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讲 第03章 组网技术基础-2

合集下载

第二章局域网组网基础精品PPT课件

第二章局域网组网基础精品PPT课件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应用。了解用户建设局域网的主要 目标和目的
3、地理布局调查
确定网络规模、拓扑结构、综合布线的要求,尤其是了 解用户的地理布局、单位的建筑布局。
需求分析
在取得第一手直观资料后,进行详细的网络 需求分析
费用分析 综合布线需求分析 网络可用性/可靠性分析 网络安全需求分析
硬件防火墙
Ethe rnet
7 x 8 x 9 x 1 0 x 1 1 x1 2 x 7 x 8 x 9 x 1 0 x 1 1 x1 2 x C
7 8 9 1 0 1 1 1 2
A1 2 3 4 5 6 1 x 2 x 3 xA 4 x 5 x 6 x 1 x 2 x 3 xB 4 x 5 x 6 x
2、要求有两个物理上独立的网络,一个能连接上Internet, 一个不能。
3、要求个人只能使用分配给自己的计算机等
网络拓扑图
192.168.1.2/24
192.168.1.3/24 192.168.1.3/24
192.168.1.3/24
192.168.1.3/24 192.168.2.1/24
192.168.2.1/24 192.168.2.1/24
设备及其它内容的设计
1、服务器与客户机的选择 2、接入Internet方式:ADSL 3、安装的服务:活动目录、打印服务
2.2 局域网组网步骤规划出建设网来自的步骤(实施)搭建物理平台
网络拓扑结构的确定 布线图的设计及综合布线 将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设备接入网络
一般来说,确定拓扑结构时需要明确以下指标:
网络的接入点(访问网络入口)的数量 接入点的分布位置 网络连接的转接点分布位置 网络设备点位置 网络中各种连接的距离参数 其它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中的基本指标

06次课 第03章 组网技术基础-2

06次课 第03章 组网技术基础-2

Q D/ R
D为同频小区中心 点之间的距离。 R为正六边形外接 圆的半径。
移动通信概论
三、同频干扰和系统容量的关系
在满足信干比要
求的前提下,如何
通过系统设计提高
数学模型
系统容量
3-27
移动通信概论
三、同频干扰和系统容量的关系
S I
S N ? Q ? ? CCT s L I N

1 2 1 4 3 2 4 1 2 3 4 3 1、Q与N的关系
大区覆盖与小区覆盖
大区制 基站发射功率大
小区制(蜂窝) 基站发射功率小 覆盖区域小(小区) 频率复用
覆盖区域广
频率不能复用
大区覆盖与小区覆盖(a)大区覆盖(b)小区覆盖
移动通信概论
蜂窝系统实现及问题
• 系统实现 – 将整个服务区分为若干个小区,每一小区设一基站, 负责与小区内所有移动台的无线通信。同时设置移动 交换中心,统一控制基站的协调工作,保证移动用户 得到完善的服务。 – 总体来说,蜂窝技术通过整个覆盖区域内频率复用, 就实现了用固定的信道来为大量的用户服务。 • 引入的问题 – 同频干扰:同频小区 – 越区切换
移动通信概论
二、蜂窝系统的一些问题 • 小区形状 • 区群的概念 • 同频小区的距离
移动通信概论
(1)小区形状 • 目的:无缝覆盖整个平面的服务区,寻找 合适的几何形状。
• 全向天线辐射的覆盖区是个圆形 。在考虑 交叠之后,实际上每个辐射区的有效覆盖 区是一个多边形。
正三角形
正方形
正六边形
移动通信概论
移动通信概论
本节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本节学习,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 小区制的原理? • 同频干扰与系统容量的关系? • 提高系统容量的方法?

