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跨膜运输

合集下载

细胞生物学 名词解释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细胞生物学 名词解释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钙泵作用
维持细胞内较低的Ca2+浓度
钙泵作用机制
原理与钠钾泵相似,Ca2+泵含有10个α螺旋,Ca2+泵处于非磷酸化状态时,2个α螺旋中断形成胞质侧结合2个Ca2+的空穴,ATP在胞质侧与其结合位点结合,水解使相邻结构域Asp磷酸化,导致跨膜螺旋重排,破坏了Ca2+结合位点并释放Ca2+到膜的另一侧。每分解一个ATP,泵出2个Ca2+,将Ca2+输出细胞或泵入内质网腔中储存起来
膜转运蛋白分为两类: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载体蛋白
多次跨膜蛋白,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结合,通过改变构象介导跨膜转运,有专一性,介导被动运输,也可以介导主动运输
通道蛋白
3种类型:离子通道、孔蛋白、水孔蛋白
形成选择性和门控性跨膜通道。
离子通道
亲水性跨膜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
离子通道的特征:转运速率高,没有饱和值,并非连续性开放而是门控(可开/关控制其活性)、选择性。
胞吐作用
exocytosis
细胞内合成的生物分子(蛋白质和脂质等)和代谢物以分泌泡的形式与质膜融合,将内容物释放到细胞表面或胞外的过程。分为组成型和调节性胞吐途径
胞吞作用
endocytosis
通过质膜内陷形成膜泡,将细胞外或细胞质膜表面的物质包裹到膜泡内并转运到细胞内以维持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胞饮和吞噬作用)。
细胞生物学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简单扩散、被动运输(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中文英Fra bibliotek/备注解释
被动运输
指溶质顺着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在膜转运蛋白协助下的跨膜转运方式,又叫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
简单扩散
小分子的热运动使分子以扩散的方式,从膜的一侧沿浓度梯度降低的方向进入另一侧,也叫自由扩散(无需能量和转运蛋白协助)

细胞生物学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细胞生物学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离子流,产生电信号。 编辑ppt
离子通道的三种类型
编辑ppt
电压门控离子通道:铰链细胞失水 原理:含羞草的叶柄基部和复叶基部,都有一个膨大部分,叫作 叶枕。叶枕细胞 (铰链细胞)受刺激时,其膜钙离子门控通 道打开,钙内流,产生AP,致使铰链细胞的液泡快速失水而 失去膨压,从而叶枕就变得瘫软,小羽片失去叶枕的支持,依次 地合拢起来。
编辑ppt
应力激活的离子通道:2X1013N,0.04nm
编辑ppt
❖ 2、通道蛋白 ❖ 离子通道的特征: ❖ (1)具有极高的转运速率 ❖ 比载体转运速率高1000倍以上;带电离子
的跨膜转运动力来自跨膜电化学梯度。 ❖ (2)离子通道没有饱和值 ❖ 离子浓度增大,通过率也随之增大。 ❖ (3)离子通道是门控的,并非连续开放 ❖ 离子通道的开与闭编辑p受pt 控于适当的细胞信号。
❖ Couple uphill transport to the hydrolysis of ATP.
❖ Mainly in bacteria, couple uphill transport to an input of
energy from light.
编辑ppt
第二节 离子泵和协同转运 ❖ ATP 驱动泵分类:
编辑ppt
水分子 通过水孔蛋白
编辑ppt
第一节 膜转动蛋白与物质的跨膜运输
❖ 二、物质的跨膜运输 ❖ (一)被动运输 ❖ 2、协助扩散 ❖ 各种极性分子和无机离子,以及细
胞代谢产物等顺其浓度梯度或电化学 梯度跨膜转运,无需细胞提供能量, 但需膜转运蛋白“协助”。
编辑ppt
葡萄糖载体蛋白家族
❖ 人类基因组编码12种与糖转运相关的载体 蛋白GLUT1~GLUT12,构成GLUT。

