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马特色

合集下载

抢抓机遇奋力跨越努力开创耿马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抢抓机遇奋力跨越努力开创耿马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小 聚 居 的 特 点 ,是 一 个 多 民 族 的 边 疆 县 ,做 社 会 民 族 工 作 对 巩 固 和 发 展 全 县 改 革 发 展 稳 定 生 态 环 境 进 一 步 改 善 、人 民 生 活 水 平 进 一 步
数 民 族 与 境 外 同 一 个 民 族 跨 界 而 居 , 少 数 民
族 人 口 占全 县 总 人 口 的 5 % ,具 有 大 杂 居 、 5
彻 执 行 党 的 民族 政 策 ,全 县 民 族 团结 进 步 事
业 焕 发 出 勃 勃 生 机 ,继 续 保 持 了 经 济 发 展 、
合 作 医 疗 制 度 基 本 实 现 全 覆 盖 ,参 合 率 达 矛 盾 , “ 0 ” 中缅 边 境 处 突 维 稳 成效 显 著 , 8・ 8
9 %。新 型 农 村 社 会 养 老 保 险 工 作 全 面 推 进 , 7 参 保 率 达 9 %。 3
教 育 事 业 加 快 发 展 。基 本 医 疗 保 障 制 度 建 设 数 民 族 平 等 权 益 ,促 进 各 民 族 交 流 、交 往 、
加 快 推 进 ,公 共 卫 生 体 系 逐 步 健 全 ,医 疗 卫 合 作 ,民 族 大 团 结 的 意 识 不 断 增 强 ,平 等 、
生 服 务 体 系 不 断 完 善 ,群 众 看 病 难 、 看 病 贵
二 是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显 著 加 强
振 清 、 耿 沧 、 南 班 二 级 公 路 建 成 通
车 ,农 村 公 路 乡 ( ) 通 畅 率 和 建 镇
制 村 通 达 率 均 达 到 了 1 0 。 另 仂 水 0% 库 、 关 弄 水 库 等 重 点 水 源 工 程 进 展 顺 利 ,河 道 治 理 、 水 库 病 险 处 理 和 山 区 “ 小 水 利 ” 工 程 建 设 进 一 步 五

耿马县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探索与思考

耿马县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探索与思考

胶、 咖啡 、 澳洲坚果 、 木薯 、 热带水果 、 香料 、 生物药材 等高 原特色 农业产业 , 具有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和 条件。 2 . 生态优势 。全县耕地总面积 1 0 2 . 9 万亩 , 土壤 的有机 质和 速 效氮 含量丰富 , 适宜 多种 粮食作 物、经济 作物和 经济林 果生 长, 土地资源和生物 资源 富集 , 是 国家粮食和蔗糖 生产基地 , 云 南民营橡胶主产 区 , 蒸酶茶之乡 ; 县 内林业资源 和水资源 丰富 , 全 县森 林面积达 3 8万亩, 4 森林覆盖率 6 2 . 3 %, 名列 临沧全市第 位, 原始森林面积 6 o 万亩 , 占全县林业 面积 l 8 . 2 %, 境 内共有 7 7 条主要河流 , 平 均降水量 1 5 9 7 . 5 毫米 , 平 均径流量 3 3 . 9 亿立 方米 , 水能蕴藏 量 为 4 7 . 4 万千 瓦 ; 境 内还 有铅 、 锌、 铜、 铁、 金、 银、 煤、 石膏 、 大理石 、 汉 白玉等 l l 余种矿藏资源 , 有待于进 一步
题是融资难 。 四、 对 策建 议 按 照市委 、 市政府 “ 一产 生态化 、 庄园化 , 二产绿 色化 、 园区
二、 发展优势
1 . 气候 优势 。 耿马县跨东经 9 8 。4 8 ~ 9 9 。5 4 , 北纬 2 3 。 2 O ~ 2 4 。O 2 之 间, 国土总面积 3 7 2 0 . 3 3 平方公里 , 其 中: 山地 面积 3 4 3 7 . 5 8 平方公里 , 占9 2 . 4 %; 坝区面积 2 8 2 , 7 5 平方公里 , 占 7 . 6 %。 境 内最高海拔 3 3 2 3 米, 最 低海拔 4 5 0 米, 属南亚热 带季风 气候类 型 , 年平 均气温 1 8 . 8  ̄ C, 最 冷月平均气温 1 1 . 6 ' t 2 , 最热 月 平均气温 2 3 . 3 ℃。 耿马独特的气候优势适宜发展甘蔗 、 茶叶 、 橡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勐相耿坎我的家乡是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傣语是“勐相耿坎”,意为黄金宝石之地。

其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西南面与缅甸联邦共和国山水相连,国境线长47.48公里,县境总面积3837平方公里。

自古以来有汉、傣、佤、拉祜、布朗、彝、傈僳、德昂、景颇、回、白等民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1998年全县总人口24 .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2.41万人,占总人口的51%。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每年有两个民族节日。

即:傣族的“泼水节”和佤族的“青苗节”。

每年这两个法定节,在当地都放假三天,不包括正常节假日。

历史上,耿马区域属孟定土府和耿马宣抚司两个土司府的世袭封地。

1950年11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四军警卫团在友邻部队配合下,在反复做争取工作无效、和平接管无望的情况下实行了军事占领,宣告耿马解放,结束了长期的封建土司世袭统治。

世居耿马的各族人民,自古就具有勤劳勇敢、爱国爱家、不畏强暴的精神。

各族人民开发边疆、戍边卫国的业绩在祖国悠久的历史上,留下了具有边疆民族特色的光辉篇章。

清顺治年间,扶孤护理的邱太西袜里女扮男装率各族兵士,英勇抗击犯耿之缅寇而战死沙场;1934年,耿孟两地400壮儿参加“西南民众义勇军”,投入震惊中外的班洪抗英斗争,共保祖国西南边疆领土;1943年“耿沧抗日自卫支队”耿马、孟定两个大队,在日伪军两次踏进并血洗孟定时,配合驻耿抗日军队奋起反击,把日伪军打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自卫队在中缅边界的自卫大队阵地的石崖上刻写了可与日月同辉的“以戈待敌”巨大石刻,展现了各族人民同仇敌忾,誓保疆土、驱逐强寇的伟大民族精神。

