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技术(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

合集下载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目录1.刮痧技术2.拔罐技术3.麦粒灸技术4.隔物灸技术5.悬灸技术6.蜡疗技术7.穴位敷贴技术8.中药泡洗技术9.中药冷敷技术10.中药湿热敷技术11.中药涂药技术12.中药熏蒸技术13.中药热熨敷技术14.中药离子导入技术15.穴位注射技术16.耳穴贴压技术17.经穴推拿技术18.中药灌肠技术刮痧技术刮痧技术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类、砭石类等刮板或匙,蘸上刮痧油、水或润滑剂等介质,在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出现瘀斑,通过其疏通腠理,驱邪外出;疏通经络,通调营卫,和谐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技术。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外感性疾病所致的不适,如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各类骨关节病引起的疼痛,如腰腿痛、肩关节疼痛等症状。

二、评估1.病室环境,室温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有出血性疾病、妊娠或月经期。

3.体质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刮痧部位皮肤情况。

三、告知1.刮痧的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及局部感觉。

2.刮痧部位的皮肤有轻微疼痛、灼热感,刮痧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告知护士。

3.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为正常表现,数日可消除。

4.刮痧结束后最好饮用一杯温水,不宜即刻食用生冷食物,出痧后30分钟内不宜洗冷水澡。

5.冬季应避免感受风寒;夏季避免风扇、空调直吹刮痧部位。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刮痧板(牛角类、砭石类等刮痧类板或匙),介质(刮痧油、清水、润肤乳等),毛巾、卷纸、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

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遵照医嘱确定刮痧部位,排空二便,做好解释。

2.检查刮具边缘有无缺损。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4.用刮痧板蘸取适量介质涂抹于刮痧部位。

5.单手握板,将刮痧板放置掌心,用拇指和食指、中指夹住刮痧板,无名指小指紧贴刮痧板边角,从三个角度固定刮痧板。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目录1.刮痧技术2.拔罐技术3.麦粒灸技术4.隔物灸技术5.悬灸技术6.蜡疗技术7.穴位敷贴技术8.中药泡洗技术9.中药冷敷技术10.中药湿热敷技术11.中药涂药技术12.中药熏蒸技术13.中药热熨敷技术14.中药离子导入技术15.穴位注射技术16.耳穴贴压技术17.经穴推拿技术18.中药灌肠技术刮痧技术刮痧技术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类、砭石类等刮板或匙,蘸上刮痧油、水或润滑剂等介质,在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出现瘀斑,通过其疏通腠理,驱邪外出;疏通经络,通调营卫,和谐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技术。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外感性疾病所致的不适,如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各类骨关节病引起的疼痛,如腰腿痛、肩关节疼痛等症状。

二、评估1.病室环境,室温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有出血性疾病、妊娠或月经期。

3.体质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刮痧部位皮肤情况。

三、告知1.刮痧的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及局部感觉。

2.刮痧部位的皮肤有轻微疼痛、灼热感,刮痧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告知护士。

3.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为正常表现,数日可消除。

4.刮痧结束后最好饮用一杯温水,不宜即刻食用生冷食物,出痧后30分钟内不宜洗冷水澡。

5.冬季应避免感受风寒;夏季避免风扇、空调直吹刮痧部位。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刮痧板(牛角类、砭石类等刮痧类板或匙),介质(刮痧油、清水、润肤乳等),毛巾、卷纸、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

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遵照医嘱确定刮痧部位,排空二便,做好解释。

2.检查刮具边缘有无缺损。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4.用刮痧板蘸取适量介质涂抹于刮痧部位。

5.单手握板,将刮痧板放置掌心,用拇指和食指、中指夹住刮痧板,无名指小指紧贴刮痧板边角,从三个角度固定刮痧板。

中医适宜技术—拔罐技术(中医护理学课件)

中医适宜技术—拔罐技术(中医护理学课件)

