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考点5标题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知识点答题技巧与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知识点答题技巧与练习题(一)答题基本知识:1.阅读: 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 暗示答题区域; 暗示答题思路; 暗示答题方法; 暗示答案本省。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则:(1)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 (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3)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4)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 (3)分点分条作答。
(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 象征,类比,虚实结合渲染烘托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第五类:描写手法: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三)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题型1: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B.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2021年中考语文人教部编版-专题:现代文阅读(讲义解析版)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知识集结知识元记叙文阅读知识讲解◎记叙文阅读知识点与各题型解题方法一、记叙文阅读知识点1.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顺序:(1)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记叙文中最常见的方式。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最重要的片段提到文章开头来叙述,然后再从事件开头,按事件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①使叙述有波澜;②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作用: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完整,使文章更充实。
(4)补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作用:①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完整;②行文跌宕起伏,出人意料。
3.记叙的线索:(1)以时间为线索;(2)以事件为线索;(3)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4)以某人或某物为线索;(5)以感情为线索;(6)以见闻为线索。
二、记叙文阅读概括题解题方法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题方法:(1)审题,确定题型;(2)根据文章题干确定本题的答题区域;(3)在答题区域内提取相关信息(人物的动作与情感、事件的经过与结果);(4)将提取出来的信息整合,基本答题模式:①人+事+情感+结果(以人为主);②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以事件为主)。
2.概括人物性格与情感。
解题方法:(1)审题,确定题型;(2)根据题干确定本题的答题区域;(3)在答题区域内提取相关信息(情感词、对人物的一系列正侧面描写);(4)将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归纳。
3.概括文章主旨。
解题方法:(1)审题,确定题型;(2)注意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过渡句、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等;(3)结合人物与文章内容概括。
4.表格类概括题。
解题方法:(1)审题,确定题型;(2)概括内容参照题型1,同时注意表格内的其它信息,仿照其它内容的格式整合答案(不要求完全仿照,只要答题点不丢失即可);(3)概括情感参照题型2,同时注意表格内其它信息。
高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Ⅰ 信息类文本阅读考点5 观点评价与情境探究(创新考法)
(2018·全国Ⅱ卷)文中第一段: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 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 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 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 耗费的成本更低。(《“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 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作者在表述观点时,为了避免抽象, 让读者有具体可感的印象,往往会 对事物或者概念进行举例介绍。这 些例子,仅仅是针对某一事物或现 象中的一个或几个不属于事物本质 属性的信息。
