出《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课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供给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沟通的时机,帮助他们在自主研究的过程中真实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术、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取宽泛数学活动经验”。
但是,在过去的数学讲堂教课中,教师特别重视数学知识的教课,致使了讲堂教课与生活脱节,学生不可以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间去,不可以领会数学的兴趣和作用。
所以,讲堂教课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质中引出数学识题,让学生领会到数学就在身旁,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育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并能在生活中灵巧地运用数学。
经过参加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创新思想,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修养获取真实的提升,为他们此后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优秀的基础。
二、研究的理论依照1、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立足于现代社会议论教育,他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教师要指引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四周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质相联合,进而使他们获取实用的知识。
2、活动建构的理论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课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样活为中进行学习,经过与生活实质相联系,获取直接经验。
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小孩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纯真地从书籍长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小孩各样知识和灌注各样观点,而在于指引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四周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质相联合,进而使他们获取有用的知识。
原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活动内化的理论,和皮亚杰的认识建构理论都指出学生基本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集训构造的。
鉴于以上依照,我提出了以下的实验假定:经过找寻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实用的数学知识,将其带入我们的小学数学讲堂,在讲堂中实行教课生活化,以此来调换学生学习数学的踊跃性,使“数学”真实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巧地运用数学,并经过参加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创新思想,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修养获取真实的提升。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课题计划小结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阶段研究小结2009——2010学年埔上中心小学肖金凤本学年围绕“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这一主题内容,针对学生的学情、教材的情况和创设的方法这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现现行教材图文并茂、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许多形象逼真的情境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创设了许多适合数学探究的操作图和问题研究图。
这些色彩鲜艳的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增强学生的数学体验。
三.创设生活化的数学背景方法的研究。
课题组每月集中一次,交流理论学习和研究课的活动情况。
根据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的体会,我们认为创设生活化的数学背景方法多样,如低年级可创设猜谜语、做游戏和讲故事等生活情境及童话情境;中年级可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模拟生活表演,或者现场动手操作等;高年级可创设关于大自然、人类社会、科技领域等生活背景,或者创设有利于探究的数学问题情境等。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阶段研究计划2013—2014学年余庆县龙溪小学莫天伟一研究内容1.调查研究小学生生活中已有的数学体验,并作出分析。
2.研究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哪些教学内容适合创设生活化的数学背景。
(二)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周围的生活中发现数学。
因为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个体内部强烈的求知欲望。
从而达到三维目标之情感态度目标。
(三)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中的价值。
(四)认真上好教研课,虚心听取听课老师的意见,提高自身在如何让自己的教学行为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方面的设计和组织能力。
(五)利用业余时间多阅读专业性刊物,多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五、每月课题完成的具体任务:九月:。
小学数学调研报告提纲
小学数学调研报告提纲《小学数学调研报告提纲》
一、调研背景
1.1 调研目的与意义
1.2 调研对象范围和方法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调研分析
2.1 教师教学水平
2.2 学生学习情况
2.3 教学资源利用情况
2.4 家长对数学教育的认知和支持
三、存在问题分析
3.1 教学内容设置是否科学合理
3.2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
3.3 学生课外学习和辅导情况
四、解决问题的思路
4.1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4.2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4.3 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
五、建议与展望
5.1 完善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
5.2 推广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5.3 加强家庭数学教育,提升家长参与度
六、结语
对小学数学教育调研报告进行总结,展望未来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总结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工作总结张艳《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
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
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在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有力地推进了课题研究的全面展开,真正实现了将数学服务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科研之路。
经过一个学年的亲身体验、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一、研究的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
即学习者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2、“生活教育”理论在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3、活动建构的理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1、研究的目标⑴、探索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将生活中学生实际事物和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寻找创造生活情景、组织教材开展活动的有效手段,寻找教学策略及指导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⑵、使学生从思考周边事物,到自主构建“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模型——应用于实际”的学习体系,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热爱数学的情感,推动学生素质的发展⑶、初步建立数学生活化的评价方法,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从而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研究的内容:(1)教材内容生活化:①导入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前,要善于捕捉学生身边的事例中的数学问题,结合所要学的新知,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接受。
②例题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数学素材,将它服务于教学新知,吸引学生参与研讨,能达到更良好的教学效果。