吸拔方法
走罐法
此法亦称推罐法。最好用玻璃罐,罐口要平滑,先 在罐口或欲拨罐部位涂一些凡士林等润滑剂,再将罐拔 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上下往返推移,至所 拔皮肤潮红、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
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 用于治疗急性热病、瘫痪麻木、风湿痹痛等。
吸拔方法
闪罐法
此法是将罐拔住后,又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如此 反复多次地拔上起下,起下再拔,直至皮肤潮红为度。
以上各种方法,一般留罐10~15min,待施术部位的 皮肤充血、瘀血时,将罐取下。
若罐大吸拔力强时,可适当缩短留罐的时间,以免起 泡。
01 第 三 部 分
拔罐方法
拔罐方法
留罐法
将罐子吸拔于施术部位10~15min,然后将罐起下。 此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疾病均可(深部组织损 伤颈肩腰腿痛、关节病变及临床各科多种疾病)应用, 单罐、多罐皆可点燃后投入罐内,乘火最旺 时,迅速将火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即可吸住。
此法多用于侧面拔。
火罐
架火法
用一不易燃烧和传热的物体,如小瓶盖等(其直径 要小于罐口),放在应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块乙醇棉球 点燃后迅速将罐子扣上。
这种方法吸附力也较强。
火罐
滴酒法
在火罐内滴入95%乙醇l~3滴,翻倒之使其均匀地布 于罐壁,然后点火燃着,迅速将罐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 。
罐具
陶罐
用陶土烧制而成,罐的两端较小,中间略向外凸 出,状如瓷鼓,底平,口径大小不一,口径小者较短, 口径大者略长。
特点是吸力大,但质地较重,容易摔碎损坏。
罐具
抽气罐
抽气罐用玻璃或塑料制成。有青、链霉素小药瓶 制成的玻璃抽气罐,有橡皮排气球抽气罐,有电动抽气 罐等。

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拔罐法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凝血现象的一种技术操作。

具有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注:拔罐包括火罐、水罐、药罐3种疗法。

罐的种类有竹罐、陶罐、玻璃罐、负压吸引罐等。

拔罐的方法有坐罐法、走罐法、闪罐法和刺血拔罐法。

投火的方法有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

一、目标: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3、调节机体功能起到温经通络、祛湿逐寒、行气活血、止痛消肿.二、适应症:治疗风寒湿痹、外感风寒、咳嗽、喘逆、跌打损伤、胃肠功能失调及神经、血液、妇科等疾病。

如肩胛上背痛、腰痛、腿痛、头痛、感冒、发烧、腹泻、腹胀、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腹痛、咳嗽、哮喘、脐部疾病、毒蛇咬伤等。

三、禁忌症: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缺陷障碍患者;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四、注意事项:1、拔罐时患者体位应舒适持久。

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隆突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勿强拉.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5、起罐时,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洗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五、告知:1、个别患者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

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1、接到医嘱双人核对2、到患者床前核对姓名、诊断,告知患者并解释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过敏史实施拔罐出的皮肤情况凝血机制是否正常女性患者是否处于妊娠期年龄、体质及心理情况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用物准备治疗盘、火罐(根据病情选择大、中、小型火罐,罐口平滑)95%酒精棉球、火柴或打火机、止血钳、纱布、污杯、弯盘、屏风、小口瓶、执行单、快速手消毒液.环境准备整洁、安静、温度适宜、屏风遮挡核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姓名、诊断体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松解衣着,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隔帘遮挡选穴准确选穴,清洁皮肤,用棉球或棉签仔细检查罐口有无残缺和破损,是否光滑拔罐操作者一手拿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夹95%酒精棉球点燃,深入罐内中下端,绕1~2周后迅速抽出,立即将罐口按扣在选定穴位上不动,待吸牢后撒手,点燃的明火稳妥迅速的投入小瓶口。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使用手册2016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使用手册2016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目录1. 刮痧技术2. 拔罐技术3. 麦粒灸技术4. 隔物灸技术5. 悬灸技术6. 蜡疗技术7. 穴位敷贴技术8. 中药泡洗技术9. 中药冷敷技术10. 中药湿热敷技术11. 中药涂药技术12. 中药熏蒸技术13. 中药热熨敷技术14. 中药离子导入技术15. 穴位注射技术— 2 —16. 耳穴贴压技术17. 经穴推拿技术18. 中药灌肠技术刮痧技术刮痧技术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类、砭石类等刮板或匙,蘸上刮痧油、水或润滑剂等介质,在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出现瘀斑,通过其疏通腠理,驱邪外出;疏通经络,通调营卫,和谐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技术。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外感性疾病所致的不适,如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各类骨关节病引起的疼痛,如腰腿痛、肩关节疼痛等症状。