组网相关知识点总结图

组网相关知识点总结图

组网相关知识点总结图一、组网基础知识1.1 组网概念组网是指将多个设备或系统通过一定的连接方式进行联接,从而实现设备之间的互相通信、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

在各种通信和网络领域中,都需要通过组网技术来构建通信系统和网络架构,以满足不同的通信需求。

1.2 组网的分类根据组网的不同特点和应用场景,可以将组网技术分为有线组网和无线组网两大类。

有线组网是指通过物理线缆连接设备和系统,主要包括以太网、局域网、广域网等;无线组网是指通过无线信号进行设备之间的通信和连接,主要包括蜂窝网络、Wi-Fi、蓝牙等。

1.3 组网的基本原理组网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定的连接方式将多个设备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网络结构,在这个网络结构中,设备之间可以直接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

在组网过程中,需要考虑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通信协议等因素。

1.4 组网的应用场景组网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和网络系统中,包括企业网络、数据中心、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领域。

通过组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通信效率和数据传输速度,满足各种通信需求。

二、有线组网技术2.1 以太网以太网是一种常用的有线组网技术,是一种基于CSMA/CD协议的局域网通信技术。

以太网采用双绞线或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广泛应用于企业网络和数据中心等场景。

2.2 局域网局域网是指将位于同一地理区域内的多台计算机设备互联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通信服务。

局域网可以采用以太网、令牌环、FDDI等不同的组网技术,是企业内部通信和数据传输的重要手段。

2.3 广域网广域网是指连接在不同地理区域内的多台计算机设备,通过远距离通信线路进行联接,实现远程通信和数据传输。

广域网可以采用X.25、帧中继、ATM等不同的组网技术,是不同地域之间通信和数据交换的重要手段。

2.4 有线组网的特点和优势有线组网技术具有传输速度快、传输稳定性好、安全性高等优点,适用于对传输速度要求较高的场景,如企业网络和数据中心等。

第1章 计算机组网技术基础PPT课件

第1章 计算机组网技术基础PPT课件
1、2类线是语音和低速数据线,带宽≤4Mb/s; 3类线为数据线,带宽为10~16Mb/s; 4类线为数据线,带宽≤20Mb/s; 5类线是高速数据线,带宽≤100Mb/s。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11
双绞线
双绞线采用RJ45接头与网卡或交换机的 RJ45接口连接。
做好的双绞线如下图。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34
1.4 组网软件基础
1.4.1 网络通信协议 在网络中包含多种计算机系统,它们的硬件和软件
各不相同,要实现共享计算机网络的资源,以及在 网络中交换信息,就需要实现不同系统的实体间的 相互通信。 两个实体要想实现通信,它们必须具有相同的语言, 交流什么、怎样交流及何时交流等,必须遵守有关 实体间某些相互都能接受的一些规则,这些规则的 集合称为协议(Protocol)。 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 定即称为网络通信协议。 网络通信协议一般由语法、语义和同步三要素组成。
9
1.2 数据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是网络中信息传输的物理通道。传输介质可根据其 物理形态分为有线介质和无线介质两大类。有线介质常用的 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无线介质有微波通信、卫星 通信、红外线和激光等。
1 双绞线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10
双绞线
双绞线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局域网传输介质。 无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两类。 无屏蔽双绞线划分为五类: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26
1.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树型结构
树型结构的特点是节点按层次进行连接,信息交换主要 在上、下节点之间进行,同层次的节点之间很少有数据交换。 实际上,树型结构是星型结构的扩展,只是有多个中心节点。

组网工程知识点归纳总结

组网工程知识点归纳总结

组网工程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网络基础知识1. OSI七层模型OSI七层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网络通信协议体系结构,用于规定网络通信的分层结构和标准。

它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2.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Internet使用的核心协议,它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络互联协议(IP)。

