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肿瘤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临床肿瘤学概论

临床肿瘤学概论

临床肿瘤学概论肿瘤是一种恶性疾病,常常给患者和家庭带来重大困扰。

临床肿瘤学是研究癌症的学科,旨在深入了解肿瘤的发展、诊断、预防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临床肿瘤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常见的治疗策略,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

一、肿瘤的定义与分类肿瘤是由体内某些细胞发生异常增殖形成的一类疾病。

根据肿瘤组织的来源和特征,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具有较慢的生长速度,常局限于原发部位,不具有侵袭性和转移能力。

而恶性肿瘤则具有快速的生长速度,有侵袭性并能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到其他组织器官。

二、肿瘤的病因与发展肿瘤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多种内外环境因素有关。

内因包括基因突变、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等,而外因则涉及各种致癌物质、辐射和病毒感染等。

当细胞的基因发生异常改变时,正常的细胞生长调控机制失去平衡,细胞开始异常增殖,并逐渐形成肿瘤。

三、肿瘤的诊断方法早期的肿瘤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目前常用的肿瘤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

临床检查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可通过X射线、CT、MRI等技术对肿瘤进行定位和评估。

组织学检查是最确诊肿瘤类型和性质的方法,主要通过组织活检或细胞学检查获取病理标本。

四、肿瘤的治疗策略肿瘤的治疗策略通常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和患者的整体情况而定。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手术切除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放射治疗利用高能射线破坏肿瘤细胞的DNA,阻止其增殖。

化学治疗则是通过给予化疗药物杀灭肿瘤细胞。

五、肿瘤的预防与康复肿瘤的预防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戒烟、戒酒,保持健康的饮食和适量运动,可以减少肿瘤的发生风险。

此外,疫苗接种、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早期筛查等也可起到预防肿瘤的作用。

对于已经患有肿瘤的患者,康复护理和心理支持也是重要的一环。

临床肿瘤学复习重点

临床肿瘤学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1.化疗药物常见分类:烷化剂、抗代谢药、抗生素类、微管蛋白抑制剂、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激素类。

2.肿瘤细胞在分次照射中的反应变化(4R):肿瘤细胞反射损伤的修复(repair)、肿瘤细胞再增值(regeneration)、细胞周期再分布(redistribution)、乏氧细胞再氧合(reoxygenation)3、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包括: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4、化学治疗有各种不同的目的,即根治性化疗、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姑息性化疗和研究性化疗。

二、名词解释1.肿瘤的生物治疗:是指通过机体防御机制或生物制剂的作用以调节自身的生物学反应,从而抑制或消除肿瘤生长的治疗方式。

它包括肿瘤的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

2.原位癌:指的是黏膜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的异性细胞累及上皮的全层,但尚未突破基底膜、未发生间质浸润生长者。

如子宫颈鳞状细胞原位癌、腺原位癌等。

3.肿瘤标志物(TM):是指特征性地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中或由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或是宿主对肿瘤反应产生的物质。

4.根治性手术:是指将肿瘤所在器官的大部分或全部连同其区域淋巴结整块切除。

治愈性手术对上皮癌来说为根治术。

5.调强放疗:通过调整多个照射野内的强度可以得到高度适形的靶区三围剂量分布,能使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接受高剂量照射的体积显著减少,从而可以更好地保护危及器官或者在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前提下,增加靶区的剂量。

6.姑息性化疗:对某些癌症,如非小细胞肺癌、肝癌、胃癌等化疗的效果很差,对这些癌症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病例,仍为姑息性化疗,即只能达到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作用。

7.肿瘤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转移是恶性肿瘤特征,癌以淋巴转移为主,肉瘤以血道转移为主。

8.上腔静脉压迫(阻塞)综合征(SVCS):是由于上腔静脉被转移性淋巴结压迫或右上肺原发性肺癌侵犯,或腔静脉内癌栓阻塞静脉回流引起。

临床肿瘤学名词解释答案

临床肿瘤学名词解释答案

临床肿瘤学名词解释答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临床肿瘤学》名词解释题库1 肿瘤(tumor):是机体细胞在不同致癌因素长期作用下,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而致的克隆性异常,所形成的新生物叫肿瘤。

2肿瘤的异质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还是在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3癌: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

4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肉瘤。

5癌肉瘤:同一肿瘤中既有癌的成分,又有肉瘤成分时称为癌肉瘤。

6肉瘤样癌:肿瘤的细胞呈肉瘤样的梭形变异,称为肉瘤样癌,细胞本质还是癌细胞,是癌细胞向肉瘤样方向分化。

7错构瘤:错构瘤是一种非肿瘤性发育异常的病变,是以该组织或器官固有组织的异常混合与增生。

其本质是出生后局部组织过度生长而形成的一种畸形,它并非真性肿瘤,肿物一般不会持续生长下去。

8 畸胎瘤:它是一种生长发育异常的病变,具有不停的生长及增殖的特性,肿瘤细胞来源于胚胎时的多潜能细胞,它具有分化成多种组织的潜能。

9间叶瘤:含有两种以上间胚叶肿瘤组织成分的肿瘤。

10微小癌:是指体积很小的癌,各种器官的微小癌的标准不一。

11增生:指细胞数量的增多,通过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来完成。

12非典型增生:上皮细胞异乎常态的增生,细胞大小不一,但核分裂增多但呈正常核分裂像。

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轻中度在病因去处后可恢复正常,而重度常转变为癌。

13分化:是原始干细胞的发育中渐趋成熟的过程,是细胞通过转录调控使基因型转为表型的过程。

通过分化,细胞在形态、功能、代谢、行为等方面各具功能,从而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14化生:一种细胞或组织,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由一种组织变为另一种组织。

