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大学语文教材和课件10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件
再读课文,讨论:
文章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 着墨?
• 以前永州山水游览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 山之游不同于以往。 • 用游其它山水时的心情抑郁反衬西山之游 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
• 诵读并翻译第二段,说说作者笔下 的西山是怎么样的?找出相关词句。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 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 斫榛莽,焚茅茷,穷 山之高而止。 • 因:由于 • 始指异之:才指点西山并且感到它的奇异。 • 遂:于是 • 缘:沿着 • 斫榛莽:砍伐丛生的草木 • 茅茷:茅草 译文: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的西亭上,才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 而犹不欲归。 • 觞:酒杯 • 颓然:醉倒的样子。
译文:拿起酒杯满斟而饮,摇晃就
要醉倒,一点儿也不知道太阳已经下 山。 苍茫的暮色,从远处而来,直到一无 所见,而我还不想回去。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 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 今昔对比 宴游诸山 宴游 过程 宴游西山
披草而坐,倾壶而 引觞满酌,颓然就 醉;枕以卧,卧而 醉;至无所见,而 梦;觉而起,起而 犹不欲归 归
心情
恒惴栗
心凝形释,与万化 冥合
再读课文,讨论:
概括文章两段的段落大意。
第1段:游西山前,自以为永州的奇山异水自己都游 遍了,面对幽泉怪石饮酒娱乐。( “未始知西山之 怪特”为过渡句)
颓 然 于 山 水 中 被 山 水 所 激 发
始得
之喜
文章主旨:
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 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 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作者由西山的特立之貌,喻自己卓而不 群的人格,表现自己志高不俗的志向。
始得西山宴游记经典课件
诗中描写天地间一片白 没有半点生气与声息, 雪,没有半点生气与声息, 在万籁俱寂的广大的空漠中, 在万籁俱寂的广大的空漠中, 只有孤独的渔翁在寒江垂钓。 只有孤独的渔翁在寒江垂钓。 诗人创造了一个清绝、寒绝、 诗人创造了一个清绝、寒绝、 独绝的艺术境界。 独绝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他 拔流绝俗,孤傲高洁的品格。 拔流绝俗,孤傲高洁的品格。
思考: 思考:
西山的地形山势高峻? 西山的地形山势高峻?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 皆在衽席之下。 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 尺寸千里,攒蹙累积, 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 遁隐。 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写作手法
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高 尺寸千里,攒促累积,莫得遁隐。 尺寸千里,攒促累积,莫得遁隐。 高
比 照 映 衬
高峻峭拔
高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西山之景的描摹,不直接写眼中西山, 西山之景的描摹,不直接写眼中西山, 而从多角度写登西山所见所感。 而从多角度写登西山所见所感。
一方面,运用简洁概括, 一方面,运用简洁概括,鲜明生动 的语言, 的语言,精细而准确地把那些易于被人 忽视和遗忘的自然景色画图般地再现出 给读者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切之感 亲临其境的真切之感; 来,给读者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切之感; 另一方面,他在描写山水木石、鸟兽 另一方面,他在描写山水木石、 虫鱼的声色动静时, 虫鱼的声色动静时,往往将自己横遭贬 饱受压抑的景况渗透在里面, 谪、饱受压抑的景况渗透在里面,达到 情景交融的地步 的地步, 情景交融的地步,从而曲折地反映了中 唐黑暗的社会现实。 唐黑暗的社会现实。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件
问题 探讨
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作用有何 不同?
第一次出现是往日游览时,作者都会“披草 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 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这短促 紧凑的语句反映了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 郁的内心感受。虽然他想在游览山水中得以解脱, 但酒醉之后依然如故。而西山之游却使作者感到 从未有过的快慰,不只是美酒醉人,更是这高峻 峭拔的西山使其感受到物我相融醉而忘归,心中 的欢喜怡悦不言而喻。前后对比更突出西山之游 给作者带来的独特感受。
攒蹙累积 cuán cù
不与培塿为类 pǒu lǒu 颢气 hào 颓然就醉 tuí 与万化冥合
自余为僇人
居是州 恒惴栗 其隙也
僇(lù )人,获罪的人。僇,通 “戮”。刑辱的意思。 居,住。是,这。是州,指永州。
栗,发抖。
恒,常常。惴栗,忧惧不安。惴,恐惧。
隙,公务之暇。
则施施而行, 施施(shī),缓慢行走的样子。 而,表修饰。 漫漫,随意不受拘 漫漫而游 束。
两次游玩后他的心情一样吗?分 别是怎样的?
