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中医护理技术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2——拔火罐课件
六、注意事项
8.闪罐:操作手法纯熟,动作轻、快、准;至少选择3个口 径相同的火罐轮换使用,以免罐口烧热烫伤皮肤。
9.走罐:选用口径较大、罐壁较厚且光滑的玻璃罐;施术部 位应面积宽大、肌肉丰厚,如胸背、腰部、腹部、大腿等。
10.留罐:儿童拔罐力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在肌肉 薄弱处或吸拔力较强时,则留罐时间不宜过长。
14
感谢聆听!
15
1.凝血机制障碍、呼吸衰竭、重度心脏病、严重消瘦、孕妇的 腹部、腰骶部及严重水肿等不宜拔罐。
2.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及 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宜。
3.面部、儿童、年老体弱者拔罐的吸附力不宜过大。 4.拔罐时要根据不同部位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检查罐口周围是
否光滑,罐体有无裂痕。 5.拔罐和留罐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患者如有不适感,应
3.拔罐过程中如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 较大,护士会做相应处理。
4.拔罐后可饮一杯温开水,夏季拔罐部位忌风扇或空调直吹。
5
四、拔罐物品准备
治疗盘、罐数个(包括玻璃罐、陶罐、竹罐、抽气罐等)、 润滑剂、止血钳、 95%乙醇棉球、打火机、广口瓶、清洁 纱布或自备毛巾,为例)
其他拔罐方法 ( 1)煮罐法:一般使用竹罐,将竹罐倒置在沸水或药液中, 煮沸1 ~ 2分钟,用镊子夹住罐底,提出后用毛巾吸去表面 水分,趁热按在皮肤上半分钟左右,令其吸牢。 ( 2)抽气罐法:用抽气罐置于选定部位上,抽出空气,使 其产生负压而吸于体表。
11
六、注意事项
9.常用拔罐手法: ( 1)闪罐: 以闪火法或抽气法使罐吸附于皮肤后,立即拔起,反复吸 拔多次,直至皮肤潮红发热的拔罐方法,以皮肤潮红、充 血或瘀血为度。适用于感冒、皮肤麻木、面部病症、中风 后遗症或虚弱病症。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标准(拔火罐法)
15
操作不熟练扣2分,手法不正确每处扣1分
理论提问
回答全面、正确。
10
注:1、若有皮肤烫伤,衣裤等被烧坏均为不合格。2、操作时间为10分钟,每超过10秒扣1分,不足10秒不扣分。
用物缺一项扣1分,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5分
操
作
流
程
定位
再次核对姓名、年龄、诊断等,选择合适体位,显示定位方法,同时口述取穴方法。
5
35
未再次核对扣2分,定位及取穴不准确扣2分,。
拔罐
检查罐口有无损坏(一看二摸三使用)。酒精棉球干湿适当。
5
未检查罐口扣2分,检查不到位扣1分;酒精棉球过干或过湿扣2分
点燃的明火在罐内中下段环绕。
治疗盘放置治疗车上,洗手。
清理用物,火罐处理符合要求。
5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评价
拔罐部位准确、操作熟练、皮肤情况、局部皮肤吸附力、患者感觉、目标达到的程度。
5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患者感觉不舒服扣2分
记录
按要求记录及签名。
2
漏记一项扣1分
终末评价
操作熟练;拔罐部位方法正确,火罐吸附力,局部皮肤符合要求,手法稳、准、快。
评估环境
10
未核对扣2分,漏核对一项扣1分,不解释扣2分,解释不到位扣1分
所取体位不正确扣2分,未保暖扣2分。未评估一项扣1分
护士
洗手、戴口罩
5
不洗手扣1分,洗手不符合要求扣0.5分,不戴口罩扣1分
物品
治疗盘、治疗巾、弯盘、95%酒精棉球、血管钳、火罐、集物桶、火机、小口瓶、纱布、治疗卡、笔、表。
5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表(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
项目
中医拔火罐疗法的操作及护理
加 重 。 穴 : 俞 、 阳关 、 海 、 中 、 陵 泉 、 是 穴 。 取 肾 腰 气 委 阳 阿 254 落枕 .. 症状 : 起后 , 晨 突感 一 侧 颈 痛 , 能俯 仰 和左 右 回 不
顾 , 睡 姿 不 当引 起 颈 项 强 硬 , 动 受 限 。取 穴 : 椎 、 池 、 因 活 大 风 风 门 、 井 、 外俞 、 是穴。 肩 肩 阿 255 软组织损伤 .. 症 状 : 节 周 围 的 肌 肉韧 带 等 损 伤 引 起 的 关 局 部 肿 胀 疼 痛 , 动 受 限 。取 穴 :上 肢 部 : 谷 、 三 里 、 池 、 活 合 手 曲
中男 8 8例 , 6 女 3例 ; 龄 2 年 8岁 ~ 6 5岁 ; 化 程 度 : 学 2 文 大 3例 , 高中 6 7例 , 中 5 初 2例 , 学 l 小 O例 ; 业 : 部 4 职 干 5例 , 人 6 工 7 例 , 民及 待 业 4 例 。 农 O
2 中 医拔 火罐 方 法
而诱 发心 烦易 怒 , 眠不 安 , 睡 口苦 。取 穴 : 大椎 、 风池 、 肝俞 、 阳。 太
2 5 7 足 跟 疼 痛 症 状 : 跟 外 伤 , 损 或 骨 刺 引 起 足 跟 部 疼 .. 足 劳
痛 , 能站 立 、 昆仑 、 泉 、 海 、 涌 照 阿
慢 慢 吸 出病 灶 处 的 湿 气 , 时 促 进 局 部 血 液循 环 , 到 止 痛 、 同 达 恢 复机 能 的 目 的 , 而 治 疗 风 湿 “ 痛 ” 筋 骨 酸 楚 等 不 适 。我 科 从 痹 、
