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思想政治》的课程论思考——兼谈心理教育课程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对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思考

对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思考
对 初 中 思 想 政 口 课 学 的 思 考 治 , 教
马 艳 菊 ( 乡 市外 国语学 校 , 南 新 乡 新 河
把 心理 教 育 纳 入 中学 思 想 政 治 课 的 课 程 体 系 ,在 初 一 年 级 思想 政治 课 中融 人 心 理 教 育 的 内容 .是 我 国思 想 政 治 课 教 学 改革 的一 个 重 大举 措 。能 否运 用 新 教 材 . 好 这 门 以心 理 教 上 育 为 主 线 的 思 想 政 治 课 是 思 想 政 治 教 师 当 前 面 临 的新 课 题 。 下 面 我就 上 好 初 一 思 想政 治课 谈 谈 看 法 。 吃 透 新 教材 . 握 新特 点 把 只有 把 握 新 教 材 的 特 点 ,才 能 使 , 素 质 教 育 做 到 重 点 2 1理 突 出 . 的 放 矢 . 到 事半 功 倍 的效 果 有 收 《 程标 准 》 初 一 思 想 政 治 的 教 学 内 容 和要 求有 这 样 一 课 对 个 定 位 性 的 规 定 :对 学 生 进行 良好 心理 品 质 、高 尚道 德情 操 “ 和 正确 思 想 方 法 教 育 , 他 们 懂 得 磨 炼 意 志 、 化 性 格 、 使 优 自尊 自重 、 冶 情 操 、 格 自律 对 个 人 成 长 的意 义 ; 导 他 们 正 确 陶 严 引 对 待 社 会 、 养 健 全 人 格 ; 他 们 具 有 面 对 挫 折 的 承 受 能 力 培 使 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 , 以适 应现 代 社 会生 活 的需 要 。” 编 新 初 一 思 想 政 治教 材 正 是 根 据 这 一 规 定 . 初 一 年 级 学 生 的 一, 从 2 1 理特 点出发 , 德 育高度 出发 . 从 以非 智 力 因 素 的 品 德 修 养 为 主 线 . 学 习 品 德 和 , 知 识 、 养 能 力 于 一 体 . 重 进 行 , 集 2 1理 培 着 2 1 , 理 品 质 、 德 情 操 、 确 思 想 方 法 的 训 练 和 指 导 。其 中 良好 的 道 正 心 理 素 质 教 育 是 主线 . 尚道 德 情 操 教 育 应 在 小 学 阶段 道 德 高 品 质 教 育 的基 础 上 , 一 步 深 化 和 提 高 , 者 是 互 相 融 合 、 进 二 相 辅 相 成 的关 系 ; 确 思 想 方 法 的 教 育 要 贯 彻 和 渗 透 于 心 理 品 正 质 教 育 和 道 德 情 操 教 育之 中 , 就 是 要 求 学 生 能 用 正 确 的 思 也 想 方 法 指 导 自己 形成 良好 的心 理 品 质 和 高 尚 的道 德 情 操 。例 如 . 国 主 义 的 高 尚情 操 既 是 热 爱 祖 国 道 德 的表 现 , 是 对 爱 又 祖 国 坚 定信 念 的 , 特 征 的表 现 又 如 意 志 , 品 质 教 育 有 2 1 理 2 1理 着 鲜 明 的 社 会 倾 向 性 , 行 意 志 一 理 品 质 教 育 、 折 心 理 教 进 2 1 , 挫 育 和 开 拓 进 取 精 神 的 教 育 , 是 将 某 些 政 治思 想 素 质 和 心 理 就 素 质 的 任 务 融 为 一 体 , 提 高 品 德 素 质 和 一 理 素 质 又 要 求 客 而 2 1 , 观 地 全 面 地 和 变 化 发 展 地 看 待 自 己 。 又 需 要 学 习 和 掌 握 正 这 确 的 思 想 方 法 , 而 把 正 确 思 想 方 法 的 教 育 贯 彻 、 透 于 , 因 渗 2 1 理 品 质 教 育 之 中 , 是 必 要 的 又 是 可 能 的 . 是 新 教 材 最 大 既 这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

