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流转移的中国西部省区入境旅游时空动态分析
1994~2008年西部入境旅游典型省份客流集散时空动态研究——以陕西、四川、云南为例
Q Z 1 0 7 . Z D 08 ) ] [ 稿 日期 1 0 0— 9—1 ; 修 订 日期 ] 0 0—1 —1 收 21 0 5[ 21 1 7
【 者简 介 】 创 新 (9 3一) 男 , 南 洛 阳人 , 游 管 理 专 作 李 18 , 河 旅
s p se b al ni d rnt r m Naina Naurl c e e up o d y l u t g a fo e to l t a S inc
究 自然成 为 了旅 游流系 统研究 中的焦点 。 国外 学者在 旅游客 流集 聚与扩散 方面 的研 究成 果较 多 : 朗德格 仁 ( u drn 研 究 了加 拿 大旅 游 研 L n ge )
能量 流 和 旅 游 文 化 流 的 集 合 , 一 个 复 杂 的 巨 系 是 统 ’ 。长期 以来 , 游 流 一 直是 旅 游 地 理 学研 究 旅 的核心 问题之一 _ 。 由于旅 游 者是 一切 旅游 活 动 3 ’
[ 金 项 目 ] 研 究 受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 0 70 8 基 本 4 7 15 /
(o t GAO Jn ) (N . 1 Y 2 u o 1 0 9) a d G at In vt n n rns n o ai o F u d t no h a x oma iest t -u ) ( . o n ai fS a n iN r l v ri o Un y(oHE Yak n No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进展报告写法参考
和必要的证明材料复印件等。发表论文按常规文献引用方式列出。
第 2 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进展报告
报告正文 中国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 东—西递进空间演化机理研究
1、 年度计划要点和调整情况
本年度本项目完全按项目原计划设计内容进行,未做任何调整。2009 原计划为: (1)对市场调查结果进行审核、归类,并运用归纳演绎、类比比较等方法进行定 性分析,有关数据可上机处理。 (2) 进行数学建模、 数理统计分析, 编制不同地域、 城市、 时间段入境旅游流 (系 列)网络图。 (3)参加一次国内外旅游会议。 预期进展:完成资料分析任务,编制出系列图件,探索旅游流递进演化规律。 以上内容全部实现,未做任何调整与变动,并超额完成计划任务。
2004PF
一. 项目负责人每年须填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进展报告》 (简称 《进展报告》 ) , 以此作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跟踪、管理的主要依据。 二. 项目负责人应认真阅读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有关规定、办法(查阅 ), 在年度工作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撰写《进展报告》 。 三. 项目依托单位认真审核, 于每年 1 月 15 日前将本单位受资助项目的《进展报告》 统一报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归口管理部门。 四. 《进展报告》由报告正文和附件两部分组成, 报告正文请参照 “ 《进展报告》报告 正文撰写提纲”撰写,并可根据需要增设栏目,要求层次分明, 内容准确。项目执 行过程中的进展或研究成果、计划调整情况等,须在报告中如实反映。 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审核项目年度《进展报告》 、跟踪项目 进展与研究成果、核准项目负责人的次年度研究计划和调整要求,确定项目继续资 助的情况。对不按要求填报《进展报告》 ,或项目执行不力,或内容、人员等调整 不当而影响项目顺利进展的,视其情节轻重要求负责人和依托单位及时纠正,或给 予缓拨资助经费、中止或撤消项目等处理。 六. 《经费执行情况报表》由重大项目的课题和重点项目填报,重大项目每年度填报随 进展报告一同报送,重点项目在进行中期检查的年度填报。其他项目无需填报《经 费执行情况报表》 ,只需在《进展报告》中对经费使用情况和下一年度经费安排做 出必要的说明。 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强调科学道德和良好的学风,反对弄虚作假和浮躁作风,要求 工作认真、填报材料实事求是。部分探索性研究内容,虽经过努力,也可能没获得 理想结果或甚至失败,特别是面上项目。如有这种情况,也请在报告中实事求是地 反映出来,说明工作状况和发展态势,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专家参考。
基于面板数据的我国入境旅游经济与接待人数研究
( Co l l e g e o f Ur b a n & En v i r o n me n t a l Sc i e n c e s , J i a n g s u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Xu z h o u 2 21 1 1 6, J i a n g s u, Chi n a )
Vo 1 . 3 1。 No . 3
Se p., 2 01 3
基 于 面 板 数 据 的 我 国 入 境 旅 游 经 济 与 接 待 人 数 研 究
杨礼娟, 史春云 , 朱传耿,蒋 涛
( 江 苏 师 范 大学 城 市 与 环境 学 院 , 江苏 徐州 2 2 1 1 1 6 )
et c.
