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跨膜转运
高中地理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污染物的跨境转移(共42张ppt)
2020/5/15
13
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1.概念: 狭义上: 是指污染物从一国的国家管辖地区转移至另一国或者不属于 任何国家管辖的地区,即污染物的跨国转移。
广义上: 除指跨国转移外,还应包括跨其他行政区的污染物转移。
本节课我们采用狭义概念
2020/5/15
14
2.分类:
按照污染物转移的过程,可分为直接污染转移和
“共同的有区别的责任”
2020/5/15
37
环境管理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2020/5/15
38
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 1.行政手段:通过行政程序直接管理环境。
2.法律手段: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管理环境。 政府 3.经济手段:运用税收、征收有偿使用费以及奖层励面、
罚款等经济手段间接管理环境。
4.技术手段:借助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企业层面
1、据图说出“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 这两种处理方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
“垃圾焚烧”处理方式趋势变化的原因。
小组讨论,时间2分钟
2020/5/15
10
趋势:垃圾填埋呈下将趋势,垃圾焚烧呈上升趋势。
原因:垃圾焚烧占地面积小;
垃 圾 焚 烧 减 量 效 果 好 ;— 减 量 化
综合利用
高 温 可 消 灭 垃 圾 中 的 病 原 体 ;— 无 害 化
间接污染转移。
直接污染转移:是指通过运输、丢弃、排放等方式,直 接将有毒有害物质和其他污染物转移至本国区域之外。
间接污染转移:是指通过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方式, 将落后的重污染设备、技术和行业等转移到本国区域之 外。
此外, 大量进口别国的资源,导致资源输出国的环境污 染和生态破坏,亦属于一种特殊的污染物跨境转移。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和方式 知识点
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和方式一、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方式:渗透作用1、渗透作用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2、必备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之间具有浓度差。
3、概念辨析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原理①: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②:浓度差:细胞质与外界溶液(人: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2、现象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皱缩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膨胀③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水分进出动态平衡注:细胞内外浓度差(物质的量浓度差)三、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成熟的植物细胞就是一个渗透系统四、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分析及应用1、原理①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②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渗透吸水和失水。
③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得多。
2、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流程略3、结果与分析(1)质壁分离现象:液泡体积(变小);液泡颜色(变深);细胞大小基本不变内因:原生质层收缩性大于细胞壁。
条件、外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植物渗透失水,体积缩小。
⑵质壁分离复原现象:液泡体积(变大);液泡颜色(变浅),细胞大小基本不变。
条件、外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会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4、易错警示略5、判断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时的规律(1).从细胞角度分析:①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才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②死细胞、动物细胞及未成熟的植物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2).从溶液角度分析:①在溶质可穿膜的溶液中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
②在溶质不能穿膜的溶液中细胞只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不能自动复原。
③在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但会因过度失水而死亡不再复原。
6、质壁分离实验的拓展应用略五、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2、影响因素(1)被动运输①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讲义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讲义一、引言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和人员往来日益频繁。
然而,伴随着这些交流活动,污染物的跨境转移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污染物跨境转移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因此,深入了解污染物跨境转移的现状、原因、危害以及应对措施,对于维护环境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概念与类型(一)概念污染物跨境转移是指污染物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产生,通过各种途径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过程。
