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小城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安徽亳州市为例
“安徽省亳州市近郊特色旅游业的发展”乡土课程
“安徽省亳州市近郊特色旅游业的发展”乡土课程作者:徐媛媛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35期【摘要】旅游地理作为高中阶段的选修内容,在高考中屡有涉及,通过研究高考,有助于掌握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
笔者结合安徽省亳州市实际情况,挖掘乡土课程资源,围绕近郊乡村大周庄的特色休闲观光旅游循序渐进设计了探究问题,并思考组织出参考答案。
【关键词】近郊特色旅游业乡土课程【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053-01一、真题呈现(2016年全国卷Ⅰ)42.【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分析莫干山名宿旅游快速发展的原因。
二、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区域旅游资源的发展条件,以真实的旅游案例为背景,考查旅游地理相关知识,符合新课标理念;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发现蕴藏在材料和图中的地理信息,掌握地理的学科思想和学习方法,从而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
近年来我市采摘园、农家乐、度假村、庄园、农村俱乐部、休闲餐饮等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因此在高考复习中以我市谯城区十河镇大周庄休闲观光旅游为案例对旅游地理相关考点进行梳理。
三、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分析(一)背景材料材料一:2014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
休闲观光农业由于能让消费者感受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愉悦心情的效果,因此深受消费者欢迎。
材料二:大周庄隶属于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十河镇,离市中心15Km,距河南省鹿邑县仅25Km。
(多媒体展示大周庄周边区域地图)材料三:大周庄地处黄淮平原,气候温和,光热充足,水源充沛,适宜小麦、玉米及药材的生长,大周庄种植芍药历史悠久且规模大,号称“万亩芍花园”。
材料四:大周庄政府决定在芍药种植的同时,发展特色休闲观光旅游。
为更好观赏,园区内建有长约600m的木板游览道和两个木楼式观景平台;在依托芍花旅游资源的同时,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创建“生态赏花旅游节”,客源地定位在周边城市,积极建设多种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开发高品质的休闲观光旅游资源。
供给侧改革下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探析
供给侧改革下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探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一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另一方面却还存着诸多问题。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让乡村旅游在发展中进行有效供给,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外旅游业中分得一块更大的蛋糕,是值得深入探析的新课题。
一、中国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必然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乡村旅游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最大的发展难题是结构性问题,调整优化供给结构是现阶段的重中之重。
我国乡村旅游中高端人才比例低,既懂经营又懂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有效供给不足。
乡村旅游需求井喷,传统中低端乡村旅游产品供给过剩,高品质乡村旅游产品严重缺乏,供需矛盾突出。
道路、停车场、网络、物流等基础设施配备不足。
食品卫生安全、住宿安全等措施要求得不到全面有效保证。
一系列现象都充分表明了乡村旅游现阶段有效供给不能满足乡村游客需求,供需失衡。
供给侧结构不平衡已成为制约我国乡村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
因此,加强乡村旅游业供给侧改革,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是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与改革的主要任务。
在政府的引导下,市场主体积极参与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调整乡村旅游供给结构,补齐短板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将有力推动乡村旅游在更高水平上健康发展。
二、当前中国乡村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1.乡村旅游人才缺乏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从业者。
从业者素质高低,决定了乡村旅游能否健康发展。
现阶段旅游人才缺乏,供给不足。
一是部分乡村中青年流失严重。
如江西省婺源县旅游经济发展很好,但发展不平衡,该县排前村仅有几家农家乐,村干部有意带领村民往乡村旅游发展,但是村里很多青壮年都外出城市发展了,留守中青年很少,年轻人力量不足。
二是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多是未经培训的留守人员,受教育程度影响普通素质较为低下,缺乏从业基本知识和技能。
浅谈亳州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亳州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旅游业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各地都把旅游作为支柱性产业来发展,亳州也不例外,但却未见成效。
本文论述了几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旅游业发展问题对策亳州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三面和河南接壤、隔淮北市与山东省的鲁西南仅咫尺之遥。
全市面积8374平方千米,人口530万,辖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和谯城区。
亳州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素有“皖北明珠”之美誉。
亳州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远在3700多年前,商汤建都于亳。
公元221 年,魏文帝曹丕把亳州定为陪都,与许昌、安阳、洛阳、邺城并称五都,地位极其显赫。
元末刘福通拥韩林儿为帝,建立大宋政权,定都亳州,因此亳州也被称为“三朝古都”。
亳州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几千年来泱泱涡河水哺育了众多的英雄豪杰和文人墨客,仅载入中国《历史名人大词典》的就有100 多位。
其中有圣君商汤,有著名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有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的曹操,有神医华佗等等。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名人,为亳州留下了珍贵的名胜古迹。
亳州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市县级文物古迹200 多处。
