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戍诗之杭州腊夜【唐】戎昱
戎昱诗歌鉴赏
戎昱诗歌鉴赏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这首诗作于搬家时,抒写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全诗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
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
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
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这一童话般的意境。
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
这是因为戎昱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
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故能忧乐与共,灵犀相通,发而为诗,才能出语如此天真,诗趣这般盎然。
这首诗的用字,非常讲究情味。
用系字抒写不忍离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不啻是天造地设。
这种拟人化的写法为后人广泛采用。
宋人周邦彦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王实甫《西厢记》柳丝长,玉骢难系、柳丝长,咫尺情牵惹等以柳条写离情,都是与这句诗的写法一脉相承的。
啼字既指黄莺的啼叫,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
一个啼字,兼言情景两面,而且体物传神,似有无穷笔力,正是斫轮老手的高妙之处。
(陈志明)咏史戎昱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中唐诗人戎昱这首《咏史》,题又作《和蕃》,最早见于晚唐范摅的笔记小说《云溪友议》和戎讽条。
据说,唐宪宗召集大臣廷议边塞政策,大臣们多持和亲之论。
于是唐宪宗背诵了戎昱这首《咏史》,并说:此人若在,便与朗州刺史。
还笑着说:魏绛(春秋时晋国大夫,力主和戎)之功,何其懦也!大臣们领会圣意,就不再提和亲了。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戎昱《塞下曲》(其六)原文、译文及赏析
戎昱《塞下曲》(其六)原文、译文及赏析塞下曲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戎昱的组诗《塞下曲》中的第六首,即最后一首。
其它五首都是五言六句的古诗,这一首是五言律诗。
此题一作《塞上曲》,唐新乐府辞,属《横吹曲》。
在唐代,边塞诗作很多,或写气候的酷寒,或勾勒山势的险峻,或渲染战斗的激烈等等,以显征战之苦。
而此诗着重在描写人物,通过刻画一位戍边老将的形象,表现了经久不息的残酷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寄寓了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赏析】这首诗不仅句法富有变化,而且用字也特别凝炼、准确、形象。
动词“凋”字,用以表示北风对白草的强大威力,“飞”字用来说明烟尘的接连不断和弥漫无际,都极为有力、准确。
形容词“重”字、“深”字,更具有双重含义,不仅写出霜重、年深的情况,而且进一步表示出边将内心的深重痛苦,十分形象而又含蓄。
前人评价戎昱的诗“滥觞晚唐”,就是指其遣词造句严整工稳而言,但诗人的“匠心”表现在诗中却堪称羚羊挂角不着痕迹。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点染了边塞紧张的战场气氛,据《汉书·西域传》王先谦补注谓白草"春兴新苗与诸草无异,冬枯而不萎,性至坚韧"。
白草为北风所凋,其风之大,其气之寒,可以想见。
另外《诗经·邶风·北风》有"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朱熹在《诗集传》中认为北风是象征国家的危乱,所以此处也指边境形势十分险恶,下句紧接着写外族军队正在加紧寇边,步步向要塞逼近,军情非常紧急。
骎骎,马走得很快的样子。
这两句,把边塞的环境,沙场的气氛形象生动,显得笔势凌健。
虽然边将这个形象还没有出场,却做足了烘衬和铺垫之功。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着力刻画边将的形象,表现其久戍不归的痛苦心理:"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戎昱的诗集
【别离作(一作戴叔伦诗)】戎昱
手把杏花枝,未曾经别离。黄昏掩门后,寂寞自心知。
【开元观陪杜大夫中元日观乐】戎昱
今朝欢称玉京天,况值关东俗理年。舞态疑回紫阳女,
歌声似遏彩云仙。盘空双鹤惊几剑,洒砌三花度管弦。
落日香尘拥归骑,□风油幕动高烟。
【赠宜阳张使君】戎昱
【上李常侍】戎昱
旌旗晓过大江西,七校前驱万队齐。千里政声人共喜,
三军令肃马前嘶。恩沾境内风初变,春入城阴柳渐低。
