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 放大镜下的晶体3名师教案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放大镜下的晶体教科版 (3)
糖
二:制作晶体
1、 晶体的形成 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
样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 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 状?
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 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 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 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质的晶体。我们可以 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 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将放大镜下的 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 7页方框中)
3.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的食盐,白糖,味 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却是立方体形状 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 白 糖 味精那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物 质叫晶体。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 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
2 制作我们的晶体
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得盐的晶 体,让我们也试一试好吗?
这里有一些浓食盐溶液,让用滴管滴在 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 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 痕迹。(注意,玻璃片需要远离火焰,用火焰 上方的热量烘。)
3拓展活动
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 里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们知道是怎么 制作的吗?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一:观察晶体
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 天我们还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 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 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①物质:
糖 盐 味精
②记忆中: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3放大镜下的晶体名师教案教科版
白〃 体 、M晶 盐.MU本O:沖><城昭 <席侬 板 放晶
业
作后课
后思 课反
最新资料推荐
教研组长批课意见:
法万飓犬其 及占聾董学教
O
体
晶
O大体 放晶
手习段養
【体 - 晶 体大 晶的 物好 矿幷 滴多 林心 烧価 味用 食及 、体 镜晶 大种 放各 口昔 口昔 察示 观演材 组师器 分教及
育教钟 分三”專
会奪 社定 文忖 济斜经旅 涂宀花 ⑷賊
领
个。 各中 等之
评 测 力 匕匕 厶冃
a>H俪 杯!1FMOH卅 物M放 些3将 皿画 框*7^、一Gm今谕»则MB血瓦首仍物他 土皿昆首IB种 命的気 帶三to评小狮 味这O佯小W上精紳 中,T悉土皿味原 陀»磁册 轴船册 体]1镜讷味 馆 、琲 晶!1大O邛糖» 朋画脱是盐 镜W状 创 一精 犬怒 形 沙画划m糖 下放川粒 址 课 中镜 放 、 节 质忆大 助 一 仁上 物记>-22借
最新资料推荐
3
题
体 晶
、
3
>观聊度态煎情,源自提力能点省#目学教O些体 这晶 成是 构就 咪这 结何 細 的几100定惱#o蔦 有!| 晶 的受H』 见MO。^:副的 刘讪 察影副皿报副r次:側肌环「神側 :间法丈生食度了買 念空>友m剖态发r概的与牺刖驻、00学定程 感、丫石 科 过 仁厶33情仁厶
最新资料推荐
的昭 晶 ,用灿㈱ 我 该I 成 状他 的 品omo让JIMJ制 本的 亮 用#昭祛 $乜 么X咖 人'Z叫rJ恵 腥m —祸一中利M F火#o呃O则W閱界删② 伟 烘离晶 徳 争BJ7可彩然财蒸 册 慢眈咄 仏 和 有 也。 、自EWM得 慢片!^体 口 仙W,鳥 船W,宀仙1WM副 佯那 老与I糖是在尝 酒玻殆 廊的 精 朕丽 鉀不是以0用瓷詁 灯大 兀味 图美 彳?体可 莖 后丁蛹 肘更W糖 郡然O形的我0, 盯 / 一W白 副前 形廊有K便 「芯恂 有幷 青盐M自 彭这晶晶1璃M艇 曲试 柑食O来 勁 了结的 鼠 玻茁用O尝 卩像8受 杭成的物I在打」,<外 ) 第呃 附n用河 的 诵口 「 剖课 白矩 磧学丁冯#得形儡 舲片验 信苕 血侧 ,让 剜伯晒P.却仲 仙!|皿 阳伽 !到桩。的欣 茁M-海浆Bt好W乳耳 思9豁是体特生 仇用如岩。衣级试‘花神 栢第 胖精晶劄学 非厂 ,>体体珍一液轉狮 劄茅 体镜貂做计M生鬼副训WM-淪劉老 傭纠 晶灶,叫I片本绷确是诞山的側M来盐嵋社,力1到? 于成粒质页图副W门盯中火盐馴一下也哥灯W丘曰寸吗 关咖颗物8¥体伽初射是液如作徒出们酬収咏展仙的 讪 劇 制副同W(7 一后吐拓我 济 读、: :注、 :33亠父 阅 二 仁 师22师M33师
教科版科学六下1.3《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1.3《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放大镜下的晶体》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放大镜这一工具,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晶体的特征。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晶体的图片,以及相关的实验和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深入了解晶体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物质的基本概念,对一些简单的晶体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晶体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宏观层面,对晶体的微观结构了解不多。
此外,学生对放大镜的使用也较为陌生,需要在本节课中进行指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放大镜观察晶体的微观结构,认识晶体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研究晶体的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科学探究产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放大镜观察晶体的微观结构,认识晶体的基本特征。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研究晶体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放大镜观察晶体,培养观察能力。
2.实验法:学生进行晶体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放大镜、晶体样品、实验器材等。
2.学具:放大镜、实验记录表、晶体样品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各种晶体样品,引起学生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放大镜下的晶体》。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晶体样品,观察晶体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晶体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深入了解晶体的性质。