2 0 年 1 开 始 行 中 医拔 火罐 治 疗 , 果 较 好 , 介 绍 如 下 。 09 月 效 现 1 临 床 资 料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现状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现状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传统医学的认识逐步深入,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也逐渐得到重视。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调理身体健康、预防疾病方面,其疗效受到许多医护工作者的肯定,下面对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
1、医疗护理方面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医疗护理中,可通过草药浴、中药膏敷、中药细磨、艾灸、拔火罐、针灸等方法,较好地调理人体脏腑、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等,缓解病痛,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中医护理技术还可以在医疗护理过程中,配合西药、康复等辅助治疗手段,起到协调作用,促进康复。
2、健康保健方面中医护理技术可以应用于健康保健领域,如经常按揉大腿内侧能促进气血运行,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足底反射区按摩则有助于缓解心理疲劳、促进身心健康等等。
中医护理技术具有方便简单、切合实际、针对性强等优点,适用于普通人群,是健康保健时的理想选择。
中医护理技术在康复护理中,可通过针灸、艾灸、拔火罐等技术,对疼痛、残疾、功能障碍等症状进行有效的治疗。
此外,针灸还可协调人体气血失调,调节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等,加速伤口愈合、促进恢复。
1、针灸针灸是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手段。
针灸疗法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而且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减轻压力和焦虑等不适症状。
针灸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颈椎病、脊柱侧弯、痛经、失眠、疲劳等,同时,在康复期间的针灸,能够很好地帮助患者康复。
2、艾灸艾灸是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一种常见方法,适用于各种慢性病及亚健康问题的调理和治疗。
艾灸通过灸刺激,达到温热穴位,温通经脉、活血止痛、调节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目的。
艾灸可通过经验配伍艾草及其他中草药制成艾炷、艾球等形式,贴敷、灸烧、缠绕等不同的艾灸方式组合使用,达到最佳调理效果。
3、中药膏敷中药膏敷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护理技术,不象其他中医疗法需要直接刺激皮肤,而是通过制成中药膏贴敷患处,来达到舒筋活络、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消肿等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标准、操作规程、流程图
西吉县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耳针法(耳穴埋豆)操作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核时间:得分:西吉县中医医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耳针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评估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2。
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3。
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目标同毫针法。
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
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留针. 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6。
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8。
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护理及注意事项1。
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2。
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
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耳针法操作流程图 耳针法操作流程图见图 (注:电子版从略)。
西吉县中医医耳针法操作流程图↓←↓ →↓ ←↓ →↓←↓ → ↓ ← ↓ →科室:姓名: 考核时间: 得分:注:1。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拔罐法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2