A游诸山后是悲的。从 “觉而起,起而归”中看出 ,运用顶针的手法,使得三个动作一气呵成,干脆利 落。说明作者对这些景物毫无留恋之感。
B游西山后是喜的。从“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中看出作者依依不舍 、流连忘返之感。而且作者此时是心凝形释, 与万化冥合,仿佛达到了与外物合二为一的境 界。
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形容登高 望远。 攒(cuá n),聚集。蹙(cù ), 收缩。累积,重叠积压。 遁(dù n) 隐,隐蔽、隐藏。 萦回着青山,缭绕着白水。萦,缭都
是缠绕的意思。 的意思
际,交会。
尺寸之间包含了千里的景物,各种景物聚拢收 缩,层层堆叠,没有一个能逃脱隐藏的。青山 白水相互萦绕,在外边与天交会,四面望去, 浑然一体。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件
问 有人说《小石潭记》更偏重于客观 题 描写,本文更偏重于主观感受。试 探 举例分析。 讨
《始得西山宴游记》偏重于写主观感受。如 写“西山之怪特”,“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 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顥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 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心凝形释,与万 化冥合”,可见作者把西山视为知音,与西山心 心相印,西山怪特之貌恰似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 志高品峻的情操。
第2段 :字词解释
始指异之 缘染溪
指异,指点而称奇。 缘,沿着。
斫(zhuó ),砍。榛(zhēn)莽,杂 乱丛生的草木。 焚,烧。茅茷(fá ),茅草之类。
斫榛莽 焚茅茷 箕踞而遨
箕踞(jī jù ),席地而坐,随便伸 开两腿,像个簸箕。遨,游览,观赏。
第2段 :字词解释
则凡数州之土壤 皆在衽席之下
禅山记》)
其
常 用 文 言 虚 词
③表祈使,译为“可”、“一 定” 。 [例句]尔其无忘乃父之 志!(《伶官传)序》)
[例句]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 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 师》)
④表商榷语气,译为‘还 是”。
③表祈使,译为“可”、“一定” 。
其
常 用 文 言 虚 词
你能用图示来表示此文的思路吗?
穷回溪)-- 漫游他山--( ( 醉酒而归 )--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坐法华寺--过湘江--( 缘染溪 ) --(穷高山 )--( 俯视众山) --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始得”统摄全篇
浮云萦绕群 山,与天空 连成一体, “心凝形释, 与万化冥合”
பைடு நூலகம்题 探讨
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 游,游于是乎始 ”?
土壤,土地。
衽( rè n ) 席,古代睡觉用的席子。
始得西山宴游记ppt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释:解除束缚。 冥合:浑然一体。 然后:这之后。古今异义 向,从前。 于是,从此,从现在。古今异义 故为之文以志(之):之,代所见景色。以,来。志,记。
译文:精神专一,忘掉形骸,似乎和万物相融合。这样以后知道
莫得遁隐 dùn
萦青缭白 yíng liáo
引觞满酌 shāng zhuó
不与培塿为类 pǒu lǒu 颢气 hào 颓然就醉 tuí
与万化冥合 míng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 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 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 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 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 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 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 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 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 四年也。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 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岈然洼然:岈然,山谷空阔的样子。洼然,像洼地一样 凹陷 若垤若穴:垤,蚁垤,蚂蚁做窝时堆在洞外的小土堆。 穴,洞。 尺寸千里: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形容登高望远。 攒蹙累积:攒蹙,聚集收缩。累积,重叠积压。 萦青缭白:形容词作名词,青山,白云。萦,缭都是缠 绕的意思。 与,接、合。际:交会.