如宫颈糜烂时,宫颈管被覆的柱状上皮或腺上皮可转变为鳞状上皮,称鳞状上皮化生。

15恶变:也称癌变。

是正常细胞或良性肿瘤细胞转变为恶性肿瘤细胞的过程。

肿瘤病理学名词解释

肿瘤病理学名词解释

肿瘤病理学名词解释
1. 肿瘤类型
肿瘤是指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新生物,根据肿瘤起源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上皮性肿瘤:起源于上皮细胞,如鳞状细胞癌、腺癌等。

- 间叶性肿瘤:起源于间叶细胞,如纤维瘤、脂肪瘤等。

- 恶性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细胞,如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

- 血液肿瘤:起源于造血细胞,如白血病、淋巴瘤等。

- 胚外组织肿瘤:起源于胚外组织,如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等。

2. 肿瘤分级
肿瘤分级是根据肿瘤的恶性程度进行分类,通常分为以下三级: -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局限在原位,不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通常不会转移。

- 恶性肿瘤:生长迅速,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容易转移至远处器官。

- 低度恶性肿瘤:介于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之间,生长速度较慢,但容易复发和转移。

3. 肿瘤分期
肿瘤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侵犯范围、转移情况等因素进行分类,通常分为以下四期:
- I 期:肿瘤仅限于原发部位,无转移。

- II 期:肿瘤侵犯周围组织,但无远处转移。

- III 期: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并有远处转移。

- IV 期:肿瘤广泛侵犯周围组织,或有多处远处转移。

4. 病理学术语
- 浸润:肿瘤细胞突破基底膜,侵犯周围组织。

- 转移:肿瘤细胞经淋巴道、血道等途径传播到远处器官。

- 侵袭:肿瘤细胞突破基底膜,侵犯周围组织,但尚未转移。

- 分化: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似的程度,分化越高,恶性度越低。

- 异型性: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差异的程度,异型性越大,恶性度越高。

《临床肿瘤学》名词解释题库

《临床肿瘤学》名词解释题库

《临床肿瘤学》名词解释题库1 肿瘤(tumor)2肿瘤的异质性3癌4肉瘤5癌肉瘤6肉瘤样癌7错构瘤8畸胎瘤9间叶瘤10微小癌11增生12非典型增生13分化14化生15恶变16腺鳞癌17交界性肿瘤18瘤样病变19间变20 癌前病变21粘膜白斑22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24微小癌25一点癌26隐匿性癌27多原发癌28肿瘤侵袭29肿瘤浸润30原癌基因31癌基因32抑癌基因33肿瘤病毒34病毒癌基因35基因治疗36信号转导37生长因子38黏附分子39整合素40染色体端粒41端粒酶42肿瘤倍增时间43肿瘤进展44细胞周期时间45细胞分化46细胞转化47去分化48肿瘤逆转49肿瘤抗原50肿瘤特异性抗原51肿瘤相关抗原52凋亡53死亡受体54导向治疗55增殖相关酶56同工酶57癌旁综合征58功能性肿瘤59肿瘤复发60癌血症61肿瘤溶解综合征62粘膜白斑63 cachexia64 metastasis65 growth fraction66 cytokine67 Bowen病68息肉polypi69诊断性手术70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71肿瘤伴随综合征72肿瘤标志物74增殖比率75倍增时间76多药耐药性77肿瘤放射治疗学78放射物理学79放射生物学80线性能量传递81光电效应82康普顿效应83电子对效应84氧效应85氧增强比86相对生物效应87增殖死亡88亚致死性损伤89潜在致死性损伤90致死性损伤91最小耐受剂量92最大耐受剂量93前哨淋巴结94根治术95广泛切除术96预防性手术97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98肿瘤的一级预防99肿瘤的二级预防100肿瘤的三级预防101肿瘤免疫治疗102基因治疗103肿瘤的基因治疗104心理肿瘤学105 CT增强扫描106肿瘤急症107姑息性放疗108新辅助化疗109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TSTA 110肿瘤恶病质111前列腺特异抗原PSA112隐性乳腺癌113炎性乳癌114前哨淋巴结115 Pagets病116隐性肺癌117中央型肺癌118肺上沟癌119 Honer综合征120 Krukenberg瘤121 Virchow淋巴结122淋巴瘤123蕈样霉菌病124 R-S细胞125亚临床肝癌126小肝癌127 AFP128 PDD129 CTV临床靶区130放射损伤的SLDR131等效方野132 RBE133等计量曲线134建成效应135 GTV136照射野137浸润癌138早期癌139非典型增生140癌与肉瘤141肿瘤倍增时间142淋巴瘤B症状143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TLS)144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145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146 根治性化疗147 辅助化疗148 新辅助化疗149 姑息性化疗150 研究性化疗151 剂量强度152 化疗周期153 个体化治疗154 综合治疗155 三维适形放疗156 吸烟指数157 周围型肺癌158 放射治疗亚致死性损伤159 炎性假瘤160 肿瘤的异质性161 交界性肿瘤162 Cell cycle细胞周期163 潜在致死损伤164 晚反应组织165 抗药性166早期胃癌167根治性化疗168局限期小细胞肺癌169肿瘤伴随综合征170异位性内分泌综合征17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72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73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174亚致死性放射损伤175加速再增殖176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77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78放射增敏剂179放射保护剂180热疗181粘膜白斑182癌旁综合征183功能性肿瘤184肿瘤复发185白介素186干扰素187肿瘤坏死因子188集落刺激因子189生物反应调节剂190辅助化疗191诱导化疗192维持化疗193姑息性化疗194分子靶向治疗195化疗增敏剂196拓扑异构酶197序贯治疗198缓解期199中位缓解期200生存期201无病生存期202无进展生存期203疾病进展时间204半衰期205 KPS评分206 neoadjurant chemotherapy 207 CR(completeresponse)208 PR(partialresponse)209多药抗药性(MDR)210 NC(nochange)211 PD(progressivedisease)212隐性乳腺癌213炎性乳癌214前哨淋巴结216 PDD217 CTV临床靶区218 放射损伤的SLDR219 等效方野220 RBE221 等计量曲线222 建成效应223 GTV肿瘤区224 照射野215 Pagets病216 PDD217 CTV临床靶区218 放射损伤的SLDR 219 等效方野220 RBE221 等计量曲线222 建成效应223 GTV肿瘤区224 照射野225 吸烟指数:226 隐性肺癌:227 中央型肺癌228 周围型肺癌:229 肺上沟癌:230 Honer综合征:。

