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质粒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
质粒DNA的酶切鉴定原理
质粒DNA的酶切鉴定原理质粒DNA的酶切鉴定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确定质粒DNA的大小和纯度。
酶切鉴定是通过用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质粒DNA,然后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DNA片段,并通过染色或脱染观察分离结果。
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特殊的酶,它们能够识别DNA的特定序列,并在该序列上切割DNA分子,产生特定的DNA片段。
酶切鉴定的原理主要包括限制性内切酶的选择、质粒DNA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染色观察。
首先,选择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
限制性内切酶是依据其能够识别的特定DNA 序列而命名的。
在酶切鉴定中,通常使用两个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因为单个限制性内切酶的选择性有限。
选择限制性内切酶时需考虑酶切位点的位置和数量,以及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和完整性。
其次,进行质粒酶切。
通常将质粒DNA与适当的缓冲液和限制性内切酶混合,反应一段时间。
反应结束后,通过热灭活限制性内切酶,停止酶切反应。
酶切反应完成后,会得到经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的DNA片段。
然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
琼脂糖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DNA分子量测定方法。
它通过将DNA样品加入琼脂糖凝胶槽中,在电场作用下,DNA片段按照大小被分离。
较小的DNA片段在电场中移动更快,较大的DNA片段移动较慢。
通过检测琼脂糖凝胶上的DNA迁移距离,可以获得质粒DNA的分子量信息。
最后,通过染色观察和图像分析来确定质粒DNA的大小和纯度。
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束后,通常需要染色来显示DNA片段。
常见的染色剂有溴化乙锭和SYBR Green等。
经过染色的琼脂糖凝胶可以进行观察和记录,并通过分析软件对分离的DNA片段进行测量和分析,得到质粒DNA的大小和纯度信息。
总之,质粒DNA酶切鉴定是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质粒DNA,然后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和染色观察来确定质粒DNA的大小和纯度。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可用于快速鉴定质粒DNA的酶切效果和测定其分子量。
确定质粒DNA质量 纯度的最佳方法
确定质粒DNA质量/纯度的最佳方法质粒DNA的质量和纯度对于生命科学实验至关重要。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确定质粒DNA质量/纯度的最佳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测与生物信息学分析,旨在为研究人员提供专业、准确和可靠的评估手段。
1.引言质粒DNA在生物科学研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涉及基因表达、基因治疗、基因组编辑等多个领域。
因此,确保质粒DNA的质量和纯度对于实验的成功至关重要。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确定质粒DNA质量/纯度的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2.质粒DNA质量的评估评估质粒DNA质量的方法主要包括电泳分析、酶切鉴定和生物信息学比对。
2.1电泳分析:琼脂糖凝胶电泳是最常用的方法。
通过观察电泳图谱,可以判断DNA是否完整,是否存在降解现象。
2.2酶切鉴定: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对质粒DNA进行酶切,再通过电泳分离酶切产物。
如果酶切产物的大小与预期一致,说明质粒DNA的结构是正确的。
2.3生物信息学比对:利用基因组学和序列分析工具,对质粒DNA的序列进行比对,检测是否存在突变、插入或缺失等变异。
3.质粒DNA纯度的评估评估质粒DNA纯度的方法主要包括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3.1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在260纳米处测定吸光度值,可以计算出DNA的浓度。
同时观察A260/A280比值,纯度良好的质粒DNA在该波长下的吸光度值应该较高,且A260/A280比值应接近1.8。
3.2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可以分离和测定质粒DNA的组成和浓度,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检测到低浓度的杂质。
3.3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软件工具对质粒DNA的序列进行分析,预测可能的杂质成分,如蛋白质、RNA等。
4.结论确定质粒DNA质量/纯度的最佳方法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
实验室检测方法如电泳分析、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提供了快速、直观的结果。
而生物信息学分析则从序列和组分的角度提供了深入的洞察,使研究人员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质粒的属性和潜在问题。
质粒DNA的制备限制性内切酶切割重组PPT课件( 37页)
2.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鉴定(P82)
3.定性鉴定:DNA 的琼脂糖凝胶电 泳
4.定量检测:DNA 的紫外分光光度法 测定(P39)
实验目的
掌握碱裂解法抽提质粒的原理、步骤及各试剂的 作用 ;
掌握核酸内切酶切割质粒的原理并学会运用内切 酶
一.质粒DNA的提取
(1)重组质粒;
(2)BamHI 、Hind Ⅲ限制性内切酶;
(3)反应缓冲液。
32
2.3 实验步骤
(1)建立反应体系 (2)酶切反应(温育12h) (3)电泳鉴定(下次实验课内容)
33
2.4 双酶切体系
质粒DNA 10×M buffer BamHⅠ HindⅢ
ddH2O
10μl 2μl 1μl 1μl 6μl
主要存在于细菌体内。 切割不同来源的DNA分子将产生特征性限制性酶 切图谱,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分子手术刀”)。
26
1.2 分类
Ⅰ、Ⅱ、Ⅲ (基因工程技术中常用Ⅱ型)
1.3 作用
与甲基化酶共同构成细菌的限制修饰 系统,限制外源DNA, 保护自身DNA。
1.4 命名
Hin dⅢ
Haemophilus influenzae d株 流感嗜血杆菌d株的第三种酶
•
3、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
4、心中没有过分的贪求,自然苦就少。口里不说多余的话,自然祸就少。腹内的食物能减少,自然病就少。思绪中没有过分欲,自然忧就少。大悲是无泪的,同样大悟
无言。缘来尽量要惜,缘尽就放。人生本来就空,对人家笑笑,对自己笑笑,笑着看天下,看日出日落,花谢花开,岂不自在,哪里来的尘埃!