实验过程中,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晶体的特征。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加深对晶体性质的理解。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1.3《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教科版六下第一单元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课前准备(介绍课题、教学目标、学习准备)1.明确课题和学习目标:同学们,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第一单元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认识周围常见物质的晶体;知道晶体是指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并会制作晶体。
2.确认准备好学习用品和材料:上节课已经提前要求,提醒按要求准备好。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目标,准备好这节课需要的所有学习材料。
出示本课主题,明确本课学习目标、需要准备的学习材料,保证这节课顺利开展。
2.激趣引入 1.上节课我们借助放大镜探索了昆虫王国的奥秘,同学们都收获到了许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种类繁多的物质世界,看看我们能有什么新发现;2.首先我们一起观看一段录像。
3.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个物质是什么?1. 学生观看视频,对晶体有个初步认识。
以谈话形式开始,轻松进入学习状态,通过视频激发学生探究晶体世界的兴趣。
3.科学探索探索一:观察常见的晶体1.刚才在视频里我们欣赏的这些物质是什么?2.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生活中常见的四种固体物质的晶体: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颗粒。
3.首先请你直接观察这四种固体物质,并在科学记录本上写一些、画一画这四种物质小颗粒的形状特征。
4.借助放大镜观察这四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特征画在科学记录本上。
5.仔细观察,看看这些物质用肉眼观察和放大镜观察有什么不同?看看哪个小朋友观察的最仔细,开始吧!6.关于晶体,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形状。
(食盐和白糖、碱面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
)7.明确概念: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作出猜测。
明确观察对象确定观察的方法、观察重点和实验记录要求。
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了解晶体的概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3放大镜下的晶体》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3放大镜下的晶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放大镜下的晶体》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晶体的特征以及如何用放大镜观察晶体。
教材以晶体的特征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掌握晶体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晶体这一概念,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对其特征和分类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实际经验为基础,通过引导他们观察和实验,帮助他们掌握晶体的特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晶体的基本特征,学会用放大镜观察晶体。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究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晶体的基本特征,用放大镜观察晶体。
2.教学难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用放大镜观察晶体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晶体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晶体。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晶体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晶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观察与讨论: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的晶体,讨论晶体的特征,教师巡回指导。
3.实验: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晶体,记录观察结果,教师总结晶体特征。
4.总结: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晶体的特征。
5.拓展:学生分组设计实验,验证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教师巡回指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特征:有序排列、有规则形状•举例:冰、石英、食盐•特征:无序排列、无规则形状•举例:玻璃、松香、沥青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观察、实验、讨论等方面进行。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教案-放大镜下的晶体
放大鏡下的晶體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認識周圍常見物質的晶體,知道物質內部是有一定結構的,晶體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形式。
瞭解晶體用途。
過程與方法:用放大鏡觀察常見物質的晶體,並用圖進行記錄,培養準確畫圖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瞭解和探索晶體世界的興趣。
教學準備:1.分組材料:放大鏡、糖、食鹽、堿面、味精、燒杯、滴管、玻璃片、學生活動手冊。
2.演示材料:礦物質晶體的實物和圖片。
教學過程:一、引入1.觀察:教師出示一些礦物的晶體,如水晶、黃鐵礦、方解石和雪花的實物或圖片讓學生觀賞。
2.描述:學生描述這些晶體的不同和共同特徵。
3.小結:這些物質,雖然它們各不相同,但都是有規則的幾何形體,人們把它們叫做晶體。
晶體是自然界中物質存在的一種形式,過去我們在“岩石和礦物”一課也曾經接觸過一些晶體。
在自然界中很多固體的物質都是晶體,但大部分都是我們的肉眼看不見的,要在放大鏡或顯微鏡下才能看到,今天我們就用放大鏡來看看它們的真面目。
二、觀察晶體1.談話:白糖、食鹽或堿面是我們經常用到的。
今天我們來仔細觀察它們。
2.觀察:用肉眼觀察白糖、食鹽或堿面,說說它們是什麼樣的;再用放大鏡觀察看看它們又是什麼樣的。
3.彙報交流:在放大鏡下看到的白糖、食鹽和堿面的樣子。
三、製作晶體1.對話:我們自己也來製作晶體。
2.對話:我們在四年級時怎樣分離食鹽和水?用了哪些方法?3.小結:我們分離食鹽和水的方法是減少水分,即把食鹽溶液風乾或加熱使其水分蒸發,使食鹽重新析出。
另外還有一種製作晶體的方法是降低溫度法,即先把某種物質的溶液加熱製成飽和溶液然後冷卻,使物質重新析出。
4.自然界中有的晶體是從溶液中得到的,如海水蒸發可以得到鹽的晶體。
有的晶體是在一定壓力和溫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噴發岩漿冷卻後形成的礦石晶體。
今天我們在課堂上的製作方法是減少水分法。
步驟如下:先製作食鹽、白糖或堿面的濃溶液,然後滴一滴在玻璃片上,讓其蒸發。
為了蒸發得快,滴後要輕輕晃幾下,讓溶液擴散得薄而均勻,然後放在通風的地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3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3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放大镜下的晶体》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晶体的特点和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和实验材料,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晶体的特点。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晶体的概念和特点,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己去发现晶体的特点,从而加深对晶体概念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晶体的特点和性质,能够用放大镜观察晶体,并描述晶体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晶体的特点和性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晶体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放大镜观察晶体,发现晶体的特点。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晶体的性质。
