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和K的生产
药品生产技术《维生素C的生产》
生产案例二维生素C发酵维生素C在国外,1938年开始工业化生产,主要用作保健品及食品添加剂。
一般采用采用莱氏化学法。
生产流程图如下:在国内,开始工业化生产有30多年历史,主要作为药用。
采用自行开发的发酵法,分为发酵,提取,转化三个步骤。
1、发酵过程:2、提取过程:3、转化过程:莱氏法的优点是生产工艺成熟,总收率能到达60%〔对D-山梨醇计〕,优级品率为100%,但生产中为使其它羟基不受影响,需用丙酮保护,使反响步骤增多,连续操作有困难,且原料丙酮用量大,苯毒性大,劳动保护强度大,并污染环境。
由于存在上述问题,莱氏法工艺已逐步被两步发酵法所取代。
两步发酵法也是以葡萄糖为原料,经高压催化氢化、两步微生物〔黑醋菌、假单孢杆菌和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的混合菌株〕氧化,酸〔或碱〕转化等工序制得维生素C。
这种方法系将莱氏法中的丙酮保护和化学氧化及脱保护等三步改成一步混合菌株生物氧化。
因为生物氧化具有特异的选择性,利用适宜的菌将碳上羟基氧化,可以省去保护和脱保护两步反响。
此法的最大特点是革除了大量的有机溶剂,改善了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问题,近年来又去掉了动力搅拌,大大地节约了能源。
我国已全部采用两步发酵法工艺,淘汰了莱氏法工艺。
第一节L-山梨糖的制备一、菌种制备黑醋菌是一种小短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G-〕,生长温度为30~36℃,最适温度为30~33℃。
培养方法:将黑醋菌保存于斜面培养基中,每月传代一次,保存于0~5℃冰箱内。
菌种从斜面培养基移入三角瓶种液培养基中,在30~33℃振荡培养48h,合并入血清瓶内,糖量在100mg/ml以上,镜检菌体正常,无杂菌,可接入生产。
二、发酵液制备种子培养分为一、二级种子罐培养,都以质量浓度为16%~2021D-山梨醇投料,并以玉米浆、酵母膏、泡敌、碳酸钙、复合维生素B、磷酸盐、硫酸盐等为培养基,在pH5.4~5.6下于12021温30min灭菌,待罐温冷却至30~34℃,用微孔法接种。
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
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维生素C,也被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例如抗氧化、促进免疫系统、合成胶原蛋白等。
由于人体无法自己合成维生素C,因此需要通过饮食或补充剂获取。
维生素C的生产主要通过工业化方法进行,以下是维生素C的典型生产工艺。
1. 选择原料:维生素C的主要原料是葡萄糖,葡萄糖可从淀粉中提取或通过转化工艺从蔗糖中得到。
葡萄糖是维生素C的基础,用于后续的发酵和精制过程。
2. 发酵:葡萄糖被用作维生素C生产中的发酵底物。
首先,将葡萄糖与特定的微生物,如蜡样假丝酵母或废物葡萄糖放线菌进行培养。
这些微生物通过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L-环状的抗坏血酸。
发酵过程中需要控制合适的温度、pH值和氧气供应,以提高产量和维生素C纯度。
3. 提纯:发酵液包含了生产出的维生素C、微生物残留物和其他杂质。
为了提高维生素C的纯度,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分离和提纯步骤。
常用的分离技术包括离心、过滤、萃取和结晶。
离心可以快速分离出微生物残留物,过滤则可以去除悬浮的固体颗粒。
萃取是使用溶剂将维生素C从废液中提取出来。
最后,通过结晶技术,进一步净化和浓缩维生素C,达到所需纯度。
4. 干燥:得到的维生素C溶液或膏状物是含有大量水分的,需要通过干燥步骤将其转化为固体形式。
常用的干燥方法包括喷雾干燥和真空干燥。
喷雾干燥是将维生素C溶液通过喷雾器喷成细小颗粒,然后在高温下与热空气接触,将水分蒸发出去。
真空干燥则是将溶液置于低压环境下,通过蒸发将水分去除。
5. 包装和存储:维生素C的最终产品在进行清洁检测后,通常以片剂、颗粒剂或粉剂的形式包装。
包装后的维生素C产品需要进行密封和贮存,以保持其稳定性和营养价值。
适当的贮存条件包括避光、防潮和防潮湿环境。
综上所述,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选择、发酵、提纯、干燥和包装等步骤。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艺的改进,维生素C的生产效率和纯度得到不断提高,有助于满足人们对于维生素C的需求。
药品维生素c的工艺
药品维生素c的工艺
维生素C的工艺一般分为合成法和发酵法两种。
1. 合成法:
合成法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制备维生素C。
主要步骤包括:
- 底物准备:将底物葡萄糖转化为脱氢抗坏血酸酸(DHA),通常采用糖脱氢酶催化反应。
- 脱氢化:将DHA脱氢为维生素C,脱氢反应一般使用金属或半导体催化剂。
- 精制:对脱氢反应产物进行纯化、结晶、过滤、干燥等工艺,以获得高纯度的维生素C。
2. 发酵法:
发酵法是通过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维生素C。
这种工艺属于生物法,主要步骤包括:
- 微生物选育:选用适宜产维生素C的微生物,常用的包括双歧杆菌、废纸霉等。
- 发酵培养:将选用的微生物培养在适当的培养基上,提供充足的营养条件和适当的温度、pH等条件,使微生物产生维生素C。
- 分离提取:将发酵液进行分离提取,通常采用离心、膜过滤、吸附等技术,获得维生素C的粗品。
- 精制:对粗品进行纯化、结晶、干燥等工艺,以获得高纯度的维生素C。
维生素C的工艺除了以上两种常见的方法,还可以通过植物提取法或动物提取
法获得。
不同的制备方法会影响维生素C的产率、纯度以及成本等因素。
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
以葡萄糖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维生素C。优点是 环境友好、产物单一,但发酵周期较长,收率受多种因 素影响。
植物提取法
从富含维生素C的植物中提取得到。优点是天然、无污染 ,但提取效率较低,成本较高。
生产工艺优化建议
采用新型催化剂
通过优化化学合成过程中的催化剂,提高反应速 率和选择性,减少副产物生成。
维生素C的功能
抗氧化作用
维生素C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功能,提高机 体抵抗力。
促进胶原蛋白合成
维生素C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维持皮肤、 血管、骨骼等组织的健康。
参与铁吸收与转运
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和转运,有助于 预防贫血。
02
维生素C的生产方法
提取溶剂选择
根据不同水果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提取溶 剂,如水、乙醇、丙酮等,以最大限度地