质粒dna酶切实验报告
质粒dna酶切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酶切实验分析质粒DNA的结构和性质。
实验原理:酶切是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特定的DNA序列的方法。
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种从细菌体内提取的一类酶,具有切割DNA的特异性。
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准备好所需试剂,包括限制性内切酶、缓冲液、质粒DNA等。
2.酶切反应:在一个离心管中,依次加入适量的缓冲液、质粒DNA、限制性内切酶及适量的蒸馏水,混匀后转入恒温水浴中进行酶切反应。
3.电泳分离:将酶切后的DNA溶液取出一定量,加入适量的电泳样品缓冲液,用于电泳分离。
4.染色观察:将分离出的DNA胶片浸泡于DNA染色剂中,染色后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通过电泳分离和染色观察,我们可以看到质粒DNA在电场作用下被分离成多个带状。
每个带状代表着一段特定长度的DNA序列,不同的长度代表着不同的DNA片段。
实验分析:1.酶切结果:酶切后的DNA片段的长度可以根据电泳结果得出。
通过比对DNA 片段与已知DNA序列的长度,我们可以推断得到质粒DNA的特异性序列。
如果我们使用了多种限制性内切酶,那么在电泳结果中会出现更多的带状。
2.质粒结构:通过酶切实验可以初步了解质粒DNA的基本结构。
如果酶切结果显示出多个相同长度的DNA片段,说明质粒DNA具有对称的环状结构。
如果酶切结果显示出不同长度的DNA片段,那么质粒DNA可能是线性的。
3.酶切效率:酶切效率是指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质粒DNA的效率。
酶切效率越高,产生的DNA片段长度越精确。
如果酶切反应时间过长或者酶切温度不合适,都可能导致酶切效率下降。
实验结论:通过质粒DNA酶切实验,我们可以初步了解质粒DNA的结构和性质。
这对于进一步研究质粒DNA的功能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质粒酶切反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质粒DNA的提取方法。
2. 掌握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原理和操作方法。
3. 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酶切结果,鉴定质粒DNA的酶切位点。
二、实验原理质粒DNA是细菌染色体外的DNA分子,常用于基因克隆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是一种可以识别并切割特定DNA序列的酶,常用于分子生物学实验中。
本实验通过提取质粒DNA,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进行酶切反应,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酶切结果,以鉴定质粒DNA的酶切位点。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菌株(含有目的质粒)、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琼脂糖、DNA 分子量标准、TAE电泳缓冲液、琼脂糖凝胶电泳仪、PCR仪等。
2. 试剂:Tris-HCl缓冲液、EDTA、NaCl、蛋白酶K、SDS、酚/氯仿、异丙醇、70%乙醇等。
四、实验步骤1. 质粒DNA的提取(1)取适量大肠杆菌菌株,加入适量无菌水,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制成菌悬液。
(2)向菌悬液中加入适量的Tris-HCl缓冲液、EDTA和蛋白酶K,充分混匀。
(3)将菌悬液放入65℃水浴中,孵育30分钟。
(4)向菌悬液中加入适量的SDS和酚/氯仿,充分混匀。
(5)12,000 r/min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
(6)向上清液中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混匀,室温静置2小时。
(7)12,000 r/min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液。
(8)向沉淀中加入70%乙醇,混匀,室温静置5分钟。
(9)12,000 r/min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液。
(10)将沉淀溶于适量的无菌水中,即为质粒DNA。
2. 酶切反应(1)取适量的质粒DNA,加入适量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混匀。
(2)将混合液置于37℃水浴中,孵育适当时间。
(3)酶切反应结束后,加入适量的EDTA,终止反应。
3.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1)配制琼脂糖凝胶,加入适量的DNA分子量标准。
(2)将酶切反应产物加入琼脂糖凝胶孔中,进行电泳。
《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质粒DNA的限制性酶切及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酶切图谱实验
《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质粒DNA的限制性酶切及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酶切图谱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实用的分子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2、提高处理DNA样品的操作技能;3、学会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对DNA样品进行酶切;4、学会配制琼脂糖凝胶;5、学会使用电泳技术分析和鉴定DNA分子。
【实验原理】1、质粒DNA的限制性酶切DNA的酶法操作是DNA重组技术中一项最常用的工具。
特别是一系列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使用,能够在特异性位点切割DNA,对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和进行重组DNA技术研究是非常有用的。
限制性内切酶来源于细菌,能够在特异性的目标序列中(即限制性酶切位点)切割双链DNA,从而产生特定的DNA片段(即限制性酶切片段)。
内切酶是细菌限制与修饰体系中的一员,能够使细菌细胞免受外源性DNA的侵害,即通过切割噬菌体DNA中的特异性位点来限制细菌噬菌体的繁殖,从而抑制噬菌体对细菌细胞内的入侵。