二、评估1. 病室环境,室温适宜。

2. 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有出血性疾病、妊娠或月经期。

3. 体质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 刮痧部位皮肤情况。

三、告知1. 刮痧的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及局部感觉。

2. 刮痧部位的皮肤有轻微疼痛、灼热感,刮痧过程中如有不— 3 —适及时告知护士。

3. 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为正常表现,数日可消除。

4. 刮痧结束后最好饮用一杯温水,不宜即刻食用生冷食物,出痧后30 分钟内不宜洗冷水澡。

5. 冬季应避免感受风寒;夏季避免风扇、空调直吹刮痧部位。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刮痧板(牛角类、砭石类等刮痧类板或匙),介质(刮痧油、清水、润肤乳等),毛巾、卷纸、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

五、基本操作方法1. 核对医嘱,评估患者,遵照医嘱确定刮痧部位,排空二便,做好解释。

2. 检查刮具边缘有无缺损。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 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4. 用刮痧板蘸取适量介质涂抹于刮痧部位。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1.介绍1.1 目的本手册旨在对护理人员使用中医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和指导,以提高护理技术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1.2 适用范围本手册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包括注册护士、护士长以及相关技术人员。

2.基本知识2.1 中医基本理论①中医阴阳五行理论②中医经络理论③中医脏腑理论2.2 中医诊断方法①望诊②闻诊③问诊④切诊2.3 中医常用技术①中药疗法②针灸疗法③推拿按摩疗法④拔罐疗法⑤刮痧疗法3.技术操作流程3.1 患者评估3.2 中医技术选择3.3 技术操作前准备3.4 技术操作步骤3.5 技术操作注意事项3.6 操作结束后的处理4.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4.1 针灸操作中出血问题的处理4.2 推拿按摩过程中出现疼痛问题的处理4.3 拔罐过程中出现瘀斑问题的处理4.4 刮痧后出现皮肤过敏问题的处理5.安全与质控5.1 中医技术的安全性要求5.2 患者知情同意的获取与记录5.3 技术操作中的卫生控制5.4 不良事件的监测与报告附件:1.技术操作流程示意图2.常用中药材列表3.针灸器具清单4.推拿按摩手法示意图5.拔罐器具清单6.刮痧工具清单法律名词及注释:1.执业护士法:指对执业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行为进行规范的法律。

2.医疗事故:指在医疗活动中,因医务人员的错误或过失导致患者乃至他人的身体、精神损害或死亡的不良后果。

3.患者知情同意:指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及其法定代理人说明医疗过程、风险及可能的不良后果,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随着中医疗法的逐渐被世界所接受,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和护理机构开始引入中医疗法,提供更加全面的医疗服务。

在护理人员中,掌握中医技术的使用手册也十分重要,下面就来探讨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一、什么是中医技术?中医技术是指在中医理论基础上,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治疗、保健、调理等方法和手段,包括针灸、推拿、拔罐、艾灸、中药熏洗、刮痧等。

中医技术可以缓解一些疾病的症状,提高身体免疫力,对保健和预防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二、中医技术在护理中的应用在护理中,中医技术能够提供更全面、更贴心的疗效,使得护理工作更加丰富。