作为青少年的主要教育工作者之一,学校教育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应该在教学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将对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展开一些思考和探讨。

我们需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状态,促进其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往往在这个阶段形成。

而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往往也是从这个阶段开始逐渐显现的。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促进其健康成长。

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思考和实践。

要注重情感教育。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绪,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师可以在讲解教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和对比等方式,了解各种情感和情绪的表现形式,学会正确的情感表达和情绪调控。

要注重人际关系教育。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往往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存在较大问题,例如友谊关系、师生关系、家庭关系等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解读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帮助他们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学会有效地处理人际关系。

要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的辅导、案例分析等内容,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素养,增强应对压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教育活动的多样性是由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要求决定的。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一、注重情感教育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而情感教育是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思想政治课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情感交流、互动沟通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会情感表达,认识并处理自己的情绪,发展自信心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例如,通过讲解友谊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培养友谊,让友谊成为学生内心温暖的力量和支撑;通过分享成功和挫折的经历,鼓励学生面对困难时要有勇气和毅力,坚定自信。

二、强化人格培养人格是人的道德、心理、行为等方面统一的反映,是人文教育的核心。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为他们的人格塑造提供了良好的时机。

因此,在思想政治课中,可以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让学生了解位于人生道路上的“经典人物”,如孔子、达芬奇、毛泽东等人物的经典形象,让学生对于“大人物”讲崇敬,并以此作为自己人格的提升方向。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直价值观正直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和心灵面貌的体现,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思想政治是培养学生正直价值观的课程,可以在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善恶有报”,并鼓励学生发现身边大大小小的事情,积极发扬正义精神,善待他人,学会关爱。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采用互动式授课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善恶之间的差异,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树立追求真实、美好、善良的价值观念。

四、促进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学生因成长环境不同而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思想政治课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热点事件以及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注重个体发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通过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正义与不正当的差异,让他们深刻体会什么是公平、法治,让他们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发扬民主、团结、创新的优秀品质。

总之,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是教师单方面引导,而应该是帮助学生在正常的学习和交流中,得到更深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要注重情感教育,强化人格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直的价值观念,同时,把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转向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科知识的习得中促进全面发展。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策略论文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策略论文

浅谈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策略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是促进中学生学业、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石。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认可正确的道德规范、行为要求和思想模式,进而内化为自身的人格目标,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素养。

然而,处于学业和身心发展重要阶段的中学生,由于学业上的压力和心理上的青涩,普遍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和行为上的抵触,导致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

本文根据本人长期从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试图从应用心理学的视角,探究新时期的中学生思想政治的工作重点和有效途径。

一、遵循认知规律,纠正学生认知偏差认知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包括感觉、知觉、表象、思维等方面,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既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又有鲜明的个性特质。

中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等源自其对社会存在的认知,同时兼具明显的时代和群体特征。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大变革,当代中学生尽享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尽享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带来的丰富资源和便利,卫星、网络、电讯、传媒技术的高度发达,获取信息更加快捷方便,加速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提高了当代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信息量大而杂乱造成了中学生认知的复杂化,加剧了中学生认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在长期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笔者明显感觉到当代中学生越来越容易出现认知偏差:一是认知倾向情绪化。

部分学生乱问、乱说、乱做,逆反心理十分明显。

二是认知方式片面化。

认知存在偏差的学生,对客观事物认知方式片面、狭隘,分析、判断能力低下,错把假、恶、丑当成真、善、美,是非观念错位。

三是伦理观念颠倒化。

部分中学生伦理观念模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缺失。

一些中学生追求金钱、追求享乐、追求刺激,不信奉理想,不追求真理。

因此,遵循中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方式引导减少和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是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基础。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课程,而心理健康教
育旨在帮助学生发展健康的心理素质。

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更
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面是我对此的几点思考。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

情感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情感管理能力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情绪体验。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比如音乐、诗歌、影视等,引导学生去理解和表达情感。


