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第一章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第一章道德的起源和本质第二章道德的起源和本质教学要点:本章主要阐述道德的起源、本质和社会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1(了解道德的起源。
2(掌握道德的本质。
3(认识道德的社会作用。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道德的起源道德起源问题是伦理学和任何道德理论都在探讨和解决的理论课题,不同的理论流派、不同的思想家对道德起源问题都作出自己的解释。
道德的起源有两大动力因素:社会的他律性需求与个体的自律性需求。
前者是道德产生的外在吸引力,是道德产生的宏观整体要求,后者是道德产生的内在驱动力,是道德产生的微观人性基础;前者是外显的、表层的因素,后者是内隐的、深层的因素;前者使道德产生之后呈现出工具性的特点,即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社会利益的手段与工具;后者是道德产生后呈现出目的性的特点,即道德以协调人的内在需求和完善提升人的品质为目的。
一、伦理学史上的争论神启论把道德起源归结于神秘的天启和神的意志。
即把道德的本质归之为“神的启示”,这是客观唯心主义。
中国的代表人物有董仲舒:“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道之大源出于天”之说。
理念论伦理学认为道德起源于至高的理念和精神。
教育论、环境论和社会关系论所指的外在条件和外部的事物已是属人的事物和条件,这些思想已具有了唯物主义的萌芽和倾向。
先天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生而有之的东西。
本能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的本能和本性。
人性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类自然的天性,人的自然本性、本能决定共同的人性,是决定社会本质的共同的东西,因而也是决定道德的根本层次。
所以一定社会的阶级道德的产生和形成都是与人的自然本性密切相关的,人的本性不仅决定了道德的产生,而且决定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
道德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本能欲求和自然感觉而产生的一种工具性的方式。
需要论认为,道德是人根据自己的生存发展需要,自己为自己立法的产物。
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成果源于人的需要,人类社会产生了道德,就是因为道德满足了人的某种需要。
第二讲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2、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 (道德的特殊本质)
(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 2 )道德规范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
己开辟道路。
(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的深层本质)
( 1 )道德需要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 关系,调节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 格,形成人类特有的实践精神。
天赋论与神启论不同,它不是诉诸外在源自、 神秘的力量,而是求诸人的主观心灵能力。
孟子说,人具有先天的道德良知、 良能,有所谓“四端”,即恻隐、 羞恶、辞让和是非之心。 康德认为,具有普遍道德价值的东 西,只能是来自人的理性本身的善 良意志。
情感欲望论认为,道德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需 要的产物,它起源于人的情感和欲望。
“天道”与“宗教情感”
人们可以不信宗教,但不信宗教不一定 就没有宗教情感。
中国人宗教观念的实用主义
中国人对宗教的庸俗态度、宗教偶像不止一个、 宗教仪式的世俗化 道家修炼是为了长生不老;禅宗的修行是为了 “涅磐成佛” 中国人的“信仰”分为三个领域: 第一,宗教界的自我修行。 第二,士大夫阶层的精神寄托。 第三,底层民众的消灾免难。
情。 ——(法)爱尔维修
动物本能论认为,道德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性, 或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和复杂化。
在达尔文看来,社会本能 俄国克鲁泡特金认为,越 是导致人类道德产生的最 是高等动物越能把个人利 重要的原因。它表现为以 益和集团利益“一视同 群居为乐,对同类富有同 仁”。人类的伦理情感和 情心,并以各种方式彼此 善恶观念来源于动物的合 协作,相互服务。 群感和母兽爱护幼兽的自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陈继红
引言
如果戴上一枚古各斯的戒指,你会做什
么?
