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家长总是抱怨自己的孩子
孩子与家长关系冷漠之原因分析
孩子与家长关系冷漠之原因分析最近看了董博士的《家长突围》的光碟,里面讲到了目前社会存在的比较严重的一个现象,也可能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会消除的现象,那就是孩子和父母的关系非常冷漠,或者说是对立,鉴于此,再结合自身在成长过程中的亲身经历,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1.孩子在童年受到爸爸或者妈妈的残酷打骂如果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曾经因为某事受到爸爸或者妈妈的残酷打骂的话,这个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很可能会出现和父母对立或者不搭理父母的情况。
其实在孩子的童年时期,父母的一言一行,哪怕是随便的一个举动都会给孩子以莫大的影响,就好比你在一个小树苗上割了一个小小的疤,但是当你若干年后在看那个疤时,发现它会是那么的刺眼,同理,如果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给予孩子残酷的打骂,就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伤疤和阴影,站在孩子的角度,会对父母有一种畏惧感,这也势必会成为后期孩子与父母关系不和的重要原因之一。
2.孩子有说过真话而被惩罚的现象这种现象可能不是父母故意而为之,但是却确确实实存在,并给孩子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犯了错误,并对你说了真话,换来的确实你的一顿打骂或者其他惩罚,那孩子下次再犯类此或者其他错误时,还会和你敞开心扉吗?哪怕这个孩子给你造成了莫大的困扰,但是,对于一个敢于说真话的孩子,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鼓励一下这种可贵的精神呢?3.家长不了解孩子,也不想了解孩子家长不了解孩子,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因为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所形成的思维模式也必然不尽相同,这个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一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不感兴趣,对自己的孩子就漠不关心,那又谈何亲子关系呢?那又有什么理由要求你的孩子和你沟通和你交流呢?父母不关心孩子,会对孩子形成一种错误的观念:孩子会认为我一无是处,我没什么用,我不优秀等等一系列自卑的心理,这种现象在中国是存在不少的,父母一味的关心自己的工作,忽略孩子的存在,给孩子造成的大家可想而知。
为什么家长总是感觉孩子不听话
为什么家长总是感觉孩子不听话?作者:燕园博思孩子不听话是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其实孩子不听话是一个很宽泛的说法。
许多家长都会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听话。
那么到底家长为什么感觉孩子不听话呢?如果你问一位抱怨自己孩子不听话的家长,孩子的哪些表现让自己感觉孩子不听话呢?家长应该会列举许多内容:他不好好吃饭、不学习、总是玩电脑、总是丢三落四、干什么事情都要跟我谈条件、脾气很大动不动就摔门、拍桌子等等。
这些内容都成为孩子不听话的理由。
如果你去问孩子们的心声,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我感觉他们不懂我,总是打断我”、“他们说什么我才不会相信呢,因为他们总是骗我”、“我很难过,因为我也有我需要做的事情”等等。
这些更多的是孩子们的心声。
爱家长和孩子和爱孩子的家长之间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家长和孩子之间在沟通表达上出现了一些障碍,许多时候孩子没有办法清晰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家长也没有办法以一个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问题。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家长跟孩子说今天晚上8:30要睡觉,否则明天就不带孩子出去玩。
眼看8:30就要到了,孩子却还没有要睡觉的意思。
这时候家长往往会让孩子强制停止现在进行的活动去睡觉。
但是孩子并不愿意这样。
因此就造成了两人之间的冲突。
其实孩子对于时间并不像成人一样拥有很强的时间观念,但是家长则会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如果家长可以早一些告知孩子时间快到了,让他可以对自己正在进行的活动进行处理。
这样孩子会更加容易接受8:30睡觉这样一件事情。
许多时候家长感觉孩子不听话的同时孩子也会认为家长是霸道是、不讲理的。
这样两人之间就很容易产生冲突和矛盾。
家长也会感觉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大,越来越难管教。
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确实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如果您需要,您可以选择寻求专业的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的帮助。
我们经常听到家长抱怨
我们经常听到家长抱怨:“我家的孩子做作业太磨叽,一个小时的作业能拖拉两个小时”;“我家的孩子根本没有课外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或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家的孩子自从上学以后就睡眠不足,因为孩子做作业太慢”。
您的孩子是否存在以下一些行为呢:1、怕困难而把艰巨任务拖到最后办理;2、卧室、桌子总是乱七八糟,经常不清理卧室、写字台;3、缺乏冒险精神,不愿改变环境;4、迟迟不能完成作业,或拖泥带水,点灯熬油开夜车;5、遇到棘手问题或吃力不讨好上的事情变频频生病,或遭遇轻微外伤;6、受到不公平待遇时,即使自己有道理或有权利身边,仍忍气吞声,避免与人冲突;7、怨天尤人;8、以泼冷水或者挑刺的手法来拒绝接受某项任务;9、怀疑健康有问题,却不肯去检查身体;10、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而以学习乏味掩饰;11、新想法很多,却从不付诸实施。
假如您的孩子犯有以上二至三项毛病,可以断定,他是个有办事拖延倾向的人。
有些孩子一旦面临困难时,就以身体感到疲乏或要休息为借口来拖延,儿童的拖延行为一但形成习惯,就会一味逃避现实,在现实中变得更加懦弱,总是把希望寄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中。
拖延习惯形成的原因:拖延习惯的成因是很复杂的,有生理的原因,也有心理的原因。
如果孩子做作业很拖拉,可能是因为有的父母错误的认为题海战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法宝;认为熟能生巧是千古的金玉良言。
所以,他们一味地给孩子增加很多额外作业。
孩子为了躲避父母的额外作业就会下意识地拖延完成作业的时间。
当父母意识到这样做的危害性的时候,孩子拖延的习惯可能已经形成。
所以,很多孩子无论作业多还是少,都会熬到很晚才能做完。
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拖延的模式。
那么,家长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改掉拖延的毛病呢?首先,家长要让孩子正视现实。
要勇于承认自己存在的拖延毛病,不要为自己找任何借口,同时要让孩子懂得拖延行为的危害性。