Ke y wo r ds:i nb ou nd t o ur i s m ;pa ne l da t a;t o ur i s m e c o no my
0 引 言
改 革开 放 以来 , 我 国旅游 业 的发展一 直 以 国际入 境旅 游为 主 , 直到 1 9 9 0年 代初还 是重 入境旅 游 , 轻 国内
与经济 增长 之 间的关 系 . 目前 , 国 内学 者陈海 波等 、 卢鹏 宇 分 别通过 构建 江苏省 、 珠 三角 区域 旅游 接待 人数 与旅 游经济 增长 的 P a n e l Da t a 模型 , 得 出各 地 区每 增 加 一万 人 次 的旅 游 者 , 对该 地 区的 旅游 经 济 的 影 响就存 在 一定差 异. 学者们 。 普遍 认为 , 一 个 地 区 的旅游 经 济 与其 旅 游 资 源禀 赋 、 基 础设 施 、 居 民生 活 水 平、 经 济基 础等 因素相 关. 陈锦龙 等口 研 究还发 现 , 当地经 济发 展水平 、 旅游 交 通 、 旅 游 接待 设施 和城 镇居 民 收入 水平 等对 国 内旅 游 的发展存 在显 著 的作 用 , 但 农 村居 民家 庭人 均 纯 收入 以及 旅 游资 源 禀赋 对 我 国旅 游 业 的影 响并不 显著 . 赵东喜 认 为省际 入境旅 游有 明显 的脆 弱性 , 其 强度 依 东 、 中、 西顺 序 梯度 增 大 , 旅 游资 源
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我国旅游业研究【范本模板】
基于因子和聚类的我国各省旅游业发展分析研究专业:物流工程与管理姓名:学号:张新民 09120742宋宇 09120740徐洪超 09120741韦如镇 09120761夏国伟 09120762郭健 09120766基于因子和聚类的我国各省旅游业发展分析研究1 全国旅游业概况1。
1 我国旅游业发展介绍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不减,世界各国之间争夺客源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中国的旅游业自70年代末起步,一直高速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旅游业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渠道的重要行业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由于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国际间经贸往来增加,外国人对中国,尤其是大陆的了解越来越多,这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旅游。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除了原来的旅游热点东部沿海外,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后,西部旅游业迎来新的机遇,也给了垂涎西部旅游业的投资者们出手的良机。
西部地区依靠其天然的自然资源获得了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机会,国内外投资者开始关注西部旅游业.但是,由于西部交通等基础设施的相对落后,发展西部旅游业相对海南、深圳等沿海地区而言难度要大得多。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
有这样几组数字可供大家参考,一是从2002年—2007年过境旅游人数从3680万人次将增长到5360万人次,年均增长7.8%,高于全球平均增长率3个百分点.二是旅游外汇收入从204亿美元将增长到370亿美元,年均增长12.6%,高于全球平均增长率的两个百分点。
三是国内旅游人数从8。
8亿人次将增长到15亿人次,年均增长11。
3%。
国内旅游收入从3878亿元将增长到6820亿元,年均增长12%。
第四个数字就是旅游总收入从5566亿元将增长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12。
4%,还有一个数字就是中国公民处境旅游目的地的国家和地区从20个增加到132个,处境旅游人数从1660万人次将增长到4000万人次,年均增长19。
我国入境旅游政策的历史演变与时代选择
我国入境旅游政策的历史演变与时代选择作者:杨劲松宋子千来源:《旅游学刊》2024年第04期DOI: 10.19765/ki.1002-5006.2024.04.001提振入境旅游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拟在梳理我国入境旅游政策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就当前入境旅游政策制定进行探讨。
一、与时代呼应的入境旅游政策演变从1978年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力发展创汇导向的入境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也是服务改革开放的时代需求。
在这期间,我国旅游政策的指向、优先领域和重点都集中于入境旅游。
1978年,中共中央批转外交部党组《关于发展旅游事业的请示报告》,强调发展以入境旅游为主的国际旅游业。
198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由于目前交通、食宿、游览点等条件较差,暂不宜提倡发展国内旅游”1。
随后的多次全国性旅游工作会议和多个文件,进一步强调了积极推动入境旅游发展的意义和紧迫性,要求创造条件推进入境旅游发展。
1986年出台的“七五”计划,仍然提出以入境旅游为契机,大力发展国际旅游,“增加外汇收入,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与之相伴随的,是关于入出境签证、基本接待设施建设、旅行服务机构建设等相关政策的发布实施,有力促进了入境旅游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虽然入境旅游政策依然占据着旅游政策中最为重要的位置,但随着国内旅游逐渐兴起,国内旅游开始成为旅游政策的重要关注点。
1985年《国务院批转国家旅游局关于当前旅游体制改革几个问题的报告的通知》提出,旅游发展要实现“四个转变”,其一就是“要从只抓国际旅游转变为国际、国内旅游一起抓”。
