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优秀体育课的基本要求
中小学体育工作规范
中小学体育工作规范(讨论稿)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精神,为促进学校体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特制定本规范。
第一章体育课教学1.校长是学校体育艺术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将体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教育教学之中。
体育课小学1—4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5—6年级每周3课时,初中每周3课时。
2.体育课教学自开学第一周起至期末考试(含中考),中间不能擅停体育课。
教师因公因病需调整体育课的,须经学校教导处(教务处)统一调度。
任何个人不得擅自停课、调课。
雨雪天气,体育课不得改作他用,体育教师应上好适合雨雪天的体育课。
3.体育教师在授课及组织各项体育活动时,必须着运动服、穿运动鞋。
4.体育课教学应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结合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制订各年段水平、学年、学期、单元教学计划,认真备课、编写教案。
教案与授课实际内容要一致,教案要注明授课时间,不得上“放羊式”体育课。
5.体育课教学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和性别的特点,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密度,有适宜的运动负荷。
深化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章课外体育活动6.每天早晨,寄宿制学校要组织寄宿学生晨跑等体育早锻炼活动。
7.每天上午,全区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要求全校学生做一遍广播体操及武术健身操后,再做一遍校园自编操或跳一遍校园集体舞,然后分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其他体育活动。
冬季还必须组织组织学生参加集体长跑。
要求学生以班为单位列队进入操场要求齐步走或小跑进场,直角转弯,音乐和谐。
雨天则组织学生在教室做手语操等。
8.中小学要关注学生的用眼状况,坚持每天上下午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及时纠正不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
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要求
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要求目标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要求的详细说明。
通过制定明确的课程要求,旨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培养运动技能,以及培养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课程内容体育课程应涵盖以下主题和活动:1. 基本运动技能:学生应并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如跑步、跳跃、投掷、接球、游泳等,以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2. 运动项目:学生应有机会参与各种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等。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体育潜能。
3. 健身训练:学生应了解并实践基本的健身训练方法,如拉伸、力量训练、有氧运动等,以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4. 团队合作:学生应参与团队活动,如集体游戏、合作项目等,以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 健康知识:学生应基本的健康知识,包括营养、饮食、心理健康等,以增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
课程要求为了确保有效的体育教育,以下是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的要求:1. 学校应为学生安排每周至少3个课时的体育课程,每节课不少于45分钟。
2. 学生应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按照课程安排参与各项运动项目。
3. 学校应提供适当的体育设施和器材,以支持学生的体育训练和活动。
4. 学校应定期组织体育比赛和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和竞争的机会。
5. 学校应配备专业的体育教师,确保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安全性。
6. 学生应按时参加体育课程,缺课应提供合理的补课机会。
评估与考核为了评估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表现和进步,以下是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的评估与考核方式:1. 学生将根据参与度、技能表现和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2.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课堂活动、小组项目、个人项目以及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估。
3. 考核结果将作为学生体育成绩的一部分,并记录在学生的学业档案中。
结论通过明确的体育课程要求和评估方式,我们可以提供学生全面的体育教育,培养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同时促进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的发展。
体育课的类型及基本要求
体育课的类型及基本要求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养成健全人格为主要目标的课。
体育课以教学目标、教材性质和学生的特点等因素为依据,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以方便教学原则的运用和组织教法的实施。
一般来说,中小学的体育课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类。
一、理论课中小学体育理论课一般是按照教学计划,在室内讲授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体育比赛规则的课。
体育理论课的时间可以固定,也可以随机。
通常情况下,在室外因雨、雪、大风等天气不能正常上体育实践课的情况下可安排上室内体育理论课,可以讲些体育健康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如果有的地域学校体育课受天气影响情况较大,一年之中受影响的时间比较多,体育实践课的课时无法保证,就会影响学生正常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影响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这样就要变通一下,在室内上些不需要占用多少场地器材的体育课程内容,比如“室内体能练习课”等。
二、实践课实践课是指在体育相关场地进行的实际从事运动练习的课,体育实践课是体育课的主要形式。
中小学体育实践课按体育教学目标划分,分为引导课、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和考核课五种类型。
(一)引导课引导课通常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次课,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授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标准、教学要求及课堂常规等内容,同时向学生讲授课外锻炼的项目内容和要求。
引导课可以在体育场地进行,讲完既定内容后安排学生做一些身体素质练习,也可以选择在教室进行理论知识和体育健康知识传授等。
(二)新授课新授课是以教授学生学习新的体育内容为主的课,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动作,在进行新授课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使学生对新学习的体育动作内容有完整、清晰的概念,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教师遵循动作技能形成规律,进行讲解、示范,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学生知道练习和保护、帮助的方法。
②教师科学安排教学步骤,适当安排辅助练习内容,使学生逐步掌握技术动作,逐渐掌握技能学习中的重点,掌握技术动作的基本环节,通过反复练习、体验和即时纠正错误动作,逐渐改进、提高动作质量,逐渐掌握技术动作,完成技术动作的学习。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规范(三篇)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规范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应遵循以下规范:1. 安全第一:确保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安全。