操作步骤
1.术前准备
(1) 仔细检查病人,以确定是否适应症, 有无禁忌。根据病情,确定处方。
(2) 检查应用的药品、器材是否齐备,然 后一一擦净,按次序排置好。
(3) 对患者说明施术过程,解除其恐惧心 理,增强其治疗信心。
完整版ppt课件
13
2.患者体位
病人的体位正确与否,关系着拔罐的效果 。正确体位应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能够 放松,施术部位可以充分暴露。一般采用 的体位有以下几种
完整版ppt课件
15
4.擦洗消毒
在选好的治疗部位上,先用毛巾浸
开水洗净患部,再以干纱布擦干,为 防止发生烫伤,一般不用酒精或碘酒 消毒。如因治疗需要,必须在有毛发 的地方或毛发附近拔罐时,为防止引 火烧伤皮肤或造成感染,应行剃毛。
完整版ppt课件
16
5.温罐
冬季或深秋、初春、天气寒冷、拔罐前 为避免患者有寒冷感,可预先将罐放在火 上燎烤。温罐时要注意只烤烘底部,不可 烤其口部,以防过热造成烫伤。温罐时间 ,以罐子不凉和皮肤温度相等,或稍高于 体温为宜。
完整版ppt课件
1
完整版ppt课件
2
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拔罐法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凝血现象的一种技术操作。
具有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注:拔罐包括火罐、水罐、药罐3种疗法。
罐的种类有竹罐、陶罐、玻璃罐、负压吸引罐等。
拔罐的方法有坐罐法、走罐法、闪罐法和刺血拔罐法。
投火的方法有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
一、目标: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3、调节机体功能起到温经通络、祛湿逐寒、行气活血、止痛消肿.二、适应症:治疗风寒湿痹、外感风寒、咳嗽、喘逆、跌打损伤、胃肠功能失调及神经、血液、妇科等疾病。
如肩胛上背痛、腰痛、腿痛、头痛、感冒、发烧、腹泻、腹胀、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腹痛、咳嗽、哮喘、脐部疾病、毒蛇咬伤等。
三、禁忌症: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缺陷障碍患者;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四、注意事项:1、拔罐时患者体位应舒适持久。
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隆突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勿强拉.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5、起罐时,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洗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五、告知:1、个别患者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
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1、接到医嘱双人核对2、到患者床前核对姓名、诊断,告知患者并解释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过敏史实施拔罐出的皮肤情况凝血机制是否正常女性患者是否处于妊娠期年龄、体质及心理情况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用物准备治疗盘、火罐(根据病情选择大、中、小型火罐,罐口平滑)95%酒精棉球、火柴或打火机、止血钳、纱布、污杯、弯盘、屏风、小口瓶、执行单、快速手消毒液.环境准备整洁、安静、温度适宜、屏风遮挡核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姓名、诊断体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松解衣着,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隔帘遮挡选穴准确选穴,清洁皮肤,用棉球或棉签仔细检查罐口有无残缺和破损,是否光滑拔罐操作者一手拿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夹95%酒精棉球点燃,深入罐内中下端,绕1~2周后迅速抽出,立即将罐口按扣在选定穴位上不动,待吸牢后撒手,点燃的明火稳妥迅速的投入小瓶口。
中医护理技术的优势
如针刺法对于中风后遗症肢体瘫痪;拔罐法之于腰 背痛;推拿应用于颈椎病;刮痧法之于中暑患者等, 是易学易行、价格低廉且效果显著,因此深受患者喜爱 。
(三)多食易饥 1.询问饮食习惯及饮食量。宜选择混合餐,每餐进食种类包含主食、蔬 菜、肉蛋类等;粗细粮合理搭配,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2.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燕麦、芹菜、韭菜等,以增加饱腹感, 延缓食物吸收稳定血糖。 3.观察记录身高、体重、腰围、臀围。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 、糖尿病点、脾、胰、饥点等穴位。 (四)倦怠乏力 1.起居有时,避免劳累。 2.进食补中益气类食物,如山药、鱼肉、香菇等。食疗方:乌鸡汤、香 菇木耳汤、山药炖排骨。 3.病情稳定者适量运动,循序渐进。 4.遵医嘱艾灸,取穴足三里、关元、气海,或穴位贴敷肾俞、脾俞、足 三里以调节脏腑气血功能。
