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硝酸铁(III)九水合物说明书
![硝酸铁(III)九水合物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e0ac070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f.png)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公司地址:上海化学工业区奉贤分区银工路28号E栋楼客服热线:400-133-2688 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1.1 产品标识符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硝酸铁(III) 九水合物CAS No.:7782-61-8别名:硝酸铁;硝酸铁(九水);硝酸铁(III;硝酸铁(III),九水合物;九水硝酸铁;1.2 鉴别的其他方法无数据资料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2 危险性概述2.1 GHS分类无数据资料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危害类型GHS03:氧化物; GHS07:感叹号;信号词 【警告】危险申明H272 会加剧火势,氧化剂。
H315 引起皮肤过敏。
H319 造成了严重的眼睛发炎。
H335 可能引起呼吸道发炎。
警告申明P220 储存请远离易燃物如:衣服、…、等。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汽/喷雾。
P305+P351+P338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
如果可以做到,摘掉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RSHazard symbol(s) O;XiR-phrase(s) R8;R38S-phrase(s) S17;S26;S362.3 其它危害物-无3 成分/组成信息3.1 物质分子式 - FeH18N3O18分子量 - 4044 急救措施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一般的建议请教医生。
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如果吸入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在皮肤接触的情况下立即脱掉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在眼睛接触的情况下无数据资料如果误服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4.2 最重要的症状和影响,急性的和滞后的最重要的症状和健康影响人体吸入引起高铁血红蛋白形成,一定浓度后引起苍白病。
一般2~4小时或更长时间后发作,恶心,头晕,头痛,虚弱,不配,混乱,发绀,昏迷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如有必要,佩戴自给式呼吸器进行消防作业。
硝酸安全技术说明书2019版
![硝酸安全技术说明书2019版](https://img.taocdn.com/s3/m/849e0b417c1cfad6185fa72b.png)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剂:雾状水、二 氧化碳、砂土。
六、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 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 碱工作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 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将地面洒 上苏打灰,再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 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泵转移至 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 习惯。
九、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工业级一级≥98.2%;二级≥97.2%。
外观与性状
纯品为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酸味。
PH
熔点(C)
42(无水)
沸点(C)
86(无水)
溶解性
与水混溶。
主要用途
用途极广。主要用于化肥、染料、国防、炸药、冶金、医 药等工业。
其他理化性质
十、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稳定。
禁配物
还原剂、碱类、醇类、碱金属、铜、胺类。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不聚合。
分解产物
氧化氮。
卜一、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 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硝酸铁安全技术说明书英文
![硝酸铁安全技术说明书英文](https://img.taocdn.com/s3/m/5e8cec9c941ea76e58fa04dc.png)
SAFETY DATA SHEETSAccording to 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Labelling of Chemicals (GHS) - Sixth revised edition1.Identification1.1GHS Product identifierProduct name iron(3+),trinitrate1.2Other means of identificationProduct number-Other names UNII-N8H8402XOB1.3Recommended use of the chemical and restrictions on useIdentified uses For industry use only. Agricultural chemicals(non-pesticidal),Intermediates,Plating agents and surfatreating agentsUses advised against no data available1.4Supplier's detailsCompanyAddressTelephoneFax1.5Emergency phone numberEmergency phone numberService hours Monday to Friday, 9am-5pm (Standard time zone: UTC/GMThours).2.1Classification of the substance or mixtureSkin corrosion, Category 1BSerious eye damage, Category 12.2GHS label elements, including precautionary statementsPictogram(s)Signal word DangerHazard statement(s)H314 Causes severe skin burns and eye damagePrecautionarystatement(s)Prevention P260 Do not breathe dust/fume/gas/mist/vapours/spray.P264 Wash ... thoroughly after handling.P280 Wear protective gloves/protective clothing/eyeprotection/face protection.Response P301+P330+P331 IF SWALLOWED: Rinse mouth. Do NOT inducevomiting.P303+P361+P353 IF ON SKIN (or hair): Take off immediately allcontaminated clothing. Rinse skin with water [or shower].P363 Wash contaminated clothing before reuse.P304+P340 IF INHALED: Remove person to fresh air and