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教程教案

合集下载

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胸廓也具有弹性,呼吸运动时也产生弹性阻力。

但是,因胸廓弹性阻力增大而使肺通气发生障碍的情况较为少见,所以临床意义相对较小。

胸廓处于自然位置时的肺容量,相当于肺总是的67%左右,此时胸廓毫元变化,不表现有弹性回缩力。

肺容量小于总量的67%,胸廓被牵引向内而缩小,胸廓的弹性回缩力向外,是吸气的动力,呼气的弹性阻力;肺容量大于肺总量的67%时,胸廓被牵引向外而扩大,其弹性回缩力向内,成为吸气的弹性阻力,呼气的动力。

医学教育.网整理所以胸廓的弹性回缩力既可能是吸气的弹性阻力,也可能是吸气的动力,视胸廓的位置而定,这与肺的不同,肺的弹性回缩力总是吸气的弹性阻力。

跨壁压为胸膜腔内压与胸壁外大气压之差。

正常人胸廓顺应性也是0.2L/cmH20.胸廓顺应性可因肥胖、胸廓畸形、胸膜增厚和腹内占位病变等而降低。

因为肺和胸廓的弹性阻力呈串联排列,所以肺和胸廓的总弹性阻力是两者弹性阻力之和,如以顺应性来表示,即:所以总顺应性为0.1L/cmH20.。

3.2.1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3.2.1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主备人:周香审核人:辛小磊【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测量胸围差,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2、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3、通过了解自己的胸围差,使学生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好处。

4、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测量胸围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能动手操作本节课实验,并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3、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了解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及原理。

4、通过分析肺泡的结构特点,了解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及其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教学重点】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1、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教学方法】实验法、综合法、讲解法。

【教学手段】软尺、模拟实验模型、锥形瓶、橡皮导管、塞子、澄清石灰水【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测量胸围差,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2、通过了解自己的胸围差,使学生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好处。

3、通过观察模型,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胸围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教学重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法、综合法、讲解法。

【教学手段】软尺、模拟实验模型【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肺与外界气体交换原理比较抽象,先让学生仔细体验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是学生感受到呼吸的存在。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模拟胸廓模型说课课件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模拟胸廓模型说课课件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2. 古 代 有 些 女 子 将 腰 部 和胸部束的很紧,以保持苗 条身材,但是呼吸受到影响 ,体质下降。为什么?对我 们青少年穿衣有何启示?
教学目标 实验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一、自我评价 二、课后感悟
1.层层递进,小组合作探究总结,充分 发挥学生主体性 2.实验材料从生活中随手可得,创新思 维,节能环保;实验器材可循环使用, 节省实验教学成本。 3.学以致用,爱护自己,重视健康
作品名称:《模拟胸廓模型》说课
学科:生物 所属年级: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实验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实验设计
活泼好动
好奇心强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有一定的逻辑思维
目录
一、教学目标
二、 实验设计 三、 教学过程 四、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实验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概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肋间肌收缩,胸廓前后、左右径变大
二)演示实验:胸廓模型创新 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变大
肋间肌 收缩 膈肌
舒张
扩大 扩张
胸廓

缩小
收缩
减小 气压
增大
吸气 呼气
教学目标 实验设计
三、个别学生尝试并集体 合作纠错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四、解决实际问题
1.去游泳刚下水时,如果水超 过胸部。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教学反思
二、教学方法
1 分组实验
2 示范教学
3 启发式 研讨式
教学目标 实验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一、合作探究 明确变化
二、实验演示 及创新
三、学生尝试 及纠错
四、解决实际 问题

