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24、诗词五首
第24课《诗词五首》课件(语文版八年级下)1ppt--初中语文
横急鸣生
境
。,。, 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滁州西涧 中唐诗人,他是一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
是个关心民苦的好官,中唐时期政治腐败,
韦应物
人民生活贫苦,他有志改良而无能为力, 有意退隐而又不能,进退两难只好任其自
独怜幽草涧边生,
然
以
上有黄鹂深树鸣。
情
恬淡幽静的意境 写
景
春潮带雨晚来急,
忧伤无奈的情怀
, 借
野渡无人舟自横。
2、从开头两句可以看出 主人过的是一种怎样的 生活?
3、“知否?知否?应是 绿肥红瘦”。采用了什 么样的修辞手法?抒发 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今晨
全词塑造了 一位憧憬美
浓睡不消残酒。 无忧无虑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 绿肥红瘦的景
旧”。
惜花惜春的情
“知否?知否?
好生活,关 注美好事物, 惜花惜春, 敏感多情的 闺中少女。
随着安史叛军头子史思明 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延续七 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河 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携家带眷 流落在梓州的杜甫喜闻此事,想 到可携眷还乡,喜极而涕,写下 了这首千古传诵的七律。全诗毫 无半点掩饰,情真意切,历代诗 家都极力推崇这首诗,浦起龙在 《读杜心解》中称赞它是杜甫 “生平第一首快诗”。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试比较此诗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书江 西造口壁》在内容、情感等方面的异同。
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词。 2、分别找出这五首诗词中表达主题的诗 句,并体会其情感。 3、小结这五首诗词,完成表格。
题 目
《闻官
作者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 唐诗三首
第24课 唐诗三首
理解性默写:
1.杜甫的《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
尖锐矛盾的诗句
是:
吏呼一何怒 ,
妇啼一何苦
。
2.杜甫的《石壕吏》中“
天明登前途
,
独与老翁别
”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
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3.杜甫的《石壕吏》中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 战争罪恶的语句是: 一男附书至 , 二男新战死 。
第24课 唐诗三首
二、石壕吏 (杜甫)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默写 自测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赏析:寥寥五字,写出了兵荒马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环境。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赏析:这两句,极其概括、极其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尖锐矛盾。一“呼”、一“啼”,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一“怒”、一“苦”,形成了强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
金牌导学案
第六单元
第24课 唐诗三首
第24课 唐诗三首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
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 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
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 安如山。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24课 诗词五首
这两句是近看,承接上文加以描绘。 “兔”与“雉”(野 鸡),均是动物,一在“狗窦”(下方),一在“梁上” (上方);“旅谷”、“旅葵”,均是未经种植而自生自 长的植物,一在“中庭”(庭院中),一在“井上”(井 台上)。由远望到近看,写出一派凄凉破败的景象。家中 空无一人,老人举目无亲,其凄楚心情可以想象。
四、概括每章内容
第一章至第三章:追忆思归之情, 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 劳苦。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 心情。
五、找出本诗中表现人物强烈思乡 情感的诗句。
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 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 有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 句诗的评价并谈谈你的看法。
说明诗人理想破灭 “尘暗旧貂裘”借用了谁的典故?有何用意?
“梦断”说明什么
借用苏秦说秦王的典故来比喻多年没有披甲上阵,甲胄尘封,不能立功边陲的境况。
?