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顺浓度梯度 逆浓度梯度
是否需要载 体蛋白 是否消耗细 胞内的能量
代表例子
不需要
不消耗
氧气、二氧 化碳等通过 细胞膜
需要
需要
不消耗
需要消耗
葡萄糖进入 红细胞
葡萄糖、氨基酸 通过小肠上皮细 胞膜;离子通过 细胞膜等
三、胞吞和胞吐
一些大分子或物质团块的运输,是通过胞吞 和胞吐作用来实现的。 胞吞:物质以囊泡包裹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 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胞吐:物质以囊泡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 内排到细胞外的过程。





速率率源自浓度差耗氧量运 输 速 率
细 胞 内 浓

(细胞外浓度)
浓度差
时间
思考! 上面几幅坐标图中所表示的分别
是哪种物质运输方式?为什么?
一、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方式。
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 出细胞。
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 白的扩散。
1、自由扩散:
特征:
1. 顺浓度梯度运输 2. 不需要载体蛋白 3. 不需要消耗能量
2、协助扩散:
特征:
1. 顺浓度梯度运输 2. 需要载体蛋白参与 3. 不需要消耗能量
二、主动运输:
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 浓度的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 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 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 做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
特征:
1. 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 2. 需要载体蛋白
3. 需要消耗能量
主动运输
对比 比较三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异同:
项目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第 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第 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4.1物质的跨膜运输概述一、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异1.现象: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差异性离子类型细胞内浓度(mmol/L)细胞外浓度(mmol/L)Na+低高K+高低Ca2+低高Cl-低高2.原因(1)脂双层的不透性除脂溶性分子与不带电的小分子外,脂双层对离子和绝大多数分子而言都是高度不透的,这些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要膜转运蛋白参与。

(2)膜转运蛋白的活性膜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通道蛋白二、载体蛋白1.载体蛋白的概念载体蛋白是指一类普遍存在的多次跨膜蛋白,又称通透酶。

通过与底物的特异性结合而改变构象,从而介导该物质跨膜运输。

2.载体蛋白的特点载体蛋白既可以参与被动运输,又可以参与主动运输。

其作用特点与酶类似,具有特异性与饱和性,不同之处在于载体蛋白不对底物进行共价修饰。

三、通道蛋白1.通道蛋白的概念通道蛋白是指一类普遍存在的多次跨膜蛋白。

其多次跨膜结构域可以构成亲水性通道,从而介导大小适合的分子或离子以被动运输的方式跨膜运输。

2.通道蛋白的特点通道蛋白只参与被动运输,其能量来源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

3.通道蛋白的分类:离子通道、孔蛋白、水孔蛋白(1)离子通道离子通道是指,能够对离子进行选择性跨膜运输的跨膜蛋白,其能量源于膜内外离子的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

离子通道决定生物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并与离子泵一起,调节膜内外的离子浓度。

离子通道的特点:高效性、选择性(门控系统)、无饱和性①电压门控通道:通过膜电位的改变而激活或关闭,从而调控离子的跨膜运输。

如:含羞草叶子的闭合。

外界应力刺激含羞草感觉细胞,从而引起感觉细胞表面应力激活通道开启,导致膜电位发生改变。

进而导致电压门控通道开启,产生电信号。

电信号作用于叶片基部的特化细胞令其失水,导致叶片闭合。

②配体门控通道:通过与细胞内或细胞外的配体特异性结合改变构象而激活或关闭,从而调控离子的跨膜运输。

如:神经突触中的乙酰胆碱的释放与接收。

③应力激活通道:通过感受应力来改变构象而激活或关闭,从而调控离子的跨膜运输。

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生命体系中的细胞是基本的单位,通过细胞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

在细胞膜中,存在多种跨膜运输方式,包括主动转运、被动扩散和细胞外液相转移等,这些方式能够帮助细胞实现物质的吸收、排泄和传递,保证生命体系的正常运转。

本文将对这几种跨膜运输方式进行详细介绍。

一、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是指细胞膜通过能量耗费将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转移的过程。

这种方式需要ATP的供能,因此也被称为ATP酶转运。

主动转运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

1.直接主动转运直接主动转运是指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通过ATP酶催化将物质转移到高浓度方向。

其中,钠-钾泵是最为典型的直接主动转运方式。

钠-钾泵是一种跨膜蛋白,能够将细胞内的三个钠离子和两个钾离子互换,使得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得以维持。