人卫版-生理学-第五章-呼吸)电子教案

人卫版-生理学-第五章-呼吸)电子教案
根据Laplace公式计算: 回缩力P=2T/r T:表面张力 dyn/cm r:液泡半径或肺泡半径(cm)
肺泡表面张力的存在造成:
(1)阻碍肺泡的扩张,增加吸气阻力 (2)使想通的大小肺泡内压不稳定 (3)促近肺部组织液生成,易产生肺水肿
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由Ⅱ型细胞分泌, 主要成分为二软脂酰卵磷脂(DPPC)。 DPPC特点:分子一端是非极性疏水的,另一端是极性亲 水的。以单分子层分布在肺泡液-气界面,密度随肺泡的 张缩而变化。 作用:降低分泡表面张力
深补吸吸气气量量(吸气肺储活备量量) 潮气量 1500~2000m肺l 总量
呼气末:肺内压 = 大气压
呼气停止
第一节 肺通气
人工呼吸的原理
第一节 肺通气
胸膜腔内压 ( Intrapleural pressure) 胸膜腔内的压力。 胸膜腔: 位于两层胸膜 之间的潜在、 密闭的腔隙, 其内仅少量 浆液。
第一节 肺通气
胸膜腔负压的产生原理: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压 在吸气末或呼气末,肺内压=大气压:
三、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一)肺容积
1.潮气量 (TV) :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平静, 500mL 2.补吸气量(IRV) : 平静吸气末,尽力吸气所能 吸入的气量。1500-2000mL
3.补呼气量(ERV):平静呼气末,尽力呼气所能 呼出的气量。 900-1200mL
4. 余气量(RV) :最大呼气末存留于肺内不能再 呼出的气量。 1000-1500mL
(二)胸廓弹性阻力
不同状态下胸廓弹性回缩力对呼吸的影响
二、通气阻力
向外
向内

吸气的动力
吸气的阻力
3.肺和胸廓的顺应性:

5.1-5肺通气的阻力与肺换气课前指导

5.1-5肺通气的阻力与肺换气课前指导

肺通气课前自学指导
一、学习目标
掌握内容复述肺通气的概念。

复述肺内压的概念,说出肺通气过程中肺内压的变化和肺通气的整个过程,解释肺通气过程中肺内压的变化的机制和生理意义。

说出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和原动力。

复述胸内压的概念,说出肺通气过程中胸内负压的变化及生理意义,解释胸内负压形成机制,举例说出胸内压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说出肺通气阻力的来源,复述弹性阻力、顺应性、比顺应性的概念,分别解释肺及胸廓弹性阻力对机体的影响。

分析弹性阻力与顺应性的关系。

复述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概念,说出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主要成分、功能,解释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对机体的影响。

复述气道阻力的概念,说出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举例说明气道阻力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熟悉内容说出主要呼吸肌(膈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及其作用。

了解内容复述呼吸的概念和说出呼吸的三个环节。

说出辅助呼吸肌的概念和意义。

说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概念和异同。

解释实现人工通气的基本方式。

二、基本要求:
1.请通读王庭槐主编《生理学》(8年制教材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第2章细胞
2.观看以下5个视频:
①呼吸导学;②5.2肺通气的动力-空气是如何吸入和呼出肺的;③5.3 平静时为什么胸内压是负压;④5.4 肺弹性阻力-肺泡表面张力和肺表面活性物质;⑤5.5 肺通气的非弹性阻力
三、相关重要名称概念
呼吸、肺通气、肺内压、胸内压、顺应性、比顺应性、肺表面活性物质。

胸部训练课程教案模板及范文

胸部训练课程教案模板及范文

课程名称:胸部训练课程课程目标:1. 增强胸部肌肉力量和耐力。

2. 提高胸部肌肉线条的清晰度。

3. 预防和改善因肌肉不平衡导致的肩颈疼痛。

课程时间: 60分钟课程对象:初学者、中级学员课程器材:- 仰卧板- 哑铃- 负重器械- 地垫课程流程:一、热身(10分钟)1. 动态拉伸:肩部环绕、胸部伸展、手臂摆动等。

