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政治 专题五 第二框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2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第二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教学案新人教
第二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面对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发挥市场作用的事实,我们党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2.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突破了把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3.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改革的目标,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彻底突破了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框架。
4.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明确指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48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识记·探究层级]1.提出的必要性(1)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经济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
面对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发挥市场作用的事实,我们党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2.提出的意义打破了我国过去由计划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市场调节作用的发挥打开了缺口。
上图材料预示着当时农村即将实行什么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为什么会给农村带来巨大的变化?[提示]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即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农民的日子渐渐富裕起来。
[理解·应用层级]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1)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其对立面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不是计划经济。
当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时,就叫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
(2)计划经济是指资源的配置主要依靠国家的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来实现,这种经济就叫计划经济。
它不是一种经济形态。
而只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和手段。
【创新方案】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二专题五 第二框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
[解析]
十三大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计划与市场内
在统一的体制,“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 行模式,要求实现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统一,表明我们党已经 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作用都是覆盖全社会的,不再把市场调 节置于从属和次要的地位。A、B两项为1982年9月召开的中共 十二大对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内涵的具体阐述, 不符合题意;C项的观点错误。
[答案]
C
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典例2] 表现在 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的深化 ( )
A.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 会生产力,不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
B.完全由市场调节的生产和交换,只限于小商品、部分
农副产品和服务修理行业,它们在国民经济中只起辅助作用 C.国家调控企业,企业引导市场 D.计划和市场的作用都是覆盖全社会的,不再把市场调 节置于从属和次要的地位
阶段
内容 ①党的十三大以后,随着 我国改革的深化,我们突 破了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 义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②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 改革的目标,标志着我国 经济体制改革彻底突破了 计划体制的框架
党的 十 三大 之 后到 十四 大
意义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 论的创立,明确指出了计划 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丰富 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说,消除了把计划经济 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 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我国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 择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 业的蓬勃发展
同时为后来的城市企业改革提供了成功的值得借鉴的经验。
[理脉络· 成体系]
[析重点· 解难点]
阶段 党的十 一届三 中全会 之后, 十 二届三 中全会 之前
最新高中政治专题五第2课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
最新高中政治专题五第2课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学习目标】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产生过程,明确不同阶段党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正确理解党对市场经济问题的探索,支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一、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我国的改革首先从______开始,以____________为主的经济责任制的实施,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
2.面对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发挥市场作用的事实,我们党提出“_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__为辅”,打破了我国过去由______一统天下的局面。
二、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________的商品经济的论断,突破了把________和__________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2.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经济运行模式,要求实现______和______的有机统一,不再把市场调节置于__________的地位。
三、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党的十三大以后,随着改革的深化,我们突破了把________与__________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2.党的十四大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立为改革的目标,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彻底突破了______________的框架。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1.邓小平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的创立,明确指出了______和________都是经济手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__________学说。
2.消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__________________范畴的思想束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________________,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1.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1)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高二政治备课课件52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新选修2
【探究(tànjiū)活在动这2】一阶段,我们对市场作用的认识有何突破?