在长期照护中,患者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血液循环不畅等问题很常见,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技术可以缓解肌肉和关节的疼痛,调整身体状况。

同时中药熏洗也可以改善皮肤的状态,有效地缓解患者长期卧床所导致的褥疮等问题。

对于带有失智症的老年人,经常采用刮痧等技术来刺激全身穴位,达到提神醒脑的效果。

三、如何使用中医技术手册护理人员在使用中医技术时,懂得使用中医技术手册是非常必要的。

使用手册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中医理论,并掌握实践操作技巧。

1、了解中医基本理论。

护理人员最好先了解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基本概念,这样才能够根据患者情况,结合中医理论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

2、掌握中医技术操作步骤。

在中医技术手册中,会详细介绍针灸、刮痧等技术的操作步骤,护理人员应该逐步学习并熟练掌握,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3、注意卫生和安全。

使用中医技术时,护理人员必须要注意清洁卫生和安全。

例如在进行针灸时要确保使用消毒器材,保证操作的安全性。

四、中医技术的注意事项在使用中医技术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遵守中医理论。

不得违背中医理论,盲目跟风,使用不科学、不合理的技术。

2、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要有全面的评估和判断。

护理人员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病史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中医技术进行治疗。

3、在操作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受到的感觉。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使用手册2016综述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使用手册2016综述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目录1.刮痧技术2.拔罐技术3.麦粒灸技术4.隔物灸技术5.悬灸技术6.蜡疗技术7.穴位敷贴技术8.中药泡洗技术9.中药冷敷技术10.中药湿热敷技术11.中药涂药技术12.中药熏蒸技术13.中药热熨敷技术14.中药离子导入技术15.穴位注射技术—2 —16.耳穴贴压技术17.经穴推拿技术18.中药灌肠技术刮痧技术刮痧技术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类、砭石类等刮板或匙,蘸上刮痧油、水或润滑剂等介质,在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出现瘀斑,通过其疏通腠理,驱邪外出;疏通经络,通调营卫,和谐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技术。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外感性疾病所致的不适,如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各类骨关节病引起的疼痛,如腰腿痛、肩关节疼痛等症状。

二、评估1.病室环境,室温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有出血性疾病、妊娠或月经期。

3.体质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刮痧部位皮肤情况。

三、告知1.刮痧的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及局部感觉。

2.刮痧部位的皮肤有轻微疼痛、灼热感,刮痧过程中如有不—3 —适及时告知护士。

3.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为正常表现,数日可消除。

4.刮痧结束后最好饮用一杯温水,不宜即刻食用生冷食物,出痧后30分钟内不宜洗冷水澡。

5.冬季应避免感受风寒;夏季避免风扇、空调直吹刮痧部位。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刮痧板(牛角类、砭石类等刮痧类板或匙),介质(刮痧油、清水、润肤乳等),毛巾、卷纸、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

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遵照医嘱确定刮痧部位,排空二便,做好解释。

2.检查刮具边缘有无缺损。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4.用刮痧板蘸取适量介质涂抹于刮痧部位。

5.单手握板,将刮痧板放置掌心,用拇指和食指、中指夹住刮痧板,无名指小指紧贴刮痧板边角,从三个角度固定刮痧板。

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拔罐法(拔水(药)罐法)(5篇)

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拔罐法(拔水(药)罐法)(5篇)

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拔罐法(拔水(药)罐法)(5篇)篇1: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拔罐法(拔水(药)罐法)拔水(药)罐法又称为煮罐法,一般使用竹罐。