然而,由于长期的封建土司统治和长期的民族压迫与阶级压迫,加上山高水深、路途险恶导致耿马与内地的隔阻,致使耿马在临近解放时,仍处在毒瘴肆虐、病魔横行、思想愚昧、文化落后,生产力水平和民众生活水平十分低下的状况。

被称为“勐相耿坎”的黄金宝地,只能长期沉睡在各种历史积淀的重锁之中。

“神秘传奇”的耿马县勐简大寨佤族风情(定稿版本)

“神秘传奇”的耿马县勐简大寨佤族风情(定稿版本)

“神秘传奇”的耿马县勐简大寨佤族风情姓名:冯健祥考号:012110300400 考区:五华区摘要:被誉为天然温室的避寒圣地,充溢着激情亚热带风光的美丽边境小镇勐简大寨。

聚居在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勐简乡大寨村约四千多人的佤族,是中国佤民族中唯一一支穿黄衣服的佤族群,他们居住的山头,峭岩挺拔,枝繁叶茂,风光秀丽,地杰人灵,他们身着自己手工织布制作的黄色衣服,被人们亲切的称为“黄衣啊佤”。

这里距离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孟定镇18公里,距离缅甸北部重镇户板、滚弄分别为15公里和24公里,到缅北重要商品集散地腊戍161公里,到缅甸首都仰光1136.9公里。

关键词:大寨;佤族;服饰;习俗;色林祭贡据史料记载,勐简大寨佤族是由军烈迁徙到此的一支佤族支系,另一支是清朝乾隆年间随宫里雁前来悉银厂护矿从缅甸佤城波龙山一带迁来的“桂王遗种”,两支佤族部落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今的勐简大寨佤族,由于和当地傣族交流频繁,他们除了自己的宗教习惯外,也信奉小乘佛教,和傣族一样每年过泼水节。

独特的饮食文化和人文景观吸引了不少国内外专家学者前去探究,尤其是他们与劳动生产息息相关的传奇式爱情和婚俗成为当今永恒感情和爱情的见证,被国内外媒体广为流传。

一、勐简大寨佤族溯源“色林”、“中柱”的传说传说,自从盘古开天地,勐简大寨佤族先民从老地方出走,所有的男成年人到外国打战,所有的女人和小孩在家。

男人出去打了很长时间的战,一部分被打死,还剩下部分人战争结束后,跟随其他部落的人返回了老地方,多数人走得快回到老地方去了。

大寨佤族先民们走得慢、掉队了,就在大寨这片深山老林里迷路不前。

在休息的过程中,有抽烟的,有找野菜的、有拾螺丝用水煮的。

突然发现在休息地点的旁边有一片野生的芭蕉林,先民们看见前人走过的路,前人用刀砍过的芭蕉新芽已经长得很高。

说:“前面的人就从这里走过没错,芭蕉发出很长得新芽,他们已经走远了,我们跟不上了”。

随后先民们经过商议决定就在这片深山老林里修建部落的房屋,在山上找野菜、狩猎过日子。

耿马民族文化抢救与保护

耿马民族文化抢救与保护

程 中 , 用 勤 劳 和 智 慧 创 造 着 自 己特 色 鲜 明 的 马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被 列 入 国 家 、 省 、 市 、 县 民 族 文 化 , 积 淀 着 深 厚 的 文 化 底 蕴 ,形 成 了 级 非 物 质 文 化 保 护 名 录 ,包 括 国 家 级 -  ̄ 质 = - I P
村 傣 德 文 化 保 护 区 、 四 排 山 大 芒 关 佤 族 文
申报 命 名 。政 府 及 相 关 部 门 加 大 对 各 民族 优 化 保 护 区 、 耿 马 镇 法 贺 一 法 弄 傣 那 文 化 保 秀 传 统 文 化 的 挖 掘 保 护 力 度 , 对 民 族 民 间 传 护 区 、 盂 定 那 永 傣 德 文 化 保 护 区 、 勐 简 大
抢 救 挖 掘 和 保 护 开 发 工 作 ,取 得 了 显 著 成 效 。
— —
《 并 与 桑 落》 等 ; 民族 民 间 音 乐 类 有 傣 族 娥 札俗歌 ( 族 吉 利 语 马 格 拉 ) 等 。 民 族 民 傣 ( 护 区 ) 有 孟 定 下 城 滚 乃 保
间 区 域性 文 化
开 展 民 族 文 化 资 源 普 查 和 文 化 遗 产
会 分 别 在 耿 马 、孟 定 开 展 了 傣 那 文 、傣 绷 文
传 承 培 训 ;景 颇 族 在 全 县 五 个 景 颇 族 聚 居 的
同 时 ,耿 马 县 依 托 民 族 节 日 ,深 入 挖 掘
文 化 内 涵 ,开 展 了 丰 富 多 彩 的 文 化 活 动 ,如 村 寨 开 展 景 颇 文 字 传 承 培 训 , 通 过 政 府 和 民 泼 水 节 的 系 列 民俗 文 化 活 动— — 采 花 、浴佛 、 间 的共 同努 力 ,民族 语 言 文 字 得 到 有效 传

