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3 羚羊木雕学案2

合集下载

羚羊木雕学案

羚羊木雕学案
学习过程
教师修订学生反思
一、自主预习
(一)了解作者:本文作者,1945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国电影集团策划部编审、一级编剧,国务院授予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
主要作品有电影剧本《霹雳贝贝》、《魔表》、《疯狂的兔子》,长篇小说《第三军团》。
(二)朗读课文,扫清拦路虎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3、课文中有几段文字似乎与羚羊木雕无关,请找出来,你认为这段文字在文中的有什么作用?
三、精段赏析
阅读课文16-22段,回答下列问题。
11.这段文字刻画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在刻画这个人物时,扣住的两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
12.这段文字在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时,主要运用的是()
A.肖像描写B.动作描写C.语言描写D.心理描写
课题
羚羊木雕
审核人
王春凤
使用时间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李美
使用人
学习目标
1、快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揣摩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3、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4、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重点、难点
重点:1、2
难点:3、4
怦怦( )逮着玩()逮捕()攥着()树杈()
颤抖()寒颤()
2、根据所给拼音写汉字
Hale Waihona Puke 伤bā()wǎn()回脸jiá()
3、词语填空
影不离自主张二而一无可回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
2、文中出场的人物有哪几个?

七年级语文上册 3《羚羊木雕》(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 3《羚羊木雕》(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倾向表现的最明显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女儿说明万芳\"是我最好的朋友\",妈妈根本不考虑女儿的友谊,立逼女儿去要回来,预期的\"坚定\",正是固执生硬的表现。另一处是爸爸的话:\"是的,这是爸爸送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这个话有点自相矛盾,实质上批评了\"爸爸
学生齐读课文思考
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下列问题:
《羚羊木雕》(第二课时)
课 题
《羚羊木雕》(第二课时)
课 型
新课
教学


知识
技能
1、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学习圈点勾画的精读方法;
2、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过程
方法
1、1、从文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明确是非。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2、组织学生辩论,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学会处理家庭生活中的矛盾;
学生活动
设计意 图
\"的不是。
再从对话的神态、语气、心理描写上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同情孩子的。在父母一边,是\"突然问\"\"目光紧紧盯着\"\"十分严厉\"\"坚定的说\"\"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孩子一边,是\"心怦怦地跳起来\"\"小声的说\"\"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低着头不敢看他\"\"声音有些发抖\"\"哭着喊了起来\"\"心里难过极了\"。可见父母为了木雕怎样伤害了孩子的心。
二、课文写作上的探究:
教师明确1: 我感到\"突然\",可见的\"惊吓\",也可见妈妈的\"惊慌\",气氛一下子就很紧X。

《羚羊木雕》学案

《羚羊木雕》学案

同煤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学案(46--48)第22课《羚羊木雕》(第1---3课时)主备:李新权审核:班级:姓名__________当我们离家时,我们最思念的是谁呢?浓浓的亲情如慈母手中的线,永远萦绕在我们心头;当我们在家时,那你一定想念自己的朋友。

我们的人生怎么能没有友情?同学们,你们一定都爱自己的父母,尊敬自己的父母,但有时候,你们会与你们的父母对某事认识不一致,思想上闹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处理的?无论亲情、友情都需要用心呵护。

否则,亲情的天空也会下起绵绵细雨,友情的乐章也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耐人寻味的小说《羚羊木雕》,通过这个故事好好思索一番亲情友情、成人世界儿童世界等问题。

【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插叙的记叙顺序。

(重点)2.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及人物性格特征。

(重点)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家庭成员各自的思想感情,从不同人的立场思考解决亲(成人世界)子(儿童世界)矛盾。

(难点)【相关链接】羚羊木雕,是非洲艺术家以羚羊为形体用一种黑木雕成的工艺品。

非洲木雕是非洲大陆具有代表性的、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工艺品,其文化、艺术价值很高。

非洲很多国家元首出访或欢迎来访的客人大多喜欢赠送木雕。

【自主学习】1.默读读课文,划出不会字词,查阅字典。

为下列加点字注音:羚.羊()木雕.()怦.怦()逮.着玩()伤疤.()脸颊.()攥.着()2.解释下列词语:自作主张:脸颊:形影不离:寒战:满不在乎:仗义:3.字词拓展:多音字()()()撒藏逮()()()形近字犄()浃()雕()倚()颊()碉()根据意思写成语①久久地注视着一个地方。