① 用物准备竹罐数个、长镊子、湿冷毛巾、用纱布包好的中药(药物可根据病情而定,一般为祛风活血的药物)、煮锅内放水。

② 操作方法◆ 煮锅内放水或放水后加入中药包。

◆ 煮沸后将完好无损的竹罐数个投入锅中,煮5~10分钟。

◆ 用长镊子夹住罐底,罐口朝下夹出,甩去罐中水珠。

◆ 迅速用湿冷的毛巾紧扪罐口(可降低温度,以免烫伤),立即将罐扣在所拔部位。

◆ 留罐10~20分钟,每次可拔数罐至数十罐。

篇2: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拔罐法(拔火罐法)拔火罐法① 用物准备治疗盘、玻璃罐或陶罐、竹罐(根据所拔部位,选择大、中、小罐),95%酒精棉球或纸片、火柴、止血钳、弯盘。

② 点火方法◆ 闪火法[如图所示]用止血钳夹住95%酒精棉球,用火点燃,在罐内中段绕1~2圈后,立即退出,迅速将罐扣于所选部位。

此法较为安全,是比较常用的拔罐方法。

◆ 投火法[如图所示]篇3: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放血法古称“刺络”、又称“刺血法”;今有人称之为“放血疗法”。

古今对此法十分重视,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提出:“宛陈则除之,去血脉也”。

放血法是指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等刺破络脉(浅表静脉),放出少量血液,使内蕴热毒随血外泄,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通经活络、镇吐止泻的作用。

适应范围及用物准备① 适应范围◆ 高热、中暑、急性咽喉肿痛、目赤红肿(红眼病、天行赤眼)、头痛等。

◆ 昏厥、中风闭证。

◆ 顽癣、疖肿、丹毒等。

② 用物准备治疗盘:消毒盒内放三棱针或小尖刀、2%碘酒、75%酒精、或碘伏、棉签、消毒干棉球。

操作方法点刺法点刺法又称“速刺法”。

① 概念在腧穴部位迅速点刺出血为点刺法。

拔火罐-中医护理技术

拔火罐-中医护理技术

13
闪罐法 用镊子夹住酒精棉球,点燃后送入罐底,立
即抽出,将罐拔于病人患处,随即将罐立即 取出,反复如此操作,直至皮肤潮红发热为 止。 临床应用 此法适用于治疗局部皮肤麻木、疼痛等病症。
14
拔火罐的操作流程
洗手、戴口罩 临床表现、既往史, 心里状况、疼痛耐受 性 治疗盘、火罐、止血钳 95%酒精棉球、火柴 小口瓶 1床**我们现在可 以开始吗? 再次核对 环境准备 护士准备 评估
11
常用的治疗罐法
留罐法
指罐吸拔在皮肤后留置一段时间的拔罐法,
留罐时间一般为5到20分钟,夏季及皮肤薄 处留罐时间不宜过长。 临床应用 此法适用于治疗风湿痹症、感冒咳嗽、胃痛、 呕吐、腹痛、泄泻等病症。
12
走罐法 走罐是指在罐子捂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 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 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这样就治 疗了数个部位。走罐时应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 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 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 临床应用 此法适用于治疗肌肉丰厚,皮肤平坦部位的病症, 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 痛等病症。
风散寒、调理脏腑虚实、活血化瘀的作 用。
5
现代医学角度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治病的机理是: ①拔罐能使病人皮肤的毛细血管充血破裂,以至自 身溶血,从而产生一种组胺和类组胺的物质。这种 组胺和类组胺的物质可以被送往全身各处,刺激机 体的各个器官,增强各器官的功能,以起到提高机 体抗病能力的作用。 ②拔罐可使机体局部的血管扩张,起到促进细胞组 织的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的作用。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拔火罐法
1
主要内容
1、拔火罐的简介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目录1.刮痧技术2.拔罐技术3.麦粒灸技术4.隔物灸技术5.悬灸技术6.蜡疗技术7.穴位敷贴技术8.中药泡洗技术9.中药冷敷技术10.中药湿热敷技术11.中药涂药技术12.中药熏蒸技术13.中药热熨敷技术14.中药离子导入技术15.穴位注射技术16.耳穴贴压技术17.经穴推拿技术18.中药灌肠技术刮痧技术刮痧技术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类、砭石类等刮板或匙,蘸上刮痧油、水或润滑剂等介质,在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出现瘀斑,通过其疏通腠理,驱邪外出;疏通经络,通调营卫,和谐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技术。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外感性疾病所致的不适,如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各类骨关节病引起的疼痛,如腰腿痛、肩关节疼痛等症状。

