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浅析
新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趋势及应对
新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趋势及应对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少数民族大学生逐渐成为就业市场中的重要力量之一。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独特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本文从新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趋势和应对措施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1. 就业形势趋势向好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和支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逐渐向好。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少数民族就业的政策,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优惠政策。
社会各界也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为他们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2. 优势行业迎来机遇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优势行业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需求逐渐增加。
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一些特定行业的就业机会更多,发展空间更广。
3. 就业门槛逐渐降低二、应对措施1. 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力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中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应该注重学习其他技能,如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提高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2. 积极参与实习和社会实践在校期间,少数民族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实习,不仅可以了解实际工作的环境和要求,还可以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3. 主动了解就业政策和求职信息少数民族大学生需要加强对就业政策和求职信息的了解,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动态和趋势。
在积极了解政策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情况精心制定求职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和机会。
4. 寻求就业指导和帮助在就业过程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可以寻求学校和社会的就业指导和帮助。
通过职业规划和求职辅导,可以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的情况和要求,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机会。
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近些年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层出不穷,大学生就业难变成需要紧急处理的一个社会问题,其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较难处理的问题。
想要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则需知晓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后加以解决。
标签: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对策1.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现状(1)以政府方面而言,所有地区均增加了对少数民族毕业生公务员招聘的数量,对参与招考的毕业生提供不同优惠政策,通过适时加分,以便确保优秀的少数民族毕业生可以录用。
(2)以高校层面而言,所有院校通过不同方式来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使毕业生能够尽快就业。
当前,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少数民族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不高,能够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则更加艰难;另一方面,部分已找到工作的少数民族学生长时间无法及时转变身份,不能满足工作岗位要求。
2.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1)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欠佳,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空间过小。
民族地区的考生,因为文化基础较差,大部分会报考民族类院校以及省内的地方院校。
而这些院校通常在传统专业方面占有较大的比例,应用方面的专业过少,学科专业供求出现偏差,与市场所需脱轨,所以少数民族考生就业的空间过小,竞争力不足[1]。
(2)创新创业教育不佳,毕业生自主创业能力不足。
当前在创新创业的教育方面,高校尚处在初级阶段,特别对于民族院校而言,欠缺系统理论性的教育。
并且,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产业机构不够合理,相关创业政策无法落实,创业空间过小,所以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理念会产生影响。
(3)英语、计算机应试能力较低,降低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英语和计算机证件已经变成通往就业的必经之路。
可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较难获得相关证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选择造成较大的影响。
(4)就业政策倾斜不足,机制不够完善,形成就业挤压。
高校招生时,会对民考汉产生适当降分,对民考民的学生执行单独划线等政策,使得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可以顺利进入高校。
浅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措施
I公共管理I GONGGONGGUANLI浅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措施安萨尔•安尼瓦尔(新疆职业大学外国语言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3)摘要:少数民族作为我国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
笔 者通过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原因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困难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势不可挡,全国大学毕业生 数量与日俱增。
其中也包括少数民族大学生。
其作为一个特殊的群 体,少数民族学生整体竞争力远低于汉族学生,使很多少数民族大 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解决大学生就 业问题是一项重要、紧迫的任务,虽然各级政府给予了一定重视,但效果并不明显。
因此加强对就业难原因与措施的分析具有非常 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帮助各地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一条加快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道路,从而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奠 定坚实的基础。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大学生作为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宝贵人才资源,培养大学生 是实现国家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的关键。
但是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 势越来越严峻,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与其他大学生一样存在就 业难共性问题同时,还存在一些民族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 社会性问题,但是少数民族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特殊组成部门,其 就业问题更加复杂。
而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原因是解决该 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笔者选取了 2015年在线调查网站问卷星发布 的一份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卷的调查作为依据,得出的结 果如下。