边练边悟 1.(2021·新高考Ⅱ卷)互联网上,有年轻人为炫耀技术故意在网络植 入病毒,导致病毒传播。请根据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阅读文本 见考点3突破二)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清情境,明确答题方向 题干中有“看法”“解决”“措施”等字眼,题干中隐含着看法、对策等信 息。 [情境]有年轻人为炫耀技术故意在网络植入病毒,导致病毒传播。这是社会 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现象。
突破二 理解文本观点并迁移运用
主次信息的区分判断
区分 类型
阐释
典型题例
标题
往往直接点明话题或表明观点、 主张。
(2020·全国Ⅰ卷)《“孝”作为家庭伦理 的意义》
主要 信息
重要 概念
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语(短语) 或句子,即用简洁而明确的语言 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并和与 之相混淆的事物区别开来。
(2020·全国Ⅱ卷)第3题:A.一件艺术品的 历史形态并不会自动地显现于它的现存 状态,而是需要通过深入的历史研究来 加以重构。(《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 史物质性”》)
对某事物或现象的论断或主张, (2020·全国Ⅰ卷)文末论断:“孝”之核
观点、 即肯定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 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区)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知识点归纳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铺垫、伏笔、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人称: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
七、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八、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肖像)
九、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十、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一、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十二、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三、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十四、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五、议论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十六、其他:
(一)重要的词语、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把握文章中心
(三)概括文章内容
(四)理清文章思路
(五)重要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首、尾、过渡)
(六)筛选提取文章重要信息
(七)赏析文学作品语言
(八)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九)能就某一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
第05讲 分析文章线索,辨别明线暗线-2021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提分宝典(解析版)
第05讲分析文章线索,辨别明线暗线【考情梳理】【考点精讲】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起来的一条主线,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中的体现,它将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1.记叙文线索分类(1)以核心人物为线索:围绕人物的见闻感受或事迹展开故事情节。
(2)以核心事物为线索:围绕某一有特殊意义的事物组织材料。
(3)以核心事件为线索:叙事时不止写一个事件,主写的事件便是文章的核心事件,以此为线索带出次要事件。
(4)以时间为线索:按时间的推移组织材料,文中有明显的时间标志。
(5)以地点为线索: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文章层次,多见于以写景、参观访问过程为内容的文章。
(6)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