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建于清顺治年间的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的花戏楼,具有很高的军事科学研究价值的曹操地下运兵道,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的曹氏宗族墓群和被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的尉迟寺遗址。
亳州市的交通比较便捷,是安徽省通往中原省区和西部地区的重要枢纽。
京九铁路和界阜蚌高速公路的贯通,为亳州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亳州物产丰富。
盛产中药材,是全国著名的中药交易市场。
亳州还是著名的酒乡,享誉全国的八大名酒之一的古井贡就产在这里。
亳州有这么丰富的旅游资源,然而旅游业的发展却不容乐观。
早在1998 年,亳州市就提出了“把旅游作为支柱性产业来发展”的目标,而且打出了“南有黄山,北有亳州”的宣传口号。
城镇化背景下探索皖北乡村旅游发展途径-旅游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
城镇化背景下探索皖北乡村旅游发展途径-旅游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2012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2.6%,安徽省城镇化率达到46.3%,皖北地区城镇化率为40.8%,其中阜阳、宿州、亳州三市分别以34.9%、34.8%、33.0%低于地区平均水平.皖北兴,则安徽兴,加快皖北城镇化进程,成为安徽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
1 发展乡村旅游,助推皖北城镇化进程强化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内在要求。
皖北城镇化,首先描绘的是一幅产城一体、四化同步的宏伟蓝图。
2012年2月,安徽省颁布皖江与淮河牵手共建皖北的实施方案,鼓励先进带后进,合肥与阜阳、芜湖与亳州、马鞍山与宿州、铜陵与固镇、芜湖与濉溪、蜀山与寿县、宁国与凤阳联手共建现代新型产业园区,共同打造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示范区。
不仅引入产业,同时还将城市相关功能融入产业园区,配套完善,产城一体,当地农民纷纷进园区上班,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首先城镇化,保证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取得了良好成效.皖北农村人口众多,城镇化水平滞后。
推动皖北城镇化进程,单靠产业园区显然是不够的,必须积极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内在拉动力。
据国际旅游组织和国家旅游局测算,地区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即可带动其他相关行业增长4.3元;旅游行业每增加1个就业岗位,即可带动相关行业增加6个岗位.旅游业的带动作用能够快速地向地区内各个产业领域延伸,迅速拉动整个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城镇化的作用不言而喻。
国家已经注意到了乡村旅游在城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因此,2012年和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要求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生态旅游,国家旅游局和安徽省旅游局也把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旅游小镇作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
据统计显示,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全省接待游客约4 300万人次,同比增长22.77%;旅游总收入超过139亿元,同比增长31.06%.节日期间,皖南山区、大别山区以及各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景点推出湿地公园游、农家乐、漂流探险游、森林氧吧游等产品,倍受游客青睐。
亳州市研学旅游开发浅析
关键词:研学旅游;旅游产品;亳州;开发思路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19)24-0090-02
近年来,亳州市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积极促进旅游与 多方面经济产业,如文化产业、农业、信息化产业等多元化的深入融 合。为响应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亳州市推动研学旅行加快发展,积 极树立亳州研学旅游新品牌;打造亳州研学旅游新形象;推出创新性 研学旅游新产品。亳州市围绕亳州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如道家文 化、曹魏文化、中医药文化等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出以当地特色 文化为基础的一系列主题研学产品。但是亳州市研学旅行开发还是存 在薄弱环节,如发展不均衡、课程体系设计与接待服务设施不完善等 问题,制约着亳州市研学旅游的开发。通过分析亳州市发展现状及问 题,结合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趋向,因地制宜地提出亳州研学旅游产 品新开发思路。
District economy | 区域经济
亳州市研学旅游开发浅析
王嘉瑞 江振圆 安徽大学商学院 安徽合肥 230601
基金项目:安徽大学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修安徽’背景下亳州市道文化研学旅游产品 设计”(项目编号:201810357557)
摘要:研学旅行在近年来蓬勃发展,安徽省作为国家首批试点省份,更是大力发展研学游,亳州文化底蕴深 厚,是安徽文化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亳州研学旅游资源、政策、市场和产品进行分析,结合当 前亳州市研学旅游存在的薄弱环节,探讨亳州市研学旅游的开发思路。
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市场开发研究——以亳州市为例
且提 升旅游 区文化 的品格.随着 国际旅游产 业的快速发展 ,对旅游 工艺 品设计与开发 迫在眉 睫 .因此 ,研 究与 开 发它具有 重要 意义 .正如斯蒂芬 ・ 贝利所说 : “ 正如我 们所看 到的 , ‘ 设计 ’这 个概念本 质地讲 是一个现 代 概念 ,它是造 成 了制造 者、销 售者和使 用者 相分 离的工 业革命 的结 果 ”[.就 毫州旅 游 工艺 品设计 与开发 而 1 】 言 ,首要课题是 :如何挖掘 “ 毫文化 ”内涵 ,并将其融入其 中,开发毫州特色 的现代 工艺品 .就现状看 ,虽然 毫 州市旅 游资源 丰 富,但是旅 游 区经济却远 远落后 于其 它地 区,尤其 是旅游产 业收入 中旅游 工艺 品销售 额很
第 1 期
吕用 印
旅 游 工 艺 品设 计 与 市 场 开发 研 究
17 2
艺设计理念 ,蕴含着旅游地独特 的文化艺术 内涵 .工 艺品具有精 美的造型 ,独特 的材质 ,它恰恰满足普通人对
美好 生活的追求 ,它 自然成为旅游消 费群体理想 的选择 . 从毫州市旅游工艺 品市场调 查看 ,其开发与研 究缺乏对消费群体 的深入剖析 ,仅 限于对旅游活动本体 的维 持 与常规管理 ,对旅游活动延伸 与拓 展等方面 的工作 ,急需加 强.因此,建议毫州市旅游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 高度重视它 ,应把旅游 工艺品设计与开发作为旅游产业 的软 实力, 以此为重要载体 ,打造成历史文化 品牌 ,使
— —
以亳 州市为例
吕 用
印
毫州 2 6 0 ) 3 8 0
( 州师 范高等专科学校 艺术系 ,安徽 毫
摘
要:采用调 查法 、查 阅文献法对亳 州旅 游工艺品及其 市场 进行 了研究 ,结果表明 : 目前 亳州旅 游工艺 品销 售量 小,设
全域旅游视阈下休闲养生旅游发展模式--以安徽省亳州市为例
