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科学《发现物体的特征》
小学科学《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小学科学《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基本特征。
(2)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和比较物体的大小、形状和质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触摸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会合作交流,分享观察和实验的结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会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基本特征。
2.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和比较物体的大小、形状和质地。
难点:1. 准确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细节特征。
2. 合理使用工具进行测量和比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不同大小、形状和质地的物体,如球体、立方体、圆柱体等。
2. 提供测量工具,如尺子、量角器等。
3. 准备记录表格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邀请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书本等。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如何认识和描述这些物体的?2. 探究活动1: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基本特征(1)教师展示不同大小、形状和质地的物体。
(2)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外观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3)学生触摸物体,描述物体的质地。
3. 探究活动2:使用工具进行测量和比较(1)教师示范使用尺子和量角器测量物体的长度和角度。
(2)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和比较,记录测量结果。
(3)学生分享测量结果,并进行讨论。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探究过程和结果。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心得。
五、作业:1. 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并记录物体的基本特征。
2. 学生与家长一起讨论物体的特征,并分享观察结果。
六、教学延伸:1. 延伸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其他的方法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其他描述物体特征的方法,如重量、温度等。
2.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和描述。
小学科学《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小学科学《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不同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物体的形状:圆形、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物体的大小:比较物体的大小、长度、宽度、高度等。
3. 物体的颜色:观察物体的颜色变化,了解颜色的基本原理。
4. 物体的质地:感受物体的光滑、粗糙、软硬等特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物体的特征。
2.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理解物体的不同特征。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形状、大小的物体,如球、正方形、长方形等。
2. 学具: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材料,包括不同形状、大小的物体,颜色变化的材料,以及质地不同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形状、大小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特征。
4. 巩固:通过游戏、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物体特征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辅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体特征。
4. 创设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物体特征。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4.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寻找校园中的不同物体特征。
2. 邀请家长参与亲子科学活动,共同探索家庭中的物体特征。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第一课,主题是“发现物体的特征”。
通过观察周围的物体,引导学生了解物体的特征,并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描述这些特征。
本课时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同时也涉及到培养科学态度和认识环境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 学生能够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2. 科学探究目标:(1) 学生能够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 学生能够通过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3. 科学态度目标:学生能够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眼、鼻、手等感官对物体进行两两对比,然后在观察特征的基础上,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观察特征的基础上,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和物体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科学概念和术语的掌握还比较薄弱。
他们对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示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一些物体,例如桌子、椅子、铅笔等,并提问:“你们能说出这些物体的特征吗?”教师可以指着教室中的桌子问学生:“请观察这张桌子,你们能说出它的特征吗?”学生可以回答:“桌子是长方形的,有四条腿,表面是光滑的,颜色是棕色的。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物体的特征,例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Step 2: 观察与对比1. 准备一些不同的物体,如苹果、橙子、球等,并将它们放在学生面前。
最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案年级一年级学科科学下册教师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第一课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物体,物体具有形状,大小,轻重等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他们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较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教学准备】1.小组: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每组一套2.全班:《发现物体的特征》班级记录表3.个人:“轻重”两字打印【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5分钟)1.教师随便拿起粉笔、课本等,告诉学生这就是物体,并板书“物体”。
2.提问:我们周围还有些什么物体?你会怎样描述它?(比如铅笔细长,橡皮白色,桌子很大等)3.学生自由描述,教师随机板书,记录学生交流产生的词汇或短语。
二、探索1:单个物体观察(预设10分钟)1.认识几种常见的物体过渡:老师今天准备了8种物体,让我们来看看都是谁?(出示幻灯)根据图片的顺序,学生口答完成名称连线,认识8种常见的物体。
2.激趣:老师今天把这些物体都带来了,你们想不想好好观察一下?3.说明要求: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行观察。
讨论:万一几个人要观察同一种物体,那该怎么办?(引导:可共同观察,但若能分类观察更好。
)4.组长领取实验器材,组员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察。
5.组织交流:怎么观察,发现什么特征?(板书揭题:发现物体的特征)三、探索2:两个物体比较观察(预设18分钟)1.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介绍主要观察方法和能观察到的对应特征。
看一看:颜色、形状、厚薄、是否透明、是否可见、是否流动等闻一闻:气味摸一摸:粗糙程度、厚薄等掂一掂:轻重[说明:观察方法后的特征不要求全部罗列,只要根据学生认知程度的基础上概括就可以了。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 1 发现物体的特征》_6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目标】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3.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4.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难点: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器材准备】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