2.线索的作用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文章通过记叙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串联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线索在记叙文中的作用有三个方面:(1)可以集中表现主题,因为主题是通过材料来体现的,材料又是由线索串联起来的,如果没有线索,材料就是一盘散沙,也就无所谓主题的表现了;(2)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突出,因为人物形象必须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而事例也要由线索来串联,如果没有线索将事件串联起来,人物的特点是难以刻画鲜明的;(3)可以使文章结构更缜密,更严谨,使文章形成整体。
【解题方略】1.确定文章线索(1)明确几条常见的线索:某个有意义的实物,某个中心事件,某个中心人物,时间、地点的转换,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等。
(2)关注文章的标题,很多文章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线索,或包含线索的因素。
(3)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人、事、物或语句。
(4)关注文中的议论、抒情句。
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多为画龙点睛的重要语句,往往隐含着文章的线索。
(5)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的线索不止一条,往往有几条线索同时起着作用。
如明线和暗线相互交织,主线和副线相互交织。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练习题精选汇编(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题精选汇编曾经的菖蒲方华①秋后的菖蒲,生长得繁茂葱茏,在湖塘河沟边竖起一道绿色的屏障,是水边一道美丽的风景。
②“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
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
”这是唐诗人李贺的《大堤曲》。
时光易逝,但菖蒲青青。
人到中年的我,每在郁郁的菖蒲丛边彳亍,总会想起那遥远的童年。
③夏末秋初,菖蒲抽薹,会结出一个个的圆柱状的棕色的蒲棒,咋一看,极似串在一根木签上被烤过的火腿肠。
在我孩童时,还没有火腿肠这种食品,只知道这蒲棒采回家,母亲可以用它做枕头芯,又软又轻,枕在头颈下很舒服。
④面包一般松软的蒲棒会在风中爆开,白色的绒花洒落蒲叶和水面。
蒲棒成熟的时候,若和母亲一起正从菖蒲丛边走过,母亲会折下一两枝给我,我鼓起小嘴使劲地吹,快乐的笑声就和着绒花在田埂上、蓝天下,随风飘散。
⑤一日闲暇,在郊外的湖边漫步,看见蒲丛边有拍婚纱照的,摄影助理的手里即拿着几只蒲棒,在相机咔嚓咔嚓的快门按动里,洁白的蒲花被吹散,漫天飞舞,营造出非常浪漫的氛围,让我感到意外惊喜。
⑥幼时,母亲可能怕我们玩水失足,经常恐吓:不要到水边去,那里有蛇、水獭猫。
可这样的警告实在敌不过菖蒲丛中那些诱惑。
⑦菖蒲丛中的水域,会有野生的菱角,是物资匮乏时代孩子们喜爱的美食。
也有一些零落高举的莲蓬,成为孩子们的惦念。
运气好的话,还会在那些或与芦荻杂生、或被黄色的浮萍花围绕的蒲丛中,捡到水禽生下的蛋。
⑧捡到硕大的大雁或鹭鸟留下的鸟蛋,会喜滋滋地用衣角兜回家。
虽然会得到母亲的一番呵斥警告,但也会在随后的饭碗中品尝到一顿难得的美味。
⑨母亲也会破例亲自带我们到水边去。
在烈日下,母亲用镰刀割下一人多高细长的蒲叶,顺便收摘一些孩子们够不着的菱角、莲蓬,丢给站在埂上的我和妹妹。
割下的蒲草,母亲会在门前的场地上晒干,一连几日编织蒲垫、蒲扇。
⑩夜晚,摇着小小的蒲扇扑打飞舞的萤火,或是坐在散发着香气的蒲垫上,看满天的星光,听母亲讲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故事,真是一件美好而惬意的事。
2021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附答案详解)
2021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美]黄土芬一切都在于分门别类。
世界终结后的第76年,最后一个机器人和最后一个人类在一片狂风侵袭的高原上相遇了。
在这之前,最后一个机器人一直待在自己的仓库里,按照设定的程序执行任务——监测地球,直到有一天,日渐衰弱的传感器突然感应到一个能量高峰。
运输系统瘫痪了,最后一个机器人花了432天时间才来到能量高峰出现的地方,发现了开封的冷冻管。
那时,冷冻管里所有的人类都已经死去了——除了一人以外。
但最后一个机器人还是执行起了她的任务。
她必须展开统计调查,尽自己所能维持这唯一一个数据点的秩序。
她在高原上找到了最后一个人类,一个为了抵抗狂风而将布层层包裹在身上的人形,正在耀眼的阳光下,将食用菌放在架子上晾晒。
“你好。
”最后一个机器人开口道,“我是R47—821,开罗仓库的指定管理人。
我的任务是延续人类物种。
”“是吗?”最后一个人类说,“进展如何?”最后一个机器人的记忆库里有“讽刺”这个词的定义,但她并没有听出最后一个人类语气中的讽刺意味。
“不理想。
”她回答,“你是我准备登记的唯一一个活着的人类。
根据预测,人类物种消亡的时间上限是一百年。
”最后一个人类的表情黯淡了下来,带着希望终成泡影的悲伤,问:“你是怎么找到我的?”“当时我正在监测,”最后一个机器人说,“433天前的预测表明人类物种已经灭亡,不过一些冷冻舱保持完好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是很小。
我监测了下去。
”“我很高兴,”最后一个人说,“我一直都很孤独,没有人和我说话。
我曾经希望……算了,没什么。
我们现在要做什么?”“我必须给你分类。
”最后一个机器人说。
“给我分类?”“是的。
为了筛选出实现物种生存的最佳决策树①。