2. 肌肉激活:使用轻量哑铃进行肩部、胸部和手臂的轻量举重。

二、胸部主要训练(40分钟)1. 平板卧推(10分钟)- 动作描述:平躺在仰卧板上,双手握哑铃,将哑铃举过头顶后缓慢下放至胸部正上方,再推起至初始位置。

- 注意事项:保持背部贴紧地面,手臂微曲,控制呼吸。

2. 哑铃飞鸟(10分钟)- 动作描述:坐姿或站姿,双手握哑铃在身体两侧,慢慢将哑铃打开至胸前,再缓慢还原。

- 注意事项:保持肘部微曲,控制速度,避免借力。

3. 俯卧撑(10分钟)- 动作描述:俯卧在地面,双手与肩同宽,将身体支撑起来,保持身体成一条直线。

- 注意事项:保持身体稳定,控制呼吸,可以使用膝盖跪地或全脚掌着地进行不同难度的俯卧撑。

4. 斜板卧推(10分钟)- 动作描述:斜躺在斜板上,双手握哑铃,将哑铃举过头顶后缓慢下放至胸部正上方,再推起至初始位置。

- 注意事项:调整斜板角度,保持背部紧贴斜板,控制速度。

三、放松与拉伸(10分钟)1. 静态拉伸:胸部伸展、肩部拉伸、手臂拉伸等。

2. 肌肉放松:通过深呼吸和冥想,帮助肌肉放松。

课程总结:1. 回顾今天训练的内容和动作要领。

2. 鼓励学员保持持续训练,逐渐增加训练强度。

3. 提醒学员注意训练后的恢复和营养补充。

### 胸部训练课程教案范文课程名称:胸部训练课程课程目标:- 增强胸部肌肉力量和耐力。

- 提高胸部肌肉线条的清晰度。

- 预防和改善因肌肉不平衡导致的肩颈疼痛。

课程时间: 60分钟课程对象:初学者、中级学员课程器材:- 仰卧板- 哑铃- 负重器械- 地垫课程流程:一、热身(10分钟)1. 动态拉伸:肩部环绕5次,胸部伸展10次,手臂摆动5次。

胸部训练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胸部训练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胸部训练课程二、课程目标:1. 增强胸部肌肉力量和耐力。

2. 改善胸部线条,提升胸部曲线。

3. 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身体健康。

三、课程内容:一、热身阶段(5分钟)1. 慢跑:在跑步机上慢跑5分钟,进行全身热身。

2. 手臂摆动:站立,双手自然下垂,前后摆动手臂,进行肩部热身。

二、胸部训练阶段(25分钟)1. 平板卧推:4组,每组8-12次a. 平躺在平板上,双脚踩实地面。

b. 双手握哑铃,与肩同宽,向上推举至最高点,然后缓慢下放至起始位置。

2. 斜板卧推:4组,每组8-12次a. 斜躺在斜板上,双脚踩实地面。

b. 双手握哑铃,与肩同宽,向上推举至最高点,然后缓慢下放至起始位置。

3. 哑铃飞鸟:4组,每组8-12次a. 坐在凳子上,双脚踩实地面。

b. 双手握哑铃,向两侧打开至肩部高度,然后缓慢收回到起始位置。

4. 哑铃俯卧撑:4组,每组8-12次a. 俯卧撑姿势,双脚并拢,双手与肩同宽。

b. 慢慢下放身体,直到胸部接近地面,然后迅速推起至起始位置。

5. 哑铃侧平举:4组,每组8-12次a. 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握哑铃。

b. 双手向两侧打开至肩部高度,然后缓慢收回到起始位置。

三、拉伸阶段(5分钟)1. 胸部拉伸:站立,双手交叉,尽量向上伸展,保持10-15秒。

2. 肩部拉伸:站立,一只手搭在另一只手上,尽量向下伸展,保持10-15秒。

四、课程总结(2分钟)1. 回顾课程内容,强调胸部训练的重要性。

2. 提醒学员注意运动姿势,避免受伤。

五、课后作业:1. 每天坚持进行胸部训练,每周至少3次。

2. 记录训练过程中的感受和进步,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六、注意事项:1. 训练过程中,注意呼吸节奏,避免屏气。