提前检查并清理课堂和器材,确保没有安全隐患。
对于涉及到身体接触的运动项目,要确保学生穿着适当的体育服装和鞋子。
2. 充分准备:教师应提前准备好相关教学材料和器材,并熟悉教学内容和方法。
为了保证课堂的流畅进行,教师应根据课堂时间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 考虑个体差异:体育课堂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任务和活动,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并取得进步。
4. 激发学生兴趣:体育课堂是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兴趣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设计有吸引力的活动和游戏等手段,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5. 维护课堂纪律:体育课堂是开展体育运动的场所,对于学生的行为应严格要求。
教师应督促学生按照规则进行活动,尊重队友和对手,遵守教师的指导。
6. 督促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身体发展的重要机会。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7. 评价和反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发展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
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8. 多样化教学方法:体育课堂应多样化教学方法,包括示范、讲解、指导、练习、游戏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9. 课堂管理:教师应有效管理课堂秩序,保证课堂的平稳进行。
对于学生的行为,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10. 心理疏导:有些学生对体育课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积极疏导学生的情绪,帮助他们积极参与体育课堂。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规范(二)(____字)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体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是培养学生健康、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体育课堂的教学规范对于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研究现状目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规范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缺乏全面系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学生参与度低,教学过程缺乏活力等。
小学体育有哪些规章制度
小学体育有哪些规章制度一、体育课出勤制度1. 体育课出勤制度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基本规定之一。
学生要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参加体育课,不能迟到早退,否则将被视为旷课,要受到相应的处理。
2. 学生要穿着体育服装参加体育课,统一服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也便于老师对学生进行观察和指导。
二、体育器材使用和保管制度1. 学校配备的体育器材是学校的财产,学生在使用过程中要爱惜保护,不能乱扔乱放,以免损坏。
2. 学生在使用体育器材时要遵守老师的指导,不得擅自使用未授权的器材,以免发生意外。
三、体育活动安全制度1.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体育活动安全制度,确保学生在体育课和体育比赛中不发生意外伤害。
2. 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注意安全,如有身体不适及时告知老师,不可强行继续活动。
四、体育课程考核制度1. 体育课程的考核是对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的评价,学生要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参加考核,不能草率应对。
2. 学生在考核过程中要遵守规则,不得作弊作假,一旦发现考试作弊将被注销成绩,并受到相应处罚。
五、体育活动纪律和礼仪1. 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要遵守纪律,不得打架斗殴,不得辱骂他人,要保持良好的行为。
2. 学生要尊敬老师和队友,遵守比赛规则,不得以身试法,以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和秩序。
六、体育队伍管理制度1. 学校要建立完善的体育队伍管理制度,选拔出优秀的运动员组成校队,代表学校参加各类比赛。
2. 队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要忠诚团结,遵守纪律,互相帮助,努力提高自己的体育水平,争取好成绩。
小学体育规章制度是学校和老师对学生进行管理和约束的重要手段,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和纪律意识,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生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自觉维护体育活动的正常秩序,为自己的体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小学体育常规基本规范标准
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基本规范标准(试行)(十六)中小学体育在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发生了许多变化。
新课标对体育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旨在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执行新课标过程中,制定课堂规范,明确师生在体育课上的责任和角色,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课标的背景及目标新课标旨在推动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体育领域,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综合能力,新课标的实施使得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从单一的体能锻炼转向了更加多元化的健康促进,教育部在2023年颁布了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旨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体育素养,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提倡个性化教育和全面教育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的需求。
这种教育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锻炼方法,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同时也能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新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新课标对中小学体育课教学的影响和意义新课标对中小学体育课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体育素养和综合能力: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综合能力,包括运动技能、体育知识、体育文化等。
这种教育理念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提高体育素养,增强综合能力。
2.个性化教育和全面教育相结合:新课标提倡个性化教育和全面教育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的需求。
这种教育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锻炼方法,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3.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同时也能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新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备课的重要性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体育课也不例外。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规范与基本质量要求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规范与基本质量要求(征求意见稿)一、体育课堂教学规范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规范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准备、实施、评价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的工作内容与正确的教学行为规范。