3.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加深对晶体特点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放大镜、晶体样品、实验材料。
2.学具:放大镜、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晶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晶体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晶体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对晶体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晶体样品,并记录观察结果。
然后,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晶体的性质,并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加深对晶体特点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教材中提到的晶体,还有哪些物质具有晶体的特点?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拓宽知识面。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微小的世界3放大镜下的晶体∣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微小的世界3放大镜下的晶体∣教科版教材剖析:〝庞大世界〞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所触及的内容很广,但教学重点不是这些方面的知识,而是拓展先生观察的范围,激起先生观察的兴味,在活动中让他们学习和领悟运用观察工具的益处,独立研讨自己感兴味的课题。
先生对晶体是生疏的,但晶体是美丽的,也是十分有用的,在消费、生活和迷信研讨中都有着很普遍的用途。
本课教学是在教员的引领下,让先生知道物质外部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激起先生的探求兴味,先生走进了这个世界之后,先生很快就会被巧妙的晶体世界迷住,从此热情关注,这对拓展先生对自然界物质的看法是有意义的。
本课教学可以分为三局部:第一局部:初识晶体。
第二局部:自制晶体。
第三局部:引见自然界中的晶体及其用途。
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引抢先生见识周围罕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知道物质外部都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了解晶体的用途。
2.才干目的:用缩小镜观察罕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并用图停止记载,培育先生的画图才干。
3.情感目的:激起先生了解和探求晶体世界的兴味,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进程中,浸透自然美的教育。
教学预备:每个小组:缩小镜1个、白糖1包、食盐1包、碱面1包、玻璃片3片、烧杯3个、滴管3个、实验记载单。
教学流程:一、激趣引入上节课我们借助缩小镜探求了昆虫王国的微妙,那么你还想用缩小镜观察些什么呢?看来同窗们对迷信探求十分的感兴味,明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庞大世界,探求迷信微妙,哪个小组表现的突出,有能够取得这个值得研讨的奖杯,怎样样?有决计吗?[设计意图:以说话方式末尾,轻松进退学习形状,也激起了先生探求迷信微妙的兴味] 首先我们一同观察一段录像〔出示课件〕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个物质是什么?〔板书:晶体〕谁能描画一下这些晶体有什么相反和不同的中央?提出关键效果,引导先生末尾阅历探求进程。
这些晶体虽然各种各样,但都是有规那么的几何形体,〔板书:有规那么的几何形体〕明天我们就借助缩小镜来观察一下生活中罕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板书:缩小镜下的〕[设计意图:教员的教学依据儿童的心思特征,发扬CAI的优势,创设情境。
教科版科学六下《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放大镜下的晶体》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晶体的放大图像,了解晶体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认识晶体的各种形态,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以及晶体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此外,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晶体。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关物质的基本知识,对一些常见的晶体如冰、水晶等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晶体的认识仅限于表面,缺乏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本课中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晶体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认识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知道晶体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晶体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难点:晶体生长过程的理解,晶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地展示晶体生长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 crystal growth simulation software(晶体生长模拟软件),用于展示晶体生长的过程。
2.准备各种晶体样品,如冰、水晶、食盐等,供学生观察和实验。
3.准备显微镜,供学生观察晶体样品。
4.准备实验材料,如水、食盐、硫酸铜等,供学生进行实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 crystal growth simulation software 展示晶体生长的过程,引导学生对晶体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呈现(15分钟)a.展示各种晶体样品,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晶体的外观特征。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与反思
(封面)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与反思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就是晶体。
(2)了解制作晶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通过了解晶体的制作方法,自制食盐等晶体。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法【课前准备】放大镜、食盐、味精、食用碱、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视频《下雪了》。
下雪的景色是非常美丽的,那么你知道雪花是什么形状的吗?我们肉眼看到的物质在放大镜下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下吧!二、探究新知(一)观察美丽的晶体从观察我们身边的物质食盐、白糖、碱面、味精开始。
首先让我们用肉眼观察,看一看它们的样子。
之后用放大镜进行观察,观察后发现:放大镜的食盐晶体、放大镜的白糖晶体都是立方体的;放大镜下的味精晶体是柱状的;放大镜下的碱面晶体是花瓣状的。
它们都是晶体,了解晶体的概念: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让我们再一起了解自然界中的晶体。