细菌通过修饰限制酶的识别位点来防止限制酶破坏其自身的DNA,通常是利用对识别位点中1个碱基的甲基化修饰来实现的。
历年来,从细菌细胞内分离纯化的限制性内切酶的种类在不断增加,并越来越多的被分子生物学家应用到DNA的体外操作中。
每种限制酶都能识别1段特异的DNA序列,其中最常见的是长度为4-6 bp的回文序列(反向重复序列)。
同时,不同种类的限制酶在识别的切割位点是不同的,有些可能是在识别位点的中间切开,产生平末端(钝末端);而另一些限制酶可能是将识别位点错位切开,生成5’或3’突出末端(黏性末端)。
表2列举了本实验中所使用的2种限制酶的识别位点和切割位点。
表2 2种限制酶的识别位点和切割位点注:↓或↑:表示酶切位点。
2、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1)图谱简介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又称DNA的物理图谱,它由一系列位置确定的多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组成,以直线或环状图式表示。
在DNA序列分析、基因组的功能图谱绘制、DNA的无性繁殖、基因文库的构建等工作中,建立限制性内切酶图谱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近年来发展起来的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更是建立在它的基础上。
质粒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质粒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摘要限制性内切酶发现于某些大肠杆菌体内,能够“限制”噬菌体对其感染并帮助将已殖入的噬菌体序列移除,可以识别双链DNA上特异序列(限制性位点)并酶切。
限制酶极大地促进了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与遗传工程领域的进展。
[1]本实验通过对大肠杆菌质粒DNA的酶切处理,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酶切片段,与未酶切的质粒DNA比较,分析酶切结果。
同时,本次电泳还鉴定了提取纯化的大肠杆菌基因组DNA的纯度,以及大肠杆菌HSP70基因的PCR产物。
关键词限制性内切酶;琼脂糖凝胶电泳引言自从从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中分离到第一种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2]人们开始意识到限制性内切酶的巨大应用前景。
Daniel Nathans,Werner Arber和Hamilton O. Smith在1978年即因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和在分子遗传学的应用被授予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
人们将限制性内切酶应用到DNA重组技术中,在用基因重组型大肠杆菌大规模生产人胰岛素获得巨大的成功。
现在限制性酶切与PCR一样成为分子生物学中最常用的实验手段之一。
限制性内切酶被分成四种:Types I,II,III和IV。
Types I酶切位点距离识别位点较远,是具有限制性内切和甲基化修饰的多功能酶,作用时需要ATP和硫代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L-methionine),如EcoB,EcoK。
Types II酶切位点位于识别位点之中会较近距离,只具有限制性内切的单功能酶,作用时需要Mg2+,如EcoRI,HindIII。
Types III酶切位点距离识别位点较近,具有限制性内切活性,也被发现是修饰性甲基化酶复合物的一部分。
作用时需要ATP(但不水解ATP)和硫代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L-methionine)刺激反应,如EcoPI, HinfIII。
质粒dna的酶切注意事项
质粒dna的酶切注意事项
在进行质粒DNA的酶切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选择合适的酶:根据质粒DNA上的目标片段的长度和序列选择适合的限制性内切酶。
确保酶的活性和适应温度等符合实验要求。
2. 控制酶切反应条件:酶切反应通常需要在特定的缓冲液中进行,确保缓冲液中的离子浓度、pH、温度等参数符合酶的要求,以保证酶的活性和稳定性。
3. 质粒DNA的纯度和浓度:使用纯度较高且浓度适当的质粒DNA进行酶切实验,以避免其他污染物的干扰或质粒DNA浓度过低的问题。
4. 酶切反应时间和温度:根据酶的特性和实验要求,控制酶切反应的时间和温度。
一般情况下,酶切反应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一定时间,以保证完全的酶切反应。
5. 酶切后的处理:酶切反应结束后,需进行适当的处理。
如加入加热退火酶、磷酸酶等对酶活进行灭活;对反应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分析;采用柱层析、酚/氯仿提取等方法纯化目标片段等。
6. 实验操作的严谨性:酶切实验需要操作具有较高的严谨性和技巧性,避免因操作失误引入额外的误差。
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避免外源性
污染。
7. 安全措施:在进行酶切实验时,应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措施,包括佩戴实验手套、开启实验室排风设备等,以保障个人和实验室安全。
DNA 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
观察酶切后与未酶切质粒的DNA带位置。
100bp DNA Marker 未酶切质粒
已酶切质 粒
点样孔
3000bp 1500bp 1000bp
500bp
2.96kp 1.9kp
注意事项
1. 第一步确保样品加到反应体系中,若有粘壁,用掌型离心机离 心到底部!
EcoR I
Bcl-2 (1.9kb)
操作步骤(改动)
1.酶切:
20ul反应体系
组分
加入体积
灭菌双蒸水
11ul
10×buffer H(含BSA) 2ul
质粒DNA
5ul
10U/ul EcoRI 2ul
掌型离心机混匀,37℃水浴反应1h
2.制胶(0.8%):称取0.48g琼脂糖倒入三角瓶中,加入1×TAE缓 冲液60ml,微波炉加热至沸腾,摇匀,至无颗粒。
3.倒胶:胶冷却至60℃左右(不烫手),缓缓倒入电泳槽 (先胶布 封口,放好梳子)。 4.点样:1 ul含SYBR Green I的载样buffer
+5ul酶切产物 或+5ul 未酶切的质粒, 混匀。 (点样孔置负极端)
5.电泳:稳压条件下90V电泳,待染料(指示过5V/cm胶长度)
6.电泳时电场强度不超过5V/cm胶长
思考题:
1. DNA的纯度会不会影响酶切产物的质量?如果会,请 说明原因。