keepcomfortable for breathing.P310 Immediately call a POISON CENTER/doctor/…P321 Specific treatment (see ... on this label).P305+P351+P338 IF IN EYES: Rinse cautiously with water for severalminutes. Remove contact lenses, if present and easy to do. Continuerinsing.Storage P405 Store locked up.Disposal P501 Dispose of contents/container to ...2.3Other hazards which do not result in classificationnone3.1Substances4.1Description of necessary first-aid measuresGeneral adviceConsult a physician. Show this safety data sheet to the doctor in attendance.If inhaledIf breathed in, move person into fresh air. If not breathing, give artificial respiration. Consult a physician.In case of skin contactWash off with soap and plenty of water. Consult a physician.In case of eye contactRinse thoroughly with plenty of water for at least 15 minutes and consult a physician.If swallowedNever give anything by mouth to an unconscious person. Rinse mouth with water. Consult aphysician.4.2Most important symptoms/effects, acute and delayedInhalation of dust irritates nose and throat. Ingestion causes irritation of mouth and stomach.Dust irritates eyes and can irritate skin on prolonged contact. (USCG, 1999)4.3Indication of immediate medical attention and special treatment needed, if necessaryBasic treatment: Establish a patent airway. Suction if necessary. Watch for signs of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and assist ventilations if necessary. Administer oxygen by nonrebreather mask at10 to 15 L/min. Monitor for shock and treat if necessary ... . For eye contamination, flush eyesimmediately with water. Irrigate each eye continuously with normal saline during transport ... .Do not use emetics. For ingestion, rinse mouth and administer 5 ml/kg up to 200 ml of water for dilution if the patient can swallow, has a strong gag reflex, and does not drool. /Iron and related compounds/5.1Extinguishing mediaSuitable extinguishing mediaPersonnel protection: ... Wear positive pressure self-contained breathing apparatus whenfighting fires involving this material.5.2Specific hazards arising from the chemicalSpecial Hazards of Combustion Products: Toxic oxides of nitrogen and nitric acid vapor mayform in fires. Behavior in Fire: In contact with combustible materials, will increase the intensity of a fire. Apply water to cool containers or spilled material. (USCG, 1999)5.3Special protective actions for fire-fightersWear self-contained breathing apparatus for firefighting if necessary.6.1Personal precautions, protective equipment and emergency proceduresUse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Avoid dust formation. Avoid breathing vapours, mist or gas.Ensure adequate ventilation. Evacuate personnel to safe areas. Avoid breathing dust. Forpersonal protection see section 8.6.2Environmental precautionsPrevent further leakage or spillage if safe to do so. Do not let product enter drains. Dischargeinto the environment must be avoided.6.3Methods and materials for containment and cleaning upEnvironmental considerations: Water spill: Neutralize with agricultural lime (CaO), crushedlimestone (CaCO3), or sodium bicarbonate (NaHCO3). Adjust pH to neutral (pH+ 7). Usemechanical dredges or lifts to remove immobilized masses of pollutants and precipitates.7.1Precautions for safe handlingAvoid contact with skin and eyes. Avoid formation of dust and aerosols. Avoid exposure -obtain special instructions before use.Provide appropriate exhaust ventilation at places wheredust is formed. For precautions see section 2.2.7.2Conditions for safe storage, including any incompatibilitiesStore in cool place. Keep container tightly closed in a dry and well-ventilated place.8.1Control parameters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 valuesno data availableBiological limit valuesno data available8.2Appropriate engineering controlsHandle in accordance with good industrial hygiene and safety practice. Wash hands beforebreaks and at the end of workday.8.3Individual protection measures, such as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Eye/face protectionSafety