这种方式在神经元的信号传递、肌肉收缩、肾脏的滤波功能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2.间接主动转运间接主动转运是指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利用ATP酶耗费的能量将物质转移到高浓度方向,但是这种方式并不直接与物质结合,而是通过运输载体进行。

例如,葡萄糖转运蛋白就是一种间接主动转运方式。

在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可以将葡萄糖分子转移到高浓度方向,从而实现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

二、被动扩散被动扩散是指物质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自由地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扩散的过程。

这种方式不需要能量的供应,是细胞内物质转移的主要方式之一。

被动扩散可以分为简单扩散和载体介导扩散两种。

1.简单扩散简单扩散是指小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疏水层自由地扩散到低浓度方向,如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分子、水分子等。

这种方式具有高效性和速度快的特点,但是只适用于小分子物质的扩散。

2.载体介导扩散载体介导扩散是指物质通过跨膜载体蛋白的介导实现扩散。

这种方式适用于大分子物质的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等。

在载体介导扩散中,跨膜蛋白会与物质结合形成复合物,然后通过分子运动的方式将物质转移到低浓度方向。

三、细胞外液相转移细胞外液相转移是指物质通过细胞膜的外部液相转移到细胞内或细胞外的过程。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特性:不消耗代谢能
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
需特异的膜蛋白协助
膜蛋白: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载体蛋白及其功能
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s):细胞膜上的跨 膜蛋白
特点:载体蛋白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 介导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
转运机制:与特定的离子和分子结合,然后通 过自身的构型变化或移动完成物质运输。
由ATP直接提供能量 由ATP间接提供能量 光能驱动
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
ATP驱动泵: P-型离子泵、 V-型质子泵、 F-型质子泵(H+-ATP酶) ABC超家族
P-型离子泵
钠钾泵 (Na+-K +-ATP酶) (结构 与机制)
钙泵(Ca2+-ATP酶)
Na+-K +-梯度的意义
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神经冲动的传播 维持细胞的渗透平衡 恒定细胞的体积
概念: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 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 特点:顺浓度梯度;不消耗细胞代谢能 类型: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协助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简单扩散
简单扩散:小分子的热运动使其从浓度高的一侧通过膜扩 散到浓度低的一侧。
特点:不需要膜蛋白的帮助,也不消耗细胞代谢能,而只 靠膜两侧保持一定的浓度差,通过扩散发生的物质运输。
膜流
质膜与内膜系统间及内膜系统各部分间膜 的交换和转移 动态过程对质膜更新和维持细胞的生存与 生长是必要的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
● 大多数水是直接通过脂双层进入细胞的,也有些水是
通过水通道蛋白进行扩散的。动物和植物细胞中已经 发现10种不同的水通道蛋白。水通道蛋白 AQP1是人 的红细胞膜的一种主要蛋白。它能够让水自由通过(不 必结合),但是不允许离子或是其他的小分子(包括蛋 白质)通过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物质跨膜运输是一种将物质穿越细胞膜的过程,使内质网壁外的物质能向生物细胞内
外流动,从而起到调节细胞内外环境的温度、p H 值、营养物等的作用。

物质跨膜运输方
式包括三种,分别是催化蛋白质载体介导的跨膜运输,水通道跨膜运输及穿孔膜跨膜运输。

催化蛋白质载体介导的跨膜运输是指有特殊分子蛋白质扮演中介,调节由细胞内向细
胞外的物质流动,蛋白质载体有输运载体、旻状共轭依赖载体、不可逆连取载体和ATP 抑制载体等,它们在细胞膜表面上构成一种催化蛋白质膜结构,并紧密合作,以达到调节细
胞营养物及其他物质流动的效果。

水通道跨膜运输是指水分子经跨膜水通道的运输方式,这种通道具有活性结构,能够
直接通过一定的水压差,向嵌入或与膜表面相连的细胞内外传递体液,从而达到调节细胞
内外浓度平衡,控制细胞环境的目的。

穿孔膜跨膜运输指的是通过穿孔膜的跨膜运输方式,此类膜由许多可穿透的小孔构成,这些孔就像一个滤网一样,可以吸收凝固物质和粒子,游离的大分子物质却会随着水的流
动而通过膜的小孔滤入细胞内或细胞外。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通过这些跨膜运输方式才能保持细胞外外界
环境和细胞内环境的平衡,从而使生物体能够正常运行和存在。