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情感训练的活动,让学生学会情绪调节和合理情感释放,从而提高情感
的自我管理能力。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

自我意识是认识自我、了解自身需
求和目标的能力,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之一。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
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自我,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优点和缺陷,形成自己独立的
意识。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自我探索的活动,例如写日记、做自我反思等,帮助学生更好
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意识的水平。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个体与他人
进行有效沟通和互动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思想
政治教学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倾听、理解和尊重他人的
观点,培养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例如学生社团、班级活动等,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交流、协作和互助,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初中阶段,思想政治课是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当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此进行深入思考。

要注重教材内容的引导。

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可以通过教学内容中渗透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和理念,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

可以在讨论社会现象时,引导学生去思考心理健康背后的原因,例如通过讲述一些成功人士的心理成长历程,让学生了解到心理健康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在教材中还可以加入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从案例中学习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引导。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并教导他们一些具体的心理调节方法。

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压力,学会积极的心理预期,学会自我调节乃至心灵成长。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自我认知,学会如何去发现并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要注重学校文化的铺陈。

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学校文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观念。

学校还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学校还可借助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等载体,让学生在学校中就能接触到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要注重家庭教育的配合。

学校可以加强与家庭的沟通联系,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告诉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是密切相关的。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再加上找不到合理的发泄方式,许多人往往做出了不可思议的事情。

在众多群体中,中学生所占的比例在逐年上升,因此中学生心理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这就使得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显得更加的重要。

初中将原来的“思想政治”课改为“思想品德”课,它已不再像以前那样传授纯政治理论,而是在其中整合了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健康的心理素质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素质的要求,更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一)当前中学生存在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中学生存在学习方面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中国近几年来一直在提倡减负,甚至禁止办奥数班,希望借此能真正起到减轻学生负担的作用。

但中国大多数的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许多人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完全不理会所谓的“减负”,拼命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这就使得部分学生感觉非常的累,他们完全是为学习而学习,完全无兴趣而言。

社会的高速发展,激烈的竞争,本来就已经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再加上父母的施压,许多学生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欢乐,失去了一生中最美好的童年时光,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心理健康问题。

正是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一部分中学生出现厌学情绪,以及考试焦虑症。

他们一进入学校就心情郁闷,一考试就紧张害怕,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给学生带来消极情绪,以及对学习产生不自信的心理问题。

中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中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各方面的发展均未成熟,特别是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出问题。

他们不能很好的解决,就会给自己带来伤害,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关于初中思政课的论文范文

关于初中思政课的论文范文

关于初中思政课的论文范文引言在初中阶段,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

思政课旨在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阐述国家、社会、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本文将探讨初中思政课在学科特点、教学方法和学生成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开展思政课的相关建议。

学科特点初中思政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和继承者,具有以下学科特点:1.思想性强:思政课教学内容涉及广泛的社会、国家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系列思想道德理论的引导。

2.针对性强:思政课注重学生思维发展和行为习惯的培养,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实践性强:思政课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实际操作,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1.交互式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提问、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促进学生思考和思维发展。

2.案例分析教学:通过引入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3.情景模拟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情境,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成长思政课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修养提升:思政课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树立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思想态度,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价值观培养:思政课通过丰富的知识内容和情境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自我人格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3.分析问题能力:思政课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与实际案例对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开展思政课的建议为了更好地开展初中思政课,以下是一些建议供教师参考:1.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理论知识。

2.多元化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结合丰富的案例和资料,使学生获得更多元化的思考角度。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而作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此次,我将对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进行阐述。

一、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教师们需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学生正处在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而在这个成长的路上,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的桥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课程中十分必要。

教师们需要认识到这一点,并着手寻找合适的教学途径。

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渗透,教师们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可以通过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并处理心理问题;也可以通过电影、音乐等媒体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更生动地向学生传递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愿意接受这方面的知识。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除了教授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们可以结合课程内容,教导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积极应对,保持乐观的心态。

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适当的情绪调节,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