“暗”字流露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流露出词人报国之志随时光的流逝难以实现的沉痛、失落之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 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 当年我远赴万里边疆立志建功封侯, 单枪匹马戍守在梁州。 在那戍守边关的日子如梦消逝, 不知何处寻求, 只留下这尘封色暗的旧貂裘
(二)“翻译二”在意美、形美、音美三方面与原诗最接近。这和西方 著名译学家奈达所提倡的:最近似而又自然的译文的翻译标准是一致。
了解《乐府诗集》
乐府,本是 汉武帝时掌 管音乐的官 署名称,后 来成为诗体 的名称。
汉、魏、南北 朝乐府官署采 集和创作的乐 歌,简称为乐 府。魏晋和唐 代及其以后诗 人拟乐府写的 诗歌虽不入乐, 也称为乐府或 拟乐府。
八年级下册语文24课唐诗三首
石壕吏杜甫〔唐代〕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凶恶,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老翁一个人告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 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译文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24课诗词五首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24课《诗词五首》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课后反思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24课《诗词五首》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设计课后反思第24课诗词五首教学目标1、了解诗词中的有关文学常识。
2、、理解各首诗词的内容,背诵、默写这五首诗。
3、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凑,品味诗歌的语言。
4、体会诗词意境。
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诗词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
2、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
难点:领悟诗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走近《诗经》(请你查找《诗经》的有关文学常识)2、走近乐府和乐府诗(请你介绍乐府和乐府诗。
)3、走近陆游(请你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4、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雨雪霏霏载渴载饥冢狗窦雉舂谷贻觅貂裘戍鬓沧州5、整体感知听读朗读录音,思考:这三首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学习《采薇》(1)诵读诗歌自由朗读诗歌,找出易读错的字、难理解的词,小组交流讨论。
(2)写作背景请你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3)研读赏析①请同学们找一找: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景的?给我们描写的是怎样的景?②“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这样的景表现了怎样的情的?③“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句抒写了戍卒怎样一种情况?④诗的前三句是情景交融,相映成辉。
读到这里我们已经读到了戍卒那无限的悲苦,请同学们接着读诗的最后一句,说说你有读到了什么?⑤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请同学们说说有哪些原因?(4)背诵全诗。
2、学习《十五从军征》(1)诵读诗歌自由朗读诗歌,找出易读错的字、难理解的词,小组交流讨论。
(2)探讨赏析①诗中哪一句极言从军之久?请作简要分析。
②服役年久已是一大灾难,但更可悲的还在后面。
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③如此情景,请大家想一想,主人公此时该是如何心情?诗人又通过写什么进一步表现这种心情?④《十五从军征》和《采薇》同是写久经征战的士兵还乡的感受,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3)背诵全诗3、学习《诉衷情》(1)诵读诗歌自由朗读诗歌,找出易读错的字、难理解的词,小组交流讨论。
八年级下册24课唐诗三首
八年级下册24课唐诗三首八年级下册24课唐诗三首唐诗,是指唐朝时期所创作的诗歌。
唐诗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诗的圣殿”。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八年级下册24课中的三首唐诗,它们分别是《静夜思》、《登高》和《将进酒》。
以下是详细介绍:一、《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这首诗以清新简约的语言,境界深远,描绘了李白在异乡,用沉静思维追忆家乡美好灿烂的景象。
这首诗常被作为中文学习的课文,其字句优美婉约,被视为李白诗歌创作最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二、《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律。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登高远眺,感叹环境和社会变迁所引发的思考和情感。
诗中气势磅礴,语言简洁,充满时代感,是杜甫最具代表性的之一。
三、《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
“酒”在古代文化中是有着特殊地位的,而这首诗就是以饮酒为主线。
这首诗流畅豪放,倡导幸福人生和豪放人生态度,深刻表现了诗人超然世俗、爱好自由的风格。
结语:以上三首唐诗都是八年级下册24课中比较典型的唐诗,它们各具特色,文化意义深厚,值得深入研究和欣赏。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充分体会其内涵,感受其中的情感,以此启迪我们的情感和思维。
希望大家都能在诗歌艺术中找到快乐,汲取到有益的营养。
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24课诗词五首 原文及赏析
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24课诗词五首原文及赏析原文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满江红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朝天子咏喇叭喇叭,锁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赏析十五从军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远近结合,写出了一派凄凉破败的景象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写老兵到家后看到的一派凄凉破败景象,以悲凉的景象烘托老兵心中的悲哀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表现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
此情此景实在叫人痛苦至极,怆然泪下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运用动作描写,写出老翁家破人亡的惨况,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中心思想:本诗以叙述为主,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的老兵,还家后的凄凉处境,悲苦心情。
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诉衷情谁料写出了作者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流露出作者对南宋统治集团的不满中心思想:本次书写回顾作者当年慷慨从军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愤之情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一问一答,什么地方看得见中原?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拓展】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4诗词五首课后拓展训练新版语文版