提取出水果中的维生素C。
酸处理
将水果浸泡在一定浓度的酸溶液中,以破 坏果肉中的细胞壁,释放出其中的维生素 C。
提取温度与时间
控制提取温度和时间,以提高维生素C的 提取效率。
产品纯化与精制
过滤与分离
将提取液进行过滤和分离,去除其中的杂 质和不必要的成分。
04
生物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
菌种选择与培育
菌种选择
选择适合生产维生素C的微生物菌种,如酵母菌、霉菌等。
菌种培育
通过优化培养基、环境条件等,对菌种进行培育和改良,提 高其生产能力。
发酵过程控制
发酵温度
保持适宜的发酵温度,有 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
发酵时间
控制发酵时间,避免过长 或过短,影响维生素C的 产量和质量。
干燥
对维生素C晶体进行干燥处理,以便更好地 储存和使用。
维生素C生产的两种方法
合成步骤
葡萄糖转化为2-酮-L-古 龙酸的反应
在酸性条件下,葡萄糖经过氧化、环化等反 应,得到2-酮-L-古龙酸。
2-酮-L-古龙酸转化为维 生素C的反应
在特定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下,2-酮-L-古 龙酸经过氧化、还原、重排等反应,最终得
食品添加剂领域
果汁饮料
维生素C作为食品添加剂,常用于果汁饮料 中,以提高饮料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乳制品
在乳制品中添加维生素C,可以增强产品的 抗氧化性能,延长保质期。
05
维生素C的未来发展前景
新的合成方法研究
要点一
寻找更环保的合成路径
目前维生素C的合成方法主要采用化学合成法,这种方法会 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 科学家正在研究新的合成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
辅助治疗感冒
维生素C可以辅助治疗感冒,因为它具有抗氧化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有助于减轻感冒症状和缩短病 程。
保健品领域
提高免疫力
维生素C作为一种抗氧化剂,能够清除自由基,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提高人体的 免疫力。
延缓衰老
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和抗自由基的作用,可以延缓皮肤老化,减少皱纹,保持皮肤健康。
生产效率比较
化学合成法
由于化学反应过程相对简单,合成速度快,因此生产效率较高。
生物发酵法
生物发酵过程相对复杂,需要经过微生物培养和发酵等环节,因此生产效率相对较低。
原料消耗比较
化学合成法
合成维生素C所需的原料主要是葡萄糖,但由于需要经过多步化学反应,因此 原料利用率较低,副产物较多。
维生素c的生产及应用
维生素c的生产及应用维生素C(Vitamin 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
它是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的,因此需要通过饮食或补充剂来获取。
维生素C在许多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免疫系统的维持、抗氧化作用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维生素C的生产及其应用。
维生素C的生产主要通过化学方法和微生物发酵两种方式实现。
化学方法是通过合成氧化剂对葡萄糖进行氧化反应,从而制备出维生素C。
但是,化学合成的维生素C在纯度和活性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对而言,微生物发酵是目前主要的维生素C生产方法。
采用微生物发酵可以通过生物合成的方式生产出高纯度、高活性的维生素C。
目前,以脱氢葡萄糖为底物的革兰氏阳性菌发酵是最常用的维生素C生产方法之一。
维生素C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营养补充剂。
人体对维生素C的需求量较大,尤其是对于吸烟者、酗酒者、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孕妇及乳母等特定人群来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对保持健康非常重要。
其次,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
维生素C能够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人体细胞的损伤。
因此,维生素C也被广泛应用于抗衰老和美容保健产品中。
此外,维生素C还能提高免疫力,促进愈合,减轻感冒症状。
因此,一些药品和保健品中也常添加维生素C。
维生素C的应用范围不仅限于人类。
在食品工业中,维生素C常被用作抗氧化剂和营养强化剂。
维生素C能够有效延缓食物的氧化变质,从而保持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此外,维生素C还可以促进食品的色泽加深,提高食品的美观度。
维生素C还被广泛用于饲料添加剂中,以保持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除了以上应用,维生素C还在医药领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维生素C在医药领域主要用于抗氧化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辅助治疗以及营养补充。
一些研究人员还发现,高剂量维生素C能够对某些癌症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总之,维生素C的生产及应用十分广泛。
它是一种重要的营养补充剂,不仅可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C的需求,还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和美容保健等多种功能。
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及功能性研究
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及功能性研究维生素C,即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具有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等重要生理功能,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维生素C的缺乏会导致坏血病等疾病,而适量摄入维生素C则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维持血管健康,还有助于减轻压力和抑制生理炎症反应。