glasses with side-shields conforming to EN166. Use equipment for eye protection testedand approved under appropriate government standards such as NIOSH (US) or EN 166(EU).Skin protectionWear impervious clothing. The type of protective equipment must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concentration and amount of the dangerous substance at the specific workplace. Handle with gloves. Gloves must be inspected prior to use. Use proper glove removal technique(without touching glove's outer surface) to avoid skin contact with this product. Dispose of contaminated gloves after use in accordance with applicable laws and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s. Wash and dry hands. The selected protective gloves have to satisfy the specifications of EU Directive 89/686/EEC and the standard EN 374 derived from it.Respiratory protectionWear dust mask when handling large quantities.Thermal hazardsno data availablePhysical state A violet crystalline solidColour no data availableOdour no data available47.2ºCMelting point/ freezingpointBoiling point or initial83ºC at 760 mmHgboiling point and boilingrangeFlammability no data availableno data availableLower and upper explosionlimit / flammabilitylimitFlash point no data availableno data availableAuto-ignitiontemperatureno data availableDecompositiontemperaturepH no data availableKinematic viscosity no data availableSolubility no data availableno data availablePartition coefficientn-octanol/water (logvalue)Vapour pressure49.8mmHg at 25°C1.684Density and/or relativedensityRelative vapour density no data availableParticle characteristics n o data available10.1Reactivityno data available10.2Chemical stabilityStable under recommended storage conditions.10.3Possibility of hazardous reactionsDangerous fire risk in contact with organic material. /Ferric nitrate nonahydrate/FERRICNITRATE is an oxidizing agent. Mixtures with alkyl esters may explode, owing to theformation of alkyl nitrates. Mixtures with phosphorus, tin(II) chloride or other reducing agents may react explosively [Bretherick, 1979 p. 108-109].10.4Conditions to avoidno data available10.5Incompatible materialsThey are powerful oxidizing agents which may cause violent reaction with reducing materials./Nitrates/10.6Hazardous decomposition productsToxic oxides of nitrogen & nitric acid vapor may form in fires. /ferric nitrate nonahydrate/Acute toxicity•Oral: LD50 Rat oral 3,250 mg/kg /Nonahydrate/•Inhalation: no data available•Dermal: no data availableSkin corrosion/irritationno data availableSerious eye damage/irritationno data availableRespiratory or skin sensitizationno data availableGerm cell mutagenicityno data availableCarcinogenicityno data availableReproductive toxicityno data availableSTOT-single exposureno data availableSTOT-repeated exposureno data availableAspiration hazardno data available12.1Toxicity•Toxicity to fish: no data available•Toxicity to daphnia and other aquatic invertebrates: no data available•Toxicity to algae: no data available•Toxicity to microorganisms: no data available12.2Persistence and degradabilityno data available12.3Bioaccumulative potentialno data available12.4Mobility in soilno data available12.5Other adverse effectsno data available13.1Disposal methodsProductThe material can be disposed of by removal to a licensed chemical destruction plant or bycontrolled incineration with flue gas scrubbing. Do not contaminate water, foodstuffs, feed orseed by storage or disposal. Do not discharge to sewer systems.Contaminated packagingContainers can be triply rinsed (or equivalent) and offered for recycling or reconditioning.Alternatively, the packaging can be punctured to make it unusable for other purposes and thenbe disposed of in a sanitary landfill. Controlled incineration with flue gas scrubbing is possible for combustible packaging materials.14.1UN NumberADR/RID: UN3264IMDG: UN3264IATA: UN3264 14.2UN Proper Shipping NameADR/RID: CORROSIVE LIQUID, ACIDIC, INORGANIC, N.O.S.IMDG: CORROSIVE LIQUID, ACIDIC, INORGANIC, N.O.S.IATA: CORROSIVE LIQUID, ACIDIC, INORGANIC, N.O.S.14.3Transport