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谈美国民间性文化
摘要:早期的移民把欧洲文化带到美国. 很快地, 这些文化遍及美国各地. 时至今日, 美国
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之一。

许多的美国艺术家们对于发展新的风格, 新的自我表现方式, 甚至新的文化型式都作出巨大的贡献。

民间性文化是美国文化当中更具有研究意义的文化形式,需要去民间挖掘,体会发现。

关键词:美国文化.礼让,感恩,助人
正文
礼让文化
美国是个竞争激烈的国家,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由此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

电影和新闻中的美国经常与暴力事件联系在一起,让人感到这是个不安全的国家。

人对人的友好让我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

构成美国人日常生活主旋律的实际上不是争斗和暴力,而是礼让。

我用礼让这个词表达双重的意思:礼貌和避让。

美国人的礼貌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小区里见面,不管认识与否,必打招呼(早晨好,下午好,晚上好等),打电话和见面时总是甜蜜地寒暄(他们习惯于甜言蜜语),在公共活动中相遇至少要点头致意,与他人说话时要尽可能专注地注视对方,等等。

而且这种礼貌一般都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仅仅通过微笑来示意是不行的。

与礼貌对应的是美国人相互礼让的日常生活习惯。

在超市里人们总是自觉地不挡住别人的路,如果有人要从你身边走过的话,他几乎必定要说“Excuse me”(对不起)。

不说任何话而硬从他人身边走过会被视为极不文明的举动。

礼让文化最多地体现在路上:行人与机动车互不相让在发展中国家(自然包括咱中国)是普遍现象,。

要是恰好有行人走过路口,司机都会耐心等待,等行人走过后,才继续前行。

行人有时也有让汽车先走的意思,但开车的人几乎百分之百地挥手示意行人先走。

汽车让行人是美国的规矩,据说是写在交通法规中的,违反者要受到严厉的处罚。

美国的开车人不仅避让行人,而且要相互避让。

两辆车相遇时,司机通常要相互挥手,示意对方先走。

这种路上的礼让文明令不少来访的中国人惊叹不已。

中国虽然有儒家的礼让文化,但这礼让必须服从等级秩序,所以,总是等级低的人礼让等级高的人。

开轿车的人在中国不是属于有权阶层,就是先富起来者,避让行人对于他们来说是不符合登记秩序的。

有的地方还制定了所谓“撞死了白撞”的法律,以为此乃现代化的标志。

这些规则的制定者可能没有想到在最为现代化的美国,礼让第一是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法则,也是公民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

礼让意味着对他人的尊重,是对他人权利的承认,也是自己已经成长为个体的标志——它意味着你已经有对他人负责的能力。

个体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是礼让文化的基础,也是美国人现代意识的核心。

它造就的是每个人的生活空间都得到尊重的公共文化。

这种礼让精神是目前大多数中国人所不具有的,所以,在足够深的层次上理解美国的礼让文化对中国的现代化必有裨益。

助人文化
我所见到的绝大多数美国人不但非常有礼貌,而且十分乐于助人。

我姐,曾经在美国曾有几次迷路的经历,在问路的过程中更真切地体验到了美国的助人文化。

当我姐向一个女公交汽车司机问路时,她甚至停下了本职工作,专注地为我姐查地图,用几分钟的时间为我找应该走的道路。

我姐说:她下车走向正确方向的过程中,她在车上不断挥手向给她,指点方向,直到确信她走对了路,才开车离去。

美国大多数城市的大街上都行人稀少,有时候整条道路上都没有行人,问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只要遇到了其他人,他们必然认真地为你指路,其热情和真诚常常令人感动。

美国的助人文化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助人者通常不会妨碍被帮助者的自由,并且尽可能地不涉及金钱。

国精神的体现,助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人的自由。

美国的助人文化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所提倡的是一个独立个体对另一个独立个体的帮助,助人者的自由和被帮助者的自由在这个过程中都必须获得尊重。

这与东方群体主义的助人文化有根本的不同。

对财产权的尊重使得美国的助人文化有着鲜明的资本主义品格:帮助人通常以不涉及金钱为原则,在涉及金钱时一定要订立合约,被帮助者或者要以某种方式偿付所涉及的金钱,或者要有明确的感谢方式。

