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_程序的基本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2.3.3 语句与程序结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必修1

《2.3.3 语句与程序结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必修1

《语句与程序结构》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语句的基本构成和作用。

2. 掌握程序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3. 学会分析简单的程序语句和结构。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熟练掌握程序结构的几种基本类型,能够准确分析简单的程序语句和结构。

2. 难点:理解语句的基本构成,并能根据程序需求选择合适的程序结构。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各种类型的程序结构图片和示例代码。

2. 准备一些简单的程序代码实例,以便学生分析和讨论。

3. 准备一些练习题,供学生课后练习。

4. 确保教室有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以便学生可以在教室上进行编程操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引出课程内容:如介绍程序结构的重要性以及在平时生活和工组中的广泛应用。

*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程序结构,如何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新课讲授* 详细讲解语句与程序结构的基本观点,包括语句、表达式、变量、函数、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

* 举例说明各种语句的应用和作用,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 介绍程序结构的基本类型,包括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并诠释它们在程序中的应用。

* 强调良好的程序结构对于代码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 提供一些简单的编程练习题,让学生自己编写程序并尝试应用不同的语句和程序结构。

* 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理解正确的程序结构。

*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编程经验和技巧。

4. 教室互动* 提出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教师进行解答和诠释,确保学生完全理解课程内容。

5. 总结回顾*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关键观点和要点,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所学知识。

* 引导学生思考课程内容的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认识和实践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_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观课记录本节课是一节新学,先从程序体验引入新课,为后面的讲解做铺垫。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较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且注意在课堂上留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对知识进行理解、消化。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观课记录本节课是一节新学,先从程序体验引入新课,为后面的讲解做铺垫。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较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且注意在课堂上留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对知识进行理解、消化。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比较直观地了解算法与程序设计,能够理解并掌握VB程序语言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理想,熟悉VB开发环境下编辑、调试和运行程序的方法。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概述:在本课,学生初次接触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有关对象、属性、类、事件和事件处理等概念都很陌生,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简单的VB实例进行分析、探究,使学生掌握它们的含义及其关系,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直接解释名词、讲解概念,而是通过在具体实例的演示、讲解和分析中逐步加深对它含义的理解。

•学习目标:1)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熟悉对象、属性、事件、事件驱动等概念。

2)了解程序设计语言产生、发展的历史与过程,能够解释其意义。

3)了解在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环境VB中,设计简单应用程序的基本过程。

•教学重点: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2)设计简单面向对象应用程序的基本过程•教学难点: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对象、属性、类、事件和事件处理等概念含义的理解2)设计第一个简单面向对象的VB应用程序拓展练习:1.下列关于对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对象的属性用于描述对象的状态(B) 对象的属性与方法可以有多个(C) 对象事件的发生会驱动该对象相应事件处理过程的执行(D) 对象的属性值只能在属性窗口中设置2.在VB窗体中有一个对象,该对象的属性窗口如下图所示。

高中信息技术_循环结构—for语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循环结构—for语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循环结构——for语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第二章第三节《程序的基本结构》中的内容。

前两个环节是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本环节内容难度增加,涉及到循环结构的基本流程图和循环语句的使用。

属于本册知识最难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和体验程序三种结构和编程语句的魅力,为今后第三章《算法的程序实现》和第四章《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的理论学习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二的学生,在高一下学期数学课上学过程序设计三种结构及流程图的画法,但没有学习代码的编写。

通过前面的学习对VB程序设计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并且刚学习了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

对编程环境和基本思想有了足够的认识。

本节内容难度增大,也打破了学生的思维习惯,因此在教授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多去实践、多去探究,让他们在主动学习中理解、体验和接受,同时自身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FOR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2)理解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3)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程序中的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和循环体;4)能用for循环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FOR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2、理解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确定程序中的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和循环体。

五、教学环境:多媒体机房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掌握了for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我们再来看其执行过程:1、演示练习2的执行过程,给出循环变量i、累加变量s的变化,并画出其流程图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当循环变量的等于终值时,还执不执行循环体。