【关键字】拓展24 诗词五首名校讲坛1.文言知识归纳(1)通假字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那”同“哪”)(2)词类活用出门东向看(名词作状语,往东)2.主题解说《十五从军征》这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通过描写久经征战的老兵还家后凄凉和悲苦的处境,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对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
《诉衷情》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后写的,通过今昔对比,抒发壮志未酬、岁月虚度、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之情,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人借景抒怀,借古讽今。
通过对三国时期政治人物孙权的赞扬,讽刺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表现了作者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
《满江红》是作者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朝天子·咏喇叭》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3.难点攻克《诉衷情》这首词中作者描写了怎样的生活场景?这些场景中哪些词句最能触动你的内心?试说一说其中的情感。
提示一:词中描写的生活场景是:①回忆当年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的场景;②睡梦中再现旧日战斗,醒来看到的战袍却早被尘土所封的场景;③晚年无力抗敌,独自悲伤的场景。
提示二:“万里”“匹马”突出了词人当年作战时的英勇气势,“觅封侯”暗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达了他报国的雄心壮志。
“断”“暗”中借用苏秦说秦王的典故来表明自己不得封侯、徒劳无功的境况,流露出词人报国之志随时光的流逝难以实现的沉痛之情。
“未”“先”“空”三个字说明敌寇依旧,而自己已经无力报国,“心有余而力不足”,包含了作者满腔的爱国深情和无奈的悲愤之情。
4.结构图解十作者十五少年从军对比五感慨八十皓首得归夸张从家兔入狗窦征军中雉飞梁上者荒冢累累抒征惨庭生旅谷悲泪沾衣裳情景井生旅葵伤爱国情诉衷情—诉壮志难酬的悲愤登望神州、北固楼、京上片写景千古事、长江流南口——感慨兴衰、赞美乡北子固孙权、讽刺当朝亭下片怀古万兜鍪、战未休、谁有敌手、孙仲谋怀朝喇叭曲小天借物虚张声势子锁哪腔大宦军愁——吹翻残害官咏抒情喇民怕——吹伤人民叭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舂谷(chōng) 羹饭(gēng) 篱下(lí)B.戍边(wù) 貂裘(qiú) 冢累累(lěi)C.两鬓(bīnɡ) 雉鸡(zhì) 贻笑大方(yì)D.狗窦(dóu) 兜鍪(mòu) 侬(nònɡ)2.下列句子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B.当年万里觅封/侯C.官船来往/乱如麻D.只吹的/水尽/鹅飞罢3.下列诗歌有关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诉衷情》——陆游——北宋B.《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郭茂倩选编C.《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稼轩长短句》——辛弃疾D.《朝天子·咏喇叭》——明代散曲——王磐4.根据课文填空。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_24课_诗词五首
了解《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是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 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北宋郭茂 倩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 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 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 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乐 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乐府 搜集演唱的诗给被称为乐府诗
冢 窦 雉 gēng chōng 舂 羹 贻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 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 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四面歌残”这句中作者用汉军
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 于冲破家庭牢笼。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既然我那么痛苦,何必还强颜欢笑呢,离 开也没有什么难的!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 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 谁吃。
照应了上文——乡里人的答话与老兵返 家后所看到的景象,而且继续以哀景写 哀情。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 落在征衣上。 两句于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 发老兵心中的悲哀。这里,突出老兵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出门张望与老泪纵横这一细节,将举 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 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 抒发得淋漓尽致。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胡虏还未消灭,鬓角先染秋霜,热泪 白白的流淌。
体会“未”“先”“空”蕴含的情 感。 既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 表达了对南宋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谁能想到自己这一生,在天山抗金前线奋 战的理想始终未实现,只能老死在沧州水 边。
这三个短句饱含着年迈苍 苍的陆游国仇未报的爱国深情 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也暗 含着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情绪。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精品课件
石壕吏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所反映的社 会现状。(重点) 2.赏析诗中名句,感悟诗人心怀劳苦人民的胸怀。 (难点) 3.培养忧国忧民、立志振兴中华的优秀品质。 (素养)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
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市襄州 区),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
整体感知
译:过了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 样黑,深秋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布被 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 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 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 下漏。我自从经历背井离乡、到处流亡的战乱,一 直忧患焦虑,睡眠很少,如今又在漫长的黑夜,到 处浸得湿淋淋的屋中,如何挨到天亮呢!