语文选修第6课《始得西山宴游记》精品课件
异 始指异之
认为……奇异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独特
特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为
自余为人
故为之文以志
特别 超出一般
成为 表目的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卧而梦
表顺承,
觉而起,起而归 自远而至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就”、“然 后”
表修饰,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地”、”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着涯”
而不知其所穷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表转折,
“却”、”但 是”
前后呼应
心情 前:“恒惴栗” 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醉态 前:“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 后:“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归家 前:“觉而起,起而归”, 后:“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始游
前:“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 而犹不欲归。
觞:酒杯 颓然:醉倒的样子。
译文:拿起酒杯满斟而饮,摇晃就要 醉倒,一点儿也不知道太阳已经下山。 苍茫的暮色,从远处而来,直到一无所 见,而我还不想回去。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 自从我成为罪人,居住在这永州,心中常常
忧惧不安。在那些空闲的时候,我就外出缓缓地散步, 不受拘束的游玩。
日与其徒上高山, 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 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
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日,每日。徒,随从。 穷回溪:穷,穷尽。回溪,萦回曲折的溪涧。 幽泉,幽深的泉水。怪石,奇特的石头。 披,用手拨开。 更,更换,交替。相枕,互相紧靠着。 极,到 趣,通“趋”,往。
始得西山宴游记ppt课件
渺远的样子,与天地自然之气在一起,却不能 知道它的边际; 广大的样子,与大自然同游, 却不知道它的尽头。
心凝形释,” 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 是乎始。
这样以后才明白我从前未曾真正游 玩过山水,真正的游赏山水是从这 开始的。
解题 标题中“始得”怎么理解?
找出文章中关于“始得”的句子并翻译。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却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2、望西山,始指异之。 眺望西山,才指着它感到它奇怪。
3、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这样以后才知道我以前根本没有真正游览过, 真正的游览赏景从这次开始。
总结
始:曾(尝)、才、开始
• 累积,重叠积压。 萦青缭白:青山白水相互萦绕。萦,缭都是 缠绕的意思。 外与天际:际:交会。 四望如一:向四面环顾,看到的情景都一样。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然后,这样以后,指看 了眼前的美景之后。特立,高出一般的存在。 不与培塿为类:培楼(pǒulǒu):大小坟冢。 这里借指小土堆似的山丘。
• 造物者,即天地、自然。
两次满酌而醉,作用有何不同?
• 第一次出现是往日游览时,作者都会“披草而 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 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这短 促紧凑的语句反映了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 闷抑郁的内心感受。虽然他想在游览山水中得 以解脱,但酒醉之后依然如故。而西山之游却 使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不只是美酒醉人, 更是这高峻峭拔的西山使其感受到物我相融醉 而忘归,心中的欢喜怡悦不言而喻。前后对比 更突出西山之游给作者带来的独特感受。
文章记叙西山之游 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
以前永州山水游览为铺垫,来比照 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 用游其它山水时的心情抑郁反衬西 山之游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
大学语文ppt始得西山宴游记
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
返回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 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 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 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 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 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 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 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退出
补充注释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 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 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 托物言志。
一、背景介绍
1.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 柳宗元父母家族均世代为官,他自幼生活在长安,
对朝政动态、政局形势、社会危机都有耳闻。
山水游记: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
骚赋:《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 》、《天对》、《晋问》。
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关佛教的碑、铭、记、序、诗歌
等作品,对禅宗、天台宗、律宗等学说有所涉及。柳诗现存140
课文PPT_始得西山宴游记
第二段课文
段旨 段析 语译
课堂 Q&A
●
♦ 此次,指西山之游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
通“向”,以前。
● 通“志”,记录。
文以志。
以一反一正收结题目“始”字。 一笔勾消以往忧惧的际遇,隐 然有重新出发之意
第三段课文
段旨 段析 语译
课堂 Q&A
是岁,元和四年也。
特别注明年分,补充且呼应第 二段的“今年”
记游览他山之乐。既 然现实上受到许多挫 折,所以把人生的美 寄托在梦中
一直走到曲折 溪流的尽头。 穷,尽,这里 作动词用,走 到尽头。回溪, 曲折的溪流。
第一段课文
段旨 段析 语译
课堂 Q&A
音ㄐㄩㄝˊ,
特殊的形态
● 睡醒
♦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里想到哪里,梦中也随着到
↳__ 转品(名→动) 顶真
了哪里。极,至。趣,音ㄑㄩ, 通“趋”,往。
相互以他人的身体作为 枕头而躺着。更,音ㄍ ㄥ。枕,音ㄓㄣˋ,作 动词用,以物垫头。
作者希望利用游山玩水, 治愈心中的伤痛,但光 用山水还不够,还要用 友情、时间,最后的方 法是用酒、用醉来遗忘
写西山的人烟稀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尽
法华寺的西亭,为柳宗
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元所建。法华寺,在永 州市城内东山之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比
砍去杂乱丛生的草木。斫, 音ㄓㄨㄛˊ,砍伐。榛,音 ㄓㄣ,丛生的树木。莽,丛 生的草。
始得西山宴游记ppt课件
2
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 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 情,托物言志。 宴游:宴饮游乐。宴游记,记的 一种。
3
始 得 思考:
西 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怎 山 样的人生感悟?