2. 适当调整训练重量,避免运动损伤。

3. 保持良好的运动姿势,避免受伤。

4. 训练后进行拉伸,有助于肌肉放松和恢复。

本课程教案仅供参考,教练可根据学员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应密切关注学员状态,确保训练效果和安全性。

弹力带胸肌训练课程设计

弹力带胸肌训练课程设计

弹力带胸肌训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弹力带作为训练工具的基本原理,掌握胸肌的结构及其在运动中的功能。

2. 学生能够阐述正确的胸肌训练动作要领,了解弹力带在不同强度下的训练效果。

技能目标:3.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弹力带完成一系列胸肌训练动作,展现良好的动作协调性和运动控制能力。

4. 学生通过训练,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达到增强胸肌肌群的目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5. 学生培养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增强自我锻炼意识,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6. 学生在集体训练中学会合作与尊重,培养团队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7. 学生通过自我挑战和不断进步,增强自信心,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相关章节,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弹力带基本原理:介绍弹力带的材质、弹性特点及其在力量训练中的应用。

2. 胸肌结构与功能:讲解胸大肌、胸小肌等胸肌群的结构和作用,强调在运动中的重要性。

3. 胸肌训练动作要领:详细阐述俯卧撑、弹力带卧推、弹力带飞鸟等动作的技术要领和训练效果。

- 俯卧撑:锻炼胸大肌、三头肌等肌群,增强上肢稳定性。

- 弹力带卧推:模拟卧推动作,针对胸大肌进行力量训练。

- 弹力带飞鸟:锻炼胸大肌拉伸和收缩,提高肌肉控制能力。

4. 训练强度与进度安排:根据学生的体能和训练水平,制定不同强度的弹力带胸肌训练计划,分阶段推进。

5. 安全注意事项:强调训练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预防运动损伤。

6. 团队协作与互动:设计集体训练环节,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

教学内容遵循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确保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讲解弹力带胸肌训练的基本原理、动作要领和训练方法,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 示范法:教师现场示范正确的胸肌训练动作,强调动作细节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动作技巧。

胸部物理治疗教案模板范文

胸部物理治疗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四年级教材:《胸部物理治疗》教学目标:1. 了解胸部物理治疗的基本概念、作用和适用范围。

2. 掌握胸部物理治疗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胸部物理治疗的基本操作方法。

2. 胸部物理治疗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胸部物理治疗的基本操作方法。

2. 胸部物理治疗的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胸部物理治疗相关器材。

3. 学生分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胸部物理治疗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提问:什么是胸部物理治疗?它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胸部物理治疗的基本操作方法:a. 体位引流:将患者置于合适体位,通过重力作用使痰液从肺泡及小支气管转入大气管。

b. 胸壁振动:通过振动胸壁,间接使支气管壁上的痰液松动、易于排出。

c. 扣拍:将手掌微曲成弓形,五指并拢,以手腕为支点,借助上臂力量有节奏地扣拍患儿胸壁。

2. 教师讲解胸部物理治疗的注意事项:a. 操作前了解患者的病情,确保操作安全。

b. 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操作。

c. 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暖,避免患者受凉。

d. 操作后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促进痰液排出。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位志愿者进行胸部物理治疗实践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胸部物理治疗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实践操作心得。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胸部物理治疗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结合所学知识,为家人提供胸部物理治疗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胸部物理治疗的基本概念、作用和适用范围,掌握了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分组合作,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技能。