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程中不仅学到知识,更培养了健康的心理素质。

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们也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学生正处于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建构的时期,教师们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多次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通过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展示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展现自己的个性,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五、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学习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们还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与心理教育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与心理教育
育 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 在 学科教 学 中进行学 习方法 的指导 ; 三是在教 学过程 中进行
灵深处, 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教育中,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元认 与 自我调 控的训 练;四是 在教学过 程 中对学 生进 行智力
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大的实效 。笔 者认 为 , 应 该在以 训练和能力培养; 五是克服教师不良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心
过 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培育出身心健康的 性、 创造性等特点。 因而我们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也应是多渠
人 才 。心理 健康水平 高的政治教师让 学生乐于 接近 ,衷 心爱 道的。其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 , 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
戴, 相反, 教 师 自身心理不健全 , 人格 有偏移 , 将给学 生心理 的 内活动以及学校有计划、 有 目的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 深入体 健康 发展带 来直 接的影 响。正像 乌 申斯基 所指 出的那样 : “ 只 会 , 了解社会, 实现人的社会化,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在实践中
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 ,只有性格才能培养性 完善人格 , 培养 良好的心理 品质 。我校形成常规活 动主要 是入 格 。” 由此 可见 我们全 力 以赴 , 热爱 我们 的工作 , 用 饱满 的热 学教育 、 参观访问、 辩论会、 演讲会、 班级篮球赛 、 乒乓球赛 、 “ 三 情, 强烈的责任感, 方设法干好自己的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具备 棋比赛” 、 升旗仪式 、 团校 、 夏令 营 、 田 径 运动会 、 艺术节等。
济发展 的制约 , 重 点高中的 门一直 比较“ 窄” , 客观 上造成 了初 外 , 多数 问题 的解决还是 要靠学生 自己 , 教师 应注意 引导学生 师 生共同进行 的社 会调查 、 体育活 中生难进重点高中的窘境 。因此初 中教育就很 难完全从应试教 培养 自我调适 的心理 模式 。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和特点不仅恊涉思想道德教育,还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人格和精神健康的发展。

首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要注重从心理角度讲授和教育学生,这样才能直接地影响学生的
思想。

引导学生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和观念,将健康、道德、守信、勤奋放在学习、生活中
重要位置。

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生的
自信心。

尊重学生方案、尊重学生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勇于发言、尊重他人、人际交往本领。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还要渗透专业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

如注意与家庭、社会环境及学生
身心发展有关的内容,根据学生特性、年龄特点,采取加强与学生交互的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学习技能等。

最后,在思想政治课上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将健康的思想观
念融入到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标。

总之,要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及课程必须及时反映社会发展的新特征,将健康人格与伦理价值观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倡导健康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思想发展和生活实践中拥抱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研究论文3篇

关于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研究论文3篇

关于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研究论文3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已经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延伸到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新课改对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研究论文,欢迎阅读!关于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研究论文篇一: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新课改对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项素质,最终实现学生综合发展的目标。

尝试教学法的运用使思想政治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同时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一、浅析尝试教学法概念尝试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在尝试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此时学生在遇到难解的问题时,需要教师的帮助,在经过教师的教导以及指正以后,学生会获得成功的喜悦,那么问题就得到有效的解决,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尝试教学法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是“先学习后教育,先练习后指导”。

尝试教学法的应用,使学生遇到问题时更有主见,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言语表达范围得到拓展,此时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

就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而言,尝试教学法的合理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标。

二、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一)尝试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良好的开头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尝试教学的准备工作所涉及的范围是宽广的,例如教师应该准备与教学课程内容相关的心理知识以及教学的中心内容。

结合初中生心理发育的特征,构建活泼生动的教学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致。

此时教师应该将思想政治教材的教学内容贯穿为一体,设立情景教学模式,采用尝试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此时就会积极的进行小组探讨工作,尽最大努力对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解答,此时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有效的拓展,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最后教师进行的工作是对问题的讲解,在此基础上思想政治教学课程的内容就会被灵活的导入。