2、阅读(调试)程序,完成以下问题S=0for i =1 to 10 step 2s=s+iNext iprint s问题1、该程序的功能是:问题2、程序运行后,s的值为:问题3、程序运行后,i的值为:问题4、循环次数为:问题5、退出循环的条件是什么:学生观看实例1的执行过程,并注意i、s的变化学生积极思考和教师一起归纳出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学生根据自己对for循环语句执行过程的理解,通过与同学讨论完成任务让学生对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分析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加深对循环语句的理解合作探究找出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循环体通过教师对常见错误的分析,加深对for循环语句的理解通过合作探究得出循环变量的另一个作用:参与程序运算课堂小结ppt播放本节知识点:循环结构,for语句格式,for循环变量作用反馈课堂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二的学生,在高一下学期数学课上学过程序设计三种结构及流程图的画法,但没有学习代码的编写。

高中信息技术_2.3循环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2.3循环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3循环结构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授课对象:高一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For循环语句的格式,理解For循环语句的功能和执行过程;能够分析简单的For循环语句功能,并尝试编写、运行简单的For循环语句;了解Do while循环。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总结出需要循环控制的语句,以及模拟执行For 循环语句,得出For循环的格式;通过补全代码,上机实习强化对循环控制格式的理解和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的乐趣,形成计算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For循环语句的控制结构和执行过程,难点是累加变量、循环变量、步长等概念的建立。

【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一上半学期通过《信息技术基础》的学习,对信息技术有了一定的理解。

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好,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编写程序解决问题感到有些神秘。

由于没有程序的思维,编写完整的代码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

因此,将程序的控制结构讲解给他们,然后给他们一段不完整的代码上机练习,让他们通过补全代码,体会程序的思维方法;通过运行代码,体会计算机的工作方式,从而可以建立计算思维。

【媒体选择】在多媒体机房采用多媒体电子教室中的教师演示功能讲解,学生演示功能展示学生学习成果,文件分发功能分发电子版学习材料。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提问:程序的基本结构有哪些?生: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简单回顾顺序结构、选择结构。

这节课要学习的是循环结构二、引入课题:展示希望工程的资料:“希望工程”是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发起的一项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公益事业。

是一项旨在集社会之力捐资助学,保障贫困地区失学儿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的伟大工程。

问:愿不愿意为希望工程捐点款?生:愿意。

问题探究一:假如你从今年开始,第一个月为“希望工程”存入1元钱,第二个月存入2元,第三个月存入3元…依次类推,两年时间你将为希望工程存入多少钱?学生很快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高中信息技术_《用循环的思想解决问题—冒泡排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用循环的思想解决问题—冒泡排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用循环的思想解决问题—冒泡排序”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熟练掌握for循环嵌套2 理解冒泡排序的思想3 学会用程序实现排序算法【重点】用循环嵌套的思想解决问题【难点】冒泡排序的算法一、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循环案例(1)、Sum=1!+2!+3!…+i!…+n!3用递归函数实现For i=1 to ns=s+f(i)Next i递归函数function 函数名(变量as类型)as类型Function f(n As Integer) As Integer If n = 0 Thenf = 1Elsef = n * f(n - 1)End IfEnd Function(2)打印字符图形二、循环思想在冒泡中的应用6.8 89 16.8 72.8 120 17.2 63 9.81在这些数据中,先找出最大值2在剩余的数中,在找出最大值3重复2,一直到剩下一个数,即完成了排序——如何求n个数最大值?a(1) a(2) a(3) a(4) ……a(n)首先a(1) a(2)比较,最大值存放在a(2)中然后a(2)a(3),比较,最大值放在a(3)中以此类推,一直到a(n-1)和a(n)比较,最大值放在a(n)中推论:利用a(i)>a(i+1)为判断条件,当条件成立,两个数交换值,否则进行下一轮比较如下图所示:课堂实践18名学生分别代表a(1)……a(8),分别存储6.8 89 16.8 72.8 120 17.2 63 9.8以其他学生为导演,展示两两相比,交换的过程,如图研究第i轮时:总结冒泡排序的思路:课堂实践2:完善“冒泡”程序,调试并运行附参考代码: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选择排序——从小到大排序Text1.Text = ""Text2.Text = ""Dim i, j As IntegerDim t, a(1 To 100) As Single '定义数组,相当于定义a(1) a(2)……a(10)n = InputBox("请输入n的值", "输入n", "")For i = 1 To n Step 1a(i) = InputBox("请输入第" & i & "个数字", "标题_输入数据", "") '输入数据到数组中Next iFor i = 1 To nText1.Text = Text1.Text & a(i) & " " '把输入的数据串起来,在text1.text输出Next i'冒泡排序For i = 1 To n-1For j = 1 To n - iIf a(j) > a(j + 1) Thent = a(j)a(j) = a(j + 1)a(j + 1) = tEnd IfNext jNext i'输出数据For i = 1 To nText2.Text = Text2.Text & a(i) & " " '把输入的数据串起来,在text1.text输出Next iEnd Sub三、参考资料1.Dim 变量名 as 变量类型(integer、long、single、double、string、boolean、date)如:dim x as ingeger 定义整形的变量xDim x,y,z as double 定义双精度实数变量 x y z2.If 条件 then 语句1 else 语句2If 条件 then语句1语句2……语句nEndif1、 If 条件表达式then 语句1 else语句22、If 条件表达式then语句23例如:求两个数的最大值(设定 a b max 三个single 类型的变量)4★★★ For i=初始值 to 终点值 step 步长黑箱子Next i循环变量i初始值向终点值进军,每一步走一个步长For i=1 to 100 step 1(可以省略)黑箱子Next iFor i=100 to 19 step -10黑箱子Next i5、Do while 条件表达式语句块6.★★★Dim s(1 To 8) As String '定义字符串数组s(1)、s(2)……s(8),8个变量★★★New_password=””new_password = new_password + s(i) '把新字符串到新密码上new_password = new_password + s(i)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循环、选择、顺序结构,能够编写调试简单的vb程序,能够根据生活具体需要,设计简单算法,也初步学会用两重循环、三重循环的思想来解决问题,但学生只是基于半成品的程序近似于填空的方式进行实践,距离独立的完整的用代码实现生活中的问题,还有一段距离,所以课堂上还是设计简单一点的填空似的调试,把算法的各个重要环节跟学生讲清楚效果分析一堂课下来,对于冒泡排序的思想,学生基本上都能掌握,但具体操作实践,还有写欠缺,其中反映在下面几个方面:有一小部分同学课堂上听会了,眼高手低,不能按时完成实践任务;有些学生语法不熟,出现书写语法的错误;还有极个别学生算法未能真正掌握。