细胞生物学 第四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细胞生物学 第四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膜转运蛋白
• 载体蛋白的特点:4个 s 每种载体蛋白对底物都具
有高度选择性,通常只转 运一种类型的分子; s 转运过程具有饱和动力学 特征; s 可被溶质类似物竞争性地 抑制,并可被某种抑制剂 非竞争性抑制; s 对pH有依赖性。
一、膜转运蛋白
(二)通道蛋白及其功能 • 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
§3 胞吞作用与胞吐作用
(二、胞吞作用与细胞信号转导) 三、胞吐作用 • 胞吐作用(exocytosis):细胞内合
成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脂质等) 和代谢物,先由膜包围成膜泡,膜 泡与质膜融合,而将内含物分泌到 细胞表面或细胞外的过程。 s 组成型胞吐途径:所有真核细胞都 存在的从高尔基体反面管网结构分 泌的膜泡向质膜流动并与之融合的 稳定过程。 s 调节型胞吐途径:分泌细胞产生的 分泌物(如激素、酶等)储存在分 泌泡内,当受到细胞外信号刺激时, 分泌泡与质膜融合并将内含物释放 出去的过程。
1、葡萄糖转运蛋白:是一种载体蛋白,通过构象改变 完成葡萄糖的协助扩散;由高至低跨膜转运。
协助扩散
二、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类型
2、水孔蛋白:水分子的跨膜通道 • 水分子:不带电荷但具有极性。
可以通过简单扩散——缓慢跨 膜转运; • 还可以通过水孔蛋白(为一种 通道蛋白)——快速跨膜转运。 • 如唾液和眼泪的形成、肾小管 对水的重吸收等,水分子必须 借助质膜上大量的水孔蛋白实 现快速跨膜转运。
二、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类型
• 水孔蛋白(aquaporin,AQP):为内在膜蛋白,分子 量为28KD。由4个亚基组成,每个亚基又都由6个跨 膜α螺旋组成。每个亚基单独形成一个供水分子运动 的中央孔,孔的直径约0.28nm(稍大于水分子的直 径),孔长2nm。

3.0、物质的跨膜运输

3.0、物质的跨膜运输

在细胞体系中,许多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转换都要通过生物膜来完成,特别是物质交换均要涉及到物质的跨膜运输。

细胞质膜是细胞与细胞外环境之间一种选择性通透屏障,它既能保障细胞对基本营养物质的摄取、代谢产物或废物的排除,又能调节细胞内离子浓度,使细胞维持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因此,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之一。

物质的跨膜运输主要有3种途径: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和胞吞与胞吐作用。

一、脂双层的不通透性和膜转运蛋白生活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是高度不同的,这种离子差异对于细胞的生存和功能至关重要。

细胞内外离子的差别分布主要由两种机制所调控:一是取决于一套特殊的膜转运蛋白,二是取决于质膜本身的脂双层所具有的疏水性特征。

几乎所有小的有机分子和带电荷的无机离子的跨膜转运,都需要膜转运蛋白。

膜转运蛋白可分为两类:一类称载体蛋白,另一类称通道蛋白。

载体蛋白是一种跨膜蛋白,是疏水性的小分子,可溶于脂双层,能与特定的分子或离子进行暂时性的可逆的结合和分离,通过自身构象的改变,将某种物质由膜的一侧运向另一侧,提高所转运离子的通透率。

在膜的外侧时,它能与溶质分子结合,而在膜的内侧可释放此溶质,且不用提供任何能量。

这类载体蛋白具有酶的性质,但与酶不同的是载体蛋白不对转运分子做任何共价修饰。

载体蛋白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一种载体蛋白只能运输一类甚至一种分子或离子。

另外,载体蛋白既参与被动的物质运输,也参与主动的物质运输。

通道蛋白是横跨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分子和带电荷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故又称离子通道。