根据原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编印的《旅游政策法规资料选编》,1985年至1993年期间,在国务院、国家计委和国家旅游局出台的所有旅游政策法规中,仅有1993年《关于积极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意见》一个文件专为国内旅游而设。
当然,也是这个文件确定了国内旅游为主的发展基调,推动形成了入境旅游和國内旅游共同发展的格局。
基于负熵及耗散结构理论的中国入境旅游流研究——以长三角地区和西部三大典型区为例
反作用力 ; 长三角地 区入境旅游流西 向转移对西部三大典 型区域入境旅 游发展 的影响为 : 对泛西安地区的入境旅游发展影 响最大 , 成渝地区次之 , 云贵地 区影响最小; 丽西部三大 区域的旅游流对 长三 角地区的入境旅游发展影响为 : 成渝地 区的影 响作用最大 、 云贵地区次之 、 泛西安地区最 小。 根据研究结果, 最后得出各区域在发展入境旅游时, 都应该争取更多二 手客源
散 结 构理 论 , 我 国 长三 角 地 区及 西 部三 大 典 型 区 旅i 流 系 统 进 行 实 证研 究 , 出以 下 结论 : 三 角地 区 入境 旅游 流 的 负熵 对 6 宇 得 长 值 在 诸 多年 度 都 小 于西 部 地 区入 境 旅游 流 系 统 的 负熵 值 , 三 角 地 区 的入 境 旅游 流 对 西部 地 区入 境 旅 游 发展 的作 用 力大 于 长
・
[ 基金 项 目] 家 自然科 学 基 金 《 国典 型 区域 入 境旅 游 流 东 一 西递 进 空间 演 化 机理 研 究  ̄4 7 15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金 《 国 中 (0 70 8 ; 基于 客 流 跟 踪的 旅 华游 客 目的 地 意象 认 知 研 究  ̄4 9 17 ) (0 0 0 7
魏 颖 马耀 峰 高 军 , ,
(. 1 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院 , 陕西 西安 70 6 ;. 10 2 2 榆林学院 管理学院 , 陕西 榆林 7 9 0 ) 10 0
[ 摘 要] 我国选择出2条典型旅游带 , 在 6个典型旅游 区以及对应的1 6个典型旅游 省市的基础上, 采用 系统论中的负熵 及耗
的研 究是现 阶段旅 游学研 究领域 的重要组 成部分 。 对
于 旅游流空 间动态 转移规律 的研 究 , 内外 学者 已经 国 取 得一 定 的进 展 , u d rn提 出 了旅游 者 在城 市 间 L nge 相 互 流 动 的垂 直 流 动 模 式[ , h i ieL m 从 时 间 2C rt i ] sn
我国出境旅游研究综述与展望
我国出境旅游研究综述与展望杨莹莹;陈瑛【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出境旅游迅猛发展,其现象和影响受到了国内学者的关注与讨论.面对出境旅游蓬勃发展的现状,梳理我国旅游情境下的出境旅游研究具有必要性和参考性.采用知网可视化计量分析和文献梳理法对国内学者关于我国出境旅游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内容进行了整理,并尝试提出了一些可能的新研究方向.目前我国出境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现状、影响因素、旅游者行为、旅游流、旅游效应五个方面,未来可在旅游业对外直接投资、出境旅游的空间分布、出境旅游的政治与文化效应等方面进一步深入挖掘,以推动我国出境旅游研究的发展.【期刊名称】《资源开发与市场》【年(卷),期】2018(034)007【总页数】6页(P977-981,1025)【关键词】中国出境旅游;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展望【作者】杨莹莹;陈瑛【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陕西西安710119;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陕西西安7101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71广义的出境旅游,是指一国(地区)公民跨越国境到另外一个国家(地区)进行的旅游消费活动[1]。
我国的出境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2,3],旅游范围由港澳向边境线至国外延伸[4]。
我国于1984年允许大陆地区居民赴港澳旅游。
1987年11月,我国批准边境城市丹东市与朝鲜新义州进行的“一日游”是我国边境游的开端。
1990年,我国出台了《关于组织我国公民赴东南亚三国旅游的暂行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出境游正式开始发展。
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旅游局正式公布中国公民出境人次数。
短短三十年,我国的出境旅游发展迅猛,表现为以下方面:①旅游目的地不断增多。
截至2016年底,我国旅游签证(Approved Destination Status,ADS)开放国家和地区已达117个,遍布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②出境旅游规模不断扩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旅游流转移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推荐指数 5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科研热词 入境旅游流 转移特征 转移态 旅游流 扩散转移 发展态势 预测 长江流域 转移 耦合 竞争态 梯度转移 旅游经济联系强度 旅游流转移 旅游互动 大都市 口岸 发展历程 区域旅游 区域内聚性 典型地区 典型区域 入境游客 入境旅游 上海
推荐指数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2014年 科研热词 社会网络分析法 旅游流网络 复杂网络理论 入境外国旅游流 推荐指数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科研热词 集聚与扩散 社会网络分析法 旅游流网络 转移 观光休闲旅游流 西部各省区 空间网络格局 核心-边缘结构 时空演变 旅游流 场效应 入境游客 入境旅游流 亚洲入境旅游流 云南省 中部六省