一、道德来源于神的启示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中庸》
“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 ——《三报论》
摩西十诫 其一,除了耶和华之外不可信奉别的神; 其二,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 其三,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 其四,工作六天,第七天是安息日,要守为圣日; 其五,要孝敬父母; 其六,不可杀人; 其七,不可奸淫; 其八,不可偷盗; 其九,不可作假见证害人; 其十,不可贪恋他人财物。
四、道德是一种人类本能
社会之所以能够运作,并不是人类有意使然,而是 因为它是进化过程中出现的人类秉性。确切地说, 它是人性的一部分。 ——《美德的起源》 我们可以尝试传授慷慨和利他,因为我们生而自私
——《自私的基因》 在相当程度上,罪犯是天生的,不是后来形成的。 ——转引自《天才的基因》
位 于 大 脑 前 端 的 邪 恶 片 区
五、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第一,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第二,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 观条件。 第三,上述两个条件都是在社会劳动中产生的,劳 动是道德起源的历史前提。
参考书目
罗国杰:《伦理学》第二章,人民出版社。 《孟子· 公孙丑上》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麦特· 里德雷:《美德的起源》,中央编译出版社。 霍布斯:《利维坦》第十三章、第十四章,商务印 书馆。 理查德· 道金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孟子· 离娄下》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 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孟子· 公孙丑上》 你须要这样行动,做到无论是你自己或别的什么人, 你始终把人当目的,总不能把它只当做工具。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
第一章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第一章道德的起源和本质第二章道德的起源和本质教学要点:本章主要阐述道德的起源、本质和社会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1(了解道德的起源。
2(掌握道德的本质。
3(认识道德的社会作用。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道德的起源道德起源问题是伦理学和任何道德理论都在探讨和解决的理论课题,不同的理论流派、不同的思想家对道德起源问题都作出自己的解释。
道德的起源有两大动力因素:社会的他律性需求与个体的自律性需求。
前者是道德产生的外在吸引力,是道德产生的宏观整体要求,后者是道德产生的内在驱动力,是道德产生的微观人性基础;前者是外显的、表层的因素,后者是内隐的、深层的因素;前者使道德产生之后呈现出工具性的特点,即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社会利益的手段与工具;后者是道德产生后呈现出目的性的特点,即道德以协调人的内在需求和完善提升人的品质为目的。
一、伦理学史上的争论神启论把道德起源归结于神秘的天启和神的意志。
即把道德的本质归之为“神的启示”,这是客观唯心主义。
中国的代表人物有董仲舒:“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道之大源出于天”之说。
理念论伦理学认为道德起源于至高的理念和精神。
教育论、环境论和社会关系论所指的外在条件和外部的事物已是属人的事物和条件,这些思想已具有了唯物主义的萌芽和倾向。
先天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生而有之的东西。
本能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的本能和本性。
人性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类自然的天性,人的自然本性、本能决定共同的人性,是决定社会本质的共同的东西,因而也是决定道德的根本层次。
所以一定社会的阶级道德的产生和形成都是与人的自然本性密切相关的,人的本性不仅决定了道德的产生,而且决定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
道德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本能欲求和自然感觉而产生的一种工具性的方式。
需要论认为,道德是人根据自己的生存发展需要,自己为自己立法的产物。
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成果源于人的需要,人类社会产生了道德,就是因为道德满足了人的某种需要。
道德的本质、起源和知识体系
边沁的功利原则作为道德的终极标准,意即在 任何既定条件下,当我们必须在两种行为或政策之 间进行选择的时候,永远应该选择可以产生最大多 数人的最大幸福——亦即,最大可能数量的快乐和 最小可能的痛苦——的行为或政策。(功利论) 功利主义原则的最简单的表述形式是这样的: 能够为社会成员创造最大幸福的行为或政策就是道 德上正当的。
思考与讨论:
1、无私利他的利他主义道德 2、集体主义原则的自我牺牲
3、契约论 契约论伦理学诉诸人们的道德共识,把道德的基础确立 在人们平等的“同意”上。 它认为人们在平等的基础上达成的契约,是人们行动所 依据的道德和政治的原则。因此,道德真理不是由单个主体 的直觉所发现的,而是在共同的直觉或平等的基础上所确立 的。
思考与讨论:
1、同属于德性伦理学的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和 儒家伦理学有何不同? 2、当代的麦金太尔和罗尔斯争论的实质是什么?