独具特色的耿马佤族织锦

独具特色的耿马佤族织锦

回 乡古镇 的清 真美食
尿 乐 冈研 京 东 肉饼
文/海 宝 明

河 北 省 廊 坊 市 大 厂 回 族 自 治 县 夏 垫 镇 东 生 于 传 统 的 回 族 穆 斯 林 家 庭 ,祖 辈 几 代 人 都
油 茶 的朋 友 会 在 吃 完 油 茶 的碗 里 放 上 二 三 十 元 或 者 一 两 百 元 的 红 包 。 新 娘 则 根 据 gZ 的 l 包 多少回赠布鞋 。
而 且 要 当 天 去 当 天 回 来 ,不 在 夫 家 过 夜 。经
过 六 年 时 间 的 考 验 ,妻 子 才 会 把 自 己 的 东 西
木制腰机和纺锤纺车两种 。
2 0  ̄ 以 来 , 每 年 5 中 旬 ,耿 马 都 要 举 09g 月
据 耿 马 镇 、 四 排 山 乡 、 勐 简 乡 的 佤 族 群 办 佤 族 “ 苗 节 ” 庆 典 活 动 。活 动 期 间 ,不 仅 青
众 介 绍 , 由 于 商 店 里 卖 的 布 料 比 佤 族 自 织 的 布 料 更 价 廉 物 美 ,佤 族 人 家 自 己纺 织 制 作 服 饰 的 已 经 不 多 ,但 是 缝 制 麻 布 被 和 麻 袋 用 的
逐 步 搬 到 夫 家 ,成 为 一 家 人 。圜
独 具特 色 的耿 马佤 族 织锦
2 1年 上 海 世 博 会 “ 南 活 动 周 ” 期 间 , 00 云
文图刘 妍 ./ 红
统 服 饰 ,以女 性 身着 红色 短 衣 筒 裙 、男子 身 着
名为 “ 忆 云 南 ”的 非 物质 文 化遗 产 展 示 , 记
吸 引 了 众 多 中 外 游 客 的 目光 。 1 8名 云 南 省 非
黑 衣 宽 裤 为 标 志 ;一 类 是 分 布 在 勐 简 乡 大 寨 村 的 “ 衣 阿 佤 ”服 饰 ,以女 性 身 着 黄 衣 筒 裙 、 黄 男子 身着 黄衣 宽 裤 为标 志 。

耿马县孟定镇魔芋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耿马县孟定镇魔芋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耿马县孟定镇魔芋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研究背景耿马县孟定镇位于云南省普洱市西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经济产业的地区。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对魔芋需求的增加,孟定镇的魔芋种植业逐渐兴起。

魔芋是一种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微量元素的健康食品,具有降血脂、清热解毒、减肥美容等功效,深受消费者青睐。

虽然孟定镇的魔芋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产业发展比较分散,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益降低。

魔芋产品的加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有待提高,影响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孟定镇的魔芋品牌知名度较低,市场营销力度不够,限制了产业的发展空间。

本文旨在对耿马县孟定镇魔芋产业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存在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魔芋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孟定镇魔芋产业的升级转型和提升竞争力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魔芋是一种具有丰富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农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

耿马县孟定镇作为云南省重要的魔芋产地之一,魔芋种植业在当地发展迅猛。

研究孟定镇魔芋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孟定镇魔芋产业现状可以帮助了解当地魔芋产业的规模、产量、质量等情况,为制定相应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助于找出产业发展的瓶颈和困难,为未来发展提供改进方向和解决途径。

对策建议部分则可以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措施,指导当地魔芋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对孟定镇魔芋产业的研究和探索,可以为提升当地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积极影响。

深入了解和探讨孟定镇魔芋产业的现状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2. 正文2.1 耿马县孟定镇魔芋产业现状耿马县孟定镇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

近年来,随着魔芋产业的蓬勃发展,孟定镇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魔芋是一种富含膳食纤维和植物蛋白的食材,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并且在减肥、美容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审美特征分析

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审美特征分析

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审美特征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云南临沧地区是傣族聚居的地方,耿马县是傣族聚居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耿马傣族舞蹈作为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内涵。

傣族是一个勤劳、热情、好客的民族,他们喜欢唱歌、跳舞,舞蹈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耿马傣族舞蹈在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上与其他民族舞蹈有着明显的区别,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

耿马傣族舞蹈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舞蹈动作、服饰装扮和音乐伴奏等方面。

舞蹈动作优美大方,富有激情和力量感;服饰装扮充满民族特色,色彩鲜艳,充满活力;音乐伴奏节奏明快,悦耳动听,能够让人沉浸产生共鸣。

通过对耿马傣族舞蹈的审美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傣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有助于推动傣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耿马傣族舞蹈的审美特征进行全面探讨,并探讨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旨在探究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的审美特征,深入挖掘傣族文化在舞蹈表现中的独特魅力。

通过分析耿马傣族舞蹈的动作特点、服饰装扮和音乐伴奏等方面,揭示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文化内涵。

本研究旨在总结耿马傣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传承和弘扬傣族舞蹈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和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耿马傣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傣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傣族舞蹈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促进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繁荣和传承。

2. 正文2.1 傣族文化特征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其中耿马傣族是傣族的一个重要支系。

傣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影响着傣族人民的生活、思想和艺术表现。

傣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简单朴素,重视家庭和社区的团结与和谐。

他们崇尚自然,尊重生命,对自然界的万物都怀有敬畏之心。

傣族人民喜欢歌舞和音乐,舞蹈在他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表达情感、庆祝节日和祭祀神灵的重要方式。

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审美特征分析

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审美特征分析

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审美特征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耿马傣族是云南省临沧市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具有独特丰富的文化传统。

而的耿马傣族舞蹈作为其文化表现形式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和历史内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深,耿马傣族舞蹈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研究。

对于耿马傣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仍然比较有限。

本文旨在通过对耿马傣族舞蹈的起源、发展历史、表现形式、审美特征以及传承保护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探讨,以揭示耿马傣族舞蹈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为进一步推动耿马傣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加深人们对耿马傣族舞蹈的认识,提升对其审美特征的理解,推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播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耿马傣族舞蹈作为云南临沧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传承历史。

本文旨在通过对耿马傣族舞蹈的起源、发展历史、表现形式和审美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在艺术上的独特性,并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

通过研究耿马傣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不仅可以增进对傣族文化的了解,还可以推动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播和发展。

通过对耿马傣族舞蹈的研究,可以为其他地区的民族舞蹈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研究旨在深入挖掘耿马傣族舞蹈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耿马傣族舞蹈的起源耿马傣族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傣族祖先在历史长河中的生活和文化传统。

据考证,耿马傣族舞蹈是古代傣族文化的产物,起源于古代社会的宗教仪式和生活习俗。

在当时的傣族社会中,舞蹈被视为一种祭祀神灵、祈福幸福的重要方式,也是展示傣族文化和传统的重要途径。

耿马傣族舞蹈的起源受到地域、气候、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云南临沧地区,由于地处南方热带和亚热带交界地带,气候湿热,四季如春,这种环境对傣族舞蹈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傣族人民在与自然的相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舞蹈风格,这种风格融合了自然元素、民族特色和宗教祭祀的元素,形成了耿马傣族舞蹈独特的审美特征。