临床肿瘤学概论

临床肿瘤学概论

临床肿瘤学概论临床肿瘤学是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不断增加,对肿瘤疾病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临床肿瘤学的发展对于科学研究、临床治疗和公众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肿瘤是由体内细胞发生异常增殖形成的组织。

常见的肿瘤有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两种类型。

恶性肿瘤具有侵袭和转移的特点,是真正的癌症。

良性肿瘤则生长缓慢,不侵犯周围组织。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等。

了解这些因素对肿瘤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有助于预防和早期发现肿瘤。

二、肿瘤的诊断肿瘤的诊断是临床肿瘤学的关键环节。

临床医生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手段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肿瘤。

常见的辅助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类型等信息,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肿瘤的治疗肿瘤的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多种方式。

手术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早期肿瘤。

手术的目的是切除肿瘤组织,防止其扩散和转移。

化疗和放疗是常用的综合治疗手段,可以在手术后杀死剩余的癌细胞。

靶向治疗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方式,通过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分子进行靶向干扰,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四、肿瘤学的研究肿瘤学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和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

科学家通过基因测序、细胞培养和动物模型等方法来研究肿瘤的分子机制和治疗策略。

研究的成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改善患者的预后。

五、临床肿瘤学的前景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临床肿瘤学的前景越来越广阔。

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的研发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同时,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的策略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方向。

未来,临床肿瘤学将继续致力于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六、结语临床肿瘤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肿瘤类专业名词

肿瘤类专业名词

肿瘤类专业名词
1. 癌症:一种由恶性细胞异常增殖和扩散而导致的疾病。

2. 肿瘤: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可供触摸、观察或诊断的新生物体。

3. 肿瘤标志物:一种血液或组织中表达的特定分子,可用于诊断、监测和预测肿瘤。

4. 肿瘤抑制基因:一种调控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基因,其突变或失活可导致肿瘤形成。

5. 肿瘤细胞:发生了异常变化的细胞,其增殖和生存能力超过正常细胞。

6. 肿瘤分期:根据肿瘤的大小、扩散程度和淋巴结受侵情况,在临床上判断肿瘤的严重程度。

7. 放射治疗:利用放射线来杀死肿瘤细胞或抑制其增殖的治疗方法。

8. 化疗:以药物为主要手段,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来治疗肿瘤的方法。

9. 靶向治疗:通过靶向特定的分子、信号通路或细胞机制来干扰肿瘤的治疗方法。

10. 免疫疗法:利用激活或增强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抑制肿瘤细胞的治疗手段。

肿瘤学概论的名词解释

肿瘤学概论的名词解释

肿瘤学概论的名词解释肿瘤学,是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学科。

它涉及了许多专业的知识和术语,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有些陌生。

本文将对肿瘤学中的一些常见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学科的基本概念。

1. 肿瘤(Tumor)肿瘤是指体内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异常现象,它们可以是良性(Benign)的或恶性(Malignant)的。

良性肿瘤通常生长较慢,不会侵犯周围组织或扩散到其他部位;而恶性肿瘤则具有侵袭性,能侵入周围组织,并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到远处进行转移。

2. 癌症(Cancer)癌症是一种恶性肿瘤,它是由于体内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细胞无法正常调控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所产生的。