(_)普遍原因1.汉语语言掌握不到位。
少数民族大学生MHK考试情况不容 乐观,在考试时能流利表达,通过考试的人数占30.2%,能流利表 答,但未通过铖的人数占43.6%,表达能力一般,但通过考试的人 数占5.9%,表达能力一般,未通过考试的人数占15.3%,表达能力 差,未通过考试的人数占5.4%。
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浅析
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浅析.txt男人应该感谢20多岁陪在自己身边的女人。
因为20岁是男人人生的最低谷,没钱,没事业;而20岁,却是女人一生中最灿烂的季节。
只要锄头舞得好,哪有墙角挖不到?新疆是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屏障,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家庭,但是由于国家机制与用人单位对少数民族毕业生的汉语水平标准的提高,每年都有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处于待业状态。
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明显,而此种情况在南疆更为明显。
大部分生源为南疆的少数民族毕业生大多更愿意留在首府乌鲁木齐,不愿意下基层,这就使乌鲁木齐的就业率饱和,基层的岗位空闲,缺少毕业生就业。
新疆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新疆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一)大学扩招近几年大学扩招,大学生的入学率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所以每年的毕业生数量也是在增加,但是就业空间有限,并没有因为大学的扩招而相应的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空间。
大学的扩招造成了毕业人数与就业空间不成正比,新疆的企业使用毕业生的能力远远比不上内地企业,这就进一步造成了少数民族学生难就业的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少数民族毕业生的汉语水平有限,更多的企事业单位更趋向于民考汉毕业生或者汉族毕业生。
由于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阶段,高校毕业生数直线上升。
在此种情况下有人单位选择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
作为新疆的用人单位,他们更希望选择能够清楚表达意识的毕业生作为自己单位的人员,在此种条件下,少数民族毕业生尤其是民考民的学生就很自然被淘汰。
高校扩招提高了升学率却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就业率。
(二)、生活习惯少数民族毕业生由于自身的成长环境的单一性及封闭性,传统文化扩大了少数族毕业生就业的狭隘性及就业限制。
因为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面对的是双向选择,选择的标准也是各有不同。
事实上少数民族毕业生处于被选择的层面,处于劣势。
(三)、专业技能水平与综合文化素质在同等水平下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水平一般处于劣势。
民族院校毕业生就业困境研究分析
民族院校毕业生就业困境研究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就业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
在这种背景下,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困境也越来越严峻。
然而,对于一些特定的高校,就业情况往往更加棘手,多年的数据都表明,民族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一直非常困难。
此次就业困境的原因与其所处的地区和学校的人文环境不可分离。
本文将从该问题的根源、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三个方面,探讨民族院校毕业生就业困境研究的现状及对策。
一、研究的背景和现状1.学校和专业背景。
我们都知道,民族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很不理想。
但是,要了解这个问题的根源,首先需要对相关数据有基本的认识。
从教育部的数据来看,民族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通常要低于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这一差距是显著的。
其中,有几个关键原因。
第一,民族院校位于中国西南、西北、东北等边远的地区,这些地区经济不发达,就业机会较少,所以民族院校的毕业生往往需要到较远的地区或城市去寻找工作。
同时,民族院校的学生通常较为保守,与城市里的大公司和二线城市的企业之间存在语言和文化障碍,使得他们很难进入这些企业。
同时,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大多数民族院校的就业机会限制变得更为严峻。
第二,由于民族院校毕业生的大多数专业与当地的经济和社会需求不匹配,在就业市场上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同时,在某些地区的特定行业中,民族院校毕业生往往面临着更高的竞争。
特别是在农业、林业、牧业等方面,大部分公司都不愿意招收这些毕业生。
2.市场需求和就业行业背景。
随着近年来我国民族问题的得到解决和加强,中国的民族地区逐渐开始融入世界主流的市场和发展趋势。
这些地区的经济和社会都在经历快速的变化。
但是,这些变化对民族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影响不是很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政府对各地区的发展和支持力度不一,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慢于其他地区,许多地区还存在很多基础设施缺乏的问题。
因此,这些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问题研究
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问题研究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大学毕业生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群体,他们面临更多就业帮扶的问题。
这些特殊群体可能是身体残疾、来自贫困家庭、少数民族或特殊职业等,因为种种原因他们面临更多的就业障碍。
本文将就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现状1. 身体残疾毕业生身体残疾毕业生往往面临就业机会少、用人单位担心用工风险大等问题。
根据中国残联发布的数据,全国残疾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远低于全国大学毕业生平均就业率。
地理区域的差异导致一些残疾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更大的压力,有些地方对残疾人就业政策执行不力,缺乏相应的帮扶措施。
2. 贫困家庭毕业生来自贫困家庭的毕业生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常常缺乏就业能力和就业资源。
贫困地区的毕业生通常受限于家庭经济条件和区域发展水平,造成了他们的就业机会较少,甚至有些人无法获得合适的工作。
3. 少数民族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在就业中也面临很多困难,他们可能受到身份的歧视和政策的限制,导致就业机会有限。
有些少数民族毕业生由于地域、文化差异,往往面临更多的就业挑战,难以适应多元化的就业市场。
4. 特殊职业毕业生特殊职业毕业生包括农民工子女、军队转业、艺术专业、体育专业等,他们的就业困难主要来自于就业途径的狭窄和就业环境的复杂。
农民工子女由于家庭背景和文化差异,在就业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就业问题,军队转业人员由于专业技能不适应市场需求、适应性差等问题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1. 就业障碍多、机会少特殊群体毕业生受教育水平、身体状况、家庭条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他们面临的就业障碍更多、就业机会较少,很容易陷入就业困境。
2. 就业帮扶措施不足有关部门对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帮扶措施不够,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导致特殊群体就业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3. 社会认知偏见社会对特殊群体存在认知偏见,对其就业能力和贡献价值存在怀疑和排斥,造成了就业机会的局限和就业环境的恶化。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
浅谈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途径问题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连年扩招,高等教育规模不断增大,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
一方面,大量高素质大学毕业生加入到我国各行各业的生产建设第一线,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但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大学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这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少数民族众多,教育水平相对落后。