最新-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在心理教育上解析初中思想政治

最新-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在心理教育上解析初中思想政治

在心理教育上解析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方针如今国家的竞争、企业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的人文素质要求先由身体发展到智力,再由智力发展到人们的心理素质。

这三个要素好比“天时、地利、人和”生生相惜、缺一不可,它们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

据心理学家调查证明:决定成功的关键除了有30%的智商影响以外,情商也是至关重要的。

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心理发出指示下完成。

而心理又分良性和恶性。

在流行趋势显现的年代,初中生的健康已不再是生理那么简单,我们应该从生理与心理两方面去评估。

良好的心理行为可以让人行善避恶;恶性的心理行为会影响到学生,同时为学校、教师和家长带来教育上的困扰。

所以,我们针对这些问题做出一系列的思考探究与改良。

1 面临的问题1.1学校应该重视心理教育,它是我们在教育界遇到的新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思绪万千、经受不住打击等等。

更严重的结果是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历年调查的结果中得知,中国有15%的初中生有心理障碍。

导致其发生的主要问题是社会对他们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

假设心理不健康的人,他们的生活是健康的吗?假设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他们会是及格的好学生吗?1.2培养学生的个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在初中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都惯于针对应试教育进行教学,课堂模式都比较简单化,教师都惯于带着学生的思路走,重点培养智力比较好的学生等等,使学生的个性不能展现,抹杀了学生发挥个性的特长。

与这样的教育相比,因材施教只是捕风捉影,使中学教育变成“形式教育”。

1.3指导学生以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是一个治本的“良方”当今政治课的实施通常只注重知识面的单向输入,从而漠视了学生的感受。

一方面大量的知识教授,另一方面知识得不到消化,更重要的是学生不知道怎么样吸收这些知识和理解书本里的概念。

学生在学习方法和思维上都不能得到更新,遇到问题只会按照书本的指示去解决,这些不容置疑的违背了多变的时代发展,更不利于提升人类社会化的进程。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一、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初中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

思想品德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初中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因此,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二、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探讨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良好的思想品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一个具备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等良好品质的人,更容易适应环境、应对挑战,保持心理的平衡和健康。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也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内心世界,提高心理素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三、整合课程资源和实践环节为了实现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我们需要整合课程资源和实践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如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情境中体验和感悟,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心理素质,培养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能力,同时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

四、老师与家长角色分析老师和家长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不可替代。

首先,老师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掌握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同时,老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其次,家长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同时,家长也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发展规律,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因素的探索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因素的探索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因素的探索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各门学科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

中学思想政治课以其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而特有的性质和功能,在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上,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比拟和不可代替的作用。

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影响下,形成和发展健康的思想品德、心理品质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教师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正确地接受学生的信息反馈,以调整教师教学行为以及教学过程中克服各种不良心理因素的干扰等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教师要深入探讨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学习中的心理因素,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具体的心理状况,灵活执教,对学生思想品德、心理品质施加正面影响,以促成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

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因素的研究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展开,因而是极为复杂的。

在这里要着重说明在思想政治课中经常起作用,又容易被我们所忽视的学生心理问题。

首先是定势。

定势指的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

这种准备状态可以由个体近期经验产生,也可以由过去的习惯生活产生。

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其教材、教师、教学方法也会产生心理定势。

例如:在新学期开始的几次课中,有的就注意力不集中,无心听课,这是因为在以往的政治课教学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上课听不听无所谓,考试之前好好背背就行了的学习心理定势。

再如:对待教师也会形成不同的心理定势。

这个教师课上得好,行动有趣,课后学生收获很大,于是学生会以一种激动的、企盼的心情等待着上这一门课,学生情绪也会饱满昂扬。

相反有的教师一走进教室,学生就唉声叹息,睡觉、讲话、小动作来打发时间。

定势有积极、消极之分,对教师的信赖、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灵活运用的学习方法都属于积极的心理定势,相反则是消极的心理定势。

它对于我们教学的顺利进行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主要表现在能否迅速、顺利地进入教学;能否准确接受新知识;能否对所学内容主生兴趣。