提示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 济的论断(lùnduàn),突破了把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对立起来的传 统观念。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经济运行模式, 要求实现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统一,不再把市场调节置于从属和次 要的地位。
第十九页,共26页。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 调控下对资源配置(zī yuán pèi zhì)起基础性作用。对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理解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没有
区别 B.市场调节完全受价值规律的支配 C.在资源配置(zī yuán pèi zhì)中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国 家的宏观调控是
第一页,共26页。
那么(nàme),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历程如何? 请进入本框学习。
第二页,共26页。
[教材探究解读](教师(jiàoshī)用书独 【有探)究(tànjiū)活动(11)】在这一阶段,邓小平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
认识有何突破? (2)你知道“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tiáojié)为辅”的含义 吗? 提示 (1)在这一阶段,邓小平同志已经认识到市场经济不应 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计划与市场完全可以结合起来,社会主 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认识打破了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 的,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这一传统观念。 (2)其含义是:国民经济总体上还是计划经济,但允许对部分 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不作计划,由市场来调节(tiáojié),作为 有计划生产和流通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这一部分在地位 上是从属的、次要的和辅助第三页性,共2的6页。 。
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确立为改革 的目标
配套K12高中政治 专题五 训练2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 新人教版选修2
训练2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一、选择题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业集体经济的一次伟大变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个变革主要是指 ( ) A.经营管理方式上的变革B.由原来的集体统一经营变为单一的各家各户单独经营C.农村所有制性质的变革D.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2.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我国的改革是在________中进行的 ( )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C.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1982年,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决议报告中,对社会主义经济提出了新的提法是( ) A.计划与市场相统一的市场经济B.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4.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这一论断( )①突破了把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②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③表现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④以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于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在于 ( ) A.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B.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为基础性手段配置经济资源C.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6.“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邓小平这一理论的内涵是 ( )①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②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③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④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A.①③ B.②④C.③④ D.①②③④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彻底突破了计划体制的框架的标志是( ) A.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改革目标B.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入城市C.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8.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对这一论断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突破了把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B.认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运用价值规律C.认为对企业仍然用强制性计划来指导D.认为适当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9.邓小平指出:“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就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高中政治选修2课件专题五第2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
第二十四页,共42页。
主要观点
背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的三个 阶段(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确立建 十一届三中全 邓小平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会之后的改革 计划与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开放 都是经济手段,消除了把社会主义 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
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作答的各项内容顺序不
能颠倒)
第二十一页,共42页。
知识点二 马克思、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关于 主义社会是建立在发达的生 马克思 产力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不存 自由竞争时代
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商品市场的存在只是权宜之计。 苏俄当时的生产力
第十页,共42页。
教材 P84 探究问题 提示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 的商品经济的论断,突破了把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对立起来 的传统观念。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经济运 行模式,要求实现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统一,不再把市场调节 置于从属和次要的地位。
第十一页,共42页。
教材 P85 探究问题 提示 (1)“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命题是指在 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计划和市场都是配置社会资源的基本方 式和手段,不具备社会基本制度的属性,结束了姓资姓社的争 论,突破了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2)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改革的目标,标 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彻底突破了计划体制的框架,从此,我 国揭开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事业的蓬勃发展。
畴的思想束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
__理___论___基___础_,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第八页,共42页。
2019年高中政治-专题五-第二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练习-新人教版选修2
2019年高中政治-专题五-第二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练习-新人教版选修22 / 73 / 74 / 7解析:所有制之间的配置指所有制结构,它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决定的,故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D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②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城市开始③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④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我国改革的开始和目标问题。
我国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二、非选择题7.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锐意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
”结合材料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为完成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进行了怎样的探索?解析:本题以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过程的理解。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解答主观性问题离不开教材知识,因此我们必须夯实基础,5 / 7方可进行全面分析,本题可以从三个阶段进行分析。
答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发展而发展。
这一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
为市场发挥调节作用提供了现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观点,提出建立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新体制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经济运行模式的要求,不再把市场调节放在从属和次要的地位。