其次,家长要帮助孩子分析拖延行为产生的内在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
当孩子做事不成功,有畏难心理时,家长应当鼓励他、指导他,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他。
父母性格暴躁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
父母性格暴躁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1、易爆易怒。
老话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
父母的脾气暴躁,焦虑,孩子自然也就会受到父母的影响而变得易爆易怒。
有些父母总是抱怨孩子的脾气很火爆,很任性,不受管教,爱发火。
其实,孩子只是在效仿父母的交流方式。
2、孩子会由于担心而越来越“听从”。
父母经常生气,孩子愈来愈害怕,这相反会造成在未来的工作上沒有自身的看法,乃至越来越柔弱和迷失自己,缺乏主见。
3、性格胆小自卑。
当父母脾气比较暴躁时,就会经常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而大声的吼叫孩子,训斥孩子。
一般生活在这种家庭的孩子,脾气性格都比较内向,胆小自卑,就连说话都不太利落,也不太敢说话,不敢主动的去和同龄人交流和玩耍。
4、极度的缺乏安全感。
孩子自身失去了被爱的感觉,就会对整个陌生的世界感觉到恐惧,这就是典型的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了。
除此之外,孩子缺乏安全感还表现在,即使别人向他表达自己的爱意,他也会担心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父母性格暴躁如何避免对孩子造成影响?一:耐心倾听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
家长因孩子的原因而脾气暴躁,多半是未能理解孩子成长阶段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和状态。
耐心倾听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能拉近亲子间的关系,在交流中了解孩子所困惑或迷茫的情绪由来。
二:父母应该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当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感到不满时,应该以平和的语气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表达自己的担忧和期望,但要避免使用责备或威胁的言辞,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三:学会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父母应该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孩子的成长,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这样,父母就不会因为孩子无法达到自己的期望而感到失望,从而减少对孩子发脾气的可能性。
四: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情绪管理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特别是在家庭环境中。
父母要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调整。
对孩子,什么是真正的爱?
对孩子,什么是真正的爱?
平等思维
很多家长在谈起孩子时,总是抱怨自己的孩子怎么不爱学习,怎么毛病多,想好好帮助孩子,孩子却根本不愿意听自己的,真是爱莫能助!他们总是纳闷:明明自己是爱孩子的,孩子却怎么都不听话,这是为什么呢?爱是付出是无条件,不要用听话作为回报,您爱孩子的方式孩子是否接受
平等思维:平等才会有公正,才会有正义,才会有和谐,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成长的权利,用爱呵护孩子与家长平等的权利。
爱是一种能力:爱是让被爱的人感受到爱的能力;爱是让被爱的人在自己面前感受到轻松、和谐、自在、温馨、安心、踏实的能力。
爱一个孩子,就首先要接纳孩子,因为没有接纳,就根本达不成有效的沟通,如果没有有效的沟通,对孩子的帮助就永远不可能实现。
接纳孩子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孩子以现有的情况感到自在,而不是做什么改变之后才能得到接纳。
有的家长说,自己在接纳,但觉得很累。
这里我要提醒各位家长的是:如果真心接纳,真心爱孩子就不会累了。
有家长问,孩子明明做得很不好,很不爱学习,还撒谎,这个样子怎么能够接纳他?如果真心接纳,当孩子表现得很愚蠢的时候,接纳孩子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当我们真心爱孩子接纳孩子的时候,如果看到孩子做事情很愚蠢,(为什么家长会认为孩子做的事很愚蠢,家长用自己做事的标准要求孩子和衡量孩子)。
我们心里要这样想:这个可怜的小东西,他毕竟还小,没有能力,没有智慧,在现有的能力和智慧下,他就只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所以,一是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正常的,二是心里会对孩子产生无限的慈悲——无限的原谅,无限的帮助,无限的爱!
所以,对孩子,真正的爱就是慈悲,就是无限地接纳、无限地原谅、
无限地帮助、无限地爱。
育儿知识-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小时候的乖宝贝,为什么刚刚长大一点就开始不听话了?很多家长都在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您是否认真的想过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我们说,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思想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可预计的,存在类似问题的爸爸妈妈不妨和我们一起探讨孩子不听话的深层原因吧。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若从家长的责任来看,最普遍的一种原因就是大人的话模棱两可,使孩子觉得有空子可钻。
我们建议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时,目标明确,没有商量的余地,而且家长应该使用要求的语气而不是请求。
请求可以选择的,而要求则是必须照办的。
其次,家长在面对很多问题时,并未全面了解情况就对孩子产生误解,这也是孩子不爱听家长话的原因之一。
其实,每个孩子其实都是非常聪明的,在几个月大小的时候,就已经很会观察父母的态度了,你的嘻笑怒骂他们都能觉察到,但是如果你常常误解孩子,不理解孩子,他们内心的反抗情绪就会逐级增加,变成家长口中的坏宝宝。
作为家长,我们应当如何主动改善这样的恶性循环呢?我们给您的建议是不妨设身处地地为孩子想一下,大人不能为维护自己的“家长权威”而迫使孩子听自己的话,孩子的精神承受能力还很低,一味用高压手段,就会造成气氛紧张,并不能对孩子有任何帮助。
长期这样做还往往容易导致两种后果:一是如果事事要孩子逆来顺受,会限制孩子的、自主性的发展,使孩子不愿与大人,自我封闭,变得孤僻。
二是造成孩子在性格上的依赖,对任何事情都不去思考,没有判断能力,这对孩子的贻害匪浅。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在抱怨孩子的同时,快点进行一个充分的自省吧,省去粗暴的命令,多一些义正言辞的要求,省去相互的误解,多一些理智的沟通,不要让孩子赌气接受自己的话,也不要让孩子彻底背离自己的教育,你会发现原来的乖宝宝又回来了。
'。
爱抱怨的孩子怎么教育?