2019年5月(第5期,总第265期)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May,2019(No.5,General No.265)【乡村振兴与旅游】全域旅游视阈下休闲养生旅游发展模式—以安徽省亳州市为例赵楠(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阜新123000)摘要:20丨8年3月,国务院颁发关于全域旅游规划的相关文件,从政策意义上为我国旅游行业的升级改 造提供了方向。
文章以安徽亳州休闲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总结学者经验、与同类旅游城市的比较、亳州资源的系统分析等方式,研究亳州在全域旅游模式下的休闲养生旅游发展,为亳州特色旅游品牌建设提供助力。
本文研究发现,毫州市具备优良的地热资源、湖泊资源、中草药资源等生态资源,以及八卦拳、形意拳、老庄养生思想等历史人文资源。
因而亳州市应当在当前全域旅游的背景之下,构建“点-线-面”融合发展的空间旅游系统,推动全域旅游格局的形成。
推出六大主打拳头产品以构建中心域产品群,使全域旅游的核心得以稳固。
加强非典型性养生产品与特色文化的融合,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大份额。
从政府、市场、社会三层面构建管理域,形成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全域旅游视阈;毫州市;休闲养生;旅游发展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19)05-0095-07引言作为新型旅游发展观念与模式,全域旅游力图通过以旅游产业为基准推动全域经济、服务、社会治理等多 个领域的发展进步。
在当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模式下,如何利用全域旅游实现地方经济与社会的飞速进步,是当前十分值得探索的战略性研究问题。
从学术研究视角看,我们应当从市场经济理论机制出发,以科学视角 对待全域旅游的发展问题,从而凭借市场的内在动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升级。
从市场机制来看,我国全域旅游 理论的提出具备强大的理论基础与发展基石,能够实现长远持续的发展,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旅游业出现的重 大问题与挑战。
本文以安徽亳州为研究对象,其在休闲养生领域上具备极为丰富的天然与人文资源。
供给侧改革下安徽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供给侧改革下安徽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研究作者:赵爱民陆恒芹吴晓伟来源:《商业经济研究》2017年第15期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安徽省旅游产业结构的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供给侧改革”背景,从保障、运作、营销三个全新视角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优化策略,旨在为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安徽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安徽省旅游业及旅游产业结构概况安徽省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截至2014年,安徽省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499处,位居全国前列。
2014年安徽省接待入境游405.1万人次,增长5%,接待国内游客3.79亿人次,增长13%;实现旅游总收入3430.1亿元,增长13.9%,旅游总收入已经占到安徽省2014年GDP(2.08万亿)的16.5%(以上数据源自国家旅游局2015年《中国旅游年鉴》),确立了旅游产业在安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
安徽省旅游产业结构总体上仍然是以基础层次的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但是区域内旅游产品结构差异性较大(见表1)。
根据安徽省的地理区位特征以及旅游资源禀性优化组合的要求,可以将安徽省旅游区划分为皖南旅游区、皖江巢湖旅游区以及皖北旅游区。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作为目前安徽省重点打造的旅游先发地区和样板区域,开发时间较早,具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景区,产业结构经过多年发展已日趋合理。
其基础层次的旅游产品仍然是以“两山一湖”、“新安江山水画廊”等为主体的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提高层次的旅游产品具有非常大的资源优势,目前主要是以“黄山太平湖旅游度假区”、“黄山齐云山旅游度假区”等为主体,发展潜力巨大。
皖江巢湖旅游区具有依山傍水、左右逢源的区位优势,既是联通皖南、皖北的桥梁,也是安徽对接长三角城市群和武汉城市群的核心,是安徽省旅游业的后起之秀。
其基础层次的旅游产品仍然是以长江、巢湖、天柱山等为主的旅游观光,具有突出的资源优势,发展较快;提高层次的旅游产品近来有所发展,主要以“合肥滨湖旅游度假区”、“环巢湖旅游度假区”等几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主,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修学旅游、山地运动、生态旅游、商务会展等旅游产品具有较大资源优势,但是发展较慢。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作者:张晨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9年第09期供给侧改革是一种对产业市场经济交易、资源分配等进行改革优化的政策,在现代经济体制中有深入的影响,实现了消费转化为生产力的目标,促进了市场经济流通率,说明该政策对于现代社会经济体系发展十分重要。
而实行该政策,使产业市场的经济结构、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传统企业难以在市场中经营,例如传统文化旅游产业,因为传统模式使产业较为独立,难以与其他产业进行交流,所以在供给侧改革条件下,竞争力表现较弱,使自身市场份额逐渐降低,在这一条件下,本文将对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创新研究。
引言我国传统文化旅游产业在早期市场中表现良好,在当时的各产业经济产出总比中占大比,长期发展下,已经成为我国重点经济来源,但在传统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条件下,其与周边产业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说明两者距离越来越远。
受传统经营者观念影响,传统旅游产业对于自身游客资源的保护十分严谨,这些表现使传统旅游产业逐渐独立,与供给侧改革下的市场结构格格不入,不能形成产业与产业之间的衔接,因此,为了落实供给侧改革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该产业有必要突破传统模式,创新新的发展模式。
一、“支柱产业”新概念的提出在早期发展下,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了“支柱产业”,经济水平远超其他产业。
但在支柱产业的现代定义上,早期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柱作用发挥并不完全,因为其在地区经济市场中主要保持着独立地位,个体的经济发展,并不能带动周边企业发展,所以在现代理论上,文化旅游产业应当进行优化,实现新概念支柱产业框架,带动周边企业经济发展、促进地区市场消费。
现代理论对支柱产业的定义为“产业链”,即以某个产业作为支柱,并将支柱产业与其他产业衔接,形成一体化的产业链,随后借助支柱产业带来的市场效应,例如消费者增多、消费欲望增强等,使其他产业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商户,通过其他产业的优质服务来提高自身经济收益,由此实现了地区经济全面发展,这与供给侧改革政策方针不谋而合,说明新概念支柱产业落实,是实现文化旅游产业新发展模式的关键。
亳州非遗的现状及其旅游开发SWOT分析