本文将介绍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及其功能性研究情况。
一、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维生素C的主要生产工艺分为两种,即化学合成工艺和微生物发酵工艺。
目前化学合成工艺已被淘汰,生产工艺以微生物发酵为主。
1. 微生物发酵工艺维生素C微生物发酵工艺是目前主要的生产方法。
发酵细菌主要有链格孢菌和厚壳菌等,链格孢菌是目前主流的产维生素C链格孢菌,有产量高、发酵周期短、菌种可靠等优点。
发酵生产的主要过程包括:菌种培养→菌种移植→发酵生产→终止发酵→提取液体维生素C→浓缩、干燥维生素C→包装存储。
其中比较关键的环节是发酵过程的控制,发酵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参数都需要精确控制。
2. 化学合成工艺维生素C化学合成工艺主要是通过重氢化学还原法合成,但这种方法的原材料成本高、污染环境、产品纯度低、生产工艺复杂等问题,逐步被微生物发酵工艺所代替。
二、维生素C的功能性研究维生素C具有多种生物效应,因此在医学和保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抗氧化作用维生素C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抗氧化剂,有效对抗自由基和其他氧化剂的有害作用。
研究表明,维生素C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发生。
此外,维生素C还可以减轻压力、改善皮肤、保护眼睛等功能。
2. 免疫调节作用维生素C可以促进白细胞产生,改善白细胞的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同时维生素C还可以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增强淋巴系统的功能。
因此维生素C在免疫学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3. 抗炎作用炎症是伴随着多种疾病的常见病理过程,维生素C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调节细胞免疫反应来发挥抗炎作用,因此在肝炎、肝硬化等疾病中也有着应用潜力。
维生素的生产工艺原理
维生素的生产工艺原理维生素简介维生素是人体所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通常只需要在极小的量中摄入即可满足人体对其的需求。
维生素能够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参与新陈代谢,协助身体的生长和发育。
常见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等。
维生素的生产工艺维生素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合成和发酵两种方法。
合成法生产维生素合成法是通过人工合成维生素化合物来生产维生素。
合成法的优点在于:可以获得高纯度、大量的维生素产品;生产过程易于控制,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成本相对较低。
合成法生产维生素的主要步骤如下:1.原料选择:选择适合的原料合成维生素。
原料的纯度和质量对维生素的合成效果和产量有重要影响。
2.反应步骤: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步骤将原料转化为目标维生素化合物。
这些反应步骤可能包括酯化、还原、氧化、酸碱中和等。
3.结晶和纯化:经过反应后,得到的维生素化合物往往还伴随着其他杂质。
通过结晶、溶剂萃取、过滤等步骤,可以去除这些杂质,得到纯净的维生素产物。
4.干燥和包装:将纯净的维生素产物进行干燥处理,以降低水分含量,然后根据需求进行包装,确保产品的保存和销售。
发酵法生产维生素发酵法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的过程来生产维生素。
发酵法的优点在于:相对环境友好,能够利用废弃物和廉价原料进行生产;微生物菌株对维生素化合物的选择性高,合成效率高。
发酵法生产维生素的主要步骤如下:1.菌种培养:选择合适的微生物菌株,并通过培养基提供营养物质,进行菌种培养。
培养的条件如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需要进行控制,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维生素的产生。
2.发酵过程:将培养好的菌种转入发酵罐中,充分与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反应,并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进行发酵。
发酵条件的控制对维生素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3.分离和提取: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微生物产生的维生素通常被包裹在菌体或培养液中。
通过离心、压榨、浸提等手段,将维生素与其他组分分离,得到目标产品。
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流程
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流程维生素C,也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维生素。
维生素C在人体中具有多种功效,如提高免疫力、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等。
维生素C主要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进行生产,以下是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流程的简要介绍。
第一步:原料准备维生素C的主要原料是葡萄糖。
葡萄糖经过水解处理,得到葡萄糖浆。
葡萄糖浆中含有葡萄糖、杂质和微生物等成分,因此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处理。
通过蒸馏、过滤等方法,将葡萄糖浆进行净化,得到高纯度的葡萄糖溶液。
第二步:发酵过程葡萄糖溶液加入微生物菌种,进行发酵过程。
常见的微生物菌种有枯草杆菌、乳酸杆菌等。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利用葡萄糖进行代谢,产生大量的维生素C。
发酵过程包括投料、发酵、分离等步骤。
发酵时间通常需要几天到几周不等,具体时间根据微生物株的选择和工艺参数的调节。
第三步:分离提纯发酵液经过发酵后,得到了含有维生素C的液体。
为了获得纯度较高的维生素C产品,需要对发酵液进行分离和提纯。
分离过程通常包括压滤、离心和过滤等步骤,用以将发酵液中的细胞颗粒和固体杂质去除。