桃李不须令更种,早知门下旧成蹊。
【早春雪中】戎昱
阴云万里昼漫漫,愁坐关心事几般。
为报春风休下雪,柳条初放不禁寒。
【湖南春日二首】戎昱
自怜春日客长沙,江上无人转忆家。
辰州万里外,想得逐臣心。谪去刑名枉,人间痛惜深。
误将瑕指玉,遂使谩消金。计日西归在,休为泽畔吟。
【秋日感怀】戎昱
洛阳岐路信悠悠,无事辞家两度秋。日下未驰千里足,
天涯徒泛五湖舟。荷衣半浸缘乡泪,玉貌潜销是客愁。
说向长安亲与故,谁怜岁晚尚淹留。
【秋月(一作江城秋夜)】戎昱
江干入夜杵声秋,百尺疏桐挂斗牛。
【寂上人禅房】戎昱
俗尘浮垢闭禅关,百岁身心几日闲。
安得此生同草木,无营长在四时间。
【红槿花】戎昱
花是深红叶麹尘,不将桃李共争春。
今日惊秋自怜客,折来持赠少年人。
【感春】戎昱
看花泪尽知春尽,魂断看花只恨春。
名位未沾身欲老,诗书宁救眼前贫。
【寄许炼师(一作李益诗)】戎昱
扫石焚香礼碧空,露华偏湿蕊珠宫。
有兴时添酒,无聊懒整冠。近来乡国梦,夜夜到长安。
精选高考语文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1. (2010?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
答案: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2. (2010?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刘孝绰①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①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解析:从注释看,作者“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可知作者借素蝶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尾联表达了希望得到别人赏识的愿望。
戎昱七绝10首通释
戎昱七绝10首通释1.唐·戎昱·塞上曲“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
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
”批评边将玩忽职守。
塞外大风掠过地面将烧山猎火从此山延烧到彼山, 守边将士只顾打猎让孤立无援的碎叶城城门大开。
山头上传来那些原是监视烽火的士兵一声声的欢叫,人们知道带领大批人马夜间打猎去的将军要回来了。
2.唐·戎昱·霁雪“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表达了对残雪的喜悦眷恋之情。
日暮之时大风卷走了寒云雪不再下天气开始放晴,江上云烟也被扫清还吹掉柳树的积雪使柳枝轻盈。
只是屋檐的前面还剩下几片残雪没有人去打扫,又可让书窗得到一夜雪光映照像孙康般夜读了。
3.唐·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用拟人手法表达了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我来辞别这座喜爱的沐浴在春风中的湖上亭, 亭边柳条藤蔓迎风招展仿佛伸出手来要把我留住。
相处久了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成了老相识, 即将分离的时刻也频频啼叫有好几次呢。
4.唐·戎昱·秋月“江干入夜杵声秋,百尺疏桐挂斗牛。
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华愁。
”诗人对“情”移于“景”之理,很有体会。
人在江边天黑以后秋风中传来捣衣的杵声,身高百尺的稀疏桐树上挂着北斗星牵牛星。
此际人的心有思乡愁苦自然看那明月也似是愁苦的,这只是人的心思愁苦导致的并不是月亮真的愁苦啊。
5.唐·戎昱·感春“看花泪尽知春尽,魂断看花只恨春。
名位未沾身欲老,诗书宁救眼前贫?”由感慨春天归去,而至痛惜自身老而无成。
观看花开花落眼泪流尽了知道春天过尽人也老了,看花之时心情难受得如失魂落魄就只会怨恨春天。
应知自己功业无成名位未有而年纪已将老,即使饱读诗书难道能够救助眼前的贫困吗?6.唐·戎昱·别公安贾明府“叶县门前江水深,浅于羁客报恩心。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突破:鉴赏诗词语言(抒情类)
鉴赏诗词语言:抒情类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桂州腊夜戎昱①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②,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膘骑③,辛苦向天涯。
【注】①戎:唐代诗人,荆南(今湖北江陵)人,少试进士不第,唐大历初年被镇守荆南的卫伯玉辟为从事,后漫游湘桂间。
大历后期宦游至桂州(今广西桂林),任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的幕宾。
这首诗是他到桂州第二年岁暮除夕之夜所写。
②残漏:残夜将尽时的滴漏。
漏,漏壶,古代计时器。
③骠骑:骠骑将军的简称,这里借指诗人的主帅李昌巙。