但是一些在美国的华人则超越了这个原则,为美国的助人文化增添了东方风格,更源于儒家文化对仁、义、忠、诚的提倡。

由于他早已加入美国籍,所以,他的助人行动也当作美国助人文化的一部分。

虽然这种超越金钱原则的助人文化在美国还不是主流,但我从中看到了令人振奋的东西。

这是华人对美国助人文化的独特贡献。

感恩文化
在许多中国人的想象中存在着一个声色犬马的美国,不少人甚至是带着对艳遇和狂欢的期待到美国的,但是到了美国以后他们会失望地发现美国人大多十分严肃和保守。

嬉皮士、崩克、垮掉分子已经集体退向历史深处,代替他们的是中规中矩的当代美国人。

这与基督教文化在美国的主流地位有因果关系。

美国人大多数都是基督徒,对于神、世界、他人的感恩情怀支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方式。

基督教强调人的幸福源于神的恩典,所以,人应该对神和神所创造的世界怀有感恩之心。

这种思想对美国人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美国人的集体活动无论规模大小,基本都有短暂的感恩仪式。

主持者是牧师、召集人、与会者中最有声望的人。

感恩辞有一定的模式,但具体内容由主持人现场创造,参会者则与主持人一起朗诵或默念感恩辞。

大体内容是感谢神赐予我们丰饶的食物、相遇的机缘、幸福的生活,愿神的恩典永远与我们同在。

我在美国参加的大部分活动都有一种感恩的氛围,美国人对此是非常认真和虔诚的。

美国式的个人主义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造就出原子般孤独的个人,因为对神、世界、他人的感恩意识使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中蕴涵着一种以神为中心的集体主义。

每个人都是感恩者和感恩的对象,是与神圣存在和他人联结着的个体,所以,感恩文化实际上是以个人为基本单位和现世目的的群体文化。

感恩文化体现在美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对神的感恩意味着对他人的感恩,因为在他人身上体现着神的爱。

“Thank you”(谢谢您)是美国人最常说的话之一,而被感谢者总要以“You are welcome”(意思比“不用谢”多,包含着对感谢者的肯定)。

甚至许多夫妻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断说“Thank you”和“You are welcome”,这在中国人看来既没必要(夫妻间何必如此客气),又过于程式化(干吗总用一种方式表达谢意),但由此可以看出感恩文化在美国是多么深入人心。

在美国,你对他人的感恩之情是必须说出来的,这是一种诉诸语言的感恩文化(大概是因为上帝是通过话语创造世界的,西方人总是努力把一切都变成话语),不将自己的感恩之情化为语言会显得很没有礼貌,在公共场所中更是如此。

顾客在美国不会被当作上帝(将人比作上帝是对神的不敬),但却会实实在在地是感恩的对象。

你购
买了商家的货品,既为商家带来了利润,也为政府纳了税 (在美国买东西均要上税),自然是感恩的对象,所以,商店的雇员一定会说“感谢你” 和“祝你今天一切好”之类的感恩之语(中国的商家也开始引入感恩文化)。

这种感谢看似程式化,但却是完全真诚的。

美国的感恩文化将基督教思想与现代社会对个人的尊重结合起来。

它将神圣存在、他人、乃是终极关怀和世俗关怀的统一。

美国的现代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原因固然很多,但感恩文化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乃至后现代化,也应该建立和弘扬自己的感恩文化,以让个体主义有更深厚的根基。

在这里所说的是占主流地位的美国日常文化。

它在居民文化水准和生活水准比较高的中小城市表现得比较纯粹。

在穷人和外来人口较多的大城市,上述四种日常文化虽然仍存在,但却被复杂的语境所弱化了。

通常我们所说的美国病作为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主要存在于这些大城市中。

由于美国人的生活重心已经完成了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的位移,所以,本文所说的四种日常文化乃是美国民间文化的主流。

理解这一点对理解美国文化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之美国文化,《一百易英语学习软件》及对美国文化的阐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