1.体育课堂教学准备第1条熟读并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以及《本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等教学指导文件,认真研究本水平教学目标、钻研教材、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并制定具体学习评价与考核标准,要严格执行教学进度计划,以运动技能提高和体能锻炼为核心任务,努力实现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目标的达成。
第2条开学2周前,按照《本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制订好本学期各个教学单元的计划,单元计划中应包括:单元教学目标、学生分析、教学进度安排、考核内容与方法等。
第3条上课1周前完成课时计划(教案)的设计。
教案应包括:课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其中包括:内容、时间、练习次数、教学方法手段、组织与场地、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预计、器材、课后反思等)。
主要教材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教学目标要有重点,一般包括技能掌握目标、知识目标、锻炼目标和其他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要密切联系教材和教学情景,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表述尽可能要行为化。
2.体育课堂教学实施第4条课前,要做好场地布置和器材准备工作,严格进行安全检查,要充分利用场地和器材并避免相互干扰。
提倡组织学生搬运器材并建立值日制度。
第5条上课铃响前,教师着运动服和运动鞋在集队地点迎候学生。
教师的服装要整洁,仪表要端庄和蔼、精神要饱满。
第6条上课铃响后,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检查人数并报告老师;教师端庄进入讲解位置,师生问好,教师做出勤检查;迟到的学生在向教师报告明原因后经教师允许入列,排在最后一排的排尾。
整队要求快、静、齐。
对因病、伤或和女生例病不能正常上课的学生,教师应安排见习任务或适当的教学辅助工作。
见习生未经教师准许不得擅自离开课堂。
随后,教师要向学生扼要地进行课前讲解,其中包括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教学任务、重要教学要求和安全行为规范等。
国家体育课要求
国家体育课要求
根据中国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规定,国家体育课的要求包括以下内容:
1. 培养体育兴趣: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并主动参与。
2. 塑造良好的体育习惯:培养学生按照规则参与体育活动,遵守纪律,注重身体锻炼,注重身体健康。
3. 提高体育技能: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包括跑步、跳远、跳高、体操、游泳、球类运动等。
4. 发展团队合作精神:通过集体活动如团体游戏、团体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5. 强身健体: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和抵抗力。
6. 提高心肺功能:通过有氧运动如慢跑等,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改善身体机能。
7. 培养体育精神: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遵守规则、追求卓越、互相尊重和克服困难的体育精神。
8. 培养体育意识:通过体育活动,让学生了解体育的历史、文化,培养对体育事业的热爱和认知。
以上是国家体育课的一般要求,具体的实施细则会根据各个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
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新课标下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科学、前瞻、规范、有效、高质量地上好体育课,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的形成,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一、课堂教学准备体育与健康教学是一个预设与生成不断演进的过程,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全面的教学预设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保障。
(一)理解课标要求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性质、理念、设计思路与学科核心素养,熟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内涵及课程实施建议。
(二)分析教学实际1. 精耕教材内容。
理解教材内容的性质、特点、学习意义以及相关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教材在育人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具体功能,分析教材的结构体系、目标指向性及呈现在单元教学设计中的要求;2. 精准分析学情。
掌握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体质状况、运动基础、兴趣和需求等基本情况,把握各年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体育运动规律,提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选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 契合教学实际。
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特色、场地器材、师资配备、校本教材开发等实际情况,结合地域、气候、文化等特点,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开发设计适合本校的课程体系。
(三)确定教学计划与实施策略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主要提出本校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各年级具体学习目标,明确各年级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拟定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教学计划。
二、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确定依据学校课程水平目标、学年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确定课时教学目标,目标基于课程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要求,要使用能够体现不同层次的含义、意义和价值的表现行为动词进行表述,具有可观察性与表现性。
(二)教学内容设计1. 精读课程标准及教材,按学校课程实施计划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要求,同时兼顾《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考试方案》及少数民族传统特色课程内容。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规模版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规模版体育课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增强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识。
因此,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规范模板,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指导体育课堂。
一、课前准备1. 教师认真备课,准备教学教案、教具等教学资料,确保教学内容准确及时传达给学生。
2. 教室布置整洁,场地设备完好,确保学生的安全和舒适度。
3. 学生集体行进时注意队形整齐,严禁闲聊嬉戏,确保课前准备工作有序进行。
二、课堂导入1. 导入环节简洁明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例如,可以通过问问题或者分享一段趣闻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2. 导入环节与本节课主题紧密相关,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导入环节不宜太长,一般控制在五分钟左右,使课堂紧凑高效。