诗歌中间两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的诗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鉴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片的表现手法(指出并分析两种即可)。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作者在这首诗中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①晁补之宋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大江东注。
余霞散绮,向烟波路。
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
几点渔灯小,迷近坞。
一片客帆低,傍前浦。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误。
觉阮途穷,归心阻。
断魂素月,一千里、伤平楚。
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苦。
猿鸟一时啼,惊岛屿。
烛暗不成眠,听津鼓。
注释:①晁补之于绍圣四年坐党籍贬监处州监酒税,后又改监信州盐酒税,本诗作于赴信州途中。
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写词人伫立江畔所见的景色。
青山,本碧绿青翠,斜阳夕照,山色反而显得雄浑沉厚,这是远望所见。
B.上片末四句既从正面用笔描写景物,概括出词人当时目力所见的空间范围,又从侧面暗示时间由黄昏到黑夜。
论戎昱诗歌的内容与成就
论戎昱诗歌的内容与成就挥别骨气端详、气高韵长的盛唐,以安史之乱为界,我们可以发现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气骨顿衰、萧索冷寂的中唐。
大历诗人的诗歌创作便是这种风格转变的明证。
无论是在当时集结了一大批踌躇满志、寻求谒引的士子的长安、洛阳,还是在远离京邑、山崎谷幽的巴蜀、荆楚,当时的诗人普遍是浅斟低唱,徘徊吟哦。
诗歌内容多为游山玩水、田园隐逸、寻仙访道,感情多为离愁别恨、自伤自悼、叹穷哭悲。
当时的诗人群体主要分为三类。
首先是以长安洛阳为根据地进行诗酒唱和的“大历十才子”,如钱起、郎士元、卢纶、司空曙、李端、韩翃、夏侯审等人。
其次是刘长卿、李嘉祐、严维、朱放、秦系、皇甫曾、李秀兰(女)、章八元等,他们的活动范围,主要是以吴、越为中心的江南地区。
再次是韦应物、顾况、戴叔伦等,他们的活动范围,或南或北,行踪不定。
戎昱属于其中的第三类。
戎昱,《唐才子传》中记载:“昱,荆南人。
美风度,能谈。
少举进士不上,乃放游名都。
虽贫士而轩昂,气不消沮。
爱湖湘山水”在他的诗歌中,亦有一层当时普遍存在的凄凉冷寂的色彩,但是不同于上述大历诗人,戎昱却是因其反映现实、抒发入世豪情的诗作闻名。
蒋寅《戎昱的诗品与人品》认为:“他的全部作品自始至终都贯注着一股刚气,一种骨力,显出诗人多感激,重意气的豪侠性格。
”正是这样的一种个性风采使戎昱在中唐显得鹤立鸡群、格格不入。
梦随行伍朝天去,身计穷荒报国难“题材不够广泛,境界不够开阔,现实性不够强,从中很少看到当时社会的疮痍和统治者的荒淫,也很难听到民众的、中小地主阶层的声音”,“思想意境一般显得不够高远,气势一般显得不够雄伟,语言一般显得不够自然浑成,风格一般显得纤小、卑弱。
”①这是人们对大历诗歌的普遍评价。
与此相反,戎昱关注社会现实、用诗写政治、社会大事,或婉转讽喻,或辛辣鞭挞,体现了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这种源自儒家积极用世、心系天下的意识思想继杜甫薪火,事实上,戎昱也以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为自己的创作典范,这种创作最突出的成绩是他的《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八年级语文下册组合训练课件新人教版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注】①腊夜:除夕之夜。②赊:遥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除夕守岁,直坐到三更已尽。 B. 颔联上句写梦中思念家乡的情感,下句写没 有入睡时听到的声音。
有政,则大家得钱,细民得米,两适其便。”乃 请均 境内之地为八,俾®有粟者分振®其乡,官 为主 之。规画防闲®,民甚赖之。
【注】①江右:江西。②大侵:古代称荒年。 ③蠲 (juan):除去。④常平米直:古时筑仓储谷, 谷贱时增价买 入,谷贵时减价卖出,以稳定米 价。直,价值,价格。⑤馁 (nei):饿。⑥俾(bT): 使。⑦振:同“赈”,救济。⑧规画防 闲:谋划
没有进去,而是转了个弯,去了废园一个偏僻的
角落。那里有一座小亭,四根红木柱子上游龙蜿 蜒,昂首奋飞,栩栩如生。
—昨日我来时,穆爷爷指着那条失了双眼 的 游龙,道:“这是园里最后一处需要修复的地方 了。”语调兴奋如孩童。
“了却这桩心愿,我也能安心地入土了。” 谁料一语成谶。
穆爷爷的葬礼我没有参加。我觉得穆爷爷 仍然在那园子里,静默地摩挲着那些活过来的木
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有什么事要发生了。 但我没有试图阻止穆爷爷的废寝忘食。那