分离处理后得到的液体经过浓缩、水解等步骤得到含有较高浓度的维生素C的溶液。
第四步:结晶将浓缩的维生素C溶液进行结晶处理。
结晶是利用维生素C在特定条件下的溶解度差异,通过控制温度和浓度的变化,将维生素C从溶液中结晶出来。
通常采用罐体结晶或连续结晶的方法。
结晶后,将维生素C晶体进行过滤、洗涤和干燥等处理,最终得到符合质量标准的维生素C产品。
第五步:包装最后一步是对维生素C产品进行包装。
维生素C通常以粉末或颗粒的形式出售。
将维生素C产品装入合适的包装袋或容器中,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合适的包装规格。
同时,对于粉状维生素C产品,还需要进行密封和真空包装,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以上是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流程的简要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工艺也在不断优化和改进,以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
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和优化,有助于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流程
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流程
《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流程》
维生素C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其生产工艺流程也备受关注。
下面将介绍维生素C的生
产工艺流程。
首先,维生素C的生产通常采用葡萄糖为原料。
葡萄糖经过
酵母菌的发酵作用,产生乳酸。
然后将乳酸进行氧化反应,生成草酸。
接着将草酸进行水解,得到草酸钠,并再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得到维生素C的中间产物。
最后,经过结晶、过滤、干燥等工艺,得到维生素C的成品。
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为了提高维生素C的产率和纯度,还需要对反应过程
进行精细的监控和优化。
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流程虽然复杂,但通过技术改进和工艺
优化,生产工艺已经相对成熟,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
同时,为了提高维生素C产品的质量,也会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
措施,确保维生素C的安全和有效性。
总之,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
但在严格控制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实现高效、高质量的生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将会更加完善,为更多的领域提供优质的维生素C产品。
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流程
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流程
维生素C,也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维生素,具有强大的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
下面是维生素C生产工艺的大致
流程:
1. 原料准备:主要原料为葡萄糖,通常是从玉米或其他淀粉含量较高的植物中提取得到。
原料经过清洗和糖化处理,获得纯度较高的葡萄糖。
2. 发酵:在发酵槽中,将葡萄糖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同时加入合适的维生素、氮源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维生素C的
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
接种经过筛选的维生素C产生菌株,
并控制适宜的温度、pH值、通气量等因素,促使这些细菌大
量繁殖和维生素C的生产。
发酵过程通常持续40小时左右。
3. 提取:在发酵结束后,通过脱色、沉淀、过滤等处理,使发酵液中的菌体和杂质分离。
然后,使用有机溶剂(如乙酸乙酯)进行浸提,将维生素C从发酵液中提取出来。
提取出的维生
素C溶液经过蒸馏、浓缩和冷冻干燥等处理,得到维生素C
的粉末形式。
4. 精制:为了提高维生素C的纯度和质量,还需要对粉末进
行精制。
精制过程主要包括溶解、净化、结晶、过滤、干燥等步骤,以消除残余的杂质和不纯物质。
5. 检测和包装:经过精制后的维生素C粉末需要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外
观、纯度、含量、溶解度、微生物限度等。
合格后,将维生素
C粉末进行包装,通常是采用铝箔袋或塑料容器来保护其稳定性。
综上所述,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发酵、
提取、精制、检测和包装等环节。
根据不同的工艺和设备条件,具体的生产流程可能会有所差异,但整体上以上述几个步骤为基础。
维生素C生产技术
维生素C生产工艺维生素产品。
目前全世界维生素C的产量约为10万吨/年,全球市场销售额5亿美元。
目前,工业上生产维生素C采用二步发酵法,此法是在1975年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出来的,属我国首创。
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可以分为发酵、提取和转化三大步骤。
即先从D-山梨醇发酵,提取出维生素C前体2-酮基-L-古龙酸,再用化学法转化为维生素C。
第一步发酵:黑醋酸菌(Acetobacter suboxydans)经种子扩大培养,接入发酵罐,种子和发酵培养基主要包括山梨醇、玉米浆、酵母膏、碳酸钙等成份,pH 5.0~5.2。
醇浓度控制在24~27%,培养温度29~30 ℃,发酵结束后,发酵液经低温灭菌,移入第二步发酵罐作原料。
D-山梨醇转化L-山梨糖的生物转化率达98%以上。
第二步发酵:氧化葡萄糖酸杆菌(Gluconobacter oxydans,小菌)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大菌)混合培养。
生产维生素C的发酵罐均在100 m3以上,瘦长型,无机械搅拌,采用气升式搅拌。
种子和发酵培养基的成份类似,主要有L-山梨糖、玉米浆、尿素、碳酸钙、磷酸二氢钾等,pH 值为7.0。
大、小菌经二级种子扩大培养,接入含有第一步发酵液的发酵罐中,29~30 ℃下通入大量无菌空气搅拌,培养72h左右结束发酵,L-山梨糖生成2-酮基-L-古龙酸的转化率可达70~85%。