(三)中药枕:遵医嘱将菊花、决明子、荞麦皮、绿豆皮、葛根碎片、 白术等装成药枕,通过药物的发散作用以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 (四)特色技术 1.中药泡洗:适用于下肢麻、凉、痛者,遵医嘱选用活血通络止痛之剂 。水温以37~40℃为宜,时间20~30分钟,严防烫伤。 2.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耳穴。 3.穴位贴敷:遵医嘱选择手三里、足三里、涌泉等穴位,首次贴敷2小时 左右即可,以后每日一次,每次保留4小时,4周为一疗程。 4.穴位按摩、艾灸:适用于阳虚者,遵医嘱取肺俞、脾俞、大椎、神阙 、足三里、关元等穴位 5.中药保留灌肠:适用于消渴病合并肾脏损害者,遵医嘱选用解毒泄浊 之剂。
中医八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八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中医八项护理技术中最常见的一种技术。
按摩是通过手法刺激穴位,调动气血运行,达到调整人体功能的目的。
操作要点如下:1.操作者应练习基本的按摩技法,熟悉穴位的位置和刺激方法。
2.手法要轻柔、细腻,力度适中,以不引起疼痛感为宜。
3.穴位按摩时要维持手部温暖,避免出现手冷的情况,同时要注意穴位的清洁卫生。
二、拔火罐拔火罐是通过在皮肤上制造负压,促进气血运行,排除病邪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如下:1.操作者要熟悉拔火罐的方法和手法,避免对皮肤造成创伤或过度疼痛。
2.要注意罐内气压的调节,保持适当的吸附力,避免罐与皮肤脱落或过度吸附对皮肤造成伤害。
3.拔火罐后,要对皮肤进行消毒和护理,防止感染和红肿。
三、耳穴贴压耳穴贴压是通过贴合特定的耳穴位,刺激脑神经,达到调整人体功能的目的。
操作要点如下:1.操作者要掌握耳穴位置和压迫力度,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相应的耳穴进行贴压。
2.要用手指轻轻按压耳穴,力度适中,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耳部不适。
3.注意耳穴的清洁和消毒,避免感染的发生。
四、刮痧刮痧是通过特殊的刮痧工具,在患者的皮肤上刮擦产生红肿和淤血,促进身体气血运行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如下:1.操作者要使用带有平滑表面的特殊刮痧工具,避免对皮肤造成伤害和刺激。
2.刮痧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刮伤皮肤,同时要掌握刮痧的速度和频率。
3.刮痧后,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和护理,防止感染和刺激。
五、火针火针是通过在穴位上点燃艾条,烧灼皮肤,刺激穴位达到调整人体功能的目的。
操作要点如下:1.操作者要掌握火针的操作方法和燃烧的适度,避免对皮肤造成过度烧伤。
2.点燃后的火针要及时放置在穴位上,避免烧灼时间过长或火针烧断。
3.火针后,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和护理,防止感染和烧伤。
六、艾灸艾灸是通过燃烧艾条,热气温热皮肤,刺激穴位达到调整人体功能的目的。
操作要点如下:1.操作者要掌握艾灸的操作方法和艾条的燃烧的适度,避免对皮肤造成过度烫伤。
中医技术操作平衡火罐
平衡火罐操作流程
• 7、根据不同病种在大椎穴及背部坐罐5分钟,取穴:心俞、 肝俞、脾俞、肺俞、肾俞等。
平衡火罐操作流程
• 8、将着火的棉球稳妥的投入装有水的治疗碗。 • 9、随时检查罐口吸附情况,局部皮肤紫红为度,疼痛、
过紧应及时起罐。 • 10、起罐时,按压局部皮肤,时空气进入罐内,切不可强
平衡火罐的目的
•
利用火罐的温热效应,通过神经末梢、毛细血管、
细胞、皮肤等综合传递渠道,连续不间断地向大脑中枢神
经系统反馈信息,使大脑高级指挥系统发挥大脑中枢对交
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使机体相应修复
到平衡状态。
平衡火罐的适应症
• 慢性疲劳综合症患者 • 感冒患者 • 颈项、腰背酸痛患者 • 失眠患者 • 湿热体质的健康人 • 肥胖症患者 • 急性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伤病人皮肤。
平衡火罐操作的注意事项
• (4)吸附及推罐的力度药视病人皮肤情况而定,避免造 成病人皮肤过度的摩擦。
• (5)冬天拔火罐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拔玩火罐后 要嘱病人多喝温开水。
平衡火罐操作的注意事项
• (6)拔火罐宜选择病人被堵肌肉比较多的地方。 • (7)操作时动作要轻柔,注意观察病情,做各种手法时
• 2、关闭门窗,屏风遮挡,暴露拔罐部位,保护患者隐私。 • 3、遵医嘱选择拔罐的部位及方法,协助患者取俯卧位,
选取背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
平衡火罐操作流程
• 4、在背部两侧膀胱经分别闪罐3个来回,顺序:一个从上 到下,一个从下到上。
• 5、将甘油稍加温涂于背部,接着沿督脉及膀胱经走向推 罐3个来回,推罐火力适中,顺序:先中、后两边,以皮 肤起红晕为度。
中医八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八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目录1、中药保留灌肠2、拔火罐3、穴位按摩法4、艾条灸法5、毫针法6、中药换药7、中药熏洗8、穴位注射一、中药保留灌肠1、目的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用物准备治疗车上层:治疗盘内备:一次性灌肠袋、血管钳、棉签、石蜡油、纱布、水温计、卫生纸、手套。
治疗盘外备:弯盘、中药汤剂、一次性治疗巾、小垫枕、快速手消毒液。