样的专注,仿佛最轻微的扰动都是一种罪过。 现在回头看去,我想有些事情早已注定。或
许,在木雕师傅收下这个弟子时,命运就开始以 无可逆转的姿态走向终局。
那一日我出门前,母亲接了个电话,在那里怔怔
站了几秒,尔后放下听筒向我招手:“阿苗,回来。” 我站住了,犹疑了一瞬间,又迈开了步子。 “我要去废园I。有什么事,一会儿再说吧。” 好像这样就能改变已发生的事实一般。 母亲急急地追出来,我却已消失在小巷深处。 我到废园时,静寂的园子里隐有人声。我并
唐代戎昱诗词大全
唐代戎昱诗词大全
唐代戎昱是唐朝的一位文学大家,他的诗词作品以清新脱俗、笔力雄健见长,深受当时文艺界的喜爱。
以下是一些他的经典诗词:
《太和殿赋》
东阁钟鸣白日昏,三楹貔虎触龙门。
云移雨散金舆近,风静烟销玉绶存。
玉颜改色龙体短,金印无声虎啸喧。
万国仰宣玄圃圣,百祥犹映素壁恩。
《夜泊牛渚怀古》
月冷江空凝睇久,川迴山穷路转走。
千锤百炼刑天斧,一杯逐命太液池。
蹔无车马望斜阳,衣倦肉荒容易瘦。
岂是池中之物好,虞人求之不可求。
《宫词》
金犊降时殿承明,玉鹂飞处羽声清。
宝缾初就金鳞合,绮阁初开画屏生。
御气垂鹤分羣趋,珠光落虹交照精。
耳中韵乐胜鸣珂,目送明烛舞红缨。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峰倾盖千里,
浮于白雾之间,
峨嵋悬空而立。
巍峨山岳望仙境,
肆意花开檐口正。
仙霞云梦共蘼芜,
菡萏香销翠钿空。
天姥连天向天横,
姥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敢辞群玉赌明月。
以上便是唐代戎昱的几篇经典诗词。
他的作品篇篇精彩,文笔纵横,蕴含着深深的诗意和哲思。
闻笛戎昱原文及翻译
异乡笛声梅花落——戎昱《闻笛》赏析一、诗歌原文闻笛作者:戎昱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
愁人不愿听,自到枕前来。
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
平明独惆怅,飞尽一庭梅。
二、诗歌翻译到了夜晚,思念故乡的心情更加强烈,笛声清脆而又悲哀。
让人心烦意乱的声音,我不想听,却自己飘到了我的枕边。
风吹散了边塞的云雾,夜深了,关山上的月亮升起来。
天刚亮,我独自悲伤,院子里的梅花都飘落了。
三、诗歌赏析1.创作背景戎昱(744~800),唐代诗人。
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
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
宝应元年 (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
大历二年 (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
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
建中三年 (782)居长安,任侍御史。
翌年贬为辰州刺史。
后又任虔州刺史。
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
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
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
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2.内容分析这首诗共四句,每句五言。
前两句写诗人听到笛声而引发的思乡之情;后两句写诗人看到月亮和梅花而感到的孤寂之情。
全诗以听和看为线索,以入夜和平明为转折,以愁和惆怅为基调,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对生活的深深无奈。
“入夜思归切”,写诗人在夜晚更加强烈地思念故乡。
这里用了一个倒装的手法,“入夜”放在前面,突出了时间的背景,“思归”放在后面,突出了心情的主题。
“切”字表示思念之情非常迫切而强烈。
“笛声清更哀”,写诗人听到笛声而感到更加悲哀。
这里用了一个对仗的手法,“清”和“哀”都是形容词,修饰“笛声”,表达了笛声的音质和情感。
“清”字表示笛声高亢而悠扬,“哀”字表示笛声凄凉而悲切。
“更”字表示笛声加重了诗人的愁思,也暗示了夜深人静的时刻。
“愁人不愿听,自到枕前来”,写诗人不想听笛声,却无法摆脱。
这里用了一个反语的手法,“愁人”指的是诗人自己,他因为听到笛声而更加愁苦。
风卷寒云幕雨晴,东方隔夜冷于秋
风卷寒云幕雨晴,东方隔夜冷于秋风卷寒云幕雨晴,东方隔夜冷于秋“风卷寒云暮雪晴”出自唐朝诗人戎昱的古诗作品《霁雪》【唐朝】【戎昱】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教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译文】大风卷走寒云,也将江面上的云烟雾气一扫而空,又吹落了柳枝上的积雪,使江边柳条轻盈,随风婀娜摆动。
雪还没有融尽,檐前还保留一点洁白的残雪,但可惜只得一夜享受,明天残雪一化,雪的踪迹全无,就不能再有这种享受了。
表达对残雪充满无限喜悦留恋的心情。
戎昱(rong yu)(744年~800年),唐代诗人。
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