心理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使用论文

心理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使用论文

心理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使用论文心理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使用论文摘要:基于当前的教学背景,初中教育阶段作为初中生生理和心理迅猛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在此阶段中教师除了需要让学生学习教学课程知识以外,其心理教育的开展也尤为重要。

关键词:心理教育;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使用方法心理教育作为当前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一个全新的教学话题,通过有效的开展心理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释放自我的学习压力,同时还进一步提升了自我的综合素养。

为此,笔者在文中对心理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使用进行分析。

一、心理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开展的实际情况当前阶段,心理教育作为初中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一个关键的教学内容,其核心发展目标即为全面提升初中生的心理素质,推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进而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

简单的说,初中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教育发展目标,即为:全面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强化学生的心理能力、健全学生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等。

初中教育阶段作为学生发展自我心理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教育院校以及教师需要充分提高自身对其的重视意识,继而将其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来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心理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使用方式(一)深入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其心理需求开展教学活动教育院校或教师若是想使其心理教育获取良好成效,就必须要深入了解初中教育阶段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及心理发展情况。

其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心理教育活动的开展质量。

思想政治教师需要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中,依据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精心设计出一调查问卷。

其问卷必须要涉及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情绪、心理情况、与其他同学及教师之间的相处情况、对自我的科学评判等内容。

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十分直观的了解并认知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身体各项机能的发展情况及自我健康心理的发展情况等。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论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论文【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更要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

首先要求任课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然后在教学中,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学因素,逐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另外也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活动的把握,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一、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生活节奏紧张,有些父母忙于工作而忽视对子女的教育和关爱,问题学生随之增多。

调查表明,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偏激、任性、冷漠、自私、孤独、自卑、嫉妒等等。

更为严重的会出现因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有时会发生犯罪的行为,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危害到家庭和社会。

因此,教育的责任不仅要给青少年一个健康的体魄,还需要赋予他们一个健康的心理。

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伸出双手,共同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做点实事。

作为教育核心阵地的学校,除了专门开设健康课外,在各科教学中,老师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可行的教育方法。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迅速、学习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他们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合理帮助和正确指导。

而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迎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这也符合进一步深化我国教育改革,实现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客观要求。

二、学会赏识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学期新接的初三级,基础薄弱,落后面大,有不少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纪律涣散。

面对这群学生,笔者第一节课就给他们上了一节心理课,列举往届后进生转化的成功例子,并激励他们,一个学生不是天生的差生,老师不会追究他过去的错误,只欣赏他现在的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10期对初中《思想政治》的课程论思考——兼谈心理教育课程设计南京师大教科院 沈贵鹏 根据原国家教委1997年4月印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编写的《思想政治(试验本)》于1998年供全国初一年级学生使用以来,其“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叙述方式以及“求新、求实、求活”的结构探索,已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初步达到课程设计者们的期望:“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根据笔者的调查了解和对《课程标准》以及《思想政治》教材的分析,本文将从课程论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就教于教育界同仁。

一、《思想政治》课程成功的启示启示一:德育与心理教育的结合是可行的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从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不断激发受教育者的内在矛盾,促使其人格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心理教育则是一种旨在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技术帮助学生改善心理机能、掌握社会技能、发挥个人潜能,从而全面提高其心理素质的教育。

德育与心理教育能不能结合?二者如何结合?这是颇有争议的话题。

比如,有过分强调德育功能的“取消论”(无需心理教育介入),有泛化心理教育功能的“取代论”(用心理教育取代德育),〔〕也有过分强调德育与心理教育不同的“分体论”(二者虽有一定联系,但具有不同性质,不宜结合)。

这些歧义的产生促使人们对德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进行深层思考,《思想政治》课的设计及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运作已表明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德育与心理教育的结合是可行的。

那么又如何结合呢?笔者通过对《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分析,可这样来概括:采用德育的“视野”和“思想方法”,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从而形成一门独特新颖、富有实效的课程体系。