hazard class(es)ADR/RID: 8IMDG: 8IATA: 8 14.4Packing group, if applicableADR/RID: III IMDG: III IATA: III 14.5Environmental hazardsADR/RID: no IMDG: no IATA: no 14.6Special precautions for userno data available14.7Transport in bulk according to Annex II of MARPOL 73/78 andthe IBC Codeno data available15.1Safety,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specific for theproduct in questionInformation on revisionCreation Date Aug 12, 2017Revision Date Aug 12, 2017Abbreviations and acronyms•CAS: 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ADR: European Agreement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Carriage of Dangerous Goods by Road •RID: Regulation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Carriage of Dangerous Goods by Rail •IMDG: International Maritime Dangerous Goods•IATA: 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ation Association•TWA: Time Weighted Average•STEL: 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LC50: Lethal Concentration 50%•LD50: Lethal Dose 50%•EC50: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50%Disclaimer: The above information is believed to be correct but does not purport to be all inclusive and shall be used only as a guide. The information in this document is based on the present state of our knowledge and is applicable to the product with regard to appropriate safety precautions.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guarantee of the properties of the product. We as supplier shall not be held liable for any damage resulting from handling or from contact with the above product.。
化学品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硝酸铁)
![化学品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硝酸铁)](https://img.taocdn.com/s3/m/381b176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3.png)
化学品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硝酸铁)根据《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为确保化学品作业场所的安全,必须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本文档介绍了硝酸铁在化学品作业场所中的安全警示标志。
标志外观硝酸铁的安全警示标志应符合以下要求:- 形状:标志为正方形。
- 背景色:标志背景为黄色。
- 边框:标志边框为黑色。
- 图案:标志中央应有一个黑色实心火焰图案,火焰底部有一个黑色十字交叉。
标识含义硝酸铁的安全警示标志旨在向作业人员传达下列信息:1. 警示作用:标志提醒人们注意硝酸铁的危险性质和潜在风险,以引起作业人员的警觉。
2. 硝酸铁:标志中央的火焰图案代表硝酸铁的化学性质。
3. 火焰:火焰形象提醒人们硝酸铁具有可燃性,可能在某些条件下产生火焰、爆炸或放出有害气体。
4. 十字交叉:标志中的十字交叉表示注意和警示,提醒人们在接触、使用或处置硝酸铁时要格外小心,采取适当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放置位置硝酸铁的安全警示标志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在显眼且易于被注意到的位置,以确保作业人员能够及时看到和理解标志的含义。
具体放置位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化学品储存区域进入口处。
- 化学品储存区域内墙面或橱柜上。
- 与硝酸铁相关的设备附近。
标志维护和更换为保持标志的清晰和有效,以下维护措施需被采取:- 定期检查标志的可见性,如有损坏或磨损应及时更换。
- 不要在标志上张贴任何非相关的内容,以防止信息混淆。
- 当场所发生气候或环境变化时,需酌情更换标志以确保其可见性和可读性。
以上是关于硝酸铁在化学品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的相关信息,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化学品的安全使用是非常重要的,请所有作业人员牢记安全操作规程,减少事故的发生。
硝酸安全技术说明书2019版
![硝酸安全技术说明书2019版](https://img.taocdn.com/s3/m/cd737156a26925c52cc5bffd.png)
硝酸安全技术说明书硝酸MSDS一、化学品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硝酸化学品英文名称nitric acid分子式HNO3分子量63.01二、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8类腐蚀性物质。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其蒸气有刺激作用,引起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流泪、咽喉刺激感、呛咳,并伴有头痛、头晕、胸闷等。
口健康危害服引起腹部剧痛,严重者可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肾损害、休克以及窒息。
皮肤接触引起灼伤。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牙齿酸蚀症。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三、成份/ 组成信息有害物成份硝酸含量≥97.2%CAS No 7697-37-2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 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 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五、消防措施强氧化剂。
能与多种物质如金属粉末、电石、硫化氢、松危险特性节油等猛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
与还原剂、可燃物如糖、纤维素、木屑、棉花、稻草或废纱头等接触,引起燃烧并散发出剧毒的棕色烟雾。
具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六、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应急处理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将地面洒上苏打灰,再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操作处置与储存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MSDS硝酸铁