参考书目:
1、穆勒:《功用主义》 商务出版社 1957年版 2、麦金太尔:《追寻美德》 译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版社 3、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下) 商务印书馆 2004年版
在那些已成为法律一部分的道德原则与那些仍处于
法律范围之外的道德原则之间有一条不易确定的分界线。 也许在将来的某个时候, 转入强制性法律的。 考察世界法制史上道德法律化的历程, 可以发现在道 德与法律之间呈一种双向流动的样态: 一些道德规范正向 流动到法律规范之中, 是谓道德转化为法律;一些法律规 范又逆向流动到道德规范之中, 是谓法律还原为道德。 帮助处于严重危难中的人 的义务, 会在某些适当的限制范围内从普通的道德领域
原则)。
第一个正义原则(平等的自由原则) 显然与宪法 实质问题对应, 所关心的问题是为所有公民提供平 等的基本自由,如言论自由和宗教自由。这一原则 要优先于社会功利和总体福利的考虑; 第二个正义原则(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和差别原 则)所关心的问题是社会正义和经济正义。它并不要 求一种平等的关于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允许那些有 利于社会最不利者的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第二章道德的起源与本质一、道德的起源道德是怎么产生的?根源何在?这就是伦理学关心的道德起源问题。
在漫长的岁月中,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们对道德的起源和演变问题进行了大量探索和猜测,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答案,为伦理学的发展留下了丰富的思想资料。
(一)道德起源的几种观点关于道德的起源,在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以前有几种不同的见解:1、神启论:道德来源于神的启示。
例如: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伦理学则认为,道德起源于“上帝”的“启示”。
基督教教义《旧约》上讲的“摩西十戒”便是“上帝”耶和华启示摩西,摩西再把得到启示的教规和戒律传给教民。
2、天赋论:道德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禀赋。
这种观点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是先天的,是人生来就有的。
我国战国时代的孟子就说过:“仁义礼智,非由外说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3、进化论:道德观念起源于动物的“社会”意识或互助性。
进化论伦理学倡导者俄国的克鲁泡特金认为,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个体之间利益是互相调合的,彼此之间具有天然的同情心。
人类是由动物进化来的,人类社会道德是对动物所“固有的”道德本能和道德情感的继承,甚至善与恶、最高的幸福等观念,也是在进化过程中从动物身上继承来的。
4、感觉欲望论:道德来源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欲求。
感觉欲望论从人的自然本能出发来说明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的某种自然的感情或欲望。
例如英国功利主义伦理学说创始人边沁提出:“自然把人放在痛苦和快乐这两个最高主子的统治下。
只是他们指出我们应该做什么,决定我们将要做什么。
正误的标准,因果的联系,都和苦乐分不开的。
我们一切言行和思维都受苦乐的制约。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属于社会上屋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必须而且只能从人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本身去探讨道德的起源。
(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论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的产生有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其客观条件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其主观条件是指人的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开始意识到这种利益关系和矛盾需要加以调整。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革命道德相延续,同时也是对人类优秀道德成果
的吸收和借鉴
最后,社会主义道德克服了以往阶级社会道德的片面性 和局限性,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坚持以集体主义
为原则,展现出真实而强大的道义力量
感谢大家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汇报人:XXXXX
日期:XXXX
2023
因此,道德的起源问题,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来认识和把握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请德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动物的本为中不存在真正的德 。劳动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创造了人,社会和社会关系,也创造了道德。劳动在创造人的 同时也形成了人与人的关系。原始的劳动分工与协作,使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扶持 自量不
1 其三,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总是反映着一定阶级的利益,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性