爱抱怨的孩子怎么教育?
1、家长要做好榜样
父母的一言一行会伴随孩子一生,很多父母都喜欢抱怨,其实这也是孩子情绪的宣泄方式,所以父母的言行、语气、态度都是孩子情绪最直接表达方式,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的存在,在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会经常抱怨。
2、多与孩子沟通
家长要注意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了解孩子的想法,及时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
如果父母总是抱怨孩子,那么孩子在遇到问题时,也可能会因为害怕而敷衍而想表达。
所以一定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避免孩子有怨言出现。
3、给予孩子一些积极暗示
孩子希望能够得到父母的认可,想要得到父母的重视,所以他们就会通过抱怨来吸引父母关注。
当然这个时候父母的鼓励也会对孩子产生非常大的积极作用,家长要给予孩子一些积极暗示,这样孩子就不会越来越喜欢抱怨了。
4、坚持正确引导
每当孩子停止抱怨的时候,我们应该坚持给孩子一颗糖或者购买一个特定的玩具。
但是如果停止抱怨有时候有作用有的时候又失效了,孩子们就会产生疑惑,这样你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帮助他们改掉抱怨的坏习惯。
5、倾听孩子的倾诉
孩子表达抱怨的主要目的是倾诉,既不是希望你教他,更不是需要你帮他做什么。
家长只要允许他表达这些想法,给他机会把不快释放掉就可以了。
而当我们表达“你怎么可以这样想”的时候,就是堵了倾诉的出口,如果孩子在家都不能顺畅表达,你还指望他去哪里表达呢?
6、理解孩子
当孩子在抱怨时,父母认真倾听后,理解孩子心情,给予积极引导,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因为抱怨被一起划船的伙伴用船桨溅湿了衣服,引导孩子怎么样才能去宽容别人,湿了的是衣服,赢得却是友情。
父母经常抱怨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经常抱怨对孩子的影响1、逆反情绪。
父母的抱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心理影响,孩子无法从父母那边得到较好的评价,便会不再期待与父母的直接交流,久而久之也会疏远父母,从而影响亲子关系和谐。
2、远离家庭。
如果父母整天抱怨,表现很悲观,孩子自然不会觉得快乐,就不会有个快乐的童年,更不会有个快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没有任何好处,只能让孩子更加讨厌家里的环境,不愿意回家,会想着尽早离开家,离开父母,去更远的地方,远离这种经常抱怨的氛围。
3、影响性格。
作为父母,我们对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翻腾了。
过去就过去了,往前看吧!如果总是对孩子抱怨,孩子的性格上就会受到影响,不会形成完好的性格。
4、自卑情绪。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因此父母的判断也是孩子自我评价的重要选择,如果父母的态度总是抱怨的现象,那么必然会引起孩子的自卑感,让孩子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对,做什么都不好,一旦产生这种情绪便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5、行为影响。
父母的行为会在潜移默化之中给孩子带来深远影响,二父母的抱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孩子的日常行为选择,经常抱怨孩子的父母会让孩子对整个生活产生消极态度,一旦遇到什么事情,也会第一时间做出父母的反应,要么是对他人实行抱怨情绪,要么是抱怨整个世界。
父母经常抱怨如何避免对孩子产生影响?1、转换心态。
如果是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就先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再逐步提高,你会发现,有一天,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已经实现了。
这样孩子会因为容易达到而获得信心。
2、转移注意力。
别以为这种方式是用在年幼的孩子身上的,对我们自己同样有效。
将自己的消极情绪换个方式宣泄,例如运动、逛街、看电影等,并逐渐减少抱怨的次数,直到不再抱怨。
3、家长应该做好心理准备,提高心理素质。
家长们在带孩子前,就应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提高面对生活不公的能力。
你要知道现在的你并不是一个个体了,而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是孩子的一切。
当你只会抱怨的时候,孩子的未来也许就毁在你手里了。
孩子的问题,是父母问题的投射(文案)
孩子的问题,是父母问题的投射《正面管教》的作者,曾分享过一段经历:她发现孩子最近做事总是半途而废,玩魔方几分钟就把魔方丢了;看书也是,没看几页就丢在一旁。
她觉得有点奇怪,就询问孩子。
孩子说:“我和你学的呀!”她愣住了,这才回想起来,她最近在写稿卡文时,总是会不耐烦地把稿纸揉成一团,丢到垃圾桶里,然后转头就去做其他事。
万万没想到,她无形中养成的坏习惯竟然影响到了孩子。
很多父母都抱怨孩子身上有各种毛病,懒散、磨蹭、做事不认真、不爱学习……却忽视了,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孩子身上的问题,大部分都是父母问题的外在投射。
喜剧演员刘旸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谈起自己当老师时的经历。
他有个学生,每次上课的时候都不认真,总喜欢把头埋到课桌下面瞎捣鼓。
于是他就想着,趁开家长会的时候跟他的家长好好谈谈。
结果,家长会那天,刘旸刚一进教室,一眼就认出了谁是那个学生的家长。
因为那位家长在课桌下玩手机的动作,和他的儿子一模一样。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中国的教育,最值得吐槽的就是家长。
“天天在家打麻将的父母,是很难教会孩子读书的。
很多家长总是抱怨孩子不够进步,然后把责任说成社会问题、教育问题,其实这种抱怨里面相当大的比例藏着推卸责任的部分。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很多孩子的问题,基本都是家长的问题。
父母的语言、行动、思想,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也会慢慢改变他的命运。
孩子最终能走多远,看的就是父母的修行。
自身都不自律,意志力都不够坚定的父母,很难养出优秀的孩子。
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家长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家长对自己每一举止的注意,这就是首要的、最重要的教育方法。