()共页第1页②彼此关系十分密切,总愿在一起不分开。

()③完全不放在心上。

()④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肃。

()第一课时【合作探究1 叙事艺术】1、请按事件发生的是时间顺序说明本文共记叙了哪些事件?2、本文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这样叙事有什么好处?3、请按出场顺序写出小说的人物并结合生活经验分析人物出场的安排艺术。

羚羊木雕教案2(七年级语文)n

羚羊木雕教案2(七年级语文)n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作者:浙江省杭州市翠苑中学何滨
【设计思路】《羚羊木雕》不是佳作,更非经典,我们自不必以经典的眼光待之。

本课时的设计,更多的把故事当作一个探讨的对象。

设计以故事情节为经,以矛盾、得失、进退三个维度为纬,全面展开文本阅读;同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辅之以一定的课外材料的引入,促使学生把思维引向深入。

一、矛与盾
流水问进入,粗略了解课文。

这是一场发生在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冲突。

学生寻找相应段落,分角色朗读,感受其中的差异。

二、得与失
随着羚羊木雕的传递,“我”的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阅读课外材料,我还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失而复“得”的羚羊木雕,是“我”的吗?
三、进与退
面对这么惨重的损失,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避免吗?
损失必然惨重,面对压力,“我”坚持了吗?“我”为什么没有坚持到底?
“我”真的没有理由了吗?阅读《中华人民共和民法通则》和《拥有自己的树》,并思考:在允许拥有自己的树存在的国度,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四、学生总结
如果我是父母/孩子,我从本文中学到了什么?。

【初中语文】羚羊木雕学案2 人教版

【初中语文】羚羊木雕学案2 人教版

溧水县第一初级中学☆初一语文教学案☆主备:陈培龙编号:41—42 2010.11.20羚羊木雕【学习目标】1.感知文章的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人物性格。

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获得有益的人生启迪。

3.领会描写在刻画人物上的独特作用。

4.品味关键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

5.概括中心,深刻感悟文章内涵。

6.概括插叙内容,深刻体会插叙的用法的妙处。

【预习准备】1.预习课文,查工具书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读好自己喜欢的角色。

3.在生活中,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你是怎样处理的?准备好说给大家听听。

4.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攥.()树杈.()怦怦.()逮.捕()逮.着玩()脸颊.()犄.角()5.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朗读基调。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1.分角色朗读课文:我,爸爸,妈妈,奶奶,万芳,万芳的妈妈,旁白。

要求:落落大方、语气连贯、语调符合人物性格。

表演后请大家评议。

2.理脉络: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围绕它发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哪些人物?明确情节:“查问木雕”(妈妈、爸爸和我)──插叙“赠送木雕”(我和万芳)──“强迫取回木雕”(我、奶奶、爸爸、妈妈)──“取回木雕”(万芳和我)第一部分(1-16段):“查问木雕”,写爸爸妈妈为了一件羚羊木雕而伤害了“我”的心。

第二部分(17-23段):“赠送木雕”,写“我”和万芳的真挚友谊。

第三部分(24-25段):“强迫取回木雕”,用奶奶反衬爸妈,暗寓对父母的批评。

第四部分(26段-结尾):“取回木雕”,写“我”讨回羚羊木雕的过程和痛苦的心情。

3.品味、揣摩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①在文中圈点勾画出语言描写的句子。

第一组:刻画妈妈的(1)“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去掉加粗词“突然”,可以吗?)(2)“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

(句中的“紧紧”表现了什么?)(3)“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

七年级语文上册 3《羚羊木雕》(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3《羚羊木雕》(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羚羊木雕课题羚羊木雕第二课时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课修改意见教学目标1、学会尊重父母,和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

2、学会理解他人,多为他人着想。

教学重点深刻理解沟通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学情分析对于刚入初一学生来说,学生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的还比较差,所以要引导和提高他们这方面的能力。

学法指导诵读法自学互帮导学法探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补救措施修改意见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检查上节课的课后作业。