同时,不同阶级之间的道德或多或少有一些共同之处,反映着道德的普遍性。其四,作为社会意识的道德
2 一经产生,便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既表现为道德的历史继承性,也表现为道德对社会发展具
有能动的反作用
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作为一种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之间
交往和社会关系,各种利益关 系更为凸显随看社会分工的不 断发展,个人利益,他人利益和 社会利益的界限逐步明要求规 范、协调或制约利益冲突的意 识更为强烈,由此促进了人类 道德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可以 说,道德正是适应社会关系尤 其是利益关系调节的需要而产
生的
人的自我意识是遭德产生的主 观条件。意识是道德产生的思 想认识前提。人只有在社会
3 关系的特殊的行为规范,道德与法律规范、政治规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
论道德的起源及本质
论道德的起源及本质
一、道德的起源
神启论:道德来源于神的启示。
天赋论:道德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禀赋。
进化论:道德观念起源于动物的“社会”意识或互助性。
感觉欲望论:道德来源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欲求。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论: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的产生有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其客观条件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其主观条件是指人的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开始意识到这种利益关系和矛盾需要加以调整。
二、道德的本质
道德的本质: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一方面,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相应的道德体系的性质,它所体现的利益关系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或多或少地会打上阶级的烙印。
另一方面,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
第二章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第一节 道德起源的历史前提
一、诸种道德起源说述评 1、神启论 董仲舒:“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 变。” 苏格拉底、柏拉图:灵魂中的善和生活中 的道德均来源于神谕或神的启示。 托马斯•阿奎那:美德是我们天赋的本性, 是上帝的直接启示。 2011-10-17 2
2011-10-17
22
诺尔曼·白求恩是加拿大安大略州人, 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 诺尔曼 白求恩是加拿大安大略州人, 1953 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他是蜚声北美 白求恩是加拿大安大略州人 的四大名医之一,是加拿大医学界少数薪金最高的医生。 的四大名医之一,是加拿大医学界少数薪金最高的医生。 月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北平,白求恩下了决心: 真正的战斗是在中国, 1937 年 8 月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北平,白求恩下了决心:“真正的战斗是在中国, 那里斗争决定着我们这个世界的命运。我要和他们一起战斗! 到延安不久, 那里斗争决定着我们这个世界的命运。我要和他们一起战斗!”到延安不久,他就表 军医的岗位是在前线;医疗队必须到战壕附近去;对抢救伤员来说, 示:军医的岗位是在前线;医疗队必须到战壕附近去;对抢救伤员来说,时间就是生 哪里有伤员,就到哪里去。在晋察冀军区, 命;哪里有伤员,就到哪里去。在晋察冀军区,白求恩 4 次带医疗队直插到火线工 里的地方。 作。第二次手术台设在离火线 12 里的地方。 1939 年 11 月 1 日 白求恩在手术时 感染了致命病菌,他深知问题严重,却不肯休息,拼命抢时间。 感染了致命病菌,他深知问题严重,却不肯休息,拼命抢时间。当天急行军 70 里赶 往石家庄。 多个伤员。 往石家庄。 2 日检查了 200 多个伤员。 3 日作手术 13 个。 4 日在被强制休息中 起草了巡视团工作报告、关于疟疾的讲课提纲。 起草了巡视团工作报告、关于疟疾的讲课提纲。 5 日不顾体温已升到 39.6 度,还 步履蹒跚地冲往前线。 里的卫生队。 步履蹒跚地冲往前线。 6 日行军 70 里赶往离火线 10 里的卫生队。 7 日体温 40 度去主持了医疗队的初步疗伤工作,昏倒后还命令:凡有头、 度去主持了医疗队的初步疗伤工作,昏倒后还命令:凡有头、腹、胸受伤的一定要叫 醒他。 日后病情进一步恶化。 日他给聂荣臻写信,提出一系列建议, 醒他。 8 日后病情进一步恶化。 11 日他给聂荣臻写信,提出一系列建议,尽了一 个卫生顾问的最后职责。 日这颗时刻惦记着中国抗日伤病员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个卫生顾问的最后职责。 12 日这颗时刻惦记着中国抗日伤病员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1939 年 12 月 21 日 ,毛泽东特别写了《纪念白求恩》的文章,号召大家都来学习 毛泽东特别写了《纪念白求恩》的文章, 白求恩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 白求恩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 思考:人为什么需要道德? 思考:人为什么需要道德?