2-酮基-L-古龙酸的分离提纯:经二步发酵法两次发酵以后,发酵液中仅含8%左右的2-酮基-L-古龙酸,且残留菌丝体、蛋白质和悬浮的固体颗粒等杂质,常采用加热沉淀法、化学凝聚法、超滤法分离提纯。
传统工艺是加热沉淀法,发酵液经静置沉降后通过732氢型离子交换树脂柱,调节pH至蛋白质等电点,并加热使蛋白质凝固,然后用高速离心机分离出菌丝、蛋白和微粒,清液再次通过阳离子交换柱,酸化为2-酮基-L-古龙酸的水溶液,浓缩结晶后得到2-酮基-L-古龙酸。
维生素c生产操作规程
维生素c生产操作规程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维生素C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提高抗氧化能力等等。
因此,维生素C的生产非常重要。
下面是维生素C生产的操作规程,详细介绍了维生素C的生产过程及相关操作要求。
一、生产原料的准备1. 维生素C的制备原料主要包括蔗糖、玉米淀粉、上硫酸钠、还原铁粉等。
2. 生产原料要求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经过质量检验合格。
二、发酵1. 将维生素C发酵菌接种至培养液中,培养温度为28-30°C,培养时间为48-72小时。
2. 维生素C发酵过程中需要氧气供应,因此要定期通气,以保证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
3. 在培养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酸碱度、搅拌速度等因素,确保优良的维生素C产率。
三、提取1. 发酵完毕后,将发酵液离心分离,分离得到含有维生素C的混合液。
2. 将混合液蒸发浓缩至一定程度,得到稠密的浓缩物。
3. 用冷库冷却浓缩物,促使其中的维生素C结晶。
4. 离心将维生素C结晶与溶液分离,继续冷却过程,得到鲜亮的维生素C结晶。
四、纯化1. 将维生素C结晶溶解于适量的水中,加入活性炭进行混合吸附。
2. 使用过滤纸将混合溶液过滤,去除残余固体颗粒。
3. 加入草酸钠溶液,与维生素C结合形成草酸维生素C盐的沉淀。
4. 将草酸维生素C盐收集并干燥,得到纯净的维生素C产品。
五、质量检验1. 对维生素C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溶解性、纯度、含量等指标的检测。
2. 检验结果要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要求。
六、包装存储1. 合格的维生素C产品需要进行包装,常见的包装方式有塑料袋、铝箔袋等。
2. 包装过程中要注意包装材料的清洁卫生,并尽量避免维生素C与氧气、光线等有害物质接触。
3. 包装完毕后,维生素C产品要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潮湿和高温环境。
维生素C的生产操作规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发酵过程的各项因素,确保优质的维生素C产量。
维生素k生产工艺
第10课蔬果的童话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蔬菜的知识,学会描绘几种果菜的形体与色彩(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讨、观察和写生、达到学会构图和组合色彩的目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验探索与求知的乐趣、热爱绿色植物,有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认识不同蔬菜的外行和色彩并且能设计与描绘2 难点:各种蔬菜的构图组合和构图基本知识教具准备:教材、范画与课件、蔬菜玩具模型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候课内容:教师到位、清查人数、整顿纪律、组织学生准备学具教学过程:一、课的导入1、谈谈我们每天的食物——--可爱的蔬菜2、谈谈我家乡的蔬菜(1)请几个同学发言(2)老师做讲解3、请大家欣赏(3)老师拿来的蔬菜模型(4)组织学生观看电视课件《漂亮的蔬菜》3、学生的发现(1)我发现了蔬菜有不同的外行在。
(2)我发现了蔬菜有几种漂亮的颜色在。
(3)我发现了蔬菜形体美在。
二、认识蔬菜1、蔬菜与人的生活状况——人类离不开的营养食物2、常用的蔬菜种类(1)叶类————白菜、芹菜。
(2)瓜类——-—南瓜、苦瓜。
(3)萝卜————白萝卜、红萝卜。
(4)其他————土豆、辣椒。
3、颜色的种类绿色、红色、白色、黄色最多A学生讨论回答B老师讲解三、欣赏蔬菜的有关画面1、组织学生看课件内容——2、组织学生出示自己带来的图片——老师进行组合,同学依次欣赏3、我给蔬菜编一个故事或创造一个环境4、国画大师作品给我的启发四、课堂练习1、题目《漂亮的蔬菜》2、要求——用色彩的形式画出你的作品3、要给集中的蔬菜进行合理的构图安排4、要对你带来的图片认真描绘和体验五、课堂评价1、学生的表现2、课题的气氛3、作品的质量板书设计一、我们的食物二、漂亮的蔬菜三、认识蔬菜的种类、形状和色彩四、作业与要求教学后记:。
万和制药维生素k1的生产标准
万和制药维生素k1的生产标准
万和制药维生素K1的生产标准可能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生产工艺:生产维生素K1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分离纯化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2. 原材料质量:必须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如起始原料、试剂、溶剂等,确保产品的纯度和质量。
3. 质量标准:必须符合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的质量标准,包括产品的外观、性状、鉴别、纯度、含量等指标。
4. 生产环境:生产车间必须符合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的要求,包括车间的洁净度、温度、湿度、压力等环境因素。
5. 安全生产:必须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防爆、防火、防污染等,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可控。
6. 环保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得到妥善处理,符合环保标准。
7. 注册审批:在生产维生素K1之前,必须向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申请注册审批,并提交相关的技术资料和样品进行测试。
只有经过注册审批后,才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销售。