二、评估1.病室环境,室温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有出血性疾病、妊娠或月经期。

3.体质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刮痧部位皮肤情况。

三、告知1.刮痧的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及局部感觉。

2.刮痧部位的皮肤有轻微疼痛、灼热感,刮痧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告知护士。

3.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为正常表现,数日可消除。

4.刮痧结束后最好饮用一杯温水,不宜即刻食用生冷食物,出痧后30分钟内不宜洗冷水澡。

5.冬季应避免感受风寒;夏季避免风扇、空调直吹刮痧部位。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刮痧板(牛角类、砭石类等刮痧类板或匙),介质(刮痧油、清水、润肤乳等),毛巾、卷纸、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

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遵照医嘱确定刮痧部位,排空二便,做好解释。

2.检查刮具边缘有无缺损。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4.用刮痧板蘸取适量介质涂抹于刮痧部位。

5.单手握板,将刮痧板放置掌心,用拇指和食指、中指夹住刮痧板,无名指小指紧贴刮痧板边角,从三个角度固定刮痧板。

拔罐法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拔罐法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拔罐法
XXX
2013年4月11日
精选课件ppt
1
拔罐法
1、操作目的 3、实施要点 5、注意事项
2、评估患者 4、指导患者
精选课件ppt
2
肩背痛: 拔大椎、身柱、大抒、肺俞

精选课件ppt
3
操作目的
• 温经通络、行气活血、 驱风散寒、消肿止痛、 吸毒排放。
精选课件ppt
4
评估患者
精选课件ppt
16
止血钳、95%酒精棉球缸、打火机(火柴)、 弯盘、小口瓶、凡士林等。 • 取罐盘:纱布一块、弯盘。
精选课件ppt
6
• (三)操作步骤 • 1.核对医嘱(两人核对)。 •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评估患者。 • 3.洗手、戴口罩。 • 4.备齐用药,携至患者床边,再次核对、
解释。 • 5.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拔罐部位,
• (4)刺血拔罐法:在应拔部位的皮肤消 毒后,用三棱针或皮肤针扣打后,再将火 罐吸拔于点刺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 血治疗的作用。一般刺血后,留罐10~ 15min。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
精选课件ppt
10
• (5)留针拔罐法:在针刺留针时,将罐 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约5~10min, 待皮肤红润、充血或瘀血时,将罐取下, 然后将针取出。
• ④用清洁纱布清洁拔罐部位,再清洁罐口, 核对火罐的数量。
• ⑤协助患者穿衣,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 位,询问患者需要。
• ⑥分类处理用物。
• ⑦洗手、取口罩。
• ⑧记录(火罐的数量、部位、患者的反应
情况、时间、签名)。
精选课件ppt
13
指导患者
• 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拔罐 过程中局部可能会出现水疱或烫伤, 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 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中医护理技术拔罐法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技术拔罐法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技术拔罐法操作规程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评估
1 .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 . 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

3 . 心理状况。

目标
1 .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 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禁忌证
1 .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 . 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 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告知
1. 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

2. 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
口相当
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3. 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烫伤。

物品准备
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 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等。

操作程序
1. 备齐物品,携至床边,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 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3. 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

4. 点燃的火焰在火罐内转动,使其罐内形成负压后并迅
速叩至
已经选择的拔罐部位上,待火罐稳定后方可离开,防止火罐脱落,适时留罐。

中医护理技术拔罐法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技术拔罐法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技术拔罐法操作规程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达到
温通经络、驱风散
寒、消肿止痛、吸毒排
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评估
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 .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

3 .心理状况。

目标
1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 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禁忌证
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 .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 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告知
1. 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