癌症的特点是无控制地扩散和侵袭周围组织,严重影响身体器官的功能。

它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

3. 转移(Metastasis)转移是指恶性肿瘤从原发部位扩散到远离原发部位的其他组织或器官。

转移是癌症最具破坏性的特征之一,它使得癌症变得难以治愈,因为转移的癌细胞往往对放化疗药物产生抵抗性。

4. 原发肿瘤(Primary Tumor)原发肿瘤是指恶性肿瘤最初出现的位置。

在癌症的研究和诊断中,定位和确定原发肿瘤的位置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

5. 生物标志物(Biomarkers)生物标志物是一些特定的分子或细胞特征,能够被用来检测、诊断和预测特定疾病。

在肿瘤学中,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早期诊断、疾病分期和治疗监测等方面。

例如,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特定肿瘤标志物,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复发风险。

6.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异常改变的过程。

肿瘤学中的基因突变是癌症发生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一些特定的基因突变可以导致细胞失去对生长和分裂的正常调控,从而促使恶性肿瘤的形成。

7. 化疗(Chemotherapy)化疗是使用化学药物来治疗癌症的一种治疗方法。

肿瘤学名词解释

肿瘤学名词解释

1.T-regs(Regulatory cells):调节性T细胞是一类控制体内自身免疫反应性的T细胞亚群,早期亦称做suppressor T cells。

可分为天然产生的自然调节性T细胞(n T-regs)和诱导产生的适应性调节性T细胞(a T-regs或i T-regs),如Th3、Tr1,另外尚有CD8 Treg、NKT细胞等,可分泌TGF-B,IL-4等多种细胞因子,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其异常表达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2.DC(Dendritic cells):树突状细胞是机体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APC),它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抗原,未成熟DC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成熟DC能有效激活初始型T细胞,处于启动、调控、并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

3.BSC(Best Supportive Care):早期肿瘤患者科研通过手术和术后辅助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获得治愈疗效,这一阶段的支持治疗称为最佳支持治疗。

其目的是运用多种治疗手段最终治愈癌症。

主要内容包括肿瘤相关症状的控制、抗肿瘤治疗合并症的处理、整体治疗结束后的康复治疗。

4.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属于酪氨酸激酶型受体,其家族包括HER1-4)。

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胶质细胞、角质细胞等细胞表面,EGFR信号通路对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等生理过程发挥重要的作用。

5.MTD(Maximum tolerated dose):最大耐受剂量,又称最大耐受浓度。

指药物在除急性毒性动物实验外的实验(短期重复实验、亚慢性毒性实验、慢性毒性实验)中不引起实验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6.DD7.IGRT(Imaged-guid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影响引导放射治疗一种四维的放射治疗技术,它在三维放疗技术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因数的概念,充分考虑了解剖组织在治疗过程中的运动和分次治疗间的位移误差,如呼吸和蠕动运动、日常摆位误差、靶区收缩等引起放疗剂量分布的变化和对治疗计划的影响等方面的情况,在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中利用各种影像设备对肿瘤及正常器官进行实时的监控,并能根据器官位置的变化调整治疗条件使照射野紧紧“追随”靶区,使之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精确治疗。

肿瘤学名词解释

肿瘤学名词解释

一. 名词解释:1.重点控制9大肿瘤:胃癌、食管癌、肝癌、肺癌、肠癌、宫颈癌、乳腺癌、鼻咽癌、白血病2.放射敏感性:肿瘤细胞受到射线照射后的反应程度:缩小的程度以及速度。

3.分裂细胞增殖率:细胞周期的长段4.生长比例:GF:肿瘤内进行增殖的细胞数目与总数之比例。

5.亚致死性放射损伤SLD:细胞接受照射后,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完全修复的损伤。

SLD在放射后立即开始被修复。

低LET射线有SLD,高LET射线无SLD。

6.PLD: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细胞接受非致死性剂量照射后,可以通过自身修复机制来修复放射损伤。

PLD介于SLD和致死性损伤之间。

PLD后的结局可以不一样,某种情况下死亡、某种情况下可以修复。

抑制细胞分裂的环境有利于PLD的修复。

7.胸腺瘤的病理组织学分类①上皮细胞型:;②淋巴细胞型:;③混合型:,8.524 神经源性肿瘤临床特点?●好发于后纵隔。

●成人多为良性,儿童约1/2为恶性;女略多于男。

●无论良、恶性,治疗首选手术9.溃疡癌变的可能1.指压痕2.裂隙征3.息肉样缺损4.小段环堤形成5.粘膜呈杵状增粗。

6.胃壁僵硬10.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原则●明确诊断、分期:制订合理治疗方案●全面考虑,选择合理的术式●两个最大”的原则,亦即最大限度切除肿瘤和最大限度保护正常组织和功能。

两者有矛盾时,应服从前者。

●根据患者年龄、全身状况和伴随疾病选择术式:●防止医源性播散:,●11.Karnofsky评分:●100 正常无症状●90 有轻微症状和体征●80 可勉强正常活动,有症状和体征●70 不能维持正常的活动以及工作,生活可自理自理●60 多数生活自理,有时需要人帮助●50 常需要人照顾以及医疗●40 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特别照顾●30 严重不能自理,需要住院●20 病重,需要积极住院●10 病危●0 死亡12.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基本原则●局部与全身并重的原则●分期治疗的原则●个体化治疗的原则:●生存率与生活质量并重。