第三阶段: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高中政治 5-2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2
第二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考查清单】A级基础达标1.“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是小岗村村民关于大包干的顺口溜。
之所以说“大包干”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因为 ( )。
①它扩大了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②它将农民的“产”和“酬”结合起来,农民的利益与生产直接挂钩③改变了以前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④它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解析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其基本内容: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农民的“产”和“酬”结合起来,农民的利益与生产直接挂钩;改变了以前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①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④与题意不符。
答案 B2.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经济,配置资源有两种手段 ( )。
A.行政命令和计划调节B.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C.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D.计划为主,市场为辅解析计划和市场调节都属于资源配置手段,A项讲的手段之一是计划调节,C项讲的是经济形态不是调节手段,D项错误地确定了主次地位,选B项。
答案 B3.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改革目标的大会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届三中全会C.党的十三大D.党的十四大解析由课本可知,该题应选D。
答案 D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 ( )。
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②冲破了把计划和市场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③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④直接使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理论的确立并不能直接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要靠具体的生产实践,故选A。
答案 AB级能力提升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因为 ( )。
A.促进了农业的快速发展B.做到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结合C.它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D.坚持责、权、利相结合,多劳多得解析只有D项是原因,符合题目要求。
高中政治 专题五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
专题五第二节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一、单选题1.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经济,配置资源有两种手段( )A.行政命令和计划调节B.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C.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D.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
计划和市场调节都属于资源配置的手段。
A项讲的是手段之一——计划调节。
C项讲的是经济形态不是调节手段。
D项错误地颠倒了主次地位,故选B项。
点评:难度适中。
2.计划和市场( )A.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 B.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中C.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 D.都是经济调节的手段答案:D解析:分析:计划和市场是两种资源配置的方式,它们可以存在于同一社会制度中,不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也就不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
A、B、C三项观点错误。
因此选D项。
点评:难度适中。
3.北京市交通拥堵形势日益严峻,机动车呈现“高速度增长、高强度使用、高密度聚集”的态势。
为缓解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北京市首次提出采取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并举的措施,依法调控小轿车的合理使用,降低小轿车的使用量和出行比例。
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中国首都北京采用机动车摇号方式控制小汽车增长属于政府运用________手段控制机动车增长。
( )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C.行政手段D.计划手段答案:C解析:分析:采用机动车摇号方式控制小汽车增长属于政府运用行政手段控制机动车增长。
答案选C。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点评:难度适中。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 )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②消除了把计划和市场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③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④直接使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确立的意义,①②③正确。
理论的确立不能直接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要靠具体的生产实践,故④错误。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 专题五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练习
人教版高中政治思品选修二第五章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对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构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国统一市场的重要改革举措,能促进公共管理水平提升和交易成本下降,实现社会运行效率倍增,避免人力、物力浪费。
加强社会征信体系建设是()①尊重市场规则的重要体现②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不可少的前提③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基础④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举措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2.2021年3月,人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围棋”(AlphaGcJ)打胜韩国棋手李世石,令人工智能产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在那些需要人脑处理大量信息、数据研判、以及竞争的地方,人工智能都有可能得到应用,比如服务业、金融、商务、医疗、军事等领域。
以下对人工智能产业化的积极意义,说法正确的是()A. 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提高国际竞争力B. 有助于高新技术企业对我国经济发挥主导作用C. 扩大我国企业生产规模,降低经营风险D.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3.我国价格改革步伐大大加快,一大批商品和服务价格陆续放开,成品油、天然气、铁路运输等领域价格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对完善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加快推进价格改革()①凸显价格机制在市场机制中的核心作用②通过价格上调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府定价制度④健全完善价格机制引导资源合理配置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总体稳步增长的同时,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在拉大。
特别是由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过低,“干得多,挣得少”,制约着百姓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真正让人们“劳有所得”“干有所值”是一件鼓腰包、顺民心的要紧事。
材料体现出我国的市场经济()A.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B.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C. 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 需要国家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5.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央定价目录》把中央定价的种类减少约46%,具体项目减少约80%,只保留了天然气、水利工程供水、电力、重要交通运输服务、特殊药品及血液等7种(类)。
高中政治选修二精品学案:专题五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2)
专题总结学案一、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和局限性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名师点拨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背景材料简政放权后,市场还需要政府做些什么市场决定性作用并不排斥发挥政府职能,也不是让政府退出,而是让政府从不该管的事情中腾出手来,做好该管的事情,回应社会的需求。
简政放权后“乱作为”的问题解决了,但“不作为”的问题又开始变得突出了,李克强总理近日指出“不作为的‘懒政’也是腐败,反腐既要惩治乱作为,也反对不作为”。
知识链接(1)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市场决定性作用并不排斥发挥政府职能,也不是让政府退出。
(2)培育合格的市场体系需要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简政放权后,让政府从不该管的事情中腾出手来,做好该管的事情。
(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也不是让政府退出。
创新演练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计划与市场。
提醒:完成作业专题检测(五)答案精析关注·热点探究区创新演练(1)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2)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消除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把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课时讲练通】2014高中政治 专题5 第2课时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课时提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2