怎样的表达效果?
卷、飞、渡、洒、挂、罥、飘转
这几个动词刻画了茅草随风飘飞的动态场面, 形象地表现了秋风破屋的惨状,茅草牵动诗人的视 线,拨动诗人的心弦。流露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焦 灼之情,也从侧面写出诗人艰难窘迫的处境。
精读细研 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第一诗节的内容,并体
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秋风卷茅(秋风破屋)
内心痛惜
整体感知
忍心。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
如此、这样。
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喝止不住。
译: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 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 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整体感知
朗读指导
1.开始语势较平缓,“欺”“忍能”“呼不得” “自叹息”等词应重读,语速缓慢。 2.朗读时要注意体会诗内心的焦灼、无奈和痛心。
八年级语文下册 24《诗词五首》 新人教版
人
民
近看 中庭:生旅谷
带
来
井上:生旅葵
的
行动:舂谷、作饭、采葵、作羹
沉 重
回乡心情: 泪沾我衣
灾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
宋 陆游
资源镇初中 谢九清
陆游
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诗:风格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如: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游山西村》 《示儿 》《书愤》等。
词:纤丽处似秦观,雄快处似苏。 以 《诉衷情》(当年…)、《卜算子·咏梅》 最为著名。 名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自学检查
• 正音: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ē • 道逢乡里人,“家里中阿谁?”
zhǒng •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dòu zhì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
kúi
•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chōng
gēng
•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yí •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 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 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婉)《钗头凤》
《春游》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 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 太匆匆。
《沈园》(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游沈氏园》城南小陌又逢春,只 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 墨痕犹锁壁间尘。
• ③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独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指作者在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诗词五首》之《采薇》《十五从军征》讲学稿 语文版
第24课《诗词五首》之《采薇》《十五从军征》讲学稿学习内容随堂笔记看:讲学稿的知识链接以及每个环节的学习目标。
知识链接:《采薇》出自《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结,共收入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三百)。
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根据音乐的不同,《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采薇》中唱出了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十五从军征》是《乐府诗集》中的一首,原诗没有题目,现在的标题是编者选用诗的首句为本诗命题的。
写了一个从军老兵退役回家后的悲苦经历。
读:小组长带领小成员自由朗读诗歌,可齐读,可分组读。
听录音朗读诗歌,识记字音。
小组内自由朗读诗歌,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边读句子边了解诗歌大概意思。
全班齐读诗歌。
记:通过做题,识记生字词的字音和字义。
4、给下列字词注音。
雨.雪()霏霏.()冢.累累()狗窦.()雉.()舂.谷()作羹.()5、反复朗读诗歌,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对: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并负责核对答案(完成任务快并安静有序的组给予加分)模块二:交流研讨(小组合作、展示、精讲)(25分钟)学习目标与要求:,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研讨内容随堂笔记讨论: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开始讨论下边的问题,并及时在讲学稿上记录讨论的结果,展示前请认真阅读展示建议。
阅读诗歌《采薇》,体会诗歌表现了一个怎么样的意境,表达了怎么样的主题?展示方案:阅读《采薇》,从景物的描写、诗人的情感角度理解,作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的技巧来表现诗人的情感。
2、阅读诗歌叙事诗《十五从军征》,请你叙述久经征战的士兵还乡的所见所闻所感,并体会诗人的情感。
展示方案:阅读《采薇》,从景物的描写、诗人的情感角度理解,作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的技巧来表现诗人的情感。
模块三:练习训练(10分钟)学习目标与要求:拓展阅读训练练: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三四句以“孤蓬”比喻远行的朋友路途孤单。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共59张PPT)
绍 会现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谴责了统治阶
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历来被
誉为“诗史”。
写 作 背 景