”“在总人口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有效的决策树还存在吗?”最后一个人类问道。
最后一个机器人的处理器迅速查阅了可能的人口恢复模型,“不存在,但我可以根据其他冷冻单位生存下来的可能性做出预测。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那辆自行车①那天,请小阿姨将终日风吹日晒下的自行车,搬上我室外的楼道。
当她把自行车推进电梯时,一位太太说:“什么破车,值得这么娇贵!楼下那么多名贵的车,还没往楼上搬呢。
”②我虽买不起汽车,一辆名贵的自行车还买得起,可天下有哪辆自行车,甚至名贵的自行车,能与我这辆自行车相比?这的确是一辆洗尽铅华的旧车,且车座开裂(却是尚好的牛皮)、多处生锈,但因为一直注意保养,所以它离“破”还远,甚至还中看,特别还中骑,至今骑起来依然杂音全无,非常轻捷,腿上一点儿不感吃力。
③这辆自行车购于一九七五年,本是我无力买车的年代。
要不是母亲见我以步代车上班的辛苦,克扣家庭开销多年,还真买不起它。
可以说这辆车是母亲给我买的,她才是这辆车真正的主人。
④那时我连五分钱的车钱也舍不得花,好在机关不远,常常步行到机关,穿着由母亲一针针、一线线缝制的布鞋,鞋底上钉着经得起千锤百炼、长途跋涉的胶掌儿,直到母亲有一天对我说“我纳不动鞋底,也绱不动鞋了”的时候为止,我才改穿塑料底鞋。
⑤母亲去世后,我在她的百纳包里发现一双她虽纳好,却没有绱的棉鞋底。
但在她去世后的那段时间里,天昏地暗,等我稍稍清醒,想让人帮我做双鞋面绱上,再穿一双母亲给我做的鞋时,却找不见那双鞋底了,连母亲的那个百纳包也找不到了。
难道让小阿姨带走了?我怎么想也想不起来,可我仍然希望有一天,它又忽然出现在眼前。
⑥想当年,我将这辆凤凰二八、黑色全链套女车的车座,拔得高高的,两条长腿蹬在上面的情景,是何等满足、风光。
苏州街还没有通公共汽车的时候,它就是每个周末我载女儿返校的二等车。
它还驮过中了“状元”的女儿入住大学时的行李,后来又成为她的策骑。
而今她已远隔重洋,改驾汽车。
黄鹤渺然去,空留旧时骑。
⑦转眼十八年过去,世事苍茫,物是人非。
我现在还需要骑自行车吗?公事有机关派车,私事可以“打的”。
可我仍然保存着一些别人看来一钱不值的旧物,因为,那里面有母亲。
备战2021中考语文针对性考点精选专练:现代文阅读训练(有答案)
备战2021中考语文针对性考点精选专练:现代文阅读训练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拣麦穗张洁①当我刚刚能够歪歪咧咧地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我就跟在大姐姐身后拣麦穗了。
那篮子显得太大,总是磕碰着我的腿和地面,闹得我老是跌跤。
我也很少有拣满一个篮子的时候,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而当我追赶它们的时候,拣到的麦穗,还会从篮子里重新掉回地里去。
②有一天,二姨看着我那盛着稀稀拉拉几个麦穗的篮子说:“看看,我家大雁也会拣麦穗了。
”然后,她又戏谑地问我:“大雁,告诉二姨,你拣麦穗做哈?”我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③二姨贼眉贼眼地笑了,还向围在我们周围的姑娘、婆姨们眨了眨她那双不大的眼睛:“你要嫁谁嘛!”④是呀,我要嫁谁呢?我忽然想起那个卖灶糖的老汉。
我说:“我要嫁那个卖灶糖的老汉!”⑤她们全都放声大笑,像一群鸭子一样嘎嘎地叫着。
笑啥嘛!我生气了。
难道做我的男人,他有什么不体面的地方吗?他挑着担子赶路的时候,他那剃得像半个葫芦样的后脑勺上的长长的白发,便随着颤悠悠的扁担一同忽闪着。
⑦我的话,很快就传进了他的耳朵。
⑧那天,他挑着担子来到我们村,见到我就乐了。
说:“娃呀,你要给我做媳妇吗?”“对呀!”⑨他张着大嘴笑了,露出了一嘴的黄牙。
他那长在半个葫芦样的头上的白发,也随着笑声一齐抖动着。
“你为啥要给我做媳妇呢?”⑩“我要天天吃灶糖哩!”⑪他把旱烟锅子朝鞋底上磕着:“娃呀,你太小哩。
”⑫“你等我长大嘛!”⑬他摸着我的头顶说:“不等你长大,我可该进土啦。
”⑮他赶紧拿块灶糖塞进了我的手里。
看着那块灶糖,我又咧着嘴笑了:“你别死啊,等着我长大。
”他又乐了。
答应着我:“我等你长大。
”⑯这以后,每逢经过我们这个村子,他总是带些小礼物给我。
一块灶糖,一个甜瓜,一把红枣……还乐呵呵地对我说:“看看我的小媳妇来呀!”⑰我渐渐地长大了。
到了知道认真地拣麦穗的年龄了。
懂得了我说过的那些个话,都是让人害臊的话。
卖灶糖的老汉也不再开那玩笑——叫我是他的小媳妇了。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新闻读写 必备知识梳理+基础考点精讲
简明扼要, 要简洁明了,避免与主体部分重复,用精练的语言呈现精要的内 开启全篇 容,同时为整篇消息定下基调。
形式多样, 可以直接陈述新闻事实,也可以在不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 体现特色 表现场面,描写细节,渲染气氛,讲述故事。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消息。消息主要包含标题、导语、主体。 从表格中可筛选新闻六要素:何时:2021年4月27日;何地:太 原市召开滨河自行车道建成投运新闻发布会的现场;何人:太原 市发改委副主任侯维国;何事:太原将打造城市“慢行系统”; 如何:太原倡导市民采取绿色出行方式。首先以“何人/何事+如 何”的要素结构拟写该消息的标题,做到重点突出,简洁醒目。 其次写好导语。按照“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如何”的要素结构 整合关键信息,简明扼要地呈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接着写好主 体,结合导语具体叙述新闻事实,提供更详尽的信息,可阐述导 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提出的问题。最后可根据需要补充背 景、结语。