临床肿瘤学知识点总结

临床肿瘤学知识点总结

临床肿瘤学知识点总结概述肿瘤是一种细胞异态增殖疾病,是机体细胞生长与分化的异常,以及细胞的恶性变性所致的病变。

肿瘤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具有组织学异质性、生物学恶性和浸润性及代谢异常等特点。

在临床上,肿瘤被称为癌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肿瘤发生的机制肿瘤的发生机制包括基因突变和表观遗传学改变。

基因突变指的是DNA序列发生变异或改变,导致基因功能异常。

而表观遗传学改变则指的是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方式影响基因的表达。

这些机制使正常细胞变异为肿瘤细胞,不受体内调控,导致异常增殖和浸润。

二、肿瘤的病理生理学表现1. 细胞增殖异常:肿瘤细胞呈现不受体内调控的异常增殖,形成肿瘤。

2. 细胞浸润能力强:肿瘤细胞具有很强的浸润性和转移性,能够侵入周围组织及远处器官。

3. 细胞代谢异常:肿瘤细胞的代谢异常导致细胞内各种生化过程紊乱,影响机体的代谢平衡。

4. 细胞组织学异质性:肿瘤组织结构混乱,细胞形态不规则,内含异型增生细胞。

5. 免疫抑制:肿瘤细胞通过多种途径来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和杀伤。

6. 造血功能异常:恶性肿瘤可侵犯骨髓,影响造血功能,导致贫血、出血和感染等相关并发症。

三、肿瘤的分类根据肿瘤组织的特征、生长部位和功能活动的不同,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局限性生长,无转移特性。

而恶性肿瘤则具有侵袭周围组织的特性,容易发生转移。

1. 按照组织来源分类:(1)上皮组织肿瘤:如癌肿、腺癌等。

(2)间叶组织肿瘤:如纤维组织肉瘤、脂肪肉瘤等。

(3)结缔组织肿瘤:如骨肉瘤、滑膜肉瘤等。

(4)淋巴组织肿瘤:如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2. 按照部位分类:(1)原发性肿瘤:即肿瘤首次出现的部位。

(2)继发性肿瘤:即由原发性肿瘤转移至其他器官形成的继发性肿瘤。

3. 按照功能分类:(1)内分泌肿瘤:主要是指引起内分泌功能异常的肿瘤,如甲状腺肿瘤、垂体肿瘤等。

临床常用的肿瘤术语知识讲解

临床常用的肿瘤术语知识讲解

中位生存期1、起始事件与终点事件终点事件又称死亡事件、失效事件,它是研究者所关心的特定结局,而起始事件是反映研究对象的起始特征的事件。

2、生存时间生存时间:终点事件与起始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

3、删失值在随访研究中,由于某种原因未能明确地观察到随访对象发生事先定义的终点事件,无法得知随访对象的确切生存时间,这种现象称为删失。

右删失:从时间轴上看,终点事件发生在最后一次随访观察时刻的右方。

4、生存概率和生存率生存概率(P)指单位时间开始时存活的个体到该时间段结束时仍然存活的可能性。

生存率S(t)指0时刻存活的个体在t时刻仍存活的概率。

生存概率是针对单位时间而言的,生存率是针对某个较长的时间段的,它是生存概率的累积结果。

有以上基本概念我们引出生存曲线及中位生存期的概念:生存曲线:以随访时间作横坐标、生存率作纵坐标绘制的曲线。

中位生存期:也称半数生存期,表示恰好有50%个体活过此时间(生存率50%所对应的生存时间)。

生存时间并非正态分布,故常用中位生存期作为某个人群生存过程的概括性描述指标。

中位生存期越长,表示疾病预后越好;中位生存期越短,表示疾病预后越差。

其数值就是借助生存曲线进行图标法估计。

需要注意一点,当删失数据超过样本量的50%时,无法估计中位生存时间。

在肿瘤学中,生存期是临床获益的金标准,但实际上FDA 也认可采用别的肿瘤终点指标来批准药物上市。

在上个世纪70年代,FDA通常是基于客观应答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F)来决定是否批准一个抗肿瘤药物。

到了80 年代早期,经肿瘤药物咨询委员会(On cologic Drugs Advisory Committee ,ODAC)讨论后,FDA 认为应基于更直接的临床获益证据,如改善生存期或患者的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改善身体功能或改善肿瘤相关症状,其临床获益并非一直通过客观应答率(ORR来反映。

《临床肿瘤学》名词解释答案

《临床肿瘤学》名词解释答案

《临床肿瘤学》名词解释题库1 肿瘤(tumor):是机体细胞在不同致癌因素长期作用下,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而致的克隆性异常,所形成的新生物叫肿瘤。

2肿瘤的异质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还是在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3癌: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