谜底:橡皮)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学生可以从橡皮的颜色、形状、用途来表述自己的理由。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二、观察物体(一)观察一个物体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
利用眼、鼻、手等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观察(特别提醒学生在未经教师允许的情况下,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
(板贴: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安全教育)3.教师出示要观察的物体,逐个认识8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4.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征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二)对比观察两个物体1.刚才大家发现了物体的一些特征,你们想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吗?2.例如:我们要观察木块有什么特征,可以先将木块与乒乓球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小学科学《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小学科学《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不同的物体,发现物体的特征。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观察和触摸物体,发现物体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和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特征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和触摸物体的细致程度。
四、教学准备:1. 各种不同特征的物体,如球体、立方体、圆柱体等。
2. 放大镜、触摸板等观察和触摸工具。
3. 记录本和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各种不同特征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触摸,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活动:a.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触摸物体,发现物体的特征。
b.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用放大镜和触摸板观察物体的特征。
c. 学生记录所观察到的物体特征,并进行交流分享。
3. 总结提升: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体特征的概念。
b. 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进行表达和交流。
4. 拓展活动:a. 教师出示更多具有不同特征的物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触摸。
b. 学生尝试用所学的观察和触摸方法,发现更多物体的特征。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表现和所学内容,强调观察和触摸物体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和触摸物体,学生能正确识别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2. 学生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有明显提高。
七、教学内容:1. 物体的大小、形状、质地、颜色等特征。
2. 物体的重量、硬度、弹性等特征。
3. 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运动等特征。
八、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触摸法:让学生触摸物体,增强学生对物体特征的感知。
3. 交流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九、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各种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触摸,发现物体的特征。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起始课,从观察身边的物体开始,引导学生在利用眼、鼻、手等器官,通过两两比较发现物体的一些基本特征,如颜色、形状、轻重,还会发现一些其他特征,比如透明度、表面光滑度、弹性、硬度等,并运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描述与记录。
学生每天都会和各种物体打交道,他们能够对一个物体进行简单地描述,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
然而,要让学生有序地观察,尽可能多地观察到物体的信息,并运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还是存在困难的。
所以需要教师在科学课堂中为学生提供一些研究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周围的物体,尝试用一些具体词汇描述物体,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探索板块,选择玻璃球、螺帽、乒乓球、橡皮、海绵、塑料杯、木块、卡纸中的一个物体,和其他物体比较,并在比较中,从颜色、气味、轻重、软硬、粗糙光滑等方面进行描述。
同时指导学生使用表格进行记录。
研讨板块,通过引导学生交流形成共识,什么是有序地观察,有序的观察可以观察物体的哪些特征。
【学情分析】学生在经历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已经具有了初步的科学观察能力,但是在描述物体特征的时候,一些学生会将物体的特征和用途进行混淆。
比如描述铅笔盒,较多学生描述“装文具的长方形盒子”。
装文具是用途,长方形是形状特征。
所以在这节课中,首先让学生分辨特征的描述不能混入用途;其次,学生在描述物体特征时,往往只关注一两个点,在其他同学描述以后才能去寻找未被发现的特征。
所以本课还需要针对一个物体,让学生多维度描述它的特征,有意识、有序地进行观察和表述,同时通过表格记录,提升学生的综合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2.知道观察物体的相同和不同就是在进行比较。
科学探究目标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发现物体的特征》导学案
《发现物体的特征》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并掌握发现物体的特征,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一、导入引导1. 引导学生思考:你有发现过什么物体的特征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经验。
2. 展示几幅图片,让学生说出物体的特征,并引导他们发现物体的特点和规律。
3.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某些物体具有特定的特征?我们如何通过观察和分析来发现物体的特征?二、概念讲解1. 总结物体的特征:形状、颜色、大小、质地、重量、温度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物体具有不同的特征,我们如何通过这些特征来辨认和识别物体?3. 讲解观察和分析的重要性:通过观察物体的特征,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物体的性质和用途,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设计1. 观察物体的特征:让学生分组观察身边的物体,记录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并进行交流讨论。
2. 比较物体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让学生找出一组物品中的相同特征和不同特征,并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
3. 实际应用:设计一些实际场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物体的特征,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
四、讨论交流1.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思考过程,让他们互相学习和交流。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促进思维的碰撞和启发。
3.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要点,引导学生掌握发现物体的特征的方法和技巧。
五、课后拓展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观察和发现周围物体的特征,并写下自己的观察感受。
2. 开展实验: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发现物体的特征。
3.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加敏锐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物体的特征,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
希望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发现物体的特征》PPT教学课件,共44页
zhòng
qīng
重
轻
用手捏: 哪件物体软,哪件物体硬
软
硬
特别提醒:未经允许,不要把物体放入口中!