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
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
“东方隔夜冷于秋”出自宋代诗人吴文英的古诗作品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作者】吴文英【朝代】宋门隔花深梦旧游。
夕阳无语燕归愁。
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东风临夜冷于秋。
【译文】:我的梦魂总是在旧梦中寻游,梦境中我又来到当年的庭院,深深的花丛把院门遮掩住了。
斜阳默默无言地渐渐向西边沉下去,归来的燕子也沉默无言,仿佛带着万般忧愁。
一股幽香浮动,她那双带有香味的白皙的纤纤玉指,轻轻地拉开了小小的幕帘。
悠悠的柳絮无声坠落,那是老天爷为人世间的生离死别滴下的行行热泪。
月光被浮云轻轻地遮掩住,那是因为含羞而挡住了泪眼,料峭的春风吹拂脸面,凄凉冷清的势头简直就像秋天一样。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
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
与贾似道友善。
高考语文三轮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戎昱专练
高考语文三轮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戎昱专练戎昱专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题。
桂州腊夜戎昱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尽”“万里赊”写出乡思的绵长与故乡的遥远,“仍”透露出不得已滞留他乡的无奈与凄凉。
B.颈联中清晓号角的悲凉声音,昏黄的孤灯,时而掉落的灯花,暗示主人公长夜难眠,凄凉寂寞。
C.尾联与首联相呼应,从时空的角度,突出离家之久、漂泊之远,从而点出岁暮不得归的原因。
D.全诗写除夕之夜诗人由坐到睡,由睡至梦,由梦至醒的过程,全诗直白晓畅,而又深情绵邈。
15.请简要鉴赏颔联两句的艺术手法。
(6分)14.D(3分。
“直白晓畅”有误,应为“含蓄隽永”。
)15.①以动衬静。
深夜雪落在竹子上的声音十分清晰,反衬环境的寂静,表现诗人的孤独。
②虚实结合。
上句实写,醒时所听之境,下句虚写,梦中家乡。
③寓情于景。
用雪声、悲凉的梦境表现远离家乡的孤寂凄清。
(每点2分,共6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7分)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咏史[唐]戎昱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注】本诗作于安史之乱后,当时藩镇割据厉害,朝廷采用求和政策。
(2)首联开门见山,指出和亲是历史上最拙劣的政策。
颔联写和亲的实质就是把国家的安危托于妇人之手。
颈联确切无疑地指出和亲政策不能打败敌人。
尾联则以问句形式为君主定下和亲政策的不是忠臣。
诗人就是这样一步步表明求和政策的失误的。
参考译文汉朝的史书上,记载着和亲的拙劣计策。
国家的安定要靠贤明的君主,怎能够依靠妇人。
不要希望用美好的容颜,去止息胡人的干戈。
地下埋着千年的忠骨,其中有谁真正堪称辅佐之臣呢。
赏析:从题目看,这是一首咏史诗,咏史诗往往借古讽今,本诗也不例外。
最新-高中语文 唐诗鉴赏《戎昱诗鉴赏》文本素材 精品
戎昱诗鉴赏生平简介荆南(治今湖北江陵)人。
少试进士不第,漫游荆南、湘、黔间,又曾客居陇西、剑南。
大历初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
建中时谪为辰州刺史。
后任虔州刺史。
诗多吟咏客中山水景色和忧念时事之作。
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戎昱诗集》。
咏史戎昱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戎昱诗鉴赏中唐诗人戎昱这首《咏史》,题又作《和蕃》,最早见于晚唐范摅的笔记小说《云溪友议》“和戎讽”条。
据说,唐宪宗召集大臣廷议边塞政策,大臣们多主和亲。
于是唐宪宗背诵了戎昱这首《咏史》,并说:“此人若在,便与朗州刺史。
”还笑着说:“魏绛(春秋时晋国大夫,力主和戎)之功,何甚懦也!”大臣们领会其意,就不再提和亲了。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政治讽刺诗。
唐代自安史乱后,朝政混乱,国力削弱,藩镇割据,边患十分严重,而朝廷一味求和,使边境各族人民倍受祸害。
因此诗人对朝廷执行屈辱的和亲政策,以为国耻,痛心疾首。
这首讽喻诗,写得激愤痛切,直截了当,一针见血。
在中唐,咏汉讽唐这类以古讽今手法已很习见,点明“汉家”,实际直斥唐朝。
因此首联是开门见山,直斥和亲乃是有唐历史上最为拙劣的政策。
次联便单刀直入,明确指出国家的治理应靠英明的皇帝,而执行和亲政策,实际上是将国家的安危托付给妇女。
三联更鞭辟入里,透彻揭露和亲的实质就是妄图以女色乞取国家的安全。
诗人愤激地以一个“岂”字,将和亲的荒谬和可耻,暴露无遗。