《石壕吏》的写作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期。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 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 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 骚动起来。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 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 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 声。杜甫这番经历写成了著名的“三吏”“三别”。 “三吏”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xiàn 见 此屋
朗 1、听读课文,注意字词的读音; 读 2、初读课文,读准字词; 感 3、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停顿;
四个人,四件事。
文
有吏夜捉人
2、在这里老翁、老妇分别有怎样的举动? 全篇围绕哪两个字展开的?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捉人
3、老妇致词说了哪些之苦?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丧子之苦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困窘之苦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合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中“如” 字用得很含蓄,假如没人哭,作者为何有此
作 感觉?假如有人在哭,那么会是谁在哭呢? “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
学 县吏白板威逼漫长过程。“如闻”表明了 “泣幽咽”或实或虚:或许儿媳在哭泣,
习 或许老翁在哭泣,或许村民在哭泣,甚而 至于诗人也在哭泣。
布 一、背诵并默写课文。 二、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语文版)第24课诗词五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这五首诗词和曲。
2.能力目标:体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
领会诗的意境和语言形式特点。
指导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诗的优美意境、语言美。
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对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教学要点】重点:让学生反复诵读五篇作品,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语言风格。
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
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
【教学设想】布置预习,让学生先大致预习一遍,记下其中的难点,然后进入讲解。
方法可采用点播法、诵读法。
【教学步骤】五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采薇》。
【导入新课】(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
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
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新课探究】一、解题:了解《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相传为孔子所编定而成。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即“国风”,是各国土乐,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知识点 +课后同步探究.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知识点 +课后同步探究知识点石壕吏一、《石壕吏》选自《杜诗详注》,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其代表作有“三吏”指的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二、重点字词:暮:晚上投:投宿吏:差役逾:越过一何:多么前致词:走上前(对差役)说话戍:防守附书至:捎信回来新:最近偷生:苟且活着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孙子裙:这里泛指衣服老妪:老妇请:请让我应:应征犹得:还能够三、译文:晚上我投宿石壕村,有官吏夜里来捉人。
老翁越过墙跑了,老妇出门去查看。
小吏的喊声多么愤怒,老妇的哭声多么悲苦。
听我老妇走上前说话: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
一个儿子捎信来,两个儿子最近战死。
活人苟且活着,死者永远完结。
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离开,出门却没有完整的衣服。
老妇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赶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准备早晨的饭。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似乎听到有人低声地哭泣。
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了。
四、整体把握:1、前四句,老妇人“致词”的由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主体部分:老妇人“致词”。
分三层:第一层(前六句):老妇人诉说三个儿子全部征战,已有两个战死沙场。
第二层(中间四句):写老妇人家境贫寒,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第三层(最后两句):老妇人自请应役。
3、最后四句是这件事的尾声,暗示老妇已被差吏抓走。
★五、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全文,应该是哪句?捕吏捉人是为了补充唐朝军队的兵力,那么为什么不写征兵、点兵,而要用“捉”字呢?答:“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八年级语文下第24课诗词五首ppt课件(语文版)全面版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 滚流。
年少万兜鍪(m5u),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 孙仲谋。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 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 容如拭。
词的前两句 写中秋时节 的京城之景。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 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 眉,殊未屑!