研讨二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物体的特征?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描述物体的特征:
颜色
形状
粗糙程度
软硬程度
轻重
是否透明
有无味道
薄厚
该怎样记录物体的特征?
描述物体的特征(班级记录表)
1. 颜色: 2. 形状: ……
✔ 5. 硬度:较硬 v
较软 v
✔ 6. 轻重:轻 v
重v
日期:
试着用一段话描述 兵兵球的特征。
描述泡沫块的特征
泡沫块的特征(班级记录表)
1. 颜色:✔
2. 形状:
✔
✔ 3. 粗糙程度:粗糙 光滑
4. 是否透明:否 ✔ 是
5. 硬度:很软 ✔ 很硬
6. 轻重:重
轻✔
日期:
试着用一段话描述 泡沫块的特征。
描述纸片的特征
纸片的特征(班级记录表)
1. 颜色:✔
日期:
2. 形状:
✔
3. 粗糙程度:粗糙
试着用一段话描述
光滑 ✔ 纸片的特征。
4. 是否透明:是
否✔
5. 硬度:很硬
很软 ✔
6. 轻重:轻✔ 重
描述玻璃球的特征
玻璃球的特征(班级记录表)
1. 颜色:有颜色 ✔ 无色
2. 形状: ✔
✔ 3. 粗糙程度:粗糙 光滑
我们周围的物体
fā xiàn wù tǐ de tè zhēng
1 发现物1体的特征
【学习目标】
1.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2.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一年级下册科学 课文疑难问题解析
一年级下册科学课文疑难问题解析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发现物体的特征(见课本第4页)1.我们是怎么观察物体的?答:(1)用眼睛看:用眼睛可以获取物体的颜色、形状、是否透明等特征;(2)用鼻子闻:可以获取物体的气味特征;(3)用耳朵听:可以获取物体碰撞时产生的声音特征;(4)用手掂和摸:可以获取物体的轻重、是否粗糙等特征。
(见课本第4页)2.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物体的特征?答:可以从气味、形状、厚薄、粗糙程度、是否透明、是否流动、是否可见等方面。
2.谁轻谁重(见课本第7页)1.我们三次排序的结果是怎样的?答:三次排序的结果不太一样,用预测与掂量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轻重比较明显的物体,但对于轻重不太明显的物体,就没有办法做出准确的判断了。
2.哪种方法更准确?说说你的看法。
答:对比这三种方法对物体质量的排序结果,我们发现:(1)两个相同形状和材料的物体,越大的越重,越小的越轻;(2)两个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物体,材料不同,它们的重量不同;(3)空心的物体,最不容易判断出轻重;(4)利用天平称量的方法,更加科学、准确。
3.认识物体的形状(见课本第10页)同一物体的两种平铺方法,结果一样吗?答:同一物体用平着放的方法平铺于立着放的方法平铺,结果与物体形状的特殊性有关。
不同形状的物体的物体,平铺在盒子里,摆放的方法不同,摆放的结果可能不同。
对于正方体的物体和球形的物体,各个方向对称,摆放的结果不一样。
4.给物体分类(见课本第12页)1.我们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进行了分类?答:我们可以根据形状、大小、轻重、软硬和是否透明进行分类。
1.根据同一个特征进行分类时,我们的分类结果有哪些不同?答:(1)按照轻重分类,结果不同;(2)按照大小分类,结果不同。
5.观察一瓶水(见课本第15页)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水的特征?答:应该从颜色、气味、是否透明、形状、流动、润滑、粘稠度和软硬等方面进行描述。
6.它们去哪里了(见课本第17页)把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7.认识一袋空气(见课本第20页)1.空气有什么特征?答:通过探究活动我们知道:空气无色、无味、透明、看不见、摸不着、很轻、很软。
小学科学《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小学科学《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物体特征的好奇心。
2.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2.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并发现它们的特征。
教学活动:1. 开场游戏:让学生闭上眼睛,触摸不同的物体,并尝试猜测它们是什么。
2. 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物体特征,并引导他们注意到不同物体的不同特征。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观察能力。
第二章:观察物体的形状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体形状的观察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物体形状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介绍物体形状的概念。
2.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形状。
教学活动:1.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并尝试描述它的形状。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第三章:观察物体的颜色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体颜色的观察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颜色对物体特征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物体颜色的概念。
2.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颜色。
教学活动:1.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并尝试描述它的颜色。
2. 分享:让学生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第四章:观察物体的质地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体质地的观察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质地对物体特征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物体质地的概念。
2.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质地。
教学活动:1.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并尝试描述它的质地。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物体特征。
2.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反思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物体特征。
2. 让学生反思他们在观察物体特征方面的进步。
教学活动:1.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并尝试总结它的特征。
2. 分享:让学生向全班分享他们的总结结果。
小学科学《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小学科学《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不同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体的形状: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2. 物体的大小:比较不同物体的大小,学会用尺子进行测量。
3. 物体的颜色:红、橙、黄、绿、蓝等。
4. 物体的质地:光滑、粗糙、柔软、坚硬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物体的特征。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理解物体的不同特征。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特征。