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审美特征分析

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审美特征分析

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审美特征分析云南临沧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傣族是临沧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

耿马傣族是傣族的一个分支,其舞蹈艺术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

本文将对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从舞蹈的形式、舞姿、音乐、服饰等方面进行讨论,以揭示其独特的魅力。

一、形式特征耿马傣族舞蹈的形式特征主要表现在舞蹈的形态和编排上。

耿马傣族舞蹈形式简洁明快,舞姿端庄、大方,动作矫健、柔美,富有舞者独特的韵律感。

舞蹈编排通常以集体舞为主,舞者们以柔和的舞姿,轻盈的脚步配合音乐的旋律,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耿马傣族舞蹈中也有独舞和对舞形式,表现了舞者的个人魅力和技巧。

二、舞姿特征耿马傣族舞蹈的舞姿具有独特的魅力,舞者们舞姿端庄而华丽,身姿舒展,舞蹈动作大多来自傣族传统劳作生活,如插秧、摘茶、打柴等,所以动作简洁、朴实,让人感到亲切和自然。

舞姿特征上呈现了一种神秘、柔美的审美感,使得耿马傣族舞蹈成为一种优美的艺术表演。

三、音乐特征耿马傣族舞蹈的音乐多以民族乐器演奏为主,如手风琴、芦笙、大锣、小锣等。

音乐旋律悠扬、优美,贴合舞蹈动作的节奏变化,形成一种和谐美妙的氛围。

舞蹈的音乐特征使得整个表演更加生动活泼,吸引着观众的目光,营造出动人的艺术氛围。

四、服饰特征耿马傣族舞蹈的服饰特征也是其审美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者们身穿传统的傣族服饰,色彩艳丽,图案繁复,面料柔软舒适。

服饰的设计和搭配体现了傣族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传统,使得舞蹈表演更具民族特色和魅力。

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形式简洁明快,舞姿端庄、柔美,音乐悠扬优美,服饰艳丽多彩,展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

耿马傣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不仅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更展现了傣族民族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云南临沧地区民族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并了解耿马傣族舞蹈的魅力,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耿马旅游景点大全

耿马旅游景点大全

耿马旅游景点大全
1. 苍山:这是耿马县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以其瑰丽壮丽的自然风景而闻名。

游客可以漫步在山间的小径上,欣赏到壮丽的山脉、清澈的溪流和茂密的森林。

2. 大观峰:位于耿马县城西北16公里处,是耿马县的标志性
景点之一。

站在山顶,可以俯瞰整个县城和周边的美景。

3. 耿马古城: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保留着传统的建筑和文化。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古老街道、古桥和古建筑,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4. 磨憨古茶树群:位于耿马县东面的一个山区,是中国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之一。

这里的茶树树龄达到数百年以上,非常珍贵。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茶树的美丽景色,并品尝到独特的古茶。

5. 老虎跳峡:位于耿马县西部,是一条深刻的峡谷,以其险峻的峭壁而著名。

游客可以在这里进行探险活动,比如徒步旅行、攀岩和漂流等。

6. 可鲁古洞:位于耿马县南部,是一座巨大的溶洞。

游客可以在洞中探险,欣赏到独特的地下景观。

7. 秧草地:位于耿马县东北部,是一片广阔的高山草地。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壮丽的高山风景,以及丰富多样的植物和动物。

8. 玉龙雪山:虽然不在耿马县境内,但距离相对较近,是耿马县的一大旅游亮点。

这座雪山海拔高达5596米,是云南省的著名观光胜地之一。

以上是耿马县的一些主要旅游景点,游客可以在这些地方尽情探索和享受美好的自然风景。

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审美特征分析

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审美特征分析

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审美特征分析云南临沧地处滇南,是一个以傣族为主要民族的地区,耿马县是临沧市下辖的一个县,傣族人口占据了该县的绝大多数,而傣族舞蹈是傣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之一。

本文将从舞蹈的形式、动作特点、服饰与道具以及表现主题等方面对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的审美特征进行深入分析。

临沧耿马傣族舞蹈的形式多样。

傣族舞蹈常见的形式有环舞、勐角舞、门乃舞、团坝舞、拍子舞等。

其中环舞是最为常见和典型的一种形式,它以环绕式的舞蹈动作为主要特征,舞者手拉手,成环而舞,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

勐角舞则以优美的动作、轻巧的步伐为主要特征,常常表现出傣族妇女的柔美和飘逸。

门乃舞则是一种充满活力和热情的舞蹈形式,舞者们尽情挥洒着青春的活力和热情,充分展现出了傣族人民的豪放和直率。

临沧耿马傣族舞蹈的动作特点鲜明。

傣族舞蹈的动作多以手舞足蹈为主,手舞的动作常常柔美流畅,富有弧度和韵律感,而足蹈的动作则多以轻快的足步和舞姿为主,表现出了傣族人民的朴实和阳光的特质。

傣族舞蹈的动作还常常伴随着旋转、跳跃等动作,给人以轻盈和舒畅的感觉,充分展现了傣族人民的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临沧耿马傣族舞蹈的服饰与道具丰富多彩。

傣族舞蹈的服饰多以传统的傣族服饰为主,具有鲜艳的颜色和独特的图案,如云南少数民族的典型特点——繁缛、多彩、丰富、古老。

而在舞蹈的表演过程中,舞者们会使用一些特殊的道具,如芦笙、竹哨、铃铛、手绢等,这些道具的使用不仅能够丰富舞蹈的表现形式,还能够增加舞蹈的趣味性和观赏性,使舞蹈更加具有特色和魅力。

临沧耿马傣族舞蹈的表现主题丰富多样。

傣族舞蹈的表现主题涵盖了傣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劳动场景、宗教信仰、节庆庆典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傣族的水灌节、泼水节、火把节等重大节庆活动都离不开舞蹈表演,而这些节庆活动又是傣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傣族舞蹈还以歌颂自然、赞美生活、祈愿丰收等内容为主要表现主题,充分展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审美特征分析