2. 比较本实验酶切后与未酶切质粒的电泳图谱,综合前 两个实验,分析可能的原因
2. 当样品在37℃ 水浴时,要盖紧盖子,否则水汽进入管内,使 反应体积大大增加,造成酶切失败
3. RE一定要在低温(-20℃)下贮存(含50%甘油) ,每次吸取后 应放在冰盒,用完后立即放在-20℃,新购的大包装酶应先分装
质粒DNA提取与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
为了检验大肠杆菌质粒是否有目的基因,我们先要用碱法提取出高纯度的大肠杆菌质粒DNA并且进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然后,我们要进行酶切产物的电泳以及紫外线分光光度法检测DNA。目前这些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基因克隆技术的检验克隆产物阶段。
二、实验原理
(1)首先利用质粒DNA和染色体DNA分子量的差异来进行的。质粒小,为双链、闭环的超螺旋DNA分子,复性容易,而染色体DNA大,不易复性,导致这两种DNA提取不同的方法。因而利用碱法提取质粒DNA,先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然后逐步纯化即可得。
三、实验基本流程
第一部分
1、将1.5ml大肠杆菌培养液加于EP管,然后以12000rpm×60s离心;
2、弃上清,再重复一次;
3、加入150ul溶液I,充分重悬;
4、加入200ul溶液II,立即、轻柔振荡数次;
5、加入150μl冰溶液III,震荡10s,冰浴3~5min后以12000rpm×10min离心;
4、酶切时加入的DNA溶液体积不能太大,防止DNA溶液中其它成分会干扰酶反应。
5、在紫外分光光度调零的时候,要先选定波长260nm(样品中RNA浓度)或280nm(样品中DNA浓度)。若数值一直在波动,则表明仪器不稳定,应该立即停止使用。
五、实验结果
1、在质粒酶切电泳中,1孔Marker出现多条带状;2孔已酶切质粒出现双条带状,但是短条带比长条带更明显;而3孔未酶切质粒只有一条带状,并且长度介于已酶切质粒两个条带之间。
-
10-
1-质粒DNA酶切较完全;2-有一部分质粒DNA被酶切了,而有另一部分无;3-质粒DNA被酶切了,但是另一部分太少,所以显现清楚;4-未酶切的质粒DNA。
生物化学--实验十五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
实验十五 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目的要求】1.掌握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基本概念、作用特点及作用原理2.熟悉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操作技术及其影响因素3.了解DNA酶解技术生物研究领域的应用【实验原理】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RE)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特定核苷酸顺序(一般具有双重对称的回文结构),并以内切方式水解水解双链DNA的核酸水解酶。
它主要分布于细菌体内,目前已发现1800多种。
根据酶的组成、辅助因子及水解DNA的方式不同,可将限制性内切酶分为Ⅰ、Ⅱ、Ⅲ三种类型,而Ⅱ型限制性内切酶是重组DNA技术中常用的限制性内切酶,如Eco RⅠ、BamHⅠ等,它们被誉为分子生物学家的手术刀。
临床上某些遗传病由于基因突变发生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位点,因此当用一定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时,产生的酶切DNA片段大小就会与正常人酶切DNA片段发生差异,因而发生DNA限制性酶切图谱改变,据此可达到基因诊断的目的。
实验选用价格低廉、酶切效果较好的Eco RⅠ(识别位点G↓AATTC)对λDNA进行酶切分析,观察限制性内切酶的特定切割作用及其限制性图谱,理论上可产生21226bp,7421bp,5804bp,5604bp,4878bp和3530bp等不同分子量的DNA片段。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在紫外扫描仪下摄影即可观察到λDNA的Eco RⅠ限制性酶切图谱。
【实验准备】一、器材1.恒温水浴箱2.电泳仪和电泳槽3.紫外扫描分析仪4.台式高速离心机5.微波炉6.加样枪、EP管及试管架等二、试剂1.DNA底物λDNA或质粒DNA或制备的肝组织DNA。
2.限制性内切酶Eco RⅠ及其缓冲液购自华美生物工程公司,每种限制性内切酶均配有2种缓冲液,在配套的缓冲液中该限制性内切酶均可获得100%酶切活性。
3.10×TAE 电泳缓冲液取Tris24.2g,冰醋酸5.7ml,0.25mol/L EDTA (pH8.0)20ml,加蒸馏水至500ml。
酶切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原理及其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2. 掌握质粒DNA的提取方法。
3. 学习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进行DNA片段的切割。
4. 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酶切结果,鉴定目的DNA片段。
二、实验原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是一类能够识别特定DNA序列并在该序列的特定位置切割双链DNA的酶。
在基因工程中,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用于切割DNA分子,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克隆、测序或分子标记等操作。
本实验中,我们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质粒DNA,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酶切产物。
根据酶切位点的不同,质粒DNA会被切割成不同长度的片段。
通过比较酶切前后的DNA片段,可以鉴定目的DNA片段。
三、实验材料1. 质粒DNA2.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3. 琼脂糖4. 电泳缓冲液5. 标准DNA分子量标记6. 琼脂糖凝胶电泳仪7. 凝胶成像系统四、实验步骤1. 质粒DNA提取:根据试剂盒说明书提取质粒DNA。
2. 酶切反应:将提取的质粒DNA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混合,加入缓冲液,进行酶切反应。
3. 琼脂糖凝胶电泳:- 准备琼脂糖凝胶,加入电泳缓冲液。
- 在凝胶孔中加入标准DNA分子量标记和酶切后的质粒DNA。
- 连接电源,进行电泳。
- 电泳完成后,关闭电源,取出凝胶。