与内地相比,新疆的工业经济还欠发达,劳动就业岗位有效供给不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较大。
由于历史和环境等原因,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与汉族学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人才选拔市场中,这种差距使他们在就业市场总体上处于明显的劣势。
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数据显示,新疆高校汉族毕业生就业情况基本和全国保持一致,而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情况比较差,各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的第一次就业签约率远远低于汉族学生。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但他们必须与汉族学生同样接受市场的筛选,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形式更加严峻。
一、处理好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意义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积极参与。
自治区民族成份众多,地域辽阔,要想在全疆范围内达到和实现小康社会,没有大量的少数民族工程及管理人才是很难实现的。
当前,新疆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好人才培养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
处理好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新疆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是事关新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维护边疆地区团结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新疆高等教育规模不断增大,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失业人数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问题严重危及新疆社会的稳定。
新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趋势及应对
新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趋势及应对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涌入社会,他们在就业方面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新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趋势和应对策略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1. 就业岗位向城市集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日益迅猛,吸引了大量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到城市寻求发展机会。
与此少数民族地区的就业岗位相对匮乏,导致大学生就业选择更加向城市倾斜。
2. 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就业需求的增加,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的就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在求职过程中,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感到压力山大,找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
3. 就业压力增加。
由于家庭情况、地域差异等原因,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承担了更大的压力。
特别是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更加需要他们通过就业来改善家庭生活。
1. 发展自身专业技能。
在大学期间,少数民族大学生应该注重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类培训和实习,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2. 积极参加就业指导。
学校、政府和社会组织都会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活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了解就业市场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增加就业的机会和把握。
3. 开展创新创业。
少数民族大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在多元化的就业环境下,创业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全新的就业出路和发展空间。
4. 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这些都是在求职、面试等环节中所必需的。
5. 加强心理调适。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保持乐观的心态,坚定地走向就业成功之路。
三、结语在新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关注。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少数民族大学生活动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少数民族大学生活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各高校纷纷开设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为本校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服务,但各高校所进行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更倾向于普通学生,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特别是在内地高校就读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存在着更多的问题。
一、内地高校中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一)易受地域环境影响受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地域与空间的选择上,会更多地考虑饮食生活、择偶成家、宗教活动等问题,地域选择倾向明显,绝大多数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会选择返回民族地区就业。
(二)自信心不足由于居住地域、民族心理、语言障碍等原因使得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会存在交际上的困难,沟通能力不是很强,缺乏迎接挑战的自信心。
当他们与其他同学同时竞聘一个就业岗位时,往往会认为自己在各个方面都不如别人,没有信心与其他同学竞争,导致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
(三)用人单位存在偏见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地区发展不平衡性的存在,使得有些用人单位认为,新疆籍的大学生与内地大学生相比,在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等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英语、汉语和计算机的学习与使用上。
虽然大学阶段的教育可以缩小这种差距,但是这种差别是无法完全消除的,因此不愿意招聘少数民族学生。
(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无论是从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角度来说,还是从国家、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说,高校就业指导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良好的就业指导工作可以提高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本身的就业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的提高又会提高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消除用人单位的偏见,为其提供更宽的就业面。
而目前,之所以存在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内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是是负有很大责任的。
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及提升对策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推进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南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形势逐渐好转。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基础薄弱等因素,南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仍面临不少困难。