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审美特征分析

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审美特征分析【摘要】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是中国民间舞蹈中的珍品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历史背景下舞蹈形成的过程,探讨了耿马傣族舞蹈中的服饰和舞姿的审美特征,以及舞蹈动作与音乐的和谐统一。

还深入解析了耿马傣族舞蹈的表现形式及其中蕴含的象征意义。

最后总结指出,耿马傣族舞蹈审美特征的独特性对研究舞蹈审美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魅力和魂魄。

通过对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审美特征的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欣赏、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关键词】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审美特征、历史背景、服饰、舞姿、动作、音乐、和谐统一、表现形式、象征意义、独特性、研究、重要意义1. 引言1.1 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审美特征分析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舞蹈形式,融合了傣族文化的精髓和美学特征。

在这个舞蹈形式中,审美特征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展现出耿马傣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达方式,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和民族特色。

通过对这一舞蹈形式进行审美特征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耿马傣族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追求,探讨舞蹈艺术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意义。

耿马傣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不仅体现在舞蹈动作和音乐的和谐统一上,还体现在舞蹈服饰和舞姿的美感呈现上。

舞蹈艺术家通过舞蹈动作的优美流畅、身姿的端庄优雅、服饰的华丽独特等方面展现出耿马傣族舞蹈的审美魅力,吸引着观众的目光和心灵。

耿马傣族舞蹈在表现形式上多样丰富,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传承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展现出耿马傣族人民对生活、自然和传统的热爱和向往。

2. 正文2.1 历史背景下的舞蹈形成在历史的长河中,耿马傣族舞蹈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影响,融合了汉族、藏族、彝族等多个民族的舞蹈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舞蹈风格。

随着时代的变迁,耿马傣族舞蹈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融合了现代元素,增添了更多的创新和表现力。

耿马傣族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反映了傣族文化的延续和传承,更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

云南临沧耿马的景点

云南临沧耿马的景点

云南临沧耿马的景点有:
1.白马广场:走进耿马,迎面而来的是一棵苍劲挺拔、四季葱翠
的大榕树。

大榕树高20米,树围10米,冠幅20米×20米。

2.孟定洞景佛寺:位于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的洞景寨,是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其建筑结构及陈设属南传上座部佛教山林派。

大殿内有释迦牟尼金色大佛一尊及弥勒睡佛22尊,神采各异。

因埋藏释迦牟尼“舍利子”而闻名东南亚。

3.耿马总佛寺:傣语洼细利专勐,位于云南省耿马县耿马城郊,
属巴利语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由清代乾隆年间耿马宣抚司罕师、罕谢主持修建,由耿马最高禅师按雅淌住持,也是耿马土司及其亲属拜佛的场所,又称官缅寺。

在耿马南传佛教中属最高一级,称纳扎探。

清咸丰一至四年(1851-1854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曾两次重建。

4.耿马抗震纪念碑:位于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这
座纪念碑见证了耿马人民在抗震救灾中的英勇和伟大。

5.耿马南汀河省级风景名胜区: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是一个休
闲度假的好去处。

6.澜沧江流域自然保护区:保护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旅
游的理想之地。

7.石佛洞新石器文化遗址:展示了古代人类的生活和文化,对历
史和文化感兴趣的游客可以前往参观。

此外,耿马还有孟定边贸口岸、沧源崖画等著名景点。

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审美特征分析

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审美特征分析

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审美特征分析云南临沧地处滇南丘陵区,是一座拥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的城市。

而在临沧市的耿马县,有着独特的傣族文化。

傣族是云南省的少数民族之一,其舞蹈在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耿马傣族舞蹈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而著称,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舞蹈形式,我们将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审美特征分析。

耿马傣族舞蹈的音乐和舞蹈动作紧密结合,音乐和舞蹈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在耿马傣族的舞蹈中,音乐是整个舞蹈的灵魂,其独特的旋律以及节奏感十分强烈,带着浓厚的民族特色。

而舞蹈动作与音乐相协调,既有动感的快节奏,又有优美的缓舞曲调,整个舞蹈过程中充满了激情与活力。

这种音乐与舞蹈的紧密结合,使得耿马傣族舞蹈在审美特征上呈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耿马傣族舞蹈的服饰和道具丰富多彩,为舞蹈增添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耿马傣族的服饰以其华丽多彩、色彩鲜艳而著称,舞者们身着华丽的服饰,在舞蹈中展现出优美的舞姿。

耿马傣族舞蹈还常常以花环、花篮等道具为辅助,在舞蹈中运用这些道具,使得舞蹈更具生动感和戏剧性,从而增强了观赏者的审美体验。

这些服饰和道具的运用,为耿马傣族舞蹈注入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使得其在审美特征上呈现出了浓厚的地域风情。

耿马傣族舞蹈的舞者表演技艺高超,舞姿优美。

耿马傣族舞蹈以其优美的舞姿和高超的表演技艺而著称。

舞者们身姿轻盈、舞态优美,舞蹈动作舒展而又大气,舞姿婉约而又挺拔,整个舞蹈过程中充满了动感和美感。

耿马傣族舞蹈的舞者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他们的表演技艺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身体语言,将内心深处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带给观众全方位的审美享受。

耿马傣族舞蹈在节庆和庆典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文化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耿马傣族舞蹈作为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在各种节庆和庆典活动中得到精彩表现。

在一些传统节日或婚庆活动中,耿马傣族舞蹈常常作为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为庆典活动增添了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

耿马傣族舞蹈还常常被用来表达傣族人民的情感,展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盼望,从而使其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我的家乡云南耿马作文

我的家乡云南耿马作文

我的家乡云南耿马作文
《我的家乡云南耿马》
嘿呀,说起我的家乡云南耿马,那可真是个好地方呀!那里有山有水有美景,还有一群特别可爱的人。

在耿马呀,有件事儿我可忘不了。

那回我记得特清楚,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河边玩。

那河水清得呀,都能看到水底的沙石和小鱼游来游去呢。

我们一群人就在那河边疯跑,打水仗,玩得那叫一个欢实呀!我当时跑得太快了,一个不小心,“噗通”就掉进河里了,哎呀妈呀,把我给吓得。

不过好在河水不深,我扑腾了几下就站起来了。

旁边的小伙伴们笑得前仰后合的,一个个直说我像只落汤鸡,可把我给气坏了。

不过呀,虽说是出了这么个小洋相,但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特别好玩,那就是我们耿马独有的欢乐呀。