虽然花好月圆,秋色清爽,但想到
只要我们坚持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许,为了将来,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会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对自己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机会都不曾错过,其 目的也只不过是不让自己随时陷入逆境与失去那种面对困难不曾屈服的精神。但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需要用时间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 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十分舒适的区域,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进。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 丈量。没有走,怎么知道,不可能;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让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 渗入我们的心灵,着心、心平气和的去体验、去察觉这一种灵魂深处的安详,侧耳聆听这仅属于我们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动人的节奏。但,这种聆听,它绝不是仅限于、执着于 “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够扩展和超脱到什么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处又会是如何?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又或者,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我们 奋斗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幸福的,也是知足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隐隐约 约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这一切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去积极争取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终局, 或许,这无所皈依的心灵就有了归宿,这生命中觅寻处那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清香也就从此真正的灿烂了我们的人生。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陌上的花,落了又开了,开 了又落了。无数个岁月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静静的流逝。童年的玩伴,曾经的天真,只能在梦里回味,每回梦醒时分,总是多了很多伤感。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青春年少, 走过了人世间风风雨雨。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才渐渐明白,酸甜苦辣咸才是人生的真味!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面对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学会 了坦然承受,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多了一份从容和冷静。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胸襟! 一生有多少 属于我们的时光?当你为今天的落日而感伤流泪的时候,你也将错过了明日的旭日东升;当你为过去的遗憾郁郁寡欢,患得患失的时候,你也将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淡漠了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波平浪静的人生太乏味,抑郁忧伤的人生少欢乐,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绚丽,历经磨砺的生命才丰盈而深刻。 见过了各样的人生:有的轻浮,有的踏实;有的喧哗,有的落寞;有的激扬,有的低回。肉体凡胎的我们之所以苦恼或喜悦,大都是缘于生活里的际遇沉浮,走不出个人心里的 藩篱。也许我们能挺得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却不能抵挡住内心的种种纠结。其实幸福和欢乐大多时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一粒小小的 沙子,也有自己精彩的乾坤。如果想到我们终有一天会灰飞烟灭,一切象风一样无影亦无踪,还去争个什么?还去抱怨什么?还要烦恼什么?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一生真的没有多少时光,何必要和生活过不去,和自己过不去呢。你在与不在,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你愁与不愁,生活都将要继续。时
八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版(教案)第24课 诗词五首
第24课诗词五首【导学目标】1.准确而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古诗词。
2.了解诗词的作者,整体把握诗词的内容和中心。
3.欣赏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
(难点)【课时计划】2课时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深悟文本”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第一课时学习《十五从军征》《诉衷情》精彩导入激发兴趣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它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风情,而且记载着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情绪和心理记忆。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踏进诗歌艺术的殿堂,去寻觅属于我们的那份真心与感动。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冢.累累(zhǒng)狗窦.(dîu)雉.(zhì)舂.谷(chōng)作羹.(gēng) 贻.(yí) 戍.梁州(shù)(2)词义冢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
冢,坟墓。
累累,连续不断的样子。
狗窦:让狗出入的墙洞。
窦,洞穴。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贻:送,赠送。
戍:以兵守边。
2.作者名片《乐府诗集》,宋朝人郭茂倩将两汉至唐代乐府诗汇编而成,共分为十二类。
“乐府诗”,成为继《诗经》《楚辞》后的又一种新诗体。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4唐诗三首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鬓 bìn
读准字音
辗 niǎn 辙 zhé
骑 jì 敕 chì 叱 chì