是谁制订执行这种政策?这种人难道算得辅佐皇帝的忠臣吗?末联就以这样斩钉截铁的严峻责问结束。
诗人以历史的名义提出责问,使诗意更为严峻深广,更加发人思索。
此诗无情揭露和亲政策,愤激指责朝廷执政,而主旨却在讽谕皇帝作出英明决策和任用贤臣。
因此虽然尖锐辛辣,仍不免稍用曲笔,以回护统治者。
诗人极力反对的是以屈辱的和亲条件以图苟安于一时。
由于“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一联,击中了时政的要害,遂成为时人传诵的名句。
戎昱《桂州腊夜》新探
戎昱《桂州腊夜》新探
吴庚舜
【期刊名称】《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3(000)001
【摘要】坐到三更尽,归任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
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这首诗我们乍读便能感受到它的新与美,但如果我们不深知戎昱的生平事迹,不仅诗中一些问题不能解答,而且联想的翅膀也无由展开。
譬如戎昱的故乡就有南方、北方二说,假如戎昱写诗脑际出现的是关中,而我们想象的却是长江边上的城池,岂不可笑。
【总页数】5页(P32-36)
【作者】吴庚舜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
【相关文献】
1.浅谈戎昱边塞诗中的侠义精神 [J], 戎姝阳
2.谈戎昱诗歌创作的水域情结 [J], 张李子
3.燕然如可勒万里愿从公——纵横论戎昱边塞诗 [J], 吴昌林;李琦
4.戎昱诗歌用韵考 [J], 郭睿
5.戎昱诗歌“绝似晚唐”的荆楚地域文化渊源 [J], 谢锦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戎昱《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阅读答案
戎昱《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阅读答案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戎昱去年长至①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②。
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
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
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
[注]①长至:指夏至。
夏至白昼最长,故称。
②獬豸冠:指古代御史等执法官吏戴的帽子,后指御史等执法官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是诗人对去年的回想,当时在长安受到重用时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B.诗人由眼前霜雪漫天的情景联想到自己被贬的处境,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C.颈联与辛弃疾的“梦回吹角连营”都表达报国之志难以实现的悲愤之情。
D.身在南方的诗人在江边等不到北方的消息,深感绝望的同时不禁泪水纵横。
16.全诗是怎样抒发情感的?请结合诗篇简要分析。
(6分)阅读答案:15.(3分)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形象、语言和情感的能力。
D项,“身在南方的诗人在江边等不到北方的消息”理解不正确。
诗中“北望南郊消息断”并没有点明具体的落脚点,“江头”也只是诗人“泪阑干”之处。
16.(6分)①对比。
将“去岁”和“今年”的际遇对比,表现诗人对仕途不顺的感慨。
②虚实结合。
“梦随”和“身寄”两句,一虚一实,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③直抒胸臆。
“报国难”直接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分析诗歌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
这首诗最主要的表达技巧是对比、虚实结合和直抒胸臆。
首联中“去岁”和“今年”冬至日不同际遇的对比,突出了诗人仕途不顺。
虚实结合也是这首诗另外一个重要的表达技巧,颈联中“梦随”和“身寄”两句,一虛一实,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直抒胸臆也是本诗的抒情方式,以“报国难”直接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读写优化学案(第270期)
(第270期)【诗词原文】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戎昱去年长至①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②。
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