从严格意义上讲,这门课程并不是突出“政治”的《思想政治》课程,而是一门强调学生道德和心理品质形成的心理教育课程。

事实上,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整体性发展、现代素质发展、人格发展及道德心理能力发展都有赖于德育与心理教育的结合。

启示二:德育与心理教育的结合是必然的《思想政治》初步实现了德育与心理教育的融合,这似乎是一种偶然的尝试,实则是偶然中的必然,具体理由是:其一,传统德育课程具有明显的“政治化”倾向,使德育成为政治教育的代名词,注重说教和灌输,忽视道德心理的培养,致使德育效果欠佳。

事实表明,德育的绩效取决于道德内化程度,而道德内化的主观条件就是主体心理结构,对心理结构要素的培育不是靠德育自身,而是由心理教育承担的。

其二,德育课程是一综合体,在低年级表现为简单的公民教育课、社会常识课等,到高年级则进一步扩展为哲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等,这些课程要体现德育的功能必须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层面,如果说传统德育中没有专117门的心理教育尚能维持一定的效果,那么现代大德育课程已无法回避心理教育问题。

一方面,德育课程必须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另一方面,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学生也要主动适应德育课程的要求。

因此,通过心理教育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心态,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德育课程的实施奠定心理基础是必不可少的。

其三,德育与心理教育结合的直接动因来自于德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需求,转型期社会生活的变化加剧了青少年学生心理上的动荡,使他们面临对诸多社会变化的心理适应、心理调控和心理建构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是传统德育能够完全解决的,迫使德育的目标转向心理教育,从这一意义上讲,心理教育弥补了德育课程的不足。

《思想政治》课程即通过“磨炼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等心理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推动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思想方法、积极的政治态度的形成,从而提高了德育课程的实效,拓展了德育的视野。

启示三:德育目标与心理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德育目标是发展人的“德性”,即“育德”,育德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合作态度、求实精神和完善人格等过程。

这一德育目标在《思想政治》中得到充分地展示,并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建立起一门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

在德育培养目标中体现心理教育的目标,通过实现心理教育的目标进一步实现并提升德育的目标。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表明了德育目标与心理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二者的结合点基于“健全人格”的培养,心理教育通过发展学生的各种人格特质为品德发展奠定基础,发展了的人格特质又直接构成“德性”的一项内容,二者相辅相成。

当然,德育的目标与心理教育目标在实现方式与层次上应有差别,但这并不是德育目标与心理教育目标一致性的障碍。

启示四:德育能为心理教育课程化提供准确的学科定位就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实践来看,心理教育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心理教育能否课程化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来看,智、体、美、劳四育中虽然也能渗透心理教育的内容,但四育都难以与心理教育课程实现全面的结合,而大德育视野则能融入心理教育的内容,并使之成为推进德育内容与方法改革的“兴奋点”。

《思想政治》课程的诞生,既体现了德育课程的一项革新,也使心理教育作为德育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了心理教育的课程化,使心理教育取得了较为准确的学科定位。

我国著名的心理教育专家、南京师大班华教授认为:“设置心理教育(心育)课程是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现代化的要求。

”〔2〕《思想政治》课程的诞生是心理教育课程化的标志,也表明了心理教育课程化的必要与可能,通过德育确定心理教育课程化的坐标至少在目前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也是较为合理、富有实效的一种选择。

二、《思想政治》课程引发的思考思考一:《思想政治》课是否只适宜在初一年级开设《思想政治》课是针对初一年级学生的道德品质及心理品质发展的特点开设的一门新课,教材本身即标明为“试验本”,作为一种尝试,在初一年级开设心理教育课是可取的,但如果把心理教育课孤立地定位在初一年级则未必可取。

学生心理发展是一连续整体,德育与心理教育的结合应体现在学生心理发展的全过程,如果说初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在“心理断乳”的巨变期,亟待开展心理教育,那么在此之前的学生若能受到一定的教育与辅导,则不但有助于“心理断乳”期的顺利过渡,更能为整个人生的心理发展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奠定基础。