科研热词 转移 入境旅游流 空间场效应 集聚旅游流 陕西省 陕西 长江流域 长三角 转移流量 转移态 路径依赖 负熵 西部三大典型旅游区 联系强度 耗散结构理论 经济联系强度 空间扩散路径 时空动态 旅游经济联系 旅游经济 旅游流转移 旅游流 旅游区 效应 扩散旅游流 扩散 广西 大都市 四川省 典型城市 典型口岸城市 入境游客 入境旅游流系统 入境旅游 丝绸之路 上移态 转移密度 旅游流 北京市 集中指数 陕西省 陕西 转移特征 转移 西向扩散 西向动态转移 环渤海 游客转移态 杠杆原理 时空演变 时空动态 时空分布集中指数 旅游经济联系 旅游流转移 扩散 广西 广东 年度变动指数 季节变动指数 口岸城市 历程 动态转移规律 动态扩散 典型区域 入境旅游 偏好度 促进作用 亲景度
专题主持人马耀峰教授
专题主持人马耀峰教授 马耀峰,男,教授,全国首批旅游管理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旅游开发与市场、旅游行为、地图学与GIS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现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会顾问,曾多次担任我刊编委。
马耀峰教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主持或参加完成国家七五、八五重大课题,省市重点课题等20项,其中1项获原国家旅游局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获原国家旅游局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陕西省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
马耀峰教授团队1998年至今在我刊发表论文38篇,总下载频次34469次,篇均下载频次907次;总被引频次1419次,篇均被引频次37次。
其中,下载频次超过1000次的论文有12篇,被引频次达30次以上的论文有15篇。
部分优秀论文见下表。
马耀峰团队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发表的部分优秀论文第一作者篇名发表时间被引频次下载频次王永明城市旅游经济与交通发展耦合协调度分析2011 01 102834206———以西安市为例马耀峰中国入境旅游流的空间分析2000 09 051731620李振亭近20年来中国入境旅游流流量与流质的变化分析2012 01 101051472吴 冰古村落旅游资源评价与保护研究2004 03 05772091———以陕西省韩城市党家村为例张佑印旅华日本、韩国游客旅游决策影响因素分析2006 03 05471368詹新惠区域旅游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研究2014 03 1046741———以陕西省为例白 凯入境旅游者对我国旅游形象认知的实证研究2007 12 05431158———兼论北京奥运旅游形象建设高 楠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关系的时空差异2014 09 1035861———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高 扬旅游业 城市化 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及发展类型研究2016 09 1033940———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李创新入境旅游流集聚扩散空间场效应时空动态分析2011 03 1025639———基于丝路东段典型区的实证研究高 楠旅游产业空间集聚识别方法及实证研究2012 03 1024789———以环渤海地区为例马耀峰基于供需视角的国内外旅游耦合研究审视2014 11 1023997胡巧娟入境旅游流空间转移与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耦合分析2012 11 1023791———以陕西向15个典型省市转移为例李创新基于基尼系数理论的中国省域旅游竞争力研究2008 03 1020871马耀峰陕西全域旅游空间、格局、供给与动能创新研究2017 11 10171776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统计日期为2020年6月2日。
口岸入境旅游流扩散转移特征研究——以上海为例
用圈 。国外也重视对旅游流促进 因素 的研究 [1 6, - 但对 8 促进旅 游 流发展 对策 研究 较弱 。尽管旅 游流 空间演 化 游 客 在前往 某个 旅游 目的地 进 行旅 游 活 动 时 , 往 往 会 以其 附近 的某个 中心地或 交通 枢钮 为 中转站 , 是旅 游地 理 学研 究 的重要 问题之一 , 游业 发 达 国家 作 旅 进 一步 的扩 散和转 移 。 于旅游 流空 间扩散 与 转移方 也普 遍重 视旅 游 客流 的统 计 监测 和研究 , 对 旅游 流 关 但
口岸入境旅游流扩散转移特征研究
以上海为例
刘宏盈 ,马耀峰 ,白 凯 ,贾 英1 ’ 3
(. 1 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 院,陕西 西安 7 06 ;2广西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 ,广西 南宁 5 00 ; 10 2 . 3 0 6 3大理学院,云南 大理 6 10 ) . 7 0 3
甲。我 国西部地 区 面积 占国土 面积 的一半 以上 , l P r u ) 在 2 er x 、赫 希 曼 ( . . i c m n 、 鲍 得 威 尔 f o A 0 Hr h a ) s J . 省 区 内拥 有各 具 特 色 、 型各 异 的旅 游 资 源 , 而 吸 B ueie、汉 森 f Hasn提 出或补充 了增长 极理 类 因 odvl l) M. no) 引着 来 自世界各 地 的旅 游者 。 上海入 境 的旅 游者亦 论 , 区域扩 散理论 奠定 了基础 【 yk t tk 对 从 为 l 】 。Mi i s ae u Miu
为西 部旅 游所 吸 引 , 过各种 交通 方式 向我 国西 部广 日本游 客在 中欧 的流动 模式 和趋 势进行 了分析 预测闭 通 。 袤 的大地 上转 移 。那么 , 上海入 境旅 游 流 向我 国西部 L nge 提 出旅游 者在城 市 间的相互流 动 以及大 城市 udrn 各省 市转移 演变 有着怎样 的规 律?随着 我 国 国际旅游 向旅游地 的垂 直流动模 式圈 .ere 泛而深入 地对 o Pac 广 D 业 的蓬勃 发展 , 海入境 旅游 流 的方 向性 空 间演 变又 世界范 围 内旅游 者运动 模式进行 了分析 。 r eu. 上 Pi ax d B和