2. 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特征。
3.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物体,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与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发现物体的特征,并记录下来。
3. 分享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互相交流和学习。
4.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体的特征,并拓展学生对物体特征的认识。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体,记录下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特征。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正确识别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特征。
2. 学生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3. 学生能与同伴进行有效沟通,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七、教学资源:1. 不同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的物体。
2. 尺子、放大镜等观察工具。
3. 记录表格或卡片。
八、教学环境:1. 教室或科学实验室。
2. 充足的自然光线。
3. 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
2. 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科学术语描述物体的特征。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一年级科学
一年级科学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篇一:一年级科学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物体的基本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类物体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物体的基本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描述和分类物体。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体,如苹果、香蕉、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 探索发现:让学生分组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描述它们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
3. 归纳总结: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描述,引导他们总结出物体的基本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同时,纠正学生在描述和分类中的错误,进一步强调正确的描述和分类方法。
4. 实践应用:让学生回家后,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一些物体,描述它们的特征,并尝试进行分类。
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验。
5. 课堂延伸:推荐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科普读物,如《小小科学家》等,让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和学习。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实物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展示来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增强他们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2. 分组合作: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合作中学习新知识,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3. 问题引导:通过问题引导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物体的基本特征。
同时,问题引导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4.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活动和游戏等形式多样的练习活动,如描述物体的特征、分类物体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完整版)一年级科学发现物体的特征
我们周围的物体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物体,物体具有形状,大小,轻重等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他们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较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教学准备】1.小组: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每组一套2.全班:《发现物体的特征》班级记录表3.个人:“轻重”两字打印【教学过程】一、聚焦1.教师随便拿起粉笔、课本等,告诉学生这就是物体,并板书“物体”。
2.提问:我们周围还有些什么物体?你会怎样描述它?(比如铅笔细长,橡皮白色,桌子很大等)3.学生自由描述,教师随机板书,记录学生交流产生的词汇或短语。
二、探索1:单个物体观察1、认识几种常见的物体2、组长领取实验器材,组员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行观察。
3、组织交流:怎么观察,发现什么特征?(板书揭题:发现物体的特征)三、探索2:两个物体比较观察1.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介绍主要观察方法和能观察到的对应特征。
看一看:颜色、形状、厚薄、是否透明、是否可见、是否流动等闻一闻:气味摸一摸:粗糙程度、厚薄等掂一掂:轻重 [说明:观察方法后的特征不要求全部罗列,只要根据学生认知程度的基础上概括就可以了。
活动手册最后一面没有“轻重”,老师可以提前做好打印,分发给学生2.活动手册指导说明翻开活动手册第1面,要求学生先写上日期,再说明“水”和“空气”这两列以后再补充,然后指导贴图,并提示可以更改物体的名称,把“木块”改成自己观察的其他物体。
3.强调活动要求:小组合作,比较观察。
扶:抽2个学生进行对比观察演示,并指导粘贴或书写记录。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反思(3篇)
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反思(1)《发现物体的特征》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起始课,它承载着引领学生进入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重任。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围绕“观察一个物体”和“对比观察两个物体”两个活动展开教学,力求通过这两个活动使学生认识物体具有颜色、形状、气味、粗糙程度、轻重等特征,并初步学习科学的观察、描述、记录方法我通过猜谜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旨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为他们接下来独立描述物体特征提供思考依据。