译文:
我的神思悠悠然与天地之气相应,而无法找到它的边际; 情怀浩荡与大自然共游,而不知道它的尽头。
13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
而犹不欲归。 觞:酒杯 颓然:醉倒的样子。
译文:拿起酒杯满斟而饮,摇晃就
要醉倒。
14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 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宴
游 记
4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 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僇:僇,通“戮”。这里是刑辱的意思。 居是州:居,住。是,这。州,指永州。 恒惴栗:恒,常常。惴(zhuì)栗,恐惧,忧惧的样子 隙 :空闲,空暇,这里指公务之暇. 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 漫漫,随意不受拘束的样子。
“永贞革新”失败—贬逐蛮荒—故交断绝—贫 病交迫—老母病故—居处遭火—满怀忧惧之情
19
资料链接
自遭责逐,继以大故 一二年来,痞气尤甚,加以众疾,动作
不常 永州多火灾,五年之间,四为天火所迫 凡人之黜弃,皆望望思得效用,而宗元
独以无有是念 独恨不幸获托姻好,而早凋落 至今无以托嗣续,恨痛常在心目
——《与杨京兆凭书》
20
资料链接
他在永州待了十年,日子过得孤寂 而荒凉。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 时时监视。灾难使他十分 狼狈,一度 蓬头垢面,丧魂落魄。但是,灾难也给 了他一分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 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 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 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 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
始得西山宴游记PPT精品课件
营养物质的利用 ——血糖平衡的原因
食物中的糖类 消化 吸收
肝糖元
分解
脂肪、蛋白质 转化
来源
血糖
16 0
氧化分解 合成
CO2+H2O+能量 肝糖元肌糖元
转化 转变为脂肪贮存
去路
> mg/dL
尿糖
正常情况下,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能够保持相对平衡,从而使 血糖的含量保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提供能量的糖类除来自食物外,还可以从哪里来?
第五节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第一大课时
静脉 动脉 肾脏 肾动脉
产生尿液
通向膀胱
把血液从大动脉运送至肾脏
肾静脉 把血液从肾脏运回大静脉
输尿管 运送尿液到膀胱的细管
膀胱 可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
尿液由膀胱经尿道 排出体外
物质
A B C
蛋白质
(克⁄100毫升)
7.5
0
0
葡萄糖
(克⁄100毫升)
0.1
0
0.1
获得的能量 = 消耗的能量 + 贮存的能量
获得的能量 > 消耗的能量 获得的能量 < 消耗的能量 你知道增肥、减肥的科学道理是什么吗?
排泄 —— 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 的二
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 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的途径
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 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方式排出 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
_肾__小__管__重__吸__收__,__因__而__尿__素__被___浓__缩__。______。
(5)、B中的无机盐为1.6,高于C中的无机盐(0.9),这是由 于_无__机__盐__只__部__分___被__肾__小__管__重__吸__收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始得西山宴游记》大学语文教材和课件10
10、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一、作家作品简介:
柳宗元:
1、唐代思想家、文学家,世称“柳柳州”。
2、散文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唐宋八大家”之一。
3、所作山水游记,刻画入微,深于寄托,尤为后世所称颂。
其中以《永州八记》最著名,本文为《永州八记》之首。
4、《柳河东集》。
二、课文翻译:
自从我成为罪人,住在此州(永州),常常感到惊恐不安。
在空闲的时候,就慢慢地走走,随便地转转。
每天和朋友们登上高山,进入深林,走到迂回曲折的溪流尽头。
只要有清幽的泉水和奇异的山石,再远也要去;到了以后就用手拨开草坐下,倒尽壶里的酒喝得大醉;醉了就互相枕靠着睡觉,一睡着就做梦,心里想到哪里,梦也就做到哪里;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去;自以为凡是此州中所有奇姿异态的山水,都被我欣赏过了,却不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独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寺西面的亭子里,望
因此他想借“游山玩水”来寻找答案,来摆脱心理压力,但是,永州郊外的山水并没有让他卸下精神枷锁。
]
作用——为下文作铺垫。
特点:
1、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极为强烈地传达了作者对所游之处的失望、厌倦的感觉;
2、运用了短促的句式、重复使用字眼,表达出作者急于摆脱失望、厌倦的感觉的急切愿望。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记述游西山的经过及感悟。
感悟:
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认为西山就是柳宗元,柳宗元就是西山,因为在作者的笔下,赋予了西山以生命与灵魂。
是西山傲立苍穹的高峻气势让作者真正卸下了“恒惴栗”的心头重负;西山的“特立”让作者意识到自己在天地之间也应该如此挺拔峭立;西山“不与培娄为类”,让作者意识到绝不能与那些打击诬陷自己的卑鄙小人为伍。
正是西山让作者找回了自我、认识了自我。
四、课文阅读分析
(一)简答题
1.文章的题目为什么要加“始得”二字?