有些通道蛋白形成的通道通常处于开放状态,如钾泄漏通道,允许钾离子不断外流。

有些通道蛋白平时处于关闭状态,即“门”不是连续开放的,仅在特定刺激下才打开,而且是瞬时开放瞬时关闭,在几毫秒的时间里,一些离子、代谢物或其他溶质顺着浓度梯度自由扩散通过细胞质膜,这类通道蛋白又称为门通道。

目前发现的通道蛋白已有50多种,主要是离子通道。

《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精选7篇)

《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精选7篇)

《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精选7篇)《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 1教学目标本节课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内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程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我理解这项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2、另外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分析,本节课制定的技能方面的目标是:能够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强调积极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回答问题;(2)参与讨论与交流,学会合作;(3)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本模块的第2章和第3章的内容分别是细胞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本章和第5章的内容都属于细胞的功能。

第3章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大致的功能,本章着重介绍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其中第一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通过性膜,而这种功能与膜的结构有关,这样进入本章的第二节内容,能进入膜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否相同,这正是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可见这节内容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意义。

另外,本节内容又与本模块第五章的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以及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2、教学重点(1)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2)图表数据的解读确定的依据:该重点是由本节所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

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围绕物质进出细胞膜的几种方式展开的,因此应该将其确定为教学的重点。

另外根据《标准》所提倡的“落实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的观点,本节内容在对坐标图表分析上有较好的教学价值,因此我将“图表数据的解读”也作为了本节课的一项重点内容。

必修一 第四章 第三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必修一  第四章 第三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大分子的运输
①内吞作用=胞吞
胞吞:当细胞摄取
大分子时,首先是大 分子附着在细胞膜的 表面,这部分细胞膜 内陷形成小囊,包围 着大分子。然后小囊 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 形成囊泡,进入细胞 内部。
②外排作用 = 胞吐
• 胞吐: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 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 子排除细胞。
2.方式: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
思考:什么是扩散?
一种物质从相对高浓度区域移动到低浓度区域
的过程,称为扩散。
自由扩散
概念:物质通过简单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 扩散。
注:物质通过磷脂分子之间的间隙进出细胞
细胞膜
自 由 扩 散
自由扩散
特征:顺浓度梯度,不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 比方:球往低处滚
二1.、影影响响物物质质跨跨膜膜运运输输的的因素因及素模及型模构型建 构建
(1)物质浓度: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
(2)氧气浓度:
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
(3)温度:
主动运输
可影响 生物膜的流动性 和 酶的活性 ,因而会 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例1. (2014·安徽卷,2)下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
细 胞 内 浓 度
细胞外浓度
时间
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方向
高浓度→低浓度 等浓度→等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
不一定,主动运输是一个主动选择吸收的 过程,物质的进出取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 需要,而非浓度差。
主动运输的意义:
细胞膜的主动运输是活细胞的特性,它保证 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 收所需的营养物质,主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 有害的物质。
影响因素: 细胞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第五讲 物质的跨膜运输

第五讲 物质的跨膜运输

● 消耗能量 主动运输是消耗代谢能的运输方式,有三种不同 的直接能量来源(表3-7) 能量来源: ①协同运输中的离子梯度动力(次级主动运输); ② ATP驱动的泵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初级主动运输); ③光驱动的泵利用光能运输物质,见于细菌。
表3-7 主动运输中能量来源
载体蛋白 直接能源 Na+-K+泵 细菌视紫红质 磷酸化运输蛋白 间接能源 Na+、葡萄糖泵协同运输蛋白 F1-F0 ATPase Na+、葡萄糖同时进入细胞 H+质子运输, Na+离子梯度 H+质子梯度驱动 Na+的输出和K+的输入 H+从细胞中主动输出 细菌对葡萄糖的运输 ATP 光能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功能 能量来源
图中用较大号字母表示溶液的高浓度。 (a)通过脂双层的简单扩散;(b)通过膜
整合蛋白形成的水性通道进行的被动运
输;(c)通过同膜蛋白的结合进行的帮助 扩散,也同(a)和(b)一样,只能从高浓
度向低浓度运输;(d) 通过载体介导的
主动运输,这种载体主要是酶,能够催
图3-47 物质跨膜运输的二种基本机制
一)、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
■ 扩散与渗透
细胞质膜具有两个基本的特性∶允许小分子物质通过扩散穿 过细胞质膜,也可以让水通过渗透进出细胞质膜。但是扩散 和渗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图3-51)。 ● 扩散(diffusion)是指物质沿着浓度梯度从半透性膜浓度高 的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通常把这种过程称为简单
为什么所有带电荷的分子(离子),不管它多小, 都不能自 由扩散?
2、协助扩散
促进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 如氨基酸、糖和 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顺电 化学浓度梯度, 不消耗ATP进入膜内的一种运输方式。促进 扩散同样不需要消耗能量,并且也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 促进扩散同简单扩散相比,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 促进扩散的速度要快几个数量级。 ● 具有饱和性: 当溶质的跨膜浓度差