”家长把自己管好了,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家庭教育典型案例家庭教育失败典型例子
家庭教育典型案例家庭教育失败典型例子家庭教育典型案例越来越多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表现出不良行为问题,有焦虑感和脾气暴躁。
这是为什么?德国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学家克丽丝蒂娜·鲁茨说:“毫无疑问,孩子带着自身的基因,性格特征和与教育无关的气质。
但对于较大的异常表现,很有可能是因为在孩子与父母间的关系中,存在某些干扰因素。
”那我们该如何做呢?克丽丝蒂娜·鲁茨对家长提出的要求是不容易做到的,甚至是痛苦的。
她说:“首先,检讨自己的行为;其次,看孩子自身,而不是他们必须满足我们的愿望。
”此外,她还说:“孩子就像一面镜子,如果我们敢于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他们将我们的弱点和缺点展示给了我们,因此,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就有了。
如果承认自己的弱点和缺点,并改变自己的行为,那么,通常孩子也会这样做。
”我们举四个典型例子来说明:问题一:孩子不遵守规则父母经常会因为想要给孩子爱而让步。
这儿我们讲一个女作家阿斯特丽德·林格伦的故事“小飞人卡尔松”中的问题:胖叔叔卡尔森先生每天与一个七岁的小家伙一起玩,小家伙很想像卡尔松那样:卡尔松是贪婪自大的,有时他甚至让一个蒸汽机爆炸。
当我们给孩子讲这样的场景时,我们也会笑。
但是,如果这个成为现实,当自己的儿子或女儿也用这种过分的行为来挑衅呢?我们会怎么做呢?克丽丝蒂娜·鲁茨说:“那么就是家长可能有些误解。
全世界都在讲孩子的成长需要有自由,但这自由绝对不是无界限的,孩子也需要方向,而这个方向就是需要家长来指引的。
”许多家长很难做到,比如:饭前吃巧克力,或者是数学成绩差孩子还想看电视。
对于这些,家长通常会让步。
他们不与孩子讨论,而是慷慨地买孩子对自己的喜欢。
这种做法是简单而且节约时间的,但只是暂时的。
因为孩子会越来越让你觉得累:他们会养成掌握巨大权利的习惯。
而家长想要尝试与孩子讨论会越来越困难。
心理医生建议您应该自问,是否您对您的孩子有始终如一的坚持,您也应该思考一下,那么快的小妥协是因为什么,是否您想用这种方式弥补你们没有的共同时间?还是您害怕严格的教育方式会导致不被喜欢?这些担忧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孩子需要家长的扶持,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
家长爱抱怨孩子负面情绪多
家长爱抱怨孩子负面情绪多作者:暂无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4年第11期文/刘昌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特别是人到中年,不仅在单位要积极进取,回家更是“上有老下有小”。
如此大的精神压力经常压得这些为人父母者抬不起头,回家后的抱怨成了每日的必修课。
专家指出,抱怨不仅于事无补,态度消极、怨天尤人的情绪也会影响孩子看问题的态度,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培养。
过分抱怨,不良情绪会传染一项资料统计显示,一个人平均每天要抱怨15到30次,但他们却毫无察觉。
很多妈妈没有意识到,她们下意识的抱怨不仅使自己的情绪越来越低落,还破坏家庭的氛围,往往引发矛盾。
很多孩子表示,妈妈的这种抱怨情绪直接导致家庭气氛消极紧张,自己连大气儿都不敢喘,生怕引火烧身。
“感觉在她眼里就没有高兴的事,总是抱怨周围的一切都跟她作对,就连去市场买菜,都埋怨卖菜的故意将烂菜缺斤短两卖给她。
”高一的王丽谈起妈妈一脸无奈,“她若是对我的成绩稍有不满,埋怨起来没完没了。
可是说到最后,扔下一句‘自己好好学’抬脚就走。
其实我最需要的是家长能帮我找到出问题的根源,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抱怨指责。
”像王丽的妈妈一样,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些抱怨影响的恶劣度。
“我真意识不到抱怨竟然给孩子带来那么大的影响,”王丽的妈妈自我检讨说,“这样不但无法解决现实问题,反而将不良情绪传染给孩子,确实招人烦。
”孩子学着“找客观”,不从自身找原因家长对诸事的不满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看待问题的方式。
研究生小李一直给初中生当家教,他发现“有其母必有其子”。
“一般来说,乐观积极的家长会带出积极向上的孩子,而消极抱怨的孩子往往是因为家长也是如此。
”小李说,“我带过不少学生,多数孩子很有朝气,很有自信心,但一些学生的表现却让我揪心。
一个初一女生某次考试没考好,退步很大。
我让她找原因,她想了半天,说了一大堆理由:她旁边的同学上课老说话,打扰她听讲;考试题太偏;老师上课时声音小,自己听不清等。
遇到家长抱怨时的有效沟通技巧
遇到家长抱怨时的有效沟通技巧家长是学生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关注度高,也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抱怨和意见。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学会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努力。
一、倾听和理解当家长向我们抱怨时,首先要做的是倾听和理解他们的感受。
我们不能急于辩驳或解释,而是要给予家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他们的观点和情绪。
通过倾听,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关注点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回应他们的抱怨。
二、保持冷静和专业在与家长沟通时,我们要保持冷静和专业。
无论家长的抱怨是出于何种原因,我们都不能被情绪所左右,更不能对家长发脾气或采取攻击性的态度。
我们需要以专业的态度对待家长的抱怨,通过理性的分析和解释来回应他们的关切。
同时,我们也要确保自己的言行得体,不给家长留下不良印象。
三、积极寻找解决方案面对家长的抱怨,我们要积极地寻找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与家长一起探讨问题的根源,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与家长的合作,我们可以共同制定出一个能够满足双方需求的解决方案。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不同的观点和建议,以达到最好的解决效果。
四、及时沟通和反馈与家长的沟通不应只是一次性的,而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我们需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进展。