脊柱的整体观及其运动、胸廓教案

脊柱的整体观及其运动、胸廓教案

教学目标:1.熟悉脊柱和胸廓的的整体观及其运动、胸廓的构成。

2.熟悉并掌握脊柱的的整体观及其运动、胸骨和肋的形态。

教学重难点:重点:脊柱和胸廓的的整体观及其运动、胸廓的构成。

难点:脊柱的的整体观及其运动、胸骨和肋的形态。

温故知新:真题模拟1.直接与胸骨外侧缘相连的肋是A.第1-7对B.第2-7对C.第1-8对D.第2-8对E.第1-10对2.颈椎最主要的结构特征是A.椎体较小B.椎体较大C.棘突末端分叉D.棘突较短E.有横突孔3.计数椎骨的标志性结构是A.齿突B.第6颈椎的棘突C.第7颈椎的棘突D.第1胸椎的棘突E.第2胸椎的棘突4.胸骨角A.平对第2肋间隙B.平对第2肋C.为胸骨柄与胸骨体之间的夹角D.位于胸骨体与剑突相连处E为两侧肋弓之间的夹角5.计数肋的标志性结构是A锁切迹B.颈静脉切迹C.胸骨下角D.胸骨角 E.肋弓6.脊柱棘突水平伸向后方的部位是A.颈部B.上胸部C.中胸部D.下胸部E.腰部7.骶管麻醉时确定进针部位的标志是A.骶角B.骶前孔C.骶后孔D.骶骨的岬E以上都不是8.椎间盘A.位于相邻的两椎体之间B.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具不C.纤维环的后外侧较薄弱汽预特牙万锅D. 参与直接连接E.以上均正确9.脊柱的生理性弯曲不包括A.颈曲B.胸曲C.腰曲D.骶曲E.尾曲10.不属于躯干骨的骨是A.锁骨B.肋骨C.腰椎D胸骨 E.骶骨11.不参与胸廓组成的结构是A.胸骨B.胸椎C.锁骨D.肋骨E.肋软骨作业布置一、名词解释:胸骨角二、思考题:试述脊柱的整体观及运动。

三、画图题将课本39、402-17、图2-19画到作业本上。

弹性阻力和胸肺顺应性20页PPT

弹性阻力和胸肺顺应性20页PPT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气道阻力
空气通过气道时,产生的摩擦阻力
压力 / 流速 = 气道阻力
正常值: 2.5 cmH2O/L/sec 5 cmH2O / 2L/sec = 2.5 cmH2O/L/sec
基本概念
病理情况下的呼吸状况 弹性阻力增加 气道阻力增加 需要更强的呼吸肌收缩力 病人吸气努力加强 呼吸功耗增加 呼吸衰竭
正确选择病人 期COPD伴有CO2潴留
进行性神经肌肉病导致的呼吸衰竭
肺泡纤维化 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
胸廓畸形 呼吸肌肉衰竭/疲劳
肺移植患者
•Robert E. Hillberg and Douglas C. Johnson in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ECINE DECEMBER 11 1997 page 1746: “Non Invasive Ventilation”
弹性阻力和胸肺顺应性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伟康医疗(中国)有限公司
基本概念
呼吸动力
吸气
呼吸肌收缩 压力变化 形成吸入气流
基本概念
呼吸阻力
气道阻力 弹性阻力
呼吸功
弹性阻力与胸肺顺应性
吸气过程中,胸肺趋于回缩的力
压力/ 容量=弹性阻力
弹性阻力正常值:10cmH2O/L
5 cmH2O/0.5 L = 10 cmH2O/L

生理学 教案(第14次课)

生理学 教案(第14次课)
课程名称:生理学备课时间:第14次课
教学内容
呼吸生理(2)
教学目标
1.了解弹性阻力和顺应性及非弹性阻力的产生及影响因素;
2.掌握肺容量和肺通气量的各种指标的概念;
3.熟悉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4.熟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氧的结合特点。
5.掌握呼吸中枢概念。了解其作用。
6.了解节律性呼吸运动的形成。掌握肺牵张反射。
7.掌握呼吸的化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调节。
教学
重点
肺容量和肺通气量概念及意义。运输形式。呼吸调节。
教学
难点
胸内压的形成原理及意义。
教学
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
过程
设计
内容与时间分配:2学时
1.弹性阻力:肺弹性阻力、肺的顺应性、影响肺顺应性的因素。
2.肺容量和肺通气量
3.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4.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
5.掌握呼吸中枢概念、了解其作用和节律性呼吸的形成。
6.掌握肺牵张反射。
7.掌握呼吸的化学性调节。
思考与
练习题
思考题:1、简述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2、简述肺牵张反射?
教学
总结