本文将从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1.就业环境差南疆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人口较少,市场不大,因此就业环境相对较差。
另外,地区经济结构单一,大多来源于农业和畜牧业,而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较慢,未能对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
2.用人单位招聘偏向于本地学历和本民族由于南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受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影响,通常缺乏较为广泛的人脉资源、社会经验及企业实习经历,这就使得在择业时处于比较劣势的位置。
同时,很多用人单位也倾向于在家乡寻找人才,对外地学生的招聘相对较少。
3.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较差由于南疆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大学生教育质量差异较大,很多学生在学术水平、职业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缺陷,从而影响其求职与发展。
二、提升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对策1.举办职业培训针对南疆地区大学生成长环境差,学科教育偏窄,社会实践机会不足等问题,应开展系列职业技能培训和作业实践。
为其提供完善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指导、职场实习等社会实践机会,加强职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以提高其竞争力。
2.开展宣传活动大力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活动,宣传就业政策,全方位、针对性的宣传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让在校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及其需求,规划职业生涯,进一步增强应对就业挑战的能力。
3.建立创业基地南疆地区少数族裔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难以跟全国的一般大学生相提并论,于是在这里推出创业、专业培训等扶持政策,以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发展的速度和状态,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使其更有利于经营,也能够在短期内增加机会,同时也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4.推动校企合作应与产业界合作,加强校企合作,通过产业项目带动就业,开发优势产业,极大地扩大就业市场,改善就业环境,增加人力资源格局和新的就业渠道,疏通毕业生就业出路。
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建立和谐社会之基,打造和谐校园之源。
本文从文化背景、社会经济、政府政策、就业指导等角度分析了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指导一、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第一,少数民族毕业生缺乏市场意识,认识不到竞争的激烈性。
少数民族毕业生大多生活在西北西南偏远地区、宗教信仰、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这就造成民族毕业生现代社会信息匮乏,在生活态度上陈旧思想严重,竞争意识淡薄。
由此造成社会上对民族毕业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质疑,从而影响民族毕业生就业率。
第二,少数民族地区就业市场不完善。
社会经济发展的落后,决定了市场发育的低水平。
虽然国家、政府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就业市场起步晚、总体化水平低,造成相关制度落实不充分、政策配套设施缺乏、服务层次低、工作职责分配不到位等问题。
第三,现代企业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实际是知识和能力综合素质的竞争,要想成功就业获得理想职业,在学校期间就必须刻苦学习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掌握实际技能,提高择业技巧。
少数民族毕业生只有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培养能力和素质,才能找到理想的、适合发挥自身才能的岗位。
第四,少数民族毕业生缺乏合理的就业策划。
一方面许多民族毕业生在校期间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缺乏把理论落实到实践这一高度,造成实践动手能力较弱;另一方面许多民族毕业生大学期间没有及时的结合社会需求而选修课程,造成知识面狭窄;最后许多民族毕业生对今后要从事的工作没有合理的认识,造成准备不充分,面对招收单位应对不足。
二、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对策探讨新一轮的就业形势下,如何做好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因此就业制度改革必须遵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能,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体制改革,“要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大力加强就业政策宣传,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不断适应就业市场化的需要”。
高校少数民族学校就业困境及对策分析
高校少数民族学校就业困境及对策分析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校跻身于高等学府的行列。
尽管这些学校在学术研究和科研成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在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上,却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高校少数民族学校就业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就业机会少相比于一些知名高校,少数民族学校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学校的名气和影响力相对较小,使得毕业生在找工作时缺乏竞争力。
2. 就业歧视严重少数民族学校的毕业生在面临就业市场时,往往会遇到就业歧视的问题。
由于一些用人单位对少数民族存在偏见,导致少数民族学校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困难。
3. 就业技能匮乏一些少数民族学校培养的学生由于学校实力相对较弱,导致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技能和能力相对较低,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加剧了就业困难。
4. 就业指导薄弱相较于一些名校,少数民族学校的就业指导相对薄弱,学校并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就业指导和帮助,使得学生在毕业后不知所措。
1.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稳固的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就业市场。
2. 提高学校影响力学校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教学质量等方式,逐步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从而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 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就业技能培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用技能培训课程,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4. 建立健全的就业指导体系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就业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就业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5. 加强民族文化教育为了减少就业歧视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民族文化教育课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现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对策建议。
最后对对策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问题的实质,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能够改善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现状,实现他们的就业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现状、对策分析、政府支持、就业指导服务、落实情况评估、发展趋势、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少数民族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这不仅关乎他们个人的发展,也涉及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学生在高校学习比例不断增加,但是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普遍较低。