4. 凝胶成像与分析:- 使用凝胶成像系统观察电泳结果。
- 根据标准DNA分子量标记,分析酶切产物的长度。
- 比较酶切前后的质粒DNA片段,鉴定目的DNA片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质粒DNA提取:成功提取出质粒DNA,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A260/A280比值在1.8-2.0之间。
2. 酶切反应: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成功切割质粒DNA,产生不同长度的片段。
3. 琼脂糖凝胶电泳:- 电泳结果显示,酶切后的质粒DNA片段在凝胶上呈现清晰的条带。
- 通过比较标准DNA分子量标记和酶切产物,可以确定酶切位点的位置。
DNA的限制性酶切实验原理
(2)、混匀反应体系后,将eppendorf管置于适当的支持物上 (如插在泡沫塑料板上),37℃水浴保温1小时,使酶切反应完全。
4.酶解温度与时间:
大多数限制酶反应温度为37℃,如EcoRⅠ, HindⅢ, BamHⅠ, PstⅠ等,也有如BclⅠ需在50℃下进行反应, 反应时间根据酶的单位与DNA用量之比来定,原则 是酶:DNA=2-3:1 2小时即可,充分酶解。
学习课程 项目教学 管理 心理学 生
物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23
Tris·HCl维持反应体系pH值在7.2-7.6之间;
NaCl浓度不同形成3种级别的离子强度:
低盐(10mM NaCl)
中盐(50mM NaCl)
高盐(100mM NaCl)
不同的内切酶选择特定的反应缓冲液。
学习课程 项目教学 管理 心理学 生
物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22
五、注意事项——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五、注意事项——DNA凝胶电泳
• 1. 琼脂糖: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琼脂糖,其 杂质含量不同,影响DNA的迁移及荧光背景的 强度,应有选择地使用。
• 2. 凝胶的制备:凝胶中所加缓冲液应与电泳槽 中的相一致,溶解的凝胶应及时倒入板中,避 免倒入前凝固结块。倒入板中的凝胶应避免出 现气泡,以免影响电泳结果。
Ⅱ型内切酶切割双链DNA产生3种不同的切口--5’端 突出;3’端突出和平末端。
正是得益于限制性的内切酶的发现和应用, 才使得人们能
3.质粒DNA的限制性酶切鉴定-2012
EcoRI
BamHI
37℃
内切酶使用时宜存放在冰盒内或冰浴上,使用完毕后宜 立即放置于-20℃保存。
【四、实验步骤】
1、在一个洁净的0.5 ml离心管中混匀下列反应物: 反应物 灭菌水 体积(µl) 11
10×Buffer
质粒DNA
2
5 1 20
EcoR I,BamH1
总计
2、将反应物置于37℃水浴,2h。 3、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酶切结果。
【三、实验仪器、材料与试剂】
(一)实验仪器 微量移液器 微型离心机 恒温水浴锅 (二)材料和试剂 重组质粒pGADT7X(7988+300bp),pGBKT7-X(7300+300bp) EcoRI,BamHI及其酶切缓冲液 H2O
思考题
如 果 一 个 DNA 酶 解 液 在 电 泳 后 发 现 DNA未被酶切或者酶切不完全, 你认为可能 是什么原因?
实验三 重组质粒DNA的限制性 酶切鉴定
【一、实验目的】
学习通过限制性酶切法鉴定阳性克隆的方 法原理与技定位点,并产生 特异的切割,形成粘性末端或平末端,这样有利 于DNA片段再连接。 限制性内切酶对环状质粒DNA有多少切点,酶切后 就能产生多少个片段。因此,鉴定酶切后的片段 在电泳凝胶的区带数,就可以推断切点的数目; 从片段迁移率的大小可以判断酶切片段大小的差 别。用已知相对分子量DNA为对照,通过电泳迁移 率的比较,可以粗略地测出分子形状相同的未知 DNA的相对分子质量。
质粒DNA的提取、定量、酶切与PCR鉴定实验报告
质粒DNA的提取、定量、酶切与PCR鉴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的方法;2.学习并掌握了解质粒酶切鉴定的方法;3.学习并掌握紫外吸收检测DNA浓度和纯度的原理和方法;4.学习并掌握PCR基因扩增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5.学习并掌握水平式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PCR(多聚酶链式反应)在DNA聚合酶催化下,可以DNA为模板,以特定引物为延伸起点,以dNTP为原料,通过变性、退火、延伸等步骤,在体外(缓冲液中)复制DNA,使目的DNA按2n方式呈指数形式扩增。
PCR一次循环的具体反应步骤为:A.变性:加热反应系统至95℃,使模板DNA在高温下完全变性,双链解链。
B.退火:逐渐降低溶液温度,使合成引物在低温(35-70℃,一般低于模板Tm值的5℃左右),与模板DNA互补退火形成部分双链。
C.延伸:溶液反应温度升至中温72℃,在Taq酶作用下,以dNTP为原料,引物为复制起点,模板DNA的一条单链在解链和退火之后延伸为一条双链。
2.质粒DNA的提取与制备(1).碱裂解法:染色体DNA与质粒DNA的变性与复性存在差异:A.高碱性条件下,染色体DNA和质粒DNA均变性;B.当以高盐缓冲液调节其pH值至中性时,变性的质粒DNA复性并保存在溶液中,染色体DNA不能复性而形成缠连的网状结构,可通过离心形成沉沉淀去除。
(2).离心层析柱:A.硅基质膜在高盐、低pH值状态下可选择性地结合溶液中的质粒DNA,而不吸附溶液中的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B.通过去蛋白液和漂洗液将杂质和其它细菌成分去除;C.低盐,高pH值的洗脱缓冲液将纯净质粒DNA从硅基质膜上洗脱。
3.质粒DNA的定量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A.物质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对光的吸收效应,且其对光的吸收是具有选择性;B.各种不同的物质都具有其各自的吸收光谱:DNA分对波长260nm的紫外光有特异的吸收峰蛋白质对波长280nm的紫外光有特异的吸收峰碳水化合物对230nm的紫外光有特异的吸收峰C.A260/A280及A260/A230的比值可以反应DNA的纯度;A260/A280=1.8 DNA纯净A260/A280<1.8 表示样品中含蛋白质(芳香族)或酚类物质A260/A280>1.8 含RNA杂质,用RNA酶去除。
分子酶切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原理和应用。
2. 熟悉质粒DNA的提取和纯化方法。
3. 学习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分析酶切结果。
4. 探讨影响酶切效率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是一种能够识别双链DNA上的特定序列,并在识别序列处切割DNA的酶。