(二)类型1、废物跨境转移包括危险废物、电子废物、医疗废物等的转移。
2、污染产业跨境转移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3、污染产品跨境转移例如含有有害物质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流通。
三、污染物跨境转移的现状(一)全球范围内的废物转移据统计,每年有大量的危险废物从发达国家运往发展中国家,这些废物往往得不到妥善处理,对当地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二)污染产业的转移一些发达国家将高污染的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相对宽松的环境法规和廉价的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却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三)跨境大气和水污染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质可以通过大气环流和水流等自然过程跨越国界,影响到其他国家的环境质量。
四、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原因(一)经济利益驱动发达国家为了降低处理污染物的成本,将废物转移到其他国家。
而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外资和促进经济发展,有时会接受污染产业的转移。
(二)环境法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法规和标准存在差异,这为污染物的跨境转移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监管不力一些国家在污染物跨境转移的监管方面存在漏洞,缺乏有效的监测和执法手段。
五、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危害(一)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污染物的跨境转移会导致接收地区的土壤、水源、空气等受到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
(二)危害公众健康受污染的环境会导致当地居民患上各种疾病,如癌症、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影响公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及转运的物质。
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及转运的物质。
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包括主动转运、被动转运和细胞外液相溶质转运。
1. 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是指物质跨膜转运时消耗能量,在逆浓度梯度的情况下,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转运到高浓度区域。
主动转运通常依赖于细胞膜上的能源分子(如三磷酸腺苷-ATP)或电化学梯度(如钠-钾泵),如钠-钾泵和如转运体。
2. 被动转运:被动转运是指物质跨膜转运时不耗费能量,在浓度梯度下自发地将物质从高浓度区域转运到低浓度区域。
被动转运主要包括了简单扩散和渗透调节、载体介导的渗透调节、离子通道和水通道等,如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如水蛋白AQP)进行跨膜运输。
3. 细胞外液相溶质转运:细胞外液相溶质转运是指物质在胞外液中通过溶质传递过程跨越细胞膜。
这种转运方式可以通过特定的细胞外受体和分泌蛋白介导,如胞外液相溶质的转运是肽类和脂质中介物质如甲硫氨酸。
转运的物质主要包括葡萄糖、氨基酸、离子、水分子、有机酸等。
不同细胞类型和环境条件下,转运物质的种类和量也会有所不同。
镍、钴、锰等重金属多价阳离子的跨膜运输效率-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镍、钴、锰等重金属多价阳离子的跨膜运输效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参考以下写作思路:本文主要探讨与分析了镍、钴、锰等重金属多价阳离子在跨膜运输过程中的效率问题。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之一。
镍、钴、锰等重金属多价阳离子作为常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其在生态系统中的跨膜运输效率对于环境健康和生物安全都具有重要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别对镍、钴和锰多价阳离子的跨膜运输机制进行深入探究。
首先,我们将介绍重金属污染的背景与问题,以加深读者对这些重金属元素的了解。
然后,我们将详细解析镍、钴和锰多价阳离子在跨膜运输过程中的机制,包括其在细胞膜上的吸附、转运和释放等过程。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影响这些多价阳离子跨膜运输效率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本文旨在深入了解镍、钴、锰等重金属多价阳离子在跨膜过程中的运输机制和效率,以期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物安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重金属元素在生物系统中的行为规律,为环境治理和生态环保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镍、钴和锰多价阳离子的跨膜运输效率,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有望为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提供新思路和方法,为环境保护和生物健康做出积极的贡献。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研究镍、钴、锰等重金属多价阳离子的跨膜运输效率。
文章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共分为三个小节。
第一小节是概述,介绍了重金属污染问题的背景以及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第二小节是文章结构,说明了本文的整体组织和各部分的内容安排。
第三小节是目的,明确了本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分为三个章节。
第一章节讨论了镍的多价阳离子跨膜运输效率,包括重金属污染的背景与问题、镍多价阳离子的跨膜运输机制以及影响镍多价阳离子跨膜运输效率的因素。
跨膜物质转运形式
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溶液中的一切分子都处于不断的热运动中。
这种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与溶液的绝对温度成正比。