检查上节课的课后作业。

同桌交换更改。

重温课文内容和人物。

要求学生快速读课文,重温课文主要内容,并简介课文主要人物。

一个伤感的故事,一个珍贵的木雕,一个婉转持重沉稳的爸爸,一个态度生硬固执的妈妈,一个仗义明理的万芳,一个重情软弱的“我”。

展开一场小小辩论会。

把男女同学分成两组,进行一个小小辩论会。

同学们进行了非常精彩的辩论这次风波给了我们通过辩论,请同学们总结这篇课文中小风波给要尊重父母,即使父母有不对的地方,也与父母交流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好的提出来,并且要多听听父母的意见,有什么事一定要和家人商量。

与父母交流,说说自己的学习情况,学校的趣事等等,这样父母也会更好的理解你们。

布置家庭作业板书设计参考书目及推荐资料教学反思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羚羊木雕学案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羚羊木雕学案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

3 《羚羊木雕》一、课前自学(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1)犄角(jī):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本课指桌面的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

(2)仗义:讲义气,仗:拿着,引申为主持、讲求。

(3)形影不离:成语。

像物体跟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4)挽回:扭转已成的不利局面。

挽:拉,引申为扭转。

(5)寒颤(zhàn):本课指因受冷而身体颤动。

[注意]也作“寒战”。

(6)反悔:对以前允诺的事后悔而不承认。

(7)光彩:原指颜色和光泽,也用来比喻光荣。

本课指后者。

(8)逮(dǎi):捉,捕。

(9)攥(zuàn);用手握住。

(二)知识积累1.题目解读“羚羊木雕”是贵重物品,在文中有两层意义:一是“我”把它送给朋友,代表着友谊;二是在父母眼里,意味着物质利益。

整体讲:“羚羊木雕”与友情在文中形成一对矛盾,这种矛盾说到底还是一个“代沟”问题。

围绕这个“代沟”,文章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让我们去评判文中人物做法的是与非。

2.走近作者X之路,1945年生,某某诸城人。

1968年毕业于师X学院物理系。

曾任中学教师多年。

1982年调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现任该厂文学部主任。

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

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磨表》《傻鸭子欧巴儿》及同名中篇小说,话剧《双龙花盆》,童话集《野猪的首领》《大鼻头和黑眼圈》,小说集《在楼梯拐角》《题王》,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等。

1992年被登录于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荣誉名册。

3.相关资料本文通过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父母应怎样尊重孩子的感情?孩子应怎样才能既尊重父母,又能增进朋友间的友谊?进而向我们提出:金钱与友谊哪个更重要?标题是编者加的,原题是“反悔”。

本文曾刊登在1984年第10期《东方少年》。

二、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透过文章的表象,体会文章主题。

2、通过诵读,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羚羊木雕
知识与能力:

的待人处世的道理,尊重他人的情感和人格,能以坦诚的心理与父母沟通。

一、自主预习(课文预习)
学法指导:1、拿起笔初读一遍课文,勾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把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摘抄在下面,查字典、词典注音解释,注音。

(可以参照课文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3、再读课文思考:
⑴课文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
⑵在文中勾画出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妈妈、爸爸、我、奶奶、万芳)
4、你在自学中还有问题吗?请写下来。

组长检查、等级评定
一、1、检查、询问自主学习情况(5-10分钟)
2、导入新课,进入课文学习(教师即情发挥3分钟)
二、合作探究(由组长主持,共同讨论,统一认识,教师巡回指导)
问题一:小组交流自己找到的人物的语言,从中分析这些人物的性格。

(10分钟)我:
妈妈:
爸爸:
奶奶:
万芳;
问题二:思考怎样才能避免类似的不愉快的事情发生?(5分钟)
问题三:在文章中找出插叙部分,并思考其作用?(教师先讲解记叙的几种顺序)(5分钟)
三、展示提升:展示合作的结果,同学可补充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7-12分钟)
拓展延伸:如果你遇到类似问题,你会怎样处理?
四、反馈与检测(课后作业)
用心理和语言描写,写一个你和父母(或老师或同学)之间曾发生过的矛盾片段。

教师或组长检查、等级评定
记叙顺序: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三
种。

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就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序来叙述事件,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