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
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
【注】①长至:指夏至。
夏至白昼最长,故称。
②獬豸冠:指古代御史等执法官吏戴的帽子,后指御史等执法官吏。
【作者简介】戎昱,(744~800)唐代诗人。
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
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
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
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
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
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
翌年贬为辰州刺史。
后又任虔州刺史。
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
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
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
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读后思考】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是诗人对去年的回想,当时在长安受到重用时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B.诗人由眼前霜雪漫天的情景联想到自己被贬的处境,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C.颈联与辛弃疾的“梦回吹角连营”都表达报国之志难以实现的悲愤之情。
D.身在南方的诗人在江边等不到北方的消息,深感绝望的同时不禁泪水纵横。
2.全诗是怎样抒发情感的?请结合诗篇简要分析。
(6分)【原文】(一)突围薛培政在一座农家小院里,我见到了老英雄李子良。
他看上去就是个普通的老农,可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信息采集的人说,李子良极不平凡的经历足够写一本书。
尽管老人言谈清晰,但一听说我要采访,他一句“比起那些死难的战友,俺没有啥好显摆的”,就让我吃了闭门羹。
眼看采访就要冷场,我忙给陪同的乡村干部使眼色。
在大伙儿的恳求下,老人用一双布满老茧的大手,从床头柜里取出个黄色布袋,将一枚枚荣誉勋章一股脑儿抖在方桌上。
【全唐诗】《桂州腊夜》戎昱唐诗鉴赏
【全唐诗】《桂州腊夜》戎昱唐诗鉴赏【作品介绍】《桂州腊夜》是唐代诗人戎昱创作的一首五律。
这首诗是作者到了桂州第二年的岁暮写的,抒发了诗人离乡万里,腊夜怀乡思归之情。
前六句由时间的推移,写从深夜难寐、无法入睡到恍惚成眠、梦里思家再到清晓梦断、痴望灯花的过程;尾联与首联呼应,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
【原文】桂州腊夜⑴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⑵。
雪声偏傍竹⑶,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⑷,孤灯落碎花⑸。
二年随骠骑⑹,辛苦向天涯。
【注释】⑴桂州:唐代州名,治今广西桂林。
腊夜:除夕之夜。
⑵赊:遥远。
⑶傍:靠。
这里指雪花飘落。
⑷角:号角。
分:区分。
漏:漏壶。
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
简称“漏”。
⑸碎花:喻指灯花。
北周庾信《灯赋》:“蛾飘则碎花乱下,风起则流星细落。
”⑹骠(piào)骑:飞骑,也用作古代将军的名号。
这里指作者的主帅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
【白话译文】除夕守岁一直坐到三更尽,回乡之路远隔万里长路狭。
雪花飒飒作响偏落竹林旁,凄寒之夜几番梦回总关家。
破晓的号角替代残夜漏声,孤灯将要燃尽掉落碎芯花。
这两年离家在外跟随骠骑,艰辛劳苦岁暮还滞留天涯。
【创作背景】戎昱在唐代宗广德至大历(763—779)年间,先后在荆南卫伯玉、湖南崔?幕下任职,大历后期宦游到桂州(州治今广西桂林),任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的幕宾。
这首诗是他到了桂州第二年的岁暮写的。
【赏析】开头两句写除夕守岁,直坐到三更已尽。
这是诗人在离乡万里,思归无计的处境中独坐到半夜的。
一个“尽”字,一个“赊”字,对照写出了乡思的绵长,故乡的遥远。
一个“仍”字,又透露出不得已而滞留他乡的凄凉心境。
三四两句写三更以后诗人凄然入睡,可是睡不安稳,进入了一种时梦时醒的朦胧境地。
前句说醒,后句说睡。
“雪声偏傍竹”,雪飘落在竹林上,借着风传进一阵阵飒飒的声响,在不能成眠的人听来,就特别感到孤方凄清。
这把南寂寒夜的环境气氛渲染得很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