总的来说,万和制药维生素K1的生产标准需要符合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的要求,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具体标准可以查阅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或与相关部门联系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维C生产工艺规程
维C生产工艺规程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内参与多种生化反应,并对维持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规程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种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规程。
首先是原料的准备。
维生素C的主要原料是葡萄糖,我们需要选择质量好、纯度高的葡萄糖作为原料。
同时还需要准备一定质量的柠檬酸和糖酯等辅助原料。
接下来是发酵阶段。
将葡萄糖与柠檬酸和糖酯等原料混合均匀,然后加入细菌菌种。
细菌菌种是一种能够将葡萄糖发酵产生维生素C的微生物。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发酵反应。
通过一段时间的发酵,细菌会将葡萄糖转化为维生素C。
发酵完成后,需要对发酵液进行初步分离。
将发酵液通过离心机进行分离,分离出固体细菌菌体和液体发酵液。
然后通过过滤和浓缩等工艺步骤继续提取和纯化维生素C。
接下来是稳定和干燥阶段。
将纯化后的维生素C溶解在适量的水中,加入一定的稳定剂进行稳定。
然后通过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等工艺将溶液中的水分脱除,得到维生素C粉末。
最后是包装和贮存阶段。
将维生素C粉末装入适量的铝箔袋或塑料瓶中,进行密封包装。
包装时注意防止维生素C的氧化和潮湿。
贮存时要求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以上就是一种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规程。
这个规程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纯度,同时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当然,不同企业和生产厂家可能会根据自身情况做出一些调整和改进,但总体上的工艺流程是相似的。
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规程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维生素C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
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盐酸酸化,调菌体蛋白等电点,沉降4h以上上清液以2-3m3/h的流速压入阳离子交换柱当流出液pH为时,收集交换液,控制pH交换完,纯水冲柱➢加热过滤合并流出液和洗液调pH至蛋白等电点加热至70℃,加%活性炭升温至90-95℃,保温10-15min,使蛋白凝结停止搅拌,快速冷却,高速离心➢二次交换上清液打入二次交换柱洗脱,至流出液pH=时,收集交换液控制之间。
交换完毕,洗柱➢减压浓缩二次交换液进行一级浓缩控制真空度、内温,至浓缩液的相对密度达出料同样条件二次浓缩,至尽量干加少量乙醇,冷却结晶甩滤,冰乙醇洗涤得2-酮基-L-古龙酸(℃)收率80%3、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山梨糖的影响➢山梨糖初浓度过高,将抑制菌体生长,使发酵收率降低➢从生产角度考虑,保证尽可能高的酸度,需山梨糖初浓度越高越好➢较适宜为80mg/mL➢采用滴加或待菌体生长正常后一次性补加的方法,来提高产物的浓度。
⏹溶解氧浓度的影响➢溶解氧浓度影响好氧菌的活性➢产酸前期应处于高溶氧浓度➢产酸中期,溶氧浓度为产酸后期,耗氧量减少。
⏹pH的影响➢pH过低(<)不利于发酵➢有机胺代替碳酸氢钠➢工艺原理➢工艺过程将2-酮基-L-古龙酸甲酯加入到甲醇中搅拌、升温、回流、溶解在惰性气体中滴加胺,回流、搅拌浓缩、蒸馏水溶解油状物有机溶媒提取、分离有机层用硫酸钠干燥后,回收套用水层经浓缩、结晶得维生素C晶体➢优点提高产品质量和收率有机溶剂回收套用率高反应条件、温度要求不高大量使用液体投料,有利于自动化控制➢缺点:反应在惰性气体(氮气、氩气)保护下进行⏹酸转化新工艺➢工艺过程将古龙酸钠盐加到乙醇和丙酮的混合溶液中室温下搅拌,通入氢气60℃反应,析出氯化钠晶体过滤,乙醇和丙酮的混合溶液洗涤合并滤液,加入惰性溶剂保温、搅拌、冷却、析晶得维生素C➢优点析晶纯度高反应温度低工艺时间缩短去除了维生素C精制过程中的水溶解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收率溶剂经分馏后可重新使用(3)两条转化路线的比较⏹各占50%⏹酸转化➢优点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中间过程少,利于收率提高➢缺点:设备易被腐蚀⏹碱转化➢优点:产品质量较好➢缺点设备多,操作过程长,不利于提高总收率转化过程中使用大量的甲醇,需注意劳动保护(四)、维生素C的精制(1)工艺原理⏹L-抗坏血酸易遭破坏➢温度➢金属离子➢空气接触➢pH⏹易氧化。
维生素c工艺流程
维生素c工艺流程
《维生素C工艺流程》
维生素C,也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C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
伤口愈合,帮助对抗自由基,防止氧化损伤等。
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原料准备:维生素C的主要原料为葡萄糖,通过发酵法制备。
在这一步,需要对原料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清洗,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2. 发酵生产:葡萄糖经过发酵反应,转化成维生素C。
这一步需要选用合适的微生物菌种,控制适当的发酵条件,如温度、PH值等,以促进维生素C的生产。
3. 分离提取:在发酵完成后,需要对发酵液进行分离提取,从中提取出维生素C。
这一步一般采用过滤、浓缩、结晶等技术。
4. 精制包装:经过分离提取后的维生素C需要进行精制处理,包括去除杂质、结晶、干燥等工艺。
最终将维生素C包装成
商业化的产品,以供市场销售和应用。
以上是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流程的简要介绍。
在整个生产过
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道工艺的操作,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符合标准。