道德起源和本质的说法
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人类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是人类互相相处的基础。但是,道德的起源和本质一直是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们经常探讨的问题。
道德的起源,一般分为两种观点:一种是进化心理学观点,另一种是社会契约论观点。进化心理学观点认为,道德是人类进化的结果,它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而产生的。人类之所以会有道德观念,是因为这种观念可以提高人类的生存率和繁殖率。社会契约论观点则认为,道德是人类社会的产物。人们为了共同生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制定一些共同的行为规范,这些规范就是道德。
不管是哪种观点,都说明了道德的起源是人类自身的需要,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的。道德的本质则更深层次地揭示了道德的意义和价值。
道德的本质是什么?道德本质的不同解释,也是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们争论的焦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康德的义务论和尼采的意志论。
康德的义务论认为,道德的本质在于人类的义务和责任。他认为,人类具有自由意志,但是人类的自由意志必须遵循一些普遍适用的道德规则。这些规则在人类自由意志的基础上,规范人们的行为,使得人类社会可以更加和谐。
尼采的意志论则认为,道德的本质在于人类的意志。他认为,人类是通过意志来建立道德,而不是道德来规范人类的意志。尼采认为,道德的本质是人类的意志在自我创造和自我超越中的表现。
这两种观点的差异,反映了道德本质的多样性。道德本质的不同解释,可以看作是对人类道德理解的不同角度和侧重点。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是人类社会中永恒的话题。道德的起源和本质的不同观点,反映了人们对道德的不同理解和认知。无论是哪种观点,都强调了道德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更加关注道德的发展和实践,以建设一个更加和谐和美好的社会。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一课知识速记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一课知识速记
以下是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知识点总结:1、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起源:道德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共同生活和交往,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内在需要。
本质: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共同生活和交往中形成的规范和准则,旨在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2、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功能:道德具有多种功能,如调节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等。
作用:道德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3、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爱国奉献:强调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贡献。
勤劳勇敢:强调勤劳节俭、勇敢顽强、不畏艰难的精神。
自强不息:强调个人不断努力进取、追求进步和成长。
厚德载物: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宽容、仁爱和互助精神。
博大宽和:强调个人心胸开阔、待人宽容、和谐共处的品质。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5、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大学思修考试重点整理 (1)1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1.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
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峄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道德的起源:(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2)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3)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
(二)道德的本质:(1)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道德带有阶级属性。
(4)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2.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一)道德的功能:(1)主要:认识功能(道德反映社会现实),调节功能(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时间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2)其他: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5)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6)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第二节1.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矝。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求。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2.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
道德的本质[优选内容]
行业借鉴#
29
• 应然是一种理想状态,是对实然的反思性 把握。
• 作为集合体的“应然”存在方式,所揭示的
是社会应当具有何种伦理关系、伦理规范、伦理 秩序,它所探究的是存在秩序、规范、关系及其 合理性。
• 作为单个人的“应然”存在方式,所指示的
是个人应当具有何种品质美德,做一个什么样的 人,它所探究的是个人生存的意义、价值和生活 方式。
“人的最有价值的努力是为我们行为的道德化而奋斗。我们的内
心平衡,甚至我们的生存本身都取决于道德。惟有我们行为的
道德化才能赋予生命以美好和尊严。”
——爱因斯坦
第三讲
道德的起源、本质及其他
行业借鉴#
1
(一)道德的起源
• 一、中外伦理思想史上几种道德起源说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
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三)道德与宗教
• 在发生学的意义上,道德与宗教有着原初 的混沌一体。在原始的禁忌、祭祀、巫术 中,存在着原始宗教与原始道德。
• 在原始社会,原始宗教通过宗教神话和宗 教礼仪来强化道德(规范)的社会影响力。
行业借鉴#
32
区别
• 第一,反映生活的方式不同: 超然与必然
宗教总是把现实的客观必然性,转换成超 人类、超尘世的虚幻的异己力量;道德反 映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它赋予必然以正当和善的意义,以此 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行业借鉴#
9
• 劳动、社会关系和自觉意识三者的有机统 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解道德起源问题的基 本视角。
行业借鉴#
10
(二)道德的本质
• 一、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
•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 映,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根源 于社会经济关系。
道德
道德的起源虚假实验
猴子和香蕉
人具有一般动物所具有的自我抑制能力,更具有一般动物所 没有的有意识的自我抑制能力。这种抑制不仅表现在人的生物 性上,也表现在人的社会性上。人一开始就是社会动物,在生 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为了群体的生存和发展,人的欲望不得 不受到群体利益的制约,这种群体利益就是通过人的自我抑制 能力和行为,形成了某些默契—即最初的道德。也可以说,当 人类意识到抑制的时候,便开始从社会性上、从人与人的相互 关系上相对自觉地抑制自己,道德也就由此产生了。
彝族闹洞房