![MSDS硝酸铁](https://img.taocdn.com/s3/m/c084bca0284ac850ad024241.png)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5.1类氧化剂。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分析纯≥13.6%。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淡紫色的单斜结晶,易潮解。
pH:
熔点(℃):
47.2
沸点(℃):
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
1.6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必要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硝酸铁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
化学品名称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硝酸安全技术说明书2019版【范本模板】
![硝酸安全技术说明书2019版【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9951ec6b4daa58da1114a9a.png)
硝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溶解性与水混溶。
主要用途用途极广。
主要用于化肥、染料、国防、炸药、冶金、医药等工业。
其他理化性质
十、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还原剂、碱类、醇类、碱金属、铜、胺类.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不聚合。
分解产物氧化氮。
十一、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十二、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十三、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加入纯碱-硝石灰溶液中,生成中性硝酸盐溶液,用水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
废弃注意事项
十四、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81002
UN编号2031
包装标志
腐蚀品包装类别Ⅱ类。
包装方法耐酸坛或陶瓷瓶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铝制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
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还原剂、碱类、醇类、碱。
硝酸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硝酸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https://img.taocdn.com/s3/m/5ee970f40b4e767f5bcfce82.png)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硝酸铁化学品英文名:ferric nitrate化学品别名:硝酸高铁CAS No.:10421-48-4EC No.:233-899-5分子式:Fe.(NO3)3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固体。
跟可燃物质接触可能会引起火灾。
| GHS 危险性类别根据《危险化学品分类信息表》(2015)危险性类别判定,该产品分类如下:氧化性固体,类别3。
|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信息:可能加剧燃烧;氧化剂。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它点火源。
禁止吸烟。
远离服装和其他可燃材料。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不适用。
安全储存:不适用。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 危害描述物理化学危险跟可燃物质接触可能会引起火灾。
健康危害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环境危害请参阅 SDS 第十二部分。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急救措施描述一般性建议:急救措施通常是需要的,请将本 SDS 出示给到达现场的医生。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
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
如有不适,就医。
吸入:立即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
如果呼吸困难,给于吸氧。
如患者食入或吸入本物质,不得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如果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立即就医。
食入: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立即呼叫医生或中毒控制中心。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避免接触任何有机物,包括燃料、溶剂、锯屑、纸张、衣料或其它禁忌物质,这些物质都可以引起点燃。
清除所有火源,增强通风。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避免吸入粉尘。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硝酸铁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硝酸铁](https://img.taocdn.com/s3/m/f7236693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e.png)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硝酸铁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硝酸铁
硝酸铁的基本信息
- 化学名称:硝酸铁
- 分子式:Fe(NO3)3
- 分子量:241.86
- 外观:红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 性质:易溶于水,能与有机物发生猛烈反应
硝酸铁的危害
- 吸入:可能引起咳嗽、气喘和呼吸困难
- 食入:可引起腹痛、恶心、呕吐和腹泻
- 接触皮肤:可能导致皮肤发红、发痒和烧灼
- 接触眼睛:可能导致眼部疼痛、发红和视力受损
防护措施
-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 避免吸入硝酸铁的粉尘,工作场所应加强通风
-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如果发生接触,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 确保使用合适的储存硝酸铁,远离易燃易爆物质和有机物
硝酸铁的应急措施
- 如意外接触皮肤或眼睛,立即脱离现场,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 如不慎吸入或误食,应迅速就医,并告诉医生所接触的化学物质是硝酸铁
- 在事故发生后,应妥善处理泄漏物,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请务必妥善保管和使用硝酸铁,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
任何与硝酸铁有关的问题,请及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硝酸铁化工标准
![硝酸铁化工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45f9f6b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49.png)