在耿马,每天的生活都是那么惬意。

街上总是热热闹闹的,人们的脸上都带着笑容。

这里的美食也让我念念不忘,那些特色的小吃呀,想想都让我流口水。

还有那美丽的风景,无论是青山还是绿水,都能让人陶醉其中。

总之呢,我的家乡云南耿马就是这么让我喜欢,不管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它,这里永远都是我的家,永远都是我心里最温暖的地方呀!嘿嘿!。

描写凤娃古寨的风景

描写凤娃古寨的风景

描写凤娃古寨的风景凤娃古寨位于中国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境内,是一个古老的山寨村落,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民族村寨之一。

这里的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历史悠久,是旅游者们流连忘返的梦幻之地。

一、自然景观1. 赤壁千峰:凤娃古寨周围有一片连绵不绝的山脉,峰峦叠嶂,气势雄伟。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赤壁千峰,这些山峰形态各异,被雾气缭绕着,如同云端上的仙境。

2. 清澈溪流:凤娃古寨地势较高,群山环绕,溪流纵横交错,河水清澈见底。

在溪流边,可以见到不同大小的石头,给人一种原始、自然的感觉。

3. 崇山峻岭:凤娃古寨处于丘陵地带,几乎被崇山峻岭所包围。

这些山峦起伏有致,浓密的森林覆盖在山腰上,形成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

二、民族风情1. 傣族建筑:凤娃古寨是一个典型的傣族村寨,村中的建筑多为传统的傣族建筑风格,色彩鲜艳、外墙绘满了独特的图案,显得十分壮观。

房屋以木材为主,屋顶为披盖式结构,给人一种原生态的感觉。

2. 彝族服饰:凤娃古寨还有一部分彝族人口,他们的服饰独具特色。

女性常常穿着鲜艳的长裙,头戴红绒帽,身披银饰,整个人如同彩蝶飞舞。

3. 民族节日:在凤娃古寨,傣族和彝族的传统节日十分盛大,各种民族舞蹈、歌曲和庆典活动层出不穷。

旅游者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独特的民族风情,参与到欢乐祥和的庆典氛围中。

三、特色活动1. 摩梭船游:凤娃古寨周围有一条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摩梭船游线路。

游客们可以坐上摩梭人手工搭建的木质船只,在溪流上漂流,欣赏周围美丽的山水风光,感受浪漫的摩梭族民俗文化。

2. 村落探寻:在凤娃古寨,游客们可以漫步于村中的古巷弄,感受传统的农耕文化。

可以参观傣族和彝族的村寨,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手工艺品制作过程。

3. 山野徒步:凤娃古寨周围群山环绕,是个徒步的天堂。

游客们可以在指定的徒步路线上徒步旅行,穿越茂密的森林,攀登陡峭的山岭,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凤娃古寨是一个与世隔绝的自然乐园,这里的风景如诗如画,民族风情浓郁,独特的活动体验也让人流连忘返。

红透山旅游景点

红透山旅游景点

红透山位于中国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境内,是一座著名的旅游景点。

该景区以其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

红透山的主峰海拔为4069米,是临沧地区的最高峰之一。

山上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景色优美,空气清新。

山上有多条登山线路供游客选择,可以进行徒步登山和观赏风景。

在爬山的过程中,游客可以欣赏到绵延的山脉、瀑布、溪流和丰富的植被。

此外,红透山还有许多历史文化景点可以参观。

山脚下有一座历史悠久的佤族古寨,寨内保存着传统的佤族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

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佤族的民俗文化,欣赏传统的歌舞表演和手工艺品制作。

红透山也是一个重要的生态保护区,这里生活着许多珍稀濒危的动植物物种。

保护区内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包括森林、草原和湖泊等。

游客可以参加生态探险活动,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奇迹。

总的来说,红透山是一个集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和生态保护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它不仅能让人放松身心,也可以增长知识,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耿马特色(雷九江)傣族是我国最古老的稻作民族之一,居住地区盛产优质大米。

耿马傣族尤其喜爱糯米饭。

傣族糯米饭的蒸制方法独特:头天晚上傣家妇女把糯米洗净用清水浸泡,第二天清晨,将米捞起放入竹甑子里蒸,蒸熟后取下散尽水气,再用竹编篾饭盒盛装,这样吃时糯米饭香软可口不黏手。

此外傣家人经糯米制作的风味小吃也很有名,有毫崩(米花)、毫捂展(大象耳朵粑粑)、毫诺索(芭蕉叶蒸糯米粑粑)等。

在傣历新年或其他节庆之日,傣家人都要制作这些香甜可口的风味小吃,用于赕佛待客或馈赠亲友。

傣家人喜食酸辣,傣菜具有鲜香酸辣,爽口开胃的特点,其传统的烹制方法有:烤、炸、蒸、煮、剁、舂、凉拌等。

热情似火的佤民族,居于深山,终年以火为伴,其饮食以辣、麻、酸、咸、烫为特点。

水酒和鸡肉烂饭是佤族独特的风味食品,是佤族款待佳宾的珍贵之物。

毫崩竹筒煮鱼一、鸡肉烂饭凡到过佤族地区或曾在佤族地方生活过的人,对“模尼亚布绕”—鸡肉烂饭并不陌生,它是佤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佤族人民人人喜爱的食品,也是佤族人民迎宾待客的美味佳肴。

“摸尼亚布绕”有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础。

建国前的阿佤山,生产力水平低下,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生活条件很差。

为了生存,人们以各种植物为主,掺以少量的粮食,熬成稀粥轮着吃,佤族的烂饭便在这样贫困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和发展。

团结和睦、直爽好客历来是佤族人民的良好道德风尚。

谁家盖了新房或撒了谷种,或逢红白喜事,全村都来帮忙。

这时,主人根据自己的条件,或杀猪宰牛,煮成鸡肉烂饭或猪肉烂饭、牛肉烂饭,并用自己酿成的水酒,热情招待客人。

鸡肉烂饭品种繁多,有大米烂饭、包谷米烂饭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鸡肉烂饭在广大佤族群众中盛行不衰。