湖南师大郑和钧教授曾设计过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心理教育课程的结构体系,依次排序为:“‘学会生活’‘认识社会’‘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学会自学’‘学会自我教育’‘学会驾驭未来’。

”〔3〕德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课程设计能否按上述内容进行是可以讨论的。

但上述整体性、协同性的思路是可以借鉴的,只考18虑心理发展的片断而忽视其连续性是片面的,只在初一年级开设德育与心理教育结合的《思想政治》课不能适应学生道德品质与心理品质发展的需要,应采取“两头延伸”的策略,在小学阶段和高中阶段也开设与学生心理特点相适应的心理教育课程,以保证学生品德和心理发展的协同性、连续性、整体性。

思考二:《思想政治》课程“以认知为主导”的设计方式是否为最佳《思想政治》从最初《课程标准》的规定到教材内容的选择编排,基本上是“以认知为主导”的,在《课程标准》中即明确按照学科课程的规格提出了“识记”“理解”“运用”等梯级认知目标体系。

尽管《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编排、方法的选择等与以往学科课程相比已有了较大改进,在学生的能力发展、情感陶冶、行为指导方面做了许多新的尝试,但仍免不了学科课程的痕迹。

当然,笔者并非刻意否定学科课程,也不是否定“以认知为主导”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是实现德育与心理教育结合的一种有效方式。

《思想政治》作为一门德育与心理教育结合的全新的课程设计,“以认知为主导”的课程方式是否为最佳?根据笔者的理解,目前德育课程改革正处于启动阶段,心理教育课程则处于尝试阶段,“以认知为主导”的课程设计在目前应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但从心理教育的长远发展及其特点、要求、绩效来看,“以认知为主导”的设计方式则未必是惟一的和最佳的选择。

学生品德心理结构包括知、情、行三个环节,心理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改善心理机能、掌握社会技能、发挥个人潜能,因此,学生的品德和心理发展应该是认知、情感、行为三者为主体的综合发展。

而在这三者之中,认知是“导向”而非“主导”,更应注重学生情感与行为的发展。

从这一意义上说,《思想政治》的课程设计应兼顾学生品德和心理的整体发展,在认知导向基础上,注重情感的培育和行为养成,从而使这门全新课程能真正发挥其效能。

思考三:《思想政治》以“非智力因素为中心”的设计方式是否合理从《思想政治》的《课程标准》到教材内容的组织,都紧紧围绕“磨炼意志”“优化性格”“陶冶情操”“培养健全人格”等进行的,显然,这是一种“以非智力因素为中心”的设计方式。

德育与心理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是在非智力因素领域,但不能就此忽视、疏漏智力因素的培养。

《思想政治》自始至终没有正面涉及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像等心理品质的培育,也未能就学生的认知及学习心理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根据笔者的理解,从德育与心理教育结合的角度完全可以触及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及学习心理的指导。

比如,观察力的培养与成才,注意与学业成败,思维品质的培养与健全人格的形成,学习与学习者的权力和职责,学业竞争与学业成败等。

如果能在《思想政治》课中充实认知与学习心理方面的内容,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结合起来,会相得益彰。

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既涉及非智力因素,也涉及智力因素,甚至智力因素对某些道德品质的形成能发挥更大作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就是围绕学生“认知发展”构建的。

因此,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必须予以同等重视。

思考四:《思想政治》课程能否就一些典型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指导纵观《思想政治》的整个内容,这门课程的立足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现出系统性、基础性、时代性和导向性,可以说是在“面”上铺开的。

但就“点”而言,则略显不足,尤其是针对学生身上具有典型性的心理问题尚缺乏有针对性地指导。

从广义上讲,心理教育包括一般的心理指导、特殊的心理辅导和个别的心理咨询等。

尽管《思想政治》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有很大差别,但在教育过程中彼此又是相通的。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无法回避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也没有理由将学生心理上的一些“特殊问题”拒之门外。

因此,《思想政治》课程中应就一些典型的心理问题增加深入指导的内容,这决不是“离题”之举,而是心理教育课由浅入深、由面到点、由远到近的一种自然延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