硝酸铁化工标准
硝酸铁是一种常见的化工原料,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其化工标准是制定产品质量和技术要求的依据,以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性。
以下是硝酸铁化工标准的要点:
1.外观和性状:硝酸铁应为无色或微黄色的液体,无悬浮物和
沉淀的存在。
2.主要成分:硝酸铁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铁(III),其浓度应在规
定的范围内。
3.氯离子含量:硝酸铁中的氯离子含量应低于规定的限制值,
以避免对生产设备的腐蚀。
4.铁含量:硝酸铁中的铁含量应符合产品规格要求,以确保产
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5.重金属含量:硝酸铁中的重金属含量应符合相关的环保标准,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6.包装和存储:硝酸铁应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并存
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以上是关于硝酸铁化工标准的要点介绍,这些要求有助于确保硝酸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也有利于环保和健康。
铁安全技术说明书
![铁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52b2e7da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6.png)
铁铁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Fe,它的原子序数是26,是最常用的金属。
它是过渡金属的一种。
是地克含量第二高的金属元素。
铁的密度为7.9克/立方厘米。
铁活泼,为强还原剂,化合价有0、+2、+3、+6,最常见的价态是+2和+3。
在室温下,铁可缓慢地从水中置换出氢,在500℃以上反响速度增大。
铁在干燥空气中很难跟氧气反响,但在潮湿空气中很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假设在酸性气体或卤素蒸气气氛中腐蚀更快。
铁可以从溶液中还原金、伯、银、汞、铜或锡等离子。
【元素原子量】:55. 85【元素类型】:金属元素【质子数】:26【中子数】:30【所属周期】:4【所属族数】:VIII【电子层分布】:2-8-14-2【电离能】:(kJ /mol)M - M+ 759.3M+ - M2+ 1561M2+ - M3+ 2957M3+ - M4+ 5290M4+ - M5+ 7240M5+ - M6+ 9600M6+ - M7+ 12100M7+ - M8+ 14575M8+ - M9+ 22678M9+ - M10+ 25290元素在太阳中的含量:(ppm)1000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ppm)太平洋外表0.00001地壳中含量:(ppm)41000氧化态:主要 Fe+2, Fe+3其余 Ee-2, Fe-1, FeO, Fe+1, Fe+4, Fe+5, Fe+6原子体积:(立方厘米/摩尔):7. 1【晶体结构】:面心立方和体心立方【名称由来】:盎格鲁-撒克逊语:iron(铁);元素符号来自于拉丁文“ferrum”(铁)。
【元素描述】:柔韧而有延展性的银白色金属。
在地壳中含量第四(百万分之56300), 在宇宙中含量第九。
【元素来源】:取自铁矿。
把石灰石、焦炭和铁矿石分层投入高炉,自底部鼓入高温气流,使得焦炭炽热发红,于是铁被从氧化物中还原出来,熔化成液态,从炉底流出。
【分布】铁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金属之一。
约占地壳质量的 5.1%,居元素分布序列中的第四位,仅次于氧、硅和铝。
硝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硝酸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ccb81089dd3383c4ba4cd207.png)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硝酸化学品英文名:Nitric acid;azotic acid分子式:HNO3相对分子量:63.0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组成部分:纯品有害物成分:硝酸CAS No:7697-37-2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吸入硝酸气雾产生呼吸道刺激作用,可引起急性肺水肿。
口服引起腹部剧痛,严重者可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肾损害、休克以至窒息。
眼和皮肤接触引起灼伤。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牙齿酸蚀症环境危害:对化境有害。
爆炸危险:助燃。
与可燃物混合会发生爆炸。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禁止催吐。
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强氧化剂。
能与多种物质如金属粉末、电石、硫化氢、松节油等猛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
与还原剂、可燃物如糖、纤维素、木屑、棉花、稻草或废纱头等接触,引起燃烧并散发出剧毒的棕色烟雾。
具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
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应急行动: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碱服,戴耐酸碱橡胶手套。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
最新硝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最新硝酸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0784db1ea58da0116d17496a.png)
氧化氮。
稳定性:
稳定
禁忌物:
强还原剂、碱类、醇类、碱金属、铜、胺类。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灭火方法:
砂土、二氧化碳、雾状水、火场周围可用的灭火介质。。若不小心接触,立即撤离现场,隔离器具,对人员彻底清污。蒸气比空气重,易在低处聚集。封闭区域内的蒸气遇火能爆炸。储存容器及其部件可能向四面八方飞射很远。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在安全防爆距离以外,使用雾状水冷却暴露的容器。
主要用途:
用途极广。主要用于化肥、染料、国防、炸药、冶金、医药等工业。
熔点:
-42(无水)
沸点:
86(无水)
相对密度(水=1):
压(kPa):
4.4/20℃
溶解性:
与水混溶。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
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
戴橡皮手套。
其他:
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泄漏处置: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要使水进入储存容器内。将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危险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类酸性腐蚀品。 NFPA危险分类:发烟硝酸(UN2032) 健康危害(蓝色):4 易燃性(红色):0 反应活性(黄色):1 特殊危险:氧化剂高于40%的酸(UN2031) 健康危害(蓝色):4 易燃性(红色):0 反应活性(黄色):0 特殊危险:氧化剂小于等于40%的酸(UN1760) 健康危害(蓝色):3 易燃性(红色):0 反应活性(黄色):1 环境信息:防止水污染法:款311有害物质应报告量主要化学物(同CERCLA)。应急计划和社区知情权法:款302极端有害物质,临界规划值(TPQ)454kg。应急计划和社区知情权法:款304应报告量454kg。应急计划和社区知情权法:款313表R最低应报告浓度1.0%。防止空气污染法:防事故泄漏/可燃物(款112(r)表3),临界值(TQ)1362kg。