由于文化背景、语言沟通、社会融入等方面存在障碍,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很难获得与其能力和学历相匹配的工作机会,这也导致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深入研究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旨在找出问题所在,分析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机会的公平和增加,为他们实现自身价值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当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旨在帮助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水平和就业率,促进少数民族学生融入社会主流,实现自身价值。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支持,为相关部门和政府决策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促进少数民族群体的经济融合和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的实现将有利于增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促进国家的长久稳定发展。
高校少数民族学校就业困境及对策分析
高校少数民族学校就业困境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校也开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比于一些综合性大学和重点学府,少数民族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方面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针对该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少数民族学校就业困境1. 学历认可问题相比于一些知名学府,少数民族学校的学历认可度较低,很多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招聘来自知名学府的毕业生,这给少数民族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2. 就业信息渠道不畅相比于一些优质高校的学生,少数民族学校的毕业生往往因为就业信息不够畅通而错失了不少就业机会,导致就业率较低。
3. 专业不对口少数民族学校很多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符,导致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增大。
4. 就业技能不足由于一些少数民族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毕业生的就业技能较为薄弱,不太适应市场的需要。
5. 就业歧视一些用人单位对少数民族学校的毕业生持有歧视态度,给他们的就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二、对策分析1. 提高学历认可度少数民族学校应该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加强科研实力等方式,逐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学历认可度,增加毕业生的竞争力。
2. 拓展就业信息渠道学校应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开展更多的就业宣讲会和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渠道。
3. 调整专业设置学校在设置专业时应该更加贴近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使得学生在毕业后更容易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4. 提高就业技能学校应该加大对学生的就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技能水平,使其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
5. 加强反歧视教育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歧视教育,打破对他们的就业歧视,为他们提供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
三、结语少数民族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困境不可忽视,需要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希望未来少数民族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能够得到改善,他们也能够在社会中展现自己的价值。
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帮扶问题研究
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帮扶问题研究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少数民族毕业生是指在大学或高职院校毕业并寻找工作的少数民族学生。
他们面临着与其他毕业生相比更多的就业困难和障碍。
研究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帮扶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导致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与汉族地区相比,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和教师的质量普遍较低。
这导致了少数民族毕业生的知识和技能相对不足,难以满足职业市场的需求。
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水平。
职业指导和培训问题也是影响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在就业过程中,少数民族毕业生缺乏对职业市场的了解,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岗位和企业。
应加强对少数民族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帮助他们了解不同行业的需求和就业前景。
还应加大对少数民族毕业生的职业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社会歧视和就业歧视是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地域、语言和文化等差异,少数民族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常常受到歧视和排斥。
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对企业和社会的教育宣传,增加对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包容和理解。
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的就业歧视行为,维护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帮扶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就业帮扶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各类企业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提供就业机会。
学校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职业教育和实习实践,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社会应加强对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关注和支持,提供就业机会和帮助。
研究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帮扶问题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工作。
通过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加强职业指导和培训、消除就业歧视等措施,可以促进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实现少数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就业机会公平。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当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形势面临不小的挑战。
虽然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但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本文将从就业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率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现状分析随着高校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少数民族学生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少数民族学生在全国高校总人数中已占比近10%。