亳州非遗的现状及其旅游开发SWOT分析中小城市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聚居地,中小城市非物质文化包含了地域无限的传统情感,是一个地域赋予生命价值的感动,将这个地域的传统语言、传统知识、价值体系,还有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和语言,均囊括于其中,是一个地域的“活化石”。
亳州是老子、庄子、曹操、华佗等历史名人的故里,具有悠久的历史,使亳州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架构,其中包括史前文化、帝都文化、老庄文化、宗教文化、曹魏文化、中医药文化、古商贸文化、白酒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在这些文化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历数千年积累传承至今,凝聚着从古至今亳州地方人民群众的智慧与情感,昭示着亳州特色的文化身份。
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文化遗产,是亳州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
一、中小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三者的关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表述如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 以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①口头传统和表述, 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②表演艺术;③社会民俗、礼仪、节庆;④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⑤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而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出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专门对“保护”(Safeguarding)一词做出了解释,“保护”是指“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生存性,这些措施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鉴定、记录、保存、推广、传播以及复兴。
乡村旅游背景下的民宿发展路径探索——以亳州市为例
一 、 民 宿 发 展 迎 来 机 遇 期 2017年 以来 ,亳州 市文化旅游年系列 活动引爆 毫州旅游 市场 ,来 毫游客数量 连攀新 高 ,毫 州旅 游基 础设 施 薄弱 尤其 是住宿设施严重不足 问题 凸显 。为此 ,亳 州市把 发展旅 游 民 宿作为丰富 、调 整 旅游 产业 结 构 和 推动 毫 州旅 游 业 提 质增 效 、带 动市 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抓手 。 乡村 民宿是指农 村 居 民利用 闲置住 宅 ,结合 当地人 文 、 自然景观 、生态 、环境 资源及农林 渔牧 生产 活动 ,以房 主个体 经营 、出租 委托他人经营 、集体 管理 为主要形 式 ,为游 客提供 乡村生活的住宿场 所 ,包 括 乡村 家庭旅 馆 、客 栈 、度假 村 、生 态农庄等 。 为 了支持 民宿 发展 ,市 委 、市 政府 高度 重视 民宿产业 发 展 ,强 化 顶 层设 计 。 市 委 书 记 、市 长 多 次 研 究 、调 度 ,副 市 长 牵头主抓 ,市文 化旅 游局具 体 负责 ,规 划 、公 安 、消 防等 相关 部门和谯城 区政府积极配合 ,召开 12次研 讨 、座谈会 ,开展 3 次专 题调研 ,谋 划出台在全省乃至全 国具有 较强 吸引力 的毫 州 民 宿 奖 补 政 策 。 2017年 3月 ,毫州市 出台 了《毫 州市 主城 区周 边重 点旅 游示 范村乡村 民宿 改造 经 营奖补 工作方 案》,鼓 励 居 民在 主 城区周边乡村旅游示范村利用 闲置住宅 发展 乡村 民宿 ,建 成 后通 过验收 的民宿 ,每个房 间最高一 次性奖补 20,000元 ,另 根据年接待人数给予 20元/人 的补贴 。 2017年 12月 ,毫州市 又出台了《亳州市 主城区旅游 民宿 经营奖补工作方案 》,重 点鼓励 居 民在 主城 区利 用 自有住 宅 或空闲房屋发展旅游 民宿 ,每个房 间按 照年度 平均 入住 率最 高 一 次 性 奖 补 11,000元 。 截 至 目前 ,毫 州 市 文 化 旅 游 局 共 接 到 旅 游 民宿 咨 询 热 线 电话 近千个 ,统计入 库有意向开展经 营旅游 民宿 的经营 主体 86家 ,市 民和企业对发 展 、经 营旅游 民宿意愿 强烈。 为 大 力 推 进 主 城 区 周 边 重 点 旅 游 示 范 村 乡 村 民 宿 的 建 设 和发展 ,毫州市将 对省级旅游示 范村 和省级 旅游 示范创 建 村 内 开 展 的 乡 村 民 宿 经 营 给 予 一 定 补 助 ,每 间 房 补 助
乡村振兴背景下亳州地区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探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亳州地区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探究①胡瑞朋郭玉城文静程柳王雨汀摘要: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亳州具有十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市政府大力支持亳州文化旅游发展的情况下,亳州地区乡村旅游产业也在如火如荼地发展。
不过也存在着诸如基础设施不全、服务观念不深刻、文化呈现不足等问题。
对此,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有力建议,以期亳州地区乡村旅游得到更好更快发展,增强当地居民收入,实现经济繁荣,促进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亳州一、亳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为曹操华佗故里,千年药材之乡,文化底蕴深厚且旅游资源十分广阔。
近年来,随着亳州市政府对当地旅游产业的大力支持,亳州市乡村旅游取得十分可观的成效。
截至2019年4月,亳州市有4个全省优秀旅游乡镇,5个3A级旅游村,21家省级3星级以上农家乐,300余家农业休闲观光景区,年接待游客量65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达35亿元。
其中,2019年“五一”小长假期间,亳州市乡村旅游景区“亳药花海休闲观光大世界”共接待游客量77.05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05.4万元,同比增长168.39%,刺激游客们消费体验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乡村的发展,同时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在亳州地区的实施,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亳州地区乡村旅游文化底蕴深、政府很重视、发展潜力大,正在以矫健的步伐迈向更广阔的平台,不过由于起步时间晚,因此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二、亳州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存在不足(一)基础设施不全、服务观念不深刻首先,环境情况与卫生条件有待改善。
当地居民环保意识普遍不高,景区内外的生产者、经营者随意丢弃生活垃圾,农家乐的食品卫生与安全问题突出,部分经营者没有卫生许可证,并且未经过相关执业培训,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大大增加。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诸如路面、住宿、无线通信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大大限制了当地的旅游开发。
再次,停车场、洗手间等公共设施无法匹配旅游高峰期游客的需要。
供给侧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考