闹洞房产生于道德从群体向个体的过渡,当俩人世界开始诞生,并以 爱情为基础的小家庭在道德的谴责声中出现时,为了惩罚男女之间产生爱 情这样一种不道德行为,于是就有了闹洞房。最初决不是什么“闹”,而 是严厉的惩罚,男女为了爱情必须付出代价。如今云南大、小凉山的一些 彝族同胞,依然保留着惩罚的风俗,他们用脏水、污水,以至粪便去泼新 娘、新郎,甚至把新娘、新郎吊起来毒打,以惩罚这对背叛众多情人、建 立俩人世界的不道德男女。
3、生产实践是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统一 的社会条件
道德的源头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界的对立,其目的不 是“破坏”自然,而是改造自然,是为了把自然作为自己的无机身 体统一到自身中来。人改造自然的过程,是生产实践的过程,同时
也是自然改造人本身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对立统一”的过程。
这个过程使人超越自然,建立起非自然意义上的物质文明,人真正 实现了自身的对象化;与此同时,这个过程使人的类不断地整合与调
一、道德的起源
(一)伦理思想史上关于道德起源的几种观点 1、神启论 认为道德来自于神灵的启示和超力量的规定
西汉董仲舒提出: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道之大原出于 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从这一观点出发,他把封建道德纲常神圣 化、宗教化,认为触犯封建道德就是违反天意。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
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的学法、懂
法、用法、守法和护法;
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
诚实守信、诚恳待人;
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 善;
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及其意义
历史和现实表明,道德在一个社会中的作 用大小,往往取决于作为主干的基本道德 规范在社会成员中的知晓度、信奉度和践 行度。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体现了对社会
主义道德体系内容的丰富和拓展。公民基 本道德规范既是从最基础、最重要的道德 规范方面,对已有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形 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又从公民道德 建设方面,对与已有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内容进行了新的扩展和完善。
有效市场、重复博弈与诚信 ◆市场会惩罚机会行为者 ◆诚信、品牌与商誉
(2)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3)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二、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 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 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要肩负起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使命,就必须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 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 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
道德的起源、目的和终极标准
一、道德的起源
1. 道德自然起源说 2. 道德契约起源说 3. 道德神赐说 4. 道德交往起源说
道德自然起源说认为:人类的道德起源 于人类自身的本性、本能或理性,并且是自 然而然而不是人为出现的。
主要代表学说: 性善论与性恶论之争 情感欲望论
道德契约起源说认为:区分善恶的道 德起源于人们的契约,人们通过相互协商 来约定行为的善恶。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道德产生的条件:
(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 条件
(2)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 产生的主观条件
(3)生产实践是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 统一的社会条件
二、道德的目的
1.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 2.道德他律论与道德自律论之争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只能是他律的, 只能是为了增进人类的利益。
2、道德终级分标准 (1)最大利益净余额——利益冲突不可两全时 的标准。
第一,在他人利益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最 大利益净余额原则就表现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 益”, “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原则。
第二,在自我利益与社会、他人利益发生冲突 的情况下,最大利益净余额原则一般说来表现为 “自我牺牲”原则。
(2)不损害一人地增加利益总量——利益一致 可以两全情况时的标准。
讨论:
1.难住了自己的假想实验 美国当代伦理学家哈曼曾设计了两个假想实验。
实验一:一个医生,如果把极其有限的医药资源用 来治疗1个病人,另外5个病人就必死无疑;如果用 来救活这5个病人,那个危重病人就必死无疑。医 生显然应该救活5人。实验二:有5个分别患有心脏 病、肾病、肺病、肝病和胃病的人和1个健康人。 这5个病人如果不进行器官移植,就必死无疑;如 果杀死那个健康人,把他的器官移植给这5人,则5 个病人就能活命,而且会非常健康。医生应该怎么 办?为什么第一个案例应该为救活5人而牺牲1人, 第二个案例却不应该为救活5人而牺牲1人?这个问 题难住了哈曼自己,他也回答不出来。
第九讲 道德的起源、本质、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
3、封建社会的道德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并部分占有农民,即农民比奴隶 有了较多的人身自由,使封建主不能任意宰割。封建主极力维护等级森严的纲常 秩序,农民对此则极力反抗,如此等等就构成了封建社会道德的基本特征: 第一,要求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 第二,确立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以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关系。如“三纲五常”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从四德”(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 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工)。 第三,封建道德具有明显的政治化、宗教化、规范化与理论化。把道德与政治混 为一体,力求使道德政治化、政治道德化、为政治披上道德的外衣,为道德加上 政治、法律的权威。如封建道德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 道德还被赋予神的权威,说成是上帝或上天的意志,一次论证封建道德的合理性、 神秘性和永恒性。 同时,在与地主阶级道德相对立,形成了农民阶级的道德:美德:勤劳节俭、艰 苦朴素、救穷周急。
第三节
道德的社会功能
一、道德的描述等功能 二、道德的扬善抑恶功能 三、正确评价道德的社会作用
一、道德的描述等功能
(一)描述功能:是道德对个人行为和社会状况的一种客观描述。 区分道德的行为、不道德的行为和道德中立的行为。 (二)判断功能:道德能够依据社会的普遍原则和价值观对个人 和社会活动进行判断和评价。道德的判断功能能使社会生活和个 人价值取向趋于和谐。 (三)调节功能:是道德最重要的社会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主 要依靠外在制裁(社会舆论)和内在制裁(个人良心、道德信念 以及价值观)来调节。 (四)教育功能:道德通过舆论、习惯,特别是良心教育人们, 培养人们良好的个人道德意识,品质和行为,从而提高人们的精 神境界和道德水平。 (五)认识功能:主要是通过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来实现的,其 目标是提高道德生活的自觉性,认识的方式主要采取善恶、荣誉, 幸福、良心和义务等特有范畴。(其特点见P91)
道德的名词解释
道德的名词解释道德,作为一个广泛而深刻的概念,涉及我们行为、判断和价值观的方方面面。
它是一个关于人类行为规范和标准的体系,具有长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道德的本质、起源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一、道德的本质道德是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指导着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举止。