同时,环保和安全也是生产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需要做好废水、废气的处理,确保生产过程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生素C的生产维生素C,又名L-抗坏血酸,是人体营养所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生物组织中,在新鲜水果、蔬菜和动物肝脏等中的含量尤为丰富。
绿色植物能够自己合成!",而人和许多动物由于肝脏中缺少一种古洛内酯氧化酶,因此不能自己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
维生素C在贮藏、加工和烹调时容易被破坏,易被氧化和分解。
在食品加工业中,用做抗氧化剂以保存食品价值。
在人体中,抗坏血酸有助维持机体的免疫系统健康,参与胶原、肉碱及神经递质的合成,是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辅助化学物;广泛用于医疗、药品、食品、饲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在自然界中,多数动物可利用葡萄糖的碳链,经葡糖醛(glucuronic acid)、葡糖酸(gluconic acid)、葡糖酸内酯(gluconolactone),再经葡糖酸内酯酶(gluconolactonase)的作用生成维生素C(抗坏血酸)。
但人类及其它灵长类、豚鼠体内缺乏葡糖酸内酯酶,不能合成维生素C,必须由食物供给。
1 VC的性质、功能和用途1.1 性质纯VC在常温下为无色晶体,味酸,易溶于水。
VC在结晶状态尚稳定,而在水溶液中则很不稳定,容易为加热、氧化所破坏。
L-抗坏血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体内经抗坏血酸氧化酶的作用可脱氢氧化成L-脱氢抗坏血酸,该脱氢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还原型的L-抗坏血酸和氧化型的L-脱氢抗坏血酸均具有生理活性,它们构成的一对氧化-还原系统,在细胞代谢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1.2 功能与用途VC在人体中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1)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2)对抗自由基损伤;3)改善机体免疫功能;4)参与胶原蛋白和细胞间质的合成;5)参与神经递质的合成;6)参与氨基酸代谢与铁代谢;7)抑制血小板及白细胞活化;等等。
因此,VC在坏血病、感冒、心血管缺陷、高胆固醇、糖尿病、精神抑郁症、危重型克山病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均具有重要的用途。
此外,VC还可以用作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某些农作物的催熟剂、化妆品工业防锈剂,等等。
2 VC的生产2.1 VC的生产工艺方法2.1.1 莱氏法莱氏法是1933年德国化学家Reichstein等发明的最早应用于工业生产VC的方法(严格地讲,莱氏法是一种半微生物发酵半化学合成方法)。
该法以葡萄糖为原料,经催化加氢制取D-山梨醇,然后用醋酸菌发酵生成L-山梨糖,再经酮化和化学氧化,水解后得到2-酮基-L-古洛糖酸(2-KLG),再经盐酸酸化得到VC。
莱氏法生产的VC产品质量好、收率高。
由于生产原料(葡萄糖)廉价易得,中间产物(如双丙酮-L-山梨糖)的化学性质稳定,至今仍是许多国外VC生产商,如Roche公司、BASF/Takeda公司和E.Merck 公司等厂商采用的主要工艺方法。
但是莱氏法也存在不少缺陷,诸如生产工序多、劳动强度较大,使用大量有毒、易燃化学药品,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等。
为此,自20世纪60年代起,各国学者一直致力于莱氏法的改进,并取得了很多成果,有的已用于VC工业生产实践。
工艺流程如图1:2.1.2 二步发酵法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北京制药厂合作,研制成功了“二步发酵法”制备VC的新工艺。
该法以生物氧化过程代替莱氏路线中的部分纯化过程,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三废”污染,多年以来一直被国内厂家使用。
二步发酵法生产VC可以分为发酵、提取和转化三大步骤,即D-山梨醇先由细菌氧化为L-山梨糖,再通过细菌发酵生成VC前体2-KLG,最后用化学法将2-KLG转化为VC。
在几十年的工艺发展中,二步发酵法工艺不断地得到了改进。
工艺流程图如图2:2.2 VC的提取工艺二步发酵法两次发酵以后,发酵液中仅含8%左右的2-KLG,而残留菌丝体、蛋白质、多糖或悬浮微粒等杂质的含量却很高。
这给2-KLG的分离提纯带来了很大困难,致使后处理费用占总成本的比例较大。
目前,VC工业生产中常用的2-KLG的分离提纯方法有加热沉淀法、化学凝聚法和超滤法。
2.2.1 加热沉淀法加热沉淀法是2-KLG分离提纯的传统工艺(图4A)。
该方法能耗多,离子交换树脂容易污染,加热会破坏少量2-KLG,因而生产成本较高。
2.2.2 化学凝聚法同加热沉淀法相比,化学凝聚法(图4B)采用化学絮凝剂沉淀各种杂质,从而避免了前者能耗较多的问题。
但是发酵液经化学絮凝剂处理以后,离心所得的上清液中仍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等杂质,这些杂质可能影响2-KLG的质量。
此外,该方法所使用的化学絮凝剂也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2.2.3 超滤法超滤法是一种新兴的膜处理技术(图4C)。
由于该方法在提高2-KLG 收率、改善生产环境、减少离子交换树脂损耗、实现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在2-KLG分离提纯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除了上述3种分离提纯方法之外,离子交换、溶媒萃取等新的工艺方法也正在探索之中。
2.3 转化工艺无论是莱氏法还是二步发酵法制得的2-KLG,目前在生产上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过程转化为VC。
根据所选试剂的不同,二步发酵法可分为酸转化法和碱转化法。
由于前者所用的浓盐酸对设备腐蚀较严重,且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逐渐为后者所取代。
碱转化法的2-KLG转化率可达到92.6%,并且操作简便,对设备的腐蚀较轻,所以适于VC的规模化生产。
二步发酵法自上世纪70年代在我国问世并推广应用以来,我国在菌种选育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真正应用于工业生产实践的成果却微乎其微。
究其缘由,主要是我国有关VC生产的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