根据酶切位点的不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分为两类:Ⅰ类酶和Ⅱ类酶。
本实验所使用的是Ⅱ类酶,如HindⅢ、EcoRⅠ等。
质粒DNA的提取和纯化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通过提取和纯化可以获得高纯度的质粒DNA,便于后续的酶切、连接、转化等操作。
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分离技术,通过电泳分离不同分子量的DNA片段,从而对酶切结果进行鉴定。
三、实验材料1. 质粒DNA2.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如HindⅢ、EcoRⅠ)3. 琼脂糖4. DNA marker5. Tris-HCl缓冲液6. 10×Loading buffer7. 1×TAE电泳缓冲液8. 0.5×TAE电泳缓冲液9. 0.5%琼脂糖凝胶10. 紫外灯11. 显影液四、实验步骤1. 质粒DNA的提取和纯化(1)将质粒DNA加入Tris-HCl缓冲液中,加入等体积的酚/氯仿,剧烈振荡,静置5分钟。
(2)取上清液,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剧烈振荡,静置5分钟。
(3)取上清液,加入2/3体积的95%乙醇,混匀,室温放置10分钟。
(4)将沉淀物用70%乙醇洗涤,室温放置5分钟。
(5)将沉淀物溶于适量TE缓冲液中,即为纯化的质粒DNA。
2. 酶切反应(1)将纯化的质粒DNA加入酶切缓冲液中,加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混匀。
(2)37℃水浴孵育2-3小时,或根据酶的说明书进行。
(3)加入适量DNA loading buffer,混匀。
3. 琼脂糖凝胶电泳(1)制备0.5%琼脂糖凝胶,加入1×TAE电泳缓冲液。
(2)将酶切反应产物加入凝胶孔中,同时加入DNA marker。
酶切检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的原理及其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2. 掌握质粒DNA的提取方法。
3. 学习并实践质粒DNA的酶切技术。
4. 掌握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及其在DNA分析中的应用。
5. 分析酶切结果,鉴定目的基因。
二、实验原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是一类能够识别特定的DNA序列并在该序列处切割双链DNA的酶。
它们在分子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基因克隆、基因编辑、基因表达调控等。
质粒DNA是常用的克隆载体,其提取方法主要有碱裂解法、盐析法等。
本实验采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
酶切是将质粒DNA切割成大小不同的片段,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分离这些片段,从而鉴定目的基因。
琼脂糖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DNA分析技术,其原理是利用DNA分子在琼脂糖凝胶中的迁移速率差异进行分离。
在电场作用下,DNA分子带负电荷,会向正极移动。
DNA分子的大小与其迁移速率成反比,因此,通过比较不同片段的迁移距离,可以鉴定DNA片段的大小。
三、实验材料1. 质粒DNA2.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3. 琼脂糖凝胶4. TAE缓冲液5. DNA marker6. 电泳仪7. 显色剂8. 紫外灯四、实验步骤1. 质粒DNA提取- 将含有质粒DNA的菌液接种于含有抗生素的LB培养基中,37℃培养过夜。
- 取适量菌液,加入等体积的碱裂解液,混匀,室温放置5分钟。
- 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混匀,室温放置10分钟。
- 12,000 rpm离心5分钟,弃上清。
- 加入700 μL 70%乙醇,混匀,室温放置5分钟。
- 12,000 rpm离心5分钟,弃上清。
- 加入50 μL无菌水,混匀,即得质粒DNA。
2. 酶切- 取10 μL质粒DNA,加入10 μL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缓冲液,混匀。
- 加入1 μL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混匀。
- 37℃水浴反应3小时。
3. 琼脂糖凝胶电泳- 配制琼脂糖凝胶,加入适量的DNA marker。
质粒检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习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用于检测质粒DNA的大小和纯度。
3. 了解质粒DNA的酶切分析及其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环状DNA分子,它们能够在宿主细胞中独立复制。
质粒DNA 的提取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技术,用于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分析等。
碱裂解法是一种常用的质粒DNA提取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碱处理使细菌细胞裂解,释放质粒DNA,并通过离心、洗涤等步骤纯化质粒DNA。
琼脂糖凝胶电泳是一种分离和分析DNA分子的技术。
DNA分子在琼脂糖凝胶中的泳动速度取决于其分子大小和构型。
通过比较已知分子量标准品和实验样品的泳动距离,可以确定质粒DNA的大小。
此外,酶切分析可以检测质粒DNA的序列和结构。
三、实验材料1. 仪器:离心机、凝胶电泳仪、紫外灯、微量移液器、微量离心管等。
2. 试剂:LB培养基、氯化钙、酚/氯仿/异戊醇混合物、无水乙醇、TE缓冲液、琼脂糖、DNA分子量标准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等。
四、实验步骤1. 质粒DNA的提取(1)将含有pUC19质粒的大肠杆菌接种于LB培养基,37℃培养过夜。
(2)将培养物转移至微量离心管中,4000r/min离心2min,收集菌体。
(3)向菌体中加入1mL的酚/氯仿/异戊醇混合物,充分混匀,室温放置5min。
(4)12,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
(5)向上清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无水乙醇,混匀,室温放置15min。
(6)12,000r/min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