TCP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IP负责数据的路由和传输。

3. 子网和子网掩码子网是将一个大的IP地址空间划分成若干个小的网络,以提高网络的管理和性能。

子网掩码用于指示该IP地址属于哪个子网,通常表示为32位的二进制数。

4. IP地址和MAC地址IP地址是互联网上每一个连接到互联网的设备所需要的标识,它是用来标识计算机的逻辑地址。

而MAC地址是每个网络接口设备上的唯一标识符,用来标识网卡的物理地址。

5. VLANVLAN是虚拟局域网的简称,可以将一个物理局域网划分成多个逻辑上的局域网,从而实现不同局域网之间的隔离和划分。

6. DHCPDHCP是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它用于自动分配IP地址和其他网络配置信息给网络上的计算机和其他设备。

7. DNSDNS是域名系统,它是对IP地址和域名之间进行转换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8. 网关网关是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它负责将数据进行转发,在不同网络之间进行通信。

9. 交换机和路由器交换机是用来连接多台计算机,实现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传输的设备。

而路由器是用来连接不同网络,进行数据包的转发和路由的设备。

10. 网络拓扑网络拓扑是指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物理或者逻辑连接关系,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网状型等多种形式。

二、网络设备1. 网络接口卡(NIC)网络接口卡是计算机连接网络的接口设备,它是计算机和网络之间的桥梁。

2. 交换机交换机是用来连接多台计算机,实现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传输的设备,它可以实现数据的快速转发和广播的隔离。

3. 路由器路由器是用来连接不同网络,进行数据包的转发和路由的设备,它可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组网技术教学大纲

组网技术教学大纲

组网技术教学大纲组网技术教学大纲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网络的构建和维护中,组网技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培养具备组网技术能力的人才,我们需要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组网技术教学大纲。

一、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可以简要介绍组网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网络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无论是企业、学校还是家庭,都需要建立稳定、高效的网络来支持各种业务和应用。

而组网技术就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而生的。

二、基础知识在组网技术教学大纲的基础知识部分,我们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 网络基础概念:介绍网络的基本概念,如网络拓扑、协议、IP地址等。

2. 网络设备:介绍常见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以及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3. 网络协议:介绍常见的网络协议,如TCP/IP协议、HTTP协议等,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4. 网络安全: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安全威胁,以及如何保护网络安全。

三、组网技术在组网技术教学大纲的组网技术部分,我们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 网络设计与规划:介绍网络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网络拓扑设计、子网划分等。

2. 网络配置与管理:介绍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方法,如交换机端口配置、路由器路由配置等。

3. 网络故障排除与维护:介绍网络故障排除的方法和常见故障的处理步骤,以及网络维护的基本原则。

4. 网络优化与性能提升:介绍网络优化的方法和技巧,如负载均衡、带宽管理等,以提升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四、实践环节在组网技术教学大纲的实践环节部分,我们可以安排一些实际操作和实验,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网络拓扑,要求学生进行配置和管理,以及排除故障。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组网技术。

五、评估方式在组网技术教学大纲的评估方式部分,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考核方式,以评估学生对组网技术的掌握程度。

例如,可以设置笔试、实验报告、项目实践等多种形式的评估方式,以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精品课件】组网与网络管理技术

【精品课件】组网与网络管理技术

特点
用途: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 特征
– 范围 小 – 传输技术 传输速率高(通常在10~1000Mb/s之间) – 拓扑结构
• 总线型 • 环形
总线型拓扑结构(以太网)
所有节点都连接到一条作为公共传输介质的总线上。 信息的传输以“共享介质”方式进行:
总线型的优越性
一个节点失效不影响其他节点的工作; 节点的增删不影响全网的运行;
结构简单 接入灵活 扩展容易 可靠性高
环形拓扑结构(令牌环网)
特点:
以共享介质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每个节点都与两个相邻的节点相连; 节点之间采用点到点的链路; 网络中的所有节点构成一个闭合的环; 环中的数据沿着一个方向绕环逐站传输。
环形的主要问题
与总线型网络的特点作比较:
结构简单、接入灵活
扩展容易、可靠性高
可用于广域网互连,也可用于局域网互 连。
6、交换机
交换机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 数据链路层上,主要功能包括物理编址、 网络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帧序列及数 据流控制。
3.1.5 网络设备的选择
一、中继器 优点
– 易于操作; – 很短的等待时间; – 价格便宜; – 突破线缆的距离限制来扩展局域网段的距离; – 扩展某些来自局域网段或主干网的工作站的距离。
3.4 网络安全
3.4.1 使用防火墙的原因 3.4.2 防火墙能防范什么? 3.4.3 防火墙不能防范什么? 3.4.4 防火墙的基本类型 3.4.5 防火墙的选购策略及安装
3.1 网络互连的一般概念
网络的类型 网络互连的方式 网络互连的设备 网络互连通信链路的选择 ※
3.1.1 局域网(LAN)
环中某一位置的断开将导致整个网络瘫痪。