③练习生活化。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类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一些实际应用型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生活化:①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生活情境。
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社区数学实践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②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数学能力。
努力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计算能力、概括能力等等。
③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
借助生活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爱学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④养成学生生活自主性学习的学习品质。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之内化为自身的需要。
三、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并进行课题研究论证,形成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2、实施阶段: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召开中期成果汇报活动。
3、总结阶段:着重对获得的成果进行总结,以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一)挖掘生活化内容的途径1、从教材中挖掘《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真正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基本理念。
遵循这一理念,我们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合理改组了部分教材,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性。
如在教学《千克的认识》时,课的开始我拿出两个同样规格的盒子,问学生,这两个外形一样的盒子,哪个重,生纷纷举手,生1:我认为两个盒子一样重,因为我看这两个盒子一样。
生2:我反对,盒子是一样,但一个新,一个旧,我认为新的轻,旧的重。
生3:我反对,要知道两个盒子哪个重,不能只用眼看,你要用手去掂一掂。
师:还有什么办法?生4:也可以去称一称。
教师赋枯燥的内容以“生命”,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
2、从生活中挖掘(1)挖掘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社会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学生可以从报纸、杂志、电视等新闻媒体上了解到很多信息,还可以从与家长聊天谈话中捕捉到一些有用的信息,甚至小伙伴之间的游戏有时也会成为数学学习的第一手资料呢。
如在教学“认识对称图形”时,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到生活中去找一找,使学生感到生活数学无处不在。
(2)挖掘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校园生活是学生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内容,把校园中的数学问题搬进课堂,使学生感到真实有趣,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如在教学计算问题时:我们根据班级数,男、女生人数等提出问题进行计算;几何方面:教室里可以找到哪些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亲手去摸一摸,比画比画,并给它们归类。
(3)挖掘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家庭:学生生活的场所,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摇篮,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现象已经进入到他们的生活领域成为他们的数学活动经验。
如学习分类“整理书包”这节课给“书本分类”这一生活情境,学生在家都有和家长一起收拾家里的物品的经验,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际需要找到不同的分类方法,有的学生按大小分,有的学生按学科分,有的学生按颜色分等等。
学生通过分类感受到“分类”能给生活带来方便。
整节课,学生学得主动,学得高兴,觉得数学就在自己生活中。
(二)经历生活化的学习历程1、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1)创设直观性情境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上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物创设教学情境,使数学知识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展开想象。
例如教学《线段》时引入:通往小猴家的路有两条,一条路是直的,一条路是弯的,小猴走哪条路可先到家,这里面有什么数学奥秘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2)创设描述性情境所谓描述性情境,主要是指以文字描述、语言表达的方法,为学生描述一段新鲜而熟悉的生活事例,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例如教学《平面图中的方向与位置》时,教师课前谈话:国庆期间,你们出去旅游了吗?谁来说说你去什么地方旅游的?生1:我去…。
生2:我去……师:你还知道哪些景点?(生交流)师:老师带你们去好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教师的谈话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开始了学习。
(3)创设欣赏性情境欣赏性情境是指在课堂上通过录像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美,从而引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分析思考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
例如在教学《找规律》时,用多媒体形象的展示找规律的方法,学生在欣赏了美丽的图片的同时获得了知识。
(4)创设体验性情境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变“小课堂”为“大课堂”,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现场体验,再变“大课堂”为“小课堂”。
例如教学《轴对称》时,例题呈现给学生的是静态的老师分铅笔的一幅画面,学生在生活中有分东西的生活经验,把学生的这种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动手去分一分,学生有感性的认识,对理解轴对称就有了更深的影响。
2、设计生活化的练习,创造课外的精彩(1)处理书上练习,使之更加丰满。
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对教材中的练习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练习融合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
例如教学《有趣的七巧板》时,把玩具和图形结合起来,学生在动手中品尝拼图的快乐。
让学生课后回家动手拼拼贴贴,在班级评出创意奖。
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更能体现新课程下的作业的独特性。
(2)课堂延伸,开辟“第二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例如教学《千克的认识》时,让学生掂一掂一千克苹果等水果的重量,台秤面上的1就是1千克,2就是2千克,但5千克对准的却是0,学生有疑惑,不知是5千克,还是0千克,为了让学生对台秤有更深的了解,让学生课后,调查了解究竟是怎么回事,通过了解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用的台秤和书上介绍的台秤有所不同,但当台秤指针转了一圈后就是5千克。
(三)实现生活化的教学评价《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现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如在我的课堂上,常能听到这样评价“你越来越聪明了”、“你的表现让老师感到特别惊喜”、“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真诚的赞赏带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的脸上始终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如果你能大胆一些就更好了”,鼓励的话语带给学生爱和希望,促使孩子们努力走近老师期待的目标。
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个动作,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往往都能产生作用。
在课堂上,当学生有较好的表现时,我总忘不了给他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赞赏的话语、一阵热烈的掌声,以示鼓励。
在鼓励和表扬下,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产生积极的学习欲望和情感,从而主动地去求知。
五、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1对课外学生信息的收集及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解决缺乏及时有效地指导与评价,仍需进一步探索。
2、在日常教学中,“生活经验”常常是被具体的“生活情境”所代替,有时学生沉醉在游戏引起的兴奋之中,而把相关的数学思考抛在了一边。
面对生活情境,学生往往被丰富多彩的外在的一面所吸引,而真正有价值的数学思考却淹没其中,不为学生所关注了,我们不禁要思考,该如何有效的呈现“生活情境”,该如何处理好“生活经验”与“生活情境”两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