物质的跨膜运输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跨膜运输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跨膜运输知识点总结一、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层和蛋白质构成的。

磷脂双层是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每个磷脂分子包含一个亲水性头部和一个疏水性尾部。

这使得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只有一些特定的物质可以穿过它。

二、跨膜运输方式1.被动扩散被动扩散是指物质沿浓度梯度自发地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移动。

这种过程不需要能量输入,但需要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是指物质在逆浓度梯度方向上移动,需要能量输入。

主要通过ATP酶驱动。

3.细胞吞噬作用细胞吞噬作用是指细胞通过将外部物质包裹在内部形成囊泡来摄取它们。

这种过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吞噬作用、外泌作用和自噬作用。

三、被动扩散的影响因素1.浓度梯度浓度梯度是被动扩散的主要驱动力。

当浓度梯度越大,物质的扩散速率也就越快。

2.分子大小和形状小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可以更容易地穿过细胞膜。

相比之下,较大的分子和带电的分子则需要通过跨膜蛋白进行运输。

3.溶剂极性溶剂极性也会影响被动扩散。

非极性物质更容易在非极性溶剂中扩散,而带电或极性物质则需要在水等极性溶剂中扩散。

四、跨膜蛋白跨膜蛋白是一类可以穿过细胞膜并参与跨膜运输的大型分子。

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将物质从一个细胞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

1.通道型跨膜蛋白通道型跨膜蛋白形成了一个孔道,允许特定类型的离子或小分子通过。

这种过程是高度选择性的,只有符合特定条件的物质才能通过。

2.载体型跨膜蛋白载体型跨膜蛋白可以结合物质并将其从一个细胞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

这种过程是可逆的,并且可以通过某些因素来调节。

3.泵型跨膜蛋白泵型跨膜蛋白可以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转移到高浓度区域,需要能量输入。

这种过程能够维持细胞内外的化学平衡。

五、细胞内液体运输1.内质网运输内质网运输是指物质在内质网上通过囊泡或其他载体进行的转移。

这种过程可以分为ER-高尔基体转移和ER-溶酶体转移。

2.高尔基体运输高尔基体是一类包含多个囊泡的细胞器,它们在分泌和溶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离子载体(ionophore)
• 是疏水性的小分子,可溶于双脂层,多为微生物合成,是 微生物防御或与其它物种竞争的武器。
• 分为两类: – 可动离子载体(mobile ion carrier) :如缬氨霉素 (valinomycin)是一种由三个重复部分构成的环形分 子,能顺浓度梯度转运K+。 DNP和FCCP可转运H+。 – 通 道 离 子 载 体 ( channel former ) : 如 短 杆 菌 肽 A (granmicidin),是由15个疏水氨基酸构成的短肽, 2分子形成一个跨膜通道,有选择的使单价阳离子如H+、 Na+、K+按化学梯度通过膜。
物质的跨膜运输
பைடு நூலகம்
4、机械门通道
• 感受摩擦力、压力、牵拉力、重力、剪切力等。细胞将机 械刺激的信号转化为电化学信号,引起细胞反应的过程称 为机械信号转导(mechanotransduction )。
• 目前比较明确的有两类机械门通道,其一是牵拉活化或失 活的离子通道,另一类是剪切力敏感的离子通道,前者几 乎存在于所有的细胞膜(如:血管内皮细胞、心肌细胞、 内耳毛细胞),后者仅发现于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
• 2、V-type:存在于各类小泡(vacuole) 膜上,由许多亚 基构成,水解ATP产生能量,但不发生自磷酸化,位于溶 酶体膜、植物液泡膜上。
• 3、F-type:是由许多亚基构成的管状结构,利用质子动 力势合成ATP,也叫ATP合酶,位于细菌质膜,线粒体内 膜和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物质的跨膜运输
物质的跨膜运输
2020/11/22
物质的跨膜运输
• 细胞膜是细胞与细胞外环境之间的一种选择性通 透屏障,它既能保障细胞对基本营养物质的摄取、 代谢废物的排除和细胞内离子浓度的调节,又能 使细胞维持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因此,物质的跨 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物质通过 细胞膜的转运主要有三种途径:被动运输、主动 运输和胞吞与胞吐作用。
•Maintains low cytosolic [Ca++] •Present In Plasma and ER membranes
•Model for mode of action for Ca++ ATPase