高中信息技术 算法与程序设计-分支结构教案 教科版 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 算法与程序设计-分支结构教案 教科版 教案

分支结构【基本信息】【课标要求】1.内容标准(1)理解并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语句、数据类型、变量、常量、表达式、函数。

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选择控制结构。

(2)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初步掌握其基本方法。

(3)初步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

(4)在使用某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熟悉对象、属性、事件、事件驱动等概念并学会运用。

2.活动建议(1)选择实例,根据解决问题的要求分析设计算法,恰当地使用选择控制结构编写源程序,调试并运行该程序,在过程中体验程序设计语言的逻辑特点。

【学情及教材分析】《分支结构》是某某省高某某息技术教材第六章第五节的内容,它是建立在学生已学习的顺序结构的基础之上,为后续学习循环结构作了铺垫。

VB中IF语句的分支结构对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特别是学生在英语中已学过IF引导的条件语句,它和VB有诸多相似之处,所以我以英语中的IF条件语句作引子,导入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的重心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明确程序设计的思想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利用IF语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处,作者对“学情及教材”进行分析之后,加入了“教学策略”的描述,特别是提出了结合英语中的“IF引导的条件语句”这样一个知识点来引入教学的方法,让人眼前一亮,会给人“我怎么没有想到呢?”的感觉。

这体现了作者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握较准,善于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新知建立联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能力,同时也指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IF语句的格式和功能(2)会画IF语句的流程图(3)学会用IF语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实践、分析、归纳,掌握IF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半成品加工策略,完善程序,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及严谨的学习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的“运用半成品加工策略,完善程序”应属于“过程与方法”的X畴。

高中信息技术《程序的顺序结构》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程序的顺序结构》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2.3.1程序的顺序结构教学设计教师活动:一、复习导入1、复习流程图的相关内容:(1)、流程图是算法的一种图形化表示,与自然语言相比,用流程图描述算法能更加直观、形象、更容易理解。

(2)、常用的流程图符号复习完成转入问题1,要求学生写出问题1 的流程图。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每两人一组,把问题1 的流程图写在学案上,写好后相互交换讨论。

师生活动:抽取部分同学的学案通过实物展台展示,师生共同学习评价。

问题1:输入长方形的长和宽,输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写出算法流程图和vb 程序。