只要机会和条件允许,随时均可享用。

诸如逢年过节、撒谷种、栽秧、收庄稼、讨媳妇、办丧事、接送亲戚好友、盖新房等等,它都是缺少不了的佳肴。

二、耿马“红生”“红生”是佤族最富特色的菜肴,每年杀年猪或是平时宴请亲朋友好友的一道最上等的菜肴,其中勐简大寨黄衣佤族制作的最为正宗。

制作时,选上好的、长得肥嫩的猪来宰杀,宰杀猪时要将猪血全部堵在猪体内,不要流出体外。

再用干稻草慢慢的烤烧,将烧熟的猪皮子剥下刮洗干净切成片,再将猪肾、胰腺、猪肝和胸脆骨炒熟切细用猪心脏周围的附心血和阿佤芫荽、芫荽、花椒粉、小米辣、香辣料等作料相拌而成,色鲜味美。

食用过程中饮上适量当地佤族群众自家酿造的玉米小蒸酒,真可谓是佤寨一道特色美食。

三、酸肉傣族是嗜好酸辣的民族,其饮食习俗与其炎热潮湿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

耿马孟定等地傣族喜爱腌制各种肉类,成为当地民族饮食一大特征。

酸肉傣语叫“讷宋”,数孟定傣族做得最好。

酸肉的做法是:取上好的鲜猪肉和牛肉各半剁细,加入烧熟后切成薄片的猪皮和少许盐巴。

将剁细的肉和猪皮捏透后用野生的“东津”叶包紧数日后可以沾辣椒蒜末生吃或灰捂、蒸熟而食,味道独特。

四、特色菜五、撒撇撒撇为德宏、西双版纳、思茅、临沧等地傣族喜好的菜肴,各地做法不尽相同,“撒”系傣语,汉语意为凉拌;“撇”是苦肠的意思,因此,“撒撇”也就是苦肠水拌生的意思。

德宏傣族做法由蘸水和附菜组成,蘸水分柠檬撒撇、牛撒撇等,附菜有傣族特制细米线、黄瓜、刺五加、水乡菜、苦笋、马蹄菜等;柠檬撒撇味酸,有清凉解暑功效;牛撒撇味苦,有清热功效。

牛撒撇这道菜具有药膳价值,可以帮助消化、健胃、消暑祛热。

牛撒撇主原料:牛肚(即牛胃,汉族叫牛百叶)。

牛撒撇的独特佐料:牛胃里已和胃液混合在一起,但还没被消化吸收的东西。

听上去似乎难以置信,然而如果没有它,牛撒撇就不能成其为牛撒撇。

制作牛撒撇的方法:在杀牛前一个多小时,给牛喂一些傣乡特有的野草——五加叶和香辣蓼草。

五加叶因为周边长刺,所以也叫刺五加,是一种清凉、味苦的中草药。

香辣蓼草叶型似辣椒叶,味道又辣又苦,具有杀菌的功效。

牛开膛后,把牛肚洗净,放在开水里烫两分钟,捞出来后快速刮洗干净,切成条,然后放佐料;从牛胃里取出初步消化的草汁,跟牛肚拌在一起,再加上其他佐料:小米辣、花椒面、花生末、八角、草果面、味精、盐;再放一些新鲜的切细了的五加叶和香辣蓼草,拌上从山里采来的野香葱——牛撒撇就制成了。

对了,还要加上另一种你无法想象的东西:牛的小肠里的一种很苦的汁水。

加了这种苦水的牛撒撇才是风味最地道的牛撒撇!牛撒撇的特殊气味:牛撒撇的气味很特殊,有一种野草混合着泥土的芳香。

闻到这种气味你会联想到躺在草地上放牛的情景,或是感受到一种清晨去草地上散步时的气息,而决不会想到吃的上面去。

牛撒撇的特色:牛撒撇细腻可口,香味淳正,色泽诱人,具有健胃、消燥热、增食欲的功能,受人喜爱。

其色别具一格:绿绿的,带点枯黄。

乍一看,象一盆子秋天刚从地上扫起来的、还没来得及发黄的落叶。

牛撒撇具有清凉解毒的功效,但要把这种东西吃进嘴里,确实得有点第一次吃螃蟹的勇气。

当你皱着眉,苦着脸,吃下第一口牛撒撇时,正象大暑天渴极了喝进一瓶冰镇汽水那样,一股辣味—不,应该说是一股苦味从鼻腔直冲脑门,顿觉心清气爽,暑气全消!傣乡气候炎热,牛撒撇成了傣家人夏季不可缺少的消暑食品。

在最闷热的时候,你常会看到屋檐下一家老小围坐吃牛撒撇的情景。

小孩子们则用芭蕉叶包上一包跑出去,边吃边玩。

临沧傣族牛撒撇:具有麻、辣、苦、凉、甘甜、可口、色泽莹白的特点。

他们对撒撇有着特别的偏好,不仅自己喜欢吃,还是招待客人们的上等食品。

牛撒撇的制作最考究的是作料。

制作时先将牛肚、腰里肉、直肠、肝、脾等洗干净后用水煮,煮时必须保持肉质鲜嫩。

煮熟即捞出,切碎,撒上花椒粉、香辣蓼、韭菜、辣子、大蒜等作料,倒入事先做好的苦肠汁和少许刺五加汁,再加上少许的肉汁,拌均匀就可以食用。

德宏傣味“撒撇”:有苦撒、鱼撒、撒大卤、柠檬撒、茄子撒等。

苦撒:一盘米线、熟牛肉片、熟牛肚片,配上一碗碧森森的浓汁。

浓汁是把牛苦肠水用锅熬成,然后再把剁成细末的生牛肉加上剁细的韭菜、缅芫荽、香柳、布芽(傣语)、小米辣搅拌在一起,再把涮涮辣在里面一涮,把米线、熟牛肉片、熟牛肚片在浓汁中蘸过一下就可食用,吃起来十分爽口。