4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肉瘤。

5癌肉瘤:同一肿瘤中既有癌的成分,又有肉瘤成分时称为癌肉瘤。

6肉瘤样癌:肿瘤的细胞呈肉瘤样的梭形变异,称为肉瘤样癌,细胞本质还是癌细胞,是癌细胞向肉瘤样方向分化。

7错构瘤:错构瘤是一种非肿瘤性发育异常的病变,是以该组织或器官固有组织的异常混合与增生。

其本质是出生后局部组织过度生长而形成的一种畸形,它并非真性肿瘤,肿物一般不会持续生长下去。

8 畸胎瘤:它是一种生长发育异常的病变,具有不停的生长及增殖的特性,肿瘤细胞来源于胚胎时的多潜能细胞,它具有分化成多种组织的潜能。

9间叶瘤:含有两种以上间胚叶肿瘤组织成分的肿瘤。

10微小癌:是指体积很小的癌,各种器官的微小癌的标准不一。

11增生:指细胞数量的增多,通过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来完成。

12非典型增生:上皮细胞异乎常态的增生,细胞大小不一,但核分裂增多但呈正常核分裂像。

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轻中度在病因去处后可恢复正常,而重度常转变为癌。

13分化:是原始干细胞的发育中渐趋成熟的过程,是细胞通过转录调控使基因型转为表型的过程。

通过分化,细胞在形态、功能、代谢、行为等方面各具功能,从而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14化生:一种细胞或组织,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由一种组织变为另一种组织。

如宫颈糜烂时,宫颈管被覆的柱状上皮或腺上皮可转变为鳞状上皮,称鳞状上皮化生。

15恶变:也称癌变。

是正常细胞或良性肿瘤细胞转变为恶性肿瘤细胞的过程。

16腺鳞癌:同一肿瘤中具有腺癌和鳞癌的病变。

17交界性肿瘤:肿瘤的组织形态介乎良、恶性之间,称为交界性肿瘤。

(肿瘤生物学资料)名词解释整理

(肿瘤生物学资料)名词解释整理

名词解释1.发生率( Incidence ):某一特定时期内新发生某一事件的频率。

2.发病率( Morbidity ):某一特定时期内某一人群新发生某一疾病的频率。

3.死亡率( Mortality / Death rate ):在特定人群中因某一事件而导致死亡的频率。

4.病死率( Mortality / Case fatality rate ):在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导致死亡的频率。

5.预后(Prognosis ):预测或预期结果,如复发、转移、生存时间;6.生存率(Survival rate ):6个月, 1 年, 3年,5年;7.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 ):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8.进展(Progression ):肿瘤增大>50% 或出现新的病灶;9.稳定(Stable ):肿瘤大小改变<25%。

10.肿瘤发生/癌变(Tumorigenesis/Carcinogenesis):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的过程;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多个基因异常累积、经多个步骤、多阶段的复杂过程。

11.端粒(Telomere):染色体末端5-8 bp 富含G的串连重复DNA序列(TTAGGG)n,保护染色体末端免受损伤。

12.直接致癌物(Direct carcinogen):进入机体后,无需代谢活化即有致癌作用,致癌力强、作用快速。

如:β-丙内酯、硫酸二甲酯、氮芥、溶肉瘤素、亚硝酰胺类、二(氯甲)醚等13.促癌物(Pro-carcinogen ):单独作用无致癌作用,但对其它致癌物具有促进作用。

如:巴豆油、糖精、苯巴比妥。

14.间接致癌物(Indirect carcinogen ):进人体内后,经过体内代谢活化,才具致癌作用。

如:多环芳香烃、芳香胺类、亚硝胺、黄曲霉素、苯并芘。

15.胚系突变(germline mutation):蛋白丧失功能或获得新功能;调控细胞增殖、死亡、DNA损伤修复等的基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肿瘤学》名词解释题库1 肿瘤(tumor):是机体细胞在不同致癌因素长期作用下,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而致的克隆性异常,所形成的新生物叫肿瘤。

2肿瘤的异质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还是在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3癌: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

4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肉瘤。

5癌肉瘤:同一肿瘤中既有癌的成分,又有肉瘤成分时称为癌肉瘤。

6肉瘤样癌:肿瘤的细胞呈肉瘤样的梭形变异,称为肉瘤样癌,细胞本质还是癌细胞,是癌细胞向肉瘤样方向分化。

7错构瘤:错构瘤是一种非肿瘤性发育异常的病变,是以该组织或器官固有组织的异常混合与增生。

其本质是出生后局部组织过度生长而形成的一种畸形,它并非真性肿瘤,肿物一般不会持续生长下去。

8 畸胎瘤:它是一种生长发育异常的病变,具有不停的生长及增殖的特性,肿瘤细胞来源于胚胎时的多潜能细胞,它具有分化成多种组织的潜能。

9间叶瘤:含有两种以上间胚叶肿瘤组织成分的肿瘤。

10微小癌:是指体积很小的癌,各种器官的微小癌的标准不一。

11增生:指细胞数量的增多,通过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来完成。

12非典型增生:上皮细胞异乎常态的增生,细胞大小不一,但核分裂增多但呈正常核分裂像。

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轻中度在病因去处后可恢复正常,而重度常转变为癌。

13分化:是原始干细胞的发育中渐趋成熟的过程,是细胞通过转录调控使基因型转为表型的过程。

通过分化,细胞在形态、功能、代谢、行为等方面各具功能,从而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14化生:一种细胞或组织,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由一种组织变为另一种组织。