道德与伦理学紧密相关,涉及个体对善恶、对错的判断。
它不仅仅是个人意愿的表达,更是一个社会共同遵守的规范。
道德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的特点。
在某些方面,道德的准则是普遍适用的,例如不妨害他人生命、财产和尊严。
然而,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道德标准也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对于生死、婚姻和贫富的价值看法。
二、道德的起源道德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在人类进化的早期,道德的产生主要是出于对生存和群体团结的需要。
人类从独居的个体进化为群体生活的社会生物,为了维持和谐的社会关系,必须形成一套能够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的规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逐渐演变为一种内化和认同的价值观。
它通过家庭、宗教、教育等途径传递给个体,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
道德的传承和塑造将不同文化和社会的智慧和经验融为一体,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三、道德的重要性道德在个体和社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道德是社会秩序维系的重要基石。
它建立了人们对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和合作共赢的共识,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缺乏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的社会往往充满冲突、矛盾和不公平,难以实现持续的进步与繁荣。
其次,道德对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它引导个体发现并坚守自己的真实价值,让个体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并获得自尊、自信和幸福感。
同时,道德教育也帮助个体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使其能够在社会生活中自律自愿地遵守规则。
最后,道德是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的推动力量。
它鼓励创新和进步,激发个体和社会对于更高尚价值的追求。
通过推动公正、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道德为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变革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 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 观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 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 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冠生园月饼事件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 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 自己的能动作用。 追求理想人格需要“明智”。
明辨是非
好的品德需要明智好学来扶助。
知人、自知
方法与境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 中庸 》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是一个矛盾体,具有 鲜明的两重性。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 了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属于糟粕的 部分,则表现出了消极、保守、落后的一 面。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思 潮。一种是文化复兴主义思潮,另一种是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我们要坚持批 判继承的原则,注意科学辨析,自觉避免 各种错误倾向的影响。 必须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
道德的认识功能
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 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 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是人们认识和反映社 会状况以及人与人之间 关系的一种方式。
道德的调节功能
是指道德通过评 价等方式,指导和 纠正人们的行为和 实践活动,协调人 们之间关系的功效 与能力。 这是道德最突出 也是最重要的社会 功能。
道德的其他功能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良道德传统
人类道德的发展具有其内在的规 律性,是在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 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的重大意义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 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 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诗经》: “夙夜在公”
《书经· 周官》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贾谊《治安策》: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去丹心照汗青。”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 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 能力。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 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 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认识功能 调节功能 导向功能 激励功能 辩护功能 沟通功能
道 导向功能 激励功能
辨护功能 沟通功能
德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 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
百脑汇前路面整修 行人拥堵检验道德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人类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 程大体一致。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001年中共中央印 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 施纲要》,第一次系统 明确的提出“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团结友善、 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 道德规范。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及其意义
历史和现实表明,道德在一个社会中的 作用大小,往往取决于作为主干的基本道 德规范在社会成员中的知晓度、信奉度和 践行度。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
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的学法、懂
法、用法、守法和护法;
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
诚实守信、诚恳待人;
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 相帮助、与人友善; 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 约、积极进取;