现代移动通信 第5版教学课件第03章 组网技术基础-3

现代移动通信 第5版教学课件第03章 组网技术基础-3
思考:容量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 每个用户的忙时话务量Aa ✓ 呼损率B ✓ 信道数 l ======》总用户数:A/Aa
三、多信道共用的容量和信道利用率
2、多信道共用的容量计算
步骤1:由呼损率B和信道数 l ,确定系统可支持的 总呼叫话务量A
步骤2:确定每个用户的忙时话务量Aa
步骤3:计算系统所能容纳的用户数M
二、话务量与呼损
2、呼损率
数学表达式
✓ 令 A为呼叫成功的话务量
A C0t0
✓ 则呼损率为:
B A A' C C0
A
C
二、话务量与呼损
3、服务等级(GoS) 呼损率也称为服务等级(Grade of Service) 服务等级与用户满意度 ✓ 呼损率越小,成功呼叫概率越大,用户越满意。 主要可考用虑来两衡个量问最题忙:情况下用户进入系统的能力 ✓确定用户在忙时接入系统被阻塞的概率。 ✓确定符合GoS所需要的通信容量。
3 0.455 0. 602 0.725 0.899 1.057 1.271 1.980
4 0.869 1. 902 1.219 1.525 1.748 2.045 2.945
5 1.361 1. 657 1.875 2.218 2.054 2.881 4.010
6 1.909 2. 276 2.543 2.960 3.305 3.758 5.109
五、位置更新
不同MSC/VLR不同位置区的位置更新
小区1
小区3
(1)
(4) MSC
BSC
VLR
位置区1
小区2
位置区2
BSC
小区4
(2) (3)
MSC
HLR
(5)
VLR

第1章 计算机组网技术基础PPT课件

第1章 计算机组网技术基础PPT课件
优点:覆盖面积大,可靠性高,信道容量大,传输距离远,传输成 本不随距离的增加而增大,主要适用于远距离广域网络的传输。
开课之前
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课程的主要内容 学习要求 建议教材和参考书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1
第一部分
整体概述
THE FIRST PART OF THE OVERALL OVERVIEW, PLEASE SUMMARIZE THE CONTENT
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普及的,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必将 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 深刻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能够较全面地了解计 算机网络基本原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 局域网组网技术
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使同学们能够独立完成中小规 模局域网的组建和管理,以适应未来工作要求
站、服务器相连。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14
3 光导纤维
光纤是数据传输中最有效的一种传输介质,在现代通 信系统和计算机网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光纤是一种由石英玻璃纤维或塑料制成的、直径很细、 能传导光信号的媒体。
光纤的组成:光纤芯、包层和保护外层。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15
3 光导纤维
光纤分类: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通过光纤传输的每一条光束称作一个模,多
模光纤直径比单模光纤大,可提供不止一束 光线在光纤中传输,这些光有不同的入射角, 在通过反射层反射时,它们有不同的反射角。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16
3 光导纤维
光纤非常细,计量光纤纤芯和反射层的单位是 µm,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只有5µm~10µm, 多模光纤纤芯的直径在50µm~100µm之间。
局域网最常用的多模光纤标识为62.5µm/125µm, 其中62.5µm指的是纤芯直径,而125µm指的是反 射层(包层)直径。典型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是 8µm,当指定波长的光束在这种光纤中传输时, 只有一种模能沿着纤芯传播。