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
这是显微镜下花岗岩中的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
出示长石、云母、石英晶体图片。
接着出示水晶、黄铜矿、雪花、维生素C晶体图片。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第3课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昆虫世界,从中发现了不少秘密。
那么你还想用放大镜观察些什么呢?学生说……。
看来同学们对科学探究非常的感兴趣,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微小世界,探索科学的奥秘,怎么样?有信心吗?首先我们来观看一段录像(出示课件)刚才同学们欣赏的这些物质漂亮吗?仔细观察,它们都有哪些形状呢?(学生描述)引导总结:这些物质虽然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具有比较规则的几何形体,人们称它们为晶体。
(板书:有规则的几何形体----晶体)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形状规则的晶体呢?(学生举例)正好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三种物质晶体,它们分别是食盐、白糖、碱面(请看桌面,老师出示这三种物质让学生识别)二、观察食盐、白糖、碱面的晶体。
平时你们仔细观察过它们吗?现在就让我们用眼睛仔细观察一下它们的颗粒,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并把你看到的图像画在记录表上。
(老师指导记录表的使用方法)学生观察、汇报……。
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把它们的颗粒看得更清楚呢?(学生:放大镜)真聪明!现在我们就借助放大镜来观察一下他们的颗粒,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板书课题:放大镜下的晶体)想试试吗?观察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画在记录表上。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1.3《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1.3《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放大镜下的晶体》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研究晶体的放大图像,了解晶体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教材内容包括晶体的定义、晶体的分类、晶体的生长过程等。
此外,教材还提供了多种晶体标本和放大镜,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了解晶体的结构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细胞、等生物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微观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晶体的认识仍然较为有限,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观察和实验的兴趣较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晶体的定义和分类,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晶体的特点,了解晶体的生长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晶体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对自然世界的探索兴趣,培养合作和分享的科学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晶体的定义和分类,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晶体的特点,了解晶体的生长过程。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了解晶体的结构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晶体的特点和规律。
2.实验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了解晶体的结构和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合作和分享的科学态度。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2.教具:晶体标本、放大镜、显微镜等。
3.课件: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学知识,如细胞、等,激发学生对晶体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晶体标本和放大镜,引导学生观察晶体的外观和结构,让学生初步了解晶体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晶体的细节,记录观察结果。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3名师教案教科版
最新资料推荐放大镜一、教学目标1.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 放大镜能将物体图像放大。
2.正确、熟练使用放大镜观察微小物体。
3.根据放大镜的结构特征,利用简单材料制作简易放大镜。
4.激发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周围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 •学生:①放大镜;②书写纸、吸水纸;③观察记载表;④玻片;⑤烧瓶、烧杯、塑料袋、塑料薄膜、水槽。
2.教师:同学生三、教学过程导放大镜用放大镜研放大镜做放大镜(一)导放大镜1 .导入①出示单元提示语P1 (课件:幻灯片)学生阅读。
②谈话:这段话中的哪个词或词组说明了我们将要探究的范围?2.揭题:为了更好地研究微小世界,我们必须借助一些观察工具,放大镜就是其中的一种。
板题)3.复习:①还记得我们用放大镜观察过什么?②怎样拿放大镜观察效果最好?(二)用放大镜1 .观察文字与手面(出示表一)①先用肉眼观察,再借助放大镜观察。
(分组观察)②把用眼睛看到的与用放大镜看到的不同之处记载下来并汇报。
2.自主观察并作记载(出示表二)3.猜一猜——它们是什么引:放大镜有时还能帮助我们精细地区分物体。
①出示两幅图,讨论:图中所显示的可能是什么?这毛茸茸的丝毛是纸的什么?然后猜哪一张是书写纸,哪一张是吸水纸,并说明理由。
(学生对照实最新资料推荐物分组讨论)②用放大镜实际观察这两钟纸,撕开、验证(实物投影)③结果反馈:你猜对了吗?你是怎么猜对的?4.课件出示:放大镜下的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描述一下感受)补充观察课本封面中的色块。
5.小结:放大镜的作用。
(板书)(三)研放大镜1.引:古希腊人把放大镜叫做魔镜,放大镜与一般的透明玻璃相比究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出示一般透明玻璃,表三)2.学生分组探究:一般透明玻璃与放大镜的观察比较、记载、汇报。
板画:3.根据放大镜的两个特点给放大镜取个科学名字。
4.凸透镜为什么能把物体放大呢?(查资料P3)课件出示(四)做放大镜1.出示(领取):烧瓶、烧杯、塑料袋、塑料薄膜、细线、导线圈,分小组讨论:制作放大镜时要考虑放大镜外形的哪两个特点?2.学生制作,并试着观察,上台演示。
(新编)最新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下的晶体(三)》教案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结构,知道有规则的几何外姓的固体就是晶体。
2.学习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的晶体,并学会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晶体并学会观察和记录。
教学准备:放大镜、食盐、白糖、味精、玻璃片各种晶体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看图讲述:这些固体物质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形体,我们把它叫做晶体。
2.出示课题:我们身边不仅有精彩纷呈的昆虫世界,还有一个种类繁多的物质世界,同学们看到的晶体,就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自然界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放大镜下的晶体》。