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奉 公、服务社会。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一) 道德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 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二)道德的本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 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 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 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 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 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 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 的变化。
(二)认识和把握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是进行道德修养的 根本途径。
★学思并重 ★省察克治 ★慎独自律 ★积善成德
★知行统一
案例二 案例三
(三)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公民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又是 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践的正确反映。
(1)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 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诚信并不单纯是一个道德概念; 诚信还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讲诚信,从长远来看,能够得到更好的经济 回报;
原始社会的道德 奴隶社会的道德 封建社会的道德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
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作用越来 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 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 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 理; 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 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案例一
三、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一)道德修养贵在自觉
道德修养,是指个 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 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 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 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 自我教育、自我锻炼、 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 活动。
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也是人立 于社会的重要条件。 礼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故学至 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 之极。”
——《荀子· 劝学》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诚:言为心声,对内诚于己就是不自欺。 信:恪守诺言,对外信于人就是不欺人。
诚信:是指一种真实无妄、表里如一 的品格。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体现了对社会
主义道德体系内容的丰富和拓展。公民基 本道德规范既是从最基础、最重要的道德 规范方面,对已有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形 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又从公民道德 建设方面,对与已有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内容进行了新的扩展和完善。
(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爱国守法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 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 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 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 利益。
蚂蚁的集体主义
(三)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
邓小平指出:“没 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 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 建设社会主义?党和政 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 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 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干 部,就愈要高度重视、 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 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
有效市场、重复博弈与诚信 ◆市场会惩罚机会行为者 ◆诚信、品牌与商誉
(2)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3)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二、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 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 系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要肩负起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 史使命,就必须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 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 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
“民无信不立”。
《论语 颜渊 》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 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因为人有道德。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 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 无义。人有气、有生、有 知、亦且有义,最为天下 贵也。” 《荀子· 非相篇》 孔子认为圣人是理想中的人, 有操守的君子是现实的人。他们 之间又是联系的,君子的“成仁” 正是“成圣”的内在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 颜
渊》)
孟子: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墨家 :“兼爱”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 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 诈不欺愚” 韩愈《原道》: “博爱之谓仁”。 朱熹:“爱之理,心之德”,并以生释仁。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是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 物,是对中国古代优 良道德传统的传承与 升华,是中国革命道 德传统的直接继承和 发展。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在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以市场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的经 济运行机制,对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既有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相适应的现实要求,也有一个为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的 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