供给侧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考
周亚琴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8(046)001
【摘要】从供给侧改革对于乡村旅游的指导意义入手,立足于乡村旅游供给侧方面,分析了生产要素供给问题、旅游产品开发问题,进而探讨了乡村旅游供给侧问题的解决对策,主张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的生产要素供给布局,拓展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思路.【总页数】3页(P130-132)
【作者】周亚琴
【作者单位】安徽行政学院,安徽合肥23005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0.75
【相关文献】
1.全域旅游视角下铜鼓县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 [J], 黄伸
2.统筹城乡背景下重庆乡村旅游发展的理性思考——基于乡村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的视角 [J], 张玉蓉
3.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对前海土地租赁管理的思考 [J], 孙静静;陶金
4.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基于社区的"医养+康养"新路径思考 [J], 程雁;孙志明
5.教育供给侧视角下旅游类专业"产教融合"的现实思考 [J], 吴剑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亳州改革调研报告
亳州改革调研报告亳州改革调研报告亳州市是中国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为了更好地促进亳州市的发展,我对该地的改革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首先,亳州市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该市积极引进国内外投资,大力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企业发展,如减税政策和优惠贷款等。
这些举措为亳州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带动了当地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就业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次,亳州市在政府机构改革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市政府加大了政务公开力度,推行电子政务系统,提高了政务效率。
同时,该市还加强了政府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推动了政务协同,进一步提高了政府服务水平。
这些改革举措为亳州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政务支持。
第三,亳州市在农村改革方面也有所突破。
该市积极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同时,亳州市还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这些改革举措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亳州市的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与一些发达地区相比,亳州市的改革力度还不够大,改革步伐相对较慢。
其次,一些改革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执行不到位的问题,效果不够明显。
最后,亳州市在经济发展中仍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如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等。
基于以上情况,亳州市在未来的改革中可以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
同时,需要加强对改革措施的执行力度,确保改革的落地和效果的出现。
此外,亳州市还需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总之,亳州市在改革中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亳州市的改革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该地区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亳州家乡调研报告
亳州家乡调研报告亳州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我美丽的家乡。
在这次调研中,我深入了解了亳州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经济发展和地域特色,对亳州的发展前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亳州的自然景观非常丰富多样。
首先是五大山系,包括华山、太华山、松山、黄山和九华山等。
这些山脉之间的河流众多,如亳河、颍河和淮河等。
而且城市中心的绿道系统非常完善,可以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
此外,亳州还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秀丽的风光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亳州的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首先是亳州作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
比如,亳州古城墙是明代留下的重要建筑,现在仍然可以看到老城的痕迹。
其次,亳州还有很多古代庙宇和古建筑,如亳州南宋龙山寺、曹操庙和谯城孔庙等。
这些古迹不仅保存完好,而且每年还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亳州的经济发展迅速,日益繁荣。
亳州市被列为“中国饲料谷地”,农业是该市的支柱产业。
此外,亳州还有着优良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是中国区域发展的战略节点。
亳州拥有两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多个省级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这些产业园区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入驻,使得亳州的经济不断繁荣。
亳州的地域特色使其独具魅力。
首先是亳州的饮食文化,亳州有着丰富多样的特色美食,如鸡肉煨、豆腐脑、酥炸臭豆腐等。
其次是亳州的民俗文化,亳州的传统节日和习俗非常丰富多样,如谯城花朝节、曹县魁山庙会等都是很有特色的文化活动。
综上所述,亳州的自然景观丰富多样、人文历史悠久、经济发展迅速且具有地域特色。
我对亳州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相信亳州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更加美丽富饶的地方。
亳州全域视角下建设“点、线、面”文化旅游强市路径研究
亳州全域视角下建设“点、线、面”文化旅游强市路径研究谢永海
【期刊名称】《经济研究导刊》
【年(卷),期】2024()7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亳州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华药都,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需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使文化旅游业成为开放发展的新载体、转型发展的突破口、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在2021年9月27日中共亳州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确立了“一都一区一基地、一城一市一中心”的发展战略,把文化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来思考、谋划和推进。