必要时备围屏、输液架。
治疗车下层:生活垃圾桶、医疗垃圾桶。
3、操作流程评估――↓ ――准备↓取体位――↓铺巾、垫小枕↓ 灌肠―― ↓ ――整理↓记录4、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排便情况。
2)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2)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保证灌肠溶液的温度适宜。
2)携物品至患者旁,根据病变部位取合适体位,遮挡。
3)按照要求插入肛管,固定肛管,使灌肠溶液缓慢流入并观察患者反应。
4)待溶液将要灌完时,夹紧肛管,拔管。
5)灌肠完毕,嘱患者平卧,保留一小时后排便并观察大便性状。
(3)指导患者:1)灌肠过程中,患者有便意,指导患者做深呼吸,适当调低灌肠筒的高度,减慢流速。
2)指导患者如有心慌、气促等不适症状,立即平卧,避免意外的发生。
中药保留灌肠操作考核标准二、拔火罐(坐罐)1、目的调节机体功能起到温经通络,驱湿逐寒,行气活血,止痛消肿,拔毒去腐的效果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2、用物准备治疗车上层:治疗盘内备:火罐、95%酒精棉球、直血管钳、火柴、弯盘、小口玻璃瓶、纱布两块、快速手消毒液。
必要时备:围屏、毛毯。
治疗车下层:生活垃圾桶、医疗垃圾桶 3、操作流程↓↓↓ ——拔罐↓起罐 ↓ ——整理↓ 4、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 1)了解患者的病情。
2)向患者解释拔罐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2)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查对,做好准备,根据患者的病情取穴,根据拔罐的部位取舒适体位,松解衣着、保暖,暴露坐罐的部位,清洁局部皮肤,遮挡。
中医护理操作培训(耳穴埋籽、拔火罐、艾灸、穴位按摩).
①相应部位取穴 ②根据脏腑辨证和经络学说取穴 ③按现代医学理论,发病原因取穴 ④按穴位功能取穴 ⑤临床经验取穴
①食欲不振:脾 胃 小肠 胰 口 皮质下 内 分泌 可促消化,促进食欲,提高代谢功能 ②失眠:神门 枕 皮质下 胃 心神经衰弱区 可协调大脑兴奋和抑制,起到镇静作用 ③月经不调:子宫 内分泌 垂体 卵巢 肾 肝 月经期慎用,在其他时间进行调节 ④落枕:颈或颈椎 神门 枕 ⑤腰椎间盘突出:背腰椎穴 肾 肝 内分泌 三 焦
(九)耳舟——对耳轮与 耳轮之间的凹沟。
(十)耳屏——耳郭 前面的瓣状突起, 又称耳珠。
(十一)对耳屏——耳垂上 部与耳屏相对的隆起。
(十二)屏上切迹——耳 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 凹陷。
(十三)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 凹陷。
(十四)轮屏切迹——对耳 屏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
(十五)耳甲——是由对 耳屏和弧形的对耳轮体 部及对耳轮下脚下缘围 成凹窝。
拔火罐是我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 病方法,俗称“拔罐子”、“吸筒”,在 《本草纲目拾遗》中叫作“火罐气”,《外 科正宗》中又叫“拔筒法”。古代多用于外 科痈肿,起初并不是使罐,而是用磨有小孔 的牛角筒,罩在患部排吸脓血,所以一些古 籍中又取名为“角法”。关于拔火罐治疗疾 病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公元281~361年间, 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
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 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 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 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 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 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 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
三阳经上肢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 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 下肢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 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
拔罐、拔火罐操作考核标准、蒙医医院中医护理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
拔罐、拔火罐操作考核标准、蒙医医院中医护理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拔火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除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降压,解痉,促进血液循环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罐的类型:玻璃罐、竹罐、陶罐。
点火方法:闪火法、贴棉法、投火法。
拔罐方法:(1)坐罐法:又名定罐法,适用于阵痛治疗。