如宫颈糜烂时,宫颈管被覆的柱状上皮或腺上皮可转变为鳞状上皮,称鳞状上皮化生。

15恶变:也称癌变。

是正常细胞或良性肿瘤细胞转变为恶性肿瘤细胞的过程。

16腺鳞癌:同一肿瘤中具有腺癌和鳞癌的病变。

17交界性肿瘤:肿瘤的组织形态介乎良、恶性之间,称为交界性肿瘤。

18瘤样病变:是貌似肿瘤的增生性病变。

本身是一种组织的畸形,组织的生长外表类似肿瘤,但并不具备真性肿瘤的基本特征。

19间变:是指肿瘤细胞与对应的分化成熟的细胞在功能和形态上都具有明显的差异,并具有恶性的生物学行为。

20 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病变,如长期存在有可能转变为癌21粘膜白斑:发生在食管、口腔、子宫颈及外阴等处粘膜。

主要病理改变是粘膜的鳞状上皮过度增生和过度角化,并出现一定的异型性。

肉眼上呈白色斑块,故称白斑。

如长期不愈就有可能转变为鳞状细胞癌,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

22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原位癌一般指鳞状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的重度非典型增生,可累及上皮的全层,但尚未侵破基底膜。

原位癌是一种早期癌。

23早期癌:原位癌伴有早期浸润。

所谓早期浸润是指仅有微灶浸润。

24微小癌:是指体积很小的癌,各种器官的微小癌的标准不一。

25一点癌:经粘膜活检病理诊断为癌,而手术切除标本经节段性连续切片后,组织病理学检查却未发现癌变的组织和细胞,此种癌就称为一点癌。

26隐匿性癌:原发癌甚小,临床上未能发现,首先发现的是转移性癌。

特点是肿瘤小,转移早。

27多原发癌:两个以上的原发肿瘤其特征是:①每个肿瘤必须有明确的恶性特征;②每个肿瘤之间必须彼此分离;③须排除来自其他肿瘤转移或复发的可能性。

可分为同期性(两瘤发病时间相距1年以内)和异期性(两瘤发病时间相距1年以上)。

多原发癌以双发者居多,三发者少见,四发者罕见。

28肿瘤侵袭:恶性肿瘤细胞离开原发肿瘤向周围组织进攻,标志是肿瘤细胞突破基底膜。

肿瘤侵袭是肿瘤细胞、周围间质相互作用和机体整体调节的结果,是肿瘤播散的第一步。

29肿瘤浸润:是指肿瘤细胞在组织间隙内的分布,肿瘤细胞可在浸润部位继续生长繁殖。

浸润是肿瘤侵袭的后果,转移的前奏。

30原癌基因:细胞癌基因或细胞原癌基因。

是动物体和人体细胞内固有的一类基因,是正常生物过程中必需的重要调控因子,在细胞的生长过程中起多方面作用,如增殖、凋亡、分化以及基因组的稳定等。

31癌基因:又称转化基因或致癌基因。

是激活了的原癌基因,通过其编码蛋白的量或质的改变而使细胞生长失控,分化不良,进而癌变。

32抑癌基因:种细胞基因,其功能的丧失可引起细胞转化和肿瘤发生。

确定一种细胞基因为抑癌基因,应符合以下三点标准:①该基因在与恶性肿瘤相应的正常组织中有正常表达;②该基因在恶性肿瘤中有结构改变或功能缺失;③将该基因的野生型导入缺失这种基因的肿瘤细胞内,可部分或全部抑制其恶性表型。

33肿瘤病毒:能引起机体发生肿瘤或致细胞恶性转化的一类病毒。

34病毒癌基因:病毒基因组中所存在的能够诱发肿瘤的核酸片段。

35基因治疗:是指应用基因转移技术将外源性功能基因导人患者的细胞内,以纠正先天代谢异常,补偿基因缺失或提供新的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6信号转导:各类信号通过细胞膜和细胞内信使分子引起细胞基因表达改变的过程。

细胞信号转导过程发生障碍或异常,就必然会导致细胞生长、分化、代谢和生物学行为的异常,引起各种疾病,乃至肿瘤。

37生长因子:是一大类种类繁多,以刺激细胞生长为其特征的多肽,因其生理作用而命名。

38黏附分子:是一大类位于细胞膜上的蛋白分子,在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识别和结合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在生长分化、炎症反应、免疫应答、血栓形成、损伤修复,特别是肿瘤的侵袭、转移中都具有非同寻常的作用。

39整合素:也称整合蛋白。

是一组依赖二价阳离子的跨膜糖蛋白,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反应。

所有的整合素都是由α和β亚单位组成的异二聚体。

40染色体端粒:是位于染色体末端一种由2-20kb串联的短片段串联的重复序列(TTAGGG)n及一些结合蛋白组成的特殊结构。

端粒在染色体定位、复制、保护和控制细胞生长寿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与细胞凋亡、细胞转化和永生化密切相关。

随着细胞的每次分裂,短短逐渐缩短。

爱细胞在某些机制的作用下,启动端粒酶表达而是染色体端粒稳定在一定长度不再缩短,从而使癌细胞得以持续增殖,并获得永生。

41端粒酶:是一种特殊的DNA聚合酶,含有端粒重复序列的模板,其重要作用是参与端粒序列的复制。

42肿瘤倍增时间:肿瘤细胞数目增加一倍所需要的时间。

43肿瘤进展:肿瘤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侵袭性更强、恶性程度更高,实质不同于肿瘤细胞数目的增多、体积增大等量的改变,是肿瘤的又一次质变。