(1)请写出问题1 的流程图(2)请写出问题1 的vb 程序教师活动:2、复习常用语句和函数ϖ变量的的定义:Dim 变量名As 数据类型ϖ输入函数:InputBox()ϖ赋值语句:用“=”实现,左边是变量名右边可以是常量、变量、表达式ϖ输出语句:print””,Print 变量名学生活动:学生根据已写出的流程图,在复习vb 常用语句和函数的基础上,尝试写出问题1 的vb 程序,对学生来说可能稍微有点难度,属于拔高练习,主要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师生活动:学生尝试书写程序,教师评价点拨,最后师生共同书写程序。

教师分析讲解已书写完成的程序的执行过程,讲解程序的顺序结构。

顺序结构是一种最基本的程序结构。

ϖ按书写顺序由上到下一条一条执行ϖ没有分支ϖ没有重复ϖ没有跳转最后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做到举一反三。

思考?你能不能写出输入正方形的边长,输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算法?(学生思考回答)问题2:读下面的流程图,编写出相应的vb 程序。

师生共同阅读分析流程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出程序,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根据学生情况,教师评价总结,再次点题(像这样按书写顺序从上往下一条一条的执行,没有分支、没有跳转的程序,称为顺序结构。

)最后教师抛出问题,这个程序完成了什么功能,学生思考(完成了两个变量的数据交换)。

教师活动: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实现两个变量的数据交换的其他算法,提示学生阅读课本33 页,看课本是用什么算法来实现两个变量的数据交换的,完成问题 3 的流程图和程序,从而让学生明确对于同一个问题,解决方法也不是唯一的,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_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揭开程序设计的神秘面纱——如何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一、教材分析“算法与程序设计”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以问题解决与程序设计为主线,揭示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主题旨在呈现人是如何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需要经历哪些基本过程。

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结合生活与学习提出问题,从身边简单问题入手亲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应注意结合数学课程中算法这一部分知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算法,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描述算法,了解算法、程序、程序设计语言之间的关系,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地位和作用。

本主题是整个模块学习的引入,为过渡到其它主题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VB的基本操作,能根据算法编写简单的VB程序;初步掌握什么是算法和常见的编程语言。

2、过程与方法:能归纳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式运行、输出结果”,能涉及多种算法来解决问题,侵略理你用计算机程序解决恩替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更多知识,体验信息技术的强大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验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个过程教学难点:根据算法编写程序四、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具备了比较丰富的计算机使用经验,但接触的多是文字处理、图像处理等常用的工具软件及网络应用,对于计算机程序设计,高中学生虽然在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中第三章中简单了解了程序设计,但是对于程序设计还是有一定的畏惧心理,并且对于计算机程序的工作过程,设计过程知之甚少。

高中学生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掌握了较高的知识水平,对于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困难应该不大。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
1.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的使用方法;
3. 网络安全和信息伦理的相关知识;
4. 编程基础知识和实践。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向学生传递知识;
2. 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实践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例如,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
档处理、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像编辑等;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参加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和项目,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实践平台。

反思:
1.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确保教学的实用性和学生的兴趣;
2. 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5. 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及其基本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及其基本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是整个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第一节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地位十分重要。

本节课主要是知识和概念的介绍,理论性较强,无动手技能方面内容。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情境创设和学习形式的丰富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趋于严密,在初中已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但水平参差不齐,尤其对新课程的要求和学习方法比较陌生,因此,在本课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分析、讨论归纳、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解决问题。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理解信息的重要性及特征,逐步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课标分析根据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了解和收集生活实例,感受信息文化,培养信息素养。

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应用实例。

四、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形成对信息的感性认识,并能列举身边的信息实例;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体验信息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有效收集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甄别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1、信息的概念。

2、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信息定义的理解。

2、信息实例的运用。

五、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案例分析,感性直观;师生游戏,互动活跃;协作交流,切入重点;启发引导,突破难点;探究思考,提高兴趣。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环境学校录播室八、教学过程九、教学效果及教后反思通过教材材料简洁明了导入课程。

运用启发引导、互动游戏、实时情景、分组对抗等手段,使的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达到了充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兴趣的重要目标,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同时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注重学生合作探究,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高中信息技术_第2章第1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第2章第1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1 获取信息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体验信息获取过程,能分析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原因,能根据实际信息需求(数量、质量、形式、时效等)获取信息,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了解信息来源的一般分类,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