无线组网技术讲座

无线组网技术讲座
无线组网技术是指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ZigBee等,实现网络连 接的一种技术。它不需要传统的有线线路,因此具有灵活、便捷、可移动性等优 点,能够满足现代人对高速、便捷的网络服务的需求。
无线组网技术的应用场景
总结词
无线组网技术广泛应用于家庭、企业、公共场所等领域,提供无线接入、数据传输、物 联网等服务。
04
无线组网技术应用案例
家庭无线组网
总结词
家庭无线组网技术为家庭用户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支持多设备同时接 入,提升家庭信息化水平。
详细描述
家庭无线组网技术采用无线传输方式,将宽带网络延伸到家庭的各个角落,方 便用户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常见的家庭无线组网技术包括Wi-Fi、蓝牙、 ZigBee等,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VS
详细描述
可以采用低功耗设计、节能协议、智能休 眠等技术手段来降低无线设备的能耗。同 时,也可以通过优化网络拓扑结构、合理 配置网络资源等方式来提高网络的能效。
无线覆盖范围问题
总结词
无线覆盖范围是无线组网中需要考虑的重要 因素,它直接影响到网络的覆盖范围和用户 的使用体验。
详细描述
可以采用高灵敏度接收器、定向天线、多路 径传输等技术手段来扩大无线覆盖范围。同 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网络资源, 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
无线局域网(WLAN) 提供无线互联功能,如WiFi。
无线城域网(WMAN)
覆盖城市范围的无线通信网络,如 WiMAX。
无线广域网(WWAN)
移动通信网络,如2G、3G、4G、 5G等。
无线传输协议
01
IEEE 802.11系列协议: 用于WLAN的标准,如 WiFi。

组网技术(一)网络基础知识

组网技术(一)网络基础知识
Ping 127.0.0.1 • 6)用PING命令测试本机到计算机网络中的其它节点的连通性
2021/3/11
10
计算机网络中的地址及与层次的对应
2021/3/11
11
网络地址之间的映射
• 1)域名地址通过域名解析协议DNS,把域名地 址转换为对应的IP地址
• 2)IP地址通过地址解析协议ARP,把IP地址转换 为对应的MAC地址(网卡地址)
2021/3/11
31
主要内容
• 网络计算模式 • 网络通信协议 • 网络操作系统
2021/3/11
32
网络中计算模式的演变和分类
• 1.终端—主机模式 • 2.C/S模式 • 3.B/S模式 • 4.P2P模式 • 5.云计算模式
主要内容
• 网络体系结构
2021/3/11
1
计算机网络的物理构成
2021/3/11
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网络层次和协议的 集合
2021/3/11
3
三种典型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1.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框架(OSI) • 2.TCP/IP协议结构 • 3.局域网络(LAN)体系结构
20
互连设备对应的层次
• 网络互连设备之间的关系为包含关系,即 对应高一层次上的互连设备,可以完成较 低对应层次互连设备完成的功能
2021/3/11
21
冲突域和广播域
• 冲突域——参与争用信道的计算机的集合 • 广播域——接收广播信号的计算机的集合 • 冲突域的分割——网桥、交换机 • 广播域的分割——路由器、交换机的VLAN
2021/3/11
24
• 以太网
主要内容