二、习新课(一)美丽的晶体1.讲述: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颗粒拿出来,用肉眼观察。
2.思考:描述你的观察3.用放大镜继续观察刚才看到的材料4.思考:和用肉眼观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5. 画:观察到的形状6.小结: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形体的固体,统称晶体。
(二)观看其他晶体图讲述:除了上面说的材料,还可以举出一些其他的例子。
1.雪花2.水晶3.维生素c4.黄铜矿(三)制作晶体1.请大家准备好镜片,老师把制作的浓食盐溶液滴在镜片上,等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你有什么发现?2.讲述:说到食盐,老师给同学们讲一讲画国画时,画漫天飞雪的方法之一,就是撒盐。
一把盐撒下去,盐的颗粒吸水,留下的痕迹就和雪花差不多。
所以说,盐,做菜时用,上课时用,画国画时也可以用,只要你动脑筋,它就会有用。
3.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怎样做一个更大的晶体呢?请同学们默读一下 P9最下面一段。
为便于理解,老师把它归纳成四句,也就是分成四步:①制作浓盐水溶液②过滤后倒入杯内③在溶液中悬吊一个小物体④静置几天后观察4.小结:由于时间关系,同学们回去以后,可以按这个方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用放大镜再仔细观察。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1.3放大镜下的晶体名师教案教科版
放大镜下的晶体课时目标和教学过程设计3•自然界中有的晶体是从溶液中得到的,如海水蒸发可以得到盐的晶体。
有的晶体是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石晶体。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的制作方法是减少水分法。
步骤如下:先制作食盐、白糖或碱面的浓溶液,然后滴一滴在玻璃片上,让其蒸发。
为了蒸发得快,滴后要轻轻晃几下,让溶液扩散得薄而均匀,然后放在通风的地方。
也可以用夹子夹住玻璃片在酒精灯上加热烘干,加热时玻璃片离火焰要远一些。
在溶液蒸发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触摸它。
4•分组制作晶体:学生用白糖、食盐或碱面溶液在玻璃片上制作晶体。
教师巡视指导。
5.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自己制作的白糖、食盐或碱面晶体,并画图记录。
6.在实物投影台上展示、交流画好的晶体图案。
7 •对制作晶体的活动进行小结。
四、欣赏更多的晶体,介绍晶体的用途1.欣赏更多的晶体:教师用实物或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各种各样的晶体。
2.讲解:晶体不仅美丽,用途也很广。
如红宝石晶体激发后能发出激光,叫做激光晶体。
例如,激光电视、激光彩色立体电影、激光雷达、激光手术刀等都是激光晶体的成功运用。
半导体晶体广泛运用在电子产品中,我们今天的随身听、超薄电视和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中都使用了半导体晶体。
如果没有这些半导体晶体,我们就不能看到高清晰度的电视,也不能清楚地听到远在大洋彼岸的亲人传来的声音。
此外,光纤通讯技术也离不开半导体晶体。
利用这种晶体做光源,人们就能在一根头发丝般的光导纤维中传递几十万路电话或几千路电视,从而大大提高信息传递的数量和质量。
3.小结:晶体的用途还很多很多。
晶体是一类美丽、奇妙而又十分重要的物体。
它既具有特殊的结构,又有着优异的性能。
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它的认识犹如冰山之一角,还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学生课后活动和作业设计判断题(1)晶体的性状多种多样,但都是有规则的。
( )(2)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
( )(3)晶体都是很小的,我们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才能看到。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微小的世界 3放大镜下的晶体∣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微小的世界3放大镜下的晶体∣教科版那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同时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因此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能够分为人一辈子、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究、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能够积存40多则材料。
假如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教材分析: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仿照,才能不断地把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专门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晰,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如此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觉有的幼儿不用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夸奖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用心听,用心记。
平常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如此幼儿学得生动爽朗,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经历,又进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微小世界”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所涉及的内容专门广,但教学重点不是这些方面的知识,而是拓展学生观看的范畴,激发学生观看的爱好,在活动中让他们学习和领会使用观看工具的好处,独立研究自己感爱好的课题。
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经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如何会向高层次进军?专门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畴专门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刻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如此,就会在有限的时刻、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资料教科版
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物体的微细结构(一)背景和目标本课将带领学生进人另一个新的观察领域一晶体世界.晶体指组成物质内部的微粒按一定空间次序排列形成的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比如食盐是氯化钠的晶体,味精是谷氨酸钠的晶体,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晶体.晶体是美丽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在生产、生活及科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大多数物质的晶体是用肉眼看不见的,我们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甚至X光才能看到.晶体是许多固态物质的一种结构.过去学生观察物质,很少从结构的角度去观察,本课的观察活动将使他们对身边的物质有着更深一层的了解.相信在我们带领学生走进这个世界之后,学生很快就会对奇妙的晶体世界着迷,从此对它热情关注.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过程和方法.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用图记录观察结果..自制食盐等晶体.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二)教学准备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三)教科书说明内容共两页,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观察美丽的晶体”;第二部分是“制作晶体”. 