3、情感态度:体会学习信息获取方法的价值和意义,自觉关注信息获取的效率,并努力提高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说明: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决定了信息获取方法的多样性。

要让学生对信息来源的多样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并能够明确可从多种信息源获取同一类信息,增加信息的可信度。

.2、根据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采用适合的方法获取信息。

说明:要求学生根据信息不同来源,理解并能选择获取的信息的相应方法,同时要引导学生使方法具体化成可操作的行动方案。

三、教学难点分析信息需求。

说明:学生虽然在生活、学习中经常要分析问题、确定信息需求,但他们可能很少认真关注分析的方法,这需要老师引导其认真归纳、总结。

从而养成规范分析问题的良好素养。

四、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实践操作,分析归纳。

2、采用自主阅读、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环境:网络教室七、教学过程:学情分析学生升入高中后,对计算机的使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使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处理信息这一部分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方法,基于此通过合理的教学案例设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研讨交流,形成合理合法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良好意识。

效果分析本课结束后,向学生下发教学反馈表,评价教学效果和老师表现,学生反映对本节课知识掌握较好,对获取信息的过程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进一步提高了自己获取信息的技能。

并能根据要求完成相应的作品制作。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材分析1、本节是整个教材的重点,因为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掌握基本信息技术,具备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而本节内容就是达到以上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中信息技术_选择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选择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选择结构【教学分析】“选择结构”主要内容是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

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程序设计数据的表示与处理的基础上,理解了顺序结构的前题下提出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按照一定的流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而且也为多分支选择结构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掌握分支结构的用法与用途(2)掌握IF语句的格式,理解它的功能与执行流程(3)灵活运用IF语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既要自主探究,又要学会跟同学合作交流【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分支选择结构的格式教学难点: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的理解,并能根据实际问题写出代码。

【教学策略】(1)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利用任务驱动,通过学生分组探究,协作学习,在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分支选择结构的格式;(2)以具体的任务为外驱力,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和相互间的协作学习,提高学生用算法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围绕主题协同操作…End If教师在学生讨论后,和同学们一起画出单分支流程图,并说明流程图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重要性。

完成VB程序: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If Text1.Text = "y" ThenPicture1.Picture=LoadPicture("d:\happy.jpg")end ifEnd Sub在对程序正常运行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输入的字母不是y,那么如何让计算机显示哭泣图片呢?(教师展示两条中文的条件语句,让学生比较那一种比较简洁:1、如果天气冷,就呆在家里;如果天气不冷,就外出游玩。

2、如果天气冷,就呆在家里;否则,就外出游玩。

(在学生进行思考后,教师引出双分支结构的流程图。

)讨论If …Then…中的省略号代表什么含义。

高中信息技术_3.3.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3.3.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教学设计一、案例背景信息1.模块: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2.年级:高中一年级3.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第三节的重要内容,对第一、第二节起着综合、提升的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讲解如何利用幻灯片处理和加工文本、图片、动画、声音和视频等信息,并根据任务集成多媒体作品。

教材围绕多媒体制作得流程“需求分析——规划设计——素材的采集与加工——作品集成——发布与评价”而展开,在制作时既有思想方法的提炼,也有工具软件的操作和使用。

需求分析在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部分内容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制作过程的第一步,需求分析的方法在许多领域都可以适用,因此建立“做事前进行需求分析”的观点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

重点在于让学生对需求分析的重要性达成共识,并深入头脑中,学会做需求分析的一般方法。

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做需求分析。

4、学生分析:这是一节面向高一学生的新授课。

高一学生对多媒体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会用Powerpoint工具制作简单的多媒体演示文稿,并具有一定的小组协作能力,但还没有养成创作电子作品前先做需求分析和规划设计的习惯。

对多媒体作品的制作流程及作品鉴赏与评价缺乏系统的认知和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给予更多关注。

5.学时数: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多媒体作品的特点和多媒体作品的制作流程。

(2)掌握多媒体作品创作前的需求分析和规划设计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摩与鉴赏多媒体作品,归纳总结多媒体作品的特点,形成创作多媒体作品流程的初步认识。

(2)小组协作体验主题选择、需求分析、规划设计流程,掌握需求分析的方法,形成作品创作前进行需求分析和规划设计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做事前形成需求分析的习惯,克服多媒体作品制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作品鉴赏与评价能力,注重主题创意。

三、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制作的基本过程;基本掌握需求分析的方法和技巧,确定多媒体作品的设计方案。