(2)闪罐法,多用于局部肌肤麻木、疼痛等症.(3)走罐法,又称推罐法,多用于脊背、大腿等面积较大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症。
(4)刺血拔罐法: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后,再行拔罐,留置5~10min。
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凝血功能情况)2.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4.询问患者有无冠心病,皮肤病,外伤,晕罐史,是否需要吃饭,上卫生间等需要,女患者是否处于月经期等。
5.环境:温湿度适宜,光线充足。
二、目的: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三、禁忌症: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皮肤溃疡、银屑病、水肿及大血管处。
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4.胸口,颈部下缘禁忌拔罐四、告知:1.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泡或烫伤。
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吸引的作用,局部皮肤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五、用物准备: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毛巾、浴巾等。
六、操作流程: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部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3.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
4.一手持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夹95%酒精棉点燃,深入罐内中下端,绕1~2周后迅速抽出,使罐内形成负压后并迅速扣至选定的部位(穴位)上,待火罐稳定后方可离开,防止火罐脱落,适时留罐,一般10min。
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拔罐法(拔水(药)罐法)(5篇)
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拔罐法(拔水(药)罐法)(5篇)篇1: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拔罐法(拔水(药)罐法)拔水(药)罐法又称为煮罐法,一般使用竹罐。
① 用物准备竹罐数个、长镊子、湿冷毛巾、用纱布包好的中药(药物可根据病情而定,一般为祛风活血的药物)、煮锅内放水。
② 操作方法◆ 煮锅内放水或放水后加入中药包。
◆ 煮沸后将完好无损的竹罐数个投入锅中,煮5~10分钟。
◆ 用长镊子夹住罐底,罐口朝下夹出,甩去罐中水珠。
◆ 迅速用湿冷的毛巾紧扪罐口(可降低温度,以免烫伤),立即将罐扣在所拔部位。
◆ 留罐10~20分钟,每次可拔数罐至数十罐。
篇2: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拔罐法(拔火罐法)拔火罐法① 用物准备治疗盘、玻璃罐或陶罐、竹罐(根据所拔部位,选择大、中、小罐),95%酒精棉球或纸片、火柴、止血钳、弯盘。
② 点火方法◆ 闪火法[如图所示]用止血钳夹住95%酒精棉球,用火点燃,在罐内中段绕1~2圈后,立即退出,迅速将罐扣于所选部位。
此法较为安全,是比较常用的拔罐方法。
◆ 投火法[如图所示]篇3: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放血法古称“刺络”、又称“刺血法”;今有人称之为“放血疗法”。
古今对此法十分重视,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提出:“宛陈则除之,去血脉也”。
放血法是指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等刺破络脉(浅表静脉),放出少量血液,使内蕴热毒随血外泄,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通经活络、镇吐止泻的作用。
适应范围及用物准备① 适应范围◆ 高热、中暑、急性咽喉肿痛、目赤红肿(红眼病、天行赤眼)、头痛等。
◆ 昏厥、中风闭证。
◆ 顽癣、疖肿、丹毒等。
② 用物准备治疗盘:消毒盒内放三棱针或小尖刀、2%碘酒、75%酒精、或碘伏、棉签、消毒干棉球。
操作方法点刺法点刺法又称“速刺法”。
① 概念在腧穴部位迅速点刺出血为点刺法。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1.按揉推拿:按揉推拿是指通过按压、揉捏、抓拉等手法,以改善气血运行,调整人体功能的方法。
常见的按揉推拿手法有拇指推法、揉捏法、推举法等。
它能够舒缓疲劳,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功能。
2.推拿灸疗:推拿灸疗是常见的中医护理手法,通过按摩、推拿和热敷灸疗,调节经络、活络血脉的功能。
推拿灸疗可以治疗一些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如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
3.拔火罐:拔火罐是一种通过在皮肤上产生负压,刺激经络、活络血脉、通经活络的技术。
它能够缓解疼痛、消除湿气,促进血液循环。
拔火罐能够有效治疗因风寒湿热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如感冒、肌肉疼痛等。