维国用数据计算进行介绍, “太原市市区平均每月有 984万人次骑行, 每次平均按 15分钟 3.5公里计算,每月累计骑行 3444万公里,按每 种一棵树一年可吸收 10千克的碳排放量粗略计算,市民骑自行车减排 事件 的量,相当于一年为市区种植了约950万棵树。”太原联通山脉、水网、 城区,形成“一轴 (滨河自行车专用道)、一环 (东西山自行车赛 道)、多脉络”的自行车网络系统,打造出集运动、休闲、通勤等多 种功能于一体的自行车路网体系。
结果
(续表) 城市“慢行系统”建成后,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疏解交通压力。 市民采取绿色方式出行,也会为建设锦绣太原城尽一份心、出一 份力。 为了出行更加便捷、环境更加美好、生活更加健康,太原向 每一位市民发出倡议,争做绿色出行的传播者、引领者、践行者。 树立“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绿色出行理念,让太 原少一点拥堵、多一些畅通,少一点雾霾、多一片蓝天。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5篇(五)(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5篇(五)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学会包容 ①一百多年前,法国的雨果曾经这样感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我国也世代传承着一句浅白的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
”这两句话指向一个共同的话题,那就是包容。
法国人的浪漫和中国人的实在碰撞在一起,于是人们发现:包容,超越了国家、语言、民族和文明的界限;包容,是地球上的子民所共同拥有和赞美的品德。
②包容需要一种智慧,一种气度。
中国俗语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对他人的包容,要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要想包容没有一定的智慧和气度是做不到的。
蔺相如正是靠自己的智慧和气度,包容了廉颇,才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
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③包容体现一种修养,一种境界。
越王勾践可以忍受卧薪尝胆的苦楚,却在灭吴后下令诛尽吴国宗室。
韩信未发迹时受过“胯下之辱”,但在成功之后,再见到当初侮辱自己的无赖儿郎,却能不计前嫌地任命他为巡城校尉。
可见,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包容。
越王勾践懂得隐忍,却不懂得包容;韩信虽受“胯下之辱”,却能不计前嫌,这正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的体现。
④包容,。
因为包容而获得他人感激是一种幸福,因为包容而砥砺自己的韧性,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邓小平曾多次被打倒,但他从没有记恨过,相反,却带领亿万中国人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邓小平的幸福与财富,也是亿万中国人的幸福与财富。
⑤当然,包容不等于放任和纵容。
无节制的纵容会造成社会的畸形。
包容也不等于隐忍不发。
忍是刻意的制怒和压抑,迟早有爆发的一天。
包容更不等于沉默和忘却,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真正的包容,应该如伏尔泰对其政敌所说的“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那样。
⑥包容是海纳百川,包容是厚德载物,包容是淡泊明志,包容是宁静致远。
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 5专题十五 说明文阅读[语文学习任务群之四——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一)
⑤神舟飞船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大约为 7.8 千米/秒,接近第一宇宙 速度。在如此快的速度下,要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就必须对返回地球后 的最终着陆速度进行控制。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技术人员在飞船 研制阶段开展大量试验验证和数据判读,保证飞船在着陆过程中逐步降 低速度,那就是返回前由推进舱轨控发动机实施制动,降低轨道能量和 轨道高度,确保飞船顺利再入大气层;返回舱具有特定气动外形,进入 大气层后依靠空气动力产生的阻力和升力减速;返回舱运动至距地面附 近时打开降落伞,进一步降低速度;着陆瞬间开启返回舱底部的着陆缓 冲发动机,最终将落地速度降低到一定范围内。
4.文章第⑦段中“着陆轻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用在此处 有何表达效果?(3 分)
①特点:生动形象;②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地球着陆点的特点,突 出着陆点的精确。
考点 3 说明顺序及结构(推荐考点) 三、(2022·四川凉山州)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5 分)
⑦中国刺绣有锁绣、彩绣、平绣、雕绣、包梗绣、贴布绣、绚带绣、 鱼骨绣、挑花绣、钉线绣等很多种绣法。光是看到这些绣法,我们就知 道一个刺绣图案的完成有多难了!