高中信息技术_算法的控制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算法的控制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2算法的控制结构区市:学校:学科:信息技术姓名:2.2算法的控制结构【教学内容分析】《算法的控制结构》是信息技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数据与计算》的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算法三要素之一的控制结构(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

教材用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出算法的顺序、分支和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再结合实例讲解基本控制结构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教学对象分析】高一学生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达到了一定水平,在教师有效引导下,有能力进行自我探究。

他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算法的知识,接触过一些程序案例,但是,这些生活案例学生接触到的机会还是比较少,如果能用一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例子来分析选择结构的话,那么学生会比较感兴趣,使得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习的效果就会更好了。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1)理解三种算法控制结构的概念、特点及适用情形(2)能选择合适的控制结构,正确地设计、描述日常生活实例中的算法。

(3)理解各种控制结构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综合应用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1)掌握利用平台进行编程和调试运行的方法。

(2)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共同探究问题,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协助学习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计算机解决问题方法的理解。

(2)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3)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成长,树立为自己的人生拼搏的理想和信念。

【教学重点】1.理解三种算法控制结构的概念、特点及适用情形。

2.使用实验平台进行编程和调试运行。

【教学难点】1.循环结构的算法理解与设计【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材提供的案例本身带有比较深的技术背景,而且学生在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机会并不是很多,理解并实现相关算法有一定的困难。

另一方面,很多同学对网络游戏非常感兴趣,而我校人工智能实验平台基本架构就是机器人噜噜在虚拟世界里逐步“修炼”技能,完成“使命”,将课本案例更换成机器人噜噜根据指令完成行走、转弯、判断、采集等动作,从而实现学生对算法的顺序、分支、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的认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结构,能够使用三种基本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三种结构的基本思想,并对流程图和程序语言进行对照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利用程序设计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帮助学生探究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神秘面纱,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机软件的设计,注重学生协作学习习惯的养成。

四、教学重点:
1、理解三种结构的基本思想
2、理解选择结构中if语句的三种形式,循环结构的for…next,do…while…loop 循环
3、能读懂并会分析三种结构的算法及程序代码
五、教学难点:
读懂程序,分析运行结果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七、教学过程
1、思考讨论,导入新课:生活中如何交换两个瓶子中的醋和酒?
拓展:输入两个数,如何交换这两个数,再输出它们交换后的结果呢?(1)分析问题。

要交换两个数,要利用几个变量来保存数据?
(2)分析程序的执行步骤,设计算法。

第一步:输入两个变量A、B的值。

第二步:利用第三个变量C来进行交换,交换的过程如下:
C=A
A=B
B=C
第三步:输出交换后A、B的值。

2、讲授新课
(一)顺序结构
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程序结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

如图,A语句和B语句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语句后,才能接着执行B语句。

顺序结构的特点:
1. 执行过程是按顺序从第一条语句执行到最后一条语句。

2. 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顺序结构程序中的任何一条语句都要运行一次,而且也只能运行一次。

思考与练习:
开始
a=10
b=20
t=a
a=b
b=t
结束
流程图执行完后,a= ;b= 。

(二)选择结构
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只有顺序结构是不够的,
经常会遇到一些条件的判断,流程根据条件
是否成立有不同的流向。

如下图所示,程序
根据给定的条件P是否成立而选择执行A操
作或B操作
这种先根据条件做出判断,再决定执行哪一
种操作的结构称为分支结构,也称为选择结
构。

讨论以下程序采用的程序结构?
IF语句的三种形式
1.单分支选择结构
IF <表达式> Then
语句块
End If
应用举例:
1、输入两个数x 和y,比较它们的大小,若x小于y,则交换x和y 值,使得x 大于y。

Private sub form_click( )
x = inputbox (“请输入x”)
y = inputbox (“请输入y”)
If x < y Then
t = x
x = y
y = t
End if
print “x”; x , ”y”;y
End sub
2.双分支选择结构
IF <表达式> Then
<语句块1>
Else
<语句块2>
End If
应用举例:输入一个正整数,判断它是奇数还是偶数
3.多分支选择结构
IF 条件1 Then
语句块1
ElseIf 条件2 Then
语句块2
……
[ Else
语句块n+1 ]
End If
程序运行到ElseIf 语句时,依次判断条件,如果找到一个满足的条件,则执行它下面的语句块,然后跳到End If,执行后面的程序。