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
口相当
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3.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烫伤。

物品准备
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等。

操作程序
1. 备齐物品,携至床边,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 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3. 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

4. 点燃的火焰在火罐内转动,使其罐内形成负压后并
迅速叩至
已经选择的拔罐部位上,待火罐稳定后方可离开,防止火罐脱落,适时留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拔罐技术(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
目录
一、适应范围 (2)
二、评估 (2)
三、告知 (2)
四、物品准备 (2)
五、基本操作方法(以玻璃罐为例) (3)
六、注意事项 (4)
附: (6)
拔罐技术操作流程图 (6)
拔罐技术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形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相应体表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防治疾病的中医外治技术,包括留罐法、闪罐法及走罐法。

一、适应范围
适应于头痛、腰背痛、颈肩痛、失眠及风寒型感冒所致咳嗽等症状;疮疡、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二、评估
1.病室环境及温度。

2.主要症状、既往史、凝血机制、是否妊娠或月经期。

3.患者体质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拔罐部位的皮肤情况。

5.对拔罐操作的接受程度。

三、告知
1.拔罐的作用、操作方法,留罐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

应考虑个体差异,儿童酌情递减。

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吸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此为正常表现,数日方可消除。

治疗当中如果出现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3.拔罐过程中如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护士会做相应处理。

4.拔罐后可饮一杯温开水,夏季拔罐部位忌风扇或空调直吹。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罐数个(包括玻璃罐、陶罐、竹罐、抽气罐等)、润滑剂、止血钳、95%乙醇棉球、打火机、广口瓶、清洁纱布或自备毛巾,必要时备屏风、毛毯。

五、基本操作方法(以玻璃罐为例)
1.核对医嘱,根据拔罐部位选择火罐的大小及数量,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缺损裂痕。

排空二便,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

4.充分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5.以玻璃罐为例:使用闪火法、投火法或贴棉法将罐体吸附在选定部位上。

6.观察罐体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询问有无不适感。

7.起罐时,左手轻按罐具,向左倾斜,右手食指或拇指按住罐口右侧皮肤,使罐口与皮肤之间形成空隙,空气进入罐内,顺势将罐取下。

不可硬行上提或旋转提拔。

8.操作完毕,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9.常用拔罐手法:
(1)闪罐:
以闪火法或抽气法使罐吸附于皮肤后,立即拔起,反复吸拔多次,直至皮肤潮红发热的拔罐方法,以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

适用于感冒、皮肤麻木、面部病症、中风后遗症或虚弱病症。

(2)走罐:
又称推罐,先在罐口或吸拔部位上涂一层润滑剂,将罐
吸拔于皮肤上,再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罐体,前后推拉,或做环形旋转运动,如此反复数次,至皮肤潮红、深红或起痧点为止。

适用于急性热病或深部组织气血瘀滞之疼痛、外感风寒、神经痛、风湿痹痛及较大范围疼痛等。

(3)留罐:
又称坐罐,即火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留置10~15分钟。

适用于临床大部分病症。

其他拔罐方法
(1)煮罐法:一般使用竹罐,将竹罐倒置在沸水或药液中,煮沸1~2分钟,用镊子夹住罐底,提出后用毛巾吸去表面水分,趁热按在皮肤上半分钟左右,令其吸牢。

(2)抽气罐法:用抽气罐置于选定部位上,抽出空气,使其产生负压而吸于体表。

六、注意事项
1.凝血机制障碍、呼吸衰竭、重度心脏病、严重消瘦、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及严重水肿等不宜拔罐。

2.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及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宜。

3.面部、儿童、年老体弱者拔罐的吸附力不宜过大。

4.拔罐时要根据不同部位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罐体有无裂痕。

5.拔罐和留罐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患者如有不适感,应立即起罐;严重者可让患者平卧,保暖并饮热水或糖水,还可揉内关、合谷、太阳、足三里等穴。

6.起罐后,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