⑧中国的刺绣技艺精湛、鬼斧神工,不仅有针法之分,也有地域之别。 我国各地均有刺绣的痕迹,不仅有湘绣、苏绣、粤绣、蜀绣、京绣、秦 绣、鲁绣、晋绣、汴绣、瓯绣、杭绣、汉绣、闽绣等地方名绣,少数民 族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绣,可谓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其中,最具 代表性的是“四大名绣”,即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
⑧神舟十三号的安全返回,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 圆满收官,即将进入建造阶段。
(选自《人民日报》2022 年 4 月 17 日,有删改)
1.联系全文,指出第④段中的“三个度”是速速度、温温度、精精 度。(3
专题05+句子的含义及赏析-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讲座
(6)从情感内容角度 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有的句子还饱含着作者的某 种思想情感。
(7)从句式角度 常见的几种句式的表达效果为: ①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 ②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 ③反问句:加强语气。 ④感叹句:抒情强烈。
②七上《猫》“积累拓展”改编:品味下面语句, 说说其表达 效果。
(猫) 花白的毛,很活泼, 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③七下《老山界》“积累拓展”:文中有不少生动、细腻的描写。 赏析下列语句,再找出一两处精彩的描写,做一些批注。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 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 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②七上《散步》“思考探究”: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 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 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作答思路
理解句子的含义一般有两种思路:
(1)解释这个句子这么说的原因;
(2)将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具体的语境义或文章 的主旨联系起来,然后用通俗的语言表述出来。
方法指导
考点2:句子赏析
课文引路
①七上《济南的冬天》“积累拓展”节选:品味下列语句,体 会句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 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水比成人,具有人一 样的动作——“睡着”和“唤醒”,增添了趣味性。几个句子 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意境。
④七下《黄河颂》“积累拓展”: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 阅读 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 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这就是做批注。 (1)学习课文中的“批注示例”,想一想示例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的。 (2)请在课文中选出最能体现黄河特点的两三处 首先要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答题格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 者……的思想感情。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及作用课件
得呢!”我一把抓过暖水袋,摸了又摸,眼睛很快模糊了…… ⑩那一年冬天,我有了第一个孩子,趁春节回家探望父母,遇上特别寒
冷的天气。南方没有暖气,屋子里跟冰窖似的,母亲急得不行,半夜打着手 电去镇上敲商店的门,硬是让人家卖给她一个暖水袋。不想回家途中,雪路 很滑,母亲连摔了好几跤,卧床几天后方康复。
人的合影。那个时候,我们全家人多么幸福,家里有我这个连级干部,他们 是那么的引以为豪!
⑧“看,里面全是你的书!”母亲拉开一个个抽屉让我看。令我惊喜的 是,它们多数是我早期的作品,有的我早以为遗失了。“这都是你爸爸给你 攒的……”母亲边唠叨着,一边弓着腰,开始翻箱倒柜。“这是你的衬衣, 没穿两次。”“这件棉衣,是那年冬天你回家时特意给你缝的,你都没来得 及穿……”这么多年竟将我的所有作品和曾经用过的衣物,一样样保存得如 此完好!
回来,这些都能用上。”她抱过一床棉被和一条床单,放在我手上…… ⑫棉被软软的,暖暖的,像刚从太阳底下收进屋似的。我顿觉有一股
巨大的暖流涌遍全身,然后融入血液,一直暖到心窝。 ⑬就在这天晚上,我特殊庄重地对母亲说:“妈,我现在懂了。”母
亲惊诧地看着我,问:“你懂啥了?”我说:“今年春节我就回家来!”母 亲笑了。这时,她的双眼闪着泪光……
⑥母亲含笑道:“我隔三岔五回家就为干这些事,把所有的地方都擦一 遍……不要让你爹感觉没人理会他了,也好等你们回来看着舒坦。”
⑦母亲最后把我领进我的房间。一张宽宽的床,上面盖着的是我熟悉的 黑底花被面。被子的夹里是土布,那土布是母亲亲手织的,尽管摸上去有些 粗糙,但它令我脑海里立即闪现出当年母亲双手在织布机上日夜穿梭的情 景……床边是一排梳头柜,上面的相框内,是我当军官时的照片,以及与家
(2021原创)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考点针对训练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考点针对训练考点句子含意、内容概括理解.原因分析、标题作用、内容概括、词语赏析、标题赏析、句段作用、情感变化考点针对训练(2021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真题训练)我所怀念的孙茂①时光踏着碎步急促走来,拂去岁月的吻痕,于时光深处漏下记忆。
记忆中最愉悦的时光,就是最怀念的时光。
②一年里,我最怀念三个时节。
一是开春,清明刚过,布谷鸟咿呀咿呀成天叫喊,嗓子像是不会干。
万物生辉的时节,清明鸟也来凑热闹,“清明,酒醉;清明,酒醉”,闹哄哄的,像是催促农人,该点种谷物了。
心里虽生躁动,可春天是一年的大好时节,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仿佛一夜春风,满山的草木都绿了。