但是,在就业方面,却面临着许多困难。
1.更难找到合适工作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在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往往更难与主流社会融合,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更为困难。
2.就业机会偏少现实社会中,少数民族在竞争中往往处于一种劣势地位,很难得到与自身学历、能力相符的职位机会。
许多行业给少数民族学生设了一些门槛,职业发展空间比较有限。
3.工资水平略低与其它群体相比,少数民族学生在就业方面往往会落差一些。
一是他们的保守文化和习惯使他们的职业发展及晋升可以说是水土不服;二是有些人由于没有自主择业选择或认知不足,失去了自主权;三是有一些少数民族学生遭遇歧视,工资水平也要落差一些。
二、影响因素分析少数民族学生在就业方面面临着不少的影响因素:1.就业歧视少数民族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很可能遭受到用人单位的歧视。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一些用人单位可能存在偏见,认为少数民族学生的背景与文化不适合公司文化,造成就业机会偏少。
2.语言不通或缺少相关技能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可能面临着语言不通和缺少相关技能的问题。
在就业市场上,语言和相关技能无疑是必要条件。
3.就业观念薄弱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缺乏相关的就业观念。
因此,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也缺乏正确处理求职、面试等方面的技巧。
三、对策分析对于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问题,需要采取多种策略来帮助他们。
具体而言:1.政策支持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为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提供一定的支持,如为他们提供更多和更好的求职信息,并加大对少数民族学生用工市场的监管力度,为他们垫平求职障碍。
高校少数民族学校就业困境及对策分析
高校少数民族学校就业困境及对策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高校少数民族学校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随之而来的是少数民族学校的就业困境,这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就业困境和对策两个方面对高校少数民族学校的就业问题进行分析。
一、就业困境1. 就业机会少相比于一般高校,少数民族学校面临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一方面是因为少数民族学校相对于一般高校在各方面的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另一方面是就业市场对少数民族学校毕业生的需求也相对较低。
少数民族学校的毕业生往往面临就业机会较为有限的困境。
2. 就业压力大由于就业机会少,就业压力于是而来。
少数民族学校的毕业生面临着来自家庭、社会的双重压力,他们需要找到一份能够维持生计并且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工作。
但由于就业机会少,他们往往需要经历更长时间的求职过程,这给他们的心理和经济压力都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3. 就业歧视现象突出在就业市场上,由于就业机会有限,很多企业对少数民族学校毕业生存在着偏见和歧视。
一些用人单位认为少数民族学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低,或者对少数民族学校的学历存在着偏见,因此往往会拒绝或者歧视少数民族学校的求职者,这使得少数民族学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更大的挑战。
二、对策分析1. 加强就业指导和培训对于少数民族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更加系统和全面的就业指导和培训。
学校可以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走向,并且提供相关的职业培训课程,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使得他们更加适合就业市场的需求。
2. 增加就业机会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扶持力度,增加对少数民族学校的用人单位的政策支持,鼓励他们为少数民族学校的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对他们的歧视和偏见;同时增加对少数民族学校毕业生的优惠政策和就业岗位,鼓励更多的用人单位提供机会给少数民族学校的毕业生。
3. 加强人才交流和合作少数民族学校和一般高校一样,也应该加强与用人单位和各界人士的联系和合作,开展更多的人才交流活动,增加少数民族学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了解与信任,打破用人单位对少数民族学校毕业生的认知偏见和歧视现象,增加少数民族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内地高校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就业问题及策略探究
内地高校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就业问题及策略探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选择到内地高校接受教育。
他们在毕业后面临的就业问题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学生在内地就业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对他们的就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一、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就业问题1. 就业歧视由于身份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一些企业对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持有偏见,认为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不足以胜任工作,因此存在一定的就业歧视。
2. 就业环境西藏地处高原地区,气候和环境条件与内地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这些学生在适应内地城市生活和工作环境时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3. 就业信息途径由于地域原因,一些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就业信息获取渠道相对有限,很难得到与内地学生同等的就业机会。
二、解决策略探究1. 加强就业指导学校可以加强对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指导,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技能培训和职业咨询,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内地就业环境。
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对其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支持。
4. 加强文化交流加强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与内地学生的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尊重,减少就业歧视,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和包容的就业环境。
5. 增强综合素质学校应鼓励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和竞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加就业竞争力。
在当前全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应该引起关注和重视的。
只有通过对其就业问题的深入分析和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才能让他们在毕业后更好地融入内地社会和经济。
希望学校和政府能够共同努力,为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途径,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
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有利于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和谐,在教育大众化和就业困难化大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
文章对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了深入而透彻的分析,同时对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解决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提供参考。