基于此,分析亳州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阐述该市实现“点、线、面”文化旅游主体发展的路径。
【总页数】4页(P40-43)
【作者】谢永海
【作者单位】中共亳州市谯城区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
【相关文献】
1.全域旅游视角下红色文化资源利用路径的思考——以贵阳市云岩区为例
2.全域旅游视角下贵州屯堡文化综合数据库建设路径研究
3.全域旅游视角下亳州市谯城
区旅游资源整合路径研究4.描绘“点、线、面”发展蓝图,推动文化强市建设--以福建省漳州市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亳州改革调研报告
亳州改革调研报告一、引言亳州作为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城市,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与社会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为了深入了解亳州改革的实际情况和问题,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对亳州的改革举措、发展动力和面临的挑战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亳州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二、改革背景近年来,亳州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改革,取得了较大成果。
亳州在改革开放方面,着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在人才引进方面,加大引进力度,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在行政管理方面,设立了便民利民的政务服务中心,简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改革举措1.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亳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
通过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供财税优惠政策等手段,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了吸引更多有实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到亳州来,亳州市提出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提供住房补贴、创业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措施,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的到来,为亳州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优化政务服务亳州市政府设立了政务服务中心,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政务服务中心通过开展在线办理、一站式服务、推行电子政务等方式,提高了政务工作的效率和便民性,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四、发展动力1.地理位置优势亳州位于华东地区的重要交通节点,拥有便捷的交通网络,便于商品运输和市场开拓。
同时,亳州地处黄淮海经济区中心,周边人口密集,市场潜力巨大。
2.产业转型升级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亳州市已经进入产业转型升级阶段。
这意味着亳州必须发展高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面临挑战1.人才流失问题尽管亳州市采取了一系列的人才引进政策,但由于工资待遇和发展机会相对较少,部分高层次人才仍然流失。
亳州市需要加强对人才的留住力度,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待遇条件。
2.产业结构转型压力亳州在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面临着压力。
乡村振兴视野下亳州农业发展新取向
乡村振兴视野下亳州农业发展新取向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经济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
亳州市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是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和首批乡村振兴试点县市之一。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亳州市的农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加强耕地保护和利用。
亳州市拥有较高的耕地比重,但由于城市建设和工业化发展的需要,耕地面积不断受到压缩,加之农民对耕地的滥用、过度开垦,耕地质量也不断降低。
因此,加强耕地保护和利用,强化耕地质量监测和评估,严格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强对耕地流转的管理和监督,制定耕地保护政策,扶持农民保护和利用好土地资源,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
其次,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消费升级需求的变化,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亳州市需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和产业链条优化,促进产销对接和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高農產品产值,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品质。
农村人居环境的提升将成为农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要优化农村规划,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设高品质、智能化、绿色环保、优美舒适的乡村居住环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公共服务,扶持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四,加强农业保障体系建设。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保险、融资等都是农民面临的重要问题。
要加强农业保险的推广和普及,为农民提供保障,规范农业融资渠道,建立以农民信用为依托的借贷和担保体系,促进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视野下亳州市的农业发展新取向需要注重耕地保护和利用,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打造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业保障体系建设。