《正常人体学基础》教案 第五章 呼吸系统

《正常人体学基础》教案 第五章 呼吸系统

第5章呼吸系统第1节概述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呼吸系统的组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导气部肺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二、内脏的概念概念: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统中器官的总称。

三、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一)胸部标志线1.前正中线2.胸骨线3.锁骨中线4.胸骨旁线5.腋前线6.腋后线7.腋中线8.肩胛线9.后正中线(二)腹部的分区第2节呼吸道一、鼻(一)外鼻(三)鼻旁窦二、咽(一)位置和形态(二)分部三、喉(一)喉的位置(二)喉软骨(三)喉的连结(四)喉肌(五)喉腔四、气管与主支气管(一)气管(二) 主支气管(三)气管与主支气管的微细结构第3节肺一、肺的位置和形态二、肺内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三、肺的微细结构四、肺的血管肺血循环的特点:低压、低阻、大流量第4节胸膜一、胸腔、胸膜与胸膜腔的概念胸腔是由胸廓与膈围绕形成的腔。

胸膜为紧贴在肺表面、胸壁内面、纵隔侧面和膈上面的薄而光滑的浆膜,分脏胸膜和壁胸膜两部分。

胸膜腔为脏胸膜和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延续而形成封闭的潜在性腔隙。

二、胸膜隐窝肋膈隐窝:肋胸膜和膈胸膜转折处形成的较深的半环形间隙。

三、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第5节纵隔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间所有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

上纵隔内有胸腺、气管、食管、头臂静脉、上腔静脉、膈神经、迷走神经、喉返神经、主动脉及分支、胸导管等。

下纵隔前纵隔:胸腺下部、淋巴结、疏松结缔组织。

中纵隔:心包、心及出入心的大血管、膈神经、奇静脉弓等。

后纵隔:主支气管、食管、胸导管、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干等。

第6节呼吸过程◆说出呼吸的概念、基本环节◆概述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说出胸内负压的形成原理及生理意义◆列出评价肺通气功能的主要指标◆描述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过程◆分析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比较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呼吸过程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称为呼吸。

四个环节: :1.肺通气: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 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

胸部物理治疗教案模板范文

胸部物理治疗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高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胸部物理治疗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胸部物理治疗的基本方法,包括体位引流、振动摇动叩拍、气道吸引等。

3. 培养学生关注呼吸健康,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教学重点:1. 胸部物理治疗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胸部物理治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 胸部物理治疗方法的操作技巧。

2. 胸部物理治疗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示范道具等。

2.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相关知识,了解胸部物理治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胸部物理治疗的基本概念,引起学生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胸部物理治疗的了解。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胸部物理治疗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讨论胸部物理治疗的重要性。

3. 教师讲解胸部物理治疗的基本方法,包括体位引流、振动摇动叩拍、气道吸引等。

4. 学生观看教学视频,了解操作技巧。

5. 教师现场示范操作,学生跟随练习。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分享操作心得。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实践操作中的收获和不足。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胸部物理治疗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胸部物理治疗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胸部物理治疗的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操作技巧、团队合作等方面。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胸部物理治疗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呼吸b(2版)

呼吸b(2版)