标签: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戢爽(1981—),女,吉林省吉林市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一、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突出问题1.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落后毕业生对由高等教育大众化而产生的大众化就业形势还缺乏深刻理解,择业期望值偏高,不能从自己的综合素质出发制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考取公务员、进入事业单位、进入高稳定且优待遇的企业仍是目前毕业生择业的首选。
对其他就业途径和方式的认同不够,“现在大学生就业难不是‘就业难’,而是‘有业不就’,我国不是大学生多了,而是大学生少了,或者真正符合要求的大学生少了,而不是多了。
”择业期望值偏高是造成就业过程中“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就业市场怪现象的原因。
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不断走高的人才要求不相适应,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心理素质、人格品德、开拓创新精神、人际关系、沟通技巧、团队合作等能力的不足,使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缺乏竞争优势。
2.民族高校的培养模式滞后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高校的反应相对滞后,专业设置失衡,从而导致培养的许多毕业生素质和能力不适应市场的需求。
部分高校一度盲目求大求全,没有考虑到社会需求和学校办学实力,存在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的问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高校培养模式依然存在弊端,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导致民族地区出现严重的人才过剩与人才紧缺并存的矛盾。
3.民族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落实不到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各高校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但是许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相对滞后,落实不够到位,甚至只是走形式而已;普遍存在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时间短的问题,指导对象只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不能将就业指导贯穿到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划中去;就业指导教师缺乏就业指导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缺乏实际指导经验;就业服务的各个环节互相不衔接,难以系统性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就业服务资源分散,不能系统性、整体性地对毕业生进行指导;就业指导的形式单一,就业指导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及对策研究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及对策研究一、引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据绝大多数,而其他少数民族则分布在不同的地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相对于汉族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方面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就业能力不足。
本文旨在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及提出对策研究,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提供参考。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分析1. 就业环境不利少数民族多分布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或是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这些地区的就业环境通常相对较差。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这样的地区就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就业机会更少。
2. 文化差异造成的就业障碍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造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求职中的障碍,有些企业在招聘时可能存在歧视现象,认为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差异会影响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因此对少数民族应聘者持保留态度。
3. 教育资源不足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大学生的基础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就业能力不足。
4. 少数民族大学生求职观念不够成熟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就业市场的了解不够,对自身的能力和就业定位存在偏差,导致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盲目性和迷茫感。
1. 加强教育资源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基础教育水平,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增强其实际就业能力。
2.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职业技能的培训。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掌握实用的专业技能,提高其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3. 加强就业指导与创业培训政府和高校可以加大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力度,帮助他们正确树立就业观念,提高求职技巧,增强职场适应能力。
同时也可以加强创业培训,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来实现就业。
4. 加强宣传教育,消除歧视观念在招聘过程中,加强对歧视行为的打击,宣传政策法规,使用人单位和社会公众正确对待少数民族学生,减少歧视行为,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造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是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屏障,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家庭,但是由于国家机制与用人单位对少数民族毕业生的汉语水平标准的提高,每年都有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处于待业状态。
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明显,而此种情况在南疆更为明显。
大部分生源为南疆的少数民族毕业生大多更愿意留在首府乌鲁木齐,不愿意下基层,这就使乌鲁木齐的就业率饱和,基层的岗位空闲,缺少毕业生就业。
新疆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新疆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一)大学扩招
近几年大学扩招,大学生的入学率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所以每年的毕业生数量也是在增加,但是就业空间有限,并没有因为大学的扩招而相应的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空间。
大学的扩招造成了毕业人数与就业空间不成正比,新疆的企业使用毕业生的能力远远比不上内地企业,这就进一步造成了少数民族学生难就业的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少数民族毕业生的汉语水平有限,更多的企事业单位更趋向于民考汉毕业生或者汉族毕业生。
由于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阶段,高校毕业生数直线上升。
在此种情况下有人单位选择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
作为新疆的用人单位,他们更希望选择能够清楚表达意识的毕业生作为自己单位的人员,在此种条件下,少数民族毕业生尤其是民考民的学生就很自然被淘汰。
高校扩招提高了升学率却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就业率。
(二)、生活习惯
少数民族毕业生由于自身的成长环境的单一性及封闭性,传统文化扩大了少数族毕业生就业的狭隘性及就业限制。
因为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面对的是双向选择,选择的标准也是各有不同。
事实上少数民族毕业生处于被选择的层面,处于劣势。
(三)、专业技能水平与综合文化素质在同等水平下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水平一般处于劣势。