(7)用70%乙醇洗涤沉淀,12,000r/min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
(8)空气干燥沉淀,用50µL的TE缓冲液溶解。
2. 质粒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1)制备琼脂糖凝胶,加入DNA分子量标准品。
(2)将质粒DNA样品和DNA分子量标准品混合,加样至琼脂糖凝胶。
(3)接通电源,进行电泳。
2.实验二-质粒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取实验一中提取的质粒,向其中加入10μL灭菌的双蒸水使其充分 取实验一中提取的质粒,向其中加入10μL灭菌的双蒸水使其充分 10μL 溶解,测定其dsDNA浓度。然后按下表进行操作: 溶解,测定其dsDNA浓度。然后按下表进行操作: dsDNA浓度
实验组 Buffer EcolⅠ Ⅰ Hind Ⅲ 质粒 ddH2O 总体积 4 3 3 X 10-X 20
是体外剪切基因片段的重要工具所以常常与核酸聚合酶是体外剪切基因片段的重要工具所以常常与核酸聚合酶连接酶以及末端修饰酶等一起称为工具酶
质粒DNA 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实验二 质粒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一 实验目的
了解限制性内切酶作用的原理、特点和酶切质粒DNA的试验方法 了解限制性内切酶作用的原理、特点和酶切质粒DNA的试验方法 DNA
二 实验原理
型酶识别的DNA序列一般含有4 个核苷酸。 DNA序列一般含有 Ⅱ型酶识别的DNA序列一般含有4~6个核苷酸。有的在识别顺序 的对称轴上对双链DNA同时切割产生平末端; 的对称轴上对双链DNA同时切割产生平末端;有的在识别顺序的双侧末 DNA同时切割产生平末端 DNA双链产生粘性末端 双链产生粘性末端。 型限制性内切酶需要Mg2+激活,大部分Ⅱ Mg2+激活 端DNA双链产生粘性末端。Ⅱ型限制性内切酶需要Mg2+激活,大部分Ⅱ 型酶所识别的序列具有反向对称的结构,或称为回文结构。 型酶所识别的序列具有反向对称的结构,或称为回文结构。 质粒DNA通常都具有一个或多个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识别序列, 质粒DNA通常都具有一个或多个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识别序列,可 DNA通常都具有一个或多个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识别序列 被相应限制性内切酶切出相应数量的切口, 被相应限制性内切酶切出相应数量的切口,从而产生相应数量的酶切 片断。 片断。 本实验采用PMD18- 质粒具有EcoRⅠ Hind的识别序列和酶切位 EcoRⅠ和 本实验采用PMD18-T质粒具有EcoRⅠ和Hind的识别序列和酶切位 PMD18 点分别为 GAATTC CTTAAG 和 AAGCTT TTCGAA
质粒酶切实验报告讨论
一、实验背景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DNA分子,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细胞中。
质粒DNA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基因编辑等。
质粒酶切实验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一项基础技术,通过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切割质粒DNA,得到特定的DNA片段,从而实现基因克隆、基因表达等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质粒酶切实验,对提取的质粒DNA进行酶切,并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酶切结果,以验证实验的准确性。
二、实验方法1. 质粒DNA提取(1)采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具体操作如下:① 将含有质粒的细菌培养至对数生长期,收集菌液。
② 向菌液中加入溶菌酶,37℃水浴30分钟,使细胞壁破裂。
③ 加入等体积的碱液(NaOH),混匀,室温放置5分钟。
④ 加入等体积的冰乙酸,混匀,室温放置5分钟。
⑤ 12,000 r/min离心5分钟,取上清液。
⑥ 加入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混匀,室温放置15分钟。
⑦ 12,000 r/min离心10分钟,弃上清液。
⑧ 加入1ml 70%乙醇洗涤沉淀,12,000 r/min离心5分钟。
⑨ 弃上清液,将沉淀溶于50μl TE缓冲液中。
(2)检测质粒DNA浓度和纯度,具体操作如下:① 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质粒DNA在260nm和280nm处的吸光度值。
② 根据公式计算质粒DNA浓度和纯度。
2. 质粒DNA酶切(1)选择合适的限制酶,根据质粒DNA序列设计酶切位点。
(2)配制酶切反应体系,包括质粒DNA、限制酶、缓冲液等。
(3)将反应体系置于37℃水浴中酶切反应4小时。
3.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1)配制琼脂糖凝胶,加入适量的溴化乙锭(EB)。
(2)将酶切后的质粒DNA样品和DNA分子量标准样品加入琼脂糖凝胶孔中。
(3)100V电压电泳1小时。
(4)紫外灯下观察并拍照记录电泳结果。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质粒DNA提取结果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质粒DNA浓度为100ng/μl,纯度为1.8(A260/A280),符合实验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类(II型)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专一 的核苷酸顺序,并在该顺序内的固定位置上 切割双链。由于这类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和
切割的核苷酸都是专一的。因此,这种限制
性内切酶是 DNA 重组技术中最常用的工具酶
之一。
这种酶识别的专一核苷酸顺序最常见的
是 4 个或 6 个核苷酸,少数也有识别 5 个核苷
酸以及 7 个、 8 个、 9 个、 10 个和 11 个核苷酸 的。这种酶的切割可以有两种方式:
特异性的限制-修饰现象进行研究时,首次发现
了限制性内切酶。首批被发现的限制性内切酶包
括来源于大肠杆菌的EcoR I和EcoR II,以及来 源于流感嗜血杆菌(Heamophilus influenzae) 的Hind II和Hind III。这些酶可在特定位点切 开DNA,产生可体外连接的基因片段。研究者很 快发现内切酶是研究基因组成、功能及表达非常 有用的工具。