44细胞周期时间:也称细胞倍增时间,是指肿瘤细胞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时间。

肿瘤标志:肿瘤组织产生的可反应自身存在的化学物质。

45细胞分化:是指同源细胞逐渐发育为具备稳定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化特征的另一类型细胞的过程。

46细胞转化:具有正常生长特性的细胞突然转变为具有恶性肿瘤生长特性的细胞。

47去分化:也称反分化。

组织恶变成肿瘤后,细胞的多种表型又回到了胚胎细胞的表型,此种现象称为去分化。

48肿瘤逆转:在体内外分化诱导剂存在的条件下,恶性肿瘤细胞被诱导而重新向正常细胞的方向演变分化,其生物学特性及基因表达方面的诸多指标均向正常细胞接近,甚至完全转变成正常细胞,这种现象称为逆转,也叫做重分化或再分化。

49肿瘤抗原:是在细胞恶变过程中出现的具有免疫原性的许多大分子物质的总称。

50肿瘤特异性抗原:整合到肿瘤细胞双层类脂膜中的糖蛋白,与细胞膜牢固结合,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易被宿主免疫系统识别而发生排斥。

TSA只存在于肿瘤细胞表面,不存在于相应的正常细胞表面。

51肿瘤相关抗原:是一类存在于肿瘤细胞表面的大分子,并非肿瘤细胞所特有,仅在细胞癌变时含量明显增加。

由于带瘤宿主的免疫系统不能识别其为外来物,故其不具有免疫原性。

52凋亡:也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是细胞死亡的一种方式,属能量依赖的、对一定刺激发生反应的程序化死亡事件,是生理性调节过程,受多种因素调控。

凋亡只散在的发生于单个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发生特征性的形态学事件(核浓缩、核碎裂、细胞皱缩等)和生化事件(DNA断裂),凋亡细胞的细胞器完整,周围无炎性反应。

53死亡受体:是指能够与其相应的死亡配体结合,传递细胞凋亡信号的细胞表面蛋白。

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超家族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受体。

54导向治疗:借助高度特异的亲肿瘤物质作为载体,以有细胞毒作用的物质,如放射性核素、化学药物、毒素等作为弹头,依靠载体的特异性和对肿瘤的亲合力,将弹头物质尽量集中于肿瘤细胞并发挥稳定的杀伤作用,而对宿主损伤较小的治疗方法。

55增殖相关酶:是指与细胞增殖有关的酶类,即有关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酶,包括DNA聚合酶、各种核苷酸和脱氧核苷酸合成酶类以及有关氨基酸活化和蛋白质生物合成有关的酶系。

这些酶组成各种合成代谢通路中的一些关键酶,一般在增殖迅速的组织如胚胎和恶性肿瘤中增高,其中有不少已成为肿瘤标志。

56同工酶:是指同一种属中能催化相同反应而具有不同结构(氨基酸顺序)和理化性质的酶蛋白。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各组织的同工酶谱随着组织代谢的分化而改变,胎儿期、新生儿期和成年动物中同一组织的同工酶谱常有很大变化。

57癌旁综合征:又称肿瘤伴随综合征。

是某些并非来自内分泌腺的肿瘤产生的异位激素或其他生理活性物质,加上免疫、中毒等原因,使晚期肿瘤患者表现出一系列内分泌症状,及皮肤、神经、肌肉、骨关节、胃肠道、血液、免疫等方面的异常症状和体征。

58功能性肿瘤:凡有癌旁综合征的肿瘤即可称之为功能性肿瘤,也可理解为是可以产生异位激素或其他生理活性物质(如活性胺、酶等)的肿瘤。

59肿瘤复发:肿瘤经过治疗(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等)后再次复现的现象。

肿瘤复发的概率与肿瘤的种类、分化程度、治疗彻底程度、患者的免疫状态有关。

60癌血症:指部分晚期肿瘤患者由于有大量的癌细胞进人血液,以致发生肺部广泛性毛细血管内瘤栓形成,使患者最终死于呼吸衰竭。

61肿瘤溶解综合征:部分恶性肿瘤病人,由于某些原因引起大量的肿瘤细胞溶解,使大量的代谢产物释放到血液中,导致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高磷血症及低钙血症,甚至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一系列代谢危象,称为肿瘤溶解综合征。

62粘膜白斑:常发生在食管、口腔、子宫颈及外阴等处粘膜。

主要病理改变是粘膜的鳞状上皮过度增生和过度角化,并出现一定的异型性。

肉眼上呈白色斑块,故称白斑。

如长期不愈就有可能转变为鳞状细胞癌,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

63 cachexia:恶性肿瘤晚期的患者,出现进行性消瘦、无力、贫血和全身衰竭的状态称为恶病质。

64 metastasis: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并被带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部位同样组织学类型肿瘤的过程称为转移。

65 growth fraction:指肿瘤细胞群体中处于复制阶段(S+G2期)的细胞的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