如果列出的条件都不满足,则执行Else 语句后面的语句块;如果列出的条件都不满足,又没有Else 子句,则直接跳过End If ,不执行任何语句块。

选择结构的特点。

①选择结构是根据不同的条件判断来决定程序执行走向的结构。

②程序运行的过程中,在选择结构内,无论P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行A操作或B操作之一,不可能既执行A操作又执行B操作,也不可能A操作和B操作都不执
巩固练习:
1.下列语句属于程序三种基本结构中的哪一种()
X=100
If x<0 then
Y=abs(x)
Else
Y=sqr(x)
End if
A. 选择结构
B. 循环结构
C. 顺序结构
D. 以上三项是
2.分析下面一段VB程序,该程序运行后y的值是()
x = 3
IF x > 3 Then
y = 2 * x
Else
y = 3 * x+1
End if
A. 25
B. 26
C. 10
D.6
3.分析并完善流程图
执行流程图,当输入x的值为4时,输出y的
值为2,则菱形判断框中的条件可能为
________
A. x>3
B. x>4
C. x<=4
D. x<=5
4.某市出租车收费标准如下:
(1)3公里内(含3公里),收费8元;
(2)超过3公里但未超过6公里部分,按1.5元/公里收费;
(3)超过6公里部分,按2.25元/公里收费。

根据以上标准,输入出租车行驶的公里数,请计算顾客需付费多少元?
【参考代码】
Dim s As Single
Dim p As Single
s=Val(InputBox(“s=”))
If s<=3 Then
p=8
End If
If ______________Then
p=1.5*(s-3)+8
End If
If s>6 Then
p=2.25*(s-6)+1.5*3+8
End If
Print p
(三)循环结构
思考讨论:累加求和。

题目:计算1+2+3+…+10的和。

1、分析问题。

提示进行累加运算,可先设累加变量初值为0,还要准确理解循环次数,避免出现多一次循环或少一次循环的情况
2、流程图表示
1、For……Next的语句格式为:
for 循环变量= 初值to 终值step [步长值] [循环体]
next [循环变量]
注:当“step 步长值”为1时,此项可省略。

(3)程序的编写:
s = 0
For i = 1 To 10 Step 1
s = s + i
Next i
Print "1+2+3+…+10的和是"; s
拓展举例
1+2+3+…+100的和
1+3+5+…+11的和
1+6+11+…+101的和
10+8+6 +…+2的和
100+99+98 +…+1的和
2、Do while …loop循环
Do while 条件
循环体
Loop
巩固练习
两种方法编程计算1+4+7+10+ …+100
注:For…Next语句和Do while…Loop语句在许多情况下是可以通用的,但是For…Next语句更适合用于循环次数容易确定的情况,而Do while…Loop语句的使用则更灵活些。

循环结构的特点:
①循环结构中通常都有一个起循环计数作用的变量,这个变量的取值一般都包含在执行或终止循环的条件中。

②循环结构主要用在一些有规律的重复计算的算法中,例如累加求和、累乘求积等问题。

课堂总结
节课我们学习了三种结构: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一行一行地执行的程序结构。

2、选择结构:根据不同的条件判断来决定程序执行走向的结构。

3、循环结构:需要重复执行同一操作的程序结构称为循环结构。

For……Next Do while …loop
我们灵活运用这三种基本结构,就可以编写出各种各样的程序,解决许多实际的问题。

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练掌握控件的添加、属性的设置、动作的实现等内容,对于VB程序的建立、运行、调试过程也有了多次实践经验,这些内
容的学习和掌握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学生在数学课中已经有了算法的基础,学生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水平,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有能力进行自我探究,如果用一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能够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分析三种结构的话,学生会比较感兴趣。

这一节内容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根据我学校教学设备的具体情况,采用了在多媒体电教室上课,采用展示图片、分组讨论,多媒体演示课件、巩固练习等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较好。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选修模块之一,本模块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本节是《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三章内容,根据《信息技术考试说明》的要求,学生应能够利用流程图准确分析VB程序结构,其中许多细节问题,如变量的命名、符号的书写、格式的书写等都要能巧妙处理,所以上好这一课至关重要。

巩固练习:
1.下列语句属于程序三种基本结构中的哪一种()
X=100
If x<0 then
Y=abs(x)
Else
Y=sqr(x)
End if
A. 选择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