在温度恒定的情况下,分子因运动而离开某一小区的量,与此物质在该区域中的浓度(以mol/L计算)成正比。
因此,如设想两种不同浓度的同种物质的溶液相邻地放在一起,则高浓度区域中的溶质分子将有向低浓度区域的净移动,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物质分子移动量的大小,可用通量表示,它指某种物质在每秒内通过每平方厘米的假想平面的摩尔或毫尔数。
在一般条件下,扩散通量与所观察平面两侧的浓度差成正比;如果所涉及的溶液是含有多种溶质的混合溶液,那么每一种物质的移动方向和通量,都只决定于各该物质的浓度差,而与别的物质的浓度或移动方向无关。
但要注意的是,在电解质溶液的情况下,离子的移动不仅取决于该离子的浓度也取决于离子所受的电场力。
在生物体系中,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都是水溶液,溶于其中的各种溶质分子,只要是脂溶性的,就可能按扩散原理作跨膜运动或转运,称为单纯扩散。
这是一种单纯的物理过程,区别于体内其他复杂的物质转运机制。
但单纯扩散不同于上述物理系统的情况是:在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之间存在一个主要由脂质分子构成的屏障,因此某一物质跨膜通量的大小,除了取决于它们在膜两侧的浓度外,还要看这些物质脂溶性的大小以及其他因素造成的该物质通过膜的难易程度,这统称为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人体体液中存在的脂溶性物质的数量并不很多,因而靠单纯扩散方式进出细胞膜的物质也不很多。
比较肯定的是氧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分子,它们能溶于水,也溶于脂质,因而可以靠各自的浓度差通过细胞膜甚或肺泡中的呼吸膜。
体内一些甾体(类固醇)类激素也是脂溶性的,理论上它们也能够靠单纯扩散由细胞外液进入胞浆,但由于分子量较大,近来认为也需要膜上某种特殊蛋白质的“协作”,才能使它们的转运过程加快。
有很多物质虽然不溶于脂质,或溶解度甚上,但它们也能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较容易地移动。
这种有悖于单纯扩散基本原则的物质转运,是在膜结构中一些特殊蛋白质分子的“协助”下完成的,因而被称为易化扩散。
第五章-跨膜转运PPT课件
1、同向协同(symport)
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同。如小肠细胞对葡萄糖 的吸收伴随着Na+的进入。载体蛋白有两个结合位点,同 时与Na+和特异的氨基酸或葡萄糖分子结合,进行同向转 运。
2、反向协同(antiport)
物质跨膜运动的方向与离子转移的方向相反。如动物细胞 分裂时,常通过Na+/H+反向协同运输的方式来向细胞外转 运H+,以调高细胞内的PH值。
6. 2K+释放到细胞内, α亚基
4. 3Na+释放到细胞外 5. 2K+结合;去磷酸化 构象恢复原始状态。
每一循环消耗一个ATP;转运出三个Na+, 转进两个K+。 是一种基本的、典型的主动 运输方式。
Na+-K+泵的作用: ①维持细胞的渗透压,保持细胞的体积; ②维持低Na+高K+的细胞内环境; ③维持细胞的静息电位。
➢分泌蛋白合成后立即包装入高尔基复合体的分泌囊 泡中,然后被迅速带到细胞膜处排出。
➢所有真核细胞,连续分泌过程 ➢转运途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泡 →细胞表面
(二)钙泵(Ca2+ pump )
又称Ca2+-ATP酶。
构成:1个多肽构成的整合膜蛋白,每个泵 单位含有10个跨膜α螺旋。
分布:
❖ 细胞质膜和内质网膜上。 ❖ 肌细胞的肌质网膜上。
工 作 原 理 :
3. 构象改变,破坏Ca2+结 4. 去磷酸化
1. 2Ca2+与位点结合 2. ATP水解;磷酸化
第三节 胞吞作用(endocytosis) 与胞吐作用(exocytosis)
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 膜泡运输:转运过程中,物质包裹在囊泡中。 批量运输:同时转运一种或多种数量不等的
高考生物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知识点
2021高考生物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知识点物质跨膜运输是指一些脂溶性的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小编为你准备了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①是具有半透膜
②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
蔗糖溶液变小脱离细胞壁基本不变
清水逐渐恢复原来大小恢复原位基本不变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知识点的内容就介绍到这,更多内容请考生关注查字典生物网!
2021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钙泵作用机制
钙泵也是一种原发性主动转运蛋白,能够将细胞内的钙离子泵出细胞外。钙泵的作用对 于维持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稳定至关重要,因为钙离子在细胞内信号传导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与钠钾泵类似,钙泵的工作也需要消耗ATP水解产生的能量。
膜泡运输
出胞作用与入胞作用介绍
出胞作用
细胞通过分泌泡或其他膜泡与质膜融合 而将内含物分泌到细胞外,如激素、消 化酶等物质的分泌。
受体介导内吞作用机制
要点一
受体介导内吞作用
细胞通过质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并结合细胞外的大分子 物质,然后质膜内陷将该物质包裹进入细胞的过程。
要点二
机制
特异性受体与大分子物质结合后,引发质膜内陷形成内吞 泡,内吞泡与质膜融合后释放内含物进入细胞质。此过程 需要消耗能量,并受到细胞内信号通路的调控。
05
物质跨膜运输影响因素及 调控机制
温度、pH值等环境因素影响分析
温度影响
随着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 ,物质跨膜运输速率加快;但过 高温度可能导致膜结构破坏,影 响物质运输。
pH值影响
不同pH值环境下,膜蛋白构象和 电荷状态发生变化,影响物质与 膜蛋白的结合和运输过程。
其他环境因素
如渗透压、离子强度等也会影响 物质跨膜运输过程,需综合考虑 各种环境因素对物质跨膜运输的 影响。
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06
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学中 应用举例
营养物质吸收和废物排放过程描述
营养物质的吸收