组网技术基础

组网技术基础

局域网的硬件组成
ISA总线网卡
PCI总线网卡
局域网的硬件组成
双口(RJ-45+BNC) 网卡
光纤口网卡
局域网的硬件组成
集成在主板上的网卡
局域网的硬件组成
(4)网络传输介质
网络传输介质是网络中信息传输的物理通 道,是网络通信的物质基础之一。根据其物 理形态可分为有线介质和无线介质。 有线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无线介质:微波、卫星、红外线、激光等。
⑷ 压线
确认所有导线都到位后,将接头放入卡线钳的压接槽中, 通过线缆将接头压接槽的顶端并顶住;用力将压线钳夹紧, 然后松开压线钳并取出RJ-45接头,双绞线的一端RJ45接头 就压接完成。
局域网的硬件组成
任务二 直通线的制作
直通线用于将计算机连入到集线器(HUB)或交换机上, 或在结构化布线中由接线面板连到集线器或交换机等, 可以看作是用于不同类型产品间的连接。
(3)网络层
–功能:将分组穿过通信子网从信源传输到信宿
–内容:
• 路由选择:如何在多条路径中选择,穿过子网 • 拥塞控制:控制分组流入子网的流量,以免子
网过载,性能下降
• 数据分片和组装:将长的分组分片,以使能在 短分组网络上传输
• 网络互联:多个子网之间进行互连
(4)传输层 –功能: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 –内容 • 连接管理:建立连接、发收数据、拆除连接 • 报文分割和装配:将上层的长数据报文分割 成小的段进行传输 • 端到端的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 • 分流和多路复用
局域网的硬件组成
非屏蔽双绞线(UTP)根据传输性能可分为: 3类、4类、5类、超5类、6类
UTP类别 工作频率
3类
16Mhz