在同等条件下,CO2的扩散速率是O2的21倍;但在肺 中,由于肺泡气和静脉血间分压差的不同,CO2的扩散速 率实际约为O2的2倍。

呼吸膜
呼吸膜厚度↑→气体交换↓(肺纤维化)
呼吸膜厚度 呼吸膜面积
呼吸膜面积↓→气体交换↓(肺炎、肺结核)
CO2
O2

通气/血流比值(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 VA/Q)
通气/血流比值=肺泡通气量(VA)/肺血流量(Q) =4.2L/min /5.0L/min =0.84
VA/Q↑≈肺血流↓或肺通气过度→增大生理无效腔→换气效 率↓(如心衰、肺动脉栓塞)
VA/Q↓≈肺通气↓→增大功能性A-V短路→换气效率↓(如 哮喘、肺气肿、支气管栓塞)
(VA/Q)
三、组织换气 交换发生在液相中。 换气动力:分压差 换气方向:分压高→分压低
补呼气量(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 ERV)
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出的气量。
Normal value: 900~1200ml
残气量(residual volume, RV)
最大呼气末存留于肺内不能再呼出的气量。
Normal value: 1000~1500ml
(二)肺容量(pulmonary capacities)
①肺容量≈67%肺总量时, 无弹性回缩力。
②肺容量<67%肺总量时, 弹性阻力向外: 吸气的动力, 呼气的阻力。
③肺容量>67%肺总量时, 弹性阻力向内: 吸气的阻力, 呼气的动力。
(二)非弹性阻力(non-elastic resistance)
气道阻力(airway resistance) ①气道阻力是非弹性阻力的主要成分,约占80%~90%。 ②只在呼吸运动时产生:气流速度快→阻力大 ③与气体流动形式有关:层流→阻力小,湍流→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胸廓顺应性=胸腔容积变化/跨胸壁压变化(L/cmH2O)
2.非弹性阻力
包括惯性阻力、粘滞阻力、气道阻力 气道阻力= 大气压与肺内压之差/单位时间内的气体流量 气道阻力与管道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
影响气道管径的因素
跨壁压 呼吸道内外的压力差 肺实质对气道壁的外向放射状牵引作用 自主神经系统对气道壁平滑肌舒缩活动的调节 化学因素的影响
(三)肺扩散容量(pulmonary diffusion capacity)
气体在0.133kPa(1mmHg)分压差作用 下,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气体的ml数
DL=V/(|P–A-P–C|)
三、组织换气
生净转移
扩散速率 单位时间内气体扩散的容积
影响扩散速率的因素
气体的分压差 气体的分子量和溶解度 扩散系数 溶解度与分子量的平方根之比 扩散面积和距离 温度
(二)呼吸气体和人体不同部位气体的分压
1.呼吸气和肺泡气的成分和分压 2.血液气体和组织气体的分压
二、肺换气
(一)肺换气的过程 (二)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二)呼吸功
单位时间内的压力变化乘以容积变化
二、肺容积和肺容量
(一)肺容积
潮气量 补吸气量或吸气储备量 补呼气量或呼气储备量 残气量
三、肺通气量
(一)每分通气量
每分通气量 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
最大通气量 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最大气体量 通气贮量百分比
(最大通气量 -每分钟平静通气量 )/最大通气量
呼吸膜的厚度
含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极薄液体层 肺泡上皮细胞层 上皮基底层 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膜之间的间隙 毛细血管的基膜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
呼吸膜的面积 通气/血流比值(VA/Q)
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
如果VA/Q比值增大,就意味着通气过剩,血流不 足,部分肺泡气未能与血液充分交换,致使无效肺泡 腔增大,反之, VA/Q下降,则意味着通气不足,血流 过剩,部分血液流经通气不良的肺泡,混合静脉血中 的气体未得到充分更新,未能成为动脉血就回了心脏, 犹如发生了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二)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
解剖无效腔 上呼吸道至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无效腔 未能发生气体交换的肺泡容量 生理无效腔 肺泡无效腔+解剖无效腔
肺泡通气量
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 (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第二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一)气体的扩散
气体扩散 气体分子从分压高处向分压低处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