,我国要想早日构建成功适于工业生产的优良工程菌,必须注重VC生产的基础理论研究。
相信随着化学工程、基因工程、代谢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必将为提高我国VC的研究及生产水平提供源头性创新的依据,并极大推动我国成为维生素强国的进程。
参考文献[1]谭学深.浅谈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国科技信息,2008(15):117—119.[2]王国栋.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创新及发展趋势[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3):229—230.[3]杨建伟.试论当今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J].硅谷,2008(17):89.[4]仅宏,张华峰,曾远智,等.维生素c生产技术[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3,(6):76—81.[5]刘林瑛.维生素c发酵空气净化系统工艺设计[J].化工设计,1998,(2):17—19.[6]焦迎晖,张惟材.维生素c发酵中伴生菌对氧化葡糖杆菌的影响[J].微生物学通报.2002,29(5):35—38.[7]冯树,张舟,张成刚,等.混合培养中巨大芽孢杆菌对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的作用[J].应用生态学报,2000,11(1):119—122.[8]刘祯.维生索c二步发酵法中优良菌株201A的研究[J].河北工业科技,2003,20(2):4—7.[9]陈建华,冯瑞山,郗丽萍,等.2一酮基一L一古龙酸产生菌原生质体的属问融合[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2,33(1):9—1l,24.[10]季光辉,燕方龙,苗春,等.新型絮凝剂用于维生素c发酵液预处理[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7,14(2):88—90.[11]陈雷,张铭锡.维生索C生产提取除蛋白工艺的改进[J].黑龙江医药,200l,14(6):447—448.[12]陈永林,刘梅城,翟振山.板式超滤技术在Vc生产中的应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9):136—137.[13]张林茂,高永涛,李晶.应用超滤技术改进Vc生产工艺[J].膜科学与技术,2000,20(5):60—61.[14]何旭敏,何国梅,曾碧榕,等。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0(2):495—502.[15]刘坐镇,谢小华,徐惠珍,等.离子交换法提取α-酮基-L-古龙酸的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1(2):155~160.[16]钱卫国,沈金玉,高春满,等。
溶媒萃取程一氧代一L一古龙酸的初步工艺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2,23(6):247—250.246.[17]李春艳,夏海平,蓝伟光.维生素c生产工艺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1,32(1):38—40.维生素K的生产维生素K(vitamin K)又名凝血维生素,是一类由2-甲基-1,4-萘醌及其衍生物组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的总称。
维生素K最早由丹麦化学家达姆发现,达姆在研究胆固醇代谢原理时意外发现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并证实其为脂溶性维生素,于是将这种具有抗出血作用的物质命名为维生素K。
1939年,人们从绿色植物中提取出了维生素K1。
,并将其用于治疗凝血酶原过低症及其各种出血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随后,在20世纪40年代第一次人工合成出了第一种维生素K3产品。
1958年,Isler等又首先化学合成出维生素K2类系列产品。
到20世纪60年代,人们已合成出了一系列用途广泛的维生素k类产品,从此维生素K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及饲料工业。
1975年,学者Pettifor等又首次提出维生素K参与人体骨代谢的假说。
维生素K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在肝脏内参与合成凝血酶原,并促进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的合成。
缺乏维生素K会导致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的减少,从而引起出血。
维生素K可促进骨形成,降低骨分解代谢,因此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维生素K还具有解痉、镇痛及抑制或破坏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临床上使用维生素K3肌肉注射治疗肠胃痉挛和绞痛有明显效果,一般注射后30 min内疼痛缓解或消失。
维生素K可增强X射线对肿瘤有丝分裂的抑制,故放疗配合此药治疗癌肿病人,存活时间可延长1~2年。
此外,维生素K用于胃镜检查前给药,可以明显抑制胃蠕动,具有作用快、安全可靠、禁忌症少的优点。
随着维生素K在医药及饲料添加剂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它的合成方法也进行了不断的改进。
目前,维生素K主要由化学合成法生产,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已有20余种。
在维生素K的化学合成中,维生素K3的合成最为重要。
有了维生素K3就可以进一步合成维生素K1及K4。
维生素K生产工艺目前,维生素K主要由化学合成法生产。
一、维生素K1的生产工艺维生素K3,乙酰化后再与叶绿醇缩合即得维生素K1。
叶绿醇简称叶醇,亦称植醇,可由蚕沙中提取,这样可变废为宝,降低生产成本。
二、维生素K2的生产工艺1958年,IslPr等首先化学合成出维生素K2系列,化是其方法产率较低。
1994年,Hamamura等申请甲萘醌-环戊二烯加合合成法生产维生素K2的专利。
该方法简便易行,收率较高,无需外来试剂和过渡金属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烷基化,能百分之百保留侧链中双键的立体构型;在整个合成过程中,无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甲萘醌能一直保持到最后;辅助剂环戊二烯易回收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