同时必须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因为不管哪个方面,都需要有实际可行的科技支撑和专业人才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乡村旅游研究学报JOURNAL OF GUANGXI CADRES COLLEGE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小城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安徽亳州市为例●王春[摘要]中小城市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受其经济状况、开发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区域旅游产业存在极贫现象。
文章立足于供给侧改革大背景,阐释旅游供给侧改革理论框架以及内涵,并以亳州市为例,在对亳州市乡村旅游发展实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从完善规划引导、推进产品升级改造、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人员素质、推进产业融合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等六个方面加强中小城市乡村旅游供给侧管理,推进中小城市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乡村旅游;中小城市;亳州[中图分类号]F592.7;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806(2017)02-0066-07 doi:10.3969/j.issn.1008-8806.2017.02.011乡村旅游因其参与性强,旅游效益明显,成为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丰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从农家乐模式到旅游村寨模式再到旅游小城镇模式,乡村旅游目的地也从刚开始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郊区发展到全国各地的中小城市。
同时,借助当地特色资源优势,各中小城市不断进行产业升级,完善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拉动当地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
生态学、农学、经济学、旅游开发与规划、城区规划等不同领域的学者分别从自身领域对乡村旅游定义、影响因素、产品开发、模式选择、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加以研究,[1-7]这些研究在丰富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理论框架的同时也对我国乡村旅游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但是,以上这些研究仅仅对我国乡村旅游一般概况进行分析论证,较少考虑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区位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城市差异问题。
郭淳凡、梁明珠、邹如梅以及李佳等人按照经济发展水平、资源聚集程度分区讨论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公共产品供给等方面进行探讨。
[8-10]然而如其他旅游产品一样,由于中小城市乡村旅游在发展实践上的局限性,在产业结构、发展程度、发展规模等方面与大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明显,针对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开发是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举措。
虽然大部分中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开发能力与发达地区相比明显偏低,但资源组合状况良好,种类丰富,品位较高。
按照大卫•李嘉图的资源禀赋理论和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资源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同等条件下资源富集地区有着资源贫瘠地区所不具备的发展优势。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分析发现,国内外对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的文献很多,但大多集中在乡村旅游定义及发展形势、经营模式、影响因素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少有从供给侧改革视角进行研究,更鲜有从供给侧角度出发深入对中小城市非典型性资源富集区的乡村旅游发展进行深入探讨,解决[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南民族村寨旅游扶贫效应及其对聚落空间演变的影响机理研究”(编号:41661031);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计划项目(编号:TYETP201548)。
[作者简介]王春,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2015级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桂林,5410042017年第2期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小城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旅游:乡村旅游研究乡村旅游发展问题。
因此,本文从供给侧改革出发,以中小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其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分析,阐释旅游供给侧改革理论框架以及内涵,不仅能进一步丰富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理论,还能为我国中小城市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一、旅游供给侧改革理论研究(一)理论基础与研究状况供给经济学派的开端可以追溯到19世纪萨伊定律的提出,经历“萨伊定律—凯恩斯主义—供给学派”和“供给学派—凯恩斯主义复辟—供给管理”两次否定之否定,供给学派呈现螺旋式上升,逐渐形成自身理论体系。
相对于传统需求管理,利用经济政策手段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供给学派更加重视市场自发调节,反对国家过度干预,强调市场“无形的手”对资源配置的作用。
其主要观点为“经济增长—供给侧改革—增加投资和刺激—减少政府干预”。
即认为在长期内,经济增长必须通过生产要素禀赋及要素配置不断优化。
为了灵活应对市场变化,针对当前“供需错位”现象,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有效供给,推动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逐渐为人们所熟知。
供给侧改革全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从产品生产、供给着手,通过对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带动经济发展。
[11]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重视需求侧管理向重视供给侧管理转变的重要分水岭。
为了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顺利进行,实现“旅游+”模式的深度延伸,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日益多样化、高层次的旅游需求,旅游供给侧改革呼之欲出。
程玉等人首先从产业发展角度对旅游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及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创造性地提出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四个特征。