草木葳蕤,山峦复活,乡间洋溢着春的气息,让人有种“久旱逢甘霖”的舒服感。
③二是盛夏,我喜欢夏天,尤其下雨的时候,心里莫名激动,因为下雨天人不用上山干活。
下雨天,雨水给那些禾苗浸润和滋养,给大地冲洗身子。
顽皮的我通常会趴在窗幔数雨滴,看瓦楞上落下多少雨花,雨花砸在地面又成了什么模样,我看到雨水开心地在地面滚来滚去。
那一刻,我的内心也无比开心。
观雨,实在是一件开心的事,两只手杵着下巴,呆呆注视,像是给雨行大礼。
有那么一瞬间,想要为雨写一首安静的诗,送给某个心动的人。
那时候,空气很好,时间很慢,雨滴刚刚好。
④三是冬天,尤其怀念冬天农人在田间焚烧地物,炊烟七扭八歪缓缓升起,被风吹散,婆娑的样子,赏心悦目。
我喜欢闻这种烟雾,很亲切。
⑤冬天最令人激动的就是下雪。
雪,是世界的精灵。
一夜寒风,大雪如约而至,白雪把整个村庄裹挟起来,即使之前多么污秽,大雪飘来,村庄瞬间净洁了,连空气都掺杂一丝丝的甜。
清早起来,村庄被弥漫的炊烟和薄雾所覆盖,窗台上漫灌着好看的窗花,凑近头对着玻璃哈一口热气,花纹晕染开来,开成一朵不知名的小花。
一声鸟啾,叫醒了世界。
木圈里的雄鸡照常哼着起床歌,歌声是村庄的定点闹钟。
下雪的天气,整个世界很静,在白雪的映衬下更加空灵。
202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人物性格题型汇总
202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人物性格题型汇总题型:文章体现出某某怎样的性格特点……某某说传主是一个……样的人,原文是如何体现的。
一、借助“手法”表现传主性格
二、借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来表现传主性格
人物的身份,所拥有的社会地位,以及他的人生经历、个人涵养直接决定了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性格。
三、借助情节来展现传主的性格
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四、把传主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展现
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活动的,鉴赏人物如果离开了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人物,更不可能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五、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传主
作者对待人物的态度至关重要。
这种情感态度的评价有两种方式:一是对人物的思想倾向与性格特征进行直接评论,或者借作品中某一人物之口说出;
二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过程来暗示,犹如戏剧演出一样让观众在人物自身动作的观览中获得某种启示。
总结:
掌握基本方法。
一抓描写,即找到有关人物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以体会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二抓情节,即要在情节发展中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和特点;
三抓评论语,作品有时还会借助其他人物的评述或作者的直接评价来揭示人物性格特点。
六、物象的作用
物象即小说中引入的特别重要的物件,其基本作用有三个方面:
①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
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③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
202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梳理文章行文思路考点分析
202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梳理文章行文思路考点分析1.考点解读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线和途径。
理清行文思路是整体阅读一篇文章的前提,是对文章进行深层理解的基础。
在回答行文思路时,应该把文章结构、写作方法、段落大意等方面融合在一起。
2.命题形式(1)请根据提示(或示例)理清本文作者(人物)心理发展变化(情感变化的过程)。
(2)请根据提示(或示例)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3)文章(××段)的论证思路(论证过程)是怎样的?3.解题思路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抓住时间标志。
有的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对于这类文章,我们要抓住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分出不同阶段,从而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抓住地点转移。
有的文章是按地点转移来安排材料的,对于这类文章,我们要抓住表示地点转移的词语,分出不同地域,从而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3)抓住情节转换。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思路来分析;也可以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思路来分析。
(4)抓住角度变化。
有的文章按描写对象的不同而运用不同的描写角度,对于这类文章,把握了角度变化,也就把握了作者的行文思路了。
(5)抓住情感变化。
有的文章在行文的过程中,或隐或显地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能理清作者情感的变化,行文的思路也就理清了。
(6)梳理段(句)与段(句)之间的关系,归纳出全文(语段)的论证过程。
对于表态、看法、观点、结论等之类的文字,在分析时可直接引用或提炼。
4.答题模板(1)记叙文:①按照顺序/地点/情节/情感要素梳理出行文思路。
②根据示例摘取或概括符合要求的词语或短语。
(2)议论文:①论点在开头。
首先提出……观点,接着用……事例或名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的结论/发出……号召。
②论点在结尾。
首先,列举……事例/引用……;然后,从……角度/运用……论证方法对……进行了论证;最后,得出了……结论,证明了……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