4.针灸: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插入细针,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流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可以用来治疗各种病症,如头痛、失眠等。
5.艾灸疗法:艾灸是一种利用艾条燃烧产生的热气,作用于人体特定穴位的方法。
艾灸可以温通经络、祛寒湿,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它适用于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如关节疼痛、痛经等。
6.推背按摩:推背按摩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按摩手法,通过按摩背部,促进经络和穴位的流通,调整脏腑功能。
推背按摩可以缓解经络阻塞,改善背部肌肉的疲劳和僵硬,对保健起到积极的作用。
7.刮痧:刮痧是使用特制的刮痧板将皮肤表面的一些病理物质(如瘀血,风热等)刮下,以促进气血循环的方法。
刮痧可以治疗风寒湿痹、呼吸道感染等一系列病症,同时也适用于改善肌肉疼痛。
8.牵引疗法:牵引疗法是一种通过拉伸身体部位,纠正疾病或畸形的方法。
它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压力,减轻一些骨骼和肌肉疼痛。
牵引疗法常用于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是中医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一些基本操作技术。
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调节人体的生理状态,促进治疗和康复。
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不宜自行操作。
2024年度拔火罐中医护理技术课件
2024/2/3
19
内科杂病辅助调理作用
1 2
呼吸系统疾病
拔火罐可以刺激背部穴位,改善肺部通气功能, 对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消化系统疾病
拔火罐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对胃 痛、腹胀等消化系统疾病有一定疗效。
3
免疫系统疾病
拔火罐可以刺激免疫系统,增强机体抵抗力,对 风湿、类风湿等免疫系统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2024/2/3
20
妇科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2024/2/3
调理月经
01
拔火罐可以刺激腹部和腰部的穴位,调理气血,对月经不调、
痛经等妇科问题有改善作用。
缓解妇科炎症
02
拔火罐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对盆腔炎、附件
炎等妇科炎症有辅助治疗作用。
产后恢复
03
拔火罐可以帮助产妇恢复体型,促进子宫收缩和恶露排出,对
避免抓挠
拔罐后皮肤可能出现瘙痒感,应避免 抓挠,以防破损感染。
处理水泡
如出现小水泡,无需特殊处理,可自 行吸收;大水泡可用消毒针刺破放水 ,并涂抹消毒纱布以防感染。
2024/2/3
14
保暖、避风、避免感染等措施
01
02
03
保暖
拔罐后毛孔张开,容易受 凉,应注意保暖,避免冷 风直吹。
2024/2/3
29
新型罐具研发方向
材质创新
研发更轻便、环保、安全的罐具材质,提高患者舒适度。
功能拓展
在罐具上加入磁疗、红外线等理疗功能,增强治疗效果。
智能化罐具
研发具备智能传感、数据分析等功能的罐具,实现精准治 疗。
2024/2/3
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走罐法 ❖ 走罐是指在罐子捂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
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 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这样就治 疗了数个部位。走罐时应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 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 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 ❖ 临床应用 ❖ 此法适用于治疗肌肉丰厚,皮肤平坦部位的病症, 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 痛等病症。
物品准备
1床**我们现在可 以开始吗?
再次核对 环境准备
体位、保暖
患者准备
1床,你好!我是你的管床护 士**,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小 明),因为你腰部疼痛,遵医 嘱,我将为你做拔火罐,以前 拔过火罐吗?(没有)拔罐就 是用几个大小适合的火罐借助 燃烧的热力,使罐内形成负压 吸附在皮肤穴位位上,已达到 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 请你不要紧张,以前身体状况 还好吧?生过什么病,对什么过 敏?(没有),好的。让我看一 下你的皮肤情况。皮肤很好,那 你现在需要上厕所吗?(不用) 那好,我回去准备物品,请
❖ 陶瓷火罐 ❖ 抽气罐 ❖ 竹筒火罐
8
禁忌
❖ 拔罐过程中和拔罐后都要注意保暖,拔罐后不要 洗冷水澡。
❖ 拔得时间不是越长越好,拔火罐后不宜马上洗澡, 胸口、肚子不宜拔,不宜同一位置反复拔