活动内容是先观察再制作.第一部分:观察美丽的晶体教科书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注意过各种各样物质的结构是怎样的吗? 如果我们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物质,我们能发现什么呢?这个问题的日的是了解学生的想法,同时提出即将学习的任务.观察物质的结构从身边熟悉的食盐、碱面、味精等物质开始,让学生用肉眼和放大镜分别观察食盐、碱面.看看放大镜下的食盐、碱面和我们平常肉眼看见的是否一样.同种物体的每一个颗粒的形状是否大致一样?在放大镜下,学生将看到的是各种物质的颗粒都是晶莹、剔透有着各自一致的几何形体的微粒,比如食盐、白糖的晶体都是立方体的,味精的晶体是柱状等.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晶体: 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的颗粒都由有规则的几何形体组成,人们把这样的物质叫做晶体.接着教科书通过图片向学生介绍自然界中的晶体.第8页上的照片分别是水晶、雪花、维生素c、黄铜矿等晶体.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正因为各种物质的晶体具有基本一致的形状,所以晶体也是鉴别矿物的依据.地质学工作者,常常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观察岩石中的晶体,判断它的矿物成分,以鉴别岩石.第8页右上的图片显示的是在显微镜下花岗岩中石英、长石、云母的三种晶体.第二部分:制作晶体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指导学生制造晶体的方法可以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减少水分法,也就是把某种溶液风干即使其水分蒸发,使物质重新析出;降低温度,即先把某种物质的溶液加热制成饱和溶液,然后冷却,使物质重新析出.课本上介绍的制作的方法是蒸发法,即先制作物质的溶液,然后滴一滴在玻片上,让其自然蒸发.用这种方法制作的晶体比较小,教科书上还介绍了一种制作比较大的晶体的方法.用一只大的玻璃杯,多放些水和食盐,直到食盐全部溶解为止.用漏斗过滤溶液,将过滤后的溶液注人一只清洁的玻璃杯内,在杯中悬吊一根细线,一端拴上一小块食盐晶体浸泡在溶液中,然后静置数天.在玻璃杯底首先出现了第一批晶体,滤去溶液中残留的晶体,然后把悬在细线上的晶体浸人过滤后的溶液中,晶体会缓慢地生长.如果在杯中继续倒人饱和食盐溶液,则晶体的生长会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四)教学建议1.观察美丽的晶体.学生在四年级曾经观察过矿物的晶体,教师可以从这里切人.再次出示一些矿物的晶体如水晶、黄铁矿、方解石的图片,问问学生还记得这是什么吗?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有着比较规则的几何形体).然后教师接着说,除了矿物有着规则的几何形体,自然界的许多物体也有这样的结构,我们知道吗?白糖、食盐、碱面是我们做饭菜时经常用到的材料,今天我们来仔细地观察它们的形态.接着是学生分组观察活动.要求学生用肉眼观察白糖、食盐、碱面,再用放大镜观察,看看它们又是怎么样的.不仅观察每一颗粒的形状,还要观察同种物质的所有颗粒的形状.并在记录单上画出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的晶体形状.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学生总结,这些物体的颗粒有什么特点.最后教师小结:在放大镜下看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碱面,虽然它们形状各不相同,但同种物质的颗粒都有规则的几何形体.人们把这样的物质叫做晶体.然后教师问问学生还知道自然界中的哪些晶体物质.除了学生的回答和教科书上插图所示,教师还可以进行补充,比如装水的容器中的水垢等.并告诉学生在自然界很多固体物质都是晶体,但大部分都是我们的肉眼看不见的,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比如花岗岩中的三种矿物晶体,我们用放大镜观察,它们的形状不是很清楚,这就必须在显微镜下观察了.地质工作者鉴别岩石和矿物时,就常常根据晶体形态来作出判断.2.制作晶体.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知道自然界的晶体是怎样产生的吗?然后讲解自然界的晶体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过结晶过程产生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晶体.有的晶体是在一定压强和温度条件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教师可展示相关课件.我们自己来制作晶体.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得到晶体呢.我们现在制造晶体的方法就是利用我们学过的方法一蒸发的方法.步骤如下:先制作食盐或碱面的溶液,然后用滴管或玻璃棒滴一至二滴在玻片上.为了蒸发得块,滴后要轻轻晃一下,让溶液扩散得薄而均匀,放在通风的地方.也可以用夹子夹住玻片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加热时玻片离酒精灯火焰远一些,慢慢烘干.在溶液蒸发的过程中,千万不要用手或器物触摸它.制作好食盐或碱面晶体,再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并画图记录它们的形态.因为溶液的自然蒸发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师也可让学生在等待溶液结晶的过程中,先观察别的班级已经做好的晶体,然后再观察自己做的晶体.最后教师出示自己做好的大的晶体,学生一定很吃惊,也很激动.这时问学生,愿不愿意制作更大的晶体,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制作方法,课后自己制作.如果有时间,建议教师向学生介绍晶体的用途,最好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如果没有时间,可让学生自己去收集和阅读相关资料,做成资料卡片,在全班张贴展示.课外延伸:了解有关晶体的知识,观察身边更多的晶体.。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放大镜下的晶体》教科版
3.《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材分析】本课是《微小世界》单元的第三课,是在用放大镜观察生命世界之后,带领学生进入晶体世界进行观察。
晶体指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比如食盐是氯化钠的晶体,味精是谷氨酸钠的晶体,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晶体。
本课教材内容分两部分。
一是“观察晶体”;二是“制作晶体”。
由于在课堂内制作较完整的晶体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基于保证学生能拥有充足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把教材中关于“晶体的制作”部分内容简略化处理,把本课的主要活动放在了4种晶体的观察活动以及根据晶体的特征来分辨上,并在此基础上以视频的形式把长时晶体制作进行展现。
【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观察了昆虫世界之后又探索的新的领域,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关于晶体在外形上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不清楚,以前没有仔细观察过。
因此,要从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种晶体:白糖、食盐、味精、小苏打入手,引导学生利用放大镜进行仔细地观察研究让学生知道晶体的一些共同特征,也认识到其实晶体就在我们的身边。
从而最终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中的晶体,把观察活动引向课外。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周围常见的晶体,知道不同物质的晶体形状一般是不同的;而同一种物质的晶体具有基本一致的几何形状。
科学探究目标会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的晶体,并用图画或图文结合的形式记录自己观察到的晶体形状。
科学态度目标知道晶体是怎样形成的,并愿意尝试自制各种晶体。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晶体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晶体不仅美丽,而且有着广泛的分布,生活中用处大。
【教学重难点】引领学生探究周围常见的晶体,知道不同物质的晶体形状一般是不同的;而同一种物质的晶体具有基本一致的几何形状。