在消化系统中,食物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如葡萄糖、氨基酸等。这些小分子物质通过 肠道细胞的质膜上的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 以主动运输或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进 而被吸收到血液中,供全身细胞利用。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总结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总结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有哪些?想了解这个知识点的朋友可以来看看本文,下面由小编为你准备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内容资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总结一、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二、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的运输。
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除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
方向载体能量举例自由扩散高→低. 不需要,不需要水、CO2、O2、N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维生素(水,气体小分子,脂溶性有机小分子,脂肪酸,胆固醇,性激素,维D)协助扩散高→低需要不需要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低→高需要需要氨基酸、K+、Na+、Ca+等离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胞吐(如蛋白质,体现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高中生物的基本学习方法及技巧首先讲讲归纳,这是我个人最推崇的方法。
因为我高三这一年花在比赛上的时间很多,没有严格地按照老师的进度很系统的复习,但知识归纳帮助我将系统的整理知识和思路,很有效的提高了复习效率,达到比较好的复习效果。
我的生物知识归纳包括基本知识的归纳、习题归纳和特殊知识点归纳。
基本知识的归纳就是把书本上的所有知识点有条理的罗列出来,解释各个术语的含义,列出它包含的的种类或分支的方向,并清晰地标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种知识归纳能帮助你准确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课本的知识。
做这个归纳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参考一些参考书上的归纳,像优化设计上的归纳就很不错,大家可以以之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体的东西,尤其是书上的例子补充进去。
第三节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活动探究5】
莱茵河污染事件
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山区,流经9个欧洲国家,是一条国际性河流 ,也是沿岸国家的一条生命之河。1986年11月1日,瑞士桑多兹化 工厂的仓库发生火灾,超过30吨的农药随着大量的灭火用水流入莱 茵河,导致莱茵河下游超过400千米河段内的生物全部死亡。事件 发生后,法国、瑞士、德国共同成立了一个工作组,用以交换信息 和紧急联络,并达成了一系列防治河水污染的相关协议。同时,各 国从控制河流污染源入手,建立了大量污水处理厂,并通过立法的 方式保障河流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经过多年努力,莱茵河终于又 恢复了生机。
等,当地空气、地表和供水系统中含有较高的溴、砷、水银等剧毒性物质。
1.当地居民从事电子垃圾处理的原因是什么?
2.电子垃圾的堆放和粗放处理对当地地理环境有哪些不利影响?
【活动探究4】 1.当地居民从事电子垃圾处理的原因是 什么?
1.当地经济发展落后,人们为了解决温饱 问题而从事电子垃圾处理。
2.电子垃圾的堆放和粗放处理对当地地 理环境有哪些不利影响?
目前,世界上应用较普遍的是填埋法。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垃圾填埋法和焚烧法。
【课堂小结】
污染物跨境 转移与环境
安全
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污染物跨境转移对 环境安全的影响
污染物跨境转移的 防控
污染物
概念
形式
基于自然因素发生的 污染物跨境转移
基于人为因素发生的 污染物跨境转移
国际合作
我国应对污染物跨境 转移的措施
1、污染物是什么?
进入环境后使环境正常组成发生变化,直接或者间接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的物质。
2、污染物有哪些来源? 来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教材优化全析]要点提炼物质跨膜运输,有的是顺浓度梯度的,如水、O2、CO2等,有的是逆浓度梯度的,如:Na+、Cl-、Ca2+等,而且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选择性,这主要是因为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生物膜的这一特性对保证细胞正常代谢的进行非常有意义:它既能保障细胞对基本营养物质的摄取、代谢废物的排出和细胞内离子浓度的调节,又能使细胞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一、自由扩散由于分子运动而产生的物质迁移现象,即一种物质的分子从相对高浓度的区域移动到相对低浓度的区域,称为扩散,又称为自由扩散。
物质能否实现跨膜运输与物质的性质、颗粒大小及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能保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
取少许高锰酸钾结晶,投入一杯清水中,高锰酸钾很快溶解而使水变为紫色。
开始时紫色溶液只集中在高锰酸钾结晶的周围,然后逐渐扩展,最后高锰酸钾结晶完全溶解,水液也全部成为均匀的紫色溶液。
这一过程就是自由扩散。
物质分子可以穿过细胞膜,在细胞内外之间进行自由扩散(如下图)。
自由扩散示意图O2和CO2分子都可以穿过脂类双分子层而扩散。
由于细胞呼吸之故,细胞内的O2浓度总是低于血浆或体液中的O2浓度,而CO2的浓度则高于血浆或体液中的CO2浓度,因而体液中的O2就向细胞内扩散,而细胞内的CO2则向血浆或体液扩散。
保持或增加浓度梯度,有利于扩散的进行。
血液在组织中循环,可经常保持血液和细胞之间的O2和CO2浓度梯度,因而有利于O2从血液中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和CO2从细胞中顺浓度梯度进入血液。
分子扩散的速度是与温度成正比的,温度越高,扩散速度越快。
在同一温度下,由浓度来决定扩散方向与速度。
自由扩散的动力是物质由高浓度流向低浓度的倾向。
例如CO2、O2、N2进出红细胞,取决于血液和肺泡中该气体的分压差。
脂溶性的固醇类小分子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酰胺类、甘油、乙醇等出入细胞是自由扩散。
自由扩散的速度基本上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和油溶度,分子越小,油溶度越大,扩散速度越快。