❖ 有出血倾向的疾病禁用。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 病、过敏性紫癜。
❖ 新伤骨折、瘢痕、恶性肿瘤、局部静脉曲张、体 表大血管处、局部皮肤弹性差者禁用。
5
现代医学角度
❖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治病的机理是: ❖ ①拔罐能使病人皮肤的毛细血管充血破裂,以至自
身溶血,从而产生一种组胺和类组胺的物质。这种 组胺和类组胺的物质可以被送往全身各处,刺激机 体的各个器官,增强各器官的功能,以起到提高机 体抗病能力的作用。 ❖ ②拔罐可使机体局部的血管扩张,起到促进细胞组 织的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的作用。
3
主要临床作用
❖ 拔火罐是传统的中医外治方法,可以行气活 血、疏经活络、消肿止痛、祛除风湿,因为 操作简单易行,成了民间常用的防病治病方 法,常用于治疗腰背痛、颈肩痛、风湿痛、 落枕、感冒、消化不良、失眠、更年期综合 征以及部分皮肤病等。
4
二、原理
祖国医学角度
❖ 按中医理论讲,拔罐具有行气止痛、祛 风散寒、调理脏腑虚实、活血化瘀的作 用。
稍等。
15
续上、、、、、、
1床小明,我将为你拔 ,罐在拔罐过程中由 于罐内负压吸引的作 用,局部皮肤会出现 紫红色斑,这是正常的。
1床小明,你的留罐时间 到了,现在为你起罐。
协助衣着,安排体位、床 单位,用后物品处置。
定穴 拔罐 观察 起罐
整理 记录
检查罐口,棉球干湿度
1床小明,你的火罐已经拔上了 如果感觉罐口过紧、过烫、局 部疼痛或其他不适症状,请及 时告诉我,现在我将为你留罐 大约10分钟,现在感觉怎样。
你今天的治疗结束了,感觉怎样? 你现在拔罐部位的皮肤有紫红色瘀 斑不久会自然消失,请你不要用手 去抓拔罐部位的皮肤,洗澡时水不 要太烫,注意保暖,请问你现在还 有什么需要?(没有)好的,传呼器 放在这里,有事请按铃,我会随时来 看你的,请放心,谢谢你的配合。
16
17
❖ 一般拔15—20分钟就可将罐取下,取时不 要强行扯罐,不要硬拉和转动,动作要领是 一手将罐向一面倾斜,另一手按压皮肤,使 空气经缝隙进入罐内,罐子自然就会与皮肤 脱开。拔罐之后皮肤上的紫斑一般两周能消 失
9
❖ 心、肾、肝严重疾病及高热抽搐者禁用。 ❖ 皮肤过敏、外伤、溃疡处禁用。 ❖ 妇女月经期下腹部慎用,妊娠期下腹部、腰骶部、
乳房处禁用。 ❖ 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不宜用。 ❖ 酒醉、过饱、过饥、过劳、大渴、大汗、大出血
等禁用。
10
护理及注意事项
❖ 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 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13
❖ 闪罐法 ❖ 用镊子夹住酒精棉球,点燃后送入罐底,立
即抽出,将罐拔于病人患处,随即将罐立即 取出,反复如此操作,直至皮肤潮红发热为 止。 ❖ 临床应用 ❖ 此法适用于治疗局部皮肤麻木、疼痛等病症。
14
拔火罐的操作流程
洗手、戴口罩
临床表现、既往史, 心里状况、疼痛耐受
性
护士准备 评估
治疗盘、火罐、止血钳 95%酒精棉球、火柴 小口瓶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拔火罐法
1
主要内容
❖ 1、拔火罐的简介 ❖ 2、拔火罐的原理 ❖ 3、拔火罐所用的罐的类别 ❖ 4、拔火罐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 5、拔火罐的具体操作 ❖ 6、动手操作
2
一、简介
❖拔火罐是一种充血疗法,利用热力 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紧 吸在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现象,从 而产生治疗作用,有人称它为郁血 疗法。
18
拔罐印色素反映如下:
❖ 1、紫黑而暗:--------------——行经不畅有血淤 ❖ 2、发紫并伴有斑块: ------------—— 寒凝血淤 ❖ 3、呈散在紫点状 ——————--——- 气滞血淤 ❖ 4、鲜红而艳: --——阴虚,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 5、红而暗: -----——-------血脂高,且有热邪 ❖ 6、灰白,触而不温: ----——------ 虚寒或湿邪 ❖ 7、表面有皮纹或微痒:--——-------风邪或湿症 ❖ 8、罐体内壁有水气: —————————-有湿气 ❖ 9、出现水泡: ———— 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
❖ 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 裂痕。
❖ 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快、准,起罐 时切勿强拉。
❖ 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11常用的治疗ຫໍສະໝຸດ 法❖ 留罐法 ❖ 指罐吸拔在皮肤后留置一段时间的拔罐法,
留罐时间一般为5到20分钟,夏季及皮肤薄 处留罐时间不宜过长。 ❖ 临床应用 ❖ 此法适用于治疗风湿痹症、感冒咳嗽、胃痛、 呕吐、腹痛、泄泻等病症。
6
❖ ③拔罐还具有增进人体内淋巴液的循环,促 进胃肠蠕动的作用。
❖ ④拔罐可以加快肌肉和各脏器对其代谢产物 的排除。
❖ ⑤拔罐可以通过刺激病人的皮肤感受器和血 管感受器,而起到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
7
三、罐的类别
❖ 玻璃火罐:是用耐热硬质玻璃烧制的。形似 笆斗,肚大口小,罐口边缘略突向外,分1、 2、3种号型,清晰透明,便于观察,罐口 光滑吸拔力好,因此,玻璃火罐,已被人们 广泛地使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