三、教学过程1. 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单介绍,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2. 播放音乐或者跳动健身操等活动,热身阶段要求学生参与积极,注意保护好关节和身体。
3. 通过示范和解说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动作、技巧和规则。
4. 分组活动或对抗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5.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表扬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自信心。
6. 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差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进步和快乐。
四、课堂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总结,与学生一同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技能。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促进学生的交流和互动。
3. 引导学生体悟到体育课培养的精神品质和意义,激发学生继续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五、课后延伸1. 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体育活动,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和竞技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广东省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常规要求
广东省中小学体育(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常规要求(试行稿)一、课前准备:1、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年度计划、学期计划、单元(模块)计划、课时计划,并按计划上课。
体育教师要认真备课,上课必须有教案。
教案中应有安全措施或安全提示。
2、体育教师要做好教学场地和器械的检查工作,排除安全隐患,上课必须穿整洁的运动服装和运动鞋。
上课使用的场地、器材要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3、体育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对病假、例假的学生及残疾、免修体育课或部分免修体育课的特质学生,要做好见习或适当的安排。
二、上课要求:1、教师必须严格遵守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按时上、下课,不得无故提前下课。
教师应提前到达上课地点等候学生,教学中教师不得擅离岗位职守。
2、上课要检查学生着装,学生不得带刀、匙、钢笔、手表、饰物、胸牌(卡)等不利安全的硬物品上体育课。
学生应着运动服并穿软底运动鞋上课。
3、体育课特别是游泳课的开始和结束均要检查学生人数。
4、要遵循体育教学规律组织学生上课练习。
体育教师的队列口令、讲解、示范、纠正要正确,要有安全保护措施,使学生懂得安全保护和自我保护方法。
投掷、游泳等项目要划出安全区。
5、不得打骂、讥讽、羞辱、体罚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6、在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体育教师要讲解清楚活动方法和规则要求,并认真负起监管责任。
7、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价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激励学生进步和发展。
8、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人师表,举止言行,仪容着装符合规范要求,模范执行劳动纪律和遵守公共道德,严禁在课堂上抽烟、聊天、使用通讯工具或做其它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9、教学中发现意外事故,要及时处理并向学校行政领导报告。
10、在教学中应该始终贯穿精讲多练的原则。
教师应语言精炼,示范准确,认真辅导,关注学困生。
要把传授式教学与新课程的学习方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兴趣。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规范本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规范本在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规范本是确保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素养和专业知识,遵守一定的教学规范,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和发展。
以下是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规范的主要内容。
1. 教师形象与仪表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自己的形象与仪表,保持整洁、专业和有活力的形象。
教师要注意仪表的得体和言行举止的合理,在与学生交流时应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与得体,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课前准备教师应提前准备好教案、教材和相关教具,确保教学内容和目标清晰明确。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体质和兴趣等因素,设计适合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此外,教师还要检查课堂设施和器材,确保安全和正常运行。
3. 分组与组织教师在上课前要根据学生人数和特点,合理进行分组。
分组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使每个小组都能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时要有明确的指导和要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并发挥自己的潜力。
4. 温馨而严谨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温馨而严谨的教学氛围。
教师的语言要亲切、鼓励和激励,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进行严格管理和评价,确保纪律和课堂秩序。
5.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和活动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展和掌握。
教师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体育知识与技能。
6. 激发学生兴趣与参与度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资源,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加强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效果。
7.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每个学生实现个人发展和进步。
8. 安全与急救准备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
小学体育课评课标准
小学体育课评课标准体育课是小学生学习和发展身体素质的重要环节,评价一堂体育课的好坏与否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评课准确客观,下面将介绍小学体育课评课的标准。
一、教学目标明确一堂优秀的体育课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准确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小步骤,使学生能够逐步实现目标。
例如,通过这堂课,期望学生熟练掌握某项基本运动技能、提高协作能力等。
二、教学内容丰富体育课的内容要丰富多样,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课堂上应包含各种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游泳等,以及体操、舞蹈等。
通过多样的教学内容,学生们可以全面发展各项身体素质。
三、教学方法得当优秀的体育课需要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老师可以采用示范、讲解、引导、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参与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同时,教师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化指导。
四、学生参与度高小学体育课评课标准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运动活动是评价体育课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