组网工程第2章

组网工程第2章

第2章 组网工程概述
2.2 组网工程项目管理
2.2.1 项目管理范围 1.项目范围的确认 在项目初期,应明确界定项目的范围,并提出项目范
围说明文件,作为进行项目设计、计划、实施及成果评 价的依据。项目范围应依据的资料主要有:
(1) 项目目标的定义或说明文件; (2) 环境调查资料; (3) 项目的限制条件和制约因素;
第2章 组网工程概述
2.2.8 项目沟通与协调管理
项目沟通是润滑剂,项目沟通管理的目的是使项目组内部 成员和项目相关人员能及时、准确地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并能正确地理解相关信息。通过项目沟通管理,保证项目组成 员思想高度统一、步伐协调一致,这样也保证了项目的团队精 神。因此,项目沟通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项 目管理成功与否及项目顺利执行的一个关键问题。一个项目涉 及到的各种未知和风险因素很多,需要协调的事情也比较多, 项目经理的任务之一就是做好沟通与协调。项目沟通包括项目 组内的沟通和项目组与外部之间的沟通。
项目经理应具有下列权限:参与项目投标和签订项目合同、 组建项目经理部、组织项目队伍、协调和处理与项目管理有关 的内部与外部关系。
第2章 组网工程概述
2.2.5 项目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应以实现网络工程项目合同约定的网络系统交付 日期为目标。根据项目的进度目标在项目管理实施规划中进行 工作结构分解,根据需要编制不同深度的进度计划,提出进度 控制措施;根据进度计划编制人力、材料、设备等资源需用量 计划;将实际进度数据与进度计划进行比较,确定进度偏差; 按照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定期提出进度管理报告,报 企业进度管理部门。
总进度计划内容应包括编制说明文档、总进度计划图(表)、 分期施工工程的开工日期与完工日期及工期一览表、资源需要 量及供应平衡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 覆盖区域逼近方法
2、覆盖区域逼近法的解决思路
微波和光缆链路 微 小 区 选 择 器
Tx/Rx
Tx/Rx
基站
B
C
中心基站由多个微小区发射机代替。 当移动台在小区内时,由信号最强 的微小区服务。
A
Tx/Rx
小区所属信道由基站分配给任一微
小区使用,微小区间不需要切换信道。
微小区概念
六、 覆盖区域逼近方法
二、同频干扰与系统容量的关系
1、系统容量的定义
(2)表达式
NS CT L L N
条件:同样小区半径,同样覆盖区域下 N减小,同频小区的间隔更近,区群复制次数增 加,使容量CT增大。 N减小,同频干扰增强,故需要折衷的N值。
二、同频干扰与系统容量的关系
1、系统容量的表达式 (3) 结论 同频干扰限制了系统容量!
2 n
L
3、确定同频干扰与系统容量的关系
同频干扰与系统容量的关系:
L:无线信道总数
CT
3N S (kS / I )
2 n
L
n:路径衰减因子 S/I:系统要求的最低信干比 k:第一层干扰小区的数目 NS:系统中小区的总数
三、参数对系统容量的影响
CT 3N S (kS / I )
2 n
L
1 1 4 2 4 1 3 4
一、同频小区和同频干扰
2、与同频干扰有关的系统性能指标
(2)同频复用距离D
当信号电平/同频干扰电平之比等于射频防护比时,
两个同频小区之间的距离称之为同频复用距离。
(3)同频复用系数Q 同频复用距离和小区半径之比。
一、同频小区和同频干扰
2、与同频干扰有关的系统性能指标
A基站发
M
DI
D DI DS
R 为正六边形内切 圆的半径。 R’ R R为正六边形外接 圆的半径。。
,
一、同频小区和同频干扰
4、同频小区距离的计算
j×2R’ D i×2R’
垂直沿六边形任意边移动i个小区 逆时针旋转60度,再移动j个小区
R 为正六边形内 切圆的半径。
,
R’ R
R为正六边形外 接圆的半径。。
D2 [i (2R)]2 [ j (2R)]2 2 i (2R) j (2R) cos120
四、小区分裂
3、具体方法
基站 A 被六个新的微小区基站
所包围。
每个微小区的半径都是原来小
区的一半。
只是按比例缩小区群的几何形 状,不改变原小区的信道分配 策略。 不是所有的小区都同时分裂,
不同规模的小区将共同存在。
四、小区分裂
4、小区分裂的好处 小区数增加 -> 增加覆盖区域内的区群数目 提高了信道的复用次数 -> 实现系统容量的 提高
D i 2 ij j 2 2 R 3 R R 2
D Q 3N R
一、同频小区和同频干扰
4、同频小区距离的计算
同频小区距离计算公式
D 3N R
N越大,同频小区的距离越远,抗同频干扰的性能越 强。 思考:N越大,意味着什么?
同样覆盖面积,N越大,复制的区群个数多?
切换次数增多。
如何解决?
简单的想法:允许MS在一个小区内切换,不需
MSC干预。
六、 覆盖区域逼近方法
1、问题的提出
如何进一步降低切换次数,降低系统交换和链路负荷。
2、覆盖区域逼近法的解决思路
由多个微小区和一个基站组成小区。
保持小区半径不变,将方向性天线置于小区边缘。
通过减小基站发射功率来抑制同频干扰。
2 7 5 1 6
3 4 2 3 7 4 5
假设1:假设每个小区的大小一样,且每个小区是正六边形小区
3、确定同频干扰与系统容量的关系
S I ? Q 3N CT NS L N
(2)S/I与Q之间的关系
假设2:假设每个基站的发射功 S S
I 率相等,在整个覆盖区内平均接收 I 信号功率随距离的幂指数下降且路
全向天线:CT 3N S (6S / I )
2 n
L
120 定向天线:CT
3N S (2S / I )
2 n
L
思考:小区扇区化后,需要对原小区使用的信道 做怎样的处理?
五、 小区扇区化(裂向)
3、小区扇区化的缺点
天线增多,基站信道需要划分,每个扇区的可用 信道减小。 会造成什么问题?
一、同频小区和同频干扰
1、同频小区的概念
小区制移动通信网络中使用同一组频率的小区。
B G A F B G A C E B D
C
同频复用
为什么要同频复用?
C
G
D A
F
E
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服务
F E
D
一、同频小区和同频干扰
2、与同频干扰有关的系统性能指标
(1)射频防护比 接收机输出端有用信号达到规定质量的情况下,在 接收输入端测得有用射频信号与同频无用射频信号之 比的最小值,也称为同频干扰防护比。 如:25dB等。
3、降低同频干扰的原理
每个独立的六边形代表一个 微小区,每三个六边形一组代
D
表一个小区。
同频小区间的距离为D。 同频微小区间的距离为Dz。
DZ
D rz R
小区半径为R,微小区半径为
rz=R/2。
六、 覆盖区域逼近方法
3、降低同频干扰的原理
思考一:系统容量和微小区 有关,还是和小区有关? 关键点:三个微小区共享 原小区的信道。
本次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如何确定蜂窝系统中同频小区的位置?
2、同频干扰是如何影响系统容量的?
3、提高系统容量的可行途径有哪些?这些方法是 如何提高系统容量?
3.4 提高蜂窝系统容量的方法
3.4.1 同频干扰对系统容量的影响 3.4.2 小区分裂 3.4.3 小区扇区化
3.4.4 覆盖区域逼近方法
2 3 2 3
1 6 2 1 7 3 6 5 4
2 7 5 1 6
1、系统要求的信干比S/I对系统容量的影响
AMPS系统,18dB GSM系统, 9dB
3 4 2 3 7 4 5
N=7
N=4
NS S Qn D Q 3N CT L L I k R N
三、参数对系统容量的影响