将 jiāng 系 jì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整体感知
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
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最终被宫使 用半匹红纱一丈绫掠夺一空
3.围绕炭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情感逐渐升华,由记叙一家之苦扩大到抒发 忧国忧民之情;表达由含蓄压抑到大声疾呼。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 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 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 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 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 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 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 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 沾湿何由彻!
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 让他面对现实,深感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重点字注音
怒号(háo) 布衾(qīn) 大庇(bì) 突兀(wù)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整体感知
(1)请在诗中分别找出写景记事部分和直 抒胸臆部分。 (2)请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写景记事的三个 场面和直抒胸臆的大意。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针对角度二:学会名句赏析 示例二: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做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为 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饭食。卖炭翁年老体衰,却 仍不得不在深山从事繁重艰辛的体力劳动,究竟是 为什么?这两句作了回答。这一问一答,让文章不 显呆板,文势跌宕起伏。其贫困悲惨的境遇已经说 明了生活的不幸,然而不幸还不止这些。因此,这 又为下文做了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诗词五首教学目标:1、理解诗词曲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理解、鉴赏诗句内容及表达效果。
3、感知诗词曲中的艺术形象。
4、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诵读古诗词,你可以感受祖国的名山大川,欣赏故乡的小桥流水;你可以放眼纷繁的社会,笑看人生百态……古诗词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你的心田。
我们学习《诗词五首》,看看有哪些新的感悟吧。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1、检查预习2、了解作者、作品《乐府诗集》,宋朝人郭茂倩将两汉至唐代乐府诗汇编而成,共分为十二类。
“乐府诗”,成为继《诗经》《楚辞》后的又一种新诗体。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
一生著作丰富,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两卷。
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稼轩词》。
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抱恨终生。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秋瑾(1875—1907),原名秋闺瑾,字睿卿(璇卿),又字竞雄;号旦吾,又号鉴湖女侠。
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
近代女民主革命志士,提倡女权。
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后改名瑾。
积极投身革命,寻求民族振兴之路。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策划起义,事泄被捕,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王磐(约1470—1530),字鸿渐,号西楼,江苏高邮人,明代散曲家。
其作品多以山水和闲适的生活为题材,间或有同情百姓疾苦之作,《朝天子·咏喇叭》即是其中之一。
3、了解背景《十五从军征》:东汉末年,长期战乱,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残酷的奴役,使许许多多的风华少年,一直服役到老。
大片田园荒芜,百姓多半家破人亡。
这首诗所反映的便是这一悲惨的景象。
《诉衷情》:陆游四十八岁,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今陕西汉中)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
那是诗人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
他晚年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还常常在风雪之夜,孤灯之下,回首往事,梦游梁州,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
《诉衷情》是其中的一篇。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在公元120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满江红》:这首词写于赴日留学前一年的1903年这一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此时的秋瑾已下决心冲破家庭的牢笼,投身革命。
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朝天子·咏喇叭》: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角以壮声势,王磐于是作这首散曲以讽刺。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一)整体感知1、引导学生回顾划分古代诗歌朗读停顿的一般技巧。
提示:从形式上看,四言的古诗,常采用二、二节奏;五言的古诗,常采用二、三节奏或二、二、一节奏;六言的古诗,常采用二、二、二节奏;七言的古诗,常采用二、二、三节奏或二、二、二、一节奏。
须提醒学生注意的是诗歌停顿的划分,可以按意义单位分,也可按音节分,有规律可循,但并无定数,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
2、自由朗读五首古诗,揣摩停顿,小组商讨难读诗句的停顿。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二)解读《十五从军征》1、《十五从军征》中,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明确:“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这是远望的景象。
近观,“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曾经炊烟袅袅,整洁有序的家,早已成为人亡屋空、杂草横生、人迹罕至的地方了。