优秀的体育课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课堂有趣,并且能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五、教学环节合理安排一堂优秀的体育课需要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课堂上的各个环节应包括热身活动、技能训练、小组合作游戏、总结回顾等。
这些环节之间的转换应顺畅自然,使学生在不同环节中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整。
六、评价方式科学准确评价体育课的方式是保证评课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育表现和合作能力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要客观准确,同时要为学生提供改进的建议和指导。
七、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在评价体育课的标准中,还应注意学生的身体健康。
体育课不仅仅是为了达到学科教育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评课标准中应关注学生的体能训练、安全意识培养等内容,确保学生的身体得到科学合理的锻炼。
八、课堂管理得当一堂优秀的体育课需要保持良好的课堂管理。
体育课堂教学规章制度
体育课堂教学规章制度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 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2. 锻炼学生的体能素质,提高身体素质;3. 传授体育知识,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赛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体育基本动作的训练,如跑步、跳远、跳高、投球、接球等;2. 大课间体育活动,如篮球、足球、排球等;3. 体育比赛的筹备和参与。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体育教学,包括讲解、示范、练习、比赛等;2.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组进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造力。
四、教学要求1. 学生应按时参加体育课,穿着体育服装、穿着运动鞋、携带体育用品;2. 学生应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活动,遵守规章制度,不得擅自离开教室或擅自修改课程安排;3. 学生应遵守教师的指导,保持教室整洁,珍惜体育器材及设施,不得随意乱扔或损坏。
五、日常行为规范1. 学生应遵守课堂纪律,不得随意走动、喧哗或干扰他人正常学习;2. 学生应遵守队列纪律,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活动,不得擅自脱队或混乱队形;3. 学生应尊重他人,不得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或进行其他不文明行为。
六、安全保障措施1. 学校应提供安全保障设施,如体育场地、器材等;2. 学生应遵守安全规定,如跃进、跳高、投掷等动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受伤;3. 学生如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应提前向教师说明,避免在剧烈运动时发生意外。
七、教师职责1. 教师应认真备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2. 教师应尊重学生,耐心指导,注重鼓励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3. 教师应及时总结和评估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八、督导及评估学校领导及教务处应定期对体育课进行督导和评估,对教师和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2022年中小学体育课外辅导规定
2022年中小学体育课外辅导规定一、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扩大校内、校际体育比赛覆盖面和参与度,组织冬夏令营等选拔性竞赛活动。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学校,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加强青少年学生军训。
(三)大中小学校在广泛开展校内竞赛活动基础上建设学校代表队,参加区域内乃至全国联赛。
对开展情况优异的学校,教育部门会同体育部门在教师、教练员培训等方面予以适当激励。
鼓励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全面建立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球类项目队伍,鼓励中学建立足球、篮球、排球学校代表队。
(四)支持大中小学校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制定体育教师在课外辅导和组织竞赛活动中的课时和工作量计算等补贴政策。
(五)健全学校体育相关法律体系,修订《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教育部、体育总局共同制定学校体育标准。
教育部门要会同体育、卫生健康部门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课余训练、竞赛、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评估、指导和监督。
(六)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启动体育素养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
(七)加快体育高等院校建设,丰富完善体育教育体系建设。
加强体育基础理论研究,发挥其在项目开展、科研训练、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智库作用。
体育高等院校、有体育单独招生的普通高等学校加大培养高水平教练员、裁判员力度。
建设体育职业学院,加强相关专业建设,遴选建设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养中小学校青训教练员。
(八)在体育高等院校建立足球、篮球、排球学院,探索在专科、本科层次设置独立的足球、篮球、排球学院。
二、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九)义务教育、高中和大学阶段学生体育赛事由教育、体育部门共同组织,拟定赛事计划,统一注册资格。
职业化的青少年体育赛事由各单项协会主办、教育部学生体协配合。
体育中小学新课标
体育中小学新课标
体育课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标准(新课标)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新课标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 全面发展:新课标鼓励学生参与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以促进身体各部分的均衡发展,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
2. 健康意识:通过体育课程,学生应该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和良好的休息习惯。
3. 团队合作:体育活动往往需要团队合作,新课标强调通过团队运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4. 安全教育: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安全至关重要。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安全教育,教授学生正确的运动技巧和安全防护措施。
5. 终身体育:新课标鼓励学生发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并培养成为终身运动的习惯,以保持长期的健康和活力。
6. 创新与实践:鼓励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挥创造力,尝试不同的运动方式,同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运动技能。
7. 评价方式:新课标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运动成绩,也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运动态度和进步情况。
8. 跨学科学习:体育课程可以与其他学科如生物、地理等相结合,通过体育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这些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9. 文化传承:体育课程也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新课标鼓励将传统体育项目融入课程,让学生了解和体验。