通过自己的观察、研讨形成“同一种物质的晶体具有基本一致的几何形状”的共识。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放大镜、每组4个编好号的纸杯分别装4种晶体(糖、盐、味精、小苏打)演示材料:课件,晶体图片(张贴用)趣味制作结晶视频【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1.在厨房里有两份调料,其中一份是味精一份是白糖,有什么办法能区分它们?(看、尝)2.那如果场景发生改变,在实验室里有两份粉末,其中一份是味精一份是白糖,又该用什么办法来区分它们?(不能吃,只能看)3.用肉眼观察的时候白糖和味精的颗粒十分细小,所以我们应该用?(放大镜)对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用放大镜来观察像白糖这样的颗粒物,它的几何形状是什么样的?同一种颗粒物在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板贴,放大镜)二、探索:观察、记录、总结(预设10分钟)1.除了白糖,我还给大家准备了其他一些颗粒物供大家观察,它们分别是2号——、3号——(依次出示已编号的食盐、味精、小苏打)。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3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科版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碱面、味精、白糖、烧杯、滴管、玻璃片、酒精灯,试管夹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好!2.孩子们,老师带来了一组图片让我们一起欣赏吧!(出示冰晶图片)3.漂亮吗?好看吧,你们知道这像什么?4.预设:生:像羽毛,像美丽的树叶,像。
5.让我来告诉你吧,这是冰在放大镜下的形状!是不是很有规则,很美丽!二、观察美丽的晶体6.让我们一起看看其他物质在放大镜下分别是什么形状?老师给你们准备食盐,白糖,味精,碱面,你们喜欢什么就画下来吧,观察提示:(1)仔细观察各种颗粒形状,用笔拨动它们,观察颗粒的各个面。
(2)一粒粒观察,多观察几粒,将观察到的颗粒形状分别画在记录单上。
(3)独立观察结束后,同学们把各自的观察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准备好向全班同学汇报。
7.看清观察提示的小组组长领取材料(学生观察,教师巡视,了解学情)8.通过刚才的观察,不同物质的颗粒形状怎样?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怎样?预设:生答:9.像食盐,白糖,味精这样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颗粒,我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利用图形工具画立体图,激发孩子的兴趣)10.为了更多的了解晶体,老师搜集了一些关于晶体的材料,让我们一起看看。
(出示晶体常识)11.孩子们,通过阅读相信你对晶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你来说说..预设:生:晶体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到处都有。
预设:生:连泥土都是晶体,12.孩子们,看你们对晶体这么感兴趣,让我们欣赏一组图片(出示各种晶体图片)预设:大自然中大多数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晶体组成的。
教科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放大镜下的晶体》word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样本/年度: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领学生见识周围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知道物质内部都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2.能力目标: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并用图进行记录。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的兴趣,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渗透自然美的教育。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放大镜、(白糖、食盐,都为粗颗粒的)味精各1包、玻璃片1片、酒精灯1、火柴1、作图单、书本。
师:制作的食盐和味精的晶体,浓盐水、滴管、采集的晶体标本PPT:各种晶体PPT ,观察和制作提示教学流程:一、观察常见的微小晶体,了解晶体的特征1.引出研究的问题师:上节课我们学会用放大镜来观察,我们今天继续用放大镜观察自然界的一种常见的物质,叫晶体。
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白糖、食盐、味精他们都是晶体,关于晶体,你们想知道些什么?生提出关于晶体的问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晶体,并通过对它们的观察来发现晶体的特征。
2.借助放大镜观察晶体怎么观察呢?请同学们看观察提示:投影观察提示:(1)仔细观察三种晶体的颗粒形状,用牙签拨动它们,观察晶体的各个面。
(2)一粒粒观察,多观察几粒,将观察到的颗粒形状分别画在相应表格中。
(3)独立观察结束后,同学们把各自的观察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准备好向全班同学汇报。
学生观察,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学生小组到展台前汇报先介绍白糖的观察结果:小组长汇报后组员补充,汇报完后,询问下面的同学的看法,了解大多数同学的观察情况,得出:白糖的颗粒形状是正方体。
依次介绍味精和食盐。
汇报完后请学生概括:谁能来总结性的说说观察的结果师提示:不同晶体颗粒形状怎么样?同种晶体颗粒形状怎么样?生回答。
3.观察其它晶体,概括晶体的共同特征师:刚才我们观察的这三种晶体的颗粒形状有这样的特点,我们再来看看其它晶体的颗粒形状是不是也这样的。
师投影六种晶体图片,生观察。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认为怎么样的物质叫晶体?小组讨论,汇报发表不同的意见学生总结:颗粒形状有规则的固体叫晶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材分析:
“微小世界”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所涉及的内容很广,但教学重点不是这些方面的知识,而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在活动中让他们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独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学生对晶体是陌生的,但晶体是美丽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很广泛的用途。
本课教学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知道物质内部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学生走进了这个世界之后,学生很快就会被奇妙的晶体世界迷住,从此热情关注,这对拓展学生对自然界物质的认识是有意义的。
本课教学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初识晶体。
第二部分:自制晶体。
第三部分:介绍自然界中的晶体及其用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领学生见识周围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知道物质内部都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了解晶体的用途。
2.能力目标: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并用图
进行记录,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的兴趣,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渗透自然美的教育。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放大镜1个、白糖1包、食盐1包、碱面1包、玻璃片3片、烧杯3个、滴管3个、实验记录单。
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上节课我们借助放大镜探索了昆虫王国的奥秘,那么你还想用放大镜观察些什么呢?看来同学们对科学探究非常的感兴趣,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微小世界,探索科学奥秘,哪个小组表现的突出,有可能获得这个值得研究的奖杯,怎么样?有信心吗?