学生在猜谜过程中,积极调动已有知识,从物体的颜色、形状、用途等角度进行描述,初步感知了每种物体都有自己的特征。
在观察一个物体的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学习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鼓励他们利用眼、鼻、手等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观察。
通过实际观察,学生们发现了玻璃珠、螺母、乒乓球等物体的多种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了描述。
在此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描述,记录了一些科学词汇,为后续的两两对比观察法活动奠定了基础。
在两两对比观察两个物体的环节中,我采用了引导发现的方法,通过木块与乒乓球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形状是物体的一个特征,并介绍了两两对比观察法。
接着,我鼓励学生自主进行两两对比观察,发现更多物体的特征。
学生在对比观察中,逐渐学会了如何运用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时,我未能充分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行为能力,导致部分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不够细致。
其次,在引导学生描述物体特征时,我过于强调科学词汇的使用,忽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描述能力的培养。
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行为能力,采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也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描述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物体的特征,逐渐提高他们的科学表达能力。
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一年级学生在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观察不够仔细、描述不够准确等。此外,他们可能会对一些抽象的科学概念感到困惑,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鼓励,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特级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物体特征的基本概念和观察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物体特征的内涵和外延。
(2)讨论法:特级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探讨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3)实验法:特级老师设计一系列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物体的特征,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1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发现物体的特征”,这一章节来自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包括: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观察方法,能够对物体进行简单的描述。
六、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特征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索物体的属性,形成科学探究的习惯。
《发现物体的特征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教科版2017》
《发现物体的特征》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了解物体的特征是什么,以及如何发现物体的特征;
2.掌握发现物体特征的方法和技巧;
3.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导学内容:
1. 物体的特征是指物体所具有的奇特性和特点,包括形状、颜色、大小、材质等;
2. 发现物体的特征需要通过仔细观察和比较,利用各种感官来获取信息;
3. 发现物体的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物体,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
三、导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特征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特征是什么,如何发现物体的特征;
2. 观点讲解:讲解物体的特征是什么,包括形状、颜色、大小、材质等,并介绍发现物体特征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发现物体的特征,并记录下来;
4. 思考讨论:引导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物体特征,讨论如何利用这些特征来认识和理解物体;
5. 拓展应用:让学生通过游戏或实验等方式进一步探索物体的特征,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6. 总结反思: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来发现和认识更多的物体。
四、导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导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发现物体的特征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能够善于发现和利用物体的特征,不息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
一年级下册科学发现物体的特征教科版
看一看 摸一摸 光滑
cū cᾱo
粗糙
鹅卵石
火山石
cū cāo
科学词汇:粗 糙 释义:这里指不光滑。可以用眼睛看,也可以用手 去摸。
树皮很粗糙
这双手很粗糙
看看它们都是谁?
玻璃珠
螺母
橡皮泡沫块塑料杯源自乒乓球木块纸片
探究活动一
每人选择一个 自己喜欢的物体 来观察,并试着 用自己的语言描 述这些物体的特 征。
是否透明 是否流动
有气味 粗糙 较厚 否 否
是否可见 可见
空气
小结与延伸:
1.怎样发现物体的更多特征? 看、摸、闻、掂 两两对比观察法
2.怎样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 颜色、形状、轻重、粗糙与否、透明与 否等等
作业:根据物体的特征编一些 小谜语,下节课带到课堂上让 同学们猜一猜。
大家猜猜看 体形有圆又有方, 皮肤有白又有黄, 要是写错一个字, 马上摇头来帮忙。
(打一物)
发现物体的特征
哪支冰淇淋是奶油味的,哪支冰淇淋是巧克力味的? 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看颜色 尝味道
下班回家的爸爸,还在门外就已经知道家里做了鱼。 他是怎么发现的?
闻气味
鹅卵石和火山石各有什么特征呢?你是如何发现的?
注意: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
交流汇报
学会观察
看 闻
摸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发现物体的更多特征呢?
两两对比观察法
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呢? (利用已有的材料讨论思考)
形
气
状
味
轻
大
重
小
记录
描述物体的特征 日期:_2_0_1_9_年__4月__2_6_日__
物体 特征
木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