[12]邓小燕、邓毅等人认为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产业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提出要从产品结构、公共设施建设以及制度体系完善等几方面推动旅游供给侧改革。
[13]此外,张彬等人将研究视角进一步缩小,分别以乡村旅游、乡村文化旅游以及养生旅游为基础对其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分别从供给侧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14-16]除了从宏观角度对旅游供给侧改革进行论述外,在具体实践上面,萧筠从全域旅游视角出发,通过对贵阳观山湖景区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从产品、营销、保障体系等几方面推动观山湖景区改革。
[17]因此,从供给侧角度出发,推动我国旅游业改革与发展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能够有效解决“供需矛盾”现状,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二)内涵阐释旅游供给侧改革是我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改变经济下行状况,实现经济长期增长所做的重大举措。
旅游供给侧改革要秉承人性化发展理念,注重效率优先原则,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从内容上来看,旅图1旅游供给侧改革主要内容2017年第2期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小城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旅游:乡村旅游研究游供给侧改革主要包含旅游产品供给以及公共服务供给两个方面(见图1)。
首先,旅游产品的有效供给。
旅游产品供给主要指在对游客需求、行业发展趋势深度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利用本地文化特色开发特色产品,在产品包装设计上运用动漫、科技、影视等时尚元素,增强旅游商品吸引力。
针对现行乡村旅游发展供需矛盾状况,在对市场需求客观评定的基础上,从景区管理模式、旅游业态开发以及产品开发设计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增加休闲、度假、养生等多种产品类型,发展中高端产品供给,大力发展健康游、生态游、自驾游等旅游新业态,提升旅游供给层次;同时,大力改造传统景区经营模式,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发展智慧旅游,实现“旅游+”模式的深度融合。
其次,旅游公共服务供给。
从供给角度出发,在对游客以及当地居民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等建设,建立起覆盖城市、景区以及乡村的全域旅游空间,满足游客出行前、出行中以及出行后的全程旅游需求。
秉承人性化服务理念,从服务品质、产品层次、商品价格等方面优化景区服务软环境,增强游客满意度。
在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必须注重旅游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实时保障游客合理正当权益。
总之,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对于促进乡村旅游持续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三、亳州市乡村旅游发展实践分析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经济发展状况,中小城市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有着与大城市不同的发展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小城市乡村旅游在发展规模、发展层次上逐渐发展壮大,并取得较好成绩。
而亳州市作为安徽省北部的小城市,自然环境优越,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近年在各级政府的积极带动下,亳州市旅游产品不断丰富,由传统的观光游向参与性、情感性、体验性旅游发展,并初步形成包含养生旅游、休闲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多种旅游产品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带动亳州经济,促进城市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与全国其他中小城市发展状况相比较,亳州市乡村旅游发展具有一定代表性。
因此,以安徽亳州市为例,探讨中小城市的乡村旅游发展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亳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状况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国土面积8368平方公里。
下辖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谯城区,总人口610万人。
亳州市前身为亳县,自商汤建都于此已有3700多年历史。
1986年、1998年亳州市先后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目前现存国家级、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多达240余处,其中国家级保护单位7处,省级以上保护单位37处。
亳州市旅游资源类型多样(见表1),与黄山自然景观遥相辉映,构成“南黄山,北亳州”旅游发展格局。
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镇13个、省级生态村30个、市级生态镇12个、市级生态村94个,亳州市乡村旅游开发已初步形成“一地一品牌”的格局,呈现出地域化、市场化、产业化三大特色。
表1亳州市乡村旅游资源分类汇总分类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序号12345678资源类型历史人文(HA )民风民俗(HC )文化非遗(HB )遗址遗迹(EB )建筑设施(F )特色文化(HB )自然景观(CC )现代节庆(HD )项目曹操、曹植、曹丕、老子、庄子、花木兰、华佗、张良、陈抟五禽戏、大班会、高跷亳州剪纸、亳州梆剧、二夹弦、五禽戏、亳州唢呐曹操运兵道、华祖庵、陈抟庙、江宁会馆花戏楼、天静殿、曹腾墓、张园汉墓、道德中宫、曹操纪念馆建安文学、道家学说、诗词文化、中医药文化、酒文化五马万亩桃花林、十八里芍花种植、菊花节、蒙城竹海湾菊花节、芍花节、梨花节、杏福葡萄采摘游资料来源:亳州市文化旅游局官网。
2017年第2期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小城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旅游:乡村旅游研究同时,亳州市还是安徽三大旅游板块重点城市之一以及新皖北区域旅游发展的核心,旅游业发展一直是促进亳州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及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抓手,亳州市乡村旅游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在此基础上,亳州市高度重视旅游发展规划的引领作用,2005年起便聘请相关专家学者编制《亳州市旅游业发展规划》,分为开发、建设、巩固完善三个阶段对亳州旅游业进行系统而有序的开发。
之后又颁布《关于深化农村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亳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并多次召开文化旅游产业推介会,提出加强乡村旅游开发建设,规划以花戏楼、曹操运兵道为代表的文化休闲游、以五马好运桃花节、韩寨烂漫樱花节以及大周欢乐芍花节为代表的生态观光游以及以谯城区五马甜蜜采摘、利辛印象江南葡萄采摘为代表的休闲体验游等多条旅游精品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