4.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细胞膜及其它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三、大分子的跨膜运输
1.胞吞:
特点:消耗能量
2.胞吐 特点:消耗能量
几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异同
项 目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胞吞胞吐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顺浓度梯度 逆浓度梯度 是否需要 载体蛋白 是否消耗 能量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不需要 耗能
不耗能
不耗能
耗能
代表例子
O2、CO2、 葡萄糖进 H2O、甘油、 入红细胞 乙醇、苯
Na+ 、K+、 大分子和 Ca2+等离子;颗粒性物 小肠吸收葡 质 萄糖、氨基 酸。
1. 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两种 物质的运输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是C、H、O、N B、由②可知细胞膜是双层膜 C、a表示自由扩散,b表示主动运输 D、Ⅰ为细胞膜内侧,Ⅱ为细胞膜外侧
4.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示意图
特征:
1.自由扩散
1.顺浓度梯度运输 2.不需要载体
3.不需要能量
运 输 速Leabharlann 率浓度差2.协助扩散:
特征:
(1)顺浓度梯度运输
(2)需要载体
运 输 速 率
(3)不需要能量
浓度差
一、被动运输
1.概念: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且 不消耗能量 自由扩散
2.分类
协助扩散
丽藻细胞液与池水的多种离子浓度比
二、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示意图
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
特征:
(1)逆浓度梯度运输 (2)需要载体 (3)需要能量
运 输 速 率
氧气浓度
技术控制角度污染跨介质迁移流程详解
技术控制角度污染跨介质迁移流程详解技术控制角度污染跨介质迁移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手段,控制污染物在不同介质之间的迁移过程。
The technical control of cross-media migration of pollutants refers to the control of the migration of pollutants between different media through a series of technical measures.该过程包括污染物在地下水、土壤和大气等介质之间的迁移和转化。
This process involves the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pollutants between media such as groundwater, soil, and atmosphere.技术控制角度污染跨介质迁移流程需要综合考虑介质特性、污染物性质和环境条件等因素。
The process of technical control of cross-media migration of pollutants requires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factors such as media characteristics, pollutant properties,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首先,通过地下水位控制和土壤修复等措施,阻止污染物向地下水体迁移。
Firstly, measures such as groundwater level control and soil remediation are taken to prevent pollutants from migrating to groundwater.其次,可以通过覆盖层和植被覆盖等手段,减少土壤和大气之间的污染物迁移。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药物跨膜运输:利用物质跨膜运输原理将药物有效成分传递至病变部 位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基因治疗:通过基因载体实现基因跨膜运输治疗遗传性疾病和恶性 肿瘤等。
细胞治疗:利用物质跨膜运输原理实现细胞定向迁移、归巢等功能用 于治疗各种疾病。
靶向药物治疗:通过物质跨膜运输原理将药物有效成分精准传递至 病变细胞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物质跨膜运输对于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和能量转换过程也是至关重要的 它能够保证细胞内各种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物质跨膜运输还参与了细胞信号转导过程对于细胞的生长、发育和 分化等生理过程具有调控作用。
06
物质跨膜运输的应用前景
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物质跨膜运输:药物进入细胞膜的方式 药物研发:利用物质跨膜运输原理研发新药 应用前景:提高药物疗效降低副作用 未来展望:开发更多高效、安全的药物
通道蛋白的分类:根据功能和作用方式通道蛋白可分为电压门控通道、配 体门控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等
通道蛋白介导的物质跨膜运输机制:通道蛋白通过自身的构象变化选择性 允许特定离子或分子通过实现物质跨膜运输
通道蛋白介导的物质跨膜运输实例:钠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氯离子通 道等
胞吞胞吐的机制
胞吞:物质通过细胞膜内陷形成囊泡将物质包裹其中并转运到细胞内 胞吐:细胞内物质通过囊泡转运到细胞外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物质 机制特点:物质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需要消耗能量 实例:神经递质的释放、免疫细胞的吞噬作用等
感谢观看
汇报人: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03 05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0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
大气、水体、 土壤中的污染物
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环境化学物对机体毒 性作用的大小,与其在体 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 排泄过程有密切关系。
化学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具有类似的机理,均是反复通过生物膜的过程,统称为生 物转运(bio-transport)。
二、生物膜的定义
因素有哪些? 3. 二噁英是以何种方式通过生物膜?