我们可以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家长与我们保持联系,及时反馈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五、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我们要努力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了解他们的期望和需求,并及时回应他们的关切。
我们还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活动和会议,让他们了解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增加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通过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我们能够更好地与家长合作,共同为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努力。
屡教不改的孩子是什么心理
屡教不改的孩子是什么心理屡教不改的孩子是一种叛逆的反抗心理。
很多家长总是会抱怨孩子“说了多少次都不管用”,于是就会经常在孩子的耳边唠叨,甚至是打骂。
可是过多的唠叨指责催促等方式,真的会带来孩子的反感,使得孩子的耐心变差、逆反心理更强。
那么,孩子屡教不改是什么原因呢?1、发泄情绪,否定批评家长总觉得提高音量大声说话,或者把孩子批评一顿,更有利于孩子长记性、改掉坏毛病,事实却恰恰相反。
家长上来就批评、数落他,孩子会感到愤怒,产生抵触心理,拒绝和家长沟通。
次数多了,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
2、缺少规则清晰在家庭环境中,如果没有清晰明确的规则,就不容易帮助孩子改正不良行为,养成好习惯。
所以,制定好规则,家长的态度也要坚定,轻易不可更改,当孩子不遵守规则,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3、想要引起家长的关注孩子们年龄还小,思想很单纯,有的时候孩子总是屡教不改犯同样的错误,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想引起家长的关注,他们想要更多的是家长的陪伴。
4、父母错误的处理方式家长在看到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只会一味的指责,孩子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是听不进去的,这也是为什么孩子总会犯同样错误的原因。
屡教不改的孩子该怎么教育1、父母要学会“放权”给孩子有的父母因为疼爱孩子,很少让孩子做事情;有的父母因为担心孩子做不好事情,所以也很少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这样难免会令孩子的动手能力变差。
动手能力差的孩子,做起来事情会比较容易出错。
2、让孩子学会思考和分析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事是很正常的,因为每个人都会犯错,爸爸妈妈也不例外,“知错能改”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犯了错没关系,最重要的是,犯了错后,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学会思考和分析,找出自己出错的原因并纠正。
3、少惩罚,多鼓励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在生活当中,每个人都可能犯错,都可能遇到挫折和失败,但是,每个人对待挫折和失败的态度,却不一定相同。
所以,在孩子做错了事情之后,父母不要挖苦、谩骂、威胁孩子,而是应该鼓励孩子勇敢地去面对,不要轻言放弃。
全国甲卷2024“交流”主题作文
全国甲卷2024“交流”主题作文全国甲卷2024“交流”主题作文(篇1)面对面,心灵的对话架起友谊的桥梁——题记又值秋季,窗旁的枫树在风的抚摸下沙沙作响。
枫叶脱开了枝头,随风悠悠荡荡地飘落,用它生命的最后一分力气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
不多时,窗台上铺满了枫叶,它们静静地躺着,我拾起最大最红的那片,在耀眼的红色中,有一道身影隐约的出现在我的脑海。
一切,只源于一番对话……同是秋季,只是这秋更与众不同,它为我捎来了一份友谊。
总是满足于躺在草地上,任清风吹佛,风佛过脸庞,凉丝丝的。
不远处有一道身影,似乎是个女孩,我站起来,朝她走去。
哇!柳叶儿般的眉,一泓春水般的眼睛,微启的唇,一头黑发瀑布般地流在肩上,就好像从童话中走出的仙子,纯净得让人惊叹。
她蹲着,捡拾身边的枫叶,经过精挑细选,全部红得艳。
我好奇地走过去,谁知当她抬头看到我时,一惊,手上的.枫叶全散了开去。
她眼里噙着晶亮的泪花,募地抬起蒙着泪水的眼眸盯着我,我不好意思了,就帮忙一起“工作”。
终于,她歇息在树荫下,我也跟去,坐在她对面,略带疑问:“为什么要捡起这么多枫叶呢?”“也没有什么特殊的用途”,想到之前她自己哀怨的神情,有些羞涩,“只是,小学快毕业了,想在枫叶上留言送给他们当个纪念。
”“咦,不错的注意。
”我微笑地望着她。
“那你呢?到这来干什么?”“我啊,闲的没事就在这里躺一会儿,走一走,刚才看到你了,才过来。
”我答道。
“哦”,她似乎不知怎么开口。
相对无语……走了几秒,我笑着打破尴尬,问到了生活,学习以及八卦,渐渐地彼此关系熟悉起来,开始聊家常了。
“你往哪儿呀!”她提出疑问。
“就在附近的医院,没有陪我玩,要不你过来玩!”我期待地望着她。
“好嘞,我要是住院,你要当我们护工。
”她调侃道。
“一定,决不食言,”我举手发誓。
顿时笑声弥漫,两座心门敞开,我又多了一位朋友。
果然,沟通是心灵的钥匙,架起心与心的桥梁。
全国甲卷2024“交流”主题作文(篇2)寻找“沟通”也许是我们长大了不再需要父母太多的唠叨,也许是父母忙得不可开交,忘记了和我们谈心,也许是工作、学习、娱乐占据了我们的绝大部分时间,所以,对于“沟通”一词,我们已经陌生了。
孩子不听话?可能是大人的错
孩子不听话?可能是大人的错当孩子渐渐成长,他开始变得不那么听话,并对家长的话置之不理。
其实,我们说话的方式、沟通的技巧、言语中隐藏的潜台词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听话、不能跟父母好好说话,实质上只要我们去反思,就会发现孩子的这些行为习惯很多是我们教给他们的。
1.沟通不专注大人往往很忙,所以不少家庭经常是孩子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父母却忙着手头的事。
无形中,孩子就学会了不用专心听别人说话,就会一边玩玩具,一边听别人说话。
因此,孩子说话时,父母要用对孩子的期望来要求自己,看着孩子的眼睛,认真听他说的每一个字,并及时给予反馈。
同时可以提一些问题,加强互动。
假如当时很忙,要明确告诉孩子需要等待多久,以及这段时间他可做些什么,让孩子不必茫然等待。
2.要求不合理当父母给孩子制定的日常要求不合理时,很容易使孩子积累起负面情绪,导致他不听话。
洋洋刚上小学,为了让他养成不拖延的好习惯,父母规定他放学回家必须先写作业。
不过,洋洋喜欢的动画片一般都是刚回家时就开始,爸妈的规定让他很不满意,却也无能为力。