答: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从意义上“始得”二字表达了作者是第一次游西山,并且因西山景物特异而精神感悟——是西山傲立苍穹的高峻气势让作者真正卸下了“恒惴栗”的心头重负;西山的“特立”让作者意识到自己在天地之间也应该如此挺拔峭立;西山“不与培娄为类”,让作者意识到绝不能与那些打击诬陷自己的卑鄙小人为伍。
正是西山让作者找回了自我、认识了自我;二是在结构上“始得”二字起到贯串全文的作用,它在文中或明或暗、时正时反地点题,使全文行文脉络清晰,结构浑然一体。
2.文章写西山的高峻,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灵感受?
答: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即以西山与众山的高下对比,来烘托西山的非凡气势。
作者以三个小层次来侧面烘托西山的高峻:
A、“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写在西山之颠,看周围的几个州县,一览无余,视野极为广阔;
B、“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写四周山川景物的大小、远近,历历在目;
C、“萦青绕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写水天之际,山
水与高天浑融一体的色彩、形态,一目了然。
这三个层次的描写都从侧面烘托了西山高峻挺拔的雄伟气势,也表达了作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心灵感受。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文解释】
泰山是如此雄伟,面对着齐鲁一带青翠的山色,一眼望不到边际。
万物的主宰把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都集中在泰山,高高的山峰仿佛分割了为黄昏与白昼。
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远眺,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相比之下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3.文章开篇不切入正题,却先写游西山之前游众山的情景,这采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答:这采用的是铺垫手法。
它对发现和宴游西山起到对比衬托作用。
4.文章写西山的高大特立有何象征意义?
答:象征着作者在革新失败、贬官永州后仍“不与培塿为类”——绝不与那些打击诬陷自己的卑鄙小人为伍的卓立独行的品格。
5.作者为什么把西山之游视为自己真正游览的开始?答:因为作者想借“游山玩水”来摆脱心理压力,但是,西山之前所有永州郊外的山水都没有让他卸下精神枷锁;只有到了西山之游,不仅使作者发现了永州山水的特异之处,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精神感悟,从而对自己革新失败贬官永州的苦闷真正有所解脱。
因此他把西山之游视为自己真正游览的开始。
6.领会作者得出的“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感悟
的过程。
作者在表达对永州山水感到索然无味之后,重点突出“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的欣喜和感悟(欣喜源于人山合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西山即为柳宗元,柳宗元就是西山。
因为在作者的笔下,他赋予了西山以生命和魂魄。
(总说:特点和作用)西山横空出世,傲立苍穹的高峻气势,使作者第
一次真正卸下了“恒惴栗”的心头重负。
(分说:对作者启发)西山的“特立”让作者意识到不能与打击诬蔑自己的那些卑劣小人为伍。
另外,西山对作者找回自我,认识自我,给了一个明确无误的昭示。
这也是这篇文章中一再提醒“始得”二字的深刻含义。
所以作者在第二层次后半部分进而渲染了在“始得”之后,自己精神境界的升华。
因此,“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道出了作者陶醉于西山的启迪,领悟到物我同一,身心超然的意趣与哲理。
7.辩析下列各句中“其”字的意义和作用。
日与其.徒上高山………
其:代词,代作者自己。
译为“我的”。
(二)段落分析(阅读下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1划分本段层次,概括各层大意。
第一层:“攀援而登…….. 衽席之下”概写初登上西山所见景色。
第二层“其高下之势…….莫得遁隐”写登上西山后所见的众山之景。
第三层:“萦青缭白……..西望如一”,写登上西山后的远望之景。
第四层:“然后知……..为类”写西山之特异给作者的感受。
○2这段描写突出了西山的什么特点?
高大。
○3作者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西山的特点?
侧面衬托。
○4这段话用了怎么样的抒情方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五、特殊句式:
1.望西山,始指异之
..。
(意动用法)
异之:以之为异,认为它不同寻常。
译:望见西山,才指点着称道它的奇异。
2.是岁,元和四年也。
(判断句)
译:这一年,是元和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