【课时讲练通】2014高中政治专题5 第2课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课时提升训练新人教版选修2【基础达标】1.邓小平说过,不要以为,一说计划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此说法()①明确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②认识了市场经济属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范畴③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④消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因为()A.促进了农业的快速发展B.做到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结合C.它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D.坚持了责、权、利相结合【能力提升】1.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这一论断()①突破了把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②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③表现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④以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经济运行模式,要求实现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统一,这表明我们党()①突破了把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②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作用都是覆盖全社会的③不再把市场调节置于从属和次要地位④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改革目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3.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慎重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
“积极稳健、慎重灵活”就是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正确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答案解析【基础达标】1.【解析】选C。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的。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专题五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新人教选修2).doc
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1)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及其意义考点一: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的背景、基本特点和作用。
(1)背景:①发展工业、建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的需要;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影响。
(2)基本特点。
①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①;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2.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①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进而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独立。
②抑制了多年来一直困扰我国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
③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分配的直接控制,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
考点二:了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其影响。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与我国低水平、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状况不相适应,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政企不分,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统得过死,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造成国民经济条块分割,不利于社会资源合理流动和社会化生产的发展。
③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不利于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
总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这些缺陷,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考点三:了解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认识过程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
这一提法打破了计划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市场调节作用的发挥打开了缺口。
(1981年6月)2.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突破了把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1984年)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经济体制;这一体制的运行模式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1987年)3.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经济,配置资源有两种手段( )
A.行政命令和计划调节
B.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
C.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
D.计划为主,市场为辅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
计划和市场调节都属于资源配置的手段。
答案:B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理解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没有区别
B.市场调节完全受价值规律的支配
C.在资源配置中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内在统一的
D.市场经济本身就有一个姓“资”和姓“社”的问题
答案:C
3.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
①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②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③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④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手段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 )
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②消除了把计划和市场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③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④直接使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确立的意义,①②③正确。
理论的确立不能直接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要靠具体的生产实践,故④错误。
答案:A
5.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一直在努力追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里的资源配置包括( )
①在不同产业之间的配置②在一个产业内部的各企业之间的配置③在一个企业内
部的最优使用④在不同所有制之间的配置
A.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所有制之间的配置指所有制结构,它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决定的,故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②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城市开始③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④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我国改革的开始和目标问题。
我国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7.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锐意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
”
结合材料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为完成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解析:本题以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过程的理解。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解答主观性问题离不开教材知识,因此我们必须夯实基础,方可进行全面分析,本题可以从三个阶段进行分析。
答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发展而发展。
这一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
为市场发挥调节作用提供了现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观点,提出建立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新体制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经济运行模式的要求,不再把市场调节放在从属和次要的地位。
第三阶段: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这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彻底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初步形成。
8.20世纪50~80年代,粮票一直是我国城镇居民获得口粮的主要凭证,它对保证城
镇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发
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人称“神州第一票”。
80年代以后,广东、海南、浙江、上海等城市相继取消了粮票,各地逐渐出现收藏粮票热。
粮票收藏爱好者认为,粮票可能成为一种历史文物,今后,年代越久远,就越宝贵。
运用经济学常识回答:
(1)粮票命运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什么变化?
(2)取消了粮票,你认为怎样保证满足城镇居民对粮食的基本需求?
答案:(1)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也表明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生产力水平低,粮食短缺;粮票命运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反映了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日益增强。
(2)发展粮食生产,搞好国家对粮食供求的宏观计划指导,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