半个月后,洋洋爸妈突然发现,原本乖巧的儿子越来越不听话,不好好吃饭,到点不睡觉,早上起不来。
洋洋不听话的根源就在于父母不合理的要求。
所以,家长给孩子定规矩前,要先想想是否符合其年龄特征,是否超出其能力范围等。
同时要每天跟孩子交流感受。
3.不注重倾听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话题不感兴趣,或者觉得童言无需在意,所以不注意倾听,心不在焉。
然而,美国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指出,倾听可对人的心情起到净化作用。
有心结的人倾吐后会舒服很多。
所以,父母要有倾听孩子心声的意识,倾听时要蹲下或弯腰,眼睛平视孩子,而不是跷着二郎腿坐在椅子上,叫孩子你给我站好。
4.说话太啰嗦有些父母说话抓不住重点,絮絮叨叨,还夹杂着许多抱怨、责备的话;还有的家长说话毫无逻辑,几件事翻来覆去地说。
这样做,孩子完全搞不清楚父母究竟想要说什么,希望自己做什么,结果家长喋喋不休说得痛快,孩子却昏昏欲睡,不知所云。
与积怨型的家长的特点
与积怨型的家长的特点
1. 持续抱怨:无论孩子做什么,这种家长总是抱怨,甚至对小事也会大发雷霆。
2. 对孩子不满:无论孩子做什么,这种家长都不满意,总是有新的要求和期望。
3. 非常挑剔:积怨家长总是挑剔一切,包括孩子的成绩、身材、品行等等。
4. 结怨容易:任何小事情都可能成为引起家长不满的导火索,导致家长与孩子之间产生积怨。
5. 恶化沟通:由于家长不断抱怨、不满意和挑剔,与孩子的沟通关系也逐渐恶化,甚至形成僵局。
这些特点可能导致家长和孩子之间产生隔阂,进而导致家庭关系的破裂和孩子的不良行为。
为了改善家庭关系,积怨型的家长需要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尝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加强亲子互动,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幼儿园老师如何应对家长抱怨
幼儿园老师如何应对家长抱怨幼儿园老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需要承担照顾和教育孩子的责任。
在这个职业中,经常与家长的抱怨交涉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因此,处理家长抱怨成为了幼儿园老师的一个重要技能。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老师如何应对家长抱怨。
1.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可以有效地减少家长抱怨的发生。
老师可以定期与家长开展交流会议,向家长们介绍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和教学计划。
如果安排不了这样的会议,也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利用微信、QQ 或其他软件向家长发送信息更新幼儿园的活动和课表。
另外,老师也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利用各种机会,与家长交流。
尤其是对那些孩子有特殊情况的家长,老师应该通过电话、短信或面对面的方式与他们直接沟通。
确保教育幼儿的工作能够更加顺利,以及尽可能明确家长的期望。
2. 不懈地关注孩子们的表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因此,家长对幼儿园的抱怨,并不一定能反映出问题的核心。
幼儿园老师在处理家长抱怨的过程中,应该努力观察孩子们的表现,从而找出问题的所在。
这可以通过多方面观察孩子,例如与其他孩子比较、孩子的行为和习惯比较等等。
另外,为了更好地关注孩子们的表现,老师可以使用一些工具和技能,例如观察记录、测试和评估等。
利用这些工具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并诊断孩子的困难。
老师们也可以与其他教师更密切地合作,共同发现并解决孩子的问题。
3. 采取积极和合作的方法在遇到抱怨时,老师们的反应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老师表现得不合适,那么家长们很可能会被更加激怒。
因此,幼儿园老师在处理抱怨时必须保持积极和合作的态度。
老师可以向家长提供信息解答问题,并承认他们对幼儿园事务的担心和兴趣。
此外,老师也可以采用一些积极的措施。
例如,老师可以为孩子牵线搭桥,帮孩子与其他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还可以将家长和幼儿园的团队联系在一起,共同解决问题和拓展解决方案。
4. 坦诚地接受反馈和改善家长的抱怨有可能涉及教学质量、细节管理、课程内容、学习情况等方面,但无论何种类型,老师们都必须学会接受家长的反馈意见。
如何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 父母心得
如何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 父母心得有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调皮,不好管教;也有很多的孩子会抱怨父母,觉得爸爸妈妈不能理解自己。
那么亲子关系重要吗?如何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呢?怎样改善不良的亲子关系?什么是亲子关系亲子关系,从法律上来说,即爸爸妈妈与亲生子女之间存在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父母与孩子属于直系血亲,在血缘上,是最近最亲的关系,是一个家庭关系中的核心部分。
亲子关系,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影响着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比如性格、毅力、人际交往等等,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亲子之间的互动从孩子的婴幼儿时期就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基本决定了孩子以后的行为模式、性格养成等。
随着少年期、青春期等转折时期的到来,孩子就会慢慢发展变化为成熟的、个性化人格。
小到身心健康,大到价值观、人生观的建立,亲子关系对小朋友的影响之广泛,不可小视。
其中主要的三大影响有:1.对语言发展之影响。
在语言方面,比起爸爸,妈妈对孩子语言方面的影响更大。
2.对人格形成之影响。
倘若家庭关系不和谐,容易导致孩子结巴、神经官能症、脾气暴躁、少年时期触犯法律等等。
3.对社会人际关系之影响。
家庭关系融洽、亲子关系亲厚,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有被关爱、被需要的感觉,那么孩子多数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假如孩子一直在不和谐的亲子关系中成长,那么孩子多数会不信任他人,没有令自己满意的朋友关系。
亲子关系是一门难懂的学科,但又是一门有意义的学科。