上课!
[设计意图:以谈话形式开始,轻松进入学习状态,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首先我们一起观察一段录像(出示课件)
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个物质是什么?(板书:晶体)谁能描述一下这些晶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提出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开始经历探究过程。
这些晶体虽然各种各样,但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形体,(板书:有规则的几何形体)今天我们就借助放大镜来观察一下生活中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板书:放大镜下的)
[设计意图:教师的教学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CAI的优势,创设情境。
借助“CAI”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带领学生进入另一个新的观察领域——晶体世界,学生很快就会被奇妙的晶体世界所吸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引起急于解决的悬念,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推测和猜想,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拓展认识的范围。
]
二、观察常见的固体物质
观察什么物质呢?看看桌面上,纸包里是什么?平时你们仔细观察过它们吗?用放大镜观察过它们吗?今天大家在课堂上再仔细观察一下,看看这些物质用肉眼观察和放大镜观察有什么不同?然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好吗?看看哪个小组观察的最仔细,开始吧!
学生活动、汇报。
三、制作晶体
在自然界里很多物质都是晶体,有的晶体是从溶液中产生的,比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晶体,有的晶体是在压力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石的晶体。
其实我们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出一些晶体,你们想试一试吗?制作晶体通常有两种方法:减少水分、降低温度。
今天我们就利用第一种方法——减少水分法,你们认为这个实验怎么操作呢?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教师参与到某一小组的讨论,了解学生的讨论状况。
此时,教者不是以教师的角色参与讨论,而是走进学生中间与他们自由探讨,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分析的能力。
热情鼓励、精心诱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分析、探讨实验操作过程。
]
我们再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也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请看屏幕。
(出示课件)
同学们,你们会做了吗?不过老师还有一些要求:(出示课件)记住了吗?开始吧!
学生活动、汇报。
[设计意图:教师放弃了原有的严肃、呆板的形象,而把自己定位在与学生是朋友的关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水到渠成,达到教学目标,由此培养学生小组之间的合作意识。
对于学生出现的不一样的情况,有些老师就慌了,不知道怎么办了,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得出错误
的结论。
但如果处理好了,这将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
对于这种情形,我们不要忘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一次科学态度的教育。
]
四、欣赏更多的晶体、介绍晶体的用途。
晶体不仅美丽,用途也很广,你们搜集到有关晶体用途的资料了吗?谁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老师也找到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大家一起看一看。
(出示课件)
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物质都是晶体,晶体是一类美丽、奇妙而又十分重要的物体,它既具有特殊的结构,又有着优异的性能,但是,到今天为止,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体会呢?谁想和大家说一说?
[设计意图:在这样的课堂里,师生之间的任何一方并不苛求从另一方得到了什么,而是从双方共同营造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中得到了自信、智慧、发展和欢乐。
]
老师希望你们在课后的探索中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下课!
课后反思:
1.教师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主见、有思维的个体,留给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学习探究,通过学生之间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相互质疑,相互补充,使探究活动深入有效;
2.教师鼓励和激发学生大胆设计、积极参与,相互交流。
特别表扬了那些有独特见解、别出心裁的学生,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也要鼓励,指导他们继续尝试,使他们的思维随时都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中不仅仅要认识教材中所提供的那些素材,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认识周围的事物和自然界,以便能解决更多的问题。
这样学生不仅把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巩固了知识,深化了认识,更重要的锻炼了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周围事物,去解决更多的问题。
3.教师更多的是扮演一个忠实的听众,没有随意发表意见,在适当的时候,给一点暗示或激化矛盾,使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得以顺利开展。
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角色把握得较好。
以自己的言语、动作,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主动思维的空间,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引入科学探究的过程中。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教师没有把上下课的铃声作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课后的后续探究是对本课研究内容的一个巩固和延伸。
因为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处处皆课堂。
学生在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之后,其实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接下来的制作活动势必会涉及由“猜想结果”到最后的“表达交流”,学生又进行了一次科学探究的实践。
总之,让全体学生都经历探究的全过程,并在这些过程中促进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科学教学只有具有生命的灵性,才能具有生命的创造力和包容力,才能发挥个人的潜能以及丰富人的心灵生命,从而唤醒对真善美的内在追求,让学生领悟生命的奥秘,体验人生意义,才能使教育的生命境界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