1987年以来我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特征与演变趋势分析
实 , 20 如 0 6年广 东 和北 京 的入境 旅 游收入 分别 达 到 7 .2亿 美元 和 4 . 6亿 美 元 , 宁夏 这 项 收入 却 53 02 而 只有 0 0 . 2亿 美 元①。 因此 加 强 对 我 国入 境 旅游 的 区域 差异 特征 及演 变 变 化趋 势 分 析 , 制 定 我 国入 对 境旅 游发 展 战 略 , 促进 入 境 旅 游 区域 协 调 发 展 , 进 而缩 小地 区经 济发 展差距 具 有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 国外学者对 入境旅游 区域 差异 的研究 始于 2 0世 纪7 0年代 中期 。许 多研 究 表 明 , 境旅 游 虽能 促进 入 区域经 济发展 , 由于沿海和 内陆 的社 会经 济条件存 但
明: 一方 面 ,9 7以来 我 国入境 旅 游 区域 差异 非 常明 显 , 境旅 游 在 全 国省 区之 间、 18 入 东部 与 中西部地 区之 间 以及 东、 西部地 区 内部存在 广泛的 差异 ; 中、 另一 方 面 , 这种 区域 差异 总 体 呈现 缩 小的 演 变趋 势 。通 过使 用 分省 的面板 数据模 型进 行计量 检验 , 发现 经济发 展 水 平 、 际航 线数 、 国 旅游 产 品丰 富程 度 、 外 市场 接 近度 海
基于空间场效应的陕西入境旅游流空间转移特征研究
间分 布特征 。结果表明 , 陕西入境旅游流空间场集 聚效应强于扩散 效应 , 且呈增强趋势 ; 陕西 与东 部旅游 区转移量大 , 与西部旅 游 区转移概率大 , 因此东部地 区仍是陕西跨 区域旅游合作 的重点地域 , 而西部地 区则是陕西加强旅游合作与建设的重要地 区。
关键词 : 空间场效应 ; 聚旅游流 ; 集 扩散旅游流 ; 转移 ; 陕西 ;
s ail ed e e tte r ,t de e c nrl e p c f csa d r da t p c f cs d s iu i h rcei is a d t l r a fte tuit o p t l f c oy s i t e t i d s a ee e t n a in a ee e t , i r t n c a a tr t n "  ̄e w o h r w af i h u d h az s tb o sc l d l o sf l u d r h trc o f e c f e n e e i e a t n il n e o f l t n i nu i d— e e t T er sl h w d ta e c nrl e f c fib u d tuit o ’ p  ̄ lf l fS a x W , f c . h e ut s o e h tt e t i d e e to o n o r ws S s a a ed o h n i f s h az n sf l i l S
中国旅游产业数字化水平的时空交互、动态演进及收敛性分析
中国旅游产业数字化水平的时空交互、动态演进及收敛性分析目录一、内容简述 (1)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二、中国旅游产业数字化水平时空交互分析 (4)2.1 数字化水平现状 (5)2.2 数字化水平空间分布 (6)2.3 数字化水平时间变化 (7)三、中国旅游产业数字化水平动态演进分析 (9)3.1 数字化水平增长趋势 (11)3.2 数字化水平波动分析 (12)3.3 数字化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13)四、中国旅游产业数字化水平收敛性分析 (15)4.1 收敛性现象 (16)4.2 收敛性成因 (17)4.3 收敛性趋势预测 (18)五、结论与建议 (19)5.1 研究结论 (21)5.2 发展建议 (22)一、内容简述本文档以中国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对其数字化水平的时空交互、动态演进及收敛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明确了研究背景与意义;其次,运用GIS、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对中国旅游产业数字化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估和空间分析;结合地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对旅游产业数字化水平的动态演进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中国旅游产业数字化水平的时空交互研究:分析了数字化技术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现状,揭示了数字化技术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对区域经济格局的影响。
中国旅游产业数字化水平的动态演进分析:基于GIS和大数据方法,对中国旅游产业数字化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估,发现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数字化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中国旅游产业数字化水平的收敛性分析:从时空维度对中国旅游产业数字化水平的演化趋势进行了探讨,认为技术进步、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是推动旅游产业数字化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同时也要关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风险和挑战。
政策建议:针对中国旅游产业数字化水平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技术创新应用、优化政策环境等建议,以促进旅游产业数字化水平的全面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旅游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化及影响机理研究