现在大多是三口之家,父母对建立怎样的亲子关系很是头疼:关系太近,怕是对小朋友的溺爱;关系生疏,又怕影响小朋友的心理健康。
因此,父母可以从细节中来展现对孩子的爱,比如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看懂孩子的眼神等。
假如亲子关系是良性的、正面的,那么父母与子女之间就不会有沟通障碍。
亲子关系的常见问题常见问题:父母无法适应孩子成长发展的某些时期。
比如:父母可以很好地照看婴儿,却无法顺心地教养调皮的幼儿;比如父母能教导需要指引的少年,却没有办法应付处于青春期的儿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再现:许为强,男,初中二年级学生,独子。
父母离异,孩子和母亲生活在一起。
母亲是个体户,工作繁忙,经常出差在外,家里的事顾不上,很少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
生活由爷爷和奶奶照顾。
由于全家只有一个孩子,爷爷、奶奶比较宠爱,因此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惰的习惯,此习惯还影响到学习上。
小学时,凭着自己的聪明,许为强的学习成绩还算可以,中等偏下上。
从初二开始,学习成绩迅速下滑,语文成绩从原来的80多分降至50分左右,数学成绩从原来的90多分下降到及格线的边缘,政史地成绩不及格。
看到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母亲非常着急。
母亲脾气暴躁,没有耐心,气极了就打,有时打得孩子胳膊、胸口到处是伤。
造成母亲与孩子之间关系冷淡。
为此,孩子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自己认为再怎么学也白搭了。
在学校与其他学生的关系也相处得不好,是一个令老师非常头痛,同学反感的问题学生。
重视理由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
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孜孜以求,才会达到光辉的项点。
为此可从以下行为上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勤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奋是成才的钥匙,勤奋是成才的第一推动力。
具备了勤奋这种可贵的品质,就等于拥有了成功的一半。
可如今的孩子却“奇懒无比”,惹来很多的家长和老师的抱怨。
在抱怨的同时也为孩子的未来而担忧。
所以,父母和老师们一定要齐心协力纠正孩子身上懒惰的恶习,培养孩子勤奋的美德。
孩子的懒惰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并且还会危害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想要解决孩子的惰性,首先我们就要了解孩子惰性形成的原因,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惰性的形成呢?懒惰既是一种不良习惯,也是一种不良性格,是成功的绊脚石。
在人生道路上充满了困难与挫折。
只有持之以恒,永不懈怠,才能实现目标,为此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
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不断提高,许多孩子从很多方面表现出来的懒惰思想令人担忧。
懒惰是一种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缺少责任心,缺乏时间观念的心理表现。
1、从小培养孩子自主的性格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懒惰是一种不良习性,很多孩子对父母都有依赖性,当依赖性发展到一个极端就成了懒惰,由此父母要适时控制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心理,不能任由其发展下去。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父母就不要包办代劳,作为孩子,不要一遇到困难就找父母,应该先让自己独立处理。
在学习方面也是如此,若有疑难问题,力求自己解决,不要动不动就问老师、父母,父母在此时更要磨炼孩子的意志,坚强的意志力是克服懒惰的力量。
2、给予孩子最大的鼓励。
如果缺乏鼓励,孩子就很难持续做事和学习的兴趣,进而变得消沉、懒散,因此鼓励是必不可少的,哪怕孩子有一点点的进步,父母都应该不遗余力地为他加油打气。
在孩子失败的时候,鼓励就更为重要,哪怕只是一句安慰的话,也会使他信心大增。
3、激发孩子的兴趣。
孩子在对所做的事情不感兴趣时,就会产生惰性,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浓厚的兴趣,就会没有动力,于是就容易懒懒散散地看待。
此时,父母就要从各方面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事情尽量变得丰富有趣,孩子一旦有了兴趣,事情也就比较容易完成了。
4、为孩子制订一个短期容易达到的目标。
有时候,孩子会因为懒惰而造成学业停滞不前,甚至退步。
当父母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可以对孩子提出一些短时间易达成、难度较小的要求,让孩子可以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促使孩子继续努力。
如此不间断地学习,当孩子可以一个个目标逐步达成之后,渐渐地也就能够克服懒惰的习惯。
5、教导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
做事或学习方法若不正确,即使用尽全力,勤奋刻苦,也不可能做好、学好,时间一长,孩子就会这些事情失去兴趣或者产生害怕的情绪,逐渐疏于学习,慢慢也会变得懒惰,没有进取心。
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找到如何让做事或学习变得更有效率的方法,如教孩子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如何合理运用时间等。
一旦孩子发觉这些方式的确让做事或学习变得更有效率,就会充满信心地持续下去,那么,懒惰的毛病也就无所依附了。
6、发挥家教的正面效应。
家庭教育对于懒惰行为的改正有很大的作用,因此要主动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转变一些家长的思想。
家长要以身作则,凡事能在家里为孩子起到表率作用,懒惰的孩子很多时候是因为没有促使他变得勤劳的原动力和外部压力。
要想改掉懒惰的习惯,也不是通过一两次的思想教育能够解决的,所以要从小事做起,还要加以不断督促,逐步让孩子体会到好习惯带来的乐趣。
懒惰既是一种不良习惯,也是一种不良性格,是成功的绊脚石。
在人生道路上充满了困难与挫折。
只有持之以恒,永不懈怠,才能实现目标,为此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