工业常用安全技术说明书及安全标签
![工业常用安全技术说明书及安全标签](https://img.taocdn.com/s3/m/556c1807fad6195f312ba6b3.png)
硝酸安全技术说明书一标识中文名:硝酸英文名:nitric acid分子式:HNO3相对分子质量:63.01CAS号:7697-37-2危险性类别:第8.1 类酸性腐蚀品化学类别:酸类二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透明液体,由于纯度不同,颜色自无色、黄色棕色,有时呈浑浊状。
主要用途:工业原料制作,工业金属冶炼等。
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蒸汽或雾可引起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
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
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失明。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开水,催吐,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不易燃危险特性:强氧化剂。
能与多种物质如金属粉末、电石、硫化氢、松节油等猛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
与还原剂、可燃物如糖、纤维素、木屑、棉花、稻草或废纱头等接触,引起燃烧并散发出剧毒的棕色烟雾。
具有强腐蚀性。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六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地点,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耐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七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仓库内。
应与易燃或可燃物、碱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破损。
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保护。
八防护措施车间卫生标准中国MAC (mg/m3):/前苏联MAC(mg/ m3):2美国TLV-TWA:ACGIH 750ppm,5.2mg/m3美国TLV-STEL:10mg/m3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硝酸铁爆炸温度
![硝酸铁爆炸温度](https://img.taocdn.com/s3/m/abd27038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f.png)
硝酸铁爆炸温度硝酸铁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也被称为亚铁(II)硝酸盐。
它是由亚铁离子(Fe2+)和硝酸根离子(NO3-)组成的盐类。
硝酸铁在化学实验室中广泛应用,但其爆炸温度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1. 硝酸铁的基本性质硝酸铁是一种无色结晶体,可溶于水和许多有机溶剂。
它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可以将某些物质氧化为高价态。
此外,硝酸铁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储存性能。
2. 硝酸铁的爆炸特性虽然硝酸铁本身不易爆炸,但在特定条件下,它与其他物质反应时可能引发爆炸。
2.1 温度影响硝酸铁的爆炸温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硝酸铁受到外界热源或高温环境刺激时发生爆炸的最低温度。
硝酸铁的爆炸温度与其分解反应有关。
2.2 分解反应硝酸铁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亚铁(Fe3O4)、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
这些产物是可燃的,当它们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空气混合时,可能形成爆炸性的混合物。
2.3 爆炸条件硝酸铁的爆炸温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环境温度、压力、湿度和其他反应物等。
在高温环境中,硝酸铁更容易发生分解反应并引发爆炸。
3. 测定硝酸铁的爆炸温度为了确定硝酸铁的爆炸温度,可以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测定。
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法:3.1 爆速法该方法通过测量硝酸铁在不同温度下自身分解引发的爆速来确定其爆炸温度。
实验者将一定量的硝酸铁样品置于密闭容器中,然后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加热,并记录样品自行爆炸的时间。
通过分析不同温度下的爆速数据,可以得出硝酸铁的爆炸温度。
3.2 DSC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是一种常用的测定物质热性质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测量样品在升温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来确定其爆炸温度。
实验者将硝酸铁样品置于DSC仪器中,然后以一定速率升温,并记录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热量变化。
通过分析得到的曲线和峰值,可以确定硝酸铁的爆炸温度。
3.3 爆发点法该方法通过测定硝酸铁在高温条件下开始分解并产生可燃气体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来确定其爆发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硝酸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
化学性质
化学品中文名称:硝酸铁
分子式:Fe(NO3)3
相对分子质量:241.86
第二部分
主要组成部分
外观与性状:色或淡紫色的单斜结晶,易潮解。
主要用途:用作催化剂,媒染剂,金属表面处理剂,氧化剂,分析试剂,放射性物质吸附剂。
第三部分
健康危害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粉尘对呼吸道有刺激性。
粉尘对眼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
皮肤接触其浓水溶液或粉尘可造成灼伤。
对消化道有腐蚀性,大量口服引起呕吐、头痛、头晕、紫绀、休克和惊厥,重者可致死。
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大量铁在体内蓄积可引起胃痛、恶心、便秘等。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
与可燃物的混合物易于着火,并会猛烈燃烧。
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高温时分解,释出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
小量泄漏:小心扫起,收集于密闭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
操作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远离易燃、可燃物。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包装密封。
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必要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第十部分
废弃: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