77
3N S (2S / I )
2 n
L
三、参数对系统容量的影响
3、系统中小区总数Ns的影响
小区分裂:保持N值不变,减小小区半径 2 3 72 4 5 2 1 7 7 6 5 3 1 5 4 6
CT
3N S (kS / I )
2 n
L
1
2 7 5
3 4
2 1 1
6
7 6 5 6 1 6
1 6 3 4 2 7 5
如何量化频率复用率?
二、同频干扰与系统容量的关系
1、系统容量的表达式 (1)几种不同的定义 一定频段内所能提供的信道数或用户的最大 数目或系统输入话务总量。 本次课用一定频段内所能提供的信道数来表 示系统容量,用符号CT来表示。
二、同频干扰与系统容量的关系
1、系统容量的表达式
(2)表达式
上次课重点回顾
1、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同频干扰、邻频干扰和互调干 扰对通信有什么样的影响?有哪些对抗措施? 2、大区制和小区制各有什么特点?
3、什么叫区群?区群内的小区数应满足什么条件?
第3章 组网技术基础
3.1 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概念 3.2 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干扰 第一次课
3.3 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
NS CT L L N
CT:系统中信道总数
L:无线信道总数

:区群复制次数
N:区群的大小
NS:系统中小区总数
2 1 7 6 5 1 6
1 6 3 4 2 7 5
2 7 5 1 6 3 4
3 4 2 7 5 1 6
1 6 3 4 2 7 5
2 7 5 1 6 3 4
3 4 2 3 7 4 5
2、第一层同频小区数目k值的影响
裂向:保持小区半径不变,定向天线
全向天线:CT
77 2
CT
3N S (kS / I )
3N S
2 n
2 n
L
L
(6S / I )
77 3
77
1
6 6
7 7
77 5 5
4 4
77
问题:使用1200定向天线后, 如图的同频小区数目有何变化? 为什么?
120 定向天线:CT
1 6 3 4 2 7 5
2 3 7 4 3 5 2 1 3 7 64 4 5 3 4
四、小区分裂
1、基本原理
保区分裂后需要做的调整
降低天线高度,减小发射功率。
四、小区分裂
3、具体方法
在原小区内分设多个发射功率更小的新基站,形成几
个面积更小的正六边形小区。
二、同频干扰与系统容量的关系
在满足信干比要 求的前提下,如何 通过系统设计提高 数学模型
系统容量
二、同频干扰与系统容量的关系
3、确定同频干扰与系统容量的关系
S I
S ? Q? I
NS C ? T CT L N

1 1 4 2 4 1 3 4
2 3 2 3
(1)Q与N的关系
1 6 2 1 7 3 6 5 4
同频小区距离近,同频干扰大,频率复用率高; 同频小区距离远,同频干扰小,频率复用率低。
实际问题:在抑制同频干扰的基础上,如何通 过系统设计获得最大的系统容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