1、从小培养孩子自主的性格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懒惰是一种不良习性,很多孩子对父母都有依赖性,当依赖性发展到一个极端就成了懒惰,由此父母要适时控制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心理,不能任由其发展下去。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父母就不要包办代劳,作为孩子,不要一遇到困难就找父母,应该先让自己独立处理。
在学习方面也是如此,若有疑难问题,力求自己解决,不要动不动就问老师、父母,父母在此时更要磨炼孩子的意志,坚强的意志力是克服懒惰的力量。
2、给予孩子最大的鼓励。
如果缺乏鼓励,孩子就很难持续做事和学习的兴趣,进而变得消沉、懒散,因此鼓励是必不可少的,哪怕孩子有一点点的进步,父母都应该不遗余力地为他加油打气。
在孩子失败的时候,鼓励就更为重要,哪怕只是一句安慰的话,也会使他信心大增。
3、激发孩子的兴趣。
孩子在对所做的事情不感兴趣时,就会产生惰性,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浓厚的兴趣,就会没有动力,于是就容易懒懒散散地看待。
此时,父母就要从各方面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事情尽量变得丰富有趣,孩子一旦有了兴趣,事情也就比较容易完成了。
4、为孩子制订一个短期容易达到的目标。
有时候,孩子会因为懒惰而造成学业停滞不前,甚至退步。
当父母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可以对孩子提出一些短时间易达成、难度较小的要求,让孩子可以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促使孩子继续努力。
如此不间断地学习,当孩子可以一个个目标逐步达成之后,渐渐地也就能够克服懒惰的习惯。
5、教导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
做事或学习方法若不正确,即使用尽全力,勤奋刻苦,也不可能做好、学好,时间一长,孩子就会这些事情失去兴趣或者产生害怕的情绪,逐渐疏于学习,慢慢也会变得懒惰,没有进取心。
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找到如何让做事或学习变得更有效率的方法,如教孩子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如何合理运用时间等。
一旦孩子发觉这些方式的确让做事或学习变得更有效率,就会充满信心地持续下去,那么,懒惰的毛病也就无所依附了。
6、发挥家教的正面效应。
家庭教育对于懒惰行为的改正有很大的作用,因此要主动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转变一些家长的思想。
家长要以身作则,凡事能在家里为孩子起到表率作用,懒惰的孩子很多时候是因为没有促使他变得勤劳的原动力和外部压力。
要想改掉懒惰的习惯,也不是通过一两次的思想教育能够解决的,所以要从小事做起,还要加以不断督促,逐步让孩子体会到好习惯带来的乐趣。
一、父母对孩子过分的关怀和包办代替父母对孩子过分的关怀和万事都包办代替是形成孩子懒惰行为的主要原因。
有些父母将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不分大小难易,一律都不需要孩子动手,经常如此、当孩子能动手自己做的时候,也会故意撒娇,对自己做事失去信心而懒得去做。
二、家长的溺爱有的孩子懒于做体力活,有的则懒于动脑筋思考,这也是受家长溺爱而形成的。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担心孩子做体力活累坏身体或本身轻视体力劳动,不让孩子有从事体力劳动的机会;而有的家长则替孩子想得太过局全。
害怕孩子过分用脑影响成长,不让孩子有自己思考问题的机会。
这样下去,孩子就会慢慢变很懒惰起来,什么事都不愿意动手做。
三、孩子独立做事时常受到责备孩子总有自己想独立的时候,不论多么依赖的孩子都是如此。
但是,当他在独立做事情时,如果因做得不能令父母满意,经常受到强制或责备,就会失去做事的兴趣,从而心灰意懒,这也是造成孩子懒惰的原因。
四、父母的懒惰行为父母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而父母或其他家人的懒惰行为,也是形成孩子懒惰习性的又一原因。
有的成人在家中动扔使唤别人代他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有的成人一从事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时就叫苦连天或半途而废,等等,孩子亲眼看见这些后就会加以模仿,这也就滋长了懒惰的心理和习性。
对于孩子惰性性格的形成,家长的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生活中,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王春福老师心理解析:懒惰是一种心理上的厌倦情绪。
你女儿的懒惰,可能是因为长期的超负荷,尤其是无意义感所致。
你女儿从一个“精力过剩“的孩子,到一个“特别懒惰”的孩子,其中的酸甜苦辣,可能只有孩子自己知道。
孩子的自我意识可能很糟糕。
比如,上课听不进,听不懂,每天还要“坚持”在那里坐着。
比如,至今一直在补课,就是“一点变化都没有”。
长期超负荷劳动得不到回报,这种无意义感,对孩子的自信,无疑是一种是最致命的摧残。
再加上妈妈对孩子非打即骂,缺少最起码的心理支持,孩子的努力和坚持,从来没有得到“奖赏”,哪怕是一句赞美的话。
孩子最终在“绝望”中倒下了,放弃了,应该是再正常不过了。
孩子小的时候,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很好奇,总是跃跃欲试,例如:扫地、洗碗等等,可是在他们参与劳动或有干神奇的事情的积极性时,有的父母怕孩子做不好或者怕孩子弄坏东西,弄脏衣服,加以制止。
这样,就使孩子们失去了尝试的机会。
当他们想勤快一下时,父母硬是加以阻止,从此他们便心安理得地等待父母的伺候。
父母也许没意识到自己扼杀了孩子勤劳的特质。
直到孩子长大,越来越懒了,父母才像刚刚发现一样地惊呼:“这孩子怎么这样懒!”面对这个事实,父母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当孩子主动地做了一点事,不管那事儿做得是否值得称赞,都要称赞他、鼓励他、表扬他,这样会使他大大提高做事的兴趣。
当然懒孩子形成绝非一日之寒,懒孩子的转变也非一时之功。
所以父母要注意,态度不宜生硬,不宜拿出母亲常有的唠叨,因为这些常常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事与愿违。
和孩子一起干活时,要尽可能使劳动变得有趣,不要那么枯燥、那么无趣。
劳动更不应成为一种惩罚去让孩子承受,那样,孩子只会增加对工作的厌恶感,变得更加不爱工作。
也有的孩子在学校表现积极,经常受到老师表扬。
回到家里却偷懒,处处等大人来侍候。
这样的孩子,就需要父母与老师的密切配合,让孩子在家里也能像在学校一样,成为一个勤快的惹人喜爱的孩子。
追根溯源知识的获得需要人们的钻研、练习、集中注意力、修改和纠正错误。
坚定、持久、勤奋是学习所必备的优良品质,勤奋努力则是其中最重要的品质。
应让孩子了解尽最大的努力学习,比他达到的等级或获得的分数更重要。
要让每个孩子都尽其所能,尽他们的最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