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的语态变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与海》的突破
• 影像的符号意义得到了重视,创作者试 图在影像的具象表现中寻找抽象的意义。 • 影像与解说的衔接有了呼应的结构,声 画关系出现了新的样式。 • 采访中情感长度的出现,成为后世效仿 多年的样本。 • 独立的影像段落开始出现,虽然还不是 叙事段落,但是已经让画面讯道逐渐独 立起来。影像源自事的出现影像表述多样化的回归
2005年摄制 2005年摄制
《1405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 深度报道的调查性结构成为了纪录片借鉴 的方式。以调查为结构框架的叙事方式, 将历史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重组。 • 影像的可视性和调查的悬念相结合,赋予 了历史内容呈现的新样式。 • 开创了以历史视角来阐述历史的思路,虽 然存在硬伤,但是很有新意。 • 将情景再现和史实呈现相结合,虚实间赋 予节目以更多的信息量。
《雕塑家刘焕章》的突破
• 较早使用现场声的大胆尝试,让我们看到了 接近生活本原的可能性。 • 放下宣传教育的语气,讲究语言的生活化和 人情味儿。 • 放弃高大全的模范人物模式,将镜头对准了 更加具有普通人生活情趣的人物,人性化和 平视被摄对象的做法具有历史先进性。
电视摄像机初期的电视语态
1990年摄制 1990年摄制
影像表述多样化的回归
《故宫》 2005年摄制 故宫》 2005年摄制
《故宫》的特点
• 宏观视角的史诗般作品,大跨度的历史纵 深和现代化的历史阐释成为这类作品的显 著特征。 • 影像的审美与影像的表意有效结合,其影 像元素的多元化和丰富性创造了一种视觉 盛宴的感受。 • 影像强调以情境真实来取代细节真实,凸 显了情景再现维护历史真实性的观点。 • 高清技术第一次以纪录片的样式粉墨登场 了,但是我们还没有做好准备。
《龙脊》1994年摄制 龙脊》1994年摄制
这一时期的电视语态特征
• 对于画面语言的强调逐渐形成了影像叙事 的出现,影像成为能够独立完成叙事和意 义表达的讯道。 • 影像叙事的出现使得场信息呈现成为可能, 同时团块结构的叙事策略也逐渐成为主流 样式。 • 解说词作为结构方式的功能被加强,声画 讯道的相辅相成得到了认可。 • 音乐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影像的客观性 得到了极大的推崇。
这一时期的电视语态特征
• 独立的影像叙事开始尝试排斥其他的叙事 元素的参与,要求完全独立的自我发挥。 • 影像叙事的自我完善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同期声和画面的结合成为主要的结构样式。 • 字幕成为取代解说承载影像外信息的主要 方式,解说的取消使得影像表面的客观性 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极致发挥。 • 影像叙事的发展使得电视语言呈现为一种 大一统的局面,纪实语言成为垄断性的语 态。
《龙脊》的突破
• 模糊的故事性和情节性表达,为后来的 叙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 命题作文的个性化阐释也为宣传片的制 作闯出了一条新路。 • 将观点隐藏在事实和故事背后的尝试, 使得形散神聚的细节张力得到体现。 • 叙事结构的多样性也是特色之一。
影像叙事的极致样式
1998年摄制 1998年摄制
《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特点
• 作家视角的大胆尝试,使得“作家纪录片” 的风格成为一种可能。 • 文化类纪录片的文化品格造就了这类题材 创作上的追求。 • 某种程度上《一个人与一座城市》与20年 某种程度上《一个人与一座城市》 20年 前的《雕塑家刘焕章》 前的《雕塑家刘焕章》的影像特点非常相 像,但却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 • 影像的非叙事化和语言的文学气息是其主 要特质。
《三节草》的突破
• 叙事结构上出现了历史回顾与现实记录 两条线的纵横交织,视野广阔。 • 被摄对象的陈述呈现出了“口述历史” 的语态特征。 • 镜头语言的客观性使得人类学纪录片的 样式成为人们研究的新课题。跨学科的 影像阐释一时大热。 • 长镜头叙事中的场面调度显示了创作者 的纯熟技巧。
影像表述多样化的回归
影像表述多样化的回归
《北京一日》2003年摄制 北京一日》2003年摄制
《北京一日》的特点
• 新闻纪录片作为电视纪录片最早的样式在 21世纪再次获得了普遍的关注,如何将消 21世纪再次获得了普遍的关注,如何将消 息类新闻的创作方式进行有效的转化,成 为这部作品的重要内容。 • 运动长镜头结构的场信息与蒙太奇组接都 可以实现纪实语言的有效表达,只是在具 体的使用中要量采取用。
电视影像语态的变革
以中国电视纪录片为例
电影胶片时代的电视语态
1982年摄制 1982年摄制
这一时期的电视语态特征
• 由于电影摄影机的技术限制,画面表现为 “状态性呈现”,无法独立完成叙事。解说 词成为主要的内容陈述方式。 • 技术限制也使得声画无法合一,同期声无法 出现,影像只是表现生活而不是原生态复现。 • 画面的构图与造型都非常讲究,审美性要求 得到充分的尊重。 • 解说试图通过人称的变化和语气词的使用来 获得与观众的交流感,力图贴近观众。
影像表述多样化的回归
《圆明园》 2006年 圆明园》 2006年
《圆明园》的特点
• 纪录片重新走进电影院,纪录电影的商业 化运作成为这部作品最有时代精神的特质。 • 历史人物的个性化陈述与解说词的宏观驾 驭相结合,使得作品在历史的重组与读解 中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深入浅出。 • 通过演绎还原历史真实,作品第一次在情 景再现中将细节刻画的电影化手法融入纪 录片中,其创新性值得思考。 • 史诗般的题材处理中兼顾了情感表达的方 式,大题小作的方式体现了影像传播特点。
这一时期的电视语态特征
• 摄像机的出现带来了声画一体的影像体验, 影像与生活的距离被大大拉近了。 • 电视画面放弃了电影画面的审美要求,而 更为关注对复现生活的本来面貌。 • 同期声的出现让“人”的个性化从幕后走 向了台前。音乐成为渲染因素。 • 叙事结构开始被重视,复线结构大量出现。 • 这一时期的电视画面依然不能够完成叙事 表达,片段式的记录大多还是状态性的镜 头。采访大都机械而生硬,贴近性一般。
影像表述多样化的回归
幼儿园 2004年 2004年
《幼儿园》的特点
• 群像人物的结构方式,打破了单一人物构 成线索的传统样式。 • 全片以段落化叙事的方式,形成了一种特 有的散点透视的观察方式。 • 纪实语言在蒙太奇和长镜头的综合使用中 继续展现着其在纪录片创作中不可取代的 价值和意义。 • 纪实抓拍同样强调其审美性的特点,显示 了观众对画面表现要求的提升。
2003年摄制 2003年摄制
这一时期的电视语态特征
• 经历了纪实语言的垄断时期,21世纪以后, 经历了纪实语言的垄断时期,21世纪以后, 电视语态呈现出更为多样化的创作实践。 各类影像表述实践纷纷登场。情景再现的 突飞猛进是个典型样式。 • 百家争鸣的状态是观众不同需求的体现, 也是创作者个性张扬的体现。 • 影像语态的多元化使得创作的类型化趋势 逐渐显现出来,电视作品和产品的界限逐 渐分明,创作者的自我定位意义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