13ml
2ml
1ml
1ml
3ml
置于 37℃水浴酶解 16h 以上。酶解完成后, 分别加入 10X 上样缓冲液 , 然后各取 15ml 进行电 泳分析。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类型及特性
按限制酶的亚基组成和切断核酸情况的 不同,分为三类:
Ⅰ型 Ⅱ型*
Ⅲ型
第一类(I型)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专一的 核苷酸顺序,它们在识别位点很远的地方任意 切割DNA链,其切割的核苷酸顺序没有专一性, 是随机的。这类限制性内切酶在DNA重组技术或 基因工程中用处不大,无法用于分析DNA结构或 克隆基因。这类酶如EcoB、EcoK等。 第三类(III型)限制性内切酶也有专一的 识别顺序,在识别顺序旁边几个核苷酸对的固定 位置上切割双链。但这几个核苷酸对也不是特异 性的。因此,这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产生的一 定长度DNA片段,具有各种单链末端。因此也不 能应用于基因克隆。
各有一个单链末端,二条单链是互补的,其断 裂的磷酸二酯键以及氢键可通过 DNA连接酶的作用而 “粘合”。
平头末端: II型酶切割方式的另一种是在同一位置上切割 双链,产生平头末端。例如EcoRV 的识别位置是:
5’…… GAT|ATC …… 3’
3’…… CTA|TAG …… 5’ 切割后形成 5’…… GAT 3’…… CTA ATC …… 3’ TAG …… 5’
同尾酶:
有时两种酶切割序列不完全相同,但却能产 生相同的粘性末端,这类酶被称为同尾酶
同尾酶的切割产物可以通过DNA连接酶将这 类末端连接起来,但原来的酶切位点将被破坏。
如Xba1和Nhe1: 5‘…T|CTAGA…3’ 3‘…AGATC|T…5’ 5‘…T CTAGA…3’ 3‘…AGATC T…5’
5‘…G|CTAGC…3’ 3‘…CGATC|G…5’ 5‘…G CTAGC…3’ 3‘…CGATC G…5’
5‘…TCTAGC…3’ 3‘…AGATCG…5’ 这些粘性末端连接后,Xba1和Nhe1酶将不能再 切割,但可以利用Bfa1(酶切识别位点为GATC)来进 行再切割。
4)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命名法
4) 酶切底物DNA应具备一定的纯度,避免含有迹 量酚、氯仿、乙醇,大于10mM的EDTA,SDS以 及过量的盐离子。 5) 反应混合液中加入浓度为 0.1mg/ml 的BSA,可 维持酶的稳定性。 6) 反应混合物混匀时,应避免强烈振荡以保证 不使内切酶变性及DNA大分子的完整。 7) 反应前的低速离心是必要的,这可使因混匀 吸附于管壁上的液滴全部沉至管底。
构建到表达载体 P1300
植物功能基因研究路线图
潮霉素
TaSTK
P1300-TaSTK
10500bp
2. 相关基础知识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一类能识别双链 DNA 分 子特异性核酸序列的 DNA 水解酶。它是基因工程中 用于体外剪切基因片段的重要工具酶。
上世纪七十年代,当人们在对噬菌体的宿主
•10ml,50ml微量移液器,无菌的1.5mL EP管
5. 实验方法和步骤
1) 质粒中RNA的酶解
向30ml质粒溶液中加入10mg/mL Rnase 1ml, 37℃水浴酶解30min。
2) 质粒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解
Total ddH2O M Buffer SacI XbaI 质粒DNA
20ml
粘性末端;是交错切割,结果形成两条单链末 端,这种末端的核苷酸顺序是互补的,可形成氢键, 所以称为粘性末端。 如EcoRI的识别顺序为: 5’…… G|AATTC ……3’ 3’…… CTTAA|G …… 5’ 在双链上交错切割的位置切割后生成 5’……G AATTC……3’
3’……CTTAA
G……5’
七、质粒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
1. 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限制性内切酶的特性.
掌握对质粒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原理和方法 。
目的基因序列
设计引物
利用DNA或cDNA 做模板
测序正扩增
对T载体进行酶切
酶切产物电泳
切胶回收
转入农杆菌进行转 基因操作
转入大肠杆菌 进行保存
1) 寄主控制的限制与修饰现象
限制与修饰系统是细菌细胞的一种防卫手 段。各种细菌都能合成一种或几种能够切割DNA 双链的核酸内切酶,它们以此来限制外源DNA存 在于自身细胞内,但合成这种酶的细胞自身的 DNA不受影响,因为这种细胞还合成了一种修饰 酶,对自身的DNA进行了修饰,限制性酶对修饰 过的DNA不能起作用。这种现象被称为寄主控制 的限制与修饰现象。
4. 实验材料与仪器
•质粒 pUCm-T-TaSTK
•RNase
用含有10mmol/LTris-HCl、15mmol/L NaCl溶液溶解 Rnase到10mg/mL,沸水浴15min,保存到-20℃
•SacI 和 XbaI 核酸内切酶(Takara) •酶解缓冲液(10×M buffer) •离心机,水浴锅
用属名的头一个字母和种名的头两个字母表示寄 主菌的物种名称,如 E.coli 用 Eco 表示,所以用 斜体字。
用一个字母代表菌株或型,如流感嗜血菌 (Heamophilus influenzae)Rd菌株用d,即Hind。
如果一种特殊的寄主菌株,具有几个不同的限制 与 修 饰 酶 , 则 以 罗 马 数 字 表 示 , 如 HindⅠ, HindⅡ,HindⅢ等。
这种末端同样可以通过DNA连接酶连接起来。
3) 同裂酶和同尾酶: 同裂酶:有时两种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核苷酸
顺序和切割位置都相同,这些有相同切点的酶称为 同裂酶(同切酶或异源同工酶)。 同裂酶差别只在于当识别顺序中有甲基化的核 苷酸时,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可以切割,另一种则不 能。例如HpaⅡ和MspⅠ的识别顺序都是 5’……G|CG C……3’ 3’……C GC|G……5’ 如果其中有5’-甲基胞嘧啶,则只有HpaⅡ能够 切割。
3. 酶切反应的设计一般应注意问题:
1) 大多数限制酶贮存在50%甘油溶液中,以避免在20℃结冰。当甘油终浓度大于 12 %时,某些限制 酶的识别特异性降低,因此加入的酶体积不超过 反应总体积的10%。 2) 基因组 DNA 底物的浓度不宜太大,过高浓度的 DNA 会形成粘性溶液,从而抑制酶的扩散,建议酶切反 应的基因组 DNA 浓度为 0.1-0.4ug/ul 。同时 RNA 应 该尽量消化去除。 3) 当要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限制酶切割DNA时,必须选 择好通用缓冲液,则两种酶才可同时切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