Conformation change
物质的跨膜运输
三、质子泵
• 1、P-type:利用ATP自磷酸化发生构象的改变来转移质 子,位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上,如植物细胞膜上的H+泵、 动物胃表皮细胞的H+-K+泵(分泌胃酸)。
物质的跨膜运输
内容提要
• 第一节、被动运输 • 一、简单扩散 • 二、协助扩散 • 第二节 、主动运输 • 一、钠钾泵 • 二、钙离子泵 • 三、质子泵
•四、ABC 转运器 •五、协同运输 •第三节、膜泡运输的基本概念 •一、吞噬作用 •二、胞饮作用 •三、外排作用 •四、穿胞运输 •五、胞内膜泡运输
物质的跨膜运输
二、协助扩散
• 也称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 特点: ⑴比自由扩散转运速率高; ⑵运输速率同物质浓度成非线性关系,
存在最大运转速率; ⑶特异性;⑷细胞膜上存在膜转运蛋白,饱和性。 • 膜转运蛋白:载体蛋白(或离子载体)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
物质的跨膜运输
物质的跨膜运输
2003年,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分别 因对细胞膜水通道,离子通道结构和机理研究而获诺贝尔化 学奖。
•Peter Agre
•Roderick MacKinnon
物质的跨膜运输
第二节 主动运输
• 主动运输的特点是: – ①逆浓度梯度(逆化学梯度)运输; – ②需要能量; – ③都有载体蛋白。
物质的跨膜运输
2、电位门通道(voltage gated channel)
• 特点:细胞内或细胞外特异离子浓度或电位发生变化时, 致使其构象变化,“门”打开。
• K+电位门有四个亚单位,每个亚基有6个跨膜α螺旋(S1S6) ,N和C端均位于胞质面。连接S5-S6段的发夹样β折 叠 (P区或H5区),构成通道的内衬,大小可允许K+通过。
度的选择性,而且转运速率高,可达106个离子/s; 驱动带电荷的溶质跨膜转运的净驱动力有两种,一 种是溶质的浓度梯度,另一种是跨膜电位差; 2.离子通道是门控制的,即离子通道的活性由通道开 或关两种构象所调节,并通过通道开关应答于适当 的信号。离子通道在神经元与肌细胞冲动传递过程 中起重要作用。
物质的跨膜运输
• 牵拉敏感的离子通道的特点:对离子的无选择性、无方向 性、非线性以及无潜伏期。为2价或1价的阳离子通道,有 Na+、K+、Ca2+,以Ca2+为主。
物质的跨膜运输
5、水通道
• 水扩散通过人工膜的速率很低,人们推测膜上有水通道。 • 1991年Agre发现第一个水通道蛋白CHIP28 (28 KD ),
– Na+-K+ATP酶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发生构象的变化,导致与Na+、 K+的亲和力发生变化。在膜内侧Na+与酶结合,激活ATP酶活性,使ATP 分解,酶被磷酸化,构象发生变化,于是与Na+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外侧; 这种磷酸化的酶对Na+的亲和力低,对K+的亲和力高,因而在膜外侧释放 Na+、而与K+结合。K+与磷酸化酶结合后促使酶去磷酸化,酶的构象恢复 原状,于是与K+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内侧,K+与酶的亲和力降低,使K+在 膜内被释放,而又与Na+结合。其总的结果是每一循环消耗一个ATP;转 运出三个Na+,转进两个K+。
物质的跨膜运输
3、环核苷酸门通道
• CNG通道与电压门钾通道结构相似,也有6个跨膜片段。细 胞内的C末端较长,上面有环核苷酸的结合位点。
• CNG通道分布于化学感受器和光感受器中,与膜外信号的转 换有关。 – 如气味分子与化学感受器中的G蛋白偶联型受体结合,可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产生cAMP,开启cAMP门控阳离子 通道(cAMP-gated cation channel),引起钠离子内流, 膜去极化,产生神经冲动,最终形成嗅觉或味觉。