这里从远望和近看两个不同角度展现了主人公家乡凄凉破败的景象。
家中空无一人,老翁举目无亲,其凄凉心情可以想象。
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可见一斑。
2、“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描述了怎样的情景?明确:作者抓住野兔见人钻进狗洞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来抒写室空无人;摄取了井边、中庭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反衬庭院荒芜杂乱,烘托出人物内心的悲凉凄楚之情。
可谓视角独特。
3、《十五从军征》中有“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二句。
作者看到家中荒凉的景象时已经知道亲人都已去世,为何还要“出门东向看”呢?明确:从诗歌内容来分析,有如下原因:他出征前常常随亲人到村东农田劳动或在家门东望可见到耕作的亲人;另外一种原因是饭做好后,“不知贻阿谁”,心里伤悲,不由自主地走到门口,向东望,盼望见到亲人。
这种虚无的想法更加突出了这个老兵的孤独与痛苦。
4、归纳主题:《十五从军征》叙述了一个老兵还乡后才知道家人均已死去,田园故宅成了废墟,自己已无家可归的情状,暴露了兵役制度的不合理,也反映了东汉末年长期战乱带给百姓的深重灾难。
(三)解读《诉衷情》1、“当年万里觅封侯”一句中的“觅封侯”应如何理解,难道指的是陆游一心想要追求高官厚禄吗?明确:“觅封侯”不能单单理解为陆游渴望追求高官厚禄,作者在这里暗用了《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
班超投笔“以取封侯”,后来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为“定远侯”。
陆游这样写,说明当年他在梁州的时候,也曾有过像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
可是,陆游的愿望并未变成现实,后两句便是眼前生活的真实写照:睡梦里仍然出现旧日战斗生活的情景,说明作者雄心未已,睁眼看看眼前,“关河”毋庸说已经无影无踪,当年的战袍早就被尘土所封,满目是凄凉惨淡的景象。
2、《诉衷情》一词中描写了哪些生活场景?明确:回忆当年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的情景;睡梦中再现旧日战斗,醒来看到战袍却早被尘土所封的场景;晚年无力扰敌,独自悲伤的场景。
3、《诉衷情》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主题的?明确:《诉衷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这首词一方面写回忆,写梦境,为虚写;另一方面写现实,为实写。
虚实结合,让梦境的美好反衬现实的悲凉,表现壮志难酬,功业无成,更增添悲凉气氛。
4、归纳主题:《诉衷情》中词人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四)解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赞扬了哪位英雄人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作者赞扬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作者对苟且偷安、毫无作为的南宋朝廷的鞭挞,以及收复失地、统一中原的强烈愿望。
2、如何正确理解作者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用意?明确:这首词的用意就是为了讽刺当时的朝廷,所以作者说话不那么直率。
他讽刺当时南宋朝廷无能,不但不能光复神州,连江南也快要保不住了。
辛弃疾生于南宋时期,国家只能偏安江南,所以他借古喻今,颂扬孙权。
他说孙权的好,也就是说朝廷的坏,无力抵抗敌人。
因此,辛弃疾的词全是讽刺,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采用了什么手法?明确:《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借用典故。
借用典故是这首词的特点。
这首词借赞扬孙权讽刺南宋朝廷的无能,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体现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的愿望。
4、归纳主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通过歌颂古代英雄人物,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迂腐无能,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卫国的情怀。
(五)解读《满江红》1、说说“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虽然是女子,却有着男子一样的伟大抱负,表现了作者的巾帼英雄形象。
2、《满江红》这首诗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明确:在词里,首先表示了词人对祖国前途的担忧,接着又唱出了一个女英雄“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高亢壮歌,抒发了她决心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最后,又讲述了因自己的情怀和理想不为丈夫和其他庸人所理解而生的苦恼和悲愤。
3、归纳主题:《满江红》是作者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六)解读《朝天子·咏喇叭》1、《朝天子·咏喇叭》中,“吹”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作者是怎样写“吹”的?明确:全词以“吹”字贯穿始终,一语双关。
先写“吹”之声(“曲儿小腔儿大”),一个“腔”字道出了喇叭和宦官的共同特征,把那些贪官污吏的丑恶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既而写“吹”之功用(“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乱如麻”三字描摹出宦官酷吏横冲直撞的骄横神态。
而在“全仗你抬声价”中,一个“抬”字出神入化,与“喇叭,锁哪”相呼应,讽刺格外尖刻辛辣。
再写“吹”之恶果,表达对“吹”的憎恨。
表面上句句是在咏喇叭,实际上句句是在揭露宦官敲诈百姓的罪行,活脱脱勾画出一群宦官趾高气扬、专横跋扈的丑恶嘴脸。
2、“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此句结尾应如何理解?明确:这一句用在散曲的结尾,直接抒情议论,表达了作者强烈愤懑与控诉的感情,点明了散曲的主旨。
曲中连用三个“吹”,既见宦官无处不横行的嚣张气焰和丑恶嘴脸,又含着强烈的愤怒和憎恶之情;又用“翻、伤、尽、飞”几个简洁凝练的词。
控诉了宦官喝千人血、吃万人肉的惨景,格外尖刻辛辣。
3、如何理解《朝天子·咏喇叭》中的拟人手法?明确:把物写成人或把人写成物的修辞格称为比拟,本曲中的拟人,属于暗拟,即借助联想和想象,把“喇叭”以至“喇叭声”都暗拟为“阉党”小人。
从字面上看,几乎看不到人和物之间的关联,全靠讽刺诗的漫画意境启迪联想。
由“喇叭”到“喇叭声”;由“喇叭”的表演到军民的反应;由“吹喇叭”到“吹”的结果,在全部暗拟之中逐层递进,多次渲染,使意境深入,将讽刺之情发挥得淋漓尽致。
4、《朝天子·咏喇叭》一曲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全曲在戏谑中寄憎恨之情,于诙谐里寓抨击之意。
5、《朝天子·咏喇叭》运用了什么写法?明确:《朝天子·咏喇叭》借物咏怀。
本文采用借物咏怀的手法,表面上句句是在咏喇叭,实际上句句都在揭露宦官欺压百姓的罪行,寓意深刻。
6、归纳主题:《朝天子·咏喇叭》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