中国旅游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化及影响机理研究一、本文概述《中国旅游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化及影响机理研究》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中国旅游经济在面对内部和外部冲击时的恢复能力和适应能力,特别是其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演变过程及其背后的影响机制。
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旅游经济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韧性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因此,研究中国旅游经济的韧性不仅有助于理解其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的生存与发展策略,还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参考。
文章首先界定了旅游经济韧性的概念,分析了其内涵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综合评估旅游经济韧性的理论框架。
接着,文章利用大量的统计数据和案例资料,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中国旅游经济的韧性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其演化的规律和趋势。
文章还探讨了影响旅游经济韧性的多种因素,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结构、资源配置、创新能力等,深入分析了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旅游经济的韧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中国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应对各种经济风险和挑战,推动旅游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文也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共同推动旅游经济韧性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二、旅游经济韧性理论基础旅游经济韧性,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在近年来的旅游研究领域逐渐受到重视。
它指的是旅游经济系统在面临内外部冲击时,能够保持其基本结构和核心功能,同时迅速恢复和适应的能力。
这一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对韧性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韧性理论起源于生态学和工程学领域,后逐渐扩展到社会科学领域,包括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
在经济学中,韧性被用来描述经济系统在遭受冲击后的恢复能力和适应能力。
旅游经济作为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韧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旅游经济韧性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理论基础。
地理学为旅游经济韧性提供了空间视角,帮助我们理解旅游经济系统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演化规律。
基于时空特征的旅游景区游客流量预测研究
基于时空特征的旅游景区游客流量预测研究一、引言旅游景区是吸引众多游客的热门场所,对于景区管理部门来说,准确预测游客流量能够有效提高景区的管理和运营效率。
近年来,基于时空特征的旅游景区游客流量预测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基于时空特征的旅游景区游客流量预测研究。
二、时空特征的解释与提取时空特征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和特性。
对于旅游景区的游客流量预测研究,需要考虑时空特征的影响因素。
首先,时间特征包括每日、每周、每月和每年的变化趋势,游客流量往往受到季节、节假日和天气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空间特征包括景区内不同区域的游客分布情况,可能存在一些热门景点或者独特的游览路线。
为了提取时空特征,可以运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方法。
通过历史的游客流量数据和相关的时间、空间因素数据,可以建立一个预测模型,从而预测未来的游客流量。
有时候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比如宣传活动和旅游政策的影响。
三、基于时空特征的旅游景区游客流量预测方法基于时空特征的旅游景区游客流量预测方法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特征提取和预测模型构建。
首先,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提取出相关的时空特征,比如时间因素、天气因素、宣传活动因素以及空间因素等。
其次,利用这些特征建立预测模型,可以使用传统的统计模型,如ARIMA模型、回归模型等,也可以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如神经网络、决策树等。
在特征提取阶段,可以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历史数据的周期性和趋势性。
同时,还可以利用聚类算法,将景区内不同区域的游客进行分类,找到热门景点和游览路线。
在预测模型构建阶段,可以根据特征的重要性和相关性,选择适合的算法。
同时,还可以利用交叉验证和模型评估方法,评估模型的预测效果。