• Na+-K+泵的作用: • ①维持细胞的渗透性,保持细胞的体积; • ②维持低Na+高K+的细胞内环境; • ③维持细胞的静息电位。 • 地高辛、乌本苷等强心剂抑制其活性;Mg2+和少量膜脂
有助提高于其活性。
物质的跨膜运输
二、钙离子泵
• 作用:维持细胞内较低的钙离子浓度(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10-7M,细胞外10-3M)。
• 目前发现的通道蛋白已有100余种,有些通道蛋白长期开 放,如钾泄漏通道;
• 有些通道蛋白平时处于关闭状态,仅在特定刺激下才打开, 又称为门通道(gated channel)。主要有4类:电位门 通道、配体门通道、环核苷酸门通道、机械门通道。
物质的跨膜运输
• 离子通道的显著特征: 1.具有离子选择性;对转运离子的大小与电荷都有高
• 人工膜对各类物质的通透率: • 脂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大,水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小; • 非极性分子比极性容易透过,极性不带电荷小分子,如
H2O、O2等可以透过人工脂双层,但速度较慢; • 小分子比大分子容易透过;分子量略大一点的葡萄糖、蔗
糖则很难透过; • 人工膜对带电荷的物质,如各类离子是高度不通透的。
物质的跨膜运输
• 据估计细胞膜上与物质转运有关的蛋白占核基因编码蛋白 的15~30%,细胞用在物质转运方面的能量达细胞总消耗 能量的2/3。
• 细胞膜上存在两类主要的转运蛋白,即:载体蛋白 (carrier protein)和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 – 载体蛋白又称做载体(carrier)、通透酶(permease) 和转运器(transporter),有的需要能量驱动,如: 各类ATP驱动的离子泵;有的则不需要能量,如:缬氨 酶素。 – 通道蛋白能形成亲水的通道,允许特定的溶质通过,所 有通道蛋白均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运输溶质。
他将CHIP28的mRNA注入非洲爪蟾的卵母细胞中,在低 渗溶液中,卵母细胞迅速膨胀,5 分钟内破裂。细胞的这 种吸水膨胀现象会被Hg2+抑制。 • 2003年Agre与离子通道的研究者MacKinnon同获诺贝尔 化学奖。 • 目前在人类细胞中已发现的此类蛋白至少有11种,被命名 为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
• 主动运输所需的能量来源主要有: – ①协同运输中的离子梯度动力; – ② ATP驱动的泵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 – ③光驱动的泵利用光能运输物质,见于细菌。
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钠钾泵
• 构成:由2个大亚基、2个小亚基组成的4聚体,实际上就 是Na+-K+ATP酶,分布于动物细胞的质膜。
• 工作原理:
• 也叫自由扩散(free diffusion)特点:
– ①沿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扩散; – ②不需要提供能量; – ③没有膜蛋白的协助。
• 某种物质对膜的通透性(P)可以根据它在油和水中的分 配系数(K)及其扩散系数(D)来计算:
• P=KD/t • t为膜的厚度。
物质的跨膜运输
物质的跨膜运输
物质的跨膜运输
•Ion-channel linked receptors in neurotransmission
•神经肌肉接点由Ach门控通道开放而出现终板电位时,可使肌细胞膜 中的电位门Na+通道和K+通道相继激活,出现动作电位;引起肌质网 Ca2+通道打开,Ca2+进入细胞质,引发肌肉收缩。
• K+通道具有三种状态:开启、关闭和失活。目前认为S4 段是电压感受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