谢谢!
三、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膜的功能
✓保持细胞和细胞器内部理化性质的稳定; ✓选择性地允许某些物质透过,以便吸收和排出一些物质; ✓帮助细胞识别和传递多种生物学信息; ✓生物膜上有生物转化过程的酶类(如混合功能氧化酶类等)
四、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分类
跨膜方式
被动转运
简单扩散 易化扩散 滤过 主动转运
第二章 环境化学物的生物转运与转化
第一节 环境化学物的跨膜转运
《环境毒理学基础》
学习内容
二噁英中毒
2004年,乌克兰总统尤先科被疑遭人投毒毁容,从此脸部皮肤变得“千疮百孔”。血 液中二噁英含量超正常水平1000倍 。
学习内容
一.概述
二.生物膜的定义
理解
三.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
四.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重点
生物膜的定义
生物膜是将细胞或细胞器与周围环境分隔开的一层半渗透性薄膜。 包围在细胞外的膜称为细胞膜,亦称质膜。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如线 粒体、溶酶体、内质网等)外面也包围有膜。
三、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膜的结构
生物膜主要是由脂质双分子层 和蛋白质构成,磷脂双分子层亲水 端朝膜内外,疏水端朝膜中部,具 有流动性,蛋白分布不对称性。
白细胞消灭病菌 肺组织中巨噬细胞吞噬细颗粒物
四、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跨膜运输方式比较:
能量 载体 浓度梯度
简单扩散 高低
易化扩散 高低
主动转运 低高
四、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简单扩散最简单 异化扩散载体参 滤过亲水孔道穿 主动转运较复杂 吞噬胞饮很野蛮
思考题
1. 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 2. 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有哪几种,各自的影响
ATP
① 需有载体(运转系统)参加
② 化学物可逆浓度梯度转运
③ 需消耗能量④ Fra bibliotek择性⑤ 载体容量有限性
⑥ 选择竞争性
钠离子、钾离子通过钠泵逆浓度梯度转运 小肠上皮细胞从肠腔中吸收葡萄糖
四、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特殊转运
吞噬和胞饮
一些固态颗粒物质与细胞膜上的某种蛋白质接触后,改 变这部分膜的表面张力,引起外包或内凹,将异物包围进入 细胞,这种转运方式称为吞噬作用。液滴异物也可通过此种 方式进入细胞,称为吞饮或胞饮作用。
四、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被动转运
易化扩散
不易溶于脂质的化学物,利用载体由高浓度处向低 浓度处转运的过程,称为易化扩散,又称帮助扩散或载 体扩散。
① 需有载体(运转系统)参加
② 生物膜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选择性
③ 不消耗能量
一些水溶性的化学物分子如葡萄糖的转 运,由血浆进入红细胞和由血液进入中 枢神经系统
特殊转运
吞噬和胞饮
四、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被动转运
简单扩散
生物膜两侧的化学物分子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 低的一侧(即顺浓度梯度)扩散。
① 生物膜两侧化学物的浓度梯度 ② 脂/水分配系数
③ 化学物质的解离度和体液的pH
① 非极性的小分子如O2、CO2、N2 ② 不带电荷的极性小分子,如水、尿
素、甘油等
四、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被动转运
滤过
环境化学物透过生物膜上的亲水性孔道的 过程。 ① 生物膜上的亲水性孔道 ② 流体静压或渗透压差
例如水由肾小球滤过时,除蛋白质分 子外,其余溶于血浆中的物质均可通 过肾小球的亲水性孔道进入肾小管。
四、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特殊转运
主动转运
化学物伴随能量的消耗由低浓度处透过生物膜向高 浓度处转运的过程称主动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