随着社会整体水平的提高,高校所教授的内容也会相应的有所提升,汉语言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一直接受汉语教育,在社会水平整体提高的情况下,汉语言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远远高于民语言学生。
在新疆实行汉语教学与民语教学这种双轨教学已经非常习以为常,但是在面临就业问题时这种分化现象非常的明显。
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困难,在高校供需招聘会上,少数民族学生与用人单位签约困难。
(四)、片面就业的就业观念。
很大部分的毕业生认为就业就是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而对民营企业等非国有单位不屑一顾。
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择业时最先考虑去党政机关工作,有另外一大部分的学生最先考虑去事业单位工作,只有很少的学生愿意考虑去企业工作。
(五)、新疆的人才市场机制仍不规范、不健全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成熟自主择业的社会环境条件还不完善:就业信息的收集、网络应聘于招聘在新疆还是不够成熟,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权利的社会保障、法律保障体系也不健全等。
另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的用人心态与方式过于保守与苛刻。
有的单位在学历上要求为硕士研究生;有的单位性别歧视,会在招聘启事中明文规定需要男生,这些都造成择业和择人渠道不顺。
(六)、学校教育的影响。
新疆高校“人才培养观”社会认可的约束性小。
新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新疆高校受市场冲击较小。
由于新疆高等教育供给资源小于高等教育需求市场,形
成了新疆高校供给的优势地位,到目前为止,不管高校办学效果如何,都没出现高校破产的现象,使得高校成为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之外的例外。
这样缺乏竞争压力与社会认可淘汰制的约束,使办学理念失去“服务社会”的效果检验标准,即使造成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社会不适应,也不能从根本上构成对新疆高校办学的压力。
(七)少数民族大学生择业时的不良心态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处在人生的特殊阶段,社会阅历较浅,心理尚未成熟,择业时一旦遇到挫折,心理极易受到伤害。
少数民族大学生择业时的不良心态表现在三方面:
(1)过高的预期和攀比心理
期望是面向未来的一种心理取向。
少数民族大学生追求理想的职业,追求自身价值得以实现,是一种正常的要求。
另外,现在上大学不再是单纯受教育,而是要投入相当数额的资本。
因此完成学业并在短期得到回报的迫切心情不难理解。
但是现实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当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主观愿望超过了客观条件,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有挫败感,导致过低地评价自己,对前途丧失信心。
如对高收入的期望和追求,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抱有上大学就意味着就业的心理倾向,而面对现实的反差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对整个就业形势失去信心。
(2)没有正确的择业观
有些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没有树立起一个正确的择业观,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求职标准,更没有总体职业规划。
同时在择业过程中,缺乏相应机构对其职业能力、职业倾向和职业选择的指导。
随着传播媒体的宣传导向,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忽视自身的特性,参照社会的取向,跟着感觉走。
表现在就业上,思想不够解放,观念没有更新,缺乏竞争意识,缺乏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和了解,缺乏面对挫折的心理准备。
(3) 焦虑情绪和依赖心理
有些少数民族大学生虽然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但是由于他们成长过程一般比较顺利,没有遇到过挫折,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方面没有得到锻炼。
在择业时,面对选择又不能很好依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做出合理的决策,而是过分依赖父母和其他人的意见进行取舍,表现出依赖被动。
择业的失败体验又加剧了急于求成的心理负担,再经过招聘的残酷竞争和时间的无情推进,更加剧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各种不安心理,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二、解决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基本策略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解决这一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的、社会的和历史的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
解决这一问题也要从多方面入手,多管齐下。
从长远看,根本出路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快速发展,新增大量就业岗位,在于大幅度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从当前看,特别需要中央和自治区各级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需要社会、学校、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共同努力,需要用人单位特别是各类企业积极吸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
1.解决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国家工程”,中央政府责无旁贷。
中央政府的责任,在于确定大政方针,加强立法执法,明确目标任务,健全工作机制,总结各地各部门经验,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
解决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是地方“政府工程”,新疆各级政府要有大的作为,把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协调,加大投入,采取切实措施,务求实效。
引导和鼓励各用人单位吸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采取综合措施坚决纠正用人单位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无人问津。
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还是“社会工程”,社会各行各业都有责任和义务。
2.实施“走出去”、“送出去”和“走下去”的战略。
实施“走出去”战略。
引导和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到内地就业。
实施“送出去”战略。
人事部等部委在全国建立大学毕业生见习基地的过程中,要对新疆给予特殊支持,实施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东部见习计划,多选送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到内地发达地区的见习基地见习。
国家有关部门共同协调,在内地重点院校建立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预科基地,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前往基地学习,为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创造条件。
实施“走下去”战略。
制定质量更高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给他们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
当前,可以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振兴工程、“村官”计划、“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计划、边远贫困地区志愿服务计划等。
3.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解决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坚持从源头抓起,继续大力加强基础教育,办好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中专。
坚持办好“内初班”(新疆区内初中班)和“内高班”(内地新疆高中班),逐步扩大规模,不断提高培养质量。
积极有序推进双语教学和民汉合校,大力加强基础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少数民族学生初中升高中时实行第一次分流,积极引导和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升入中等职业院校学习。
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少数民族学生高考时实行第二次分流,积极引导和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升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