四、时空特征的应用案例基于时空特征的旅游景区游客流量预测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某著名景区为例,利用时间序列分析和神经网络模型,对每天的游客流量进行了预测。
根据历史数据的分析,发现该景区在周末和节假日的游客流量较高,在冷季节的游客流量较低。
旅游流空间数据获取的基本方法
旅游流空间数据获取的基本方法摘要:一、引言二、旅游流空间数据获取方法1.问卷调查法2.网络搜索与数据挖掘法3.移动设备数据获取法4.交通流量数据获取法5.社交媒体数据获取法三、数据处理与分析1.数据清洗2.数据整合3.空间分析四、应用案例与实践1.旅游流预测2.旅游资源优化3.景区管理优化五、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旅游流空间数据获取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个人更好地了解旅游市场的需求、优化旅游资源配置、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本文将介绍旅游流空间数据获取的基本方法,以期为旅游研究领域提供参考。
二、旅游流空间数据获取方法1.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收集旅游流空间数据的传统方法。
通过设计合适的问卷,向游客或潜在游客收集旅游目的地、出行时间、住宿、交通等方面的信息。
问卷调查法适用于特定人群和特定目的地的研究,但数据量有限,且受调查对象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2.网络搜索与数据挖掘法网络搜索与数据挖掘法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数据获取方法。
通过爬虫程序收集互联网上的旅游信息,如旅游攻略、点评、预订数据等。
这种方法可以获取大量实时的旅游流数据,但数据质量参差不齐,需要进一步筛选和清洗。
3.移动设备数据获取法移动设备数据获取法是通过收集游客在使用移动设备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如位置信息、搜索记录、消费记录等,了解游客的出行行为和需求。
这种方法数据量较大,具有实时性和个性化特点,但涉及用户隐私,需注意数据安全问题。
4.交通流量数据获取法通过监测交通流量、乘客数量、航班班次等数据,可以了解旅游流的时空分布特征。
这种方法适用于宏观层面的旅游流分析,数据来源可靠,但需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5.社交媒体数据获取法社交媒体数据获取法是通过收集游客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分析旅游流的空间分布和游客满意度。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和互动性,但数据真实性有待考证。
中国入境旅游流时空分布集中性分析——以2012年入境游客数为例
2014年第7期·总第241期【产业经济】中国入境旅游流时空分布集中性分析———以2012年入境游客数为例何晶晶 李 伟 王珍茜 台 倩(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 要]经过20多年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旅游市场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但中国入境旅游流的时间分布集中性和空间分布结构差异非常大。
以2012年数据为例,通过对我国入境旅游流的季节性强度指标、高峰指数和空间分布结构的分析,发现客源市场时空变化规律。
并针对入境旅游流时空分布的不平衡性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国;入境旅游流;季节性差异;空间结构[中图分类号]F592 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7-0032-03 [作者简介]何晶晶(1990-),女,甘肃庆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旅游规划与管理。
[通讯作者]李伟(1964-),男,北京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旅游规划和民族文化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106l0l2。
旅游流即国内习惯上所说的游客群体在空间的迁移现象,包括游憩流及与此相关或伴生的信息流、资本流、货物流等旅游相关流[1]。
一般理论研究的旅游流主要指客流,入境旅游流作为旅游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旅游业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的入境旅游人次和旅游外汇收入一直都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统计2012年我国接待入境游客约1 3亿人次,入境旅游外汇收入达500亿美元。
国内在入境旅游流研究方面,陆林(1997)系统研究了国际旅游流,对国际旅游市场的产生、发展、类型结构、区域性、季节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国际旅游市场的影响因素、前景分析及国际旅游的效应做了全面的阐述[2]。
刘宏盈(2008)等从转移态、转移密度及竞争态角度分析了以上海为中转口岸的入境旅游流向我国西部转移的特征[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3 6 :5 10 0 12 ( ) 17— 6
AcaAgiu u a inx t r h reJa g i c
基 于旅 游 流转 移 的 中国西部 省 区入境 旅游 时空动态 分析
李馥利 , 马耀峰
(. 1 商洛学 院, 陕西 商洛 760 ;. 20 0 2 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院, 陕西 西安 706 ) 102
究, 揭示入境旅游流东——西递进演化规律 , 对于 国家 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 , 推动西部地 区入境旅游快速发
( 主要是北京 、 市) 天津 、 河北 、 上海 、 浙江、 江苏、 广东、 陕