10. 环境适应: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环境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无论是室内还是户外,都能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通过这些指导原则,中小学体育新课标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健康、有趣的体育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在学校和未来的生活中都能保持积极的身体活动。
小学体育达标标准
小学体育达标标准小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而体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保障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部制定了小学体育达标标准,以确保每个小学生都能够达到一定的体育水平。
首先,小学生在体育课上要能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比如跑步、跳远、跳高、投掷等。
这些技能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校应该通过体育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的技能,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和爱好。
其次,小学生在体育课上要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规则和知识。
比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的基本规则,以及一些常见的体育知识。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另外,小学生在体育课上还要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比如运动的生理、心理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小学生在体育课上还要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健身方法和技巧,比如体育操、游泳、跳绳等。
这些健身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体魄。
最后,小学生在体育课上还要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比赛技能,比如团体比赛、个人比赛等。
这些比赛技能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育自信心和胜负意识。
总之,小学体育达标标准是为了保障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规则、知识、理论和健身方法,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增强他们的体质和身体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让小学生在体育方面达到达标标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评价标准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对中小学优秀体育课的基本要求(试用)》1.教学指导思想正确,能依据体育学科的性质、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从实际出发,正确地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促进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健康深入的发展。
2.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进行检查和评价。
3.教学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教材处理得当,主要教材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因素。
4.教学设计科学,教学分段合理,教学组织严密,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步骤清晰;运动负荷适宜,对各项练习的时间、次数及强度能作出科学的具体安排;场地、器材、教具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利用,经济、实用、有效,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
5.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使教和学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能够正确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及其它评价方法,给学生以及时、真实、明确的学习反馈信息。
教与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
6.能够正确地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关系,既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解决好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体育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又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7.能够以运动技术教学与身体锻炼为载体,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把几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
8.能够较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基本功。
如口令清晰、宏亮;示范正确、优美;讲解简明、易懂;保护帮助合理、到位;指导练习与纠正动作错误有效、得法;队形调动便捷、合理;课堂常规贯彻认真、得当;安全措施得力、有效;突发事件处理正确、及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小学优秀体育课的基本要求
(第四届教学评比试用)
1.教学指导思想正确,能依据体育学科的性质、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从实际出发,正确地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促进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健康深入的发展。
2.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进行检查和评价。
3.教学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教材处理得当,主要教材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因素。
4.教学设计科学,教学分段合理,教学组织严密,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步骤清晰;运动负荷适宜,对各项练习的时间、次数及强度能作出科学的具体安排;场地、器材、教具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利用,经济、实用、有效,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
5.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使教和学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能够正确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及其它评价方法,给学生以及时、真实、明确的学习反馈信息。
教与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
6.能够正确地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关系,既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解决好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体育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又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7.能够以运动技术教学与身体锻炼为载体,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把几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
8.能够较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基本功。
如口令清晰、宏亮;示范正确、优美;讲解简明、易懂;保护帮助合理、到位;指导练习与纠正动作错误有效、得法;队形调动便捷、合理;课堂常规贯彻认真、得当;安全措施得力、有效;突发事件处理正确、及时等。
9.农村学校的体育课能够针对农村学校的场地器材与学生的体育基础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教学活动,尽可能地使学生能学到必要的体育知识、技能,身体得到有效的锻炼,体育意识与心理品质得到一定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