“撒撇”浓汁是在杀牛时取出来的,从牛胃进入牛肠中的那一部分苦肠。

撒撇以生吃为佳,第一次吃只能试着吃一点,味又苦又凉能去暑气,在炎热的夏天吃,能让人十分快意。

傣家人爱吃“撒撇”,以至吃鱼都要做成“鱼撒”。

将生鱼肉剁成肉泥,放上柠檬汁,把剁细的香料韭菜、缅芫荽、香柳、布芽(傣语)、小米辣搅拌在一起,再把涮涮辣在里面一涮,就做成了一碗蘸水,然后再准备一盘用油炸脆的鱼骨、莴笋细丝或包白菜细丝,吃时放进到蘸水里蘸一下,味道是酸甜的,好吃极了。

六、绿叶宴绿叶宴是景颇山寨中既古朴又带点野性的名宴。

以当地极为丰富的山菜和野味为主,采用传统的烤、煮、炸、腌等手法烹制,用肥大的树叶或芭蕉叶包盛饭菜,用树叶叠成勺、盆盛汤,因满席翠绿、全不用碗筷而得名。

逐一打开“绿包”:有喷香的糯米饭,有鲜美的鱼腥草,有蜂蛹荷包蛋,还有飞蚂蚁煎饼、舂烤绿斑鸠、帕滚酸菜鱼等。

绿叶宴中,舂筒菜是绿色餐桌上最富特色的一道,制作工具必须是竹筒和木棒。

烤熟的肉类、植物中的竹笋、苦子果等都是舂菜的佳品,其辣中带香、香中微苦、苦中回甜的独特滋味被誉为“景颇一绝”,从“舂筒不响,吃饭不香”的景颇民谚中,就可以看出舂筒菜在景颇族菜肴中的重要地位。

七、辣椒红油一般炸辣椒油都不红,此法可炸出红油。

先把水与油和大量辣椒面、蒜粒和盐一起放入冷油中搅匀,不放花椒,加盖慢火熬,不要揭盖,待吱吱啦啦响过,于无声处开锅盖,将辣椒炸酥即可。

(加水可浸出辣椒的红色素,降低油温,使辣椒油味浓。

)三尖山芒抗村新民居绿海蔗林民族团结泼水节勐永土锅在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傣家人把土陶器叫“磨令”,汉语俗称“土锅”。

耿马傣族的制陶工艺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以“勐永土锅”最负盛名,过去曾是民众向耿马土司府进贡的物品之一。

勐永土锅为素面夹砂红陶,造型多样,用途广泛:有可储物盛水的开底大陶罐,有煮饭烹肉的圆底锅,烹茶用的小茶壶、茶罐,煮药用的提手小土锅和用于赕佛插花的小花瓶及水缸、花盆等。

勐永土锅造型生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傣族特色。

由于勐永土锅的生产材料是就地取材,生产成本相对较低,1个土锅成本只需1~2元,而市场售价也仅在5~15元之间,加之具有存味保鲜、保温耐用等特点,深受各族群众喜爱。

勐永土锅的制作工艺为家庭传承。

从前,为使技艺不外传,只把手艺传给儿媳妇,所以勐永土锅的制作者均为妇女。

制作土锅的材料取自当地深层灰褐色黏土和筛过的细沙,黏土和细沙按3:1的比例掺和,再经过反复舂捣,使黏土和细沙融为一体,变成黏性好、可塑性强的陶泥。

制陶工具有方形木板、带柄竹片、竹刀、湿布、卵石。

勐永土锅保留了原始的“泥条盘筑”制陶方法。

制作时,先把方形小木板置于膝上,将陶泥捏成陶器底盘,在用手转动膝上木板的同时,把泥条围绕底盘层层堆叠,大致成型后,用卵石和竹片内外用力,轻轻拍打刮抹陶坯器面,使之定型,再用湿布擦抹陶坯边沿,使之更加光滑匀称。

陶坯做好后放到阴凉通风处四五天晾干,然后烧制。

烧制方法为露天焙烧,时间一般选择傍晚少风的时候,先用稻草或干树枝铺地,把陶坯口对口放在上面,最后在陶坯上覆盖稻草或细树枝,点火烧制,对火候的把握很重要。

火灭后扒开灰烬取出陶器,在器物上涂抹松香即制作完成。

目前,在勐永制作土陶制品的共有20户人家,年产各类土陶制品5万多个,远销滇西各县及缅甸。

勐永土锅不仅是生活用品,也是极富特色的民族手工艺品,受到很多旅游者的青睐。

傣族绣花鞋傣族是一个能织善绣的民族,云南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的傣族刺绣传统工艺历史悠久,据元代《景泰云南志》记载:“其民皆白夷,……身衣纹绣而饰以珂见。

”傣族刺绣品,多见于鞋面、小孩帽、“幢”、枕套等,其中尤以绣花鞋绣工精湛,色彩绚丽,堪称傣族传统刺绣工艺精品。

傣族绣花鞋的花纹图样有上百种。

灵巧聪慧的傣家女子善于发现美、创造美,她们把花草景物作为摹写裁剪的素材,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在鞋面底色的选材上,也因年龄层次不同而异。

青年女子偏爱淡绿、浅黄、粉红和白色,绚丽多彩;中老年妇女多选浅蓝、灰、黑色缎面,花纹简洁流畅,显得庄重。

在耿马,傣族绣花鞋常见的有两类:一种是缎面彩丝绣花鞋,另一种是金绒亮铂纸绣花鞋。

金绒亮片绣花鞋的做法是,先用纸剪出图案,将图案贴在缎面上,以红线、金银线、亮铂片加以点缀,使绣花鞋瑰丽夺目。

绣花鞋不仅适用耐穿,是人们远足或节庆时的重要装饰,还是一件做工精湛的工艺品,是傣族妇女在生活实践中的艺术创造。

经过长久的传承,一些鞋面图案已经演化为某种文化符号,有着丰富的内涵:“双凰夺宝”象征富贵、吉祥,“四季瓜果”喻示丰收和事业兴旺,金鹿、孔雀等珍禽异兽隐含着傣族特定的审美和图腾意识。

新中国成立前,绣花鞋作为权势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只有封建领主、土司及其官属贵族子女可以穿戴,一般平民百姓严禁制作和穿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