西、 新疆 、 成都、 重庆 、 云南、 广西; 可以看出所选的典型旅 游区包含 了我 国入境旅游较 发达 的东 、 、 北各个 南 西、
需要满足以下 3个条件 。一是具有一定 的入境旅游发展 基础 , 能够反映出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的水平 。二是具有
收稿 日期 :0 1 4一l 2 1 —0 8
代表全国旅游发展的能力。 在区域代表性方面, 环渤海 、 长三角、 珠三角分别代
基金项 目: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国家 中国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东——西递进空间演化机理研究 (0 708 ; 4 7 1 ) 商洛学院院级项 目: 5 基于 旅游流转移的中国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时空动态研究( 9k0 6 。 0 sy3 ) 作者简介 : 李馥利 (93 )女 , 1 一 , 陕西商洛人 , , 8 助教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旅游开发与市场 、 旅游规划。
长三角 、 珠三角 、 云桂 、 川渝、 陕新 ;3 1 个典型旅游省
而, 由于旅游资源类型 、 等级和吸引力、 区位、 产业要素 、 基础设施 、 政策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差异 , 我国国际旅游业 发展存在严重 的区域不均衡 问题¨ , 东部地区累积有 利因素持续领跑发展 , 强化和加剧了东西部 区域间的不 平衡。开展入境旅游流向西扩散转移时空动态变化的研
一
定的区域代表性 , 能够分布在我国东、 南 、 西、 北行政分 布区域。三是具有一定 的资源代表性 , 能够反 3 个条件可以在我国 选 出2条典型旅游带 , 6大典型旅游区域 以及对应的 1 6 个典型旅游省 ( , 市)其中, 条旅游带分别是东部沿海旅 2 游带和西部内陆旅游带; 6大典型旅游区分别是环渤海、
区域 。
展, 促进东西部入境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 的现实
意义 。
从各个层次的隶属关系来看, 东部典型带主要包括
环渤海、 长三角和珠三角 , 西部典 型旅游带主要包括陕 新、 川渝 、 云贵旅游 区。而从各个典型旅游 区来看, 环渤 海典型旅游区主要包括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该旅游区属于 我国文化 、 政治中心 , 是我 国入境旅游一大核心; 长三角 包括上海、 江苏 、 浙江, 该旅游 区经济发达 , 属于我国都市
规律。
关键词 : 游流转移 ; 旅 中国西部省区 ; 境旅 游; 入 时空动 态分析 中图分类号 :5 0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0 1— 5 1 2 l )6— 17— 4 F9 A 10 88 (O 1o 0 5 0
l 概 述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改革开放 3 O年来 , 中国国际旅 游业从无到有, 从小 到大, 取得 了举世瞩 目的成就 。目 前, 中国已经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最快 的国家之一 。然
点 规律 , 此基 础上 , 我 国西部地 区入 境旅 游市 场 现 并在 对
类典型旅游区; 云桂包括云南省和广西壮族 自治区, 该典
型旅游区属于我国民俗风情类旅游 目的地。 从旅游发展基础来看 , 典型旅游 区的 1 3个省( ) 市 入境旅游人数和收入均在全国占有相 当大的比例 , 中 其 在收入方面, 1 5— 07年 以来 , 从 9 9 20 国际旅游外 汇收入 均 占我国各省( 旅游收入总和的 7 %左右, 市) 6 而接待的 入境外国游客数量在全 国各省( 合计所 占的 比重也 市)
摘
要: 该文在对国内外旅游流空间演化研 究理论相 关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 , 国家旅游局和 国家统计局 从
的相关资料 中, 选取环渤海、 长三角、 三角、 珠 陕新区、 川渝区、 云桂 区6个东西部典型 区域、3个典型省 区, 1 运用数理统计定量
法 对我 国入 境 旅 游 流 由东部 向 西部 扩散 转移 的 时空 动 态 变化 过 程 进 行 了 比较 分析 , 示 了入 境 旅 游 流 东— — 西递 进 演 化 的 揭
状进行 了 S T分析 , WO 提出了市场拓展的几点具体对策, 以期为我国西部地区入境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12 典型区域的选择 . 典型是指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
对予我国入境旅游业来说 , 典型旅游 区是指具有一定 的
5 所以典型旅游区的旅游发展具有 代表性, 入境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区域, 种代表性往往 长期保持在 7 %左右 , 而这‘
本文在对 国内外旅 游流空间演化研究理论相关文 献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 , 选取 了国家旅游局和
国家统计局 19 20 98 07年发布的《 入境游客抽样调查资
料》 中关于入境游客的流向[ 按省( 市) 区、 分组 ] 中国 和《
珠三角主要是指广东 , 该旅游区代表了中国 旅游统计年鉴》 中关于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入境旅游接 旅游类 区域 ; 口岸中转以及 自 山水类典型旅游区; 然 陕新区主要是指 待情况这两部分资料, 选取了环渤海、 长三角、 珠三角、 陕
新区,1 '1 3 渝区、 云桂区 6 个东西部典型区域 、3 1 个典型省 陕西、 新疆 , 该典型旅游区属于大漠丝路文化类旅游 目的 地; 川渝区主要包括四川省和重庆市 , 属于我国名山大川
区, 运用数理统计 、 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 了分析 , 探讨 了我国入境旅游流从东部向西部扩散转移的时空